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I - 黑暗森林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1#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从06年第一次看《三体》,我就觉得,这是我看到的最独特最有创意的科幻小说,小说的后记中,刘慈欣表示这将是他的《地球往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第二部《黑暗森林》已经在创作中。
  
  这一等就是两年,前些天拿到这部五月末刚出版的《黑暗森林》(还是习惯用《三体》2来称呼),用了几天的时间看了几遍,欣喜和惊叹之余,大体上对这部作者至今为止最长的系列作品,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如果只看内容简介,那《三体》1只是一部好莱坞拍烂了的外星文明入侵的题材,一个外星文明——三体文明,因为自身生存环境的危机无法解除,必须另寻生存地,它们选中了地球,让地球文明在几百年后将面临一个科技领先于自己几个数量级的文明的威胁。
  
  刘慈欣能把这样一个不太可能有新意的故事讲得如此的引人入胜,我觉得首先在于,他擅长从纯技术的角度去写科幻小说。继承了他的上一部力作《球形闪电》的风格,刘慈欣在《三体》1中创建了不少很独到的技术性概念。他本人只能算是一个理论物理和天文物理学方面的爱好者,也许这些概念在专业人士的眼里算不了什么,但是在国内科幻文作家中,却算是将严谨的科学理论和天马行空的想像结合到极致的典范。他用这些基础概念打造出想像中的科学体系,为《三体》作品系列提供了一套独有的理论基础,这正是这部科幻作品远远超越其它众多的基于假想的同类科幻作品的原因。
  
  当然,这种创作方式自然也有它的坏处,通常也是理科生写小说的通病,那就是小说的文学性不强,一个控制不好,能把小说写成教材。从最早看的刘慈欣的一部《流浪地球》看到现在,发现他也在不断尝试,让他的科幻作品看上去更像文学作品。
  
  《三体》系列中,刘慈欣已经试图让他的小说更具有思想性。《三体》1中,他想要竭力展现的,是人类行为上的两面性,一方面,人类的思想和创作力使地球文明呈加速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对这个宇宙的认知能力,改变自身所处的环境,另一方面,这种行为对地球文明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破坏,甚至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这到底是在让人类走向进步,还是在让地球走向毁灭。小说中把摧毁人类的三体人招来的,正是这些迷失了方向的“地球的叛徒”(汗一下的是这些叛徒的精神领袖对人类的绝望的原因居然是文革,这让这部作品当年根本没法出单行本),他们认为人类才是地球文明的终结者,只有将人类毁灭才能拯救这个地球。而在《三体》2中,刘慈欣进一步深入细化对人类行为和思想的反省,如人类在三体文明威胁日益临近时表现出来的情绪失控和行为的反复,甚至整个文明面临崩溃。即使是《三体》2中创建的黑暗森林法则,虽然人类用这个法则暂时终止了三体文明的对人类的威胁,但这个法则的最先应用者,也是人类自己——被三体人击溃的人类太空战舰。
  
  不过,对现存的这些问题的反省并不会让《三体》系列成为灰暗的作品,相反,《三体》1和2中,刘慈欣都有一些神来之笔,用来表现人类在面临比自己强大无数倍的敌人或者无法摆脱的困境时迸发出的顽强、坚毅和智慧。《三体》1中,大史把濒临绝望的科学家带到野外,让他们看对于人来说是低等生物的蝗虫,告诉他们人类比蝗虫的文明差异程度跟三体文明与地球文明的差异程度相似,既然人类几千年来无法让蝗虫灭绝,人类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被外星人毁灭,从而让人类重新激发出斗志。《三体》2中,面壁者罗辑在人类精神世界处于崩溃时,仍能冷静的分析出敌手的弱点,最终逼三体文明与地球文明共存,这些都是这部系列小说中最精彩的亮点。
  
  《三体》1描述了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各种面临的危机,以及三体文明开始对地球的摧毁行动,《三体》2描述的是人类找出外星文明的弱点并暂时让三体文明停止入侵行动。我想,也许在《三体》3里,刘慈欣应该会着力于思考如何让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共存的问题,寻找和创建某个法则来得以共存。以刘慈欣的能力,他不会仅仅满足在《三体》3中继续展现他惊人的想象力,他希望的,是如同他自己推崇的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在《我,机器人》中提出很接近现实且很具有实际意义的机器人三定律那样,创建一个他的宇宙思想体系,这个体系除了定义一些基础的天文和物理学新概念,还将包含一些基本定律和法则,能让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文明共同遵循。不知道我有没有猜中,算不算刘慈欣的破壁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2#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在卓越网邮购的II黑18号送到厂里,本人还在外地出差呢,
  昨天凌晨4点多回到厂,一直到刚才才看完。
  写的相当好。
  期待III也能尽快发表。
  
