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儿$ 发表于 2012-8-28 13:49:39

  爱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体现的,做爱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而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

来自: 豆瓣

珂儿$ 发表于 2012-8-28 13:49:39

  爱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体现的,做爱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

来自: 豆瓣

Sabrin$ 发表于 2012-8-28 13:49:39

         作为生日礼物,和杜拉斯的《情人》一起买了送给自己。说实话,没怎么看懂。之前看电影的时候,就没怎么看懂,现在翻开来再读一次,还是觉得有些迷茫。也许是我的领悟能力还没上升到那个层次?
  
         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句话:如果只能体验一次,那有什么意义?我们的生命,就这样一次走过,做选择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较可言,我选择了这条路这种生活,可我怎么知道如果选择另一条,我是否会过的更好?是否依然会困惑、迷茫,会要在遭遇不同的考验之后才看的到彩虹,抑或只是安心于做一个小人物,渴求那小小的幸福?一切都很难说。
  
         不过相比于《情人》,这本让我更喜欢一点。灵与肉、轻与重,我想等我成熟一些,再来看待这些问题的时候或许就会有答案了吧。
  
        

来自: 豆瓣

小手冰$ 发表于 2012-8-28 13:49:39

  该书是米兰·昆德拉独特写作风格的典型代表。米兰·昆德拉著书,一般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用哲学与心理学来剖析当时的人以及人性,时而夹杂幽默的嘲讽。既见深度,又有广度,不可多得。

来自: 豆瓣

April$ 发表于 2012-8-28 13:49:39

  一直觉得,一个人的一生 可以用波浪起伏来形容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归于一条直线 也就无异于他已经归西 然后默默无闻得死去
  
  轻与重 选择轻还是选择重 每个人每个分子都在不停得来回得变化,每一秒甚至更小的单位 一呼吸 一眨眼 我们就已经成为另外一个人 轻重无从选择 个体间都在轻与重徘徊 选择重选择的是自我的存在感 所谓的责任 所谓的义务 所谓的角色 所谓的媚俗选择轻选择的是自我的释放 自我的解脱 自我的快乐 是作为动物的一种生存的快乐与快感 每个人的大脑都有自己的所谓的平衡 轻重缓急 使世间一切至少使自己博大的身躯微妙的心灵得到小小的慰藉 不会快乐得罪恶 不会压抑得沉重 于是 生出了无数伟大的平庸者
  
  平庸者有平庸者的可爱 所谓的特立独行 所谓的权威者 反过来 发现的其实是媚俗 无限的吹嘘自己 在不断得拽着然后以为自己很牛逼的媚俗者 矫情 所以 当今的媒体似乎已经成为夸耀媚俗 放大媚俗的工具 然后另另外一群 我们暂且成为单纯 青春 涉世未深的人 去崇拜 去敬仰 敬仰媚俗 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别人的生活 阿Q精神其实本身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自以为是的为别人带上一顶帽子 本身就很矫情
  
  其实生活本来就是简简单单 为什么一定要搞到那么复杂 然后一大堆辅助物堂而皇之得跟从 于是人与人直接就有了交集 有了“乐趣” 有了事情做 不再“空虚”
  
  老庄的逍遥本身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活状态 没有必要入山 但至少心灵洒脱点 多些思考 少些盲从 人生会更有韵味的

来自: 豆瓣

steven$ 发表于 2012-8-28 13:49:39

  我在书店闲逛,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就把它买下了,我看了第一页就喜欢了这本书,说不出为什么。书和人有时候正的需要缘分。

来自: 豆瓣

-私人 发表于 2012-8-28 13:49:39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来自: 豆瓣

、Dori$ 发表于 2012-8-28 13:49:39

  米兰的书被列为禁书.  很多时候用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去描述这个社会.  把社会写的很细致,看得很透.大概就是这个作者的长处吧.

来自: 豆瓣

寻$ 发表于 2012-8-28 13:49:39

  直记得不多的几句话了
  
  认得欲望是直线前进的,不是循环的。所以人不会幸福,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爱是要有力量的....
  不是顺从 不是...
  (第二句忘了原句了,意思就是这样吧)
  

来自: 豆瓣

八戒,$ 发表于 2012-8-28 13:49:39

  高中年代,认识萌芽杂志的新概念后,认识了安妮,认识了安妮引用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话的作者,米兰昆德拉。这句话简直振聋发聩。那时候有很多常常思考很久,却总不得解的问题,只这一句话便让我彻底悲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我读昆德拉的第一本书。我认识了那个遥远的叫“捷克”的国度,认识了比历史教科书更详细描述的关于苏联入侵布拉格那场事件。我认识了国人口中“苏联老大哥”的另一面。被入侵和控制国家的人民感同身受的悲哀。当然,印象深刻的还有爱情在战争中的混乱。我常常理不清自己的情感,陷入书中,和女主人公一同感受,她的艰难,她的无奈。和她一起爱,一起绝望,一起死亡。那个不能承受之轻……

来自: 豆瓣
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查看完整版本: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