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215|回复: 4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三国志》的版本很多,常见的有百衲本、清武英殿刻本、金陵活字本、江南书局刻本,其中百衲本是影印的,其余三种是刻本。当今最为通行的是中华书局新式校点本,它是对以上四种版本作了校勘而成的,还容纳了自清代以来所有专家考证修订的各方面的成果,可以说是当今最完善的版本。


    最新书评    共 43 条

    nicole$    孙坚字文台。155-191    孙吴开创者。吴郡富春人,是不是孙武之后有待参考,但至少史书是把他家往名门上扯的。但说实话孙坚一开始什么都不是,只是勇武过人,正直聪敏。在长江下游的口碑不错,有个小官做。直到黄巾作乱后,孙坚在南方屡战屡胜,才逐渐被朝廷重用,做了大官。       跟董卓看不对眼。先后为朝廷平过许昌(会稽小型起义),黄巾贼,边章韩遂凉州乱,区星长沙作乱。汉朝最终封给他乌程侯。此时孙坚在南方的人望达到最高点。       他救过庐江太守陆康的从子,两方关系不可能不好。只不过,当他死后,他的儿子孙策为骗取袁术信任,砍了陆康的人头。这位陆康不是别人,正是几十年后孙吴大都督陆逊的祖父。孙陆两族几十年的恩恩怨怨,一言难尽那。       灵帝死后,董卓入洛阳,关东联军兴起,孙坚亦举兵反董。诸侯大乱,各怀异心,孙坚的忠诚,变得不合时宜,他也与不少人交恶。比如他敢杀了荆州刺史(王睿),也敢吓唬南阳太守(张咨)。       后来与袁术结盟,成为“破虏将军”,做豫州刺史,专心与董卓和各地农民军对抗。董卓在他身上讨不到便宜,还损了大将华雄。阳人之战,吕布也参加了,但打不赢孙坚不知是编制问题,还是当时奉先已有异心。       孙坚的强大引起了袁术的猜忌,袁术不再给他兵粮。激动的孙坚连夜从阳人赶到鲁阳与袁术辩论,袁术放不下脸,答应了他。       董卓很看得起孙坚,说杀了二袁、刘表、孙坚,天下就是他的了。       董卓火烧洛阳,孙坚部队进入了数百里无烟火的废城,痛哭流涕。他清扫了汉室宗庙,以极为神秘的方式拿到了传国玉玺。       这下诸侯间闹开了,袁术很快按捺不住,把孙坚妻子拘禁了起来。       至今,孙坚至死未交出传国玺的做法仍是个谜。他究竟是感于诸侯的不忠不义而宁愿自己为汉室保有薪火,还是胸怀平定天下之志最后取而代之?       无人可知。       他留给后世两种猜测,也留给儿子两条路选。显然,孙策选择了后一条。他的选择,或多或少影响了三国局面的形成。孙策以传国玺换来的资本加上他自身的实力,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几乎统一的扬子江中下游地区。孙策死的那年,孙吴策略有二:孙策领兵从徐州北上搅乱官渡之战;周瑜镇守荆州边境,伺机向西吞并刘表。如果孙周二人谋划成功,孙吴的版图,越过长江直达曹操老巢,翻过巫山,进入汉中。       当然,这仅仅是如果。这个策略还没正式开始,就被扼杀了。孙策被暗杀,孙吴在未来几十年中,再未前进一步。       191年(初平三年),孙坚与荆州黄祖交战,被黄祖军士射杀(据传为甘宁?)。孙坚死时只有三十七岁。       孙坚有四子,孙策(伯符),孙权(仲谋),孙翊(叔弼),孙匡(季佐)。或许从四子的名字上,我们可以看到孙坚的野心。策从符,意味着大儿子是统治者。权从谋,二子则是谋划者。三子四子皆为匡扶,辅佐之意,是不是用意已经很明显了呢?   *******************************************************************************   孙策字伯符。175-200    孙坚为仕途奋斗的时候,他的儿子们自然也不闲着。175年,20岁的孙坚初为人父,他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孙策。孙坚是大将军,四处征战,他的家一直在寿春,后来袁术的都城。孙策在这里长大。       孙策从小便不是一般的孩子,十几岁就开始结交名士,这之中就包括周瑜。周瑜不是名士,只是出身名士之家,有那么点人望实力。孙策与他如胶似漆的主要原因,还是周瑜本人的魅力。       周瑜与孙策同龄,也是个有大志的人。孙策名气大,周瑜便主动上门拜访。这下俩人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孙策甚至听从了周瑜的劝告,搬迁到了周瑜老家舒城。       只是好景不长,孙策和周瑜十七岁那年,孙坚意外死亡。孙策离开了周瑜家,一个人住到了江都。       这时候,他的三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许他以前还渴望着成为父亲那样为汉尽忠的大将军,而现在,他开始重新思考这一切的意义。当他把从父亲处袭来的乌程侯随随便便让给了还不懂事的小弟弟孙匡时,我们知道,孙策已经思考出了答案。他做出了选择。       在江都,他认识了名士张紘。当时张紘也有四十了,两人却成了忘年交。《吴历》中记载了两人这样一番对话:       孙策用极为正统的口气说,汉国祚衰微,诸侯各拥众营私,我想继承父亲的衣钵,为汉朝扶危济乱。我父亲曾经和袁术结盟,所以,你觉得我现在也和袁术结盟如何?我先求袁术把父亲的余兵给我,再合吴景之力,做朝廷的外藩。怎么样?       张紘先是傲娇了一阵,在孙策痛哭苦求之下,才说:如今的大汉,就像曾经走向衰微的周朝,齐桓晋文之兴已是无可避免。你现在有才能,若是领了兵,占据长江合并荆扬,岂是区区一个外藩?       孙策这下放心了:与君同符合契,再无后顾之忧。       孙策有多放心?他把母亲和幼弟都托付给张紘了。可以说,张紘是最早清楚,并支持孙策吞并天下的野心的人(如果大都督没有和阿策心有灵犀的话)。       孙策几乎一刻未停,安顿了家人后就着手募兵。不过就他这么个小娃娃,谈何容易。最初,在孙策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他身边有这些人:吴景,孙策母舅,丹杨太守。吕范,孙河,亲戚。这些人手下一共也只有几百人。不够,远远不够。       