  点击看到大家的回复,也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1、大家说的“剧透”是什么意思呀?
  2、小说开篇就点出“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概念是按照人类文明发展的特点归导出的判断,正好与三体人的透明思维和匀速进化相对应,同时也和小说中描述的事件相呼应。无论有没有外来干扰,人类自身的发展轨迹就是对这两个判断的最好证明。是不是呀?
  3、三体人的真实存在是什么形态的呢?和三体I里那个游戏描述的脱水干枯状一样?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3#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三体I》在《科幻世界》上连载,结果紧紧跟了一年,每个月翘首以盼出新的连载,那滋味十分难受,但看完后也十分享受。这次好了,直接出书,少了那份麻烦。但发行方的发行工作做得很烂,没有金刚转,非要揽瓷器活,搞个系统独家发行,使得发行速度极其缓慢,更重要的是,严重阻滞了此书的销量,影响了大刘的版税收入。
  
  话归正题。在《三体II黑暗森林》中,地球人终于和三体人展开了交锋,不过一开始是通过各自的代理人——面壁者和破壁者进行的。三体人派出的维度变化莫测,行踪亦神出鬼没的智能智子潜入地球,把人类的一切都曝光在三体人面前;而地球人还剩下一点还手之力,那就是“阴谋”,用三体人的话说,就是The Story of Three Kingdoms 的精华。双方都是各展才能,斗力斗法。三体世界一方在斗法中斩落人类4个面壁者中的3个,在斗力中用一个小水滴样的武器在半小时内消灭庞大无比的人类太空舰队。虽然三体世界占尽优势,但最终还是难免得意洋洋以致疏忽大意,被人类最后一个面壁者的主动示弱所蒙蔽,中了声东击西之计(虽然前面曾经识破过此计,但这正是三国的精华吧),遗憾的功亏一篑,。
  有个研究历史的朋友说的对,无论人类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人性是不会变的。人的贪婪和欲望会一直主导者人的思考和行动,并主导着历史和文明的发展。将人性作为科幻的根基而创造出的作品肯定比纯粹的硬科幻更为严密。因为,再高深的科学幻想也会被发现漏洞,并因而使得整座大厦轰然倒塌。而以人性为基础的科幻则不会产生这个问题,因为人性是最为根本的,也是最为实在的。无论过了多少万年还是多少亿年,人性依然是人性。刘慈欣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工程师思维创作出场面宏大的科幻背景,又能够在这个恢弘的背景中巧妙的树立人性内核。如果是基于纯粹的技术幻想而创作出的一个恐怖的外星文明入侵的故事,大家看看之余也就会很快的遗忘,但如果是基于大家时刻都有体会的人性的恶与善而创作出的外星文明入侵故事,则会让人感到十分合理,并且感同身受,看完之后也会感到背后冷汗淋漓并且深入思考。《黑暗森林》的故事线索其实就是人性三部曲。
  历经灾难,对地球上的人性已经绝望的叶文洁利用偶然发现的宇宙通信方式向宇宙深处发出了联络的信息,并向三体人暴露了地球的宇宙坐标。而一些比叶文洁走的更极端的人则试图利用三体世界的力量彻底消灭人类自身,消灭地球文明,还地球以自然。在这里,可以看到大刘对所谓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反动”:根本不存在什么必然的生产力规律,人性才是最根本的。认为生产力决定一切,只能适用于机械而无人性的社会,只有在哪里,机械的马力才是王道。
  在碳基生命的社会,人性决定一切;而假如赋予广袤宇宙中的每一个星球以生命,则在宇宙层面放大的人性依然会起决定作用。“黑暗森林二定律”其实也是建立在人的本性的基础上的: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此外,这两条定律还应该加上两个条件:
  1.文明可能会经历技术爆炸。
  2.文明之间的遥远距离会导致猜疑链魔咒,文明所面临的唯一选择就是“先下手为强”。
  仔细推导这两条公理,就会得到大刘的结论: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在宇宙这个黑暗森林中,地球人将自己暴露了,而又正好被三体人这个猎人发现。根据定律,三体人必然先下手为强,消灭地球。然而,人性之中有邪恶的一面,但也有善良的一面,譬如爱。同样,虽然三体人严格压制感情,但三体人也并非都是死板的生命,还是存有爱的种子。当爱与爱相聚,其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这里可能会被视为极端的浪漫主义,但是,人性的东西正是如此。罗辑为了爱,可以放弃一切,自己的生命,宇宙的文明,统统不顾,只为心中所爱之人的惊鸿一瞥。首先是因为爱,三体人中的一个向地球发出了警告信号,试图避免地球人自我暴露。后来还是因为爱,使得地球人和三体人之间达成和平共处的一致。这里面虽然有自我生存的需要,但不可否认,因为爱的沟通,打破了文明之间的“猜疑链魔咒”这一关键,往黑暗森林中投入了明亮的阳光,使得黑暗森林不在黑暗,黑暗的定律也不在继续推演。而这个结局,也契合了人类文明大低谷纪念碑上的那句话:
  
