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书客
发表于 2013-10-8 00:10:52
多路突击(1)-淞沪抗战
在第21集团军总攻期间,其他方向的各部队也分路发起了反击,蕴藻浜北岸的多路突击队在10月 21日夜晚,向以广福为中心的日军据点发起了围攻。
担任主攻的是第9集团军第98师夏楚中部,该师是一支能打善战的部队,在宝山、狮子林和月浦一线的反登陆战中,予敌重创,构成了村落防守的坚固工事。胡宗南第1军接防后,第98师经过1个月的整补和构筑工事,遂又于21日的总攻击中担任了主攻的角色。此时师已经4次补充,兵员素质大不如参战初期,官兵伤亡了 4960人,新增补的士兵都是后方部队中抽调而来,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部队的番号就牺牲了。师长夏楚中已升为79军军长。
第98师292旅于10月20日晚进入阵地,当晚就展开激战。虽有粤军第160师协同,官兵冒着炮火冲锋,但是广福镇的正面阵地敌人火力太强,攻了一夜亦未奏效,眼看天色将明,只好后撤整理。一夜激战,全旅4个营自营长以下全部壮烈殉国。
21日早晨,294旅接防阵地。左翼是18军的第9师,右翼是160师,294旅的阵地正面与日军相距不足1公里。双方都加强了工事的构筑。98师的掩体是用淞沪铁路上的钢轨作支柱和横梁的,能抗住15厘米的榴弹炮。枪对枪,炮对炮,阵地与阵地对峙着。
配合98师的攻击部队有第60师、44师、51师、58师等第16军团的兄弟部队。中国军队的攻击不如日军凌厉,步兵常常埋怨炮兵火力不猛和射程太远,他们希望炮兵把敌人阵地工事悉数摧毁,这样步兵冲锋就减少了阻力和伤亡,攻击成功的把握就会大得多。可步兵忘记了日军有飞机的炸弹配合火炮的轰击,步兵冲锋时有坦克掩护,中国军队的攻击冲锋只有靠炮兵掩护,往往我炮兵刚打一二炮,即遭日军大口径火炮准确还击,两下就将炮兵阵地打得稀烂。
10月21日下午2时,曹王庙瞭望哨发现,日军汽车20多辆、马50多匹,步兵约1个大队由罗店沿公路向北行进。攻击时间已到,炮兵16团连续发射了1348发炮弹,可惜打得太猛太急,5连的一个炮管炸裂。
以第60师355团和360团组成的左中右三支突击队在炮火掩护下发起了冲击。营长汪顺全率领的右路突击队以声东击西的战术晚上9点占领了林家宅以东的村屋,接着渡河向驻有1中队日军的高家宅冲锋。几度攻击,几度退却,好不容易冲破了障碍,敌我激烈肉搏,直杀到11时40分才将敌人击退。右路突击队连续冲锋,又向徐宅攻击。徐宅三面环水,四周地雷密布。官兵奋不顾身,冒险进攻。冲过了铁丝网,又泅过了河流,刚登岸,又是一道铁丝网和小河。日军机枪扫射,连续增援,右路的突击受阻。
第355团1营由营长邓鹤龄率领的中路突击队目标是攻占陶王宅,陶王宅驻有一个中队的日军,凭着河流和铁丝网的阻挡顽强固守。突击队从黄家宅出发,渡过了一条河流发起攻击,可是冲到阵地前又面临一道河流和铁丝网。官兵冒着弹雨突破泅水,登岸后猛烈爆破,于是节节前进,敌人步步退守,一直打到深夜12时20分。刚刚占领了陶王宅的西南角,可是北端的敌人凭着房屋顽强抵抗。这时,南周宅和姚家宅的敌军赶到增援,中路军只得半途而退。
只有左路突击队势如破竹,他们从前进阵地出发后,采用分散潜进,一到敌人阵地前立即强行渡河,勇猛突击,以锐不可当之势,击退了白易村的上百名日军后,再渡一条河。敌人依据项宅的坚固工事再三顽抗,官兵浴血冲锋,同时另一路迂回突击,侧面进攻,终于使敌人放弃阵地,向南周宅逃去。左路突击队占领了项宅后乘胜追击,并与中路突击队配合猛攻南周宅的日军,此时已是凌晨2点,敌人顽强死守,火力很猛。突击队长是3连长李均,他见左路队已完成突击任务,官兵伤亡不少,继续对峙下去可能有敌军增援,便一面佯攻,一面固守占领的阵地。正在这时,团长周成钦下令各路在原地构筑工事,严密警戒,拂晓前撤回原地。这一仗,两个团伤亡官兵430多人。
第44师的两个旅组织了多路突击。132旅派出263团的突击队攻击北沟和张宅的日军。营长刘仲起先以步兵一排和一挺机枪在北沟的东南角向敌人佯攻,而将主力悄悄渡过杨泾河向北沟的西南祠堂袭击。祠堂是敌军的坚固据点。日军的机枪和步枪一齐在夜空中吼叫。攻击的6连奋勇猛扑,首先占领了祠堂外的工事,敌军冲出来肉搏格斗。6连毙敌几十,夺了6支步枪。日军一看不是对手,连忙沿着战壕躲进了祠堂顽抗。祠堂的墙壁上凿了许多枪眼,日军依托着坚固的墙壁和掩体向攻击队猛烈射击,激烈的战斗继续了3个小时,攻击部队伤亡甚重,刘营长率领残部,只得忍痛撤退。
第264团派出7连和4连组成的突击队是9点钟发起攻击的,王家湾的日军据点三面环水,突击队想用火力掩护强渡小河,可是没有渡河器材,加上日军火力封锁,只好望河兴叹。出师未捷却牺牲了连长马福山以下20多名士兵。
相对来说战果较大的是260团的1营,该营用2个排的兵力,依靠炮火支援,只1个多小时就击溃了肖家宅的上百名日军,将肖家宅完全占领。而且以少胜多,自身伤亡不到10个士兵,日军却毙命十几个。
