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星$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最为奇特的一部书,同时也是代表其最高成就的封笔巨著。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对于人物的塑造一般认为是三个阶段:由早期的大侠到中期的无侠再到后期的反侠。大侠的代表就是像郭靖,萧峰等的一系列侠之大者;无侠之代表作即为中期的《连城诀》,主人公狄云只是一个普通农民,而且武林中都是人心险恶,刚刚贪财一直最终都葬送金银珠宝之中,没有侠之大者出现来拯救众生;《鹿鼎记》则又是典型的反侠,主角直接是一反派人物。
《鹿鼎记》以清朝康熙年间诛杀鳌拜、平定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施琅攻克台湾等史事为背景,描写扬州妓女韦春花的儿子韦小宝如何因缘巧合,被侠士茅十八带到北京,从冒充太监小桂子开始,周旋于康熙朝君臣、明室贵冑沐王府、反清组织天地会、邪教组织神龙教,以及平西王吴三桂、西藏喇嘛、蒙古王公,甚至俄罗斯王族之间,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最终娶得七位美人归隐江湖的传奇故事。小说一反常态,从主角为大侠的题材中跳出,主人公定位成一个只会耍小聪明的无赖。这样做首先就别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其次,本书非但没有大侠,反而在反讽大侠。像陈近南一类的人还算不多大侠。而像之前《碧血剑》中出现的归幸树夫妇那些所谓的大侠,在这里成了被批判的对象。这一点对于武侠小说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然而,《鹿鼎记》还有很多独特之处。就我个人来说,初次读这部书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部笑话书,不是武侠作品。小说从头到尾无不充斥着各种搞笑桥段。印象最深的就是康熙说了自己的宏愿,要做像尧舜禹汤那样的皇帝,韦小宝没有听懂,但自己感觉这句话对于讨好皇上很有帮助,于是就不停的重复“鸟生鱼汤”这四个字,很是有趣。聚赌时使用水银骰子,袖中藏刀杀死喇嘛等等情节。看到最后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的调侃能力,如《尼布楚条约》上面的黑色墨迹其实是韦小宝的名字,两个原因:一,他不会写字,怕别人耻笑,故意抹黑;二,条约签订好后被人抹了一下,正好抹掉了韦小宝的名字,后世就不得而知了。结尾时,韦小宝想搞清自己身世,就去问他妈在生他前和什么男人上过床。结果他妈回答,汉满蒙回藏都有,不过,还有一个喇嘛,每次睡觉前都念一段佛经。其实,你更像那个喇嘛……每次看到这些内容,我都会捧腹大笑,暗暗佩服金庸高强的语言功底。
《鹿鼎记》相对其他武侠小说还有许多独到之处,如每回的章回题目都是出自其祖先查慎行的对句,很有特色。而且里面对于扬州当地的风俗,盐枭以及妓院内部场景描述的淋漓尽致。不仅人物形象变了,连故事发生的环境也做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前的武侠小说大多将环境定位在英雄大会,还是什么比武大会,屠狮大会的,而这部小说刚开始就是妓院内部的纷争,很是特别。据金庸先生自己描述,他从未去过妓院,赌场一些地方,都是据别人介绍自己构想出来的。所以很是值得称赞。另外,金庸还就此书表现出了自己开明的民族观念,无论是汉族统治还是满族统治,只要能为人民谋福利,那就是好的政权。这些当然体现在了韦小宝的身上。他一人兼多重身份,即使满族高官,又是反清组织中的香主,直接被总舵主收为弟子。所以,到了最后关头,他作为汉族人,不忍残害同族,而他又认为皇帝是真正的为人民的好皇帝,他又不想杀害他使生灵涂炭,况且汉族人统治的明朝后期就是因为腐化堕落才被满洲人给颠覆的。所以,他选择了隐居,写妻儿老小归隐山林不再入世。这应该也就是金庸先生个人的情怀吧!当然,《鹿鼎记》有很强的讽刺效果,很多故事其实是在影射现实社会。如鳌拜被铲除以后,韦小宝和索额图负责抄家,期间,两人的种种丑恶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实,现实中这样的贪污贿赂很严重,这又体现出金庸先生对于现实的忧患意识。有时,为了达到讽刺效果,作者有不惜使用脏话秽语来增强效果。如韦小宝经常挂嘴边的“辣块妈妈”,以及调戏女子让其为之唱《十八摸》这样的浪曲。还有许多。这些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初看那会不屑,可能也只是一笑而过,然而,多次看下来,你就会懂得作者这样设计的良苦用心了。也许,这也算是《鹿鼎记》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独到之处吧!
