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ris$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先看书中两段话:
我和C的第一次约会在一个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台湾美食店里。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外面正警笛大作,因为在我们前面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高耸的老楼要进行爆破。
C要了一碗面条,还要了一碗豆浆。但是C吃得诚惶诚恐。
我问:“你是有什么心事,对吧?”
C说:“你怎么知道的?”
我说:“我自然是什么都知道。我跟你不一样,我已经成熟了。”
C说:“我的身体出问题了,但是我没有告诉别人。”
我说:“你尽管说,你的身体怎么了?”
C还没说,脸就红了。
我说:“你说吧。”
C说:“我来那个了。”
我心里一慌,顿时脸比她还红。我把面条里的一个红辣椒全部吃下,说:“太辣了。哦,你来那个了,很正常啊,你的年纪也到了。”
C说:“我算是来得晚的吗?”
我说:“这很正常,因人而宜。”
C说:“你什么都懂。”
我说:“哦,这没什么。”
C说:“但是,我发现我的那个出了问题。”
我说:“你说吧。”
C说:“你知道吗,我来的那个颜色是红的。”
我当时就懵了。我说:“按照我的经验——不不不,按照我的理解,这月经就应该是红的啊。你这个是正常的。”
C说:“胡说,是蓝色的。”
我马上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想,这女人的事情,果然是不能靠大脑来想当然的,没经历过还是不能瞎说啊。但是我还是不甘心地问了一句:“为什么啊?”
C说:“你看广告里,那卫生巾上面的,都是蓝色的。”
C说话的同时,她身后的巨大落地玻璃里,一座三十层的大楼轰然倒塌。
此乃喜感。
我感到有点害怕,速度慢了下来,瞬间被几十部自行车超过,思维一片惨白。我只感觉自己是个玉米,突然被一群蝗虫掠过,然后只剩下一根芯子。
此乃画面感。
这是用一下午读完《一座城池》后,坚强地留在大脑皮层的两段话。
《一座城池》更像是一部几十个短片缀连而成的电影。从哪里开始看都无妨,并且总能从片牍对话中遐想联翩地笑开去。这本书,可以很快很快地翻着读,让韩寒描绘的画面一个个撞入脑海,再合上书书慢慢回味。荒诞,就在从文字跳脱出来的想象里,呼之欲出。
“喜感”,是看了《疯狂的赛车》才学到的词。两部作品,竟在我阅读的时候,在脑子里撞来撞去。辛辣,现实,调侃,黑色幽默。看起来都是报纸上社会新闻的大杂烩,但宁浩更让人有思维的乐趣。韩寒,笑笑就算了。难怪同桌看到我读《一座城池》,摇摇头道“你快看看他要表达什么,我觉得就是本笑话集。”
到底要表达什么呢?虽然寻找中心思想是被应试教育训练出来的无耻思维方式。是中国的现实吗?看完书后便是全班集体出游去地质博物馆参观,在走了快4年的万松园路上竟看到了书中的影子,咿咿呀呀用破扩音器放出的乞讨的胡琴声,Motel里传出恶俗的歌曲,路边下象棋的猥琐男... 《一座城池》大抵是中国的影子吧!
可这样适合韩寒表达的题材,他却弄出了轻慢和痞子气,这是我看这本书最受不了的。笑翻了又怎样,插科打诨的讽刺无法给人留下任何映像。只是图图一时爽快。
所以,我喜欢blog里的韩寒,他会关心北川政府买了什么车,他会关心震区的情况,他会在大风大雨中骑着自行车领头走,发出一些声音。
《一座城池》就当做电影看吧,视觉冲击比思维冲击大得多。
P.S.特别鸣谢教文科班激情依旧的物理老师,在我低着头用手使劲捂住嘴不让笑声挤出来的时候,他并不高明的笑话让我可以抬起头来,笑眯眯地以陶醉的神情看着他。
来自: 豆瓣
xxy81$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这不是一般的读后感,也非普通的书评,而是一个集多个解读与一体,对作品的提炼和回顾,让你从某个角度重温作品的场面.
