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3| 0
|
狄兰·托马斯诗选 |
最新书评 共 6 条
安公子
爱上诗歌,那是如何幸运且美好。爱上诗之余又爱上了诗人,还是别这样干吧。吃过猪肉,没有必要一定肯定及确定的想要知道那只猪长成什么样子吧。
迪伦托马斯,此君谁也?生于威尔士,生于1914猝于1953的英国著名天才诗人。看一个诗人是否是天才,看他的寿命就可以了,此君只活了39岁,正当而立之年却撒手人寰,可见天资聪颖。英国人认为迪伦托马斯是继奥登之后最重要的英国诗人,评论认为,托马斯的诗作受到现代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传统的双重影响,技巧圆熟,关注读者的情感诉求,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对于现代诗(或者说抽象诗、后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我一窍不通,但此君名气应该很大,我看了资料,说美国摇滚巨星鲍勃迪伦(Bob Dylan)本名叫做Robert Allen Zimmerman,因为他由衷的崇拜着大洋彼岸的迪伦托马斯(Dylan Thomas),所以把自己的姓改为了迪伦,由此可见一斑。
电影《爱之边缘》说的便是英国天才诗人迪伦托马斯和他妻子凯特林及情人薇拉之间微妙的情感故事。妻子凯特琳原本是著名人像画师奥古斯塔斯约翰的情人,但迪伦托马斯对美艳的凯特林一见钟情,不顾一切的追求凯特林,最终如愿以偿。薇拉则是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人,在15岁的沙滩上,薇拉的第一次贡献给了迪伦托马斯,从此两人纠缠于微妙而无法言说的暧昧情感。迪伦托马斯终其一生都纠缠在两个女人身上,他酗酒成瘾,经常留恋于那些小酒馆,在里面旁若无人的大声诵读他那些天才的诗歌,一时粉丝无数,众人仰慕。薇拉的丈夫威廉是一名军人,正值二战期间赴前线抗战。托马斯和凯特林及薇拉住在海边,三个人之间的情感纠缠让人差异而费解。威廉回来,面对流言蜚语,醉酒之下持枪扫射了托马斯的房子,虽然没造成人员伤亡,却被送上了法庭、薇拉恳求托马斯作证,以说明威廉没有伤人之意,托马斯却作了伪证,索性最终陪审团认为威廉是醉酒之后无意识的举动,无罪释放。
故事并不复杂,复杂的是迪伦托马斯与妻子凯特林和情人薇拉之间的情感纠缠。直至结尾,你也没法确定,托马斯到底爱的是谁?或许他如诗一般的言喻早就已经下了定论,“薇拉是我的天空,而凯特琳是我的土地”,一个可以与他相濡以沫,一个自是他灵感之源,他没法离开这两个女人。薇拉在卫生间里对托马斯说的话似乎可以窥伺一点端倪,她说“你爱的薇拉不是我,是15岁的薇拉,是那个一直活在你心中的15岁的薇拉”,或许那次沙滩上人生的第一次,给了托马斯真正天才诗份的灵感,才让他就此迸发了诗歌的爱,他把对两个女人连他自己都无法界定清晰的感情注入了自己的诗歌,也给后人留下了津津乐道的诗人的花边野史和改变成为故事话剧电影的素材。
影片没有过多纠缠于诗人同妻子情人之间的关系,而是把更多的故事内容留给了凯特林和薇拉之间。这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是情敌又是姐妹,同情而又嫉妒,关爱而又仇恨。友谊与伤害并存,纯洁与暧昧同在。毫无疑问,她们两个都爱着诗人,但现实已定,徒增烦恼而已。这两个女人之间微妙的暧昧关系,甚至可以让敏感的观众嗅到了一丝别样的气味,难道其中没有断袖之癖?猜测可以产生难以说清楚的暧昧来,影片也到处可以窥伺到这样一丝的暧昧纠葛。虽然并没有言之凿凿的表露,但在床上相偎、在浴缸共浴的桥段似乎已经做出了佐证。当然,我们没有必要掉入这个陷阱,无非是编剧和导演为了说明托马斯身边两个女人的重要性以及复杂关系而已,因此而假设了种种诸多让人难以揣摩的片段来,虽然说现实也可能如此。
在影片里,不要妄图去界定什么是爱情,什么是背叛,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幸福,因为在诗人的世界里,这些所谓世俗的观点都是不被接受的,生活在诗人周围的人也要摒弃那些,哪怕它真实存在。所以,如果是试图进入诗人的世界,那就暂时扔掉那些玩意,藏在心里就好。影片的结尾并非结局,正如诗人只活了短短的39年的人生一样,结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
总之,我还是要警告诸位,爱诗可以,但别爱诗人!
