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 发表于 2012-12-3 13:46:56

  浪漫人生,动荡的生命,怒放的爱情。  一个拿着菜刀的诗人,永远在路上,浪漫地行进...  武能上马安天下,文能下笔定乾坤!

来自: 豆瓣

麦田的$ 发表于 2012-12-3 13:46:57

        一段不羁的年华遇上了一个荒唐的年代,产生了一段血色浪漫的回忆。荒唐的年代让打斗平常,混乱的政治带来太多痛苦,或许这铺就了血色,但不羁的年华却在血色中创造浪漫。无论是北京冰场亦或是老莫还是陕北插秧(赤贫的生活)。钟跃民永远是那样乐观,人生的每个阶段无论贫富、苦乐,在他眼中永远只是一种体验或被称为游戏,所以他泰然处之。估计那种人直到面对死,也会认为是一个新游戏的开始。
        虽然我过不来他的生活模式,但那种生活的豁达之心却是有意义的借鉴。他抛弃周晓白,因为秦岭才是真爱,那里才有心灵的沟通。生活对他来说实在轻松、有趣,好象在每个游戏阶段他都按规则玩得很好。但他的生活与大多数相比却处处不合正常规律。或许现代社会的大网罩住太多人。
        但有时将生活每个阶段作为一次有趣的体验又未尝不可。可以象哈佛门前的老乞者一样边看书边在面前放着掏钱的碗;也可以弹着吉他胯着单车来一番旅行;或者象钟跃民一样躲着城管卖油饼一边躺在床上看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或象他一样在赤贫的陕北饶有兴致的学民歌,游戏似的去掏饭。
            而这并不应被理解为玩弄生活或轻浮。相反他对待生活应该被看为认真的,正因为生活只有一次,为什么不去追寻真爱!为何不去品味各种生活姿态!为何不生活因此而更有生趣!学会享受生活的每个阶段吧!无论快乐 ~单调~亦或是艰辛与痛苦

来自: 豆瓣

小兽$ 发表于 2012-12-3 13:46:58

  现在想静静的读一本书对我来说有点困难,因为怀孕了才能耐心坐在桌前品一品书香,用了一天时间就读完了它,觉得真的挺贫的

来自: 豆瓣

三石的$ 发表于 2012-12-3 13:46:59

  没有炮火的年代,一代人的青春挥洒在武斗与呐喊声中,这是他们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的浪漫在血色昏黄中弥漫成昨日的记忆,我们在他们的故事中心随波动,却发现,青春不过是一场绽放到极致却结束得太仓促的事。
  
                                                                                   (一)
  
        文革,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发生原因与历史意义自然不必深究。作为一代青春之花燃烧的时代大背景,文革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为像其他时间一样成为可见的历史,我们愈加感觉那个时代人们的行为的不可理解。
  
        曾经听到有人说过,真想回到那个时代,不上课,还能批斗老师。这样的生活多刺激。我想说,每一代青春都是苦难的。我们之所以能够从中看到快乐是因为我们只是一个旁观者,那个时代永远都不会属于我们。正像生活中有时候会有那样的感觉:别人的东西总是比自己的要好。
  
        由于启航讲坛的缘故,我有幸与几位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嘉宾们聊过这些。或许真的是因为生活中经历得多了,我们在谈论他们青年时这段荒唐而充满激情的上山下乡、红卫武斗的经历时,谈话气息中不但没有了对血色青春白白浪费在荒唐事儿的遗憾,更多的竟然是对苦难生活的感恩。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武大李工真教授说的一句话,“我们就是那个时代的,大家都一样,没有什么的。”
  
        伴随着文革运动的步步深入,京城从一座古老而充满厚重感的古城变成了四处弥漫着血腥与汗臭的政治中心。一群中学生的命运也从这个时刻开始,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终点,或者说,是没有终点的。
  
