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arl 发表于 2013-8-28 14:08:54

  这是本可以反复去琢磨的书。许多人们不敢言不敢提的东西,在这里都能被很理性的摆在台面上来讨论。中国如今的社会太压抑,也太浮动。科技的进步预示着信息的泛滥,有好的,当然也有不好的。麻木与盲从已经是现在社会的常态,但太多的人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理性去认清这点。我们需要引导,需要转换,需要帮助。上世纪的问题到如今已经越见严重,工作,饮食,居住以及交通,繁繁杂杂的让人无所适从。是不是真的来一场末日,让这个世界再一次革新,反而能成一方好事。
  生活就是要生动的活。生活十讲,讲述了人许多被束缚的苦闷,被压抑的苦痛,以及无助的挣扎。或许只有放开了该放开的,抓住该抓住的,为自己而活,这样才该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carrie 发表于 2013-8-28 20:51:33

  知道蒋勋源于他的《孤独六讲》。2010年我在豆瓣上看到这本书的书评很好,就去当当上找,不过各大网络书店都没有,我只得求助淘宝,买到了。读完有些许失望,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也让我了解了许多新鲜的概念,比如暴力孤独,这部分给我记忆最深。
  
      11年底,我去逛三联,目的是为了掏那本《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地下一层很显眼处看到了这本跟《孤独六讲》同一设计封面的《生活十讲》,翻看几页后就决定买下。这本书没让我失望。每一讲的题目都是我的兴趣所在。
  
      第一讲:新价值
  
      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
  
      如果你的心被物质塞满了,最后对物质也不会有感觉。就好像一个吃很饱的人,对食物不会感兴趣;而独自饿很久的人,他在品尝食物的时候,就会得到好大的满足于快乐。
  
      人有时候也很奇怪,会依靠外在的东西,让自己有信心。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过程,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这个观念在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他们长期以来重视生命的价值,所以他们自信,不是建议在与别人的比较上。一味地跟别人比,迟早都会走向物化。
  
      “够了”的快乐哲学
  
     譬如冰淇淋店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说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第二讲:新官学
  
     要让下一代有节气,也有性情,要理想,也要幻想,一个多元的人才是完满跟健全的。
  
     这一章我的总结是:不要让自己固有的思想束缚住,要有理想,要敢于幻想。
  
     第三章:新伦理
  
     “难”绝对是生活中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
  
     内省能力需要教育,并不是天生的,如果教育没有引带出个人的内省能力,最后却要求他内省,我们就是杀人凶手。
  
     当然光靠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文化、道德、宗教等其他东西来辅助。时代快速进步,伦理不断改变,人要在这么不稳定的状况下自处,应该是要找回自己的信仰,在对人、对事的期待与渴望中,重新去体验追求本身代表的那种高贵性,才是永恒不变的。
  
     第四章:新信仰(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章)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信仰,它与宗教的区别。
  
     知识并能不等同于智慧,知识没有办法解答信仰的问题。
  
     最高信仰就是自然。
  
     道德也可以是一种信仰。任何你在生命里的某一个阶段,所相信的事物都可以是信仰。信仰的对象可以改变,没有那么绝对。
  
     这些思辨的过程(指的是佛教和基督教中发生的思辨事件),才能构成一个牢固的、伟大的宗教,并真正发挥对人的影响力。可是当今教育体系重视的是“结果”,急功近利地要求结果,少掉了思辨的过程,当然有一天会出问题。
  
     第五章:谈物化
  
     没有绝对精神上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物质上的快乐。走向极端的任何一边,都可能导引出一种不健康的生活。
  
     蒋勋在这一章中主要是倡导精神和物化的平衡。社会的物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我们都被卷入其中,这时候需要真正的知识分子站出来泼盆冷水,让我们清醒一下,否则就会在混沌中走向一个极端。
  
     第六章:创造力
  
     所以我非常希望年轻人多读神话,教科书里也多些神话,神话有一个无限领域,可以同时满足幻想的创造力与科学的创造力,所以小孩读神话,他将来可能变成科学家,也能变成文学家。
  
     没有幻想就没有科学。
  
     第七章:文学力
  
     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
  
     人大概到最后才会懂得,重要的不是“要什么”而是“不要什么”。
  
     我想,人跟人的相处是不可解的,每个人都是在了解与陌生之间游离,不可能有绝对的看破。
  
     文学呈现人生的各个面向。
  
     蒋勋提到《佛经》和《圣经》其实都是文学作品,由此,我打算抓紧把《圣经》看了。
  
     第八章:爱与情
  
     在临终的时刻,怎么看待自己这一生爱的功课,会是一个圆满的分数,或者是不及格,甚至零分?
  
     爱的形式与道德、法律没有办法脱节。
  
     爱的本质是一种智慧,尤其是年龄越长时。你在二十岁以前可以依靠上天给予的青春、健康、年轻,这些不是你自己的,是上天给予的。而当你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以后,你要如何保持自己的魅力?这要靠智慧。
  
     我认识很多朋友,他们年纪越长越有魅力,甚至有一个女性朋友到六十岁了,还是被宠爱着。所以绝对不要认为人的生命就是逐渐走向衰老,爱的机会也会逐渐减少,相反的,爱和智慧是随着年龄一起在滋长的,爱也会因为智慧越来越饱满。
  
     第九章:请与欲
  
     情欲在我们的文化中,会变成一种恐惧,而使人不敢去正面凝视。
  
     A片只着墨在动物官能的刺激和满足,看完后会让你想要寻求发泄,它引发的是感官的欲望;可是看完《金瓶梅》,你不会想这么做,你会开始反省,开始思考,因为它是严肃的。
  
     第十章:新食代
  
     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宗心态,一种新价值。
  
     在新食代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缓下自己的脚步,少吃一点,吃好一点,并且学会等待,我觉得这很重要,等待花开,等待果熟,等待不同季节的不同食材,等待一道事物用繁复的手工步骤细心料理。
  
     只有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它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信仰,成为我们作为人的新价值。
     总结:读完这本书,我给自己列一个书单,这些书都是蒋勋在《生活十讲》中提到的,是我想要看的,也是以后会推荐给达达看的。
  
     1.《金刚经》
  
     2.《圣经》
  
     3. 卢梭的《忏悔录》
  
     4.《查泰来夫人的情人》
  
     5.《局外人》
  
     6.《红楼梦》如果有时间的话,这个需要很多时间。
  
     7.《金瓶梅》如果我能买到未删节版的话。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生活十讲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