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小$ 发表于 2012-7-26 14:10:42

      读完此书,就发现上了冰心和刘白羽的当。给书些序嘛,不似写书评,“不虚美,不隐恶”,为了书好卖,只能把优点大夸特夸,把缺点大化为小,小化为无。
        不得不说,此书作为中学生课外读物还勉强合格,作为茅盾文学奖,这一中国文学最高奖项真的差得不是一轻半点。。。。。。(不知道怎么评的,那年发生了什么?)
        首先,此书的人物塑造真的很差,高大全加面目模糊,你说不上来韩新月、楚雁潮有什么缺点,也说不上来韩新月和陈淑彦性格有什么差异,不像《红楼梦》,你一闭上眼,就知道清高,小性儿又悲观的是林妹妹,活泼、胸无城府、男孩子气的是史湘云,成熟、大气、稳重的是薛宝钗,刚烈、悲情的是尤三姐。。。你给我形容下韩子奇、韩新月、梁冰玉诸人是什么性格,我真是想不出来任何形容词,只有完美和模糊。。。所以我说当做琼瑶小说读读尚可。。。而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没有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又怎么能称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呢?文学可是“人学”啊!!!(曾老师口头禅)
         此书唯一塑造的丰满的人物竟然是韩君璧?!我总觉得这是作者“无心插柳”的结果,她本想把韩君璧塑造成“反一号”,没想到竟然最有血有肉!结果为什么这样?因为。。。韩君璧实在太像曹七巧了!!!同样的婚姻不幸、同样的乖张凌厉,同样的一双儿女,同样的在儿女姻缘上横插一脚。。。我只知道寡母抚孤的婆婆会有恋子情节,会格外挑剔儿媳妇,不知道婚姻不幸的女人会把报复施加给自己的儿女,不知道当她们的复仇得逞时是否会有报复的快感?我更不知道霍达是否读过张爱玲的《金锁记》,不知道她读完之后是否决定让曹七巧穿越到《穆斯林的葬礼》,也不知道这只是个巧合呢还是作者的故意为之(也许只有霍达奶奶本人知道吧,好想问问她啊!!!)
         曹七巧和韩君璧一样,可恨,更可怜(霍奶奶你把韩君璧再挖掘挖掘多好啊!),只是《金锁记》读罢只觉人世苍凉、世事无常;《穆斯林的葬礼》读完我那个混乱啊,说真的,韩新月死时够煽情(赶上琼瑶奶奶了),我也哭得稀里哗啦的。。。。。。可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剧本,不是言情小说,应该是艺术品,应该有雕琢和推敲的精神啊!!!说真的,我的手痒了,真想把《穆》改改,值得改得地方太多了!
        我一直看不明白,怎么韩子奇就和梁冰玉好上了?怎么楚雁潮就爱上韩新月了?(写点伏笔至少,不然这个情节也不完整,人物关系也莫名其妙)我大胆推断,霍奶奶没有谈过恋爱或是生性害羞腼腆,写爱情特别放不开,不像那些外国作家,这个热情奔放,激情四射,我爱你就要说出来嘛,可是霍奶奶呢,我爱你,连个心理活动也不写,就让我们猜啊,您不能光自己心理活动啊,也得让人物心理活动啊!!!
     这些,基本上就是《穆》的硬伤了。。。。。。这些硬伤给小说减色很多。。。真正优秀的作家真的是应该如曹公十批十阅才行啊!!!抛开小说才情如何,思想如何,硬伤是绝对绝对不能有的!!!可是一部茅盾文学奖作品有如此之多的硬伤,我真不知道是作者不够认真呢,还是评委马虎对付呢?
        好吧,这书不好我不待见的地方小女子就冒贻笑大方之险一吐为快。。。
         语言啊!!!怎么读都那个“五四”味!!!我最烦的“五四”味!!!看了“左翼”的诸人诸人(现代文学老师范哥逼我们看的,不然我真的不想看),再看《穆》,越看越像丁玲沙汀柔石穿越过来的!!!这个矫情啊,这个别扭啊,这个假大空啊!!!
        额,这书我批完了,对不起,霍奶奶。。。。。。
        总得来说这是本好书,故事还不错,结构也很巧,写玉器世家的收藏、工作之类之类写得也很地道。。。。
        嗯,这书还是有很多好的地方的,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啦,谢奶奶,刘爷爷写了很多了。。。。。。
        
        
     
     
        

来自: 豆瓣

小A$ 发表于 2012-7-26 14:10:42

     不知为什么,看小说看到对主人公外貌美的描述,开始时脑海中充斥着对这种美好的想象,但终究化为一种厌烦感,好似一些俗烂的言情小说,必是俊男美女的故事。
     然而,为什么看到《简.爱》中的那句:“我不美,矮小,平凡.....”我依然能看到她美丽的灵魂呢?
     不美的人,可以有美的故事......