《一座城池》是我一年前看的。这次又重温旧作,心头又是那股熟悉的感觉。不同于以往的《三重门》,本作品去除了华丽和强烈的讽刺,以简洁而近乎平民化的语言诉说着平民的声音,充斥着荒诞,也不乏幽默的调料,起初似乎搞笑,然后沉重,沉淀后又觉得是我们表面浮华下最真实的生活.
作品就像一个梦境,“我”,从一开始就充满荒诞地赶命到一座莫明其妙乌浊混乱的城池里去和健叔会合。“我们”没有身份,是逃犯,也正因此才能以底层人的视角窥视社会的每个角落。小说中主角们没有鲜明的个性,可以是任何人,而他们的几双眼睛悄悄地潜入了时代的缺口。作品对每个场景没有过多的渲染和刻画,作者的笔如同隐匿的刀锋,不动身色地剖开了社会的截面。在这张截面上,作品夸张而逼真地勾画着种种现象,没有太多主观对现象的注解,把诠释的权力留给读者,这是与以往荒诞现实小说最大的不同。把真实用扭曲的方式给你看,是本小说的特点。而小说梦幻般的荒诞也就在这张梦的截面上进行,游离在现实与荒诞间,它无须写得太实,太具体。太具体了,小说如梦的感觉就打破了。这也就是有读者认为此小说远不及《浮城》深刻的原因之一,但这是本作品的效果。
文中“我”与健叔在旅馆安顿好后,准备到一家日本料理先奢侈一顿,可胆小的健叔却对“我”说:“不行,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我们不能去有这么多政府工作人员的地方。” “我”认真对“健叔”说:“你要相信我们的政府。你一要相信政府总有一天会还我们清白的;你二要相信政府是不吃无包间之饭的。走!” 典型的韩寒冷幽默。接着,一位顾客因不满军妓音乐而被殴打,随着《让世界充满爱》的响起,真是荒诞而讽刺。
接着,就开始以“我”的眼睛,写在城池里第一场化工厂爆炸引起的火灾的荒诞所见——
“人们变得异常激动,买完菜的家庭妇女都像夸父追日一样朝故事方向跑去。……如果有个刚睡醒的打开窗肯定会以为中国连二0一二年的奥运会也拿下了。……很快我们骑车经过工业大学门口,看见里面忽然拥出不下五十辆自行车,并且在出校门的一号弯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我喘着气说:‘疯了疯了,这些人都疯了。’……健叔在前面半米处骑得聚精会神,屁股已然离开了坐垫。……一时间情景壮观难言。虽然几百人骑车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几百人冲向火场肯定是一辈子只能看见这么一次了,或者抽象点说,看见几百只凤凰在骑车,真是让人生充实不少。”
写到这,我便联想到了交通事故时发出啧啧赞叹的人群;大学中情场纠纷,男子将女友慢慢杀死而周围的大学生默默旁观;某大厦发生火灾,无数人聚集一起仰头观看,以致于有小偷这时偷钱无人发现。还有当初中国申奥2008成功,突然电视上的主持就无故哭泣起来,然后还四只拳头一般立即从屏幕上打出坚决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大字:“我们赢了!难道其他申办国家就是输了?”据说其它电视台主持们都紧急并且非常“艺术人生”地也被传染性大哭!而且还男女拥抱哭成一团。真的是:申办奥运我们赢了艺术人生的爱情!我能想象北京的很多大学门前,肯定都会出现“里面忽然拥出不下五十辆自行车激烈的争夺。我喘着气说:‘疯了疯了,这些人都疯了。’”的场面!
