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丁堡画记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01: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如童话的爱丁堡,翩翩独行的中国君子,正用极富创造力的画笔与文笔巧摹风物,妙谈文化。哑行者怀着孩童般的好奇心,穿梭在山间湖畔、大街小巷与历史遗迹之中,时而为苏格兰人的独特口音与习癖忍俊不禁,时而又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6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19:41:30 | 只看该作者
      很惭愧,我不认识蒋先生,只是想看看关于苏格兰的书才买的。我开始以为是本游记,看了发现大多是作者的感慨。当当评价有人说觉得内容空洞难读下去,我觉得从某种角度想有点道理,整本书的调调就像是早年间的电视朗读,屏幕上慢悠悠地播着不知是哪的风景画,背景有个低沉的男声用第一人称絮絮叨叨个不停,声音也没什么起伏。
      我觉得一定有很多在昏黄的灯下用咖啡暖手的文艺青年喜欢这种风格的书.....没有褒贬,只是非常个人的看法。
      首先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画,彩图也不是很多,风格就像中学语文课本,左边满篇是字,右边页面正中一个有点关系的彩图。大部分图都是线描,小小的分布在页眉和页脚。这一点也像学生的中学课本,满篇都是字,学生上课神游在空白处画点无关的小人儿那种。小人儿的风格,尤其是外国人,越看越像《父与子》。
      书的亮点之一,也许是不喜欢它的人的喷点之一,就是无穷尽的引用。几乎每两页就有。从李杜到莎士比亚,整本书就像一个包揽东西、贯穿古今的好词好句摘抄本。可以说作者饱览群书,也可以说他堆砌材料(语文老师爱用的形容),不过高中生应该读读这个系列,能积累不少素材。而且作者自己也爱写诗,但实在鲜有押韵,而且和他引用的海量古人云并列在一起就是高级打油诗的水平。不过这可能是语言和翻译的局限,不能作为贬低本书的理由。我倒是很喜欢他把爱丁堡称作“苏京”(翻译的功底立现),个人感觉这与目前做字幕的大神爱把美国政客翻译成中国味浓厚的“李三多”、“牛金贵”之类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今人们say anything都爱整点English,上述这些“乡土气息”浓厚的处理方式反而可爱。
      本书充满中国画和中国诗,老外应该也喜欢这种充满神秘东方气息的作品,所以蒋先生的画记系列在西方受到盛赞也是情理之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0 09:36:49 | 只看该作者
        我在爱丁堡呆了快5年了,前几个月拿到这本书,真的是激动不已。现在的爱丁堡和作者在上个世纪40年代眼中的爱丁堡相比差别不大,依然是那么宁静而古老的一个小城市。夜里走在老城的石板路上,我的精神有时会感到恍惚,总觉得自己来到了某个古老的王国。这里的人们,甚至一草一木在我的眼里是那么可爱--早上走到附近的meadows,会有跑步的人们微笑着和我say morning,还有我过马路时主动让车先过的时候,bus上的老司机还会给我挥手致意,这些暖暖的情意总让我这个异乡人有一股暖流萦绕在心中。爱丁堡人很热爱读书,在公交车上,你总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人手里拿着一本在手上安静的看。爱丁堡有很多二手书店,这些书店的老板也多是爱书懂书之人,他们也很乐意向你介绍你感兴趣的书籍。爱丁堡人受教育程度颇高,记得《小不列颠札记》作者Bill Bryson提到他在爱丁堡的国家画廊看到一个衣着褴褛的人竟然能对着一幅名画侃侃而谈而惊诧不已。我想正是这股浓浓的人文气息糅合在小城美景中,让爱丁堡散发着很独特的魅力。
        
        这本书的作者蒋先生曾经在伦敦大学师从庄士敦(Sir 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读博,研习佛法和中国书法。庄士敦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see his book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74907/)。记得之前凤凰卫视一个有关胡适的记录片里便提到过这样一幕--向庄士敦学习了英文的溥仪在紫禁城装了电话后,打电话到胡适家,请胡适进紫禁城和他讨论文学和政治时事。在庄士敦的调教下,溥仪对紫禁城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我看到有别的评论说这本书不是一本实用的旅行书,我想说你想看那种书,你直接买本lonely planet好了。因为美是一种很感性的触觉,并非一张图片加几行字就能表达出来的。就像梵高笔下的橡树,总是一圈圈一圈圈无规则上扬,而当你回到橡树本身,你或许会说这树怎么和梵高笔下的样子相差那么远呀。在梵高眼里,橡树的灵动可能就在于他所感觉到树干和树叶的上扬,并且表达在画中。这本书也一样,蒋先生用水墨画,诗歌,中国文化与苏格兰文化的类比等方式描绘了一个他眼中美好的爱丁堡。这种美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惺惺相识。每当我带着这本书,重游书中所说的爱丁堡的每一个角落,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P.S. 1 读过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再来读这本书,或许你会对旅行的美有更好的体会
        P.S.2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也是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的哟~~前一阵子听说爱大一个博士毕业的韩国人的研究课题竟然就是朱光潜先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4 00:29:29 | 只看该作者
      夏日的爱丁堡,有雾,经常下雨。
      
      弯延曲折的小巷;热闹的王子街;兜售女王纪念币的旧书店;小山坡绿得发亮。他从不找寻路牌计划出游,只是躺在旅馆的床上借着清晨的阳光读一本莎士比亚的诗集,或者迎着大风走在某一条街上,然后兴致所至便四处散步。
      
      他看见一个女孩的草帽在山顶上被风吹跑;遇见拥吻的西方恋人会觉得尴尬不好意思。他感叹苏格兰女王不济的命运,又对着植物园的花草吟诵一首首浪漫的诗。他还动手做插画,夕阳下的房子,玩耍的小孩还有困倦的黑猫。他的外国朋友还亲自想辨认这些究竟是哪里的风景,却未成功。
      
      我原来以这是一本从全方面介绍爱丁堡风土人情的旅游指南,所以抱着很大兴趣去看。结果有些失望,对于爱丁堡的了解并没有增加很多,不过知道了一些街的名字罢了。
      
      另外此书是由英语翻译而来;并且还有一些作者联想到的中国故事竟然比爱丁堡当地的还多。也许更适合对中国好奇的西方人阅读。
      
      伦敦画记也出版了,尽管暗绿色的封皮更加吸引我,但购买还是不必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28 19:30:32 | 只看该作者
      有天久未联系的老成非常兴奋得推荐这本书,为了那段回忆,我上网买下了这本书。封皮设计和内页排版很美,还未阅读就有舒适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的画作,所有的风景和街景,与记忆中挚爱的城市都完全一样。间隔了七八十年,从地名到景致,这个城市没有变化。
      不过散文体已经不合适我的口味,粗粗翻过便隔在一旁。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2 07:17 , Processed in 0.0745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