  给岁月已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至此,整本书的线索大致明确:
  地球之上的人性——宇宙森林的人性——重归普适文明的人性
  人性既是黑暗之源,同时也是希望之泉。无尽森林中,人性所在,即是阳光之所在。
  
  先前读完了刘慈欣所有的作品,在感叹他恢弘的想象和澎湃的激情之余,也对他作品中所隐含的权力迷恋感到深深的忧虑。刘慈欣是个爱国的热血作家,作品中也处处洋溢着深深的爱国之情。然而,爱国主义是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可能剑走偏锋,流于极端。在《全频道阻塞式干扰》以及其母本《球状闪电》中,刘慈欣就透漏了一种国家至上的倾向。借用这本《黑暗森林》中的那句名言说,“毁灭你,与你何关!”个体的存在意义于国家利益面前变得虚无缥缈。而在《魔鬼积木》中,这种倾向更是十分明显。刘慈欣借用了个体生命生存至上的原则来表达对西方世界所谓文明体系的反抗,虽说其作品中所谈的这种原则我也支持,但作品中所坚持的原则背后,总感觉是一个隐喻,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维下对普世价值的排斥。当然,这个是我个人的感受,可能有误,不一定就是刘慈欣的真实想法。
  但从这本《黑暗森林》中,欣喜的看到了大刘对极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主动疏离。在跳出了这些条条框框的不当束缚之后,刘慈欣终于突破重重迷雾,回归了人性本身。我相信,这也是刘慈欣作品中的共同目标,只是以前被挡住了。
  
  不得不说,从文学的角度看,刘慈欣的小说还是有很大硬伤的,情节有时候不流畅,背景交代有时也显得拖沓和突兀,细节上也有不少漏洞(科幻小说难免如此,不能强求)。但作为科幻总体来说,《黑暗森林》仍然属于能引人深深思考的上乘之作,实在值得一读并收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4#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猜疑链是建立在,彼此怀疑的基础上的,“我不知道你的想法”是猜疑链形成的第一步。
  
  而三体人的透明思维,根本就孕育不出“我不知道你的想法”这种伟大智慧,他们都是认为“我知道你怎么想,并且你也知道我怎么想”的....
  
  
  
  所以这是一个bug
  
  
  
  时常在想,如果当初叶文洁回电报时吹牛,说,三个太阳是吧,俺们地球,一炮能打爆10个太阳。不想死的话就乖乖把技术拿出来共享...
  
  
  
  三体人会是什么表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5#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刘慈欣大师之路上一块坚定的基石。,
  
  一、结构 相对于《三体》,刘慈欣对于长篇的驾驭更加成熟,除了主情节的高潮之外,其他部分还算匀称,有流行冒险小说的构架,这也是《黑》能够受到非科幻迷欢迎的原因之一。四个次情节高潮依次展开,增强了整个剧情的张力,也为主情节的高潮做了相当的铺垫。但是正因为如此,罗辑与三体人对决这个真正的高潮被缩短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简直算不上一个长篇小说的高潮,反倒像是成了结局的一部分。
  
  二、文字 一方面,刘氏小说特有的宏大场景描写收敛了许多,审美疲劳的观众们终于可以送一口气;另一方面,大段的解说性质的对白依然冲击着观众的神经。有时候不数奇偶就不知道是谁在说话。
  
