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3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挪威的森林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1:1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83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1 08:40:29 | 只看该作者
      1.“不不。就算我再怎么样也不敢那样追求。我所追求的只是容许我任性,百分之百的任性。比方说,我要对你说想吃酥饼,你就什么也不顾地跑去买,气喘吁吁的跑回来递给我,说“喏,绿子,这就是酥饼,”可我却说“我又懒得吃这玩意儿了!”说着“呼”一声从窗口扔出。这就是我所追求的。”
      “这和爱似乎不大相干啊!”绿子说“对女孩儿来说,这东西有时非常珍贵。”
      “就是把酥饼扔出窗口?”
      “是啊,我希望对方这样说:“明白了,绿子。怪我不好,我本该想到你又不想吃酥饼才是。我简直像驴粪蛋儿一样愚蠢透顶、麻木不仁。为了便是歉意,让我再去一次给你买点别的什么。什么好?巧克力饼,还是奶酪饼?”
      “然后怎么样呢?”
      “那我就好好地爱他,来报答他。”
      
      2.”那不是努力,只是劳动。“永泽断然说说道,”我所说的劳动与这截然不同。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
      
      3."喂,喂喂,说点什么呀!"绿子把脸埋在我胸前说。
          " 说什么?"
      
           "什么都行,只要我听着心里舒坦。"
      
        "可爱极了!"
      
        "绿子,"她说,"要加上名宇。"
      
        "可爱极了,绿子。"我补充道。
      
        "极了是怎么个程度?"
      
        "山崩海枯那样可爱。"
      
        绿子扬脸看看我:"你用词倒还不同凡响。"
      
        "给你这么一说,我心里也暖融融的。"我笑道。
      
        "来句更棒的。"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
      
      4.“为什么?”
      
        “为什么?”绿子吼道,“你脑袋是不是不正常?又懂英语假定形,又能解数例,又会读马克思,这一点为什么就不明白?为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非得叫女孩子吐口?还不是因为我喜欢你超过喜欢他么?我本来也很想爱上一个更英俊的男孩儿,但没办法,就是相中了你。”
      
      5.“我可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女孩儿,”绿子把脸颊擦在我脖颈上说,“而且现在就在你的怀抱里表白说喜欢你。只要你一声令下,赴汤蹈火都在所不惜。虽然我多少有蛮不讲理的地方,但心地善良正直,勤快能干,脸蛋也相当俊俏,乳房形状也够好看,饭菜做得又好,父亲的遗产也办了信托存款,你还不以为这是大甩卖?你要是不买,我不久就到别处去。”
      
