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挪威的森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1949- ),日本小说家。曾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戏剧科就读。1979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听风之歌》问世后,即被搬上了银幕。随后,他的优秀作品《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挪威的森林》等相继发表。他的创作不受传统拘束,构思新奇,行文潇洒自在,而又不流于庸俗浅薄。尤其是在刻画人的孤独无奈方面更有特色,他没有把这种情绪写成负的东西,而是通过内心的心智性操作使之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以此来为读者,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生活模式或生命的体验。

    最新书评    共 15 条

    topmz     很多人其实把这本书当做性启蒙读物,我不生在那个年代,所以不甚了解,然后我这个时代如果还把读物当性启蒙可能自己都会对自己的观念不耻了。    作为一个大学生,其实并没有经历那种书中描述的魂牵梦萦,难割难舍的爱情。不知道是故事主人公的特点太特殊还是什么原因,我的爱情都归于平淡。当然,这其中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待这段感情的角度也在不断改变。    我只能说我不懂书中的爱情,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感情经历供我去品尝、对比。而且书是一年前看的了,内容也不甚清楚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可以再次品读此书。  详情 发表于 2013-11-10 20:22
    哩啦哇    这部小说整个以悲伤、绝望为基调,正如小说中提到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故事人物木月的死,使故事的主人公渡边和直子陷入了孤独和痛苦,在往日回忆的痛苦折磨下,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首先,故事在木月、直子和渡边三个人中展开,前两人是青梅竹马的男女朋友,而渡边是木月的好朋友,木月的真挚和志趣相投使他成为渡边唯一珍惜的朋友。本来三个人其乐融融地交流、玩耍,但有一天,木月突然自身了,死在自家的车库里,死因一直读到后面都不甚明了,或许是与直子性生活方面的困扰,也或许是因为他性格中的倔强,与世俗的格格不入。反正他就这样悄然地死在了他十七岁的美好年华。留下的是精神上接近崩溃的直子,和越来越孤单的渡边。往后,就是渡边和直子不时的会面,谈不上互相的喜欢,只是彼此都了解对方的痛苦,惺惺相惜。但后来一次偶然的性关系,使两人的关系变得特殊。渡边因此爱上了直子,而其实他之前就对她很欣赏,因为直子有她的纯洁和善良;直子的感受就很难说清楚,一边她还是深爱着死去的木月,一边她却搞不清楚她对渡边不一般的依赖。      有时生活就是令人抓不出头绪,本应该以爱至上、对爱忠真,但生活的种种变幻,有时会令人不知所措。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才是永恒不变的?在这部小说里给了我们太多不定性,比如直子对渡边的感情,渡边对绿子的感情……      来说说这部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的主人公渡边,其实相对小说中的其他角色,他是比较正常和中庸的,也很普通,上的是二流学校,正常的生活学习,与这个社会相安无事,没有太大冲突。相对来说,他过的是比较平和的生活,跟他在学习上的一个见解很吻合,比如绿子问为什么要学习什么没用的方程式,他的回答是就当让自己的思维更缜密。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给了书中很多心灵上有畸形的人很多安慰。这或许归于他真实地生活和感受,更多地知道怎样去生活,而不是跟随社会忙碌地脚步去疲于奔命。他有点过得很自我,一般与周围的人不大接触。这样的人与之相处起来没有太大压力,也够真挚。      关于文章最后渡边放弃等待直子,而转身背向绿子的结局,一开始不理解。但最后反复出现那“活生生的肉体”,或许有了自己的答案。这其中也或许隐射着这本书的主题。直子代表的是对过去真挚友情的祭奠,她端庄纯洁,是渡边心里永远保留的一片净土。