  三、人物 部分摆脱了人物脸谱化的传统,但还是对人物内心挖掘不够,如前三个面壁者。而罗辑,这个反英雄主义的主角,作者需要借他的嘴来提出黑暗森林理论,除此之外别的用处不多,于是在本书的前本部分先是意识流的谈了谈文学创作顺便引出罗辑心中的完美女性,然后又是借助面壁者的权力找到了完美的庄颜,窃以为这两段理想主义的描述削弱了人物的可信度,使其性格流于空洞,但也可以理解为罗辑为了保护这两个完美的存在而找出了最终的解决办法,
  
  四、剧情 从博弈论的一个经典基础模型“囚徒困境“推导出黑暗森林理论是一个创新,但量变引起质变,将这个结论不加修改的推广到更大的范围,表面上看是迎合了观察结果,但以小说中人类的技术水平,真实的宇宙图景到底是怎样,谁知道呢?博弈论中还有一个稍微高级一点的多人博弈“一报还一报”模型,以神仙外星人们的水平,应该这样玩儿才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6#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连续一天的时间看完三体2,加上之前的三体1,我想像这样一部小说,如果放到美国,应该可以是在短时间内登上各大媒体的小说排行榜,并在一段时间内引发某种社会讨论或现象的。之后便是电影制片人,游戏公司,动画公司的蜂拥而至。但很遗憾,在国内,黑暗森林似乎只在科幻爱好者或大刘迷之间盛行。而与科幻一字之差的奇幻文学,反而大行其道。中国科幻的春天到底合适才到?但不管如何,大刘,他的中国科幻教父地位,已经奠定。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7#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三体一中那种狂野的智慧没有了,基本上可以视为罗辑小盆友的免死金牌,是一个功能型的角色,而不是一个人物。
  
  另外,三体人观察人类几百年,仍然不会韬略吗?人类在变,三体人不变吗?从书中看似乎没什么变化。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8#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本书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
  对一个种族的最大尊重,就是对他赶尽杀绝。
  
  黑暗森林理论的道德基础就是你死我活。这么大的宇宙,就容不得地球人三体人,碎星者或者其他什么生命体共存么。看来很有必要让他们学习一下和谐社会的伟大理论。
  
  三体人要灭地球,不仅仅是基于自己星球的危险状况,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地球之后害怕有一天地球人先下手为强把三体人灭了。像《吞食者》里的恐龙大牙是不会想到把人类全灭的,因为咱们这些好吃的虫子玩不过恐龙。
  道德是苍白的,真是“灭你没商量”。
  如果照大刘的理论发展下去,宇宙中早晚会出现一个超级文明,他毁灭了所有其他的文明,他的感知遍布宇宙间每一个微观粒子(全知),他的势力遍布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全在),他能控制宇宙中所有的运动(全能)。
  囧哦,囧哦,或许这个文明几亿年前创造了地球,创造了人……
  有一天他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外星人,怕怕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9#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应该说,我是很久很久没有对哪部小说这般兴奋了。甚至,没有对哪件事物这般兴奋。考试期间,还在准备着考研。文学史4,比较文学,牡丹亭,长生殿,西方美学史,C语言……结果,一在书报亭看到这本书,立刻买了。之后立刻给幻友们发短信:居然就在济南买到了耶!~~~从我们学校那跟大低谷时期的自习教室一直到宿舍,再到校门口的小饭馆,再到自习教室……30个小时内,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读这本书。创下了本人从书到手到读完的最短时间纪录。
  
  以前这样高强度阅读只有两次纪录:一个是格非的《人面桃话2:山河入梦》。一个是村上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跟朋友笑着说,很难有什么东西能让自己这么痴迷了。所以,遇见了就珍惜。
  
  小说写得太成功了。记住,是成功。就是说在自己有限的范围内创造了奇迹。王安忆老师在复旦讲授小说创作课时曾用过一个比喻:现实主义小说就像码砖头登高,在现实的地面上一层层地登高,像托尔斯泰的那种有多高难度又有多危险简直是超人。而现代主义则像拿来了梯子,找到了途径,一下子就能爬得很高。
  
  在《黑暗森林》里,大刘也借青春小说家白蓉之口表示了对现代主义的不屑。于是,在这本书里,大刘尽了现实主义作家能尽的努力,采用一种猛攻现实的方法来写作。
  
  这其实是相当危险的。我的意思说,很容易失败。在众多文学作品已经用现代主义武装起来的时候,大刘却在用现实主义努力创造奇迹。这就好象地球人和三体人的战争中武器的悬殊。
  