来自: 豆瓣

虫呆呆$ 发表于 2012-7-26 14:10:42

  悲剧总是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然后在你的面前无情的将它击碎,让你溺入悲伤的沼泽中无法自拔。
  
  和一个长虎牙的同事聊起了这部书,想起了当初的震撼,好书再看的时候依然能让人废寝忘食,这次用了三天。
  以玉为主线的剧情慢慢铺开,三代人的感情纠葛婉转悱恻,让人为之心碎。
  
  韩子奇是太多人的缩影,在前往麦加朝觐的路上,他被梁亦清收留,做了玉的奴仆。
  
  “事业的追求,并不一定要什么头衔和称号来满足,你爱上了一种东西,愿意用全部心血去研究它,掌握它,从中得到了乐趣,并且永远也舍不得丢弃它,这就是事业心”,是的对韩子奇来说,玉就是他的命。
  他替师傅完成了玉船,完成了师傅的遗愿也成为了一代琢玉高手,面对投怀的梁壁君他无法拒绝,开始了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真正的悲剧也就此开始。后来他和冰玉远走他乡,在战争的阴影中两人迸射出爱情的火花,照亮了自己,点亮了希望。当他们带着爱的结晶--新月回到“博雅”老宅的时候,当他面对选择的时候,他是多么的软弱、无助。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藏玉的事业,他所亏欠的太多,太多了。他要呼救,要求援,奔过去抓住梁冰玉的手,“冰玉,你不能走,我离不开你!”  “你,也离不开这个家啊!”梁冰玉冷冷地抽出自己的手,“不要这样,生活中又不能演戏,我不希望悲悲切切地分手,平静些,让我们……微笑着向过去告别!” 。
  
  面对爱人的背叛,如此的冷静令人窒息,冰玉不再流泪,没有泪。她只想把该记住的都记住,该忘却的都忘却!
  
  “爱情常会对错误视而不见,永远只以幸福和欢乐为念,
  它任意飞翔,无法无天,打破一切思想上的锁链。
  欺骗永远只能秘藏在心间,守法、守礼、道貌岸然,
  它除开利益,什么也看不见,永远为思想铸下铁监。”
  这是英国诗人布莱克的一首短诗,是冰玉最后留给新月的告诫,她只希望新月不要再经受她所所经受的苦难。
  
  她走了,留下了新月。
  
      新月就想一块璞玉,那么纯净,不用雕琢就足以令日月失色。冰玉走了,韩子奇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新月,但是他无法补救新月母爱的缺失。走进燕园的新月遭遇了楚颜潮,
  新月和楚颜潮的爱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爱情吧。那是纯洁的、高尚的、真挚的、热烈的爱情,那是一颗水晶,完美的无法形容。给你一个楚颜潮,我想不会有人拒绝做韩新月,反之亦然。作者把最美好的一切都给了他们,让每一位读者神往的爱情却注定是个悲剧。
  新月那颗不可救药的心脏最终停止了跳动,读者的心也在此被揉碎。新月的葬礼上,楚雁潮为新月试坑,想起以前的一幕一幕,“新月,我在这呢,在你身边......”多么让人痛心的永别。真希望岁月倒流,那不堪回首的一切都不曾发生,可惜岁月永远不会倒流。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让我们从无尽悲伤里抽身,回到现实吧。也许只有悲剧才是完美的,这就是一种天性吧,只有自己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有太多的人都一直走在寻找完美的路上,恰恰和命中注定的人擦肩而过。
      韩子奇是悲剧的,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阴阳相隔,他独自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这一切到底是谁的错呢?如果当初,他拒绝梁壁君,那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至少不用在真爱和责任这两者中痛苦挣扎。难道这一切只是一时冲动酿成的苦酒吗?
      梁碧君是悲剧的,前半生的倾力付出,却换不回韩子奇哪怕是丝缕的真爱,后半生的顽固守旧,毁了天星和新月的一生幸福。
      天星是悲剧的,为了维持这个摇摇欲坠的家他一次次忍气吞声,看着至亲至爱的人一个个离开,最终却还要和自己不爱的人厮守终身.....他才是最痛苦的人吧。
      新月是悲剧的,但她也是幸福的,短暂的一生绚丽夺目,能得到那份至死不渝的爱情,夫复何求?
  