但她同痛苦回忆一起牵扯着他,彼此受伤,而生活仍要继续;绿子代表的是充满活力的现在,她敢爱敢恨,过去的痛苦经历让她的任性也显得有那么点情有可原,她如此希求着幸福,也那么的任性,在她身上可以看到未来和希望,而不是羁绊与过去。死是已然的,悲伤是必然的,但是任由悲伤吞噬自己,这生活就要窒息。要看到的是当下,是未来。到最后,渡边似乎懂了,他也醒了,——“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那般无依无靠,那般渴求支柱。      都说这书很悲,太过颓废,但如果不是我理解太过乐观的话,这样的结局,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追求,抓住希望,勇敢地活着。这或许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11-29 06:23
    徐风和     这是在地铁里上班的路上看完的,花了三天吧,有时候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因为……感觉旁边的人盯着我的书看,一遇到那些段落的页面,迅速地翻过去,真怕他们以为我在看什么不好的书,有时特意把书封面展现出来,好像要告诉他们——我没在读不好的书,是村上的灰常著名的作品《挪威的森林》而已!       村上的大名是如雷贯耳,经常看到、听到,但是却一直没机会阅读,这次他再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但又一次落选,但是呢,反而勾起了我阅读他的作品的兴趣——一而再再而三入围这个国际奖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是第一次阅读村上的作品,选择它是因为一直不知道《挪威的森林》写得是什么,以为是字面意思!阅读完毕有继续阅读他的系列作品的热情。       个人认为,百分之六十是因为村上写得好,百分之四十要感谢译者,翻译地道,与中国讲话习惯完全没有隔阂。而且隐约对日本国的文化,特别是性文化有点儿了解、好奇、怀疑……            序言里讲到村上作品的比喻,后来看全文的时候,确实是妙!         【下次再完善。】     详情 发表于 2013-12-10 11:43
    保尔    2010年夏天,我的电脑里突然多了很多书。我准确地记得,在那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读的第一本是《挪威的森林》,像是面对路口却很熟悉自己要走哪条路。于是,我开始快速而紧张的阅读。不过后来,我半途而废,画面便定格在渡边第一次到绿子家的地方。那场大火释放的浓烟,露天阳台,优美的吉他声……然后没有下文。我的阅读没有再深入下去,至于阻碍我的,我想一方面是自己觉得行文啰嗦,一方面是这本书确实写得比较大胆(黄)。此类书的阅读,大概是需要跨过一些心理障碍。所以现在看来,那次阅读相当失败。如果硬说有没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以后再读到此类书的时候,也就足够平静了。我至今记得一个女生的一惊一乍:“它是本黄书”,好奇而害羞。我知道她没读过原书。至少没读过一遍。      但对于村上作品的阅读,并没有最终放弃。时间来到2011年冬天,我的手头又多了好些书。那时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图书馆的小屋,面徒四壁,只有满坑满谷的书籍和资料。这其中有一本书很扎眼,我也很珍重它。它是一个朋友推介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该谈些什么》。那段时间在游戏的间隙,他大概都在看村上的书。我能感觉到,他对村上有着骄傲的好感。这本书的阅读,使他犹如发现了一座奇妙的洞穴。他说:“才觉得林少华以前的翻译都是堆狗屎。”我那时和他走得很近,自然他的关注也成了我关注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类似传染的东西。我读着《跑步》,做着读书笔记,一面揣摩村上春树的意思,一面想象着朋友阅读时的感受。并非空想,书里有他偶尔的灵感小文字。“我时常怀念那个凋零在雨季的永远十七岁的男孩,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最后停止了被抽打的命运”。后来,我明白了,他是在心中悼念木月,《挪威的森林》里那个忧伤的木月。      这种经历,使我势必再次拿起《挪威的森林》。虽然我对《跑步》并没有过多的好感,甚至我觉得村上生活的“机械”。他追求的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而我那时当仁不让地向往“自由”。