第51师的反攻与众不同,他们用的是智龋第3突击队的攻击目标直指刘家宅,突击队在天黑时派了3个人潜伏到刘家宅东面的敌人阵地附近。当另外两路突击队发起攻击时,他们举起信号枪向天空打了3发红色的 信号弹。夜空中的信号弹引来了日军猛烈的炮火,敌人以为中国军队发起了攻击,于是雨点般的炮弹在刘家村的日军阵地上爆炸。刘家村的敌人也误认为是中国军队的炮击,不管三七二十一用机枪向四周一通胡乱扫射。
门下书客
发表于 2013-10-8 00:10:53
多路突击(2)-淞沪抗战
最为惨烈的攻击当属第74军58师的突击部队。3个营的步兵晚上7点半出发,兵分两路,向东李家村、老丹宅、新丹宅、新徐宅、杨家村、李牌楼、秦宅、周村、猛将堂一线发动攻击。攻击部队遇到了日军第6师团第13联队的拼死反击。13联队原为第11师团部的警备队,因重藤支队损失过大,10月6日补充了3000人后又溃不成军,所以将警备队改归重藤支队指挥,从江湾开到此阵地。13联队的阵地十分坚固,工事多沿河而筑,并以铁丝网、外壕和民居构成几道防线,还有重火器配备,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精悍部队。攻击部队冲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障碍,攻占了老丹宅和猛将堂。当进攻东李家村和赵宅时,都经反复冲突,白刃格斗,热血喷涌,喊声震天。突击队伤亡了80多人后再攻秦宅。这时沈家村的日军从侧面火力支援,攻击的官兵只好迂回到秦宅的背后发起冲锋。攻击刚开始,从李牌楼赶来增援的敌人向攻击军队发起了冲击,眼看我军将陷入重围,突击队只好边打边撤。
杨家村的攻击战更是惊心动魄,白刃格斗杀得尸横遍地。上等兵潘文良一身鲜血,他丢掉枪支,抡起一把铁锹,和另外两个士兵一起冲进敌阵。一个日军狠命地向潘文良刺来,他将头一偏,眼角上顿时鲜血汩汩流出,日军又朝下一刀,刺穿了潘文良的左腿。潘文良大喊一声,挥起铁锹迅疾向鬼子头上劈去,铁锹仿佛一道闪电,砍裂了敌军的额头,鬼子脑浆涂地,一命呜呼。其余日军吓得抱头鼠窜,潘文良夺过日军手上的步枪,连发3枪,3名日军应声而倒。全连乘胜追杀,一举夺取了阵地。军长俞济时获知潘文良带伤杀敌,立即传令嘉勉,称其为"士兵楷模",连升两级,奖励大洋40。
在此期间,多数突击部队的反击均属徒劳无功,有的刚占领阵地又被日军炮火炸回,第9集团军的战斗因受侧邻的第21集团军撤退的影响,最终也逐步向大场附近撤退,打算与桂军右翼相连,隔河同日军对峙。
此次反击作战,是淞沪会战3个多月中惟一一次较大规模的反击战,也是最后一次反击作战,但收效甚微,其对淞沪战场形势的消极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门下书客
发表于 2013-10-8 00:10:54
大场失陷(1)-淞沪抗战
攻击作战的失利,削弱了中国军队防御作战的力量,遭受严重打击的日军随即反扑过来,以其主力向第21集团军猛攻,北侯宅、谈家头一线阵地被突破。10月23日夜,第21集团军不得不向顾宅、大尝走马塘、新泾桥、唐家桥一线转移,第9集团军左翼各师,也随后撤至大场附近。乘中国军队撤退之机,日军加强攻势,先锋直指大常又一场大血战,在大场地区展开。
大场镇位于上海市郊东北部,大场很小,它只有0.36平方公里的面积。京沪铁路和走马塘河围绕着只有一条街道的大场镇。3里长的小街上拉扯出九桥十八弄,这里以产销棉花和土布出名,从陕西、安徽和山西来的客商设店贩运,生意兴拢历史上这个上海北郊的不起眼的小镇屡遭兵灾,几度兴废。1645年清兵"嘉定三屠",血洗大场,全镇男女无一幸存。
19世纪的30年代,大场又一次淹没在炮火硝烟中。
自从日军从吴淞口和长江沿岸增援登陆,中国军队重兵云集大常这里南临闸北和京沪线。东是江湾和淞沪铁路。东北是庙行、张华浜、蕴藻浜、炮台湾。北通刘行、罗店、狮子林和浏河。西面是南翔、陈行、广福、嘉定。它像一个圆心,从这里出发可以辐射淞沪战场的每一个据点。距江湾、虹口日军阵地仅几里路,是淞沪战场中路抗击登陆之敌通往市区会师的最后一座战略要地。如果大场失守,两路日军合兵一处,战场形势立即就会发生不利于中国军队的根本逆转。
防守大场的一开始是国民党军战斗力最强的,以"鹰犬将军"宋希濂为师长的第36师。该师1932年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后成为南京首都警卫师。1936年"西安事变"被紧急调到西安对付张、杨,后一直驻扎在此,"八.一三"开战之前奉调淞沪战场,沿途一切军地车辆,皆为其让路,民众慰问的物品鲜花也点名献给该师,一时间,这个师声名愈发显赫。在汇山码头攻击战中,该师打得很出色,曾一举攻入日军海军陆战队大楼底层,虽因伤亡太大而未能攻克,但其神勇已与67师防守罗店、98师死守宝山等一起扬名中外,成为淞沪会战中最动人的篇章。但是该师受到的伤亡也是巨大的,到大场防御战时,全师已死伤1.2万人之众,因此,不得不撤下补充休整,以其他部队接替。
突破了蕴藻浜防线的日军第101师团,沿着沪太公路方向的终点大场进攻。大场四周一马平川,只有走马塘河像一条绿色绸带从西南角潺潺流过。中国军队在大场四周筑有坚固的步炮阵地,但日军的飞机天天轰炸,守军伤亡很大,部队换防了一批又一批。