总之,《鹿鼎记》是一部奇书,有人曾问过金庸,为什么《鹿鼎记》之后不写了,他说,写不出来了。或许,《鹿鼎记》真的达到了顶峰,无法再上了。它不仅在现在,即使在将来,也还是会独树一帜的。
来自: 豆瓣
Shammi$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看完这本书,我发现……
康熙其实是深深爱着韦小宝的
康熙这货绝壁是个傲娇受!
最后那章里写到:
康熙左足在地下一顿,笑道:“你有耻的很,滚你的蛋罢!”
一个撒娇的小媳妇形象跃然纸上!
来自: 豆瓣
虞城的$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幼时读金庸,心里有一套武侠的道道,大致是主人公少时遇大难,后又遇奇书或奇人,练成绝顶神功(葵花宝典算么),而后或行侠江湖或报仇雪恨,结局会携手佳人终隐江湖,凡此种种。鹿鼎记这本书读至第二册,我心里期待的故事仍末开始,疑问中匆匆读至结尾,知道了以下:韦小宝有七位老婆(不管原来是谁的),韦小宝带着七位老婆怀揣大大银票去了大理快哉快哉去了。最后一个疑问给了金大侠:这书怎么不武侠了?
来自: 豆瓣
残缺的$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2007年的夏天残缺的和谐第一次接触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如风卷残云般将一套五本的《鹿鼎记》在短短一周内全部消灭干净,说起看《鹿鼎记》就不得不得到我的文学老师张宝贵,他在课堂上一再呼吁大家可以对金庸的其它小说“置之不理”,但是《鹿鼎记》有机会一定要尝试着去看,也许从文学角度看:韦小宝是金庸作品中刻画的最入骨三分的人物之一;更重要的是韦小宝的做人准则在当代还是有不少借鉴意义。
既然自己对这本书有如此好感,看完之后免不了写上一些感想和朋友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读《鹿鼎记》的快乐。
小时候对它的情节的记忆仅陷于“一个坏男人讨了七个美女做老婆”的故事,其它的一概不知,经过了这次细细品味,一个活生生的韦小宝出现在了自己点眼前。
他能做成这一件件的大事(当然主要是作者虚构出来)有一点不得不提到,那就是他讲义气,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但是一旦一个人能在任何时候做到“讲义气”的话,他的朋友自然不会少,所以在种种窘境中都可以化险为夷也就不足为奇了。
韦小宝第二个令我感触颇深的是他“工作”的手段(也就是方式方法)不管是在康熙面前还是在天地会的会众面前他始终掌握着一条原则:好汉不吃眼前亏,也就是说即要做到讲义气,但是又不能莽撞行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辩证的统一”,他能够将两者如此完美的结合起来真是不简单。
谈了韦小宝的为人处世,再回到现实中来看看自己吧,要说到讲义气,残缺的和谐从小到大都一点不含糊,可是说到随机应变,自己可就差远了,要是自己换成他,遇到同样的意外的话,即使自己武功再高也不知道死掉多好回了。
不知道朋友们是不是喜欢金庸,是不是喜欢《鹿鼎记》,但是我想如果有时间的话朋友们翻上一翻说不定会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奥!