电影中迪伦托马斯部分诗歌摘录:
1.空袭后的庆典(节选)
myselves 我自己啊
the grievers grieve among the street 在被化为灰烬的大街上
burned to tireless death 哀悼者满心伤痕
a child of a few hours 才几个小时大的婴孩
with its kneading mouth 小嘴枯皱
charred on the black breast of the grave 烧焦在坟墓黑色的胸脯上
the mother dug 母亲在灰里挖掘
and its arms full of fires 他幼小的臂膀只怀抱着熊熊火焰
2.
the lion once known as Jehovah
rose up and cocked its leg over
the lioness roared
Jehovah had scored
all over the living room sofa
3.among those killed in the dawn raid was a man aged a hunderd 黎明突袭的遇害者中 有个百岁老人(节选)
when the morning was waking over the war
he put on his clothes and stepped out and he died
the locks yawned loose as a blast blew them wide
he dropped where he loved on the burst pavement stone
黎明空袭中受难的人里有一位百岁老人
当黎明在战争中醒来
他穿上衣服,走出去便死了,
炸弹把还在打呵欠的门锁炸得粉碎,
他在他热爱的人行道石板上倒下
4.
there was a young hero called Killck
who marched to the top of a hillck
he stood legs astride and whipped out his pride
and spread brylcreem all over his fillck
5.空袭后的庆典(节选)
forgive us
forgive us your death that muselves the believers
may hold it in a great flood
till the blood shall spurt
and the dust shall sing like a bird
as the grains blow
as your death grows
through our heart
crying your dying cry
child beyond cockcrow
by the fire-dwarfed street
we chant the flying sea
in the body bereft
饶恕
我们饶恕
我们将在洪水中
用双手捧起你的死亡
直到鲜血再次涌出,
尘土像鸟儿一样歌唱
在我们的心中,谷粒吹散,你的死亡生长。
哭泣
你的死亡
哭泣,
黎明之外的孩子,我们在大火毁灭的街道
在被剥夺的死尸里
歌唱飞翔的大海
6.疯人院里的爱(节选)
the stranger has come
to share my room in the house
not right in her head
a girl mad as a birds
she has come possessed
who admits the delusive light through the bouncing wall
possessed by the skies
and taken by light in her arms at long and dear last
i may without fail
suffer the first vision that set fire to the stars
疯人院里的爱
一个陌生人走来
分享我的房间,她的脑瓜子有病
有位少女疯狂如鸟
她走来,拥有
并承认那穿透弹性墙壁的欺骗性的光
为天空所拥有
被她手臂里的光如此长如此久地带走
我或许没有错过遭遇
那把火置于星球的最初的幻影。
7.Lament挽歌 (节选)