从贵州开赴上海作战的第43军26师经过了46天的长途跋涉于10月16日拂晓到达昆山。大场告急,他们当天晚上就乘汽车到达大场附近的洛阳桥待命。这里接防的、领弹药给养的、运送伤病员的,人涌如潮,你推我挤。村庄已被炸毁焚烧,门窗梁柱还有烟火缭绕。26师的官兵只好找竹林和棉花地露营。第二天,他们就开赴了第一线接防,为36师的预备队。敌机狂轰滥炸,枪炮整日不停,还没有正面交锋,一天下来26师伤亡即达百余人。
贵州部队装备简直简陋到极点,1个连只有3挺机枪,50多支老掉牙的汉阳造。第152团的阵地距离敌人只有200米。炮弹掀起的泥土像浓烟大雾,密集的炸弹轰坍了工事。5连副何聘儒是刚从教导队下连队的,连队的正面防地有100米宽,枪炮炸得抬不起头,阵地上到处是残臂断肢,战壕中满地堆积血水。敌人炮击后再次冲锋,幸存的守军宁死不退,他们等日军临近时,冲出战壕,用刺刀和日军白刃格斗,厮打滚杀,刺刀刺弯了就改用拳头、枪托,甚至牙齿,有的全身捆上手榴弹,与敌同归于荆何聘儒被炸弹掀起的泥土掩埋了,手臂也负了伤。他慢慢地从泥土下爬出来,又上了战场。
7天7夜的血战,全师4个团长阵亡2个,14个营长伤亡了13个,连排长伤亡250多人,全师5000多官兵下阵地时仅剩500多人。
坚守大场以北一线的是第57师337团。57师在淞沪抗战中战浏河、守罗店、攻月浦、扼大场,转战四方, 英勇顽强。10月下旬,57师师长阮肇昌临危授命要169旅337团固守大场北线。日军炮火轰击了几天,阵地岿然不动。黔驴技穷的日军乘黑夜发起了攻击,他们驱赶了几十头水牛闯进了337团的阵地,日军步兵紧随着牛屁股后呐喊冲锋。守军开始不知所措,等到看清敌人阴谋,便机枪扫射,步枪阻击,被打伤的水牛乱叫乱跳,在敌阵中四散奔逃,反而踩伤和撞倒了不少敌军步兵。在强大的火力扫射下,日军狼狈败退。
参加蕴藻浜、走马塘和大场作战的日本空军第3飞行团给中国守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第3飞行团是9月下旬从台湾调来上海的,佐贺忠治少将率领了这个只有37架飞机的飞行团密切配合日军101师团和第9师团、第3师团攻击刘行和大场的中国守军,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第3师团司令部于10月25日对第3飞行团发出通报:
师团参加作战以来,即得到航空部队之协助,连续集中之轰炸威力,给中国军队在精神上造成极大之恐怖感,对我第一线战斗部队的战斗情绪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因有这样的支援,才使战斗有很大的进展,在此表示感谢。现将第一线部队对空中支援作战情况及希望综合如下:
门下书客
发表于 2013-10-8 00:10:55
大场失陷(2)-淞沪抗战
(一)对村庄的攻击、轰炸都很准确。
(二)只要在上空飞行,中国军队就会沉默,尤其是中国的炮兵更是如此。
(三)在村落战斗中,若对其有关一侧进行轰炸时,进攻即特别容易。
从10月24日开始,日军主力开始了对大场的猛烈攻击,并向大场西胡家宅、塔河桥宅进犯。守卫大场以西的为我第18师。18师乃湘军劲旅,此次赴上海参战,沿途受人民群众抗战激情的鼓舞,士气高涨。师长朱耀华将军向部下动员和向上级表态:"我全师将士决心以抗日英雄为榜样,扬我国威军威,誓与阵地共存亡!"全师官兵勇敢、不怕死,多次打退日军进攻,还抓了不少日军俘虏,多数为伤兵。但在敌猛烈炮火袭击之下,经过一夜血战,大场至南翔的公路被日军突破了1公里。
次日,177架日机在大场投下了160多吨炸弹,大场四周被毁殆荆当夜再度血战,我军白刃肉搏,毙敌千余。日军增援反扑,以40辆坦克开道,再攻胡家宅和塔河桥,另一部日军强渡走马塘。18师虽奋勇还击,但寡不敌众。守军斗志高昂,组织敢死队多次逆袭。战至深夜,大场至南翔公路上的陈家宅、梅园宅又被敌攻占,日军多路围攻,第18师只得撤退。26日拂晓,日军攻占大场镇。
溃退的第18师官兵纷纷沿沪太路向南奔逃,第36师212团上前相劝,但败兵如潮,难以阻挡。早晨7时多,日军8辆战车开道,300步兵向南追击。日军的飞机在空中配合地面部队向我军阵地大肆轰炸,第18师几乎全军战没。师长朱耀华对丢失苦守多日的阵地悲愤交集,深感责任重大,愧对世人。28日午后,他掏出手枪自杀,子弹从右乳第3与第4根肋骨穿过肺尖到脊背,顷刻血如泉涌,当即倒地。虽立即抢救,取出弹头,终因伤重难救,沉痛殉国。朱耀华师长是淞沪战场上自杀以谢国人的第一人。也是淞沪会战中殉国的中国军队中军衔最高者之一,陆军中将。
为保存实力,达成持久作战的目的,26日,大场守军主力向南翼转移,由此而影响到中央作战军侧背的安全,第三战区于是决心放弃北站--江湾间的阵地,组织部队向苏州河沿岸之江桥镇--小南翔一线撤退。日军乘胜追击,出动飞机空中猖狂十足地低飞扫射,闸北一片大火。
门下书客
发表于 2013-10-8 00:10:56
八百壮士写传奇(1)-淞沪抗战
至10月28日,第三战区中央作战军和左翼作战军,进入由浏河、沈家桥、朝王庙、徐家行、广福、陈家行、江桥、北新泾至梵王渡一线35公里长地第二期既设防御阵地。
