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I - 黑暗森林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那些扯所谓的外国语境,中国语境问题的,如果仅仅是因为为文章里充满了不少外国的的语境就耿耿于怀的人,只能说明你们的适应能力太差。人类的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交融变化的过程,现代汉语受到了不知道多少外国词语的扩充,才逐渐完善起来。这种对国内文章极度挑刺的行为,除了显示自己那点可怜的优越感之外没有任何价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2#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在写下此篇推荐文章之前,我先声明一点,如果你没有像我这样有大把充裕的时间来思考这个虚无缥缈的问题,那么你不需要继续读下去。在我看来,当你受制于生活的必然性要求时,那些思考和幻想对你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会轻而易举的认为我是吃饱了没事干。
  我推荐的书不过是一本科学幻想小说,整个下午,我被作者天马行空的幻想深深的攫住,在最后读完的那一刻,我站在窗前,看到天空的蓝色,近处一大片生机勃勃的树林,听到小鸟的啁啾,不远处人语声和汽车喇叭声入耳,我觉得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一向认为读任何书都需要机缘,当你正在思考一个相关的问题,或者对某种现象感兴趣的时候,你才能进入某个思想家的场域,和他进行一次跨时空的思想沟通,虽然每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都仿佛是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但是只有和那些宽广的思想沟通的时候,你才突然觉得自己跟着一起伟大并崇高起来。继而,又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浅薄,原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思考着的灵魂,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能窥其一端。唯一的办法,在我们有限的时间内,我们能够了解多少,就努力去学习和了解,这会使得我们思想和生活丰富起来。
  三年前,我曾经接触到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小说,一样的废寝忘食和感慨万端。三年后,我接触到了阿伦特的哲学思想,我开始对他的心灵史有了认识和反思。因为他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而使基地成为一部史诗般的宏大叙事。这一天,我读到了刘慈欣先生的《三体》,一直以来我以为中国并不没有优秀的科幻作家,也许是我对这个领域了解的不多。他让我看到了个体思想的力量,能够打开多大的潘多拉的盒子。一部真正好的小说,从来不是靠细腻的笔触和精妙的情节构架,而是依托于背后的哲学思考,我知道也许那些哲学思考并不是刘慈欣本人的成果,但是他却用自己的笔触将那些晦涩的不可接近的哲学道理变得平易近人,宇宙社会学,猜疑链,黑暗森林,其实这些看似飘渺的幻想无疑都是对人类世界的一种反映。他用一种灾难预警式的悲剧场面,展现了人类内心里最终极的恐慌,我们能否永恒,即使个体的存在是短暂的,人类,作为宇宙目前所能发现的唯一的高等生物文明,能否永恒?我们心中究竟是有爱还是有恨,人类所有的奋斗和探索的终点,究竟是存在还是虚无?这都指向了人类的信仰问题。然而一谈到这里,我自己也觉得思想的无力,回到现实,所有的沉思和对永恒性的追求都显得那么荒谬可笑,佛曰不可说,一说出来,所有的真理都变味了,柏拉图也说,说出来的真理,都变成了劝人行善的意见,仿佛被摆在展台上的祭品,被众人指指点点。
  关于这本书的具体内容,我不需要多说,对于愿意开始一次美妙而空灵的思想之旅的人来说,只要你耐心,积极思考,翻开书本的那一刻开始,你就走上了和思想者对话的道路。所有的情节概括,书评推荐,都会误解作者的意图,甚至毁了这本书在陌生人眼里的神秘印象,糟蹋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三体》一书共有两册,第一册,我希望读者能以历史的眼光去欣赏,那带着一种对一段特殊历史的回顾和反思的痛,我们要正确的看待,最好还有对这段时期的相关背景了解,然后抛开思想的桎梏,跟着作者去尽情的想象一个陌生的文明世界。第二册,我希望读者带着对未来的思考和憧憬去读,如果你期望看到的只是像星际争霸那样宏大的战争场面,并把它作为一种消遣,那么它会让你失望。如果你能在读完某些章节之后细细品味一下,并且把这些思考比照着我们每天生存的这个世界,并以此为基础,将思路延伸出去,拓展开来,你会得到一种沉重的快感。在某些章节的阅读中,深深浸入作者营造的场景并感受其人物的感觉,你会觉得陷入一种悲凉的虚无的恐怖当中。仿佛灵魂被一只手抓到了半空中,无所依靠,然而作者所设想的那些场景却又那么的真实,即使不在这个幻想的场景中,就在我们身边,那种场景都随时可能发生,为了生存而杀戮,为了胜利而骄傲,乐极生悲,困顿愁城时极度的放纵和狂欢,这一切都不是幻想而是真实的存在过。因为它直指人性,人的存在感,道德感。
  就在读完这本小说之前,一位朋友向我推荐萧功秦先生的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缺乏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同样提到了国人的信仰问题。我个人认为,在一个没有法律机制规范和促进道德准则形成的时代,任何对道德的呼喊都是无力的,因为人始终面临着“劣币驱逐良币”的困窘。面临着好人无好报的后果。所以,即使我知道我能够思考并乐于思考,我也从不能将此作为搏命人生的工具,而只能是给自己留下的最后一片未被污染的精神家园。幻想总归是幻想,也许从大的意义上说不过是另一种消遣人生的方式。对于思考,我们不能太不把它当回事,也不能太当回事。只是记得,当终有一天觉得自己迷失在人海当中,找寻不到自己存在的时候,思考,还能为自己的存在,打开一扇透光的门,无论,那是一本书,还是一个人的思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3#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拔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里,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但黑暗森林中有一个叫人类的傻孩子,生了一堆火并在旁边高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
  