好的文学,并不在于它能把生活表面临摹到如何繁华热闹,而在于它能或不能以一种特定氛围和情绪,而勾起读者内心的无数体验与联想。而写者若能先深入自己还能再抽离现实,最后以作品而异于生活,那才算是真牛的文字。
我们原路返回。我说:“这火八成要烧好几天。”
健叔说:“是啊,除非下雨。”
话音刚落,雨丝飘下。
我说:“你这乌鸦嘴,你等我们回酒店再说啊。”
健叔说:“我好人,我祈雨。”
我说:“这么小的雨也没用啊。”
健叔说:“是啊,灭这火除非暴雨。”
说完,雷声大作,暴雨倾盆。
又是一处冷幽默,看完白戏,终遭报应,真是人类一开口,上帝就发笑。健叔也发生了“安全事故”,掉进沟里跌断了腿。不久,健叔在看学生踢球时,听着感人的校园歌曲而感叹命运,却被飞来的球撞倒,引来一阵轰笑,结果手也断了。人到此等境地居然还无法深刻地悲哀一场,真是悲哀无处藏身,眼泪无处流啊。
可命运就这样,在你即将成为行尸走肉时,好运突降,我与健叔中了奖金,自然有了新居。随后,作品相继写到梦中抓住买了电视的“我”的那些以公谋私的警察,给健叔看病的医生,在大荣公寓下的店铺着火时救火的老太太遭到人的鄙夷以及消防员说的话,呼唤和平友爱的行为艺术家阿雄被人们冷嘲热讽,朴实单纯的同桌最终跳楼,无望的小客栈和路面结冰后在桥下欢欣鼓舞的人们和吊车师傅都是社会不同层面的缩影。此外,文中插叙了几个人物,我过去的两个女友,一个带着小资的虚荣,在金钱至上的“上流社会”鬼混,精神不入流但却属于上流社会,一句“你就没有上流社会的命”充分显现其有着阶级优越感,对“中下层社会”不屑一顾,笑贫不笑娼,这又是一个社会阶层间矛盾的缩影;另一个是典型的房奴,带着浓厚功利的爱情,这一切现象都渐渐造就了真情的荒漠。而小C是个微妙的人物,她无知而善良,就如苍天注视下的小花,还未来得及受污染。“我”真可悲,小C是“我”眼中难得单纯,能让我感受到美好的人,却并不了解我,也不懂得爱,因此我们没有缘分一起飞翔,“我”更多出于保护和她在一起,不让她受伤害。至于王超,只是千万个没有理想的大学生中的一个,可以代表一群人,也无须太多笔墨刻画其个性,他的出现,道出了流行在大学里变质的速食爱情。
在艰苦的生活中我反而磨练出了些许韧劲,我们开往超市途中听了广播中中年男人充满童趣的看法,我们竟然找到了生活在当下,境由心造的感觉。但每当黑夜来临时,希望如此飘渺地挣扎,我已经不只一次在夜里,在黎明苏醒时分看见了无法穿越的漆黑的夜。我经常喜欢穿越楼下的树林,可能是面对黑夜中大自然能够找到自己吧。在黑夜中穿树林时的心理感受就是“我”内心的潜意识。此时,我感受到“晚上则完全是一个黑洞,虽然你背着身子,向前迈着脚步,却感觉后背被什么东西吸着,每一步都是退向后方。大荣公寓是我惟一能看见的有灯的建筑,我的脸正向着它,走的每一步也是无比的坚决,但感觉离它的距离渐渐遥远。突然间,仿佛穿过了空气中的什么障碍,大荣公寓出现在了眼前一百米的地方,脚步也终于变得实在了。”这一段传神地刻画出“我”潜意识中的希望挣扎的感觉,生活希望渺茫,大荣公寓像海市蜃楼一样,离“我”越来越远的感觉。随着钱一点点耗尽,我们居然违心地把损坏的取暖器卖了。作者紧紧抓住现实生活中人在苦难时与之抗争的情形,在绝望中反而能把人的潜能和生活的欲望充分激发出来,这依然难以抵挡难熬的黑夜。此外,用景物来描绘人的潜意识,远强于一连串的修饰词。
但是这一切改变了,在我们和阿雄合作,阿雄向我们讨方案时,我们看到了莫名的希望,居然做起了不切实际的发财梦。这些情节很真实,绝望中看到希望就像恶狼扑食,恨不得马上咸鱼翻身。此时,我的心情也爽朗了,在冷天哈出的空气感觉自己活着,初显生机。随着拿到了1000元的资金,希望又膨胀了,不满足于温饱了,健叔提高价格到10000元,而温饱思淫欲,他对永久妹妹的欲望进一步觉醒了。我们居然开着车,不顾天气的恶劣,去接永久妹妹。结果乐极生悲,王超的车损坏了,又是“我们”不切实际的一个惩罚。我们还依然亢奋着,我再一次在夜里进入树林时,居然觉得那座墙没了,正如我心中的那块枷锁没了一般,心中泛起希望的“我”又一次尝试着穿越树林,穿越了许久,居然碰到了墙,看来希望还是要在现实面前触礁啊。“我”用了很长时间,经过一番周折,以为自己走到什么机密地,结果还是回到了公寓。可见“我”一定在原地瞎转。在希望中折腾了半天,其实并未走多远。现实不会因为你的希望而改变。而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果然,报价被拒绝了。此前的亢奋化成了泡沫。健叔回到现实,把价格降低到500元,连上网吧发信的价格都要盘算一下了。消息发出后,便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悲喜交加,平静得只有心潮在泛着波澜,事实依旧在原地,可一个梦碎了。在韩寒的笔下,命运的起伏没有戏剧性,但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平凡人一丝希望的熄灭,然后,化为百无聊赖。生活仍将继续,对多数普通人或底层人而言,命运就像漩涡,你不停地旋转于其中;生活就在希望忽明忽灭的循环中,显现其本来面目。