在中国军队转移过程中,日军企图乘势掩杀,多次实施进攻,但在我各掩护部队的阻击下,未能越过苏州河。中国军队的反击未能成功,但撤退却组织得很有秩序,其中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26日清晨,中央作战军各部正在后撤之际,坚守闸北阵地的第88师师长孙元良突然接到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直接打来的电话:"委员长想让第88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你的意见如何?"孙元良略加思索,当即表示反对说:
"我不同意,这样做毫无意义。如果我们死1人,敌人也死1人,甚至我们死10人,敌人死1人,我就愿意留在闸北,死守上海。最可虑的是,我们孤立在这里,于激战之后,干部伤亡了,联络隔绝了,在组织解体,粮弹不继,混乱而无指挥的状态下,被敌军任意屠杀,那才不值,更不光荣啊!第88师的士气固然很高,并且表现了坚守闸北两个多月的战绩,但我们也经过5次的补充啊!新兵虽然一样忠勇爱国,但训练时间较短,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这是实际情形,所以我不同意。"顾让他再考虑考虑。为了说明情况,孙元良派参谋长张柏亭面见顾祝同。张在沪西中山大道第51号桥的竹林中的茅屋内见到了顾,顾开门见山传达了蒋介石的意图:要第88师留在闸北作战,把连、排、班分散开,依托市区坚固建筑物及郊区大小村落,寸土必争,一直坚持到11月。因为11月某日国联要在日内瓦开会,中国将派代表前去控诉。因此从国际观瞻角度,为唤起世界舆论同情,必须要一支部队在苏州河以北坚持。之所以选中88师,是因为88师对日斗争有经验,名声也好听云云。
孙元良当然明白老蒋这一招的政治用意远大于军事意义,狡猾的孙既不想违背蒋的旨意,又不愿意让全师送死,最后几经折中酌商,顾被迫同意孙提出的仅留1个加强营在四行仓库作象征性抵抗的建议,此加强营以524团1营为骨干,仍用团的番号,由中校团副谢晋元指挥,编制1个机枪连、3个步兵连、1个迫击炮连,共约450人左右。为对外迷惑敌人,后来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有800人,于是,八百壮士孤军坚守四行仓库,就这样铭刻在历史上。
之所以选择四行仓库,是因为背靠租界,地形易守难攻。之所以选择谢晋元,是看中其为人沉稳干连、勇敢果毅。谢晋元,字中民,广东蕉岭人,黄埔四期政治科毕业,历任排、连、营长,参加过北伐战争,多次光荣负伤,淞沪会战后调任88师524团团副,时年33岁。谢虽为黄埔生,无奈无派无系,只知埋头苦干,因此升迁较慢,比他小3岁的孙元良、宋希濂等人早在6年前即已为少将旅长,而谢还是一介中校团副,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这次又命中注定在敌后孤军作战,注定是死。但在国家民族的利益面前,谢晋元别无选择,他大义凛然而又悲壮地领受了这一任务。早在抗战前夕,谢即把妻儿送回老家,他对妻子说:"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之素质也,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
蒋介石听说谢晋元决心以身殉国,很是感动,破天荒地特意给这位中校团副打来嘉勉电话。除了空洞的套话之外,蒋也实在说不出什么,本来他也只是政治作秀,留下点部队坚守不过打给外国人看看而已,不抱任何希望。10月26日夜,88师主力撤出闸北。谢晋元率524团1营进入四行仓库。四行仓库因充当了当时上海的金城、盐业、中南、大陆4个银行的堆货栈而得名。楼高6层,墙壁坚厚,长120米,宽15米。法式建筑,钢骨水泥浇筑框架,花岗岩条石砌墙,异常坚固。且有地下室隐蔽。地处苏州河北西藏路西侧,门前是光复路,左前方是新垃圾桥,与公共租界仅隔一条苏州河。仓库中原有88师师部,弹药、粮食、饮水储备都极为充分,至少可供留守部队坚持半年以上。从环境上看,除背靠英租界之外,其余三面均为平房,利于观察射界开阔。日军如果发炮攻击,极有可能落在英租界。
谢晋元率部队进入仓库后,迅速用装满大豆、小麦、羊皮和猪鬃等物品的麻袋构筑好工事,破坏了电灯,将仓库周围障碍扫清,随后他召集全营官兵,本来平时不喜欢言辞、沉默寡言的谢晋元作了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
"弟兄们,外面的形势你们都看到了,我们不久将孤军作战。敌人可能有几千人、几万人,我们的大军已经西撤。我们也可能坚持几个月,几十天,或者几个星期,但是我们必须坚持。……我们虽为孤军,其实我们也不孤单,全中国四万万同胞都和我们在一起,上海的每一幢房屋都有我们的同胞,他们的每一双眼睛都在看着我们如何去杀日本人……我们为四万万全国父老乡亲,为全上海几百万上海同胞打仗,让他们亲眼看着我们如何去杀日本鬼子。身为抗日军人,还有什么比这样的使命更光荣、更令人自豪的呢?我们要让我们变成插入敌人心脏里的尖刀……哪怕只剩下一枪一弹,我们也要坚持到底!"