194年,孙策回到了他熟悉的寿春。投靠了亡父的盟友,袁术。他投靠的条件是,把孙坚的老部队还给他。袁术不是傻子,他喜欢孙策,但又怕他。他喜欢孙策的才能,但更喜欢孙家的玉玺。       袁术先把孙策打发去了丹杨——吴景的辖地,同时也是产精兵之地,叫他尽管去募兵。孙策要是能在丹杨找到兵,那他第一次去找舅舅的时候也不至于只募得“几百人”。所以这次再去丹杨,还是只招了几百人,而且经过泾县的时候还被当地豪强祖郎给打了,几乎全军覆没。       孙策灰头土脸地回到寿春,只得说袁叔叔我愿意帮您打仗,把我爹的部队给我用就行了。袁术答应了,因为总共也就千余人,孙策闹不出大乱子。       袁术防着孙策,但孙策只会更防袁术。《三国志》记载了这样一件小事。孙策军中有个骑士犯了罪,逃到了袁术大营的内厩中,孙策找了出来直接砍死。袁术知道后也只讪讪的说,士兵就是爱叛变,我们都很痛恨,你何必来跟我谢罪?       这事儿有些意思。为什么孙策的兵犯了事要躲到袁术那里?他能犯什么事?孙策毫不避讳在袁术大营杀人,这是怎样的景象?最后,袁术是不是直接点出了兵士犯的罪,“叛”?       袁术当时的主要敌人是曹操、刘备、袁绍,吕布也是个不省心的,所以他没空也没力气与孙策翻脸。既然孙策主动来投(骗),他打算暂时先物尽其用,让孙策帮他打打天下。何况按普通逻辑掂量,几个够格的敌人(庐江太守)大概就能把孙策手上这点兵给耗光了。       可惜孙策不是你用正常逻辑来掂量的。袁术跟吕布翻脸,要打仗,想从陆康那借粮。陆康不借。话说那时候袁术拿了孙家的玉玺要称帝,冒天下之大不韪,敢借粮,等着成马蜂窝吧。所以陆康的做法根本无可指摘。他不幸就在于,袁术派了孙策来报仇。       他跟孙策的梁子——史书虽然没有细说,但应该是在孙坚死以后结下的。孙家顶梁柱倒了以后,孙策那段时间到处造访名士,换句话说是拉赞助,为了以后东山再起。有谁能看到这样一个20不到的毛头小子?陆康没有选择把赌注压在他身上,孙策求见的时候,他只叫主簿接待了他。于是孙策便把这笔账记下来了。       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你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顺水推舟,他便领了袁术的命,去庐江砍了陆康的人头。       袁术每每令孙策出征,都拿各种官职做诱饵,但每次在孙策得胜而归后都不兑现。       袁术在被曹操打跑之后,逃到了九江郡。当时扬州刺史是刘繇,他把人家轰走自己占据了寿春。刘繇只得渡江住在去曲阿,而原来丹杨的太守吴景、孙贲又被他赶到了历阳。两股势力就隔江对峙。而吴景、孙贲则奉袁术之命在前线与刘繇军对抗,连年不克,逐渐成为袁术后方的大患。       孙策逮住了这个好时机,请求袁术让他离开寿春,前往横江、当利帮助吴景军。       吴景是孙策的舅舅,孙贲是孙策的从兄,这个脱身的机会,简直太妙了。       离开寿春的时候,孙策的官职是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带了千余兵,数百个愿意跟随他的宾客和几十匹马,一直走到历阳。到历阳后,孙策的实力一下壮大到五六千人了。原因,自然是周瑜带着兵与他相会啦。       那么,时间已经来到了兴平二年(194),收复江东之战正式开始啦!       牛渚:刘繇粮草大营,顺利拿下,尽得粮草战具。    县南:守将筰融。筰融发现孙策很强大之后(首战被斩首五百),便说死闭门不出了。    秣陵:守将薛礼。薛礼被打跑了,但还没等孙策拿下秣陵,后方着火了。    牛渚:在横江当利战败的樊能、于糜夺下了牛渚,孙策只得回头与他们交战。大胜。    秣陵:再过来打筰融,孙策中了流矢,伤了大腿,估计挺严重。严重到手下放风声说孙策伤重而亡,筰融都信了。筰融速速出兵,而孙策也不应战,遣出几百士兵诈降,结果将敌兵引入包围圈中才一举歼灭。得胜后的孙策,一路跑到筰融大营前,令左右高呼:“孙郎如何!”,吓破了筰融军的胆。但筰融仗着地势险固,继续死守不出。孙策也不强攻,很快就去打别的地方了。       在筰融死守的时间里,孙策攻下了海陵、湖孰、江乘等地,几乎没遇到任何抵抗。那时候,没见过孙郎的人,都很怕他。他每到一城,守城的长吏都吓得躲起来。但孙策的脾气却很好,军队也有纪律。他凭着个人魅力,收买了很多人心。       他发布军令,凡是刘繇、筰融的部曲来投降,绝不过问以往恩怨。愿意加入孙家的,自然欢迎;不愿意从军的,也不勉强。       就这样,他很快就招募到了两万士兵。江东人都明白,差不多要换主子了。       而那些做惯主子的,自然反感孙策,而且数量相当多。严白虎、钱铜、王晟、邹他等等,各个拥兵成千上万,全都是做过太守的人。“好脾气”的孙策,对他们毫不手软,遇降便杀,屠城(东冶)的事也是干过的。杀到什么程度呢?孙策母亲吴夫人,拉住她这个儿子,说:“王晟过去跟你爹有升堂见妻的情分,你现在已经把他们家诸子兄弟全杀了,留他这一条老命,又怎样呢?”孙策这才没有杀掉王晟。       但在这些年间,他结下了多少新梁子,恐怕是数都数不清了。       严白虎很快就扛不住孙策了,便派弟弟严舆请和。孙策说,要来就来吧。严舆请求和孙策单独会面,孙策也答应了。会面酒席上,孙策抽出刀就砍了桌子(这一点在后来被他弟弟孙权山寨了),严舆吓得抖了一抖。孙策笑着说:“早听闻,你坐着也会跳,伸手敏捷,我只是想试验试验!”严舆咽了咽口水:“我是见了刀,才抖的。”孙策没多说话,抄起手戟就杀了他。       严白虎大败,逃到了余杭许昭处。       程普请求领兵讨伐许昭,孙策说:“许昭对故君有义,对故友有诚,就别去了。”       他钦佩有种的汉子。故君,指的是曾经的吴郡太守盛宪。盛宪,是声名较好的士大夫,和孔融、陶谦交好。许贡是袁术的手下,和孙策一起攻打吴郡后来领太守,顺便杀人,盛宪被许昭收留。而“故友”,指则是严白虎。他钦佩许昭有胆子收留他们,竟然留了他们的命。       可他不知道,许昭收留的,不仅是严白虎,还有曾被他击败的吴郡太守,许贡。这个人,被孙策饶过一命,却在后来与曹操暗通。孙策发现后,即刻将他绞杀。但在200年,许贡的门客刺杀孙策,复仇成功。       至少表面上,孙策与曹操是和谐的。拿下江东后,他遣使奉章诣许,拜献方物。建安二年夏,曹操也表他为骑都尉,领会稽太守。       