      
      这本书刚开始实在是看不下去,和《纯真博物馆》的感觉简直一样。读到直子说的那口井哪儿就停下来了,但后来莫名奇妙的又看了下去,这回像上了瘾似的陷了进去。
      早就觉得村上春树的文章充满生活气息,也只有他能写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阳光下吃炸肉饼“”坐在出租车上,百无聊赖,只好在脑海里想象女孩一件一件脱衣服的样子“。这份亲切和温馨在《挪威的森林》里得到延续,尽管同时还有怅然,忧郁,和迷茫。
      整本书来看,最喜欢的人物就是绿子。很有趣的女孩,几乎每次出场都令人印象深刻。而她那段关于买酥饼的对话真属经典,难为村上春树如此生动的写出女孩的任性。
      也许成长就是要经历一些迷茫和无措吧,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挪威森林。鲜有人走上极端,但都多多少少的感受过无法排遣的寂寞和孤独。毕竟还是要努力活下去,人生的意义就是追求幸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6 21:44:02 | 只看该作者
      毕业一个人闲在家,突然想重新细读一遍《挪威的森林》。一个人孤独落座于窗台前便去想去书里找共鸣。告诉自己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
      原本想通读,但读时有些章节跳过了没看,比如渡边在阿美寮的那段。
      我没有通读长篇小说第二遍的习惯,很多小说即便故事讲得不赖,我也很少会去翻第二遍。(怕越读越失望?)
      大抵是受林少华序言和渡边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影响。会信手翻开一页读下去,高中时也常常会选择书中一段场景来读。
      上一次信手翻阅,已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了。放弃呆在村上所营造无奈与孤独的氛围中的原因是,高复的时候情绪状态实在不适合醉心于此种氛围之中,那时焦虑、局促不安的状态已到了医生给开安眠药的程度。
      是朋友的劝诫,自己大抵是做不到出入其中这般游刃有余。
      大学四年中都没怎么认真去读过哪一段。
      这遍读完之后,才猛然间深刻地发现,村上写的是发生在大学时代的故事。这是我初高中翻阅无数次也不能完全感同身受的——无论是年龄还是周围环境这些特定阶段独有的条件。好比致青春致的是大学而既非研究生也非高中。年少些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年龄渐长则已开始逝去。
      继而萦绕在脑海不逝的一个想法是,如果我在大学时代重读这本书,是否我的大学生活会因此不同。或许我就不为一些人和一些事而羁绊了。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要练就一颗极其强大的心。不然就是自己找罪受。
      称其为私人性质的小说的,大致可以这样定义,一个层面上,书中很多处世哲学影响着我,抑或可以说得严重些,我的语言和行为在照搬书中的描述。另一层面上的话,书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情绪丰富,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态度,能够产生共鸣。即林少华在总序中提到的,“同是作家,川端也罢,大江也罢,读之总觉得是在读别人,中间好像横着一道足够高的门槛,把我们客气而又坚决地挡在门外;而读村上,我们则觉得是在读自己,是在叩问自己的心灵,倾听自己心灵的回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游历,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简而言之,也就是村上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心的共鸣。”
      看完陈英雄拍的《挪威的森林》,觉得他更多地站在了女性的角度上来诠释这部作品。陈英雄的电影必定带着自己对这部原著理解基础上所完成的作品。(林少华的翻译也算二度创作,必定带有林少华本人的角度。)一个歌手的特点被许多模仿者拿出来模仿时会显得愈加明显。电影是一个特殊的载体,从这个载体上看陈英雄对原著小说的理解,并加之呈现。会让作为电影观众和小说读者双重身份的人更多角度地去理解这部作品。
      不过,如果说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零一个渡边,倒也夸张了点。
      有次与一位女性朋友聊天(我有送过她本《挪威的森林》作为生日礼物,并诚挚推荐于她作为私人性质的小说),她说我说话方式有点像书中的主人公,我因此而甚为得意。
      好比,玲子初次见到渡边时说,“你这个人,说话方式还挺怪的,是模仿《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那个男孩吧?”
      渡边的回答是我正所需要的格调,“‘从何谈起?'我笑了。”
      高中的我的人生态度或者说生活方式选择的是渡边,说把玩孤独不至于,但是在作茧自缚。到了大学我选择的是永泽,一度奉行其经典的人生规范,当一个绅士。“绅士就是: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自己应做之事。”都有阶段理解的限制,只解读到一个人物的一个方面。并没有体会到人生的多变与复杂。不要说在文字里,哪怕是生活在身边活生生的人,也体会不到其冷暖与得失寸心间的十分之一。
      永泽和渡边的生活态度可以用书中渡边的一句话来作区分,“他奔往新的天地,我则退回自己的泥沼。”
      但无论是新的天地还是自己的泥沼,都逃脱不了生活的主题,就是挣扎。永泽无论多么春风得意,也无法逃脱,“他也背着他的十字架匍匐在人生征途中。”
