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鱼$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这本小说,我一直没有勇气看第二遍,怕心力难以负荷再一次的悲恸。从来没有哪个故事可以这样影响我的生活,翻开书就会泪流满面,“月落”那一章里,每一页都有我斑驳的泪痕。
     小说描述了几代人的故事,爱情、亲情、民族情,章章都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最爱新月,漂亮、善良、聪明、坚强,这么一个完美的女孩,可是却要承受身世的痛楚和生命的短暂,还好楚雁潮对新月真挚的爱情,并没有随着新月的陨落而逝去。
      在新月的葬礼上,楚雁潮为她试坑,他抚过新月墓穴里的每一寸泥土,最后下葬的时候,他怎么也不肯将最后一块砖填上,这不是生离,而是死别啊。书的结尾,是新月的亲身母亲来新月的墓前探望,这对母女还没有来得及相认,就已天人相隔。
      此时楚雁潮在新月的墓前拉奏小提琴,
      天上,新月朦胧;   
    地上,琴声缥缈;   
    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来自: 豆瓣

浅海鱼$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这本小说,我一直没有勇气看第二遍,怕心力难以负荷再一次的悲恸。从来没有哪个故事可以这样影响我的生活,翻开书就会泪流满面,“月落”那一章里,每一页都有我斑驳的泪痕。     小说描述了几代人的故事,爱情、亲情、民族情,章章都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最爱新月,漂亮、善良、聪明、坚强,这么一个完美的女孩,可是却要承受身世的痛楚和生命的短暂,还好楚雁潮对新月真挚的爱情,并没有随着新月的陨落而逝去。      在新月的葬礼上,楚雁潮为她试坑,他抚过新月墓穴里的每一寸泥土,最后下葬的时候,他怎么也不肯将最后一块砖填上,这不是生离,而是死别啊。书的结尾,是新月的亲身母亲来新月的墓前探望,这对母女还没有来得及相认,就已天人相隔。      此时楚雁潮在新月的墓前拉奏小提琴,      天上,新月朦胧;    地上,琴声缥缈;    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来自: 豆瓣

榕风儿$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很久以前看的一本书,到现在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就是韩新月下葬的那一幕!故事本身很凄凉,但人物性格刻画及超脱的世俗观念很美!很感人!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艺术才是人孜孜不倦追求的根本所在.

来自: 豆瓣

周义新$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正方万元觅反方,请到我处点评一下《树质的诚信竞争身教治天下》希望我们成为真诚的辨友,跟帖留下宝贵的不同观点及意见,致谢!

来自: 豆瓣

四月$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书和电影都看过,不能说谁好谁坏,我更同情那个姐姐,虽然她很坏唉,可是,她其实是牺牲得最多的一个。妹妹,算是小三吧~
  一个很累的故事,看这个故事比看《活着》更让我郁闷,因为更无奈

来自: 豆瓣

Insane$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花了三天时间,断断续续看完《穆斯林的葬礼》,有点失望,或许之前期望太高。
  
  
  
      因为这个书名很有深度,具有魔幻色彩,而且听说有大段的穆斯林生活的描写,应该有趣又带有宗教思考;但看完之后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其实非常通俗,穆斯林的风俗习惯没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可能因为二十年前紧绷的政治环境决定了并不能有太深刻的宗教信仰描写。
  
  
  
      小说的文笔很流畅,但并不精干,信息量较小;也没有特色,识别度较低。很多地方,我一目十行就过去了,和看韩剧一样快。如果把《穆斯林的葬礼》里的穆斯林生活描写部分拿掉,就是一部女主角身患绝症且家族乱伦的韩剧,人物的描写与韩剧一样程式化。唯一生动的人物是韩太太,因为她的思维方式很人性化,那股狠劲与算计有张爱玲笔下人物的味道。
  
  
  
      作者是一位女作家,霍达。冰心给作的序。我一向认为男作家在写作方面比女作家有天生的优势。因为大多数的女作家缺乏一种狠劲和生活的洞察力;而在剩下的女作家里,又大部分不能写出结构性的作品,女性过于感性的思维限制了文笔之外的发展。
  
  
  
      有狠劲的几个人是张爱玲,王安忆,池莉等。而王安忆的风格明显承袭了张爱玲,甚至更加狠一点。张爱玲笔下的人勾心斗角,温情都是一闪而过,典型的就是《色戒》。在王安忆笔下,甚至连婴儿都有狡诈的心理活动,可谓狠到家。国外的就是简·奥斯汀。她的小说没有什么狠劲,但有别人无法模仿的结构,就是强烈的喜感,是浪漫爱情轻喜剧的鼻祖。还有紫式部,谁能把后宫小说写得如此清新脱俗,淫而不伤,谁能把放荡公子描写成情欲艺术家?
  