袁术称帝,曹操命孙策与吕布、陈瑀一起讨伐。孙策便去海西找陈瑀,结果到钱塘的时候,陈瑀欲加害孙策,让那一度被孙策打败但却蠢蠢不安的力量(祖郎、焦已,严白虎等)在孙策离开后反攻倒算。孙策发觉了,遂发兵攻陈瑀,俘获四千余人。       陈瑀一个人逃走了,逃到了袁绍处。    值得一提的是,陈瑀哥哥的儿子,叫陈登。       这样的变故出现后,孙策上表表忠。并加倍进贡。建安三年,曹操才表他为讨逆将军,拜吴侯。       没过多久,袁术就死了。树倒猢狲散,他的部下亲属不敢投靠曹操,便转投皖城太守刘勋。       处理这群人,又成了复杂的政治问题。刘勋粮草养不活这么多人,但却还算有义气,派弟弟刘偕到豫章郡太守华歆处求救。豫章本就不是粮草大郡,华歆半真心半敷衍地把刘偕又打发去了海昏的上缭。上缭有粮三万余斛,拿出了数千救济刘偕,可刘偕偏偏起了歹心,回头告诉刘勋不如偷袭了上缭,占了他们的粮草。       刘勋偷偷进军到海昏,结果泄露了情报,当地宗帅逃跑,什么都没留下。       刘勋离开了皖城,反到中了孙策的计。当时孙策正向西进军讨伐黄祖,听说刘勋这边的事,立刻遣心腹孙贲,孙辅率八千人埋伏在彭泽等待刘勋归来,又命周瑜率两万人取得皖城。轻轻松松拿下了袁术所有残余力量——百工、鼓吹部曲、士兵、袁术刘勋的家属等等,一共三万余人。而刘勋在彭泽遇伏大败。       这根本是孙策与华歆合伙算计刘勋。       刘勋最后逃到了刘表处,得到了黄祖部下的支援。仍然被孙策打败。刘勋是荆州的人啊。最后走投无路的他只得投奔曹操。       【百度所得:刘勋当时在江淮之间有很强的兵力,受到孙策的忌惮,于是孙策派使节特以卑下的言辞和财宝要求刘勋代为攻打上缭城。刘勋相信孙策,更因收得财宝而十分高兴,各人都祝贺,但刘晔则不感喜悦。刘勋询问,刘晔认为上缭城不易攻下,若出兵,孙策必会乘虚袭其后,到时候”是将进屈于敌,退无所归“,反对出兵。但刘勋不听,坚持出兵。】【刘晔传】(刘晔不是刘勋的人,但他是扬州人,想必怨恨孙策。在刘勋兵败归曹后,他成为曹操的军师。)       打完这一仗,清理了又一个祸患后,孙策正式对荆州开战。第一站,夏口,vs黄祖。第一战对刘虎,韩晞,大胜。       看看孙策写的表:    我在十二月八日进军屯于沙羡县,十一日率周瑜(江夏太守,建威中郎将)、吕范(桂阳太守,征虏中郎将)、程普(零陵太守,荡寇中郎将)、孙权(奉业校尉)、韩当(先登校尉)、黄盖(武锋校尉)同时进军。当天便打烂了黄祖,虽然他逃跑了,但他的家人被俘,刘表的从子刘虎,韩晞的两万部队全部被斩首,溺水死亡者达一万余人。       这一战后,曹操拿着孙策的上书,说:“狮儿难与争锋也。”       建安五年,亦即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开始。       高岱事件:孙策因为和高岱辩论《左传》受人挑拨认为高岱看不起自己就把高岱关了起来?然后看到黑压压为他求情的人更是怒火中烧杀了他?       孙策的阔达听受都哪去了?       高岱,吴郡人。是当时江淮地区名士。与许贡交恶。       高岱与许贡的故事:孙策攻下吴郡后派许贡领太守,盛宪和高岱一起在许昭家避难,并求救于陶谦。陶谦(一向厌恶孙策)答应出军,并给许贡写了封信,叫高岱带回去。史书对陶谦的“出军”书信毫无解释,但从上下文看来,许贡当时就有心反孙策了。只是孙策还蒙在鼓里。       别人都很担心已经囚禁了高母的许贡会杀了高岱,但高岱还是献上了陶谦的书信,并成功说服许贡释放他的母亲。       高岱当然还留了一手,在见许贡之间就准备好了逃生小船。母亲一被释放就连夜而逃。许贡后来遣人来追(怕什么?怕他泄密?),但没追到。       实际上,孙策在得知许贡暗通曹操立刻杀掉许贡,高岱很可能就是那个通风报信的人。但最后,高岱还是死在了孙策手上。表面上因为阅读《左传》,实则是永久堵住他的嘴巴。       至于于吉事件……或许于吉只是如黄巾一样的叛民首领(“太平青领道”有木有!),或许当时民间宗教信仰的力量真的是被大大小觑了。如果是这样,孙策之死,就是高岱事件和于吉事件的合力了。虽然,跟他们本人没有半毛关系。       陈寿写这两件事用了同一个套路笔法:孙策嫉妒文化人高岱(实际上暗地里与陶谦联系调兵帮助吴郡许贡造反的家伙)的人望,也嫉妒于吉的祝祷能力拉拢人心,才杀了他们二人。可是哥哥,之前的“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也是您亲自写的啊~       算上许贡,孙策杀掉了三个人,却还是杀不净他们背后的武装力量。他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       在他一面清理江东,一面密谋攻许的时候,他被许贡手下的人暗杀了。       事情是这样的:陈登因为陈瑀被孙策迫害,在孙策西征时就联合严白虎余党弄孙策,等孙策大胜黄祖,出征归来,就立刻平叛,找陈登算账。行军到丹徒,等待军粮后至。就在这休养期间,孙策被暗杀。史书上说,他爱打猎,爱独行,因此给了人暗杀的机会。       世人皆以孙策轻狡。孙盛后来点评说,孙策当时声势虽浩大,但处境却一直艰险。荆州黄祖未灭,下游陈登又“间其心腹”。孙策不可能有闲心贪图许都。他要搞死陈登是真的,孙策的首要目标,依然是荆州和刘表。曹操确实倾巢而出,但当时袁绍已衰,孙策如何敢去撞?何况他在名义上,仍是大汉(曹操)的臣。       “庸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何况是达于事势的孙策?”孙盛写。       孙策被杀当日,他与随从同行,只不过他一人单骑当先,等后人追赶上他的时候,他已经重伤了。会不会有人故意延阻?谁也不知道。       裴松之则有了另外的分析。江东六郡确实有很多不安因素,但荆州绝对不是压力最大的一头。黄祖元气大伤,刘表无暇东顾,两方根本是相持状态。孙策就是要打陈登(上面已经论述),但最终目标绝不止陈登。图曹操,不是不可能。       那么真实的孙策,究竟有没有图许之意呢?    孙策死前,交代的第一件事:先观其成败,善待我的弟弟!    这里的“其”,显然是代词,代指的,只能是正在官渡激战的袁绍和曹操。这样一来,事情就清楚了,他把袁曹二人放在心上很久了,连死之前都念念不忘。    孙策死前的脑子是很清楚的。