        我们以为我们的青春已经过得很放肆,玩儿电脑,泡酒吧,唱ktv。哪儿能想到现人到中年且都早已为父母他们,年轻的时候竟然像孙大圣大闹天宫般折腾过。大概是在和我们类似的年龄,钟跃民、袁军等人那无处安放的荷尔蒙在大人们的影响下瞬间迸发。他们似乎是在一夜间从一群毛头中学生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就是在他们似懂非懂的那些东西的教唆下,他们会为了一件小事打打杀杀,他们会以流氓为荣吹口哨拍婆子,他们天天都在宣泄着不知从何而来的不满与愤慨,却又会在无法无天的宣泄中伤害和被伤害着。
  
        好吧,生活尚且如此,我们还是慢慢品味吧。
  
                                                                                         (二)
  
        最初读钟跃民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很不屑的感情。感觉这小子真的是太贫了。而且作者似乎还有为了增加他身上的光环而刻意安排很多不大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过当读完最后一页的时候,心中更多的竟然是对于这个人的赞同。看似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其实是一种注重过程体验的生活哲学。
  
        突然想再去读一次钟跃民和秦岭的那些对话。
  
     秦岭说:“"人总要有些梦想,人生最重要的是体验,是过程。去年有个外国登山队
  
        在 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遇到雪崩,登山队员全部遇难了。有人认为他们的死是毫无意义的,因为 无论你是否登上顶峰,对于人类的实际生活都不会带来任何改变。可我却为这些运动员哭了 ,我相信他们是因为心灵深处的呼唤而踏上征途的,我也相信他们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也已料到这可能就是一条不归路。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止雪山的召唤,因为那就是他们心中的终极精神世界。他们是为梦想而死的,他们一定拥有许许多多美好和纯粹的体验,他们不该有遗憾。泰戈尔说,过于功利的人生就像把无柄的刀子,也许很有用,可是太不可爱了。在我们的生命中,是需要一些纯粹的本质的体验、最初的体验的。”
  
        钟跃民说∶"凯鲁亚克的那句话说得真好,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 追
  
  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
  
        两个出身不同,经历各异的下乡知青竟然有着惊人相似的想法,钟跃民在当时大概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吧。我猜他俩都是双子座,都喜欢那种能够一直“在路上”,体验各种新鲜生活的感觉。
  
        我猜,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者有过和钟跃民一样的想法。可能说每个人,太大,但至少我现在还有着。
  
                                                                                      (三)
  
        浪漫,一个应该归到那种经常听到却不知道怎么定义的那类词里。在没有查字典之前,我竟然认为它是舶来品,是从罗曼蒂克中产生的。看来没文化真可怕。
  
        血色浪漫,初读书名时是感觉应该是一种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读完全书后才发现,血色浪漫已经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畴。它应该还有与《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之一:“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 吴 浪漫游。” 中浪漫一样的含义:纵情,任意。那个天天喊“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年代,纵情于爱情远远没有搞一场轰轰烈烈的血色革命让人热血沸腾。连婚姻这样的事情都成了以服从组织安排为荣,爱情这项神圣的事业也就仅仅能沦为了未成年小流氓消磨时光的手段。
  
        加藤嘉一前两天在多功能厅说:“时间会改变一切。”或许在他的经历来说是这样的。没人会想到一个日本的农三代现在会成为中国青年人心中的公众人物。时间是很强大,确实改变了生活本来的面貌。但是,有时候它也会弱小,比如它改变不了钟跃民对秦岭的念念不忘。似乎,将小说情节与实际例子对比是不是很荒唐。但又似乎,生活又何尝不是一部正在书写的荒诞和固定情节共存的小说呢。
  
        人在没有选择的时候心中会感觉到痛,会抱怨世界的不公,命运的捉弄。但是比痛更让人闹心的感觉是痒。曾经看过微著名情感专家金韵蓉写过一篇关于痛和痒文章,其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人们在被蚊子叮了之后,会不断地去挠那些包,直到挠出血疼的不能行也不能停止。我想人在不同的选项上抉择时的两难的感觉便如此般纠结。作为主人翁的钟跃民一生之中都是处在这种两难的场景中。但幸亏都梁把他塑造成一个坚守自己的人生态度且生性爽快的人物,才使得在他轰轰烈烈的一生中没有那么多两难的境地,更多的是莽撞的选择后弥补错误时的痛苦。
  