      渡边把玩孤独也并非主动,有一点不得不如此的意味,境况是挣扎在泥沼之中。书中一段描写再清楚不过,相信很多人深有体会。“对于只身独处的人来说,四月实在是不胜凄寂的时节。四月里,周围的人无不显得满面春风。人们拖去外套,在明媚的阳光下或聊天,或练习棒球,或卿卿我我。我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直子也好,绿子也好,永泽也好,所有的人都远远离我而去。现在的我,连问一声'早安‘或’你好‘的人都没有。甚至对敢死队我都有些怀念。我就这样在无可排遣的孤独中送走了四月。”每个人会去平衡好自己的人生,平衡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一个人经历的情绪如果织成一张网都可以覆盖地球表面。只不过每个人的平衡点不同,随机分布。
      渡边是一个被动的人。无论是与木月、直子一起相处还是和永泽结伴物色女孩时,调动氛围的是具座谈之才的木月和永泽。
      被动之人,并不是说对生活放弃之人。渡边有的不是绚丽夺目,但绝不失才情趣。只是在极小的范围里以诚相见,绝不随意张扬。不滥用才显珍贵。
      被动与主动两种生活方式太难去评价孰好孰坏,改变与否看人生机缘。有欲望之后就会有求于人,不得不说这委实是一件令人无比难过的事。假如被拒绝,更是雪上加霜,难以平复。但无欲则刚,太不人道。
      能遇到一个契合之人难,相处得到更难。
      自处与相处永远在忐忑不安、小心翼翼中前行,如履薄冰。
      不得不,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强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9 17:15:0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一直以来对村上春树还是比较鄙视,原因是听师姐说过这就一中二作家,矫情到不行,所以不管挪威的森林多么火我始终不曾读。在百无聊赖之际,或者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候,突然想看看他的竞争对手的书到底怎么样。
             刚开始读的时候真的觉得年轻人的情爱免不了做作。但是真正读起来,,没有郭四娘的矫情华丽不切实际的渲染,反倒感觉很细腻,很平淡。于是捧着文章慢慢的读了起来。读罢,在自己的书评本上写了一句这样的话:
                 “经典之所以叫做经典因为它足够经典”
             用如此平实的语言将青春的迷茫疼痛彷徨写的淋漓尽致,这样的淋漓尽致不是一届80后小说家的“ 我听到了青春在滴血,萎蔫般地疼痛”而是用温润如水的文字告诉启发你,青春如此疼痛。
           渡边、直子、绿子、玲子。一系列的任务出场似乎上演着一场青春的放纵与迷离,但是却在告诉这我们这年轻的一代人,所有的疼痛都是青春最美好的篇章,笑过哭过,都是回忆,都值得拥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3 01:53:39 | 只看该作者
                         彼岸浮灯,染一生,素白衣
                                                                      —— 再读《挪威的森林》
            “我爱你,好像只能爱到这里了。我终于,把执着弄丢了。”
             我在一个偶然的契机下有了重读《挪威的森林》的理由。在此之前,我一直刻意的回避小说性质的文学作品,那是我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凡是一些要付出感情的东西,如今的我敬而远之,我渴望去发现世间的美好,只要是“无关爱情”。
             重读《挪威的森林》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内心依旧很挣扎,却没有料想中的那般痛苦。记起第一次读《挪》时的情景,还在上高二的我,在冬日的黑夜里,在远离家的学校宿舍里,在微弱的灯光下,如同发现新大路般,汲取着书中的思想。当合上书本时已是凌晨2,3点,我无法安好的睡去了,如今想来,也许我不该过早的认识这本书,否则就不会在最好的年华里走向迷茫。凌晨2点,我合上书,久不能寐,我的心里有一个空洞正在形成,和渡边心里的空洞一样的空洞。倘若没有遇见你,我也不会时常感到悲哀,时常感到心痛到无法呼吸。我开始模仿渡边,或者是我从渡边那里找到了共鸣,也可以说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存活于我的思想之中,有理想,有堕落。
             旧忆就像一扇窗,推开了就再难合上。
             我为何会存在于此,我为何会思之至此,《挪威的森林》做出了很大“贡献”,第一次读完《挪》后,我开始按照渡边的思想来行事,那个时候我渴望在渡边身上寻找共鸣,我错误的以为,在现实生活里,我有一个直子,也有一个绿子,那就必须成为渡边,这种想法是潜移默化的,连我自己都未擦觉。重读了《挪》后,我没迎来自己所期盼的心痛到无法呼吸,我读出了嘲讽,我被《挪》塑造了,我成为了渡边,却凄凉的发现我身边并没有所谓的直子,更没有绿子,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不是物是人非,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心不知不觉中悄然的改变了,一颗变了的心在我体内生根发芽。我明白了,这世上没有谁会为谁做永久的停留,他们不欠你的,我也不欠你的。毫无结局的等待,真的存在吗?我第一次发现渡边爱了直子一年多,直到直子的自杀,想来,我爱你好像也是一年,最后变的是我,没有结局的等待,让我精疲力竭,爱你的是我,于是错的也是我。其实仔细想来还未到直子的离开,其实那时候渡边心里已有了主意,因为那时候他不知道绿子在他心中已经占了很重要的分量,对于最后选择绿子,是在情理之中的,直子从来没有爱过渡边,到死也没能爱上他,用没能二字是因为直子曾为了要爱上渡边而努力过,她说过要把自己最好的呈现给渡边,所以她不见他,但最后却连写信的勇气都没有了,其实在木漉自杀的那一刻,直子的结局便已注定了,她已经无法更好的表达自己了,疗养院只是死前的最后挣扎,直子的灵魂早已掉入了文章开头的时候她提到过的那口井里,暗无天日了。我活在这世上最正常的是,我知道自己是不正常的。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悲凉袭来,外表光鲜的我,骨子却开始腐烂了。我明白为什么坐上车的那一刹那,渡边看到初美的脸,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语的心情,而在多年后他回想起来那种心情竟然差点失声痛哭。读到那一段,我感到悲伤袭来,我拥有了和渡边相同的心境,那一刻我是接近圣洁的所在的,那一刻我发现了自己还有一丝至真至纯的灵魂存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而那一种可能,将是我追求一生仍不可得的真我的所在。
