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狼 发表于 2012-12-11 16:32:59

王兄啊,又在为国呕心了,该节劳也。”公子卬摇着一把大扇,给魏惠王送去一缕清风
哈哈,这就是和庞涓不同之处了。

山狼 发表于 2012-12-11 16:37:12

此刻,卫鞅已经打马出城。这时他在魏国已经成了官吏士子皆曰不可交的小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没有人再暗算他,也没有人再威胁他,无须辎车掩盖,无须躲避行藏。一骑快马,大道疾驰,山风送爽,不禁仰天大笑。
卫鞅终于脱得魏国!不容易!

书香与 发表于 2013-7-20 15:28:18

  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在就义前留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并甘为“革命”作流血的先驱者。商鞅也为自己的理想流血了。
    最引发我思考的,是书中“太子杀人案”(姑且这么称呼)的故事。大体情节是这样的,太子府库进粮中,白县新里正白亮遭人陷害(都是甘龙一手策划的),好粮被以次充好,秦国太子嬴泗盛怒之下,杀了白亮,又带军队去白村杀了三十三口精壮。官逼民反,孟、西、白三族欲交农反秦。卫鞅秉公执法,平息了民怨。但依照秦国新法,太子首傅嬴虔(秦孝公的长兄)被处劓刑,太子右傅公孙贾被处黥刑。太子也被流放山野。
    这个案子就这样戛然而止,而明眼人都知道明明还没有查完呢,背后的黑手也没被就出来呀。
    1.故事还有另一种编法
    按照现代的法制程序,上面的案子尚未办完。调查取证过程未走完。其实,如果按正常程序走的话,甘龙一伙很容易被查出来,并绳之以法。这样好像就天下大白,惩恶扬善了。而且嬴虔、公孙贾和太子也可酌情减刑。
    但卫鞅并未如此执法。问题不是他没有发现这个黑手,剧中有下属多次提醒他追查(其实早在渭水大刑后,景监就提醒过他)。但是他就是不查。至于为什么,这是最关键的,是先秦法家有别于现代意义法律的巨大差距。
    (现代意义的法律的基本点是民主,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后的产物。而法家毕竟是维护封建君主制的,法(刑法)是官方制定,不能议论的。这是二者本质的差别。这种“法”是明文规定,公开宣布,坚决执行。所以商鞅不是不愿意惩处幕后的黑手,是制定的法不允许这样做,他自己最后也作茧自缚。)
    2.为何不惩恶扬善
    《大秦帝国》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它非常遵照史实(《史记》《战国策》的记载和里面的故事基本一致)。这才是非常宝贵的一点。而这样的故事结果正是法家思想的特征体现和最终宿命。
    3.血染的思想(商鞅车裂,是死于自己的学说,但死得其所)
    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面对礼坏乐崩的东周,儒、道、墨三家给出的是‘救世的药’,即仁爱、无为、兼爱。而法家给出的是‘杀人的刀’。”刀是不能顺便给的,可以杀人也可伤己。
    孟、西、白三族械斗被处700人死刑,渭水大刑,“渭水尽赤”;嬴虔由于对太子失教失监,被处劓刑;又如,“弃灰于道者被刑”,就是你把这个垃圾倒到马路边上要受刑。刑法过严,执法过酷,是商鞅法令的自身问题(司马迁《史记》也对刑名法家持批评态度,大骂商鞅“刻薄少恩”)。
    还有更好笑的,最后商鞅逃难到一家客栈,老板由于遵照“商君之法”,怕被连坐而不收留他,他叹道:“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史记》)所以说,他是死于自己的学说。
    然而无论是商鞅,还是韩非他们虽都死于非命,但死得其所。秦国依商鞅变法图强,迅速由一个奴隶社会国家进化到战国时期强盛的封建强国;嬴政运用韩非的思想,最终统一六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一统。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先秦诸子百家中,唯有法家成功。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中国封建社会是“名儒实法”,儒家是统治者的“愚民”之策,法家才更具有可操作性。