来自: 豆瓣
wth76$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阿青女侠没收徒弟,越国武士学了点皮毛,也许就是韩小莹的越女剑法
达摩祖师的事金大侠没写,咱也不好瞎猜。不过金兵、蒙古、满清南下时少林寺都没好果子吃就是了
到了北宋时期,逍遥、少林、丐帮、段氏、慕容氏等济济一堂,还被本因方丈称为“武学衰微”的末世
北宋的武林人士为杀萧氏父子死了不少,之后为救萧峰又挂掉一批,结果萧峰自杀,慕容发疯,虚竹、段誉无心武学,六脉神剑、凌波微步、斗转星移等神功和逍遥派武功相继失传
靖康之难后大家跟着王重阳抗金肯定得死不少人,襄阳城破跟着郭靖又挂掉一批,降龙十八掌残缺、九阳一分为三
赵敏设计和朱元璋清洗又处理掉一批 ,教主归隐九阳、九阴、乾坤失传,明教和六大派式微
华山大乱斗死一批,五岳剑派除名,向问天无野心神教式微,冲盈携隐后独孤九剑失传,葵花、辟邪失传
袁承志扬帆南海带走一批,华山派分裂,中原大派都匿了,剩下的就是神拳、安通、九难、近南这些了
安通、九难、近南等一流高手遍寻天下后得出结论:当此末世、武学衰微、唯一人骨骼惊奇,可传衣钵……
韦爵爷不负众望,干掉了神拳归家和一剑无血,然后甩手走人,老子不干了!
红花会远遁回疆带走一批,准一流和二流高手也走得差不多了
胡田范苗百年相爱相杀,苗人凤火并胡斐双双失踪
剩下的武林人士先被血刀老祖一人杀的落花流水,后被千年前的毒药团灭,江湖基本清净了
什么?您是幸存的武林高手!太好了,跟我去侠客岛喝腊八粥吧
来自: 豆瓣
异想家$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近日迷恋武侠小说,刚看完《鹿鼎记》,看完之后小说之后,有看了各种版本的影视作品,包括电视剧、电影,《鹿鼎记》可能是我长这么大看过最好看的小说了,我读这部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时常常看到晚上凌晨两三点、常常忍不住独自傻笑和拍案叫绝。
当然影视作品更多是抓住小说精彩的情节来吸引观众,不求厚度、高度,但求有趣,吸引观众,但小说不一样,广阔的历史背景,丰富的史料插入,大大提升小说作品的厚度与高度。
小说开始用了很长的篇幅作铺垫,以《明史》一案为线索,展示文字狱的的背景,然后出现陈近南救顾炎武和黄宗羲的等人,牵涉出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再引出茅十八扬州丽春院维护天地会名声大战盐枭,韦小宝因仗义出救而出场,接下来就是韦小宝精彩离奇的故事了,那时韦小宝才12岁,其实整部小说作品中韦小宝几乎都是小孩,其实这样设置是合理的因为古时交通不便出门远行动辄数月,韦小宝几乎游遍全中国历经种种古时,所以需要的时间较长,但是对韦小宝的成长过程中的改变不是处理得很好。
其实《鹿鼎记》是部非常具有后现代主义的悲剧性小说作品,很多多人很难理解,明明这么搞笑,不是喜剧吗?其实要读到后面才越发伤感。有人说,金庸最后一部作品要弥补以前作品所有英雄的遗憾,帮助所有读者实现英雄梦,弥补遗憾是让韦小宝大发其财大揽其权,不用面临以前几乎所有金庸作品英雄面临感情抉择,而是一口气让其占有7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所有读者的英雄梦是既不需要文才又不需要武功就能才成为英雄,而且大把大把的银票,大权在握,江湖上人敬重,名气远播,更难得是同时搞定七个漂亮老婆。而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读者和观众都会习惯性的寻找一种代入感。男生爱看毛片,女生爱看偶像剧都是如此,都是把自己代入里面的主角,当然文艺作品还有一种作用就是给观众以发泄感,自己内心渴望的、压抑的心理都会在文艺作品中得到宣泄,这也是为什么文艺作品最常见元素有性、暴力、金钱、爱情,其实这些都是人们最渴望的东西,但在现实有常常不能满足,所以在代入感的基础上,通过作品中人物、情节、事物获得一种满足进而获得一种压抑的宣泄。
金庸老先生是只老狐狸,一直把各种读者喜欢的元素的加入自己的作品中,悬疑,武侠,爱情,恐怖,探险寻宝,战争,情色。我觉得这点事中国当下导演最需要学会的,尽管他们做了很多尝试,但是如何恰到好处的加入就需要技巧了。金庸老先生讲故事的能力不得佩服,但是他作品还是以自我创作为主,照顾读者口味为辅,现在很多导演却是想法,要么有走入另一个极端,完全忽略观众感受和市场操作规则。
