天行健$
发表于 2012-8-28 13:50:52
我的心激动着,
实际也许是心里面一种生命的感动激动着,
与其说激动,到不如是感动,
就是这种感动伴随着我看完了这本书。
我不知道我看懂了没有,
但是,突然间我明白了,生命中的“重”也许正是生命的意义,
如果没有了这些“重”,生命就变得轻飘飘的,
正所谓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正是有了这些重,
生命才觉得踏实,
才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根。
也许我所感受到的并不是作者本意,
但是通过读它,
我读到了自己的人生。
来自: 豆瓣
孙吾饭$
发表于 2012-8-28 13:50:52
大学时代就读过此书,曾因一些事情(与书本身无关)愤然把书扔到楼下。多年后又买了一本却无暇再看了。
电影拍的不错,但和书相比,没法表现作者的大段第三者角度评论。
要有很定的心静读此书才能体会深意。
来自: 豆瓣
一只死$
发表于 2012-8-28 13:50:52
无可奈何
和时代相关,和职业相关,与爱情有关
他象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不停索要。她象一个母亲一直包容,
不管走多远他总是要回来,结束内心世界的荒芜。回到她的身边。回归生命。
来自: 豆瓣
Meygan$
发表于 2012-8-28 13:50:52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厉:很多时候读了一本好书,却说不清是哪里好,只是模模糊糊记得书中的一些只言片语。若干年之后,经过一些事、经历过一些人,书中的字句慢慢的浮将出来,和现实一一对照,你才发现,原来这本书是这样的一种好法
来自: 豆瓣
钻石与$
发表于 2012-8-28 13:50:52
米兰·昆德拉是一个有意思的家伙,因为捷克,因为离开,因为富于哲学思想,因为文章有节奏感,因为一直在说现实的荒谬。
生命之轻狠早以前看过,不是上海译文出版的,译者似乎是韩少功。从一个不爱读书的同事手中借来,看了之后,几乎不想还给她(但还是还了)。后来在找了众多书店之后购得一本。
重看时的感觉与初看大相径庭,不是说更好或者变糟,只是感触不同耳。推荐给JJ,从此它就一去不复返了。上一本得此遭遇的书是《穆斯林的葬礼》,再上一本是《长腿叔叔》,再上一本是《黑郁金香》。《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我向JJ推荐书的终结者,以此纪念。
但,它的印记已经狠淡狠淡,好感依然存在,只是面容模糊得象清晨将散的雾霭。
PS:还在读昆德拉的书,最近。《好笑的爱》,喜欢。那本《雅克和他的主人》同样喜欢。
来自: 豆瓣
零公里$
发表于 2012-8-28 13:50:52
大二那年读的,现在只能记得个大概。蛮特别的书,有点“巴黎最后的探戈”的味道在里面。淡淡的叙事风格,仿佛散文,其实小说..或许重读一下,我才能知道什么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来自: 豆瓣
lmr$
发表于 2012-8-28 13:50:52
今天在报纸上看到刘晓庆什么新片的造型,吓了一跳,才想起起昆德拉关于轮回的论述,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女人,不断地演同一角色,还不断地把自已打扮成十七八岁的模样,这时候留给你的恐怕是恶梦,而不会美感。
其实昆德拉的这部作品,写出了很多东西,而且有些东西,你要不了解西方宗教的话,是很难透彻理解它的,刘小枫有一本随笔叫《沉重的肉身》,里边就有精彩的解释,他是从这部作品的神话原型入手来理解的,分析出很多大家忽略的问题。如果有喜欢这部作品的书友,不妨去看一下刘中枫的这本随笔。
来自: 豆瓣
豆子$
发表于 2012-8-28 13:50:52
看书是半懂半不懂,看了电影《布拉格之恋》后对书懂了更多,书和电影其本身是在诠释同一件事,给观者的是不同的感觉。电影讲的就是一段爱情,而书却远远的超出。看电影让人有畅快淋漓的感觉,因为电影拍得很好,看书有点说不出来的东西,应该是觉得憋闷,觉得作者为什么不可以说的更直接些,苦恼的是我们还要思考,苦苦的思考。所以建议是先看书,再看电影,然后再看书,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你懂得了更多。昆德拉说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其实我也不懂,又觉得懂得很多,这就是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吧。
生命之不可承受之轻,其实就是生命之不可承受之重。慢慢的体会。
来自: 豆瓣
怀念小$
发表于 2012-8-28 13:50:52
米兰昆德拉是我尊敬的作家,他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思考十分严肃,但并不影响他在小说中用精巧的结构、诗意的语言、讽刺的态度带给我们一次次阅读上的享受。
相比我们自己的作家,需要加油了。境界有高低啊,以为一两个哗众取宠的卖点就可以“制造”出一本好小说,NO。
我手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95年第一次印刷,韩少功、韩刚翻译。10年了,一读再读,期间的“小资”热,几乎败坏了真正喜爱昆德拉读者的胃口,影响了他在年轻读者中的名声,幸好,优秀的小说不以一时荣辱衡量。我相信,这是一本可以流传后世的作品。
By the way, 可能年纪大了,只喜欢老东西,连这本书的名字,还是觉得以前翻译的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大约15年前,刚刚高中毕业,在书店的橱窗看见这本书,淡绿的封面,很朴素,轻轻读了一下书名,如被闪电击中。哈哈,以后再没有书名能给我这种感觉了。
还有现在这本的封面——天哪!那个设计师不懂米兰昆德拉。
来自: 豆瓣
顽$
发表于 2012-8-28 13:50:52
http://sky2.blogbus.com/logs/2006/03/2038401.html#cmt
来自: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