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拿破仑一世传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2:0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英国人研究拿破仑的经典著作之一,典型特征是资料比较丰富,追求真实性,同时有一定的历史考据。

    作者简介
      曾任剑桥大学近代史讲师,海军史教授,致力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法国历史研究。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49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2 16:55:01 | 只看该作者
      有两本书,自己都没有看完,或是略过大段情节,其原因都是不忍卒读。
        其中一本是三国演义,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遍,看到诸葛亮死后就读不下去了,有些无法面对这个靠诸葛亮一己之力支撑的国家以后该何去何从?也许是爱屋及乌吧。还有一本是英国人些的兵不厌诈,这是我读过的关于二战中英美情报欺诈活动描写的最为生动详细的著作。(我发现西方写纪实性作品很棒的都是记者)凡是描写二战时期情报战历史的,都逃不脱黑色乐队,这同样是我不忍卒读的一块内容。最早看兵不厌诈的时候是高中,县城的一家小书店。很多年以后,再次阅读,发现自己还是读不下去,每当硬着头皮看下去的时候,心情就非常难受,不止是难过,难过还可以承受,但难受却是煎熬。
        为什么这样,也许是一点点的悲情意识,对于自己内心认可的人物是在不忍看到他们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覆亡。对他们,同情多于对他们失误的指责。
        本以为看待拿破仑我也会有这样的心情,却发现并非如此。《拿破仑一世传》是我从旧书店淘来的,一直没有时间来读。(看什么样的书总是要特定的心情,在我内心总是把这本书定位为消遣之作,而非历史。)读专业书读的太累的时候,挑出了这本书。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许作者是个英国人,在书的下册英国的立场更为明显(把英国描写的慈悲大方,而拿破仑则是个被权力腐蚀的人,一个战争狂人)。我曾无数次想象自己在读到拿破仑退位时无法继续阅读的痛苦,果然,痛苦随着阅读的深入而来,为拿破仑可惜惋惜痛惜,可这种痛苦并不象以往那样如蛆附骨,为什么?
        也许他只是一个凡人,没有诸葛那种天人合一让人惊叹的智慧,也没有黑色乐队那种为国家民族不惜背上屈辱,以致最后被残忍杀害的悲剧色彩(他们甚至是被屈辱的杀害,对一个战士一个英雄而言,可以接受绞刑架但无法接受被粗鲁之徒用棍棒活活打死,然后埋在墙角。对英雄而言,最不可接受的结果不是牺牲,而是被侮辱的对待。德意志军官团不仅是德国保守的代表,也是德国军人的精神支柱、精神贵族。一些现代人不以为然的规则却是他们信守的信条。如果说有我最信任的精神信条,那就是他们,可惜,一切都随风飘散,最后一名骑士,也已经远去),他只是一个凡人。
        早期的拿破仑并没有太多的出彩之处,他是意大利贵裔的后代,融汇了南方人的狡诈热情和科西嘉人的勇猛顽强,特别是狡诈和坚强的意志力,在以后的历史中让他大放光芒。(我不认为军事谋略是狡诈的一种体现,因为很多优秀的将军在政治上一塌糊涂。这种狡诈,突出表现在他如何处理内政,将各种不同的势力团结在自己周围;如何处理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如何在战争中巧妙的安插停战和谈判。他坚强的意志力则体现在无论处在多么悲观的情况下,他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别的将领都视为畏途的作战计划,他却能够看到机会,视为一种希望所在。无数次大胆的谋划都是要以坚强的心脏和意志为依托的。二者结合,在拿破仑的作战中得到最为明显的体现。)