重伤的这段日子,他想了很多。全是关于江东未来之事。他可能也知道,他不在以后,他的规划他的野心可能再也不能实现了。他所求的,只是家人安康而已。       孙策交代的第二件事。这件事是对孙权一人说的。他把印绶亲自交给孙权,告诉他: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卿不如我,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江东在孙策活着的时候,是欣欣向荣,团结一心的。但在他死了之后,君与臣的隔阂,再也没有消失过。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篱落$     郭奉孝,(170-207)颍川阳翟人,26岁出仕曹操,那么老谋深算的一位政治家,对于这么个算刚刚步入中年的谋士,言听计从。假如嘉未早逝,托孤大臣必然有他,憾憾憾。    早年,奉孝在北方四世三公的袁绍处谋职,一眼看穿,袁绍做事没有要领,喜欢谋划却不能决断,难成霸业。颍川戏志才死后,由于荀彧的推荐,虽没有曹操的三顾颍川,却得到了曹操从心底的信任和佩服,表彰他为军师祭酒,虽然这是一个低微的官职,细想想,那些重要人才,开始都是这么低微的职位,但是跟领导最近距离的谋划,最后一举成名,甚而权倾天下的主大有人在。这是曹操对他的考验,也是对他的仕途规划,能相信,奉孝得到曹操召见,座论天下事,不正是魏版隆中对?刘备有孔明,曹操有郭嘉,孙权有周瑜。曹操慧眼识珠,立马就知道这个人将是自己霸业最有力的助手,得一奉孝,胜得一子,此时的郭嘉也正是步入他功名之路的大道上,有才不能算了不起,得一识货的主才是人生幸事。    曹操袁绍官渡大战,看来胜在许攸的临时倒戈,抛开这些看来偶然的事件,郭嘉战前就分析了官渡之战的胜利的因素,这就是有名的十胜十败说,虽有点马后放炮之嫌,因为战争瞬息万变,光靠这点所谓的理由还不足以绝对战争的胜利,但十胜十败说无疑给曹军一个出师之名,出师得胜之因,相当于喊口号,“我们兵强马壮,我们上下齐心,袁绍怎么怎么......我们不胜都不行”,但是这口号得喊得自然,喊得让人信服才行。不知道,私底下,郭嘉有没有跟曹操真正的商讨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粮草接济什么的。这才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打仗打的就是敌我双方的因素。    刘备来归,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个善人,要早早处理为妙。但是杀,可能堵人才之道,不杀,难免放虎归山。郭嘉献计,既不杀也不放,软禁刘备。没想到,刘备什么人,他不拼了命也要想法跑,一时疏忽还不就中了他计?这事,没有处理好,后患无穷啊,要是假他人之手,杀刘备于无义,何来三国鼎立。历史总是说袁绍优柔寡断,其实曹操有几次不也妇人之仁吗?而且都是关键的那么一着。    官渡之后,郭嘉献计退兵,这才是谋士政治家最漂亮的一招,杀人于无形,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敏锐的看到袁氏后裔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只需退兵就可让这矛盾瞬间激发。这不能不说是郭嘉的眼力和判断力。    其后征吕布,退孙策,出奇兵破乌桓,千里袭人,平定北方后背,可惜时不我待,回来的途中重病而亡,传言,曹操每天派去打听郭嘉身体的哨探,络绎不绝,读到此处,心不觉为阿瞒心痛,郭嘉既是谋士,是下属,也是朋友,是知己。孔明尚能哭公瑾,阿瞒心为奉孝死啊。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若,奉孝在,赤壁之战岂会如此狼狈,岂能让诸葛小儿,年年侵犯,天下大业何等身后。    封洧阳亭侯,谥曰贞侯。    青青子衿悠悠心,为郭奉孝时沉吟。天赐奇才冠群英,英才早殒痛君心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轩辕逸$     疾向东南。独立舟头。江流如湍。白帆张驰翠岸。水天一线苍鸥远。时在少年。廓清天下。鲲鹏之愿。战事繁、横行于荆楚。运筹谈笑间。纶巾羽扇。倥偬书生。风流千古。知音顾盼。   初见。卿卿国色。流离宛转。茜裙裾。青丝绾。对姊兀坐语文言。芙蓉花开独艳。刹那间。千万结。惟有此念。夫小乔初嫁了。辗转相随。犹自知节。诗书怡悦。虽天不假予年。公瑾无怨。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传奇$    章太炎说:读《三国》要读裴松之注,英雄巨眼,不其然乎?      这篇书评讲一些题外话,关于裴松之。      裴松之修改《三国志》,征引书目达210种,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考订史实,补充史料,以将近两倍于原著的篇幅所作的注,弥补了陈寿原著简略的不足。      裴松之自己的描述他所做的工作是:   “绘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      作注原则:   “寿其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离,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皆并抄纳,以备异闻;   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纠正,以矫其妄;   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三国志》注的内容由补阙、备异、矫妄、论辩扩展为六类,即:   “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   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   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   一曰传所无之事被其阙佚;   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   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      《南史`裴松之列传》称“松之鸠集传记,广增异闻。