随着个人希望的破灭,一场更大的火灾开始了,主人公们的命运没有下文,也无须下文,他们已卷入了一场浩劫狂欢的洪流中,人们骤然撕下面具,露出狰狞的一面,大规模的打砸哄抢,尽显世间百态。人们既在内心的深度不安中不可终日,却又敢在莫大恐惧中去变态狂欢。我和永久妹妹,两个还算正派的人物在逃,没有参与其中,而我还怀疑长江宾馆的善良老奶奶也是打砸抢的一员。所有的矛盾因一场爆炸而立即爆发。
靠近结尾处:“在我的记忆里,似乎这条路有一条平行的铁路。不幸的是,在现实里,它交错了…… 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不牢靠,我们生存所必需的阳光和温度都来自一个距离我们亿万公里远的大火球。也不知道这个火球什么时候会灭掉——它孤零零地挂在天上,并不像放在桌上那样让人感觉放心塌实。它灭了,我们也灭了……找的太阳公公啊。
一切多么不牢靠,我们的光和热都要靠身外的遥远的“太阳公公”?那我们的太阳呢,我们心中的太阳在哪里,我们的信仰和理想在哪里?速食爱情泛滥,离婚率居高不下,寒窗苦读进大学的学生最后流连于网吧,错对日渐模糊,只有输与赢才是真。有多少父母在高中用残酷的方式禁止子女恋爱,而到大学恨不得把她嫁掉,还要嫁有房子,有身份的?没有信仰的年代,一切会变得功利,标准渐渐混乱;没有信仰的年代,规则会堕落成动物世界里的弱肉强食;没有信仰的年代,短期利益会成为真理,社会阶级矛盾会加剧。在这样的年代,我们的幸福是如此脆弱,会因一根导火索一触即崩,就像作品最后的那次暴乱,就像波音坠机永远会发生在将来的某一刻。
《一座城池》透过种种怪诞,不就是我们身边的日子?本作品的一大特征,就是它能极具多棱放射力。它就不写你身边的绝对真实,可就能让你立即折射联想及身边的点点滴滴。作品的创作视角敏锐而锋利,也总是怀着贴切温和并隐含着巨大悲伤。将当今众多城池中隐匿着的种种不安全感与危机心态,在开放的想象与虚构之中呈现得出色甚至超前。
最后,随着车队的到来,将一切回归如常,这是必然。 “忽然,我感觉身上暖了很多,我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体温。我转身,在她耳边说:‘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纵使世界再悲哀,人间温暖仍然在。在巨大的悲伤过后,一丝温暖悄然升起。
(完)
来自: 豆瓣
猪猪$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看这本书总让我大脑中浮现出蒙克的名画《呐喊》。画是抽象又写实的,韩寒的这本书也一样。《一座城池》写出了点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写,彷徨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彷徨。张大了嘴巴喊,好像很多人听到了,听明白了,又什么都没听到没明白。只有一点是确定的,书中淡淡确又强烈透出透出的不安、无助和彷徨。韩寒写了,有人看了,可能都有淡淡的彷徨。一座城池,大家的生活。
来自: 豆瓣
桦名$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这本书很不错,韩寒辛辣讽刺的文字寥寥几笔的描写就把那些荒唐可笑的画面写得栩栩如生。故事中的“我”和健叔逃难到一个城市,内容就围绕我们在这座城市里遇到的人和事,以及穿插其中的我的回忆开展。这本书把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中人们混乱不堪却又异常空虚迷茫的精神状态写得淋漓尽致,但韩寒的语言却又很风趣幽默,逗得我哈哈大笑,但笑过后心里空落落的,很不是滋味。很有读鲁迅的书的感觉,只不过韩寒的文字更风趣、更辛辣、更直接。
