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远远$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现在热播的《山楂树之之恋》号称史上最纯的爱情,看过,没觉得什么,也许那个特定的年代必然会出现一些我们现在无法理解的事情,可惜,就像很多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说的一样,作家的本意和初衷是很完美的,但是,也许是她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所以很多东西是不完整的,是不真实的。 《穆斯林的葬礼》是我曾经只用了一个晚上就一口气看完的书,新月和楚老师的爱情才是我唯一能感觉到的最纯真的爱情,其中穿插着我们完全不熟悉的一个民族的故事,书中没有过多的描写爱情,可是我们却总是在字里行间能体会到那个特定年代,在两个民族之间,在一条看似永远也跨越不过去的鸿沟前,两个爱的真挚的年轻人轰轰烈烈的悲壮爱情。最后的一幕,楚雁潮在经历了人世沧桑之后,独自站在那曾经他亲手埋葬了心爱的新月的土地上,演奏着只属于他们的小提琴,将这段纯真的爱情向世人娓娓道来。
来自: 豆瓣
浩海一$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推荐:三代人的情感爱恨纠葛,一个风花雪月事,很不错的作品,他们的感情可能深沉,可能矫情,可能不是我们所了解的感情,但处于物欲模流的现世中的我们,这种感情遥远而怀念,是我们所向往的东西,本不属于现实。
来自: 豆瓣
bluewa$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刚开始读就有一种灰色的格调。故事也是一直灰蒙蒙的。简单却是那样的刻入,不知道在那样一个灰色的年代是怎么冒出的勇气,可能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那样的平淡却是那样的深。墓地…永远是那么的痛,但是在那样的墓地却更了一份惋惜、
来自: 豆瓣
dnnlll$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刚刚读完,人性中本来就有自私的一面,我们不能说它坏。
梁君壁自私
整天口中念叨着钱,用自己的意志来主宰儿子的一切,儿子的自由恋爱,生生拆散儿子的恋情,用封建女性勾心斗角的智慧让儿子走上一条她心中既定的道路,她很欣慰。却不知这一切温馨、平静背后,儿子心中的波涛汹涌,应为对母亲的爱,天星独自默默承受着同事的批判,承受着无爱的家庭责任。但我们也不能就此评定她的自私,她为的也是儿子好,为的是这个家,面对不忠的丈夫,养着别人的女儿,她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这唯一的儿子身上,要掌握这个家的大权,才能让自己,让儿子免受伤害,但却在无形中伤害了新月,这个本来就不该在这家出现的韩子奇的宠儿。
韩子奇自私
对玉的爱达到了痴迷的地步,玉就是他的命,他一生的希望就寄托在玉上。和梁君壁的结合本身就是一场封建悲剧的开始,韩子奇的飞黄腾达,他爱着玉,对玉有着强烈的占有欲,战争来临时,不愿自己辛苦弄来的宝贝在战争中被毁,远渡英国,却没带上自己的家人(仅仅是与梁君壁商量未果),没有顾及到自己刚刚出生儿子的安危,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更遑论一个父亲的责任。一去就是十年,北平的动乱,多少人死伤,发现妻子和儿子还活着的时候,心里产生的矛盾可能多于想念,他有了女儿,有了爱人,却不愿,也不敢背负抛弃妻子的名号,敢做而不敢当,并将一切的罪责抛给战争。最后,爱人走了,却苦苦相留,留下女儿,自己却无力给女儿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他的下半辈子是在愧疚和隐忍中度过的,这样的男人,不要也罢,他是梁君壁的悲剧源头,最后也导致了自己女儿的死,一切的罪责都因这个没有责任感的人而起,玉带给他的虚名已经饱和了他的虚荣心,名誉是他一辈子都离不开的荣耀。他对梁冰玉有没有爱?肯定是有的,但却抵不过对玉的爱,对名誉的爱,他对梁冰玉的爱都给了新月,而新月缺的,让她烦恼的,永远都是母亲对她的态度,照片里母亲亲切的面孔,在她的记忆里是没有的,她直到死都在找母亲,渴望那封信里传达的母爱。其实韩子奇的自私照成的悲剧构造了全文。
来自: 豆瓣
vesery$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如果说现在社会是科技发达的现代化社会,那么那个年代责是精神充裕的年代!物质可以靠努力争取,可是精神不是物质可以填充的。六七十年代的人,经历种种,都是在平淡的日子都能体味到丰富感情的!