我开始知道,我的这个朋友他喜欢村上的文字更多过于村上本人。他可不是一枚脑残粉。再次的阅读,依然是选择电子书。我发现第一次读的版本,已被我删除,在读的这个翻译更加雅正,还是扫描本,像是钢笔尖坏了,有时墨水出得过多,有时却很少,使得字迹失去了某种应有的平衡。但这些障碍,并没有被我放在心上,沿着故事的推展,我的阅读很在状态,视野里是整个故事的全景,心中有着随时能调焦的镜头似的,收放自如,各个场景都能召唤到自己眼前。青春的迷惘、彷徨,有如走失在挪威的黑色森林里一样,最需要的却统统失去,最不想要的结局却遭了诅咒一样漂浮左右。感情困惑像呼吸道患者置身梅雨季节的空气里,得不到解救,只能是更多的健康在糜烂,直到最终死去。活下来的,也仿佛一间老屋,一个死气沉沉的空间。村上这本小说的震撼,正跟他崇拜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异曲同工,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某一段人生的空虚。每一次失去与死亡一样,都带来不可救药的空虚。      《挪威的森林》发表于1987年,到现在已经25年过去,不成经典,也至少成了读者给村上封的一张标签。提到村上,自然绕不过它。时间的累积能够尘封一些书,也能成就某些书,《挪威的森林》应该属于后者,25年足够使它成为超级畅销书。以致后来的《1q84》都显得有些先天不足。这套书的三本我都看过,将近百万字的篇幅使得它容量很大,所以阅读时感到在满足故事的好奇心时,也给历史哲学欠缺的大脑补了一课,使得整部书有点文献的意味。相比《挪威的森林》,我有种感觉,《1q84》不可能成为一部经典的小说。这部书不知从某个不确定的地方开始,小说的内质发生了突如其来的变化。结局相对过程来说,给人期待,或者说足够让读者“重创”的东西太少了,因此显得十足的平庸。三本书读下来,阅读的快感,始终只有在过程的某个不经意处才能遇到。      小说细部的描写,和比喻的善用,是村上的特色。不过,这些要写得精彩,更好的贴近故事的叙述,才是伟大的小说最见功力的地方。           详情 发表于 2014-1-28 04:27
    我思故     初次写书评,说是兴趣,也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期盼。一方面,自己想从书中寻找心灵的平静,逃避现实中的不快,其实不想说是一种逃避,因为不喜欢这种消极的思想,所以换种方式说是,想从书中能够升华自己,能够逃避生活中的平庸,对,与其说是逃避现实,还不如说是,不满现在的自己,不甘平庸。自己既然没有经历上的优势,那么,书,是我最理想的选择。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行心灵的沟通,寻找心灵的默契。    第一次扯的有点远了。话说回来,挪威的森林,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冲击并不是什么文学上的涵养冲击,而是其中关于sex方面的描写,尽然能够如此的美妙,这直接脱离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概念范围,常规而言,sex是被规避的,或者说是不那么容易进行描述的,倘若真的描述其来也难免会带来低俗的味道。但是,看了村上的sex描述,尽然可以让人对此有种美妙,静怡之感。后来,仔细的对其进行了仔细的回想,这是一种文化背景差异的关系,中国和日本对人类文化的阶段性差异。怎么理解这个阶段性差异呢?中国是个传统观念强的国家,对sex这方面还处于探索抹黑前进的阶段,这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人进行突破,突破传统对sex的理解,突破sex的保守,它不是可耻的,不是该规避,二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当然这不可能是单纯的开放那么简单,我所谓的开放是必须建立在最根本的道德线之上的开放,不是兽性的,而是人性的。很显然,日本在这方面的理解明显超越了我们。    本书另外一个给我的感觉是,文字方面的表述,简约而不简单,普通却又不平凡。读起来非常平实,却一直不断的吸引着你的眼球继续往下读,带着你的思想缓缓的在春风之中沐浴,对,就是这种春风中沐浴的感觉,没有那种所谓的矫揉造作,没有那种所谓的庸脂俗粉,有的是那种心灵徜徉,思绪的平津,一切都那么平淡而又舒缓。  详情 发表于 2014-2-1 01:01