既成奏闻,上览之曰:‘裴世期为不朽矣!’”。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Kovu$    繁体竖排线装八本,摸起来够有感觉,就是书皮太脆弱,经不起揉卷。   看了三国部分章节(完全不认识的人和少帝们没看),虽然对赤壁和夷陵之战陈述简略,战略思想还是交待的很多,尤其是曹操,吕蒙等。读了感觉对孙子兵法的了解也更立体了一些。      人物上也澄清了原来一些想法。      1. 对曹魏三帝及其谋士团体更加了解,脑残粉了荀彧. 可惜三国志没有司马懿的直接记载。      2. 曹操与陈宫,张邈的青葱往事。及颜良,文丑之死。      3. 苦逼的谋士陈宫(为布画策,布每不从其计),与沮授(绍不听,绍不听)。      4. 管宁与 华歆,三国志里华 歆官至尚书令,”清纯德素”,精通法理,促进教育和人才举荐制度。数次举荐管宁甚至不惜让位与他,管宁做了一辈子隐士,为了避乱还迁到了辽东。 就算管宁割席的故事是真的,何妨不解释为管宁心胸狭窄,且不怀天下万民。      5. 东吴的局限,孙权的野心。撇开孙权本身和孙策的强弱点不说,孙权的野心或许从来没有很大,至少三国志中他常年称臣(无论是对曹操还是曹丕),常年打蜀不打魏,个人觉得他内心比谁都纠结。时人多把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和孙权后期的“昏庸”联系起来感叹没了周瑜的东吴,岂不知东吴本身不上不下的尴尬处境,根本没可能攻入中原,和蜀开战又必被人所趁,不安于江东能怎么办。小打小闹的战斗和挑动魏蜀互斗,成功了也不干东吴太多事吴蜀的基础都太弱了。      6. 孙权与张昭周瑜的关系,虽然陈,裴都没有取信[江表传]的周瑜遗言中“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根据本人不算成熟的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大臣跟皇上交待后事,竟然要在推荐自己的接班人之后加这么一句“乖异”的话,两人关系总不会太好。      7. 孙策哥哥真的好萌。” 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撇开瑜策不说,其实兄弟也很好啊T.T      8. 兵法就那么几条,reasoned determination很重要。以曹操攻打于毒和官渡之战为例。      9. 不容易的诸葛亮,”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其实这话也不算太错,虽然未必是孙权的问题。姜维也是个不容易的娃。三国后期善终的将领太少了。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晴空万$    《三国志》是晋朝陈寿所著,《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出了三国人物的本色,陈寿以求真的精神去考证所获得的材料,不妄加评述与编写,与之后的《三国演义》完全不同,具有较强的真实性。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悠悠岁$     《三国志》在历史上有很高的评价,后人更是推崇,相对当时同时期的其他类似书籍而言,也只有其达到了文字和内容的统一。       在读三国志以前,对诸葛亮的了解仅限于《三国演义》,那简直是个神似的人物。能掐会算,一场空城计吓退敌兵,草船借箭更是妙不可言。但是通过《三国志》我了解,诸葛亮只是个凡人,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但却并不是一个号的军事家,草船借箭是假的,火烧新野纯属虚构,六出祁山都战败而返,让他在我心中的形象顿时下降不少。       但毕竟小说和历史有很大不不同吧,小说注重故事性,史书注重客观性,看三国志有助于我在小说之外更号的了解历史,也是一件乐事……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zhouwe$    《三国志》行文简明、干净。它常用简洁的笔墨,写出传神的人物。作者陈寿为晋臣,比较客观地将三国历史完整地表现出来。《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可读性极高。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coandc$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羽扇纶巾”“从容不迫”的翩翩君子的形象,他被描述成足智多谋的军师,领兵打战是“战无不胜”。但在《三国志》中的诸葛亮,会带兵出战却众不敌寡,有残酷刑法压迫百姓,他并没有料事如神。《三国志》为我们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7 12:13
    admin  乌巢烧粮  详情 发表于 2012-8-20 16:25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35:4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武帝纪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一]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二]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三]嵩生太祖。