很喜欢这本书,因为体会的到感情所在!
来自: 豆瓣
骆渊$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这是一本清晰地展示回族人生活状态的小说,小说巧妙地安排了玉和月这两条线索,将发生在不同年代的两个相互牵扯的故事串联起来。全书充满着悲剧色彩,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两个比较典型的社会对人生必然的影响。
穆斯林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比较庞大的一支,他们有自己的信仰,信仰伊斯兰教,信奉《可兰经》,穆斯林需要每天做礼拜,一天五次:日出前的晨礼(榜答),午后的晌礼(撇什尼),太阳平西时的甫礼(底盖尔),日落黑定前的昏礼(沙目)以及夜间的宵礼(虎符滩)。每一个穆斯林在做礼拜的时候都是虔诚的,用自己最真诚的心祈祷他们唯一的真主安拉,以减轻自己的罪孽,祈求真主的赐福。他们的圣物《可兰经》里明文宣称:万物非主,唯有安拉。
其实,有信仰的人都是幸福的,因此,整个回族都是幸福的。虽然在中国,回族是一个支脉很少的民族,他们大部分是从阿拉伯迁居过来,在元朝时被赶出富庶的中原地区,要么南迁,要么北迁。生活上的背井离乡并没有使回族产生对汉族的恨意,他们在对真主安拉的信仰中寻找着自己生活的方向和生命的归宿。在中国,很少有哪个民族呈现出和回族相似的命运:一方面,好似无根的浮萍,漂泊在中华大地上,甚至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留下来;而另一方面,却又保持着自己最传统的习俗,保持着穆斯林世代相传的规矩和对真主安拉无比的崇敬,将自己所不能解决的事情全部托付给真主的护佑,然后安然地等待命运的或恩赐或降罪。
有信仰的民族是幸福的,他们靠着对同一个真主的共同信仰 ,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他们有自己民族的英雄,像明朝的开国元勋常遇春、胡大海;像明朝的清官海瑞;像七下西洋的航海家郑和。书中,梁亦清雕刻玉船的聚精会神和小心翼翼其实可以看作是他对整个回族来自于血脉的爱和对整个穆斯林虔诚的信仰的自然流露,虽然他没有像他妻子那样每天五次的礼拜,但是他把真主的教诲都付诸于平时的行为中,他善待同族,尊重自己的事业,在易朴拉欣打碎价值极高的玉杯时也没有呵斥反而细心地安慰他。他尊重吐罗耶定巴巴,尊重自己的历史,这些都是信仰到达虔诚的表现。而吐罗耶定巴巴无疑是意志最为坚定的穆斯林信徒的代表,他坚定地朝向西方,朝向有“麦克白”的圣地麦加,带去一个穆斯林最高尚的敬仰,也是寻找人生的最高成就和心灵的皈依。
有信仰的人生都是幸福的。穆斯林信仰的是安拉,是虚无却又真实的神,信仰的伟大在于信仰让每一个信仰信仰的人都将自己的信仰当成心中最终极的神灵,最后的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说,信仰给与人的不仅仅是一个可以依靠的理由,信仰还给我们心灵最终极的慰藉。这个道理,回族人——穆斯林们自古就懂,所以他们从来都是幸福的,即使在最大的悲哀面前,他们也依然崇敬安拉,依然心有所依!这就是韩太太在新月死后的祷告、在韩子奇临终前说给韩子奇的让他求主原谅的根源。
相对于信仰,爱情则是人类永远不能放弃的追寻。