        在读到秦岭出现之前,我一直都认为接下来的文章将会讲述钟跃民在经历种种事情后发现自己应该回到周晓白身边。后来我才发现,像周那样的姑娘只不过是都梁给各位男看官设定的中国传统好媳妇的模板。他有意或无意的将读者放置在一个两难的境地:若是自己,在面临婚姻的时候,将会选择自己爱的人还是爱自己的人?选择前者的人赢了命运,却很有可能输给生活。选择后者的人得到了安康,却丢失了自己。
  
        终究,爱情是需要选择的。选择了一些也就以为着失去了一些。切莫在选择犹豫不决,当痒变成痛的时候,也就是该独上栏杆空悲切的时候。
  
                                                                                      (四)
  
     看到最后很高兴的是,钟跃民发觉自己这大半辈子一直都忽视的东西——那些如空气般存在的事物。比如友谊和亲情。
  
        空气应该是我们身边最没有存在感却最重要的东西了。当钟跃民在各种大酒店飞扬的和小姑娘花天酒地的时候,自然不会在意远处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朋友们。当钟跃民执意要放弃军队的大好前程,转业离开部队的时候,大概也从来没有考虑过此时此刻父亲的感受。这些都是我们平时极易忽视的。
  
     现在回想起来高中的时候,曾经很叛逆的和家人做对,心中总是会有一种多味的感觉:酸是因为感受到天下父母心,甜是感受到能包容任何错误的亲情,苦是当时没有听父母的劝告而产生的苦果。
  
     我们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宏大理想,我们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丰功伟绩,我们可以见到很多很多的社会名流。但是,我们需要念念不忘的是那些最重要的小事儿。平时多一句对朋友的招呼,多一些对父母的关心,多一点对细节的留意。
  
     这样的生活,才会变得更有味道。
  
                                                                                (五)
  
     《血色浪漫》为我们展现了那一代被称为“垮了的一代”前辈们的青春故事。这故事中,我们同样可以读到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平等,比如人性。
  
        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开跑车,泡明星的“富二代”。但却有着比现在多很多的连司法都无法管制的特权阶级和他们的子女们,那段日子上大学找工作完完全全是靠关系。工农阶级子女基本上都像李奎勇一样没有一点翻身的希望。但现在我们是幸福的,虽然在自我奋斗的道路依然会遇到很多的潜规则,但至少我们还有奋斗的机会。生活本来就不是平等的,但是我们又必须要平等的看待这世界。
  
        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开始多方面看待问题。在白岩松第二本书《幸福了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如果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可惜,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医生们一边拿着红包,一边不分昼夜的接连做手术,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官员们一边贪污腐败着,一边又没日没夜的把改善民生工作干得不错。读完这段之后,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
  
        或许,这种复杂的感觉,便是所谓的少年弟子江湖老吧。
  
  
  