             “相思成蛊,不见长亭,不见月色,不见红豆,蛊噬我心。”这大概是我第一次读完《挪威的森林》之后心情的真实写照,那时的我错以为渡边,直子是两相负的,对于绿子的出现抱着反感的态度,如今才发现直子与渡边的纠缠仅仅是因为死去的木漉,那个永远停留在17岁的木漉,以及我活了20年才明白的一个道理——原来,我只是太寂寞了。这是新海诚指导的动漫作品《追逐繁星的孩子》中的一句话。我仍惋惜于自己应该先看这部作品,再看《挪》的,那时候的我渴望一些新的思想,却不辨优劣,导致陷入了久久的自我催眠,自我我迷茫,颇有无病呻吟之感。我可以臆想出渡边站在电话边呼喊绿子的景象,甚至可以体会出他的心情,但我也许一生都体会不到那一刻的幸福。怎奈我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两厢情悦的绿子,然而我却情愿,守着彼岸的流光,空等,一袭素衣。来人,请原谅,如果我错过了你,这是对你的惩罚,也是对我的惩罚。
             任时光回溯最初,循着来时的印迹,是否还有来时的相遇,谁用一生等待,这没有结局的结局,悠悠岁月,湮没了前尘往事。问青天,今夕何夕?我痴痴的等,错以为你心里也有我,原来相反,才舍得暧昧。
             永泽把渡边看的很准,说渡边只关注自己的世界,沉浸其中, 我也一样,只关注着自己的世界,我无非对你一瞥,然后,中了相思的蛊。你那一身素衣,何时能淡出我梦,穷极一生做不完的这一场梦。
             重读完《挪威的森林》,我心不痛,只是有迷离的的幻像,重叠着忧伤,我的心微凉罢了,梦境微凉罢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14 20:18:57 | 只看该作者
      在网上读的 少了书香气 少了纸质的触感 更是在后来才知道自己看的是删减版 少了太多的骨肉 让这本书的灵魂变得残缺 本来只想给三星 看完他人的书评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太多唯美哀伤的描述 第一次看村上的书 什么都是淡淡的 就连浓烈的爱情、性,即使是死亡都那么轻柔淡泊 整个故事都笼罩在一种灰色的忧伤气息中 搭配上山东雨季沉闷的空气 实在是压得人胸闷气短 浑身透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 我想我最喜欢的绿子吧 清新真实 像阳光一样跃动明朗 只有她有满满的青春气息 之后对我震动最大的就是永泽 虽然他游戏人生 虽然他放荡不羁 但是被那句“永远不要同情自己”深深地打动 他像一只利箭 勇往直前 没有什么人、事可以牵绊住他 他只做自己 自私却目标明确。
      也许像别人说的 这本书适合30岁以后再看 我想我会在成熟的那天重读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11-10 20:22:29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其实把这本书当做性启蒙读物,我不生在那个年代,所以不甚了解,然后我这个时代如果还把读物当性启蒙可能自己都会对自己的观念不耻了。
             作为一个大学生,其实并没有经历那种书中描述的魂牵梦萦,难割难舍的爱情。不知道是故事主人公的特点太特殊还是什么原因,我的爱情都归于平淡。当然,这其中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待这段感情的角度也在不断改变。
             我只能说我不懂书中的爱情,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感情经历供我去品尝、对比。而且书是一年前看的了,内容也不甚清楚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可以再次品读此书。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11-29 06:23:30 | 只看该作者
      这部小说整个以悲伤、绝望为基调,正如小说中提到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故事人物木月的死,使故事的主人公渡边和直子陷入了孤独和痛苦,在往日回忆的痛苦折磨下,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首先,故事在木月、直子和渡边三个人中展开,前两人是青梅竹马的男女朋友,而渡边是木月的好朋友,木月的真挚和志趣相投使他成为渡边唯一珍惜的朋友。本来三个人其乐融融地交流、玩耍,但有一天,木月突然自身了,死在自家的车库里,死因一直读到后面都不甚明了,或许是与直子性生活方面的困扰,也或许是因为他性格中的倔强,与世俗的格格不入。反正他就这样悄然地死在了他十七岁的美好年华。留下的是精神上接近崩溃的直子,和越来越孤单的渡边。往后,就是渡边和直子不时的会面,谈不上互相的喜欢,只是彼此都了解对方的痛苦,惺惺相惜。但后来一次偶然的性关系,使两人的关系变得特殊。渡边因此爱上了直子,而其实他之前就对她很欣赏,因为直子有她的纯洁和善良;直子的感受就很难说清楚,一边她还是深爱着死去的木月,一边她却搞不清楚她对渡边不一般的依赖。
      