骑扫把 发表于 2013-7-20 15:50:06

  第一次听到商鞅的名字来自于历史课本,记不清其身前身后事,只有一桩便足以悚动世人,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车裂”这一上古极刑,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五马分尸”,我时常在想一个人要犯过多大的罪状才人被人嫉恨到如此地步?浩荡春秋,群雄逐鹿,在这乱世之中,是否真有一个“尽公不顾私,极心无二虑”的商君呢?看完《大秦帝国1:黑色裂变》,脑海里尽是那一抹白色的影子,这部小说可以称之为历史小说但绝对不是历史,作者将私人感情放置的太过投入,笔下塑造的卫鞅与白雪简直恍若神人无所不能,而被称之为暴秦的秦国则被覆盖上了一层冠冕堂皇的外衣,刚开始读的时候,每当读到“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时都不禁感动,翻查了一下作者背景,果然是陕西人,这种地缘特性令作者对老秦人的感情把握的十分到位,再加之不俗的文笔与故事渲染,简直让每一个开卷阅读的读者成为了秦国的一份子,恨不得能与商君一样救这个弱小的国度于危难之中,变法强秦。
  
  名士风流,百家争鸣
  
  乱世出英雄,此话不假,诸侯征战的春秋战国诞生了中国最灿烂的文明史,百家争鸣,蔚为大观,不但有儒家,更有“兼爱非攻”的墨家,更不论法家、兵家,还有最为神秘的鬼谷一派,但凡有雄心有才华的士子都有一展抱负的大好机会,各家名士也会受到世人之敬仰,我们常说如今的中国已是一个礼乐崩坏的国度,明明现代进程应该让人们更加文明,更加尊重文化,可惜却再也诞生不了大家,大秦帝国第一部以卫鞅为线索,因之小说的虚构性赋予了这个人物太过崇高完美的一面,他是幻想,是幻象,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假象的存在,法能否治国已无须讨论,香港电影中警察众口一词的“香港是个法治社会”已俨然证明法之意义,变法强国,自古有之,可是讲究“兼爱非攻”的墨子似乎也解释不了法治必须流血残酷无情的一面,而墨家则俨然是“侠”之鼻祖,武侠,武侠,寄存在中国人集体无意识之中的梦,刀光剑影,来去自如,不公正的事情由侠来裁决,因为这个世界实在太过复杂,没有绝对的公平与正义,当朝廷无法抚慰人心,人们便只有借“侠”来伸张正义,这也是为何影视剧与小说中频繁选取墨家为代表来编撰春秋故事的原因。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与其说故事里若有似无,可有可无的爱情线索让人感动,不如说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挚交情谊更让人涕零,秦孝公,一国之君,与卫鞅不但是君臣关系,更有知己之情,卫鞅在魏国郁郁不得志,惨遭庞涓猜度,心中大志无法舒展,在遇到秦公之后他就犹如插上翅膀的小鸟,与秦公共同开创二十年强秦之路,都说“自古君臣,总是难得善终”,不管是书中YY也好,历史真相也罢,我都希望真的有那么一段值得纪念的慷慨之谊在史册之上永不凋零,“生死相扶”是多么大的允诺,强过一切甜言蜜语。
  
  慷慨赴死,气节长存
  
  说起来,如今尚没有一部言情小说可以让我眼眶发红,但是大秦帝国时常让我看得不禁鼻头酸涩,大浪涤尽真英雄,说到我最感动的一个场景,那定是魏国老将龙贾,明知魏国腐朽不堪,明知那些残旧的老兵不堪再战,却依旧义无反顾的死守要塞,纵然最后商鞅尊重他愿意放他一条生路,他依旧向死而生,就算秦国黑色的大旗将他淹没,就算身边已血流成何,他依旧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万丈豪情,世界可以更差,国家可以不良善,但我能做到的只是以我之性命不辱使命。只可惜真实的历史似乎与作者笔墨描写的相去甚远,他在描绘一个家国梦,一个名士风流的时代,就算是纯粹虚构的,也可以暂时让我们从乏味堕落地现代社会中抽出一点神思来瞻仰心中的英雄。
  