官兵齐声激奋地高呼:"抗战到底,誓死不降!打败日寇,报效祖国!"3个月来,这支队伍连续作战,极端疲惫,官兵衣残脸污,但每个人都非常地坚强,抱定必死决心。他们中间有:29岁的福建上杭人少校团副上官志标,1营营长天津人杨瑞符,1连连长陶杏春,2连连长邓英,3连连长唐棣,机枪连连长雷雄……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排长、班长和士兵们。谢晋元接着部署战斗任务,命1连占领右翼西藏路阵地,3连占领左翼阵地,这两个连防守外围。2连在中间布防,防守四行仓库的周围。机枪连到楼顶负责防空。
门下书客
发表于 2013-10-8 00:10:57
八百壮士写传奇(2)-淞沪抗战
旗象征着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10月29日,日军公开宣称业已全部占领苏州河以北地区,与此同时,以坦克为先导,大批步兵再次扑向四行仓库。谢晋元命战士们镇静等待,当日军逼近大楼时,突然施行齐射,并迅速投掷手榴弹,日军死伤甚多。守在6楼窗口的一等兵石先达看到二三十个日军已接近仓库,便取出4颗手榴弹,扭开盖子,左手把手榴弹抱在胸前,右手拉着绳环,在日军接近楼下窗口时,从楼上窗口纵身跃出,与敌同归于尽。当天,谢晋元给师长孙元良写信,报告几天的战况及自己的决心:
元良师长钧鉴:窃职以牺牲的决心,谨遵钧座意旨,奋斗到底。在未完全达成任务前,绝不轻率怠忽,成功成仁,计之熟矣。工事经三日夜加强,业已达到预定程度。任敌来攻,定不得逞。二十七日敌军再次来攻,结果,据瞭望哨兵报告,毙敌在八十人以上。二十八日晨六时许,职亲手狙敌,毙敌一名。河南岸同胞望见,咸拍掌欢呼。现职决心待任务完成,作壮烈牺牲!一切祈释钧念。
职谢晋元上。二十九日午前十时于四行仓库
孙元良当即给谢晋元回信一封,赞扬壮士英勇抵抗之精神"实开震天动地之历史伟绩。我黄帝亿兆子孙,全世界千百万后世人,必以血诚读此史页。"
30日凌晨,日军又一次发起进攻,在邻近楼顶上架起机枪并疯狂扫射,又在国庆路设炮十余几瞄准射击,步兵分两路,实施夹攻。谢晋元率部顽强抵抗,勇猛打击敌人。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日军始终未能靠近大楼。在连续4天的血战中,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顽强抗击日军进攻,牺牲10余人,30余人受伤,毙敌百余名。在杀敌报国的日子里,谢晋元作诗自勉:
战斗结束后,许多中外记者来四行仓库采访,报上登出八百壮士抗战的消息。有人据此编了一首《八百壮士之歌》,广为传唱:
门下书客
发表于 2013-10-8 00:10:58
八百壮士写传奇(3)-淞沪抗战
谢晋元八百壮士孤军奋战的消息,传遍各地,受到广泛的支持。每天,苏州河南岸的观战者有好几万人。何香凝女士得知消息,专程来到苏州河畔,向四行仓库的勇士们遥致敬意。租界工部局的英军司令史摩莱特也翘起大拇指:"我参加过欧洲战争,我没有见过这样英勇的军队。"一些国际人士赞佩之余,连呼"抗日奇迹"!上海各界群众以各种方式援助守军,报纸宣传,箪食壶浆,前往者络绎不绝。南岸各马路口,面包、糖果、水果、罐头等食品堆积如小山。市民冒着流弹,隔河向仓库投掷食品。很多市民为了接济八百壮士,自愿绝食一天、半天,将节省下来的粮食支援仓库官兵。同胞的支援和报纸上的《号外》报道使八百壮士备受鼓舞,更加增添了杀敌的意志和决心。
此时,第88师已转移到沪西丰田纱厂--北新泾--周家桥之线,与敌隔河作战。战区司令长官部认为已达预定目的,命令八百壮士撤离。另外租界工部局以租界内新垃圾桥南耸立着巨大的煤气筒距四行仓库不过数十米,为租界数万居民安全计,也促请谢晋元部撤离,并表示愿意帮助其进入租界。
30日晚上9点,谢晋元接到了参谋长张柏亭要求撤退的电话,这使他感到非常惊异和突然,谢晋元很激动,对着话筒大喊:"我全体壮士早已立下遗嘱,决心与四行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义!但求死得其所!请参谋长报告师长,转请委员长成全我们!"言罢泣不成声,上官志标团副和杨瑞符营长等人亦声泪俱下地说:誓与四行共存亡!他们想不通啊:这仗正打得好好的,八百壮士威震敌胆,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和威风,为什么要撤?这不是前功尽弃了嘛!张柏亭和副师长冯圣法只好轮流做他们的工作,张说:"你们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我也不想撤啊,可是这是上峰的命令,我也没有办法啊,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打日本的时机非此一时,今后还可能有比守四行更重要的使命在等待你们。如果你们违抗命令,那你们的勇敢与牺牲,就成为匹夫之勇而毫无意义了!"