    好好活    听过很多人提到过,直到最近一个月前讨论一电影女主角时,碰巧提到了这本书的电影,于是就在印象中加深了许多,也就留了一下心,上周在学校图书刚巧看到了这本被无数人提到过的小资小说,不过版本可够老的,89年版的。不过也可见当时翻译书的速度,88年日本出版,89年中国就翻好了,而且还是有很多性场景描写的。      这里一定要提一下翻译林少华先生,如果不是一个好的翻译们对于这样题材的小说,我肯定很难读下去。翻译中很有种就是小说的风格,语言的隽永可能和原作者以及小说风格的相近也让这本小说在中国火了好一阵子。      不过说实话,对于小说我没有特别的喜爱。其中的种种角色描写地很是真实,但却依旧有种不着边际之感。也许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世界,以22岁的角度看着那位渡边从17.18.19一直到20。一种虚幻和飘渺之感始终不能避免。他的世界只是他的,对于更多的人只能是看着故事或许触动到自己的某些神经罢了。      我一贯认为,文学作品甚至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一些人,是因为受众本身与作品表达的某些特质有了重合。而这本挪威的森林对我来说没有什么能达到点上。当爱情这东西来的时候,重重的顾虑又怎么会有,特别是连20都不到的年纪?至于情节种种纠结,这里不做吐槽了,毕竟现实生活中,突然间毫无征兆的断了联系也是存在的。而期间的种种不解与那种怅然的情绪确实也能体会其中。      不过,疗养所的再次相见,为何不能留下?彼时想念的撕心裂肺,此时的重遇却只稍作停留,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多有不同吧。      小说不甚喜欢,听了好几遍Beatles 的挪威的森林,仔细听了这最后一遍,却也想起了最近的事,不过一个月事情确实千变万化,心中波澜起伏啊。      事情就是这样突然间就变了,不知原有的变了。  详情 发表于 2014-2-1 10:33
    annesu    关于《挪威的森林》,断断续续的在看书。先看的电影,有些后悔,很多场景都被电影中的画面束缚住了。   文中的渡边,21岁,正是我现在的年龄。他所经历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体会不到的。关于生与死,关于恋人,关于性爱。很多人将这本书界定为青春小说,可是我想说,这些绝不是这个年龄段的人能理解的。我真的很努力去试图理解一些东西,但是抱歉,我太年轻,经历不够。   关于生与死,文中最经典的一句是“我以前总认为生与死是对立的,其实死包含在生里”。现实中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生,头脑中根本没有过死的概念。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在想如何生活的更好,有谁会想想死意味着什么。这个话题似乎是个禁区,谁也不愿意过多触及,或者我们从未在头脑中对这个概念留有一席之地。换个角度想呢,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时时刻刻都有人面临着死,可是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我们蓦然。只有情和死,两个毫不相关的东西向我们同时冲击而来时,这一切才会显得震撼人心。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和初美,这些渡边身边活生生的人,某一天突然消失,当熟悉感突然消失时,年轻的心才会开始思考这些哲学家的问题。   关于恋人和性爱,这本书应该算是我的启蒙读物了。可能是我接触到的人比较单纯,阅历也简单的关系,对于里面的许多很难理解。渡边可以同时爱着直子和绿子,同时又去涩谷的酒吧里找女孩子;绿子也是这样有男朋友却又对渡边放不下,说是朋友其实是恋人的喜欢;永泽和别的女孩在一起的细节都要对初美讲;最后一夜渡边和玲子在一起。也许感情的事就是这么复杂,人们打着坦诚的名义,却被一个欲字纠缠不清。人们祭奠着某种失去的东西,满足着自己的欲望。有人对感情真心以对,有人游戏人生,说到底还是满足自己,自己在乎的东西。书中有些被圣洁化了,比如月光下直子的裸体,有些被描绘的赤裸裸,比如永泽和几十个女孩的一夜情。圣洁与赤裸,哪些是爱,哪些是欲?   说了些无关紧要的,对于这本书,我还是懵懵懂懂,我想,我暂时还是需要藏起来,到我参加一次葬礼那一刻。对于死,现在的我不想懂,只希望我爱的人们好好的生活着。  详情 发表于 2014-2-3 02:41