  P.S. 虽然我这个人也很腐,可是我实在不赞成把大秦帝国里的商鞅跟秦孝国拿来YY,感觉实在有些侮辱作者对这两个角色的塑造,娱乐时代可以戏谑,却不能无耻。不过对于那个远去的春秋战国,我却只能站在远处欣赏,时常会想,如果我生在那个时代,会投入哪个门下?定然是折寿十年也要拜入鬼谷先生门下了,遍忆山中岁月长,书简三千谋天下。虽然作者塑造的女性角色是我喜欢的类型,不过作者的弊端跟优势都是一个问题,太过美化人物,白雪简直就是个女神了,有些不可思议。
  这部小说大部分是在路途中看完的,时常都有感动到行将涕零的时刻,明知这部书并非言情也没有那么尊重史事,可是字里行间总是有些煽情啊......

2012年12月21日 发表于 2013-9-6 16:34:06

公子卬(yang )

2012年12月21日 发表于 2013-9-6 16:37:19

“嬴师隰!胆小鬼——!”公子卬愤怒的吼声在山谷回荡
赢(ying)师隰(xi),公子卬(yang)

2012年12月21日 发表于 2013-9-6 17:03:52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国自秦非子开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

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

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

2012年12月21日 发表于 2013-9-6 17:04:42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
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国社会经济仍以农业为主。春秋时代晚期,出现了铸铁农具。战国时代,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进一步促使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以冶铜和制陶最为发达。发明了铬盐氧化处理兵器的新工艺;建筑材料颇具特色,瓦当更是精美的艺术品。
葬仪 :秦国国君陵园在雍城陵区发现13座,芷阳陵区发现4座,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已发掘到近千座,国君称王前使用"中"字形诸侯级墓制,称王后使用"亚"字形王级墓制,广泛使用人殉,殉葬物品丰富,规模宏大。
军事 :秦国军队自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后愈战愈勇。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兵种已有步、车、骑之分。军队数量多时达到"带甲之士百万";,出现了尉缭、白起、王翦等著名军事家和将领。

2012年12月21日 发表于 2013-9-6 17:07:33

秦国君主列表

1.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约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
2. 秦侯 (前857-前848年在位)
3.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
4. 秦仲(前845年—前822)周宣王五年(前823年)以秦仲为大夫,令攻西戎,次年秦仲战败而死。其长子赢也继位。
5. 秦庄公嬴也(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周宣王七年(前821年),秦庄公率兄弟五人以及周朝兵马七千人,击败西戎,周宣王封庄公为西垂大夫,封大骆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
6. 秦襄公嬴开(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幽王之乱时,犬戎进攻镐京,秦襄公以兵救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7.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建立新都。十六年(前750),文公派兵讨伐西戎,西戎败逃,地盘扩展到岐山。五十年(前716),文公去世,埋葬在西山。
8. 秦竫公 秦文公之子,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太子即竫公去世,赐谥号为竫公。
9. 秦宁公嬴立(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宁公二年(前714年),自郿邑(陕西郿县东北)迁都平阳(陕西眉县),同年派兵攻下亳戎荡社(陕西西安)部落。在位十二年而卒,葬西山大麓,其臣下废太子(后为秦武公),立幼子秦出子。
10.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 5岁即位,在位6年被杀。秦出子是秦宁公小儿子。
11. 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12.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即位以后将国都迁至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自此后数百年秦稳定地以此为都。秦国的各项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时期大体有了雏形,其国力也开始迅猛发展。这为秦穆公时期秦国的兴盛并进而与中原各国争霸奠定了坚实基础。
13.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 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14. 秦穆公 嬴任好(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胸怀大志,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15. 秦康公赢英(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秦穆公和夫人穆姬所生之子,是晋文公的外甥,康公送重耳回国,送到渭阳,作诗:"我送舅氏,日到渭阳";,后人以渭阳喻甥舅关系。
16. 秦共公嬴和(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17. 秦桓公赢荣(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两军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恶战。晋将魏颗与秦师杜回交手,突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俘,魏颗大胜。后来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老人,老人说,我是那位嫁人未殉葬妇人的父亲。我今夭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这是"结草衔环"中结草的典故。
18. 秦景公嬴石(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中,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公然采用了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
19. 秦哀公(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前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申包晋向秦国求救,哀公不理;包晋在秦国宫门外赖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竞哭了七夭七夜。秦哀公动容道:"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千是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
20. 秦夷公(?)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21.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22.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时值秦国大乱,后来大将伍封大败秦、巴、蜀三国联军,平定秦国之乱,立秦厉公赢利。
23. 秦厉公 赢利 (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秦厉共公在位期间,蜀人、楚人、义渠之戎都曾朝贡献礼。前476年,派兵拔魏城。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同年,以兵2万伐大荔之戎(今陕西大荔朝邑一带),取其城。前457年,他率师与绵竹之戎(今甘肃天水东)战。前451年,筑南郑(今陕西汉中)城,置县。前444年,他派兵攻义渠之戎,执义渠王。秦厉共公执政期间的这些举措,为秦国的富国强兵作了一定准备。
24.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 [ hāo ] 域,被秦军击退。隔年,躁公卒,其弟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25. 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继位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长晁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 由于太子昭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