来自: 豆瓣

慕夏$ 发表于 2012-12-3 13:47:00

      我不知道你的生活是怎么样?工作的压力,感情的挣扎,父母的期望,未来的迷茫,成功的渴求,现实的无奈……我们这一代谁都不能幸免。可是读着《血色浪漫》我慢慢找到一些丢失已久的东西,开始和男朋友吵架,并且不断思考那些关于最初的,激情,梦想。
  我们应该充满渴望的活着,即使一切都不如人意。注定我们这个时代不会有他们那个时代的大波大浪,但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无疑更加丰富多彩,不知道钟跃民会不会喜欢?
  有多少人是渴望在路上,你的年少又曾为这个理想做过哪些牺牲。曾几何时我是个清高的少年,一心只想以后可以去很多地方,画很多画,写很多字。那年17岁,为了能够出远门到那个人间天堂的地方,我与父母抗争,也与自己的心抗争,一直是懂事的孩子 知道家境如我不要做非分之想,可是如此的渴望,很多事不懂,但知道那是人生的第一步。后来几经蹉跎与失败,但是固执的坚决不考省内的大学,一门心思的远走高飞。终于,画画的学校对我关上了门。2年高考,可是一切刚刚开始,只身来到北京,新戏上演了。
  我是个容易厌倦的人,一个环境待半年就倦了,走的一直潇洒。一直梦想赚到钱后买个单反独游四方。可是渐渐碰壁并且意外,2年间我搬了8次家,经历了感情,开始乐此不疲,并引以为傲,慢慢觉得累了。
  钟跃民提醒了我,这样下去的路通向的旅途是我想要的吗?我应该继续折腾下去。你是否找到了一个安稳的伴侣,觉得年纪不小了,该计划买房结婚了?或许是时候了,但从此真正的你也将消失了。
  你是否买了书却一直束之高阁等待尘土覆盖,你是否一个月不曾动笔懒得思考,你是否烦躁电话沉迷安眠,你是否习惯了被人宠爱四肢不勤,你是否不在计划明天放任时光……那么那个走很多地方,画很多画,写很多字的梦想呢?那个充满奇迹四处精彩的人生呢?男朋友对你很好,可是你竟然找不到和他的共同兴趣,他是个肯为你努力奋斗的人,可是你发现除了工作和金钱这两个他必须拥有的,他竟无任何热爱。你安于自己的世界不让他打扰到你,可是你仍怕寂寞无期,是无人分享。你想某个黄昏突然出走,随心所遇。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自由,有时间看你挚爱的诗集小说,有空闲大段大段的思考,有胆量随性而往的流浪,有深情执迷不悔的爱人。
  写的乱了,还是感谢你,钟跃民!

来自: 豆瓣

jane$ 发表于 2012-12-3 13:47:02

      青春不过是一场绽放到极致却结束得太仓促的事。
  
                                      ——引子
  
      记得郑智化有首老歌《游戏人间》,歌词很无奈,曲调也不显得正派,十分符合歌名的寓意。“世界太啰嗦/不分对和错/像我这样的老百姓谁会在乎我/有钱的当老大/没钱的难过活/反正是看不惯/我又能够如何……”每次想起这首歌,我总有种飘忽不定的感觉,它完全颠覆了正统的生活态度,一副玩世不恭的派头。仿佛正用似笑非笑的眼睛瞟着你,却又完全不把你当回事,你的劝解、抵抗甚至敌视,在它眼里,完全都是一场免费的闹剧,总之极其无奈。
  
      而在听完《血色浪漫》后,我又重温了这种感觉。男主角钟跃明又是个正常生活中的另类,他的生活方式令人无限向往,却没有多少人有勇气拿一生去尝试,包括我。
  
      许久之前就有朋友向我推荐《血色浪漫》这本书,但一直无缘阅读,但同样也是机缘巧合,它成为我第一个用耳朵听完的有声小说,并听得十分之津津有味。从最初他们年轻时代的调侃嬉闹,到中年时代的迷茫奔波,到最后的重逢结果,我越来越感到生活这把锥子,毫不留情面地在这帮出名的“老三届”身上刻下了痕迹,而这痕迹,大多是让人心酸的。
  
      该读书的时候革命去了,该工作的时候下乡了,该回城的时候拖家带口了,该挣钱的时候下岗了……而这一生,已经不知不觉走了大半圈了,却依旧看不到盼头。这是大多数“老三届”的人生轨迹。也是给我最深的印象——“生活中最让人绝望的不是贫困,而是没有盼头!”是啊,没盼头,心都凉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老三届都这样生活,因为人的命运有的时候真的是在出身时就被决定了,不管你信不信。也就是说,出身决定了你的社会资源,无形地将你挡在某个看不见的等级之外了。虽然你不服气,你呼吁平等,可是你依旧在那个无形却紧密的圈子之外,这是李奎勇的感觉,也是宁伟的感觉,也是谁心里都默认的生存潜规则。
  
      周晓白和袁军是拥有优质社会资源的代表,他(她)们的父母亲在革命年代立过战功,且都有不小的军衔,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出身根正苗红了。所以他(她)们的出路也是在当时看来最稳当和最有前途的——当兵。进入部队,是很多人都想却想不到、争也争不来的热门路,但作为干部子弟,这不是什么问题。
  