来自: 豆瓣

轩轩老$ 发表于 2012-7-26 14:10:42

         我终于看完了全部小说和书评还有作者的感言,可以想象那时代在大学生之间流行,激荡着每个年轻人的心,一部20年前的书,其实书中也不过是在描绘一种纠结,爱情是奢侈品,人人欲求之而不得!时至今日又何尝不是....
  
      最悲凉的不是新悦的死,而是韩子奇老迈一无所有的抑郁而终,新月的死是理想,是完美的是奢侈的,有隆重的葬礼和动人心魄的爱情,韩子奇的死是现实,是卑贱的,充满屈辱和自我否定,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韩君璧,一个典型的中国人,中国女人,无论是否穆斯林,恪守着职责、族规、道德,自由、爱情、民主,在他们的心中从未来过,是没有启蒙的中国人,韩子奇也是,他体验到了爱情、自由、民主,但是他的根基决定他还会回去,继续恪守长在他骨髓里的规矩和道德。这就是中国人。没有真正人权的原因,这样的土壤长不出人权,骨子里的奴性几千年化不开。
      祝愿每个人能够拥有瞬间的理想,而面对现实残酷的时候也有能力去承担。
  

来自: 豆瓣

leaf$ 发表于 2012-7-26 14:10:42

  根据同学的推荐看的。
  看整本书其实拖了很久,。
  同学说他看到最后那个小姑娘死的时候都掉眼泪了。一个大男生在寝室床上哭鼻子。
  在我看来,总的来说,相当一般。
  故事比较笼统,巧合太多,前后因果不明确,基本上看了前一个情节,后一个情节就能猜到。
  构思巧妙,语言算是比较精彩吧。
  说来可笑。最令我感动的地方。不是新月如何,而是楚雁潮的老师在去世时,要求其为他朗诵诗歌。顿时感到一种文人的气质和风采。
  第一次发这样评论,随便说几句。。

来自: 豆瓣

。$ 发表于 2012-7-26 14:10:42

     在之前看过一个电影,一个不是穆斯林的青年爱上了穆斯林家族的女儿
  这种跨越了宗教的爱情不被名族承认,但是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
  结果男青年加入了穆斯林……
     想想清月爱上了自己的老师,就是一种对宗教的亵渎,可是她和他没让自己的爱情继续下去,是命运还是惩罚…
     这本书我看了一段时间,总觉得在一些信仰面前,人们的力量都是微薄了,自不量力的~
        同事信仰的力量也是非常庞大的,足以让一个名族可以默默无闻的繁衍下去~
  在这个大汉名族的笼罩下,他们得以有一片生存的地方,就感谢真主~
  
      感叹命运,感叹宗教的力量…
  
     

来自: 豆瓣

Sophia$ 发表于 2012-7-26 14:10:42

  因玉而存,为玉而亡。
  纵观三个时代的家族血泪兴衰史,可谓是鸿篇巨著。
  这小说属于那个时代,故今日读起来并未有过多的跌宕起伏吸引人之处。但若是放在当初出版的那个年代无论是情节还是笔触都将会是文学界的奇葩。
  好友的赠书,一气儿读完,并非安静的小说。这里面有多少时代的杂音和人物的哭号欢笑。
  如果当做小说来看并没有吸引人眼球的噱头也没有出乎意料的结局。只是淡淡的按照时间来记述人一生的故事,曲终人散之时并不会有懊悔之意。当人生终结,只能摊开手去接受命运的安排。
  爱情究竟为何物从古至今一直有人讨论,村上先生的爱情总是带着扭曲的孤独感,谢尔顿的爱情总是有种阴谋家的味道,霍达在这里面所表达的爱情带着种矫情,不自然,很牵强。不知道怎么就爱上了怎么就要在一起了怎么就厮守了怎么就要殉情了,爱情的戏份儿不够味,时代的背景又太阴郁。期待着爱情点亮生活的人们大失所望

来自: 豆瓣

魚魚桑$ 发表于 2012-7-26 14:10:42

  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禮》,覺得沒有聽別人說的以及自己之前想像的震撼。本來以為是一特別厚重的民族小說,沒想到原來是韓劇式的年代劇和校園言情的結合體。寫的微拖沓的感覺,這點也很韓劇。感覺一般還可以。民族文化感方面,也沒有《心靈史》那麼濃烈到我都看不懂。乖乖兒~
  