然而我只是打了三星。因为我总觉得整本书缺少点东西把每一个零碎的场景和故事串联起来,好像想说的东西太多,每一个都零零散散细细碎碎的,堆积起来更像是故事集。故事性不强,节奏不紧凑,过于拖沓是减分的理由。或许这是他的风格吧,但我个人不喜欢。
来自: 豆瓣
一个隐$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这又是一本每年读一次都会有不同感觉的书。对于类似的东西,比如电影啊、书啊、身边的小东西啊、食物啊什么的,我总是有特别的感情。因为这能不断让我想起从前。
好书当如此。
我还没有机会读到韩寒最新的《他的国》,这部据他自己说说是他的真正巅峰之作。然而就我所能读到的他的作品来看,这就是他的巅峰。比起《三重门》的稚嫩,《像少年啦飞驰》的做作,亦或者是各部散文集的商业化,《一座城池》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苍老感。书中韩式的痞子气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在一个无力的社会地下的挣扎,和对世事、对时光变化的无奈。现在看韩寒的博客,讽刺时事,尖锐的言辞依然存在,但总给人一种无奈的感觉——或者是我在看了《一座城池》之后的心理作用吧。
过年的确是无聊,每天送往迎来,面对的都是一帮有着血缘关系却话不投机的人。于是无聊间又把这书读了一次,结果更让我崩溃。有人说,这是一本边笑边看的书。不错,至少三年前是这样。可是,它让我想起了一些别的东西,比如《麦兜》,比如《一一》,在嬉笑或者混乱中总会透出一丝苦味。韩寒给我们展示的这个世界,其实一点也不夸张,或许现实生活没有那么极端的事情发生,但是却能带给人同样深的绝望。
前段时间和高中同学聚会,说到中国的新闻界的黑暗。具体的我就不说了,以免影响那他妈的和谐,但是官僚控制的媒体下掩盖了多少东西,多少让人胆战心惊、甚至动用你大脑负责幻想的那部分都不可能想象得出的事情,你知道了绝对会飚一身的冷汗。然而想到身边的各种事情,你又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这种想法本身就让自己心寒。
这就是我们生活着的真实的世界——我不知道是不是能够说成“真实的中国”。环绕着我们的恐惧、混乱无所不在,只是我们过于微不足道了才会感觉不到而已。这个世界,在一年半之后,或者两年半,就是我的生活。
我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自杀。
大学城是个多好的地方,岛,山水环绕,安静,空气清新,几乎与世隔绝。我越来越不喜欢回家,因为吵,脏水,牛皮癣,破裂的排粪管,还有去他奶奶的政治。我本身就不是一个喜欢改变的人,如果在将来要踏入那座城池,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来自: 豆瓣
无癫狂$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之前没看过韩寒的书,同样是在图书大厦的六楼,一眼看见了包装简约却流露出高贵的气质的《一座城池》,眼睛和心都被吸了上去,满心欢喜的取下它,用手指划过硬皮书皮,一种爱不释手的感情油然而生。
在看过《白牙》后,一种欣喜的感情促使着我把她从书架上取了下来,就着刚了结了一本书的热乎劲,翻开了它,没看两页幽默诙谐的叙述,机智聪颖的对话就使我深深地陷入其中。整本书都流露出对一个小城镇的讽刺,无论是主人公遇到的事,听到的对话,还是做的梦都通过幽默的句子剥露着人性的可笑的一面。书中通过了很多的事件暗示着人们生活得索然无味:城市中一出现爆炸就轰动全市,市民则不是赶去看热闹则就是趁火打劫。
楼下的一个小卖部着火了,大家都是眼睁睁的看着,想有生之年看一次消防车灭火,就是有人来灭火还要阻挠,说是扰乱了治安
漂亮的女大学生非香车不嫁
一个下雪天,一个未完成的工程,一辆接着一辆跌入彀中的汽车,成了一群人需找乐子的场所
主人公索然无味的生活,充满了对人性阴暗的一面的揭露。最后的一场大爆炸,使这座城池的交通,电力设施彻底瘫痪,就好像一座处于无政府状态的的混乱的地区。每个人都变得很可怕,体内的兽性被挖掘殆尽。
故事中有时穿插着人物对爱情的理解,也回忆了一件件荒诞的恋爱经历,真挚的爱情似乎离他们太遥远了。
来自: 豆瓣
luoluo$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我想阅读最可怕的是包容,最难得的也是包容.