最近也开始读古龙作品,虽然很多人评价,金庸古龙各有特色,但是我觉得金庸讲故事的能力还是强很多,读金庸小说常常欲罢不能,沉浸其中。但是,尽管古龙小说总是悬念迭起,让人猜不到,就情节和人物塑造已经各种描写还和金庸是差个档次,总是感觉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很少拍案叫绝,对感情的描写也远逊于金庸,有关历史、文化就更别提了。
各版改变影视作品
1998年陈小春版《鹿鼎记》(电视剧)
陈小春版《鹿鼎记》可能算是我们这代人最经典的一部,尤其是陈小春对韦小宝角色的塑造,而且影视改变应该说也是比较成功,尽管少了原作的大气(香港剧一般都这样,人力等资源有限)。但是弥补了原著中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对曾柔和小宝之间感情进一步深化,对阿珂的描写也好了很多。但是,和原著比还是差太远,一是文化上,典型的文学作品变成娱乐作品,忽略其历史背景和深刻内涵,重在突出情节。不过电视剧本来就是用来娱乐消遣,考虑到观众的口味和水平,这样改变是很成功的。二是情节的省略,可能是基于资源有限和影视作品的特点所以省略了很多情节和人物。
1992年周星驰版《鹿鼎记》(电影)
周星驰版是改编程度最大的,但是也是最搞的一部,如果不考虑原著的画,这部鹿鼎记还是很成功的,周星驰把韦小宝人物性格加以夸大和喜剧化,里面颠覆的很多,经典台词也层出不穷,很是经典,而且92年拍的,在各方面看起来都远超陈小春版,相比之下,陈小春版太寒碜了,这也许就是电视剧和电影差别吧。Ps;这版的建宁公主和多隆应该是最经典的。
2008年张纪中导演黄晓明主演《鹿鼎记》(电视剧)
张大胡子这次挑黄教主演韦小宝实在是,实在是,唉,韦小宝就这么被糟蹋得不伦不类。尽管很想尽量尊重原著,尽管挑7个美女来演(尤其是教主夫人很正啊),但是双儿让何琢言给糟蹋得不行(这小贱人貌似是超女出身,而且还糟蹋了另一个金庸笔下我最爱的女生--小昭,不光长相难看,演技也超烂,很怀疑是被潜规则了)。还有沐剑屏挑的演员也不好,那种清纯感一点都没有。唉,张大胡子近年把金庸剧糟蹋得不行。
2001年张卫健版《鹿鼎记》(又名小宝与康熙)
这部作品最,两大看点,一是韦小宝老婆最美的一部,朱茵、林心如、舒淇等等,二是最想想模仿就是周星驰版的《鹿鼎记》一部,就连演员很所收拾原班人马,吴孟达演的海公公,徐锦江演的鳌拜,剧情也很多雷同之处。但是,尽管让郑伊健演陈近南,但是郑伊健档期不够,结果冒出胡德帝代替了陈近南。而且,张卫健最喜欢挑战或者更确的说应该是模仿周星驰,但是最后还是搞得有点不伦不类。PS:让林心如演建宁公主实在是不合适。
1984年梁朝伟(韦小宝)、刘德华(康熙)版《鹿鼎记》
杜琪峰导演,梁朝伟、刘德华主演,阵容算得上很牛逼了,但是影片实在太老,比我年纪还大了一把,效果看起来实在难以接受,拍摄之简单,唉,实在是看不下去,听说曾经还是火过一把,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来自: 豆瓣
全民鹰$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写在前面
更加宽广的世界,存在于我们首先摒弃成见以及与欲望和解之后,鹿鼎记的精彩,是因为加入了更多现实的东西以及更加多重的叙事手法,其中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重叠所展现的画面感和结构感作用显著。
一话直陈,相对于行文的艺术,我更倾向于故事内涵,我想要谈谈这个。
种树摘桃和像鱼一样思考
韦小宝的经历神奇却又顺理成章,体现了身兼多职无与伦比的发展优势,是对所谓职业规划的调侃,这是一个种树与摘桃之间的关系。我们不种桃树,没有桃子;种了桃树并没有种苹果树,那么我们的桃树种得再好,还是没有苹果;我们种了桃树苹果树梨树,但是我们树上永远不会长出鲍鱼来。在不考虑市场交换时,情况就是这样。