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无疑是整部小说的重点。楚雁潮对新月的爱在他第一次见到新月的时候就有了萌芽,可是当新月还是一个健康纯真的大学生的时候,他选择将这一份爱深深地埋进心里,酝酿成纯真的师生情谊,可是当新月被病魔缠住,生命就似暴风雨中的小花一样的时候,楚雁潮终于忍不住了,他对病床上的新月献上了当年马克思献给燕妮的诗:“请让我叫你相信,我只盼一件事——给你献上我的心灵,和这心灵中蕴藏的全部感情!”而此时的新月才发觉原来自己对楚老师的崇敬和佩服中早已经有了爱情的影子,这炙热的爱恋让她的心为之雀跃和激动,于是他们相爱了。出自于最天然的人类的美好情感的觉醒,这份爱也让新月又一次的雀跃,充满了对生的渴望。当大家苦苦掩盖的病情被新月撞破之后,楚雁潮给新月讲了杰克·伦敦写的那个关于淘金者的故事,告诉新月“这个淘金者没有得到金子,却得到了人间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生命”;告诉新月“如果看不到明天,今天也就毫无意义;牢牢地抓住今天,明天才能属于你”然而当残酷的现实摆在这两个初尝爱情甜蜜的年轻人面前时,信仰成了阻碍这一对恋人的最大障碍。韩太太发现了楚雁潮和新月的爱情后,用民族的不同和信仰的遵循作为最终的理由,逼迫楚雁潮放弃了对新月的爱,同时也就葬送了新月最后一点儿生的希望,当韩太太那一句“这是从哪儿传下来的贱根儿啊?……”说出口之后,等于将新月逼到了死亡的绝路上。当新月从韩子奇那儿得到了自己真实的身份时,她已经绝无生还的可能性了。
其实,当新月和楚雁潮以师生的身份出现时,这份爱就注定是一个悲剧,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师生间的感情以及楚雁潮那个不清不楚的身世都可以成为悲剧的诱因,而当新月的病横亘在读者面前时,我们往往容易将罪孽归结于病魔或者是那个虔诚的韩太太。正因为楚雁潮和新月之间爱的真诚,爱的强烈,所以必须有另一种形式将这种爱从最初的单恋转化成炽烈的悲剧,而疾病、死亡最终成为这场无果的爱情陨落的最好借口,这样才能体现新月和妈妈命运的内在一致性,才能展现两个时代共同的悲剧性的宿命,所以,新月必须死,必须给整部小说一个残酷的祭奠!
而除开必然的原因,楚雁潮和新月的爱情悲剧很大程度上是韩太太间接地扼杀,韩太太是这部小说里关键的人物。梁君壁——玉器梁家的长女,一个从小就刚强、坚韧、善良的女人,一个几十年如一日虔诚礼拜笃信安拉的女人,可是后来那场战争,那次与丈夫的生离,那次重见丈夫后的致命打击太大,没有她,其实就没有这部书的悲剧,或者说就没有这么大的悲剧,可是,她诚然是受了打击,但是前后的变化也始终显得生硬,因为她的变化显然是从赶走老侯就已经开始了,或者说是从奇珍斋的复兴时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总体来看,让人觉得跟前面的梁君壁有脱节了的感觉。而我们还不能十分肯定梁冰玉和韩子奇之间的就是真正的爱情,梁冰玉受过两次爱情的打击:一次是初恋的杨深竟然是一个背叛学生运动、投靠反动政府的软骨头;另一次就是她也说不清是爱还是不爱的奥利佛的死。而她和韩子奇的爱则产生在远离故土的伦敦,发生在奥利佛死后,这时的梁冰玉急需感情上的慰藉,而“奇哥哥”一直以来的关心则是她最后的温暖,于是在异国他乡他们远离故国的凡俗结合了。
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梁君壁也是最大的受伤害的人,是最可怜、可叹的人。苦苦等来的丈夫竟然和自己从小拉扯大的妹妹有了孩子,而妹妹将孩子留给韩子奇自己离开后,看到新月就会让她想起这种耻辱,这样就可以理解她对新月的态度为何会如此生硬。而对于韩子奇,这个梁君壁曾经奉以为完美的男人是她一切伤痛的过去的根源,她过去怎样爱过这个人,以后的岁月里就将怎样地去恨他!