      注[一]*[曹瞒传曰]*: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王沈魏书曰:其先出于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侠于邾。春秋之世,与于盟会,逮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沛。汉高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绝而复绍,至今适嗣国于容城。

      注[二]司马彪续汉书曰:腾父节,字符伟,素以仁厚称。邻人有亡豕者,与节豕相类,诣门认之,节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家,豕主人大惭,送所认豕,并辞谢节,节笑而受之。由是乡党贵叹焉。长子伯兴,次子仲兴,次子叔兴。腾字季兴,少除黄门从官。永宁元年,邓太后诏黄门令选中黄门从官年少温谨者配皇太子书,腾应其选。太子特亲爱腾,饮食赏赐与觽有异。顺帝即位,为小黄门,迁至中常侍大长秋。在省闼三十余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

      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其所称荐,若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蜀郡太守因计吏修敬于腾,益州刺史种暠于函谷关搜得其笺,上太守,并奏腾内臣外交,所不当为,请免官治罪。帝曰:"笺自外来,腾书不出,非其罪也。"乃寝暠奏。腾不以介意,常称叹暠,以为暠得事上之节。暠后为司徒,语人曰:"今日为公,乃曹常侍恩也。"腾之行事,皆此类也。桓帝即位,以腾先帝旧臣,忠孝彰着,封费亭侯,加位特进。太和三年,追尊腾曰高皇帝。

      注[三]续汉书曰:嵩字巨高。质性敦慎,所在忠孝。为司隶校尉,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黄初元年,追尊嵩曰太皇帝。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一]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二]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三]征拜议郎。[四]

      注[一]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最新书评

    来哟  曹操身世显赫啊  详情 发表于 2012-7-18 21:54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35:4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注[二]魏书曰:太尉桥玄,世名知人,鷪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

      续汉书曰:玄字公祖,严明有才略,长于人物。张璠汉纪曰:玄历位中外,以刚断称,谦俭下士,不以王爵私亲。光和中为太尉,以久病策罢,拜太中大夫,卒,家贫乏产业,柩无所殡。当世以此称为名臣。世语曰:玄谓太祖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太祖乃造子将,子将纳焉,由是知名。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踰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髃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注[三]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

      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注[四]魏书曰:太祖从妹夫□强侯宋奇被诛,从坐免官。后以能明古学,复征拜议郎。先是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阉官,反为所害。太祖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是后诏书敕三府:举奏州县政理无效,民为作谣言者免罢之。三公倾邪,皆希世见诏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太祖疾之。是岁以灾异博问得失,因此复上书切谏,说三公所举奏专回避贵戚之意。奏上,天子感悟,以示三府责让之,诸以谣言征者皆拜议郎。是后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摧毁;

      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一]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

      不就,称疾归乡里。[二]

      注[一]魏书曰: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初,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于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余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

      注[二]魏书曰:于是权臣专朝,贵戚横恣。太祖不能违道取容。数数干忤,恐为家祸,遂乞留宿韂。拜议郎,常托疾病,辄告归乡里;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

    最新书评

    来哟  太尉桥玄很早就知道曹操了,而且评价很高  详情 发表于 2012-7-18 22:05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35:4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一]

      注[一]司马彪九州春秋曰:于是陈蕃子逸与术士平原襄楷会于芬坐,楷曰:"天文不利宦者,黄门、常侍*(贵)**[真]*族灭矣。"逸喜。芬曰:"若然者,芬愿驱除。"于是与攸等结谋。

      灵帝欲北巡河间旧宅,芬等谋因此作难,上书言黑山贼攻劫郡县,求得起兵。会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史上言"当有阴谋,不宜北行",帝乃止。敕芬罢兵,俄而征之。芬惧,自杀。

      魏书载太祖拒芬辞曰:"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怀至忠之诚,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故进退废置,计从事立。及至霍光受托国之任,藉宗臣之位,内因太后秉

      政之重,外有髃卿同欲之势,昌邑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鷪当今之难。诸君自度,结觽连党,何若七国?