      当然,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也会越过潜在的障碍,比如吴满囤,他的父亲为了送他去当兵以改善一家人贫苦的生活,给当地的支书家白干了三年的活才争取到一个名额,吴满囤还为此十分庆幸那支书算是有良心的。可见当兵在当时是多么难得的机会。而也从侧面反映了干部子弟袁军和山村孩子吴满囤为了参军双方家庭的付出又是怎样的悬殊,这,也正是社会资源的悬殊。
  
      生活的阶级是金字塔型的,处于塔尖的人毕竟是少数的,而大多数人只能作基地,比如李奎勇。如果没有钟跃民的话,他似乎和生活的塔尖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但即使有了钟跃民,他依旧也只是偶尔抬头望望塔尖,然后埋下头,带着一家老小过日子。他的一生平庸之极,为了生存而生活,文化大革命的运动曾一度将他这样的工人阶级推向了巅峰,但当狂潮退去,摔得最狠的往往也是他们。他无权无势,甚至连所谓远大的理想也没有。当个工人,有能力为母亲养老送终,把弟弟妹妹拉扯大——这样的想法不算过分吧?然而为了这不算过分的想法,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艰难地和命运抗衡着,居然在得知患绝症时才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终于有了休息的机会。这就是底层生活的人,最现实也最最无奈的人生。但大多数的人不都是这样生活的吗?
  
      李奎勇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人忘记了他的不易。也许,用“碌碌无为”来形容他是恰当的。但这个碌碌无为的人,在告别生命之前却有了对生命的看法,对佛教的向往,然而,他却不愿意再世为人了。在他看来,一生的苦难太多了,他想休息,彻底地休息,无论怎样的轮回转世,他也无法摆脱劳累的命运。当他约定自己的灵魂将与钟跃明在天花板告别时,他已经永远永远都不打算回头了。苦难,到底是如何残酷地腐蚀了这个人的身体乃至灵魂啦?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悲剧是宁伟,一个天生就适合当军人并也崇尚军队生涯的材料。虽然说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却不能完全由自己说了算。如果说李奎勇是他的社会资源导致了他平庸的一生,那宁伟的悲剧则完全是命运开的玩笑。当成功在某个瞬间已经向你伸出手时,你却被一颗小石子崴了脚,从此摔进了万劫不复的地狱,这不能不令人惋惜。可怜宁伟一身出神入化的功夫和仗义孝顺的本性,还是在命运的一步步紧逼下走上了绝路。
  
      宁伟和李奎勇都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最简单的追求,有着中国人最原始的善良和努力,然而命运之神没有精力管得到那么多普通人。普通人是社会的衬底,他们只需要存在着,至于如何存在,是那个年代那些人都无法掌握的事情。
  
      当然,无论是热门的路还是冷门的路,在别人都要一路走到终点时,钟跃民却是个例外。他虽也是干部子弟,也是京城有名的顽主,却因父亲被隔离审查而暂时地失去了优势的社会资源,他去了陕北偏远的乡村,在插队知青中又是最兴奋的一个。生活于他,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游戏,他只需要让自己玩得高兴就可以了。他可以在北京打架斗殴拍婆子,也可以在山村放羊陶粪唱信天游,甚至带着满村的农民出去讨饭都觉得自己是个丐帮帮主,这样的人不是个常人。他轻而易举地放弃了家庭条件优异的周晓白,却和一无所有的秦岭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不想去当兵了,这不是疯了么?这真是疯了。一个对物质生活没有要求、却对精神生活有要求的人,按照逻辑理论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这个钟跃民却以挑衅的目光盯着你,一脸的坏笑。
  
      钟跃民是个有能力的男人,当兵就当特种兵,还是队长,获得二等功;在部队前途无量时闹着要转业,转业了就去卖煎饼,与工商局打了半年多的游击战;煎饼摊被查收了,他又可以在国营企业的经理椅子上大摇大摆,过着被糖衣炮弹袭击的腐化生活;一旦被生活看不见的手又拉进了监狱时他还尝了顿挨打的滋味,还仗义地救了那个打他的人;出狱了就去开车吧,还是个黑户,天天想着怎么宰那帮夜生活腐化的人;一不小心被高悦强行拉进了开饭馆的生意,他又一副商人的嘴脸,整颗心掉进了钱眼……阅历自然是精彩得让人眼花缭乱,生活却起伏得让谁也承受不起,这不是一个正常人过的日子啊!
  