When I was a windy boy and a bit 当我还是个追风少年
And the black spit of the chapel fold, 曾目睹礼拜堂信徒口吐黑沫
(Sighed the old ram rod, dying of women, 严守清规的老头子叹息道 他渴求女人
I tiptoed shy in the gooseberry wood, 在醋栗丛中 我踮起脚前行
The rude owl cried like a tell-tale tit, 猫头鹰的嘶叫 如告密的山雀
I skipped in a blush as the big girls rolled 一群姑娘耍着地滚球经过
Nine-pin down on donkey's common, 我羞红着脸 悄悄溜走
And on seesaw sunday nights I wooed 那个动荡的星期天晚上 我向你求爱
Whoever I would with my wicked eyes, 向走进我眼中的你
The whole of the moon I could love and leave 月圆时光啊 我可以爱你 也可以弃你
All the green leaved little weddings' wives 新婚燕尔的妻子 身上的绿意渐渐褪去
In the coal black bush and let them grieve. 在那漆黑的树丛中 让他们哀悼
8.In My Craft or Sullen Art 我的手艺或沉寂的艺术(节选)
In my craft or sullen art 我的手艺或沉寂的艺术
Exercised in the still night 在静静的黑夜研习
When only the moon rages 当只有月亮在发怒
And the lovers lie abed 恋人们卧睡在床
With all their griefs in their arms 怀里含着悲伤
I labour by singing light 我在轻吟的灯光下写作
Not for ambition or bread 不为抱负 不为生计
Or the strut and trade of charms 也不为在象牙舞台上趾高气扬
On the ivory stages
But for the common wages 只为了他们最隐秘的心
Of their most secret heart. 那最普通的一点回报
二十四个年头
二十四个年头时时提醒我眼中的泪珠。
(将死者埋葬,以免他们走近分娩时的坟窟。)
我蜷缩在自然之门的腹沟内,犹如裁缝
就着食肉的太阳光
为一个旅程缝制一套尸衣。
我穿戴整齐去赴死,肉感鲜活的大步流星,
殷红的筋脉满当当地流淌着金钱,
在基本元素的小镇,我循着最终的方向
前行,永恒多深我走多远。
蕨山
你应该在这个黎明和每一个黎明,
从乡村的睡梦中醒来,
你的信仰就像循规蹈矩的太阳
在呐喊,用不死亡。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安息的长夜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安息的长夜,
老人在日暮时也需发光发热;
怒吼,怒吼,即使生命之火即将熄灭。
尽管智者的言词不如雷电轰轰烈烈,
尽管深知归于黑暗是不变的法则,
他们不会温顺地走进那安息的长夜。
碧绿的海湾点滴事迹舞姿摇曳,
最后的浪花中好人的呼唤更加清澈,
怒吼,怒吼,即使生命之火即将熄灭。
为时已晚,狂人让太阳徒生悲切,
抓住飞驰的太阳唱一支赞歌,
他们不会温顺地走进那安息的长夜。
严肃的人临近死亡渐渐丧失视觉,
失明的双目象流星闪光充满喜色,
怒吼,怒吼,即使生命之火即将熄灭。
我盼你或祈福或诅咒泪水火样炽烈,
父亲啊,就在这最为悲痛的时刻。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安息的长夜。
怒吼,怒吼,即使生命之火即将熄灭。
我看见夏天的男孩
1
我看见夏天的男孩在毁灭
使金色的地区荒芜,
没有粮仓安置丰收,土地冰冻
在酷热里,冬天冲走了
僵直的爱情,拿来的少女
在他们的热潮中淹死了满载的苹果。
这些光之男孩,其愚蠢是些凝结者,
弄酸沸腾的蜂蜜;