  
  
      霍达在后记里写她是先定名后谋篇。不可否认,这个书名非常有诱惑性,是全书最闪光的点。可能很多写小说的人是想陈述一段思考,一个细节描写,一个书名或一场对话后,才开始围绕这个点做文章。只能说,这个名字撑起了书的一半。
  
  
  
      至今为至,我看过四部茅盾文学奖作品,包括《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和《暗算》。前三部有一些同质化,都是很通俗的小说,结构感不强。暗算是比较特别的,因为里面代入了“我”的视角,就有一些毛姆的味道了。照这个标准看,如果写一部描写小镇上百年悲欢离合的小说,那么离茅盾小说奖也不会太远了吧。
  

来自: 豆瓣

火小魔$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说真的,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才弄明白到底谁是女主角……不怪我,看了一半的时候男主角楚雁潮才出现……
  很讽刺,新月死的时候,母亲都不敢让楚雁潮看她碰她,而自己跟随了几十年的丈夫竟然不是穆斯林!每天的五次朝拜简直是讽刺!当然,个人信仰问题。尊重……
  只是,同情新月和楚雁潮……两个相爱的人因为上一代所信仰的宗教不能在一起……

来自: 豆瓣

梁小山$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冰心的观后感----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
  我是小时候看的,大概是12岁的样子看的,看后还特怨我妈妈为什么把我生在了阳光灿烂的午时,怎么不是那一弯新月洒下的夜晚。
  因为这本书,初识爱情的含义,可以说给我的爱情观很深的影响的。
  明白了有的爱是要舍弃的,及时两情相悦也不行,现实会斩断爱情的。
  记得看完这本书的那个暑假,每晚站在阳台上看着月亮,我会末年真主安拉的祝语。呵呵 ,小时候特别特别喜欢······现在也喜欢,它是我看完的第一本唱片小说···
  现在看完了电影,是93年谢铁骊拍的···
  期待有人拍电视剧版的····

来自: 豆瓣

想去飘$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这是一本最真实描述穆斯林生活习俗的小说,也是一本最真实描述玉石雕刻的小说。几十年兴衰,几代人沉浮,不只是写着感人的爱情,更写着穆斯林民族的智慧与玉石匠人的神奇。

来自: 豆瓣

达摩石$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含着泪把书读完了。
         穆斯林的葬礼送走了新月,也带走了我美好的希冀,该碎的还是碎了...
        那一刻,我是楚雁潮。
        巨大的悲痛撕扯着我的内心,抽拔着我的神经,眼前抹黑,感觉灵魂正挣扎着与我的肉身脱离。我想叫,想哭,想变成一个疯子,恣意发泄自己的感情,想就此晕死过去永远不要醒来,拉着新月的手,永远不要分开。
         爱之弥坚,伤之愈深。
         一年前夜晚的一幕仿佛又在我身上重演了一遍。那晚我瘫坐在冰冷的楼道中,与墙壁对视,无言,只感觉心中的血一滴滴地落下...
  也许一千人有一千种不同的快乐,但痛苦的感觉却总是惊人的相似…
         又回过头去将新月写给楚雁潮的信读了几遍。每一遍都如同一次洗礼,一次感化,却又徒增了对这个男人的忌妒。我相信他在读信的那一刻是幸福的,即便这是一封辞爱的信,但字字句句都诉说着新月内心的柔情。
         我多么向往自己也能拥有这样一段圣洁的爱情,此生无憾。
         可我知道,我不会拥有,她不会属于我。
         我没有英俊的外表、高大的身躯,没有满腹的读书、过人的才气,纵有一颗炽热的心灵,却长了一副笨拙的口齿。在楚的面前,我是那样的卑微,那样的渺小,他有权拥有一切,我却什么也没有…
  面对着回民公墓中伫立的背影,看着他未老先衰的白发…
         我的心中有震撼、有感动、还有羡慕…
         我仿佛听得到他对所爱吟诵的诗句: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消磨这幽深的夜晚,
         尽管这颗心仍旧爱着,
         尽管月光还是那么灿烂。
         因为剑能够磨破了剑鞘,
         灵魂也把胸膛磨得难以承受,
         这颗心啊,它得停下来呼吸,
         爱情也得有歇息的时候。
         虽然这夜晚正好倾诉衷肠,
         很快的,很快就到天亮,
         但我们已不再一起漫游,
         踏着这灿烂的月光。
  

来自: 豆瓣
页: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查看完整版本: 穆斯林的葬礼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