  比较典型的失败例子就是余华的《兄弟(下)》。大家有目共睹。
  
  而大刘是成功的。众所周知,科幻小说是幻想。别的人是在现实的宇宙中的地球上码砖头,而大刘却在一个平行的宇宙中(借用《镜像》里的一句话:那里一加一甚至不等于二)的一块未知大地上码着砖头登那么高。无论那里的重力是比地球轻还是重,总之能登那么高就是神人。
  
  登高的手段,就是尽量把故事写得精彩。注意,这里的精彩不单是情节曲折,还有精确描绘细节,有大量运用材料,有合理创造人物,有出人意料而情理之中地安排情节,等等。总之是一切文本试验以外的手段。这些大刘几乎都做到了,而且相当出色。
  
  大的方面就不说了。故事多精彩大家都能读出来。举几个可能不是很出色的例子。
  
  张援朝、苗全福和杨晋文,明显是大刘想通过典型人物的描写(现实主义传统写法)来深入现实社会。而这个举动他事先是通过一些迂回手法来实现的(《三体》第一部结尾处写到的三体世界其实是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变形!)。
  
  罗辑在危机纪年205年醒来后,发现面壁计划已经成为历史上一个笑话。对的。这个计划本身就有两面性。在绝望中我们看它是那么严肃,但在绝望后我们再看,便会觉得可笑。历史沧桑而已。可真正能在小说中带着这样的历史沧桑看问题并能把先前构建起来的类似于理念的东西推倒的作家又能有多少呢?虽然也都知道自己的理念是两面的,但文学写作时我们只能坚持其一,否则会对思想的表达带来困难。除非作家很贴近历史。
  
  还有,小说里相当动人的一处,就是旁征博引的材料——大刘显然读了很多书,很杂。仅文学领域,就提到了《浮城》,王小波,柴郡猫的微笑,《基地》,《银河英雄传说》,《发条橙》,《博伽梵歌》……视野确实极其丰富。
  
  再举一些细节。史晓明劝张援朝买逃亡基金的时候说的那一大串话,拿北京话读是最顺的。新生活五区的冬眠后醒来的人,管现代人叫点墙的,其实明显带着京郊农民的贫劲儿。而他们的位置也恰好在地面上北京的郊区。这些其实都是带着神似的。作者事先不张扬,但到了那里就是那么回事。
  
  要说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那段对大低谷、第二次文艺复兴、第二次启蒙运动等历史的描写。大刘先前写历史更多的是把人类历史放到一个外星人的环境(如《山》,呵呵,原先貌似叫《海水高山》啊),或是某种浴火重生的条件下去写(如《超新星纪元》)。走的不是正常的前进路线。而《黑暗森林》不同。虽然有外星人入侵的大背景,但历史基本是正常前进的。当代人又怎么能知道未来的历史呢?!除非站在一个相当的高度,或是把握住了历史的本质。大刘写的这段历史,无法证其准确,但相当可信。其中有相当本质的东西:否定。
  
  总之,《黑暗森林》是成功的,以至于成功到了遗憾的地步。借用小说里的一个比喻:像是一只猩猩拿着颗珍珠。是了,就是这种感觉。小说的形式应该和内容相匹配。而这么强的内容(宏大复杂深刻现代……),配上现实主义的手法,确实显得形式相当落后。中部和下部间的一个断层就是个表现。断层多了也还好,反倒是协调了。问题是就这么一个断层,感觉全书叙述不平衡。仿佛生楞楞地挨了一刀。
  
  除此以外,我们也能看到,大刘在叙述中有力不从心的地方,没办法绕开,也是这个道理。
  
  就不能变通吗?想想《三体》的第一部如何写三体人的历史,很容易绕开了一个叙述困境;想想《三体》的第一部如何把那么多的宏观加材料组织起来,很容易绕开了一系列断裂。这样看来,《黑暗森林》的文学手法的运用上,还是有相当的不足的。
  