        拿破仑的成长有几个关节点:来到大陆——从对科西嘉的热爱转到对法国的向往——土伦之战——在首都(来到首都、意大利方面军的历史、远征埃及、回到巴黎)——政变——无休止的战争(内政)——退位(厄尔巴岛、圣赫勒那岛的岁月)。
        很多人喜欢拿破仑,是钦佩仰慕他的军功,这固然重要,但我更看重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起伏历程。
        一直到土伦之战前,拿破仑都是默默无名,在自己的家乡科西嘉岛上曾经和各种势力(我只能用这个词,因为他的对手曾经有法国人、英国人和保利、保守派、岛民,这对他来讲是最早的政治锻炼,他的聪明也得到了初步体现)进行过斗争,不过最终失败,全家逃到大陆。(但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国民公会派往科西嘉的特派员萨利切蒂,这个人将在拿破仑能够参加土伦之战,担任意大利方面军司令,在督政府政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发挥最重要的影响力。因为他的推荐,拿破仑才会走上法国的政治舞台。)这段时期拿破仑真正的成长是走出了科西嘉,树立了投身法国民主浪潮的意志。(自小起,拿破仑是个科西嘉民族主义者,唯一的梦想是科西嘉从法国独立出来。他的父辈也一直在谋求科西嘉的独立,从热那亚手中接着到法国手中,但最后他的父辈投降了法国,获得了封号,拿破仑也就是凭借这个封号能够到法国军校就读,在军校的时候拿破仑就是个狂热的科西嘉主义者。)原因很多,一个年轻人,对凯撒和亚历山大的向往和对理性启蒙思想家的崇拜。用作者的话,就是拿破仑感到科西嘉这块天地已经盛不下自己的热情。
        土伦之战是拿破仑闻名之始,但一切都是开始,因为莱茵方面军同样出色。土伦之战后,拿破仑选择来到首都。(在公会的白色恐怖下,任何将领都是不安全的,特别是那些战功卓著的将领更加危险。即使公会特派员孤身一人,也能把这些将领推上断头台。因为士兵是民主派。)拿破仑来到首都,就是看到巴黎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只有接近巴黎,才会更有机会(这是他政治家本质的第一次突出体现)。历史没有辜负拿破仑,在巴黎的岁月陷入困顿之时,他的才能在一次镇压平民的暴动中得到了体现(葡月政变),获得了大人物的青睐。于是,被派遣往意大利方面军、而后是埃及。
        意大利方面军的辉煌战功更是奠定了拿破仑的名将之名,出征埃及则显示了拿破仑人生中的两个重大因素。一是对东方的向往,这种征服东方的想法简直成了迷信,只要一有可能,他就想着东方,对俄对奥关系中东方都是他考虑的至关因素。一是显示了一个统治者而非一个将军的才能,对埃及内政的接管和当地事业的复兴,显示了他作为统治者的才能。在埃及的岁月,曾经很顺利,但最后陷入困境。(阿克的攻城战,我认为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的失败和后退,以前的斯蒂维耶雷战役,他曾经被打的措不及防,但最后通过一系列的调动,化被动为主动,集中优势兵力,终于力挽狂澜。)正巧发生了果月政变,拿破仑的人生出现了真正的转折。
        回到巴黎之后,就是期待中的政变了。果月政变后的督政府,更加左倾,但也更加不得人心。(保守派在立法机构中占据了多数,而这是通过选举实现的。)人们在阴谋政变(好像巴黎从来就不曾安生过)。西哀耶斯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个阴谋家,可惜他还有其他人看轻了拿破仑,以为他只是一位将军,没想到他还是位政治家。
        第一执政终于上台了。这时的法国,人们对革命已经厌恶,渴求稳定的生活。拿破仑的政策是不拘一格用人才,雅各宾派、君主派,拿破仑都对他们宽大为怀,引入政府,高官侯爵以待之。这一招欺骗了所有的人,因为即使拿破仑把民主的原则抛到脑后,废除公会,建立元老院、保民院、参政院这些花架子的时候,雅各宾派还因为有一个自己人担当第二执政而颇为自慰,欣欣自喜。加强中央集权,与教会和解,颁布法典,建立大学,一系列的措施重新统一了法国。(他保留了大革命的物质利益,却阉除了大革命的民主精神。)同时重建了贵族制度,建立大荣誉军团,为帝制做好了准备。从对民主共和的热烈拥护到对帝制的欢呼,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巨大的转折,从来没有过!