严霜的面包树,手指伸进蜂群;
阳光下他们把寒冷、疑惑、黑暗的丝线
织入了神经,
而月亮的信号是空间的零点。
我看见夏天的男孩在母亲身子里
用劲撕裂子宫的气候,
以小巧的拇指分开昼与夜;
在深处,在四分之一的月亮
和太阳的阴影中,他们漆着母亲,
就像阳光漆着他们的脑壳。
我看见通过种子的变化
这些男孩将塑成无用的男人,
或者从热里以跳跃弄瘸空气;
从他们心里爱与光的三伏的脉搏
砰然冲破他们的喉咙。
哦,看那冰里的夏天的脉搏。
2
季节受到挑战或踉跄于
协调的时刻,
那儿如死般准确,我们敲响星星,
那儿冬之沉睡的男人吐出
黑舌头的时钟,
没有吹回月夜正当她在吹。
我们是黑暗的否认者,让我们
从一个夏天的女人身上召集死亡,
强悍的生命来自情人的痉挛,
来自美丽的死者,他涨红了大海
明亮的眼虫闪耀于海妖的灯盏,
也来自于稻草人种植的子宫。
我们夏天的男孩旋转于四面来风,
似铁的海草的绿
高举喧闹的大海并抖落鸟群,
拾起波浪与泡沫之球,
以它的潮水闷死荒漠,
为一个花环梳理乡村的庭园。
在春天,冬青穿过我们的前额,
血与浆果如此之高,
把欢乐的花花公子钉在树上;
这里爱之潮湿的肌肉干了、死了,
这里无爱的追求打破一吻。
3
我看见夏天的男孩在毁灭。
男人在他狂想的荒芜里。
男孩充满口袋并属外来。
而我是你父亲那样的一个人。
我们是燧石和沥青的儿子。
哦,当他们穿过,看那两端亲吻。
我切开的面包
这片我切开的面包曾是燕麦,
这生在外来树上的酒
曾果实垂落。
白天的男人,夜里的酒
使庄稼
详情
余西
二十四年唤起我眼中的泪水。
(掩埋死者唯恐她们在分娩中走向坟墓。)
在腹沟的自然门口,我像裁缝一样蜷缩
在食肉的阳光下
缝制一件旅行的尸布。
我着衣而亡,感官开始迈步,
红色的血管流淌着金钱,
朝着小镇最后的一个方向
我昂首前行,永不停步。
(迪兰.托马斯《二十四年》)
威尔士诗人,迪兰.托马斯。在他状态最好时,写下的都是无人能及的杰作。这不关乎结构、用典、譬喻或者是智性的深度。它们浑然天成。它们是,而且完全是在诗人内在的生理气质所具有的独特的节奏感的带动下一笔挥就的——至少我相信这样的神话。这关乎天才,除此以外,别无其他。而令人感伤的是,天才的爆发总是在瞬间完成。想想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以《十八首诗》成名(这几乎是诗界的一场革命,评论家称他以及其他年轻的诗人,正在用“我看到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正在毁灭”取代了“啊,同志们,年轻的同志们”,恢复了诗歌的神秘性),然而在四十年代末(大概在1946年,此后他就鲜有新作),迪兰的才华就终结了。中间相隔不过十一二年而已。
《穿过绿色莖管催动花朵的力》,《死亡也统一不了天下》,《拒绝哀悼死于伦敦大火中的孩子》,以及那首著名的、写给父亲的诗——《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便是他天才显现下的典范之作。另外一些,由于意象过于繁复或是由于翻译上带来的损失,我始终都未能欣赏其中魅力。我相信它们并不是不优秀的,问题在于我,在于我未能找到与之相应的阅读情境。就像一开始我并不喜欢迪兰一样,觉得他过于压抑、疯狂,无法追随如此密集、高昂、快速的节奏。但在有段时间,《迪兰.托马斯诗选》却成了独处时必会放声朗读的作品。其中,有一首诗也许不是他最好的作品(它甚至是不完整的),却是我最喜欢的。这就是上面这首《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唤起我眼中的泪水”,也就在词语从双唇间迸涌的瞬间,我意识到,时间正在眼前迅疾地飞逝。然后,你得面对时间所带来的一片废墟,往往都是如此。你在废墟中不可能找到别的。
ps:好多年前写的一个小评论,当时的行文好年轻好装逼啊。
详情
特伦叔
狄兰托马斯生于威尔士,17岁离家前往伦敦,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起初并得不到出版商的认可,只能依靠在BBC写稿获得满足生活需要的收入,直到二战后发表了他最重要的一部诗集《死亡和出场》,该诗集获得评论届的普遍好评,为他带来了诗人的名誉,奠定了他在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地位。