      有能力、有魄力、有义气的钟跃民在一个又一个的游戏里,从生活的高峰落入低谷,又从低谷爬向高峰,他要的是乐此不疲的过程,不是今天就知道明天要吃什么的安稳日子。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将袁军、周晓白之类的塔尖和李奎勇、宁伟之类的基石串联起来,平行线因为他而存在了交点。
  
      人生追逐是名利啊,这样的人居然不懂,他思考的是怎样从名利的禁锢中逃出来,过自己想过的冒险、有趣的日子!
  
      羡慕钟跃民与身俱来的霸气,在生活面前,在朋友面前,在现实面前,在爱情面前,他都有能力让你信服他,让你心甘情愿地放手,让你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依赖他,却在更多时候让他过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
  
      当然,他是一个幸运儿,社会资源的优势让他不至于沦为社会的底层,游戏人生的态度让他不会抱怨,他拥有比别人更宽的眼界和心界,也因此获得了比别人更深的信赖和尊重。当他的思想在一次又一次的体验中更加深刻,也就更加注定了他不会是个庸人。瞧,他最后居然跑到可可西里去保护藏羚羊去了,呵呵!
  
      《血色浪漫》让我有了很多新的领悟,也许我一生都不会像钟跃民那样去做一个精神追求胜于物质追求的卓越者,但也不会让生活从此如清水,一眼望穿,了无盼头。
  
      无论何时,休息好了就上路吧,谁知道会遇到什么呢?
  

来自: 豆瓣

鹏然心$ 发表于 2012-12-3 13:47:03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每个人都会经历属于自己的青春,不管那是平静还是激荡,我想每个人都渴望一段不一样的青春。青春浪漫,沁透在血色里,显得格外引人。当时光渐渐远去,回首往事,我们才发现青春不过是一段我们自己标榜于世的记号。

来自: 豆瓣

天蓝地$ 发表于 2012-12-3 13:47:04

     在路上,这本书就是给了我“在路上”的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追求,那么不必再犹豫了,开始追求梦想的道路吧,虽然你不知道前方会发生什么,但你只要知道自己已经在路上,在路上努力正追求目标!

来自: 豆瓣

北方以$ 发表于 2012-12-3 13:47:05

  曾有位同学告诉我,她父母很喜欢这本书改编的电视剧,来来回回了看了好几遍,在看到某些情节时还会流泪。
  
  把这本书看做50后的史诗一点也不为过。当时代的大潮冲过来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无力的。这种时代可以磨砺出钟跃民这样的热血男儿,当然也有小坏蛋这些由好变坏的地痞流氓。
  
  
  50年代出生的这批人,他们的命运必定是坎坷的。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下海,他们经历了共和国最为坎坷曲折的一段历史。他们走过了一条和我们,甚至和世界上大多数人不同的青春。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拿他们和自己的成长的时代对比。我们是幸运的,因为社会是稳定的,我们不会忍饥挨饿,我们不必出门带菜刀,我们可以接受完整的教育。但是,和他们相比,我们少了那么一些东西。我们缺乏的是青春的激情,那种肆意挥洒个性的自由。我们更善于服从,更善于听话,我们的青春四平八稳。
  
  这是最好的时代 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 这是愚蠢的时代
  
  
  

来自: 豆瓣

复生$ 发表于 2012-12-3 13:47:06

  一群人的成长交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国家转折的花絮。钟跃民和他的伙伴在时代的潮流中挣扎寻找着自己的路。而钟跃民则没有找到,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在路上的人。故事中的种种反映了人性的很多,比如义气,爱,对梦的执着,对时代的人文关怀,当然也有人性的自私,残忍,冷漠等。一群追梦的人,在今天也是值得推崇的。

来自: 豆瓣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血色浪漫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