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发表于 2012-8-28 13:51:03
还没有完全看完.却不知道被哪个朋友永远"借"走了.
我想不同的知识底的人,看起来,应该是很不同的感觉。但是我断然拒绝这书与小资有任何的关系。小资,不知道现在是褒义还是贬义了,至少。为了小资而小资的人。读这本书,甚是可笑。
关于爱的哲学。关于人性的思考。关于生命不可承受的思维。
一本好书,像就写了你自己的心灵。她就是。
来自: 豆瓣
加可木$
发表于 2012-8-28 13:51:03
听不出的沉默
——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他们都把墓地比喻那么美。
三毛认为埋在土馒头里的人都很温柔。米兰·昆德拉更胜一筹,他把坟墓比喻成摇着摇篮的女人。
我想这里有他对生命的思考:死和生的关系就这样完美融合了,就如同远和近、轻和重。
我早就想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了。那是在2002年末,大学城举办了一个图书节,好多书很便宜。那次我买了《琥珀》、《羊皮卷》、《百年百篇经典散文》三本砖样的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也在计划之列,但因为钱有限而且当时对性爱描写有反感,也就作罢了。到了2003年出了新译本,书名改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记得是在一期〈南方周末〉上看到译者许钧谈译名之变,然后又重生想看此书的欲望。
今冬期末前为了寒假在图书馆选书,本想挑一本〈拆下肋骨当火把——顾准全传〉,但却看到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遂决定先把顾准放一放,尽管这个社会缺少良知,但无现在更关心生命的轻重这个问题。我不能理解何谓“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看完书,掩卷沉思,我还是不知所以然。
我们的生命都负担着沉重责任和使命。从小这个社会就教育我们要正直善良,勇于承担责任。那么何谓“轻”?
我被“重”压得累!渴望自由与放松,闲适与放达。为此我还病急乱投医般地看了林达写的关于介绍美国自由精神的散文,感到自由也沉重,自由也有束缚,自由也要承担责任。那么什么是生命中的“轻”?这“轻”为什么生命承受不了?
我不明白,就是不明白。
也许是我受的正统教育太深,太牢固,使我的思维形成了定式。我不能想象生命承担“轻”之后,人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人生的意义会是什么?
我看不明白作者的阐述,或者我根本就没有找到作者的阐述——我们的逻辑和思维有距离:我不能理解通过这样或那样一件事怎么就能用一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为总结?
他说:“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干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可他又说:“人的伟大在于扛起命运。”
对于永恒和幸福、爱情和欲望、软弱和背叛我能理解,可对于粪便与媚俗,我不能理解。
他说:“人类的博爱都只能是建立在媚俗的基础之上”,“媚俗是掩盖死亡的一道屏风”,“媚俗的根源就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媚俗是存在与遗忘之间的中转站”。(他所谓的“媚俗”指什么?手头要是有本〈辞海〉就好了!)
难道斯大林的儿子因为拉屎的问题与英国军人产生矛盾触电身亡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难道通过卡列宁这只在文章结尾营造温暖感受的狗来揭示人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难道通过做爱是爱还是同床共眠是爱来解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原句是“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而体现出来的。”)
我晕了。
可他又说:“发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好吧,我倒下了。
我面前没有众人,只有一个人。而他的目光不在我身上。
我倒下去了,倒在床上,眼睛盯着天花板。
屋里只亮着一盏台灯,昏黄的光反射到屋顶已看不清上面的花纹。
一切都是暗的。
我的身体好像漂泊在海上,黑夜里的海上,就像〈泰坦尼克号〉里女主人公最后漂浮在海上那么无助和迷茫。
突然,我也好像听到了那艘返回的搜救船上那个天使般男声:“还有人吗——”
那一刹那,我好像明白了——
什么是“轻”?
轻,就是重;重,就事轻。
我们身上的轻令我们沉重,沉重的我们不能承受;我们身上的重有时也很轻,轻得不如一只狗的微笑。
2005-1-24东八间房
来自: 豆瓣
裕美$
发表于 2012-8-28 13:51:03
看布拉格之恋,是当作爱情片去看的;看小说也是当一本爱情小说来看,看到后来就感觉有点重量。爱情、事业、人生、生命……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言情可以涵盖的。
来自: 豆瓣
Miss.M$
发表于 2012-8-28 13:51:03
自己买了一本,断断续续的看着。
其中很多的描写非常的让人好好体会。
最喜欢就是书名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感觉意味深长
……
来自: 豆瓣
天堂鸟$
发表于 2012-8-28 13:51:03
生命中可以控制的事实在是太少了,实在是需要我们快点努力的架起属于自己的一个天空。
不过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因为生活里的“轻”放弃生活。重中可以坚持不懈,轻中一样可以昂首挺胸,一往无前的努力不懈。
当时我还只能买得起这本书时,我就买了,不过到现在还没有看完。想有一天肯定会看完的,只是也许最开始决定买这本书的心境也许会在看完的时候一起失去,也许。。。。。。
来自: 豆瓣
scarla$
发表于 2012-8-28 13:51:03
那么你就不会觉得这本书有多么了不起了,《玩笑》和《为了告别的聚会》是昆德拉最好的小说。假如昆德拉真的因为上帝的笑声而不安的话,那么就应该减少小说中大段大段的讨论,喜欢思考上帝才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人一个无可就药的恶习。当沉醉于老昆美妙的思辩中时,有没有想过这恰恰侵害了我们的思考,当你不自觉的说出昆德拉的话来。太多的议论让故事本身变得贫瘠,而好的故事本身会比道理更有说服力,道理会过时而故事永远不会。所以我喜欢他讲故事,不喜欢他讲道理。
在这部小说里,我只喜欢最后一章-卡列宁的微笑,一段死亡背景下的优美牧歌,当它微笑的时候,上帝也在微笑。
来自: 豆瓣
Chris$
发表于 2012-8-28 13:51:03
看到上面的评论 我想到了我买的版本 书中的序《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我们思考得越多 以为越接近真理了 却发现我们反被上帝愚弄了这本的确是一本好书 读来就像喝斋咖啡 浓浓的氤氲出温暖的芬芳 是苦的 是甜的 不可抗拒 其实不用想太多的 只需要静静的读下去 按照你想要品尝它的方式 就可以了 读书要的是一种感觉 害怕解释 尤其是昆德兰的幽默 不可解释
总之 我喜欢它 放荡中透露的执着 通俗中透露着哲学的光芒 就像不刻意的思考 却止不住绽放出智慧的花朵 就像听Eason的歌 在表面的俗气后面蕴藏着深邃 不能自抑的就会爱上
来自: 豆瓣
蓝羽儿$
发表于 2012-8-28 13:51:03
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无聊,看不怎么下去,但是总有一些经典的句子出现,吸引的我不得不读下去;读过之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似乎是消极却又真实的,又似乎是... ...
来自: 豆瓣
非卖品$
发表于 2012-8-28 13:51:03
喜欢一本书只因为里面至少有一句话让你觉得正是我想要说的。
有时觉得自己也是一样总是选择逃避,不愿意背负什么。其实还是很向往那种没有束缚、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是像孩子一样今天的话明天忘掉。
来自: 豆瓣
YY@世
发表于 2012-8-28 13:51:03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我崇拜小资。
那个时候不太懂,只是觉得读会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却并不喜欢,因为有点晦涩难懂。
后来很久过去了,某个不经意的时间,居然会有某些句子跃入我得大脑。
或许,所谓的经典,就在这里吧,尽管我们并不知道。
来自: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