他一直强调生命的原始冲动,挖掘人类欲望深处的潜意识,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死亡的不屑,对生命的原始力量的追求和称颂。他的每一首诗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通常标题就设定好了主题),在清晰的主旋律下,通过变奏和递进,将读者带进他设定的情境感受他的宇宙:一个生死轮回的体系。
生命、死亡、受难、升华,他的诗没有智慧却更能揭示生命的真谛;缺乏技巧却更能表达文字的力量。
现在是该读狄兰托马斯的时候,是向生命发出礼赞的时候,是祈祷地震中遇难的孩子在天庭超脱的时候。
那就开始吧
死亡将不再主宰
死亡将不再主宰。
赤条条的死人一定会
和风中的人西天的月合为一体;
当他们的骨头被剔净而干净的骨头又消灭,
他们的肘下足底一定会有星星;
他们虽然发疯却一定会清醒,
他们虽然沉沦沧海却一定会复生,
虽然情人会泯灭爱情却一定长存;
死亡将不再主宰。
死亡将不再主宰。
他们在大海的曲折迂回下久卧
却决不如风般消逝;
四肢无力时在拷问台上拉扯扭动,
被皮带绑在刑车上,但他们决不屈服;
信仰在他们的手中一折为二,
邪恶如独角兽将他们刺穿;
纵已四分五裂他们也决不呻吟;
死亡将不再主宰。
死亡将不再主宰。
再没有海鸥到他们的耳边啼叫
也没有波浪在海岸边冲击喧哗;
一朵花开处也不会再有
一朵花迎着风雨招展;
虽然他们又疯又僵死,
人物的头角将从雏菊中崭露;
在太阳中碎裂直到太阳崩溃,
死亡将不再主宰。
拒绝哀悼死于伦敦大火中的孩子
直到创造人类
主宰禽兽花木
君临万物的黑暗
以沉寂宣告最后一缕光明闪现
而那静止的时辰
来自轭下躁动不安的大海
而我必须再一次进入
水珠圆润的天庭
和玉蜀黍的犹大教堂
我才能为一个声音的影子祈祷
或在服丧的幽谷之中
播撒我苦涩的种子去哀悼
这个孩子高贵而壮烈的死亡。
我不会去谋杀
她那与严峻的真理同行的人性
也不会再以天真
和青春的挽歌
去亵漆渎生命的港口。
伦敦的女儿与第一批死者同穴深葬,
众多的至亲好友将她裹没,
永恒的尘粒,母亲深色的血管
默默地傍依着冷漠地
涌流不息的泰晤士河。
第一次生命丧失以后,再没有另一次死亡。
——狄兰·托马斯
详情
梅也
狄兰·托马斯选择了生命、欲望与死亡作为他的诗歌主题,在托马斯看来,宇宙万物,生死轮回,惟一的上帝就是时光,他赐我们以青春,又赐我们以死亡:
而死亡也不得统治万物。
赤裸的死者会同风中的人
西沉明月中的人合为一体
当骨头被剔净白骨变成灰
他们会有星星,在肘旁,在脚边
尽管他们疯了,他们还会清醒,
尽管他们沉落海底,他们还会升起
……
尽管他们疯狂,像铁钉一样僵死,
角色的头颅会锤穿雏菊
在阳光中碎裂直到太阳的碎片纷纷飘落
而死亡也不得统治万物
我承认,狄兰·托马斯的诗对我的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不在于词语,也不在于节奏——我偏颇地认为,语言的节奏对诗歌是一种致命的威胁,没有节奏,就没有诗歌——狄兰·托马斯对死亡的歌咏,对生命的礼赞,才是我为之痴迷的原因。死与生相依相偎,创世的雷声在碎裂的终极王国回荡,坟墓铸成了爱情,使万物谦卑的黑暗用寂静告诉最后一缕光明闪现!
死亡歌手托马斯一而再地运用“碎裂”这个意象。万物碎裂。他哀万物之大哀,悲兴衰之大悲。他看到的,不是某个人或某件物的死亡,而是宇宙万物的生与死。每一瓣叶子,每一只昆虫,每一滴雨水,每一片阴影,每一个动作,其内在本质,都是由生而死,由死而生。诗人发现了生和死,进而触及到生命的本质,达到了诗歌的最高境界。
回首整个现代派文艺思潮,贯穿到底的现代意识,其实就是一种为整个人类而感到绝望与痛苦的意识。这是现代主义的大境界。而现在,我们身处后现代,一切都被消解,一切都可以模棱两可,尴尴尬尬不着边际的年代里,重温《狄兰·托马斯诗选》,令我的心得以安谧一刻。纯粹。生命。爱情。死亡。这几个词,足以构成一个隐密的精神家园。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8 03:10 , Processed in 0.307986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