而韩子奇,是个彻头彻尾的懦弱而拖沓的人,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玉器是他毕生最大的信仰。其实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对梁冰玉到底是不是爱,伦敦的十年,怎样的孤苦,那样的岁月里互相的依靠才是心底最大的渴求,他也一直说不清他对梁君壁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他们是在最危难的时候结合的,共同走过艰难的岁月,而后来安逸了反而远了,他一直觉得梁君壁对他也是没有感情的,可是当他从伦敦回来看到梁君壁那样的激动,那样明显而强烈的爱时,他迷惑了,沉默了。从这个角度来看,韩子奇才是梁家姐妹花悲剧的罪魁。
人生充满了信仰与爱的交织,是无论哪个民族都该深刻面对的亘古话题。
人永远也不能预知自己的命运将往何方、将归何处,只有当我们走过我们方能知晓命运,而此时命运则已经成为历史。人生是一个最神秘的话题,只有走完一生方才称其为真正的人生。新月的人生停留在如花的20岁,可是只要还有活着的人记着她、想着她,她就没有幻灭,她就还在继续着她的价值和生命。天星的人生还在继续着,也许他永远也理解不了父亲生前最后时刻还要给小姨写信的心情,但是他也在默默地按照自己的理解演绎他的人生、践行他的命运,也许他曾憎恨过韩太太拆散了他和荣桂芳的姻缘、也许他永远也没有从心底里原谅过父亲的有失人伦,可是他还是依旧沉默着孝敬父母、疼惜新月,这便是不同人演绎自己的人生吧!命运是既定的,是冥冥中的安排,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也许会发觉,每一个人都逃不脱时代的局限与束缚,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每一个人的人生其实也只是整个时代的缩写,当我们把这所有的宿命串联起来,我们才能从整个全面的角度去诠释整个世界的存在,无论满汉、无论中外!
这是一部全面的小说,它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些我们汉民族之外的民族的生存状态。它提醒着我们跨出民族去审视本民族的行为与文化是民族自省与民族壮大开阔必不可少的一步……
我也问过一些回族人他们现下的生活状态,他们告诉我,那种只准穆斯林迎娶穆斯林的传统已在年轻人追求自由的人生要求中渐渐淡化,那种回族先人听到别人在他们面前说起猪肉就会发火甚至打骂的情况已经几乎灭绝了,但是,礼拜还是会有,信仰也还是会有坚持,虽然有了简化,虽然有了变异,但是一个民族的轮廓还是会在,一个民族的内核还是会在。
信仰、爱与人生,将是与人类共生共灭的永恒话题,而《穆斯林的葬礼》则提示着我们每一个时代的历史都不可能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可以造就的。我们需要探询的还有很多!
来自: 豆瓣
卡增增$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拜伦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消磨这幽深的夜晚,
尽管这颗心仍旧迷恋,
尽管月光还那么灿烂。
因为利剑能够磨破剑鞘,
灵魂也把胸膛磨得够受,
这颗心呵,它得停下来呼吸,
爱情也得有歇息的时候。
虽然夜晚为爱情而降临,
很快的,很快又是白昼,
但是在这月光的世界,
我们已不再一起漫游。
1817年2月28日
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
---George Gordon, Lord Byron
So we'll go no more a-roving
So late into the night,
Though the heart still be as loving,
And the moon still be as bright.
For the sword outwears its sheath,
And the soul outwears the breast,
And the heart must pause to breathe,
And love itself have rest.
Though the night was made for loving,
And the day returns too soon,
Yet we'll go no more a-roving
By the light of the moon.