  所以不是很期待《三体3》。作为大刘的粉丝当然想看到大结局。但作为科幻爱好者兼文学爱好者,又怕二者冲突时说不出来的失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0#
发表于 2012-8-22 17:54:28 | 只看该作者
      2006年,我读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大刘那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让我成了他的粉丝,从那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期盼着《三体》的第二部《黑暗森林》,经过一年多的苦苦期盼(我想磁铁——刘慈欣的粉丝们也是和我一样的心情),总算把《黑暗森林》这部巨作纳入囊中。尽管在某些文学特征方面和主流文学有一些差别(刘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气势磅礴的想象),尽管仍有不少硬伤(这是注重逻辑性的科幻小说不可避免的,毕竟科幻不同于奇幻在一个架空的世界里任意发挥),这部小说一点也没有让我失望,400多页的文字,再次向我们证明了大刘不愧是中国科幻第一人。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小说,但是又急切地想看它,建议不要读本文,因为略微的剧透会让你在阅读小说时的爽快感打一个折扣。同时建议,读《黑暗森林》之前,一定要读它的前一部作品《三体》,同时建议再抽空读一下大刘的另一部长篇,硬科幻中的经典——《球状闪电》。
      三体人用智子锁死了地球基础科学的发展,任凭人类技术怎么进步,由于基础理论的限制,科技无法再得到质的提升。同时,他们让智子监视着整个地球,人类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三体人的眼睛。庞大的三体舰队浩浩荡荡奔向地球,400年之后便可以到达。为了自救,地球人选出了几位面壁者——利用面壁计划对三体人展开了反击。面壁者把对付三体人的真实战略深藏在心中,不和任何人进行交流。地球人中的叛变者针对面壁者,选出了相应的破壁者,让一个又一个的面壁计划落空。人类苦心经营了200年的太空舰队,被三体的一个探路的“水滴”给轻松消灭——无论太空舰艇多么先进,无非类似改进了的长矛,和对方的大炮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地球的危机仍然没有被解除……
      《黑暗森林》中,分别以几条平行的人物线索,把整个故事有机地串在一起,这种写作方式对于描写宏大的场景特别有效。面壁者和破壁人之间的较量,也让本书的悬念大增,带了一点侦探小说的味道。对于擅长的军事题材,大刘一如既往地描写得地地道道。很多新奇的想象中的科技,在他的笔下,也让我们感到很强的真实性。和以前的作品相比,本书对人物的刻画更加到位了,章北海,大史,丁仪,都是很有个性的人物,就连在三体危机下的平凡市民的表现,也让人感触颇深。让人惊奇的是,在本书中,大刘首次加入了对爱情的细致描写。罗辑和庄颜的爱情,占的篇幅不算很多,毕竟这不是纯粹的爱情小说,但就是这点内容,让人感觉到无论在多么危险紧张的环境下,希望总是存在的。有人说这部分爱情写得很失败,我不以为然,每部小说都有自己的主题,不要拿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来评论这部科幻。加入爱情描写,也让我想到了大刘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科幻读者现在还是小众群体,在这个市场赚钱有不小的难度,因此,他会为了适应市场做一些写作风格的改变。
      上一段所谈论的优点,其他很多科幻小说也具有。真正让大刘与众不同的是,他笔下的世界往往都是“终极世界”,涉及到文明的生存与灭亡,在看似无望的毁灭过程当中又充满了希望。小说也不是站在个体的角度来世界,而是从整个文明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在这个世界里,儿女情长也许没有那么重要,道德可能一文不值——人类保护很多动物,因为这些动物并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但是对于蚊蝇,田鼠等有害动物,都是全面歼灭之,和它们从来不谈道德。外星人和地球人的差距,可能比人与虫子的差距还要大,也许他们会认为我们就是病毒。所以我们认可的道德,在他们眼中一文不值。在本书中,提出了两条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依据这条公理,加以三体人对地球人不信任(猜疑链),地球人的科技又在加速发展(技术爆炸),所以,在三体人眼中,消灭地球人是他们能够生存下去的必要保证,而且不用有任何负罪感。本书的一大亮点,就是在社会学角度上,大刘作出了更多的思考。书中的两条宇宙社会学公理,应该是模仿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中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而提出的。也许,这种敢于“提出”公理,在作品中自成一格严密的逻辑体系的写法,让大刘往世界级大师的水平靠近(在我眼中毫无疑问他已经是中国科幻第一人)。
      三体人把地球人看作虫子,定位到了地球,就带领舰队来消灭之。宇宙如此之大,同样有很多很多的文明,科技比三体人更发达,三体人在他们的眼中,也是虫子。当他们定位到三体人所在位置之后,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扩张,同样也会把他们消灭——因此,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我们看到了三体危机的解决办法,罗辑以暴露地球和三体行星的位置为威胁,让三体人退兵。有点仓促,但是同样也让人震撼。我们也得知了“黑暗森林"这个名字的由来: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期待《三体3》。
  
      欢迎大家到我的博客一起讨论:
      http://blog.csdn.net/freemancqcsdn
      http://blog.sina.com.cn/lengbo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8 12:06 , Processed in 0.0602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