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居正大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书的内容包括“荆州张秀才”、政治生活的开始、休假三年、再投入政治漩涡、闪阁中的混斗、内阁中的混斗(下)、大政变、初步的建设(上) 、初步的建设(下)、第一次打击以后、从夺情到归葬、元老的成功、鞠躬尽瘁、尾声。

    作者简介
      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中国古代文学及各体文学专家。1916年英国伦敦西南学院肄业。建国后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全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等,是复旦大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他为中文系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陆游研究、梅尧臣研究、中国文学等课程,并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生。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历史,尤其专长历史人物传记文字的创作。善于将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历史结合起来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史实的分析考辨,著有《张居正大传》、《杜甫叙论》等传记文字作品,其《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他还是一位书法家,篆、隶、行、草无不精善。

    最新书评    共 1 条

    nuonuo     因为老师推荐才去看的,那些赞美之词就不加赘述了,反正很多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作者的细节描写,常寓真情于短小细微处。例如万历七年神宗发疹痊愈后召见张居正,作者有这样一段描写:     “神宗又说:‘先生近前,看朕容色。’     居正奉命,在晨光熹微的中间,向前挪了几步,又跪下了。神宗握着居正的手,居正这才抬头仰看,见得神宗气色甚好,声调也很清亮,心里不由得感觉快乐。”     正是这样简单的几句话,便把神宗和居正间亦君臣、亦师生、亦朋友的关系和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颇能打动读者。     本书的结尾也跳出了一般传记文学对传主的一生功过进行简单概括评论的桎梏。作者在末章讲述了张居正曾孙张同敞的英烈事迹,结尾处引用同敞的两首诗,“久已无家家即住,丈夫原不望生还!”念及此处,想到居正的“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于自身求利益”,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我们可以发现同敞捐躯赴国难的从容正是继承了张居正呕心沥血、以身殉国的抱负。推及每个人的祖先,无论显宦、还是黯淡,总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所以想想我们祖先的光辉事迹,“前进啊,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这样的勉励结语又怎能不振奋人心呢?     不过在我看完整本书后我还是没能解决一个我最好奇的问题,张居正当国十年,效忠君主,为何会得到死后被参,家产籍没,子弟流放的悲惨结局呢?作者在多处提到过这个问题,他主要是从神宗的角度去探讨的----“一切都是神宗主持”。他认为首先神宗具有每个人所具有的尊严,再加上他是世宗的孙子,穆宗和李太后的儿子,有着和他们一脉相承的倨傲、委曲迁就和伺机图逞的基因。最关键的是,神宗是皇帝,居正当国十年,成为明王朝事实上的独裁者,他揽的大权是神宗的大权,“居正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效忠国家便是蔑视皇上”。当神宗还小的时候,张居正当权对他造成的影响也许不明显,一切不满更多的是对居正威严的害怕和迁就,但是当神宗成婚、亲政,这一切的不满就化作了火山爆发前的积怒,又如风暴来临前的风平浪静。作者还特别提到神宗的贪婪,认为他作为一个小农的外孙,继承了小农的吝啬精明的基因,加强他对张家进行抄家的决心的,很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前辽王次妃王氏“金宝万计,进入张家”的暗示。此外,第十二章“云老的胜利”中也提到了张居正和神宗两次小冲突都以张居正的胜利告终,为神宗在恨居正的砝码上又增添了重量。但总的来说,神宗对居正还是尊敬宠信的。万历十年,居正病重期间,神宗屡派太监慰问,还有一次“因为居正久病,甚至掉下眼泪,饭都不想吃”。这其间是不是有什么转折点性的事件,使得神宗对居正的态度来了个大逆转?作者没有提到,或许这本就是不从考证的了,又或者是身处帝位本就易使人变得喜怒无常,而十多年的委曲求全、违反本心的生活让神宗的心态变的更加扭曲,居正死后,大权终于能切切实实掌握在自己手中,神宗体会到行使权力带给自己的快感,因而更使他恨居正,要急切地废除居正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这样想来,又似乎能够理解了。而对照《万历十五年》中的观点,黄仁宇先生似乎更倾向于从张居正和文官集团的关系上找答案,张居正忽视了文官集团的双重性格----虽称公仆,实系主人,把文官集团当做行政工具,对其中最孚众望的人不加尊敬,使自己陷于孤立的境地。表面看来,他身后的所有处分来自神宗的旨意,其实所有的案件,无一不源自文官集团中的矛盾。     私以为不管张居正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出自他自身、神宗亦或是文官集团,都于他个人身后的悲剧命运没有任何的改变,因为改革必然会触及利益集团和特权阶级的利益,而在专制集权的帝制时代,富有抱负的改革家一旦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或庇佑,大多就只能以血来偿还敌人的怨恨罢了,因而以改革见诸史册的政治家几乎无一例外地获得悲剧的结局。除非这种在当时引起极大抵触的改革措施是靠着最高统治者的无上威权和铁血手腕贯彻下去的,比如秦始皇、汉武帝的创制,冯太后、孝文帝的汉化,明太祖的废制等等。     纵观张居正的一生,少时聪慧异人、青年时踌躇满志,政治生涯从失意困挫到忍耐蛰伏到春风得意最终位极人臣,身后惨遭抄家祸及子孙,正是应证了“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这句古话。徐阶是橡皮,橡皮是柔的,遇到坚强的压力,能屈服,能退让,但是在压力减轻的时候,立即恢复原状。对于外来的力量,徐阶能抵抗,但却不会与之决裂,就算在让步的时候也不放弃撑持。但张居正从他的老师徐阶那里学到了忍耐,却没有学会退让,他一味地刚强,不让对手有一丝反抗的机会。但过刚则易折,在他有生之日,他犹可利用权势压制他的批评者,可是一旦身故,他的心血事业也随之付诸流水。从张居正的悲剧结局中,我们不妨再一次得出这样的道理,谦受益,满招损呵。  详情 发表于 2013-8-10 15:34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5:44 , Processed in 0.21449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