  注:费米悖论:从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的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现在就应该来到地球了。换言之,“费米悖论”表明了这样的逻辑悖理: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学推论可以证明,外星人的进化要远远早于人类,他们应该已经来到地球并存在于某处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为止,人类并未发现任何有关外星人存在的蛛丝马迹。
  
  大刘的新作《三体II黑暗森林》拜读完了,合上封底,惊诧于他描述的宇宙图景竟然如此黑暗。核心的宇宙社会学完全是文明层次的性恶论。宇宙社会学基于两个原则,一是文明的最基本需求是生存;二是宇宙的物质和能量总量是有限的。第一个原则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底层需要相合,看来大刘是人本主义学派的~第二个原则类似于经济学的前提——资源是稀缺的。但把这两个原则放在一起,则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模式彻底推向了黑暗的深渊。
  
  按理说这两个原则放在地球上的人类内部文明也可以通用,任何种族的基本需求一样是生存,而地球上的物质总量更是有限。但地球上各自独立发展的文明却能保持在一种和平的大趋势上互相融合。大刘认为这种情况和宇宙社会学的黑暗前景之间的差别在于一种叫“猜疑链”的东西,就是类似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之类的逻辑陷阱。
  
  “黑,实在是太黑了。”这是章北海拯救下的五艘星际战舰中“终极规律”号舰长自杀前说的话,为了证实宇宙社会学的黑暗,大刘残忍地选择了原本从三体人摧残下逃生,在人类面临毁灭的关头保留下文明火种的七艘星际战舰做了一个小小的佐证:由于燃料、零件不足的原因,分开两路逃走的战舰毫不例外地选择了自相残杀,最后各剩一艘载满原本认为是人类的最后希望远涉完全充满未知的星海。
  
  于是,面壁者罗辑利用这一黑暗定律,最终成功地逼退了已经完全掌控大局的三体人。要么共生,要么同死。
  
  书的前半部分感觉有些许枯燥,人类在具有压倒性实力优势的三体人来临的危机下想了各种各样的对策,但由于物理学基础理论研究被三体人限制了,一切的努力看起来似乎都是徒劳的。但是从罗辑冬眠结束后就越来越精彩了。一般在强大的外在压力下,一个文明会毫不例外地走向两个倾向之一,要么崩溃要么奋起。三体人炮口下的人类这两条路都走过了。先是大低谷,人口从85亿锐减到35亿,然后再奋起,科技迅猛发展,建立了人类自以为足够强大的星际舰队,但是却在三体人一个用强相互作用力构建的水滴型小玩意面前全面崩溃,一波三折。
  
  结局还是有点出乎意料的。虽然早在罗辑以50光年外的一颗恒星为实验品发送星图信号时,我就猜到他想以此为武器来毁灭三体人,不过没想到的是过于膨胀的自信心让人类忽略了这一实验结果,随后由于水滴对太阳信号的强干扰,使得罗辑无法再从地球上往太空深处发送任何关于三体星的星图信号。这时罗辑才真正表现得像个面壁者,以在太阳系散布人造尘埃带来监控三体舰队的行踪为幌子,利用这些人造尘埃带来形成更宏观层面上的星图。最后用同归于尽来胁迫三体人撤退。
  
  另外,一直认为是强硬抵抗派的章北海竟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逃亡主义者,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啊。不过他在本书中的魅力远大于其他任何角色,他才应该是主角!
  