看韩寒的博客早于他的书.看这本书的初衷是想了解,为什么小朋友会喜欢他.看完我以后,我理解他们了.
昨天一个小姑娘对我说:我喜欢他的书,他敢说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恋爱了,一个突然跳出来说"你们不可以在一起!"那个人既不是男孩的家长也不是女孩的家长,而是他们的老师!她说,写得多好,真幽默!
是的,Y们喜欢唾弃老师的内容多过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讴歌;Y们喜欢对一切的批判多过对一切的赞美;Y们喜欢不着调的调侃多过正儿八经的描写...韩寒这孩子的东西正巧符合他们的口味.
就文学本身而言的话,该书没有文学价值;就内容来讲,本书没有太实在的内容,更多的是一个个段子的拼凑;就主题来说,还真没看太明白他的主题;就结构来说,真的有点"跳跃""零乱".....
不是说他一无是处,Y的理念只有Y们能读懂!我想这可能就是所谓代沟.
这孩子不可能成为文学巨匠,况且他的志向也不在此.
来自: 豆瓣
demonl$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似乎很多人批韩寒没有完整的故事和中心思想,长安乱如此一座城池如此最近的光荣日也如此,写到哪自己写不下去就撒手了,确是这样,但这不是挨批的理由,谁也没有规定书这个东西一定得让你从中知道什么感悟什么升华什么,书不过是写满了文字的纸而已。
何况我很喜欢这本书,喜欢它的想象,一座城池,是一个寄托的地方。
08年网络开始流行起穿越小说,热的如火如荼,各大中文网厌倦了怪力乱神开始打起了历史的主意,可是我有两个疑问:中国那么多达人动辄数百万字的写,怎么出不来一本推理小说?整个网络充斥着神魔鬼怪超能力;小说穿越的朝代哪个都有,但怎么就摆脱不了那么几个人?回到唐代一定得遇见李白唐玄宗杨贵妃,回到汉朝一定得遇见卫青霍去病汉武帝,而且小说的主人公一定影响了这些大人物,对历史事件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作用,说白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YY么?怪不得可以在学生中大行其道,用来上课时做白日梦正好。
我不得不怀疑一个普通人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就一定能跟这些历史名人接上头的可能性,老实说,我也看不出来在这些小说中汉朝人跟宋朝人跟明朝人有什么区别,似乎作者的理解也仅限于:他们都是古代人。
原因是穿越小说的作者没有韩寒这般的勇气,去自己构建人物让他们在自己想象的那个世界里一分一秒的活着,甚至构建一座城池,让它不在情节需要的时候也能在故事中存在。
管它是不是荒诞不经、有头有尾,至少这个城池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韩寒的,而那些所谓穿越小说,情节再怎么合理,也是历史嚼过的剩馒头。
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座城池可以想象,可供寄托,那这个世界或许会少一些随波逐流的人。
来自: 豆瓣
王XX$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我的脑子不是很好使
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乱七八糟的 很多地方又像是很有道理 很有意思
同学说就像是我
我觉得韩的作品就是想要表现一种状态
姿态
来自: 豆瓣
nono$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很棒很棒的一本书!
都是在上班的公交车上看完,有好几次忍俊不禁。若不是在众人面前,我想我会哈哈大笑。
韩寒用批判的文笔,写了一个小城的方方面面,几乎全是丑恶的。虽然是夸张的,但好像又恰到好处。仔细想想,你的周围,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社会,莫不如此。
我记得韩寒说过他是一个爱国的人。我想是的,一定是的。有时候太爱一个东西了,所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所以才会用“强大”的语言希望使它“觉醒”。
我想过年回家的时候我会再看一遍的,也会推荐老哥看一遍。
来自: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