        内政稳定之后,就是他的战争。拿破仑似乎是个为战争而生的人,与欧洲所有的国家为敌,征服世界是他的雄心。每一次的谈判、签订条约,仅仅是一次停战,为的是下一次战争。在一往无前的时候,这种豪情可以理解;但是经历莫斯科战役的失败、面临全欧洲的联合军队、面对盟国军队在巴黎郊外的列阵,他仍然想的都是战争而不是谈判,这就实在让人惊奇了!坚强的意志一定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段历史发生了无数次战役,为世人津津乐道,描写分析他们的文章连篇累牍,我这个业余军事爱好者也是无缘置喙。只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拿破仑的野心到底有没有界限?用作者的话讲,就是这位皇帝缺乏适可而止的美德。没人知道拿破仑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他是新时期的查理大帝,但比查理大帝统治的范围更加广阔。他向所有的人开战,但目的是为了吞并这些国家还是逼迫这些国家实行他的大陆封锁政策,没人知道。人们能看到的只是不停的战争,真不知道他在进攻俄国的时候想没想过如何来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正是这种无休止的野心最后击垮了拿破仑或者说拖垮了拿破仑。没有一个民族能够承受如此没有止境的战争负担,荣誉和胜利对他们来讲又能意味这什么,大发其财的只是那些将军们。可是这些将军们有了财富之后也会变心的,比如“瑞典王储”贝尔纳多特和“那不勒斯国王”缪拉。所以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是最关键的,因为征服永远是无止境的。巩固现有的成果也会很重要,特别是一个国家,没有相当成一段时间,难以形成真正的认同和有效的统治。
        如何看待拿破仑的变化?前期的辉煌和后期的落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其实拿破仑自身并没有改变,是环境变了,是欧洲国家变了。拿破仑还是一样的坚定意志,但是后来就变成了固执。拿破仑还是一样的聪明才智,只是我们有意识夸大了他在前期胜利中的作用,又跨大了他晚期的失误。综观拿破仑的意大利战史和埃及战史,会发现他的对手真的不堪一击,会发现很多次拿破仑都面临失败的风险,是勇敢的士兵和将军的勇猛挽回了战局。后期的失败更多的原因是将领的失策。前期,拿破仑能够独挡一面,但也只需独当一面,拿破仑个人的水平就决定了战役的结果。但是当战线被无限期拉长,他就太缺乏能够独挡一面的将领了。就战役具体组织来看,拿破仑贵在整体战役格局及发展方向的预测和把握以及对于战斗时机和突破口的选择与突破。其实看的多了,会发现拿破仑的战役格局总是大同小异,但关键在于他能够发现突破口所在,这是很了不得的。但一旦对方据有绝对的人数优势和稳打稳扎,仗就很难打了。先前,人们藐视拿破仑;后来,人们害怕他,当然也就会谨慎的多。我们会发现前期的战斗智取的多,而后来基本上就是拼人数了。世界是一个系统,拿破仑没有改变,但他的行动诱发了其他人的改变,向外的辐射最终变成向内的聚压力。
        如何看待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作者对拿破仑的大陆政策进行了抨击,好像拿破仑对经济理论一窍不通。这是对拿破仑过高的要求了,用后来的眼光看待前人,总是很容易。但当时法国的重农学派确实很流行。我们可以哀叹拿破仑选错了理论,但并不能责怪他本身,他并不是个经济学家。今天浅显的道理在过去可不尽然。
        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本质?法国大革命,人们认为这是新旧两种力量的战斗,但实际远为复杂。拿破仑在国内阉割了革命,却在征服中将民主引入国外,他希望这种制度的优越能够给自己带来外国人民的认可,能够得到外国农民的拥护,打到掌权的贵族,然后拥护自己为国王。在革命的后期,民主已经是妄谈,实际成为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争。所谓的新型战争最后回归到传统,无论在技术或意义层面。欧洲国家学会了拿破仑以消灭作战主力军为目标的作战原则(传统的战争目标是攻城掠地),拿破仑则捡起了被大革命打到的皇家气派,结果大家各自前进/后退一步,落到了同一层次。(当然,也要看到拿破仑对欧洲民族意识崛起的诱发作用。)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应该用天才而不是伟人来形容拿破仑,因为只有天才才会骄傲,一种真正的骄傲。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超越太多自我局限的骄傲,才是人们喜欢他的原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总是有些调皮的东西在里面。这是上帝对我们开的玩笑,让我们认识到人生可以如何辉煌,却又如何容易夭折。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20:34 , Processed in 0.0535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