  除了宇宙社会学的黑暗理论外,还有两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人类技术爆炸后回顾大低谷时期而产生的一个警句: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此话改自“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很有深意的一句话。岁月需要文明,文明也需要岁月,但我们不应该为了文明的延续而去扼杀文明本身存在的价值。重视当下,重视正在经历着的。改变或压制也许能更长久,但改变和压制后的自己,还是自己吗?
  
  另一句话是引用哥德的话“我爱你,与你有何相干?”这句话和胡因梦自传中的一些思想暗合。是啊,喜欢一个人是我的权利,无论对方接受,忽略或者是否决,都无法抹杀我的这种权利。喜欢和爱必须要有回应,这是占有和征服的欲望吧。所以,喜欢你,与你有何相干~
  
  不过这本书里还是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的。不说科学上有无硬伤,单说面壁者罗辑最后用以威胁三体人的手段:既然三体人如此害怕这片区域的文明痕迹被发现,而且在太阳系内分布几片宇宙尘埃云有可能会泄漏星图信息的话,那么,在太阳系外围发生了像水滴毁灭地球星际舰队如此大规模的太空战争,难道不怕其他更先进的文明所观测到吗?另外,文明之间真的只有冲突一条路可走吗?大刘以前的作品中从来没有过如此极端的思想,黑暗森林的原则,不知道是他为本作品特设的还是在近几年来他思想中形成的一个广泛的原则,实在是。。。。有点太黑暗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4#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从我开始使用PALM680陆陆续续看了有半年,当然对于看书一贯飞快的我这个速度是绝无仅有的,可能是一直很浮躁吧,要不是大刘的书估计就放弃了,可是从中间开始,精彩就来了。虽然很多人批评大刘的文字表达能力,可是对于我来说,谨慎而庞大的结构,黑暗的布局。自从章北海射出那些子弹起我是真正进入了三体的世界,好看的书是什么?要是看优美去看散文好了,能让人动脑的书才是好看的。三体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没有哪些温情的东西,黑暗直接逼到你的面前,逼着你去想,是你该怎么做?
  总之,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动脑,喜欢思考的人,推荐你读这本书,我看完了电子版就去卓越把三体一二都给买了,我认为它值得我在看一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5#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刚才看了大家关于《黑暗森林》的几篇评论,褒贬不一,期中也谈及了大刘作品的一些问题,关于这个我想说两句。
    我也看过大刘的很多作品,从看第一篇起就深深地被他的风格所吸引了,被他瑰丽的想象力所震撼,我想这也是所有喜欢大刘作品的人的同感。其实,我想喜欢大刘作品的人,是喜欢他的叙事风格,小说的故事气氛——小说苍凉真实厚重宏大的感觉(这点我表达的也许不太贴切,找不着合适词了);再就是他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小说中人物的塑造确实...怎么说呢,很苍白,显得很弱小,但我觉得在其宏大的故事场景中,让我反而觉得横合适。在小说中那样大的事件中任何人都是渺小的,不管他做的贡献有多大。
    大刘小说总给我“黑暗”的感觉,但又总给我光与热,他的小说,总能让我感到宁静,内心深处的宁静。让我得以暂时摆脱现实社会的种种黑暗,让灵魂得以平静。
    大刘的科幻小说有他的思想深度,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关于社会,关于未来,关于生命,关于人生的意义。他令我追求美,追求人生的意义,并学会用上帝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世界。
    以后的有时间再说吧,今天没时间了。
    喜欢大刘,喜欢他的作品,希望他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6#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大刘说:要活下去,先要有爱
  
  所以,泰勒死了,雷迪亚兹死了,章北海死了……
  所以,叶文洁活着,罗辑也活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7#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先谈问题。故事情节上存在的前后不一的重大纰漏。
  
  然而,刘慈欣先生的这部作品还是非常杰出的。其最大的价值,是基于故事构架,俯拾皆是的对于人类、文明、科技、宇宙、生命的反思与把玩。故事的最后,又将这诸多方面的思考,归结于爱,出人意料,同时合情合理。
  
  每个对生命怀有好奇心的人,都会从本作品得到营养。
  
  ----------------------------------------------
  (以下涉及到情节)
  
  我上面所说的重大纰漏:
  
  从三体迫于其所处恒星系的不稳定,而不得不对地球上的人类痛下杀手,到在罗辑威胁下,接受共存状态。这之间存在矛盾。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8#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看完第一本,直接就接着看了第二本。
  主题很明确,人类末世及其解决过程。
  最后,只能说,人类也算惨胜。
  
