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12-8-15 09:55:24
新版“24孝”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潘安仁
发表于 2013-3-25 23:52:36
年华风月 发表于 2012-8-1 18: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论语公冶长篇:「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夫子之文章, ...
“孔门弟子,以及后世儒生,凡欲学为圣人者,无不注重探讨心性的道理,”
此话似非。儒家重事功,重外在的人伦日用,心性之学本不发达,孔圣人鲜言之,故子贡有“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思孟学派开始多加阐发,而孟子身后,其名不显,至宋代新儒学援佛、道入儒,心性义理才蔚为大国,孟子才得以配位圣堂。
思奔
发表于 2013-7-20 17:03:12
这本书看似写浅显的道理,可能我们已经倒背如流,然而未必能体会个中的深意。 最近再拿起来读,一遍一遍,每一句话都有了更多的理解。
三字经里有段话:首孝第,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方。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前读过多遍都没有领悟到背后的意思,字面意思认为中国传统提倡孝道故这里说孝道优先,这就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为何要"首孝第,次见闻"? 为何人生第一重要的就是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要多见识天下大事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答案如此简单以前我却没能明白, 想看更大的世界增长见识出国到处穷游,今天去在那,明天去还是在那。而父母亲今天还健在,可是明天呢?十年后二十年后呢?难道真要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局面才来懊悔痛哭? !那时已无力回天了。-----不要被网络上泛滥的梦想蒙蔽了双眼,你有你独特的路。
万物之数起始于一,一做好了才能一步步到十,一没做好就想到十。就如同根基不稳就想盖房子,迟早也会坍塌。
其实, 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孝第跟见闻是可以不分先后同时进行的。见闻不一定非得是出去旅游看见听见才叫见闻,你可以先打好打稳根基,熟读史书,广泛阅读,先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同时兼顾照顾孝顺家人,等到了积蓄时间都充盈且安顿好父母的时候再到处走走停停增长见识,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千万不要在父母还在菜市场为一毛钱讨价还价,从特殊渠道为家庭节省了几块钱而高兴的时候你却在花一万块钱买机票眼睛都没眨。
将心比心,人心都是肉长的,爸爸妈妈把我们带大不容易,孝顺要趁早。
反思:当你花几百几千买衣服,吃大餐,买机票的时候,想想爸爸妈妈烈日炎炎下踩自行车汗流浃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