      有时生活就是令人抓不出头绪,本应该以爱至上、对爱忠真,但生活的种种变幻,有时会令人不知所措。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才是永恒不变的?在这部小说里给了我们太多不定性,比如直子对渡边的感情,渡边对绿子的感情……
      
      来说说这部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的主人公渡边,其实相对小说中的其他角色,他是比较正常和中庸的,也很普通,上的是二流学校,正常的生活学习,与这个社会相安无事,没有太大冲突。相对来说,他过的是比较平和的生活,跟他在学习上的一个见解很吻合,比如绿子问为什么要学习什么没用的方程式,他的回答是就当让自己的思维更缜密。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给了书中很多心灵上有畸形的人很多安慰。这或许归于他真实地生活和感受,更多地知道怎样去生活,而不是跟随社会忙碌地脚步去疲于奔命。他有点过得很自我,一般与周围的人不大接触。这样的人与之相处起来没有太大压力,也够真挚。
      
      关于文章最后渡边放弃等待直子,而转身背向绿子的结局,一开始不理解。但最后反复出现那“活生生的肉体”,或许有了自己的答案。这其中也或许隐射着这本书的主题。直子代表的是对过去真挚友情的祭奠,她端庄纯洁,是渡边心里永远保留的一片净土。但她同痛苦回忆一起牵扯着他,彼此受伤,而生活仍要继续;绿子代表的是充满活力的现在,她敢爱敢恨,过去的痛苦经历让她的任性也显得有那么点情有可原,她如此希求着幸福,也那么的任性,在她身上可以看到未来和希望,而不是羁绊与过去。死是已然的,悲伤是必然的,但是任由悲伤吞噬自己,这生活就要窒息。要看到的是当下,是未来。到最后,渡边似乎懂了,他也醒了,——“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那般无依无靠,那般渴求支柱。
      
      都说这书很悲,太过颓废,但如果不是我理解太过乐观的话,这样的结局,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追求,抓住希望,勇敢地活着。这或许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2-10 11:43:0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在地铁里上班的路上看完的,花了三天吧,有时候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因为……感觉旁边的人盯着我的书看,一遇到那些段落的页面,迅速地翻过去,真怕他们以为我在看什么不好的书,有时特意把书封面展现出来,好像要告诉他们——我没在读不好的书,是村上的灰常著名的作品《挪威的森林》而已!
      
             村上的大名是如雷贯耳,经常看到、听到,但是却一直没机会阅读,这次他再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但又一次落选,但是呢,反而勾起了我阅读他的作品的兴趣——一而再再而三入围这个国际奖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是第一次阅读村上的作品,选择它是因为一直不知道《挪威的森林》写得是什么,以为是字面意思!阅读完毕有继续阅读他的系列作品的热情。
           
             个人认为,百分之六十是因为村上写得好,百分之四十要感谢译者,翻译地道,与中国讲话习惯完全没有隔阂。而且隐约对日本国的文化,特别是性文化有点儿了解、好奇、怀疑……
      
      
      
      序言里讲到村上作品的比喻,后来看全文的时候,确实是妙!
      