    悬崖灰     其实对于日本文学我一直抱着进而远之的态度,倒不是因为晦涩难懂,因为情节再复杂的小说也经不起反复的咀嚼,多读总会有自个儿的体会。倒是村上春树的文笔似乎总是低低的,没有什么起伏,却又像个局外人讲述了一段属于别人的悲伤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整个故事的经历者,但却也似一个旁观的叙述者,直子和绿子,两个性格、外貌都截然不同的女子,在主人公的不同阶段相继出现。这样的情节安排似乎又有一点张爱玲的红白玫瑰理论,的确在两人之间,我们从来都是不能做出最让自己满意的答案的。随后想想这样一部小说被自己一理解也不过就成为了一本寻找爱情最佳选择的参考读物了。可是如果真的是爱了,那谁又能够真的挑出那个最适合的呢?都说了婚姻不是因为你选择了对的才获得幸福,而是你幸福了所以才觉得自己当初真的选对了!    对于感情,我尚成不了经验丰富的人,可以说我也几乎为碰到两者选一的境地,而只是这样的境地又何必碰到呢!只要两人相处时间久了,感性逐渐平静,理性占得上风,那个未知的第三人总是会适时出现,是不是离开他后自己会得到更好地呢?我们总是在心中勾画出第三个不存在的人,那个人似乎刚刚填补了眼前这个人的所有缺点,他优秀、成功,符合自己一切的审美。自这开始,我们便总是在自己心中意淫这个第三人的模样,自有一天,那个眼前人终于被这个第三人打败!一段感情无疾而终,再也想不起两个人是为什么开始,又是为了什么而结束,因为我们始终相信这即将登场的第三人必能帮自己取代那个空洞。    如此的恶性循环,却永远没有解决的方法,就算第三人出现了,那谁又能保证心中不会出现所谓的第四人、第五人呢!  详情 发表于 2014-2-4 23:06
    小正_    我们的生命力都会出现直子和绿子这两个姑娘吧。   直子是那样的柔弱那样的脆弱那样的需要保护,遇到直子这样的女孩子,我们心中那强大的爱被点燃,我们想去关心爱护这样一个需要保护的女孩子,这样一个女孩子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去关心女孩子。   绿子是一个能照顾好自己的女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女孩子他们内心足够强大,他们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被追求的男孩在被女孩子追的同时了解了被爱被包容是什么感觉心里得到了温暖。   如果有幸这辈子生命里出现了这两种女孩子,作为男孩子这辈子在爱上可谓完整。  详情 发表于 2014-2-12 15:17
    shanwa    有人说:“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一个人的寂寞本是心有不甘,不愿遗落在热闹之中,多少有点勉强的意味,总会想着去摆脱它,加入狂欢之中,殊不知又落进寂寞的圈套之中。孤独则不然,孤独的心安然处于这个纷杂的世界之中,有点遗世独立的味道。冷眼旁观、心无旁骛,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去理睬周遭世界的纷纷扰扰,享受着自己那一方小天地。寂寞是动态的,它会重复循环往复;孤独是静态的,它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从未改变。寂寞是一种生活的状态,孤独则是你对于这世界的态度。可能每个人都会有寂寞的时刻,但是我想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体会到孤独,孤独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更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孤独的人往往不会感受到寂寞,因为他享受这一过程,寂寞的人是独自一个人,却不一定理解孤独,他感到的更多的是无聊。   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我看到的是满满的、深深的孤独,如倾泻而下的飞瀑,让人无法缱绻,也不想去忘却。你能做的只是去跟随他的笔触,任心而行,感受这美好的孤独,涤荡在这一泓清泉中。放松心情,丢弃一切杂念,行径在这精神之路中,你会发现那些五彩玲珑的玉石俯拾即是,总有一颗让你砰然心动。阅读村上的文字给人一种走进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之中,你可以随心所欲观赏这美景,或驻足观望或无拘无束的奔跑在其中,没有外在力量驱使着你,你跟随的只是你的心、你的感觉。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感情,独特的视角,淡淡的叙述,神游其中,不亦乐乎。   《挪威森林》它不是一个纯粹的青春爱情小说,或者说它只是借用青春和爱情来这个形式,表达作者对当时日本青年的精神状态和社会内在的危机——很多青年缺乏信仰和理想,对世界无所适从。