      合肥之贵,孰若吴、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觽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一]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二]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三]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四]是岁中平六年也。

      注[一]魏书曰:太祖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

      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注[二]魏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注[三]世语曰: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时掾亦已被卓书;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鉨,因白令释之。

      注[四]世语曰:陈留孝廉韂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觽有五千人。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一]豫州刺史孔□、[二]兖州刺史刘岱、[三]河内太守王匡、[四]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五]山阳太守袁遗、[六]济北相鲍信[七]同时俱起兵,觽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最新书评

    来哟  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曹操一生也没有行废立之事  详情 发表于 2012-7-19 09:39
    来哟  董卓却要行废立之事,结果,天下共讨之  详情 发表于 2012-7-19 09:41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35:4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注[一]英雄记曰:馥字文节,颍川人。为御史中丞。董卓举为冀州牧。于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袁绍之在勃海,馥恐其兴兵,遣数部从事守之,不得动摇。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馥得移,请诸从事问曰:"今当助袁氏邪,助董卓邪?"治中从事刘子惠曰:"今兴兵为国,何谓袁、董!"馥自知言短而有惭色。子惠复言:"兵者凶事,不可为首;今宜往视他州,有发动者,然后和之。冀州于他州不为弱也,他人功未有在冀州之右者也。"馥然之。馥乃作书与绍,道卓之恶,听其举兵。

      注[二]英雄记曰:□字公绪,陈留人。张璠汉纪载郑泰说卓云:"孔公绪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注[三]岱,刘繇之兄,事见吴志。

      注[四]英雄记曰:匡字公节,泰山人。轻财好施,以任侠闻。辟大将军何进府进符使,匡于徐州发强弩五百西诣京师。会进败,匡还州里。起家,拜河内太守。谢承后汉书曰:匡少与蔡邕善。其年为卓军所败,走还泰山,收集劲勇得数千人,欲与张邈合。匡先杀执金吾胡母班。班亲属不胜愤怒,与太祖并势,共杀匡。

      注[五]英雄记曰:瑁字符伟,玄族子。先为兖州刺史,甚有威惠。

      注[六]遗字伯业,绍从兄。为长安令。河间张超尝荐遗于太尉朱鉨,称遗"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罗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鷪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事在超集。英雄记曰:绍后用遗为扬州刺史,为袁术所败。太祖称"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语在文帝典论。

      注[七]信事见子勋传。

      二月,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屯颍川,馥在邺。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觽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韂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余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觽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35:5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一]至铚、建平,复收兵得千余人,进屯河内。

      注[一]魏书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余人。

      刘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一]绍又尝得一玉印,于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二]

      注[一]魏书载太祖答绍曰:"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觽、兴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此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

      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注[二]魏书曰:太祖大笑曰:"吾不听汝也。"绍复使人说太祖曰:"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天下髃英,孰踰于此?"太祖不应。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

      二年春,绍、馥遂立虞为帝,虞终不敢当。

      夏四月,卓还长安。

      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

      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眭,申随反。*十余万觽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三年春,太祖军顿丘,毒等攻东武阳。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一]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于夫罗于内黄,皆大破之。[二]

      注[一]魏书曰:诸将皆以为当还自救。太祖曰:"孙膑救赵而攻魏,耿弇欲走西安攻临菑。

      使贼闻我西而还,武阳自解也;不还,我能败其本屯,虏不能拔武阳必矣。"遂乃行。

      注[二]魏书曰:于夫罗者,南单于子也。中平中,发匈奴兵,于夫罗率以助汉。会本国反,杀南单于,于夫罗遂将其觽留中国。因天下挠乱,与西河白波贼合,破太原、河内,抄略诸郡为寇。

      夏四月,司徒王允与吕布共杀卓。卓将李傕、郭汜等杀允攻布,布败,东出武关。傕等擅朝政。

      青州黄巾觽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刘岱欲击之,鲍信谏曰:"今贼觽百万,百姓皆震恐,士卒无□志,不可敌也。观贼觽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今不若畜士觽之力,先为固守。彼欲战不得,攻又不能,其势必离散,后选精锐,据其要害,击之可破也。"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一]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信力战□死,仅而破之。[二]购求信丧不得,觽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追黄巾至济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35:5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注[一]世语曰: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

      注[二]魏书曰:太祖将步骑千余人,行视战地,卒抵贼营,战不利,死者数百人,引还。贼寻前进。黄巾为贼久,数乘胜,兵皆精悍。太祖旧兵少,新兵不习练,举军皆惧。太祖被甲婴冑,亲巡将士,明劝赏罚,觽乃复奋,承闲讨击,贼稍折退。贼乃移书太祖曰:"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太祖见檄书,呵骂之,数开示降路;遂设奇伏,昼夜会战,战辄禽获,贼乃退走。

      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四年春,军鄄城。荆州牧刘表断术粮道,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余贼及于夫罗等佐之。

      术使将刘详屯匡亭。太祖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术退保封丘,遂围之,未合,术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走宁陵,又追之,走九江。夏,太祖还军定陶。

      下邳阙宣聚觽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

      是岁,孙策受袁术使渡江,数年闲遂有江东。

      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一]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二]

      注[一]世语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劭惧,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劭时已死。韦曜吴书曰:太祖迎嵩,辎重百余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韂送,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于陶谦,故伐之。