      
      【下次再完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4-1-28 04:27:04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夏天,我的电脑里突然多了很多书。我准确地记得,在那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读的第一本是《挪威的森林》,像是面对路口却很熟悉自己要走哪条路。于是,我开始快速而紧张的阅读。不过后来,我半途而废,画面便定格在渡边第一次到绿子家的地方。那场大火释放的浓烟,露天阳台,优美的吉他声……然后没有下文。我的阅读没有再深入下去,至于阻碍我的,我想一方面是自己觉得行文啰嗦,一方面是这本书确实写得比较大胆(黄)。此类书的阅读,大概是需要跨过一些心理障碍。所以现在看来,那次阅读相当失败。如果硬说有没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以后再读到此类书的时候,也就足够平静了。我至今记得一个女生的一惊一乍:“它是本黄书”,好奇而害羞。我知道她没读过原书。至少没读过一遍。
      
      但对于村上作品的阅读,并没有最终放弃。时间来到2011年冬天,我的手头又多了好些书。那时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图书馆的小屋,面徒四壁,只有满坑满谷的书籍和资料。这其中有一本书很扎眼,我也很珍重它。它是一个朋友推介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该谈些什么》。那段时间在游戏的间隙,他大概都在看村上的书。我能感觉到,他对村上有着骄傲的好感。这本书的阅读,使他犹如发现了一座奇妙的洞穴。他说:“才觉得林少华以前的翻译都是堆狗屎。”我那时和他走得很近,自然他的关注也成了我关注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类似传染的东西。我读着《跑步》,做着读书笔记,一面揣摩村上春树的意思,一面想象着朋友阅读时的感受。并非空想,书里有他偶尔的灵感小文字。“我时常怀念那个凋零在雨季的永远十七岁的男孩,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最后停止了被抽打的命运”。后来,我明白了,他是在心中悼念木月,《挪威的森林》里那个忧伤的木月。
      
      这种经历,使我势必再次拿起《挪威的森林》。虽然我对《跑步》并没有过多的好感,甚至我觉得村上生活的“机械”。他追求的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而我那时当仁不让地向往“自由”。我开始知道,我的这个朋友他喜欢村上的文字更多过于村上本人。他可不是一枚脑残粉。再次的阅读,依然是选择电子书。我发现第一次读的版本,已被我删除,在读的这个翻译更加雅正,还是扫描本,像是钢笔尖坏了,有时墨水出得过多,有时却很少,使得字迹失去了某种应有的平衡。但这些障碍,并没有被我放在心上,沿着故事的推展,我的阅读很在状态,视野里是整个故事的全景,心中有着随时能调焦的镜头似的,收放自如,各个场景都能召唤到自己眼前。青春的迷惘、彷徨,有如走失在挪威的黑色森林里一样,最需要的却统统失去,最不想要的结局却遭了诅咒一样漂浮左右。感情困惑像呼吸道患者置身梅雨季节的空气里,得不到解救,只能是更多的健康在糜烂,直到最终死去。活下来的,也仿佛一间老屋,一个死气沉沉的空间。村上这本小说的震撼,正跟他崇拜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异曲同工,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某一段人生的空虚。每一次失去与死亡一样,都带来不可救药的空虚。
      
      《挪威的森林》发表于1987年,到现在已经25年过去,不成经典,也至少成了读者给村上封的一张标签。提到村上,自然绕不过它。时间的累积能够尘封一些书,也能成就某些书,《挪威的森林》应该属于后者,25年足够使它成为超级畅销书。以致后来的《1q84》都显得有些先天不足。这套书的三本我都看过,将近百万字的篇幅使得它容量很大,所以阅读时感到在满足故事的好奇心时,也给历史哲学欠缺的大脑补了一课,使得整部书有点文献的意味。相比《挪威的森林》,我有种感觉,《1q84》不可能成为一部经典的小说。这部书不知从某个不确定的地方开始,小说的内质发生了突如其来的变化。结局相对过程来说,给人期待,或者说足够让读者“重创”的东西太少了,因此显得十足的平庸。三本书读下来,阅读的快感,始终只有在过程的某个不经意处才能遇到。
      
      小说细部的描写,和比喻的善用,是村上的特色。不过,这些要写得精彩,更好的贴近故事的叙述,才是伟大的小说最见功力的地方。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21:47 , Processed in 0.1282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