渡边、直子、绿子、永泽这些普通青年的苦与乐、爱与恨,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为他们的快乐感到高兴,也会伤感于他们分分合合,他们的爱情是那种纯洁和独特,给人以唯美的感觉,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不舍。   小说的背景是日本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日本的经济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物质生活的极高提高,却并没有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这是一个空档期没有很好的衔接好,金钱充斥着整个社会。青年普遍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理想和信仰已经坍塌,青年陷入信仰危机,不再更多的去关注外部世界,逃离社会且更注重自我的感受。渡边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对外部世界毫不关心,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一个人形单影只,也不去理睬外界对待自己的看法。在他的世界中只有他自己以及不多的一两个朋友,其他的任何的东西都是多余,或者说他自己对于这个世界也是多余,他不想也不愿意同这个世界有更多的瓜葛。我很喜欢渡边这个人物形象,或许因为他的特立独行,他活着只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他活得很真实,对于他周围给他的影响,他选择性的过滤掉。羡慕他的真实,那是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要表现的要虚伪一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情世故,更好听的说法是社交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无奈,很多时候你不喜欢的东西你不能率性而为,不想做的事,由于种种原因,你必须要去做。甚至说,你的幸福、你的快乐也是和自己周遭环境有关,你感到幸福、快乐,那是因为你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或者说你拥有的东西比人更多。我们的快乐的基础是建立在和别人的对比之中的,但是山外有山,我们的欲望是永远难以满足的,那样我们有陷入了新的追逐之中,循环往复。   渡边是寂寞的,寂寞给他的是那弥漫在他周遭的孤独,他自己也成为孤独的一部分,他并不排斥这自然的孤独,一如他所说,不是喜欢孤独只是不滥交朋友罢了。孤独的渡边不能说他快乐还是不快乐,从某种程度来说,渡边对世界是持消极态度的,他不会有特别多的感伤,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对着世界有过太多的需求。他坦然于世,每天都会过的很充实,他得到的都是自己想要的,他的幸福在于,不是得到的很多而是要求的很少。   在渡边身边,寂寞的人有很多,只不过这个寂寞带给他们更多的是空虚和无聊,他们原本是喜欢热闹,不甘于平淡和平凡,寂寞的心总是需要什么去填补那缺失的一角。渡边的朋友永泽是寂寞的,但他却迷失在这分茫然之中,他的空虚让他无所适从,他要找寻一些快感来麻痹自己那枯萎的心。永泽无疑是很优秀的,家境很不错,又是东京大学的高材生,且很受大家的欢迎。但永泽并不快乐,一切对他来说总是那么的容易,他不需要很努力就能取得人人很羡慕的成绩,一切仿佛都不值一提,他感觉不到这些所谓成功带给自己满足感。生活对于他来说好像是履行某种义务,做一个绅士是他的信念,他理解的绅士是——不是做你想做的事而是做你应该做的事。正因为如此,永泽不断的去找年轻女孩睡觉也就不足为怪了,对于此,永泽曾说过他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这样做,只不过他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去排遣无聊而已。睡过的女孩总在换,只不过每天醒来面对这陌生的面孔留下的还只是空虚,虽然如此,下次还是要去找女孩睡,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如每天要做点似的,其实这没有其他任何太多的意义。  详情 发表于 2014-2-22 13:28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21:03 , Processed in 0.26228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