无奈,虽然极端不甘,但是谢晋元还是最终接受了命令,10月31日午夜率部在英军配合下,冲过北西藏路,由新垃圾桥进入英租界。谢晋元最后一个撤离仓库。
八百壮士依依不舍地撤离了奋战4天4夜的四行仓库,他们进入了租界的孤军营,他们被收缴了武器。
浴血苦战的中国军人仍然保存着昂扬的斗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还有那面青天白日国旗。
激战的枪炮声还在苏州河两岸回响着……
门下书客
发表于 2013-10-8 00:10:59
腹背受敌(1)-淞沪抗战
在宽广正面的攻防作战中,随着大场的失陷,中日双方军队的战斗重心,转向了苏州河沿岸地区。
10月28日,日军第3、第9师团主力,同中国守军在梵王渡至南翔附近的苏州河上,展开了战斗。苏州河是黄浦江的支流,从梵王渡到南翔附近,河幅最宽处约百公尺,到周家桥附近只有三四十公尺。河南端有沪杭铁路桥及中山公路桥,西端南翔地区有通汽车的木桥。
由于沪西地区一片旷野,障碍度极低,中国守军从大场撤退后,只能凭借天然河道抗击日军。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鉴于部队撤退后,中央作战军正面缩小,且沪西战斗中,中央、左翼作战军所属部队减员严重,遂下令撤销中央作战军,将正面划分为左翼和右翼两个作战军,分别由陈诚和张发奎指挥。左翼作战军辖第15、第19、第21共3个集团军,第9集团军归右翼作战军指挥。
27日,第9集团军向苏州河南岸撤退之后,炸断了淞沪铁路桥和中山公路桥。左翼作战军一部奉命进入南翔附近公路桥北端,守卫桥头。右翼作战军即调集中央教导总队一部、第1、第78 、第36 、第40、第46、第87、第88 、第102师及税警总团等部共约10个师的兵力,于苏州河南岸进入前沿阵地。28、29日两天,数次打退日军的进攻。10月30日晨,日军集中炮火,向苏州河南岸的丰田纱厂、北新泾镇、屈家桥等中国军队阵地猛烈轰击,同时出动飞机,轰炸守军部队。12时,日军主力借炮兵火力及烟幕掩护,强行渡河。
日军一部在大厦大学西面,集中运兵船只,在炮火掩护下朝教导总队阵地冲来。教导总队在总队长桂永清指挥下奋勇还击。敌军轮番冲击,教导总队死守阵地,渐渐不支,遂由第1军及第61师接防。
防守北新泾的第87、第88、第36、第1师等部,冒着炮火同敌展开战斗。在敌反复轰炸中,北新泾镇几成平地,守军通信线路被毁,部队间失去联络。各部官兵尽一切努力抗击敌军。为了减少伤亡,士兵们沿河岸深挖战壕,在低于河平面的位置构筑射击孔,人员隐蔽其中。当敌军乘汽艇、木船渡河时,暂不开火,待其半渡河中,机枪、步枪、迫击炮一齐射击,日军纷纷落水。由于双方短兵相接,使日军飞机、火炮发挥不了威力,优势被遏制,多次渡河进攻均被我军击退。
为消灭中国守军有生力量,毁灭抵抗行动,日军集中海、陆炮火,持续猛烈轰炸守军阵地,给守军造成很大伤亡。31日,日军在陈家渡、陆家埭两处偷渡,仍未得逞。即改向河汊错综、较易渡越的苏州河到江桥一线强渡,终由因肚庄一带获得立足点。据守刘家宅的税警总团一部,同渡河之敌展开激战。第8军军长兼税警总团团长黄杰亲至前线指挥,与敌数度肉搏,然渡河日军不断增加,守军伤亡颇重,刘家宅为敌所占。守军再度突击,敌军尸横枕藉,血流成渠,守军亦伤亡惨重。11月2日1时,税警总团第3团第2营向刘家宅以西攻击前进,协助第36师作战。
与此同时,税警总团另一部--第2支队第4团,在孙立人指挥下,于周家桥一带阻击敌军。
孙立人乃一传奇人物,安徽庐江人。20年代清华大学的学生、国际篮球赛场上的中国代表、美国弗吉尼亚军校的学员。"七.七"事变前,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第2支队第4团上校团长。淞沪会战开始后,孙立人率部参加了蕴藻浜和大场战斗,身先士卒,负伤13处。因战绩显著受到宋子文、孔祥熙的嘉奖,被提升为税警总团第2支队少将司令官兼第4团团长。守军向苏州河南岸转移时,孙立人率部赶往周桥,组织防御。
10月27日晨,日军四五十人乘涨潮和晨雾迷漫之机,用事先连接好的小型橡皮舟作浮桥,偷渡到南岸,隐蔽在高约2~3米崖下的储煤洞中。孙立人发现这一情况后,当即指挥两名班长,在岸边竖起4块厚钢板当护墙,连续投出100多枚手榴弹,将敌军橡皮舟浮桥炸断,然后将十几捆用汽油浸透的棉花包点燃,推进崖下的储煤洞里,大部分日本兵被烧死,残存者亦被打死,仅用2个多小时,即将偷渡到南岸的日军全部消灭。此次战斗是淞沪会战中最讲智谋、伤亡最小而战果最漂亮的一个反击战。
11月2日拂晓起,战斗更为激烈。日军故伎重演,又趁晨雾之机,先后突破总团左翼第1支队阵地。第2支队第5团当面之敌,也正利用橡皮舟连接的浮桥向南岸强渡。晨6时许,蒋介石在南京直接电令黄杰,速将侵入南岸之敌歼灭。于是,黄杰带参谋李则尧赶到第2支队司令部指挥所督战,孙立人则带参谋龚至黄赶到第 5团团部指挥所指挥,激烈战斗终日,第5团团长丘之纪阵亡,第1营营长重伤。日军南侵之势稍减。次日凌晨,孙立人为日军炮弹炸伤,于是支队司令部率第4、第5两团撤至徐家汇附近休整,防务移交第36师。