人生本来就是不能够被规划的,也许被规划的人生本来有更好的出路。今天看了下Nokia失败分析,里面有句话我印象很深,就是我们持续不断地坚持我们的优势时,我们失掉了发展其他优势的机会,百度李彦宏说他现在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做自己不想要做的事情,这是他保持百度继续进步的方法。
话回正文,韦小宝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高超技能,出身不行武功不行连文字也大字不识,但是他就是干出事情了。他成功可以归结为一点,每次危机,他总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拍皇上喜欢听的马屁、遇到危险讲对方感兴趣的机关、送礼行贿、讨好师太、招降罗刹国等等,正应了那句话:如果你想要钓到鱼,就要像鱼一样思考。
关于写作技法
行文至此,我发现苏童的文章可以说是侦探小说的反义词,他幻化出一个叙事的角度来演绎整个故事,这种方法像极了拿着一个放大镜去观察珍贵的古玩;而侦探小说是把读者留在幕布之外,然后一件一件展现剧情。而金庸小说是两者的结合体,他把读者的观察角度预设在韦小宝身上,然后让韦小宝去看这么一场大戏,其精彩的程度当然会远远大于苏童类型,这是系统的升级,就像Andoid会比Sobiam高级一样,程序自然会高级很多;而且,在这场戏中,台上的演员可以和韦小宝这个观众互动,台上的演员会思考和掂量观众,故事结构丰满许多倍。
以后如果我写小说,我会参照这种写法,同时我会加上去更多的悬念,让这观众和演员站在另外一张巨大的幕布之外,同时创造更多的联系,让圈里圈外的人们有更多的更加多样化的互动;当然,所有这些都应该发生在我决定写一写某些我认为必写的大主题之后。主题是比内容更加重要的存在。
写在最后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是韦小宝的变化,我根本不相信韦小宝在摊牌之后还能够和康熙讨价还价。而金庸的偶像康熙竟然容得下韦小宝,都是问题。故事是故事,历史是历史。最后三章写得很急躁。
来自: 豆瓣
香蕉皮$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不管看几遍,韦小宝这个形象都会让我想到陈小春,他诠释的太到位了吧!总体来说,该小说不算是金大侠著作中我最喜欢的,因为故事情节太过巧合和设计,感觉不太真实,甚至有点悬。但韦小宝这种突出的人物性格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见得传统的英雄才有很大的社会价值,这种小痞子也一样可以做出大事,关键是要将人摆在合适他的位置。
来自: 豆瓣
飘风自$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读了倪匡的《再看金庸小说》,发现他的很多观点和我原本的理解不太一样,尤其在对韦小宝这个人物的理解上,和我原来的认识有很大的偏差。在我的印象里,虽然我承认《鹿鼎记》是金庸的集大成之作品,但对韦小宝这个人物是不怎么欣赏的,总觉得他不务正业,和传统武侠小说中的那些一身正气,有情有义,武功高强的大侠有很大的不同,韦小宝武功不精,但却善于人际关系,纵横官场,情场,仅凭一张嘴和小聪明而得到了一般人的不到的成就,也未免有些讨巧和不能令人信服之嫌。
倪匡在《再看金庸小说》中对韦小宝这个人物可以说是青睐有加,还把他评为“上上人物”,倪匡这一段的叙述也是十分有趣的(为避凑字数之嫌,截取其中一段):
“一仁兄首先发言,也义正词严,身份若天下一十三省的武林盟主焉,曰:‘他拿石灰撒人眼睛,这是下三滥的行径!’”
“用石灰撒人眼睛,当然是下三滥的行径,毫无疑问,可是,下三滥也是武林人物,而韦小宝在用石灰撒人眼睛之际,根本连下三滥也不是,只是一个小孩子,只有十二三岁,当时,茅十八已受重伤,受人围攻,情势何等险恶,而韦小宝只是一个孩子,居然临危不逃,但是这份气概,已罕人能及。”
“有一位先生大声控诉:‘韦小宝赌钱!’”
“不知道是应该长叹一声,还是应该哈哈大笑,如果可以从一个人赌不赌钱而判定这个人是好是坏,那么,世上所有人都是坏人。”
“一位女士理直气壮的说:‘韦小宝娶了七个老婆。’”
“可是韦小宝的七个老婆,全是心甘情愿跟定了他的,对韦小宝有真挚的情谊,一夫七妻,其乐融融,通吃岛上的旖旎风光,求诸人间,几不可再得,那么韦小宝又有何罪之有呢?”