来自: 豆瓣

严冬至$ 发表于 2012-7-26 14:10:42

  知道《穆斯林的葬礼》,仅仅是在做有关回族调研的时候知道的一本书,然后就买来看了。每天晚上习惯睡觉之前看几十页,不知不觉就看完了一本书,从最初的好奇到最后的揪心,自己的心情也随着书的内容不断变换着的。看简介的时候就知道是一个悲剧,但知道真正看的时候才知道悲情,一个家族,60年的兴衰,真不知该评价为是这个家族的悲剧或者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书的构思布局非常的巧妙,两代人不同的章节交替描写,从最初韩新月的章节就讨厌韩太太和韩子奇的章节喜欢壁儿,最后统一为一个人,这种打击是巨大的。韩太太的迂腐、顽固,让我有了一种“怒其不幸,哀其不争”的心态。其实,韩子奇只是那个时代众多悲情人物的一位,他的店、他的家族代表当时中国的景象;这本书的基调就是一种悲剧的,也许有人会反感韩子奇的软弱,为韩新月的过早陨落而惋惜,是的,我相信任何看这本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想到这本书的背景,顿生一种沧桑感,那个时代是那样的,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就如玉儿无法呆在燕大一样,我们不能改变什么。整本书的穆斯林基调其实并不浓厚,甚至一直都无法理解书名,从我的理解,作者用这个标题想表达的应该是少数民族在社会中受到的对待,以及那个时代中国人的悲惨命运,这不仅仅是穆斯林的命运。刚开始还从一个穆斯林的角度去看看这本书,渐渐的从一个中国人、一名大学生去看这本书,这本书留给我们的思考太多了。

来自: 豆瓣

sunyat$ 发表于 2012-7-26 14:10:42

  看到一半几乎就看不下去了。不能不说,作者讲了一个失败的故事,却以飘渺的纯情赚取了大批读者的眼泪。
  
  结构的设置上倒颇有悬念,三条线索,一是序言中的梁冰玉回国寻访旧家园,一是韩新月现在的生活,一是回顾过去的记忆,交叉穿梭。然而,全书除了这一个亮点外,几乎就没有可取之处。
  
  情节上,硬塞进去一堆知识性的内容,古玉的历史、穆斯林的生活习惯,等等,完全与故事的发展是两张皮。尤其让人喷血的是最后点明韩子奇是汉人,却装了一辈子的穆斯林。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没有一丝铺垫,实在太让人惊诧了。可能是为了说明穆斯林和汉人没有区别,所以硬生生给加上了这么个结尾?完全不合叙述的逻辑。如果说展现了三代人的悲欢离合,实际上也不够大气,生活的切面过小,描写也不够深入细致。笔墨都放在韩子奇、韩新月二人的感情生活上去了。
  
  就人物形象而言,完全是平面人物。梁君璧少年时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嫁人以后就成了宝玉所说的“鱼眼睛”了。一身市侩气,冷漠而自私,每次她一出场就能把人气得半死。浑身是缺点。在韩子奇的三角关系中,她本是一个受害者,但她的反应让人同情不起来。梁冰玉则是另一个莫名其妙的人物。她初恋喜欢上一个伪君子,就成了以后生活中的一个阴影。奥利佛为她死后,在凄苦中居然投入了姐夫的怀抱。完全是一副丧失理智的弱女子形象,真不知是怎么考上燕京大学的。难道燕大的学生那会儿就只会为情所困?带着私生女儿回家后,立马又表现出新女性的独立自主出来,不服做小,抛下女儿就走,而且一夜之间就无情无义地宣布与韩子奇的爱情结束了。前后的差别实在大了点儿。韩子奇后来则是一个完全忍辱负重的人物,与他劝师傅甩开贪心的商人直接与洋人打交道的魄力完全相反。在异乡的孤独中,生死难卜,他与妻妹的一段感情本来是可以理解的。但借此又否定了他与结发妻的爱情,突然发现自己的真爱是这个小妹妹,未免糊涂。鲁迅早就说过,爱情是要有所附丽的。一粥一饭里的地久天长,才是踏实的。作为年过四十的他,又是生意人,在情感判断上倒像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
  
  再说韩新月与楚雁潮那金童玉女的爱情。感觉就像是天边的彩虹一样不可触及。还好,没说they live happily ever after,而是让新月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0岁。一直很喜欢张爱玲的一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前者让人有毅力熬过苦难的日子,后者则是生命的常态。少男少女可能都曾渴望过这样的纯洁与美好,待到受尽痛苦一声叹息:哪里有什么仙女、白马王子!会经历人生最深刻的幻灭。他们两人都太理想化了,浑身没有一点缺陷,带着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心安理得地接受着读者的艳羡与膜拜。显然,这是写给未经世事的小孩子看的故事,作为成人读物稍嫌幼稚了。
  
  最后,实在不知道为何题名《穆斯林的葬礼》,感觉“葬礼”在小说中既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又不是结构的线索,完全不能涵括小说的内容。

来自: 豆瓣
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查看完整版本: 穆斯林的葬礼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