直到11月4日,第36师才接防完毕,本来215团因刘家宅阵地税警总团尚未收复而拒绝接收,黄杰在电话中与宋希濂好言恳求陈述困难情形,申明确实无力收复,要求宋体谅通融。宋才勉强答应。然而接防甫两日,215团在敌军炮火摧毁下伤亡即达300余人,其余各团均死伤很重,最惨的是211团,全团仅剩团长团副营长各1,排长3人,士兵60,216团团长胡家骥两次负伤,官兵只剩50余名。团长们向师长宋希濂诉述战况,讲到官兵伤亡,无不伤心悲泣,宋强忍悲痛,安慰大家:
门下书客
发表于 2013-10-8 00:11:00
腹背受敌(2)-淞沪抗战
"领袖有言,我虽处痛苦之中,当知敌较我尤为痛苦,君其忘忍耐最后5分钟之语乎?"其实,税警总团和36师守卫的周家桥一线只是日军抢渡苏州河的佯攻点,真正集结大批日军主力的渡河重点,在周家桥上游10里的姚家宅一带。10月30日开始日军的炮击和轰炸空前惨烈,负责防守此阵地的先后为我钟松第61师和黄维第67师部,守军拼死抗击日军强渡,阵地全被摧毁,雨天烂泥,无法加固,伤亡奇重。在无比愤怒与无奈中,部队一步一步退出战场。
在日军死命强渡苏州河之际,柳川平助率领的新组建的日本第10军做好了大规模登陆杭州湾,抄袭上海地区中国军队侧背的准备。这是淞沪会战中日军第三次大举增兵,第10军主要由从华北抽调的第6、第18、第114师团和国崎支队,第1、第2后备步兵联队,独立山炮第2联队、野战重炮第6旅团等兵力组成,此时日本大本营已意识到上海战争旷日持久对己愈发不利,华北方向不能再作为战略重点,故而决定再次增兵淞沪,开辟另一个战场,并把攻击地点选在杭州湾。之所以选定这里,一来这里中国守军兵力薄弱,二来距离淞沪战场距离适中,可以实施包抄迂回。
11月5日凌晨,白茫茫的雨雾和潮汛使长江口至杭州湾的水域一片迷蒙,在弥漫的浓雾里,日第10军在80多艘舰船运送下,悄然杀至。从南通的狼福渡到金山嘴、乍浦和镇海要塞,日军舰艇先声东击西地开炮侦察,接着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一批又一批地起飞,将重磅炸弹倾泻到海岸目标,步兵在强大火力支援下,在全公亭、金山卫、漕泾等处登陆。这一地段良好的地形和水文条件使日军的登陆更加顺利,而抗击登陆的中国守军居然只有一个三流师第62师的2个步兵连,一触即溃,上午10时,3000多名日军从全公亭上岸,第一梯队登陆顺利成功。
敌人从天而降,70万大军登时面临腹背受敌、全军覆没的极度险地,淞沪战场中国军队迎来了最惨淡的噩梦。
门下书客
发表于 2013-10-8 00:11:01
全线溃退-淞沪抗战
当日本的两路大军从上海这个半岛的根部左右对进迅速合拢的时候,中国70万大军惟一的选择就是撤退,而且只能是撤退。而且越早撤,越从容,后面还有号称"东方马其诺"的苏福线和锡澄线作为依托,可以有条不紊地设防阻击。
但要命的是,蒋介石和中国最高统帅部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敌人从杭州湾登陆的可能,等到日军登陆消息传来时还弄不清敌人的战略意图,兵力部署和实力情况。弄清楚之后却又迟迟不肯果断下撤退决心,还幻想在上海市挽回"面子",甚至还指望国际社会的调停。蒋介石至此还没有认识到日本已经不以南京政府为谈判对象,他们的目标就是打倒他和他的南京政府,吞并整个中国。
淞沪战场前敌司令官陈诚在日军登陆的第二天就得知了消息,但是他判断敌人兵力不过1个半旅团,急调右翼集团的第67军前往增援,这时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也派62师一部、张銮基独立第45旅、陈安宝第79师和胡达预备第11师火速夹击登陆日军,但一切为时已晚。67军虽然及时赶到金山、松江,但是这支刚上战场不久的东北杂牌军又岂是日军对手,乍浦、金山相继失守,日军第6师团兵临松江城下,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吴克仁军长国恨家仇齐涌心头,他下定必死决心:"我决心率部死战,誓与城池共存亡!"松江保卫战打了3天3夜,日军炮火几乎将城夷为平地,守军非常英勇,死伤大部,尸积如山,67军已无险可守,无力进行有效抗击,吴克仁被包围在松江西门,仍奋力与敌激战,最后壮烈殉国,时年43岁。吴为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牺牲之军衔职务最高者。在后方被软禁的张学良将军闻听67军死守松江乃致全军覆没之讯,仰天浩叹,半晌不发一语,一天未曾进食。
11月9日,日军占领枫泾,并西指嘉兴、平望。至此,沪杭铁路已被切断。
北面日军也突破中国军队的苏州河防线,淞沪地区中国军队陷于两面受敌,退路完全被切断的危险境地。
直到9日晨,中国最高统帅部和第三战区才迟迟下达了全线总撤退的命令。
如果在下达命令时组织交替掩护,本可以避免许多不该有的损失。因为第一线部队还在受到当面日军的强大压力。但是,可惜又是一个笼统的全线大撤退的命令。也就是说,南京统帅部已经惊慌失措,放弃了对部队的指挥责任。此时的中国军队有的还在防守江海岸防线的浦东地区,他们还要渡过黄浦江,没有掩护怎么能赶在敌人合拢前逃出包围圈呢?