虽然倪匡之言有为韦小宝开脱之嫌,可是看到这一段,我不禁也扪心自问,为什么也不喜欢韦小宝这个人,他的那些缺点,正常的人又何尝没有,看倪匡先生三言两语将这些缺点反驳的干干净净,我也不由地反思,对于韦小宝,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评价这个人物呢?
首先,它相对于传统武侠小说中的英雄式人物,如郭靖,乔峰等,他更贴近普通人,也更真实,仿佛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找到这样的人物。我想,这也是韦小宝这个人物的塑造的成功之处,那些似郭靖,乔峰之类的大侠给我们的形象总太过高大,品德总太过高尚,感觉总太过遥远,仿佛只能存在于小说中,但对于韦小宝,我们都会觉得他虽然有了一番成就,但还是十分贴近我们的,看到他的一些小缺点,我们也会会心一笑,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其次,韦小宝并不是不学无术,他深谙做人之道,交友之义,精娴赌博之理,用兵之策,熟练应对之法,奉君之方,一身皆是术,而相比之下,武功高强如陈近南,却因为不懂权术而在台湾施展不出自己的才能,受郑克爽等人的牵制,也许怀才不遇才能体现出一个英雄的悲壮情怀,但韦小宝不是悲壮式的英雄,他是一个聪明的“英雄”,他用自己的灵活应变,待人之道化解了接踵而至的危机,而反观他处理的每件事,相比于真正的英雄,他处理的也算是不差。所以做英雄,不一定非要武功高强,义薄云天,有时使巧劲,往往事半功倍。
相比于那些真正的英雄,之于郭靖的报国无望,乔峰的种族困惑,杨过的离别折磨,张无忌的优柔不决,韦小宝可以说是活得最潇洒的一个人物了,他于是总能想出办法,逢凶化吉,心无忧虑,这样的人物,也可以算是金庸笔下的一个特例了。
恐怕没有一个男人会不羡慕韦小宝的拥有七个美貌如花老婆的左拥右抱,对于韦小宝的爱情观,我是不赞同的,我处于现代社会,支持一夫一妻制,也相信“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相濡以沫,至死不渝。但韦小宝处在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度下,产生那样的爱情观,我是可以理解的。
综上所述,我觉得我们应该对韦小宝产生重新的认识,他是一个“英雄”,但是是一个非典型性的英雄,他用自己的口才和聪明解决传统大侠用武功和义气解决的问题,也许,这正是《鹿鼎记》的成功之处吧。
来自: 豆瓣
非常规$
发表于 2012-8-17 14:07:15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职场生存手册,高一高二时先来无聊,在上厕所时的专用读物,里面满是人情世故和如何拍好领导马屁的学问与处世哲学。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本书是我为人处世的导师。 无论怎样,嘴上先要让别人舒坦,处理事情要灵活多变,还有其他事情就交给上帝吧,天上会掉下来个沐剑屏,还有几十万两银子的。
因为高一高二上厕所加起来也蛮久的,这本书反复看了有5,6遍了,最喜爱的情节就是海公公那段还有神龙岛那段。我看小说完全是看看情节,也谈不上什么研究。双儿是里面最讨人喜欢的,她的出场犹如江南小雨搬丝丝绵绵。
大家都喜欢帮金庸的书排名,我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12本全部看过好几遍了,这个第一,有人说鹿鼎记有人说笑傲江湖。 我细想想,笑傲江湖里面的桃谷六仙真的是讨厌的不得了,每次翻到他们出场我都跳着看,鹿鼎记也到没有需要跳着看的,整本书都还能够接受,要说嘴讨厌的无疑是前几张跟茅十八的,但也没到需要删掉的地步。
世界是荒谬的,现实本身是不可认识的,人的存在是缺乏理性,人生孤独,活着没有意义。 人在荒谬的世界中孤立无援,身不由己,人在面临荒唐的生存时,尽管每个人的观点不同,但从深处来看,都有同等的地方。以上不是我的看法,是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用于这本书也同样适用。
来自: 豆瓣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