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珠还记幸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黄裳开始有意识收集师友辈作家、学人的手书墨迹。积之既久,渐具规模。张元济、沈尹默、马叙伦、邓之诚、周作人、许寿裳、沈从文、废名、茅盾、朱自清、巴金、冰心、曹禺、叶圣陶、俞平伯、钱锺书、杨绛等数十位现代名家皆应其约请题赠。十年浩劫期间,这批手迹与作者藏书一样难厄运,悉数籍没。“文革”后,这批私藏得以部分“珠”还,于是有了这组三十余篇“记幸”文字:随笔以作家、学人的手迹为缘起,或散记作者与其交游因缘,或述评其生平、创作、研究大端,或品藻其收艺风格,类乎师友记风神,而又兼具人物评传路数。而今,这些现代名家大多先后谢世,纸上烟云也化作历史遗存,于犹存的墨迹中重晤前贤,想见其道德文章,不无兴感。

作者简介
  黄裳,原名容鼎昌.一九一九年生.山东益都人.曾做过记者、编辑、编剧。四十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并熟于版本目录学。结集有《锦帆集》、《关于美国兵》、《旧戏新谈》、《过去的足迹》、《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清代版刻一隅》等三十余种,辑有《黄裳文集》六卷。译有《猎人日记》等。

最新书评    共 1 条

闲居明    话说当今,书出同源,天下大同,抄袭、嫁接、类似比比皆是,恨不能打翻书架、枪毙浆糊。读书是奢侈的享受,闲暇偶尔翻翻,时间和精力是一个方面,况且,现在值得认真读的书也比较少。正如说到诗词要看夏承焘,谈起唐史要看陈寅恪,经典虽然不多、不厚,也不故作深沉、装腔作势,但是总具有长远的指引价值。   说起黄裳,喜爱新文学掌故的朋友都很熟悉,《珠还记幸》、《榆下说书》都是指南级的“圣经”。虽说藏书的数量和质量,珍本善本的数量不算多,在真正“藏书家”的眼中可能根本就不入流。但是,他不以大家自居,甘做小文章,善于从细节入手考证版本源流,从自身体会讲述南北书市的繁华凋零。正如追星族都喜欢看明星的八卦消息,小处见精神,自成一家,所以他写的书成为了不少人所强烈追捧的珍爱。   《珠还记幸》是他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一部著作,也是我闲暇时分最爱翻阅的一本书,初版于84年的上海三联,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在于一文一图,以图为纲,这在当时还比较少见,算是开风气之先河。现在的徒子徒孙变来变去总不脱这个套路。   此书缘起在于他四十年代末在当报刊编辑的时候,遍请当时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为副刊题词留言,经历近四十年风雨侵袭,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于是,他就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与这些文人交往的一个侧面。于是,经历了抗战和内战波折后,多数正值壮年、处于命运转折口的吴晗、沈从文、钱钟书、杨绛、巴金、周作人、曹禺、许寿裳的身影,在他的笔下浮现起来,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饶有兴味。另一个方面,每个文人都有各自的书法艺术特色和风格,挥洒自如,极为可观。这可能也是去年能够彩色精印重新再版、广受追捧的原因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8-9 17:32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4 08:54 , Processed in 0.23609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