日军在杭州湾等地登陆的消息已传出4天多了,每个军人都知道在军事上其意味着什么。不赶快逃出包围圈,那不是要当日军的俘虏吗?3个月来浴血奋战的结局却最后当俘虏,那算什么名堂,俘虏就意味着苦难,这是每个将士都清楚的。
于是,大撤退不可避免地演变成了大溃退、大溃逃。每个人、每个部队都争先恐后地向惟一的缺口--沪宁线涌去,一下子秩序大乱。
张发奎后来回忆说:"部队已处于极度紊乱状态,各级司令部已很难掌握部队,因而演变成一幕本可避免而终于不可避免的大悲剧。"
宋希濂说:"9日这一夜的退却,简直是紊乱极了。因为自沪西经青浦、南翔至昆山一带地区,完全是河汊纵横,没有一处可以徒涉,只有一条公路可走。所有部队全沿着这条公路西去。大家争先恐后,拥挤不堪。"
所有的部队都拥挤在沪宁公路上,你推我搡,互相践踏,完全失去了指挥,根本没有队形。伤兵被弃置一旁呻吟,只要求路过士兵补一枪以结束痛苦。
工兵排将炸药埋在了桥上,未等中国军队撤退即将桥炸掉,结果,大河挡住了中国人,把河东的中国人丢给了追击的日本人。尤其是,从德国进口的惟一的重炮团不能过河,只有将重炮炸掉或推到河中淹掉。
惟一的几条船被士兵拥挤着翻沉河底。地雷兵不等我军过完即公事化地按时埋设地雷,结果炸死了不少自己人。
天上日本飞机轰炸,地上有日本追兵追击,前方有日本军队围堵,似乎四面八方都是敌人。
第19集团军司令官薛岳的车子被打翻,薛岳被摔到沟里,半天没有缓过气来,后在卫兵的搀扶下,方才逃走。第17军团司令兼第1军军长胡宗南在南翔西南角的苏州河畔,遭受敌人的偷渡袭击,司令部及警卫连被打死甚多,胡只身狼狈逃出。第2军军长兼第9师师长李延年本乘车西逃,但因路塞难行,天空中又有敌机扫射,专炸小车,于是换上百姓长衫,溜之大吉。
天空中的日本飞机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低飞俯冲,狂轰滥炸,疯狂扫射,中国士兵成片成片地倒下,血肉横飞,哀鸿遍野。路边水沟中随处可见肿胀发臭的尸体。
日军分成小股或明目张胆或化装潜行,混在中国大军中到处制造恐慌,尽兴地开枪射击中国军人,竟然无人加以制止,加以还击,从而使混乱更为严重。
本来按预定计划,上海我军撤到苏福线和锡澄线要依托这两道屏障阻击日军,配合以南部的乍浦至嘉善的乍嘉线、海盐至嘉兴的海嘉线70公里防线阻击日军,这就是不惜花费巨资,请德国顾问设计,从 1934~1937年苦心经营3年才修成的"东方马其诺"防线。但是军队仓促撤退,建制被打乱,群龙无首,大军已成惊弓之鸟,加上防守看管这些工事的地方官员和民团率先逃跑,无人指引或找不到开门钥匙,或虽打开门,但内中积水过多,不能作战,或虽有一些可以作战,但不能形成有力防御体系,"东方马其诺"防线形同虚设,一点作用也没起到。
许多没有来得及撤离的中国军人大批被枪杀或被迫当了俘虏。
被日军炮火赶出家园的城乡居民,涌入租界避难。
很多参加过淞沪会战的老人回忆起这段不堪回首的旧事,无不痛心疾首:没想到3个多月我们都坚持下来了,尽管伤亡巨大,但大家都觉得值,没人感到后悔,最后却偏偏弄成了虎头蛇尾,无谓地造成了很大的牺牲,真是太令人伤心哪!
老人们唏嘘感叹,流泪,一个劲摇头:太惨啦!太惨啦!淞沪抗战,以这样的情形收尾,我们不甘心!
1937年11月12日,凄风苦雨中,大上海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轰轰烈烈的淞沪大会战宣告结束。
血红的膏药旗飘扬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枪炮声逐渐稀疏,鲜血与死亡陪伴了上海3个多月,大上海沦陷了,但中国不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