2012年12月21日 发表于 2013-9-6 17:11:14

从本书开始提及的秦国国君:

26. 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嬴师隰只有五岁。灵公的叔父嬴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嬴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
27. 秦简公 嬴悼(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秦怀公之子。夺其侄嬴师隰位,自立为秦王。在位期间曾在洛水西岸修筑长城,用以自守,史称"堑洛长城"。
28.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在位的第十三年,对蜀国发动进攻,攻占了南郑。病死,其子秦出公继位。
29.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即位时两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嬴改发动政变,将出公、太后沉到渭水,迎接被赢悼放逐的嬴师隰回国都雍城。是为献公。
30. 秦献公 嬴师隰(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秦灵公死后,没有即成位,君位被他的叔叔秦简公抢去了。十岁的嬴师隰为防不测,逃到东边的邻国魏国,开始了长达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秦献公在位两大贡献:一是: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废除秦国自秦武公以来实行了三百多年的以人殉葬制度。二是: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献公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的雍城迁到了秦国东部、地近河西地的栎阳。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国在少梁大败魏军,俘虏魏相公叔痤,攻取了庞城。公叔痤早年在魏国对秦献公不薄,献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后,将公叔痤放回魏国。不久,秦献公就去世了。太子渠梁即位。
31. 秦孝公 嬴渠梁(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战国时代秦国有名的一位君主。秦孝公一生中做过两件大事,其一是迁都咸阳,其二是任用商鞅变法。公元前361年,仅有21岁的秦孝公正式登基。这时,秦不为各国重视,连权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愿意搭理秦国。于是,他愤然喊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在这一年,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在这种背景下,就有了后来的商鞅变法,以法治国。从此秦国日益富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
32. 秦惠文王 嬴驷(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任用贤能,推行法制,并不断向外拓展领土。公元前325年,惠文王称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采用大将司马错的建议,出兵灭蜀,随后又灭掉苴和巴,使得秦"擅巴蜀之饶";,为秦以后发展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3. 秦武王 嬴荡(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见九鼎,九鼎乃天下的象征。于是发兵进攻羸弱的周天子都城洛阳。在周室太庙,武王举周鼎,不能持,受伤而死。
34. 秦昭襄王嬴稷(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武王之异母弟,在位56年,其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其实际执政时间仅次于乾隆。在位时,几乎连连对外用兵,先后大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的河东和南阳、楚黔中和楚都郢。公元前266年,昭王拜范睢为相,改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公元前262年,以白起为将,发动长平之战。公元前255年秦灭西周,取九鼎、周王朝亡。从此,山东六国再无敌手,秦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35. 秦孝文王嬴柱(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有传说在位仅三天,服太子子楚所进美酒后猝死)。初封太子,号安国君。
36. 秦庄襄王 嬴异人 又名子楚( 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秦王嬴政之父。公元前249年,东周君联络诸侯,谋划伐秦。异人获悉,立即派吕不韦统领10万大军,一举攻灭了东周7邑,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东周王朝的最后残余被铲除。接着,秦军继续蚕食三晋,又攻占了大片土地。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大秦帝国·第一部 黑色裂变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