  大刘的这本,感觉很多东西都是泛泛而谈了,点到而止。
  或许是因为时间跨度太长,在这么个篇幅下,容不下再进一步的深刻挖掘。
  其实,舰队被击溃后的人类崩溃情形,以及逃离舰队的发展,这些内容,原本可以写的更深刻的。
  
  所以,这只是一本,还算可以的科幻小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9#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西闪/文
  为科幻小说写书评是一件很不人道的事情,无论对作者还是读者都是如此。一个科幻小说迷只需看见“刘慈欣”三个字,肯定会毫不犹豫地买下这本“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三体》,根本无须我做任何的介绍。相反,非科幻迷不会因为我写下太多空泛的赞美而买下它——如果仅仅赞美就能吸引读者,那么根本就不需要刘慈欣那杰出的笔力和非凡的脑袋。因此,我既不想在这篇短文里透露《三体》的情节,也不想轻率地给这位中国最有实力的科幻小说家的最新力作增添不必要的溢美之词。我所能做的,就是把我对刘慈欣本人以及他在科幻小说创作中的一些思考告诉那些非科幻迷。之所以我这样做,并且可以做到,不单是因为《三体》给我带来的阅读冲击,更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我和刘慈欣曾经有过一次深入的对话;最重要的是,我并非科幻迷。
  刘慈欣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科幻小说家。或者说,科幻小说家就应该是刘慈欣那个样子:身穿夹克、不修边幅、目光时而尖锐时而怪异。这样的人,只因生活在一个平庸的有序世界,无法成为弗兰肯斯坦式的人物,才做了科幻小说家。用刘慈欣自己的话讲:“在我的眼里,生命的运动规律和非生命的运动规律都遵循同样的原则。并没有一种物理规律是专为生命而存在的。包括生死,都遵循着牛顿的三大定律。所以从本质上说,生命不过是物质的一种复杂形态和完美形式,它本身来讲并没有高于其它物质形式的东西。”他承认,作为一个技术狂,他的内心必然产生一些冷酷的东西。因此,在小说中,刘慈欣将他笔下的星球一遍遍地摧毁,又一遍遍地重塑。人类挣扎在他的目光下,试图在他冷酷的理性思维中寻找最后一丝希望。
  常识和逻辑在刘慈欣的小说里不是失效就是扭曲了。就像他在《三体》中提到的那个“农场主假说”那样,因为农场主定时提供饲料,于是火鸡们总结出“每天中午11点必有食物降临”的规律。然而某一天中午11点,农场主按时出现,其结局却是它们得到的是死亡。有时候,人们往往就是那些可怜的火鸡——刘慈欣在《三体》中显然戳破了某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温馨梦幻。
  然而我不得不承认,他这种技术狂特有的冷酷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三体》就像一种极限运动,或者巅峰体验。让你窒息,同时也让你产生迷幻般的欣快感。更关键的是,他天马行空的想像,可能误打误撞地触及到人类最核心的秘密。这让我想起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她也是一位科幻小说家。国内刚刚出版了她的《玛拉和丹恩历险记》。要知道,这本被人誉为“预言未来的《奥德赛》”的小说写于1999年,直到今日作者获得诺奖才得到大家的认可。刘慈欣比莱辛幸运的在于,他在科幻小说上的成就早就得到认可,从《流浪地球》到《球状闪电》,从《赡养人类》到现在的《三体》,他已经无须证明。
  不过,刘慈欣在《三体》中走得比以前更远了。因为与之前的作品不同,刘慈欣似乎是第一次如此尽情地描绘人类终结之时的场景。在此之前,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仍然希望“人类在面临残酷与不幸的时候,在面对比他高无数倍、强无数倍的生命族群攻击时,可以像杰克伦敦笔下的人物那样,以狼一般的隐忍坚强地活下去。”因为“这样的人,往往能给人类的未来带来一线希望。”但这一次他彻底沉入到末日景象之中,并从中找到了力与美——奇妙的是,科幻小说家比一般作家更能体悟到人类悲剧的深刻性。
  有人说:“男人根本意义上是悲剧性的。”那么,是男人都应该读读《三体》。而女人如果要了解男人呢,也应该读读《三体》。
  
  《开啦》专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0#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读完的小说是及格的。优点不提,说说问题。
  其一,书虽然不薄,但一下子跳跃了几百年,还是让人觉得有些唐突。
  其二,小说张力不够,人物个性不清,推进小说前进的是作者,而不是剧情本身。精彩的面壁者策略描写更反衬出惨白的人物塑造。这一点大刘似乎可以学学自己笔下的罗辑了。
  
  期待第三部的精彩。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8 20:41 , Processed in 0.0767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