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书是叶嘉莹讲解陶渊明的《饮酒》诗和《拟古》诗的讲课记录。叶嘉莹对陶诗的解读深入诗之骨髓,对帮助理解陶诗非常有价值。

    最新书评    共 3 条

    若存      一直不大能看出来陶渊明的诗究竟好在哪里,偶尔吃了豹子胆觉得是不是真的没有那么好呢?不过一般藏着掖着的,默默地归因于自己欣赏水平差。最近又想起来,就找叶奶奶的书来看,硬着头皮看完,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因为叶奶奶总是说这里好那里也好,我却感受不到。要知道,读诗、说诗的好处感受不到,就是麻木不仁了。          我只好给自己找心理安慰。          叶奶奶说:“陶渊明的诗很难讲,它不仅给你一种感动,而且在感动中引起你思考;不仅引起你思考,而且在思考中给你一种回味。一般来说年轻人不容易欣赏陶渊明的诗,因为他们还没有经历过很多人生的考验,没有很多困难的人生问题需要他们去面对,去解决。更有的人每天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喝玩乐,从来不会用头脑去思想,这样的人永远也不会欣赏陶诗。”          然后我想:哦,原来是这样,欣赏不了说明我还年轻!啊哈哈。     不过转念一想,又有点不服气。我虽然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也没全吃喝玩乐,多多少少还是面对了一些问题的吧,也多多少少想过一些事情吧,为什么还是欣赏不了呢?          于是又看到叶奶奶说:“唐朝人为什么不懂得接受陶渊明?宋朝人才懂。因为唐朝人是比较直感的,是直觉的那种感发,比如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直接的、直觉的一种感发,那感发的力量非常强大,但是它不是思想性的。所以陶渊明之被接受,是在宋朝以后,因为宋朝以后就是比较有思想性,而且喜欢在诗里面放进思想性。”          按叶奶奶的意思,原来唐朝人也不能欣赏,因为唐朝人写诗不喜欢放进思想性。     恩,那这样说,我的诗歌欣赏趣味就是由唐诗塑造的喽,所以欣赏不了陶渊明也是情有可原了。     不过又转念一想,举的都是李白的例子,杜甫呢?杜甫的诗里面有没有思想性呢?或者说理趣呢?中晚唐的那些诗里有没有呢?为什么他们也欣赏不了呢?          所以叶奶奶总结欣赏不了陶渊明的原因,一是因为年龄,二是因为思想层次,归根结底是后者,你不到一定年龄就不会有自己的思想,你没有思想,怎么理解呢?以宋朝人来说,有一个很好的例子,陈善在《扪虱新话》里就说:“乍读陶渊明诗,颇似枯淡,久久有味。东坡晚年酷好之,谓李、杜不及也。”我很感谢陈善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讲出来了,我至今读陶诗也是种淡如白水的感觉,虽不至于说索然寡味,但是总让我想起来“理过其辞”的评语。遗憾的是,陈善没有讲他由以为陶诗枯淡到觉其有味的过程是怎样的,他所感觉到的味又是怎样的。这正像苏东坡说“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说“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呈现的都是完成了的体验和感受,是只绣成了的鸳鸯。        如果我不怀好意揣度的话,也许很多人说陶诗好,就是因为苏大胡子说好。苏东坡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一有什么说法,天下翕然从之,哪里敢提出什么不同意见呢?自然,东坡说陶诗好,自然有他的理由,不过在自己体会到之前,我还是宁愿觉着自己是欣赏水平低下而不愿意如矮人看戏,随人道短长。          又想到说诗的问题。          叶奶奶我是很尊敬的,且不说她说诗说词还是有独到之处的,就看她八十多岁还四处奔波作宣传普及,就足够了。叶奶奶书里面讲到报纸参访她女儿,她女儿说:“她就是爱她的诗词。”诗词对于叶奶奶来说已经成了她的生命支柱,伴她渡过艰难岁月,如果知道叶奶奶的经历,大概都不会不心生感慨。          另一方面,叶奶奶对老师顾随先生可以说是顶礼膜拜,在顾先生身后不遗余力地搜集遗稿、整理笔记、光大学说,提携顾先生的儿女,我一直想如果没有叶奶奶,顾先生大概真的要被历史隐藏了。顾先生的学生里,周汝昌也是每每颂扬无已,不过论起实事来,大概都是叶奶奶在一力操持吧。叶奶奶对于老师的感念,也让我动容。我想,如果顾先生泉下有知,也一定会庆幸自己遇到这么一个好学生吧。        