      注[二]孙盛曰: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

      会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荀彧、程昱保鄄城,范、东阿二县固守,太祖乃引军还。

      布到,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阳。太祖曰:"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据东平,断亢父、泰山之道乘险要我,而乃屯濮阳,吾知其无能为也。"遂进军攻之。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35:5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一]未至营止,诸将未与太祖相见,皆怖。太祖乃自力劳军,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复攻之,与布相守百余日。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

      注[一]袁暐献帝春秋曰:太祖围濮阳,濮阳大姓田氏为反闲,太祖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及战,军败。布骑得太祖而不知是,问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黄马走者是也。"

      布骑乃释太祖而追黄马者。门火犹盛,太祖突火而出。

      秋九月,太祖还鄄城。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于是绍使人说太祖,欲连和。太祖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程昱止太祖,太祖从之。冬十月,太祖至东阿。

      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陶谦死,刘备代之。

      二年春,袭定陶。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未拔。会吕布至,又击破之。夏,布将薛兰、李封屯钜野,太祖攻之,布救兰,兰败,布走,遂斩兰等。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余人来战,时太祖兵少,设伏,纵奇兵击,大破之。[一]布夜走,太祖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布东奔刘备,张邈从布,使其弟超将家属保雍丘。秋八月,围雍丘。冬十月,天子拜太祖兖州牧。

      十二月,雍丘溃,超自杀。夷邈三族。邈诣袁术请救,为其觽所杀,兖州平,遂东略陈地。

      注[一]魏书曰:于是兵皆出取麦,在者不能千人,屯营不固。太祖乃令妇人守陴,悉兵拒之。

      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谓曰:"曹操多谲,勿入伏中。"引军屯南十余里。明日复来,太祖隐兵堤里,出半兵堤外。布益进,乃令轻兵挑战,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骑并进,大破之,获其鼓车,追至其营而还。

      是岁,长安乱,天子东迁,败于曹阳,渡河幸安邑。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嗣降。

      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迎,韂将军董承与袁术将苌奴拒险,洪不得进。

      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觽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觽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夏六月,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秋七月,杨奉、韩暹以天子还洛阳,[一]奉别屯梁。太祖遂至洛阳,韂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二]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

      注[一]献帝春秋曰:天子初至洛阳,幸城西故中常侍赵忠宅。使张杨缮治宫室,名殿曰扬安殿,八月,帝乃迁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9#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35:5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注[二]献帝纪曰:又领司隶校尉。

      注[三]张璠汉纪曰:初,天子败于曹阳,欲浮河东下。侍中太史令王立曰:"自去春太白犯镇星于牛斗,过天津,荧惑又逆行守北河,不可犯也。"由是天子遂不北渡河,将自轵关东出。立又谓宗正刘艾曰:"前太白守天关,与荧惑会;

      金火交会,革命之象也。汉祚终矣,晋、魏必有兴者。"立后数言于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公闻之,使人语立曰:"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

      天子之东也,奉自梁欲要之,不及。冬十月,公征奉,奉南奔袁术,遂攻其梁屯,拔之。于是以袁绍为太尉,绍耻班在公下,不肯受。公乃固辞,以大将军让绍。天子拜公司空,行车骑将军。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一]

      注[一]魏书曰: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髃贼,克平天下。

      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觽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张济自关中走南阳。济死,从子绣领其觽。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

      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一]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钞,公击破之。绣奔穰,与刘表合。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

      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二]

      注[一]魏书曰: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世语曰:昂不能骑,进马于公,公故免,而昂遇害。

      注[二]世语曰:旧制,三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初,公将讨张绣,入觐天子,时始复此制。公自此不复朝见。

      袁术欲称帝于淮南,使人告吕布。布收其使,上其书。术怒,攻布,为布所破。秋九月,术侵陈,公东征之。术闻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李豊、梁纲、乐就;公到,击破蕤等,皆斩之。术走渡淮。公还许。

      公之自舞阴还也,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公遣曹洪击之,不利,还屯叶,数为绣、表所侵。冬十一月,公自南征,至宛。[一]表将邓济据湖阳。攻拔之,生擒济,湖阳降。攻舞阴,下之。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21 15:18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20:35:5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注[一]魏书曰:临淯水,祠亡将士,歔欷流涕,觽皆感恸。

      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一]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公与荀彧书曰:"贼来追吾,虽日行数里,吾策之,到安觽,破绣必矣。"到安觽,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秋七月,公还许。荀彧问公:"前以策贼必破,何也?"公曰:"虏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

      注[一]献帝春秋曰:袁绍叛卒诣公云:"田丰使绍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公乃解绣围。

      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进至下邳,布自将骑逆击。大破之,获其骁将成廉。追至城下,布恐,欲降。陈宫等沮其计,求救于术,劝布出战,战又败,乃还固守,攻之不下。时公连战,士卒罢,欲还,用荀攸、郭嘉计,遂决泗、沂水以灌城。月余,布将宋宪、魏续等执陈宫,举城降,生禽布、宫,皆杀之。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聚觽。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觽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一]

      注[一]魏书曰:袁绍宿与故太尉杨彪、大长秋梁绍、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过诛之。公曰:"当今天下土崩瓦解,雄豪并起,辅相君长,人怀怏怏,各有自为之心,此上下相疑之秋也,虽以无嫌待之,犹惧未信;如有所除,则谁不自危?且夫起布衣,在尘垢之间,为庸人之所陵陷,可胜怨乎!高祖赦雍齿之雠而髃情以安,如何忘之?"绍以为公外托公义,内实离异,深怀怨望。臣松之以为杨彪亦曾为魏武所困,几至于死,孔融竟不免于诛灭,岂所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哉!非知之难,其在行之,信矣。

      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觽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觽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07:31 , Processed in 0.254977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