来自: 豆瓣
mxhh08$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最早知道这部书,是一位大学老师的推荐,通过小说,回回的生活,习俗,文化一一展现,国内国外, 战争分离,跌宕起伏,而又一气呵成,可是最后让我印象最深甚至为之动容的却绝对是楚雁潮和新月爱情。
这段产生于燕园,朦朦胧胧的的爱,丝毫不含任何杂质, 新月崇拜雁潮博学,雁潮欣赏新月的纯洁,其实爱情的景致和美妙不在于同处一室时的激吻和性爱,而恰恰在于一对明明相爱却各自混热不知的男女,和对方分离时内心的澎湃和不舍,那是一种何等的满足又是何等的伤感。
雁潮最后送走了新月,而这种美妙感情却又纷纷演变出亲情, 师生情,甚至是前辈对后辈的惋惜之情,毫不做作,毫不突兀,让你知道什么叫做文学的魅力。
雁潮难怪爱上新月, 这样一个生于乱世的孩子能有如此的气质,离不开来自哥哥的爱,奶妈的爱,父亲的爱,这些孕育了她内心的极度善良, 而母亲的态度却又酝酿出她内心忧郁思考的气质,一个高雅忧郁,善良智慧结合于一身, 简直完美的像个女神一般。
雁潮最终也没能和新月走到一起,作为师生的他们,得不到一个完美的结局, 也许只能理解为:红颜薄命和天妒红颜吧。
来自: 豆瓣
ly$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故事情节还是是吸引人的,虽然有不少跳跃,但是终究是看完了。
以两条主线拉开最终融合,感觉新颖别致。
书中对新月和楚燕潮各个方面的描述都使两人成为最般配的人,但总是觉得两人建立在相同目标上的爱情来得突然而遥远。虽然“爱”频繁的进入眼球,但不知为何从文字里却体会不到爱意。反倒是萦绕着梁冰玉爱情更有爱的味道。都有着不完美的人生背景的两人成为了两个完美的个体,终究是不完美地天人相隔。若是两人爱情被改编,应该会成为凄美的爱情偶像剧!
韩太太,怎么说,确实是一位相当有手腕的人。不管是天星的婚事还是梁冰玉的远走他乡,种种的一切,她都能将事物按她的想法发展,掌控在她的手中。有时感觉有头脑有时又觉是刁专泼妇,甚是厌恶。聪明伶俐、持家有方的少女璧儿在成为韩太太之后渐渐失去了她的可爱。
韩子奇,在玉业上运筹帷幄的“玉王”,却在感情路上走得鲜血淋漓,在对妻子的愧疚中隐忍沉默半辈子。伤害了自己,伤害了梁氏姐妹,也间接导致了新月痛苦而短暂的一生。
陈淑珍和韩天心,一个是新月的好姐妹,一个是新月的好哥哥,都是新月至亲至爱的人。在韩太太设计下的结合也可能是促成一桩没有爱情的婚姻,两个可怜的人儿成为了韩太偏执一意孤行的牺牲品。
姑妈,亦主亦奴。心血都倾注在博雅宅里的人,却一天也没为自己而活。虽然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侵蚀,却仍旧是一位可亲可爱的人。
本不是主角,但是我却想提提这个人。她就是郑晓京,她让我觉得那个时代好遥远。我很诧异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一位党员学生对不是党员的老师进行思想教育,让他注意个人作风。两人不止一次的对话让我又吃惊又好奇。怕是这种场面在现在的社会应该是难得一间吧,是哪里出了错呢?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玉的,关于宗教的。尤其是宗教,我很好奇是怎样的一个信念能让人如此虔诚地去膜拜一个神。一切有关宗教的东西仿佛都戴上了神秘面纱般深深地吸引了我。
来自: 豆瓣
懒懒$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十几年前的大一,我记得我原来觉得特别好看,曾经为此神伤过;前两天再翻来看,为什么居然觉得罗罗嗦嗦,极尽矫情之感。大段大段的情感描写,成篇成篇的心理独白,怎么看怎么觉得空,好像有种生怕读者不相信,所以拼命自我辩解的感觉。
来自: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