不过,在说诗上,顾先生并不满足要一个好学生,他曾写过一封信给叶奶奶吗,也是常被提起的:“年来足下听不佞讲文最勤, 所得亦最多。然不佞却并不希望足下能为苦水传法弟 子而已。假使苦水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此语在不佞为非夸, 而对足下亦非过誉。不佞之望于足下者, 在于不佞法外,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而不愿足下成为孔门之曾参也。”     禅宗说:“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乃勘传授。”也是一样的道理。     可惜,以我的感受,叶奶奶终其一生仍然只是孔门曾参,而未能跳出如来佛祖的五指山外。         因为读陶诗,又找来顾先生论陶的片言只语看。真是慨叹不已。比如叶奶奶说到陶诗是一种智慧而不是聪明:“比别人想得快、计算得精明,那是聪明;而对人生看得透彻,有一种超出人生的觉悟,那才是智慧。”   顾先生说:“陶诗耐读耐看,即能将经验变为智慧。”“陶诗如铁炼钢,真是智慧。”   又比如多处说陶诗所写有不是实际的形象而是带有理念的色彩。   顾先生说:“陶之田园诗是本之于心灵经验写出其最高理想。”   直接引顾先生的说法:“故陶诗之冲淡,其白如日光七色,合而为白,简单而神秘。”       当年读叶奶奶讲大晏词人生境界的一篇长文,精彩绝伦,反过去看顾先生的书,大概不起眼的两三百字就把叶奶奶的意思概括无遗了。今天仍然是这样的感受。        一面觉得叶奶奶真是得顾先生真传,阐发说明都仿佛可以见到顾先生的意见重现,一面又觉得读完叶奶奶的书,再重新看《驼庵诗话》,就好像由泛滥无归到精深简约,对顾先生愈加佩服得五体投地,或者说,叶奶奶所做的更多是搭建起我们通向顾先生的一座桥梁。        再想起顾先生当年写的那封信,或许他当年就已预见到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7-30 08:59
    火星9    我很久之前在电视上看过叶嘉莹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诗,后来就开始读她的书了,吸引我的是她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陶渊明与桃花源几乎被后人说烂了,无论怎么说,也只说说而已,人们追求的是表面生活,心中怎会有桃花源?  详情 发表于 2013-7-31 23:06
    记忆的     去年秋天在青海时就开始看这本书,虽然地理条件与陶渊明归隐的田园相距甚远,可我依然在那空气稀薄的高原,望着似乎触手可及的星空,真切地感受到了陶诗里真淳、自由的气息。我觉得,人的心灵跟女子的脸一样,需要经常呵护。世事蹉跎,有多少污浊会把一颗鲜活的心磨蚀得面目全非,有多少身不由己会把我们逼迫得无法呼吸……这样的症状,并非无药可解——先生讲解下的陶诗,让我们学会如何从一花一草中看出情意、看出胸怀,让我们知道在这世上,有许多坚守自己志意的人真真实实的存在过,让我们在迷惑、怯懦的时候能够觉得不那么孤单、脆弱。       诚如先生所言,陶渊明是中国诗人中最有思想性的诗人,他的诗歌看起来质朴简单,可其中蕴含着深沉的哲理和慨叹;陶渊明也是作诗态度和用词造句最真诚的诗人,他不雕琢、不修饰、不夸大、不自欺欺人,因此也是最了不起的诗人。       先生在讲解过程中很自然地引入了许多额外的知识:比如如何欣赏用典、接受美学的理论;此外,书中还有许多佛家的禅悟:      我们人之所以有许多烦恼,就是因为“我”字当头。把“我”看得很重,心里就有许多人我利害的计较,就把外物也分出许多贵贱来。   比别人想得快、计算得精明,那是聪明;而对人生看得透彻,有一种超出人生的觉悟,那才是智慧。      非常喜欢《闲情赋》那著名的“十愿”: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每一“愿”之后都跟着一个“悲”,其实所有的“愿”都落空了。何其伤感!生逢乱世的陶渊明,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悲慨,最终他付出了忍受饥寒、躬耕劳苦、无人理解的代价,可是他守住了心中的理想,求仁得仁,又何怨!  详情 发表于 2013-8-1 03:51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6:28 , Processed in 0.05116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