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I - 黑暗森林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1#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大刘的作品让我有一种感觉,就是他写的其实不是小说,他的文字中人物和情节都是为了更好的描述他的科学幻想才添加上去的。同时,不得不说,这些添加有时又让人觉得恰到好处。
  
  为什么总是喜欢看大刘的作品,不是说他的文学价值有多么的高,而是总是能被大刘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折服,而这不就是看科幻的最初的动力么。
  
  三体II中有很多让人觉得很惊艳的idea, 比如面壁者计划。还有很多小细节。当然要知道,拿科学的眼光仔细推敲科幻你就输了!
  
  整部三体II的核心想法不能说是大刘独创的,毕竟这个思想很早以前就存在于很多思想家的意识中了,但是由于科幻中之前总是出现各种不同物种的和谐,或者不和谐的相处,但是总是回避了最开始是如何接触的。所以三体II在这个层面上确实可以说是科幻届的进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观测三体舰队穿过星际尘埃的时候,书上说尾迹直径已经扩散到2个木星直径,但是三体舰队每艘飞船之间的间距没必要,没不可能达到2个木星直径那么宽,所以观测到的尾迹不应该是1000根刷子毛,而是一个大洞。。。。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3#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从三体才开始读大刘的书,时间不算太长,后来陆陆续续看了许多他其他的作品,越看越喜欢,这个家伙总能问出一些很极致的问题,很合我的胃口。
  且说一下大刘作品中的一些让我觉得遗憾的地方,就是里面人物几乎都是精神生活至上的人,无论好坏,他们都有着异常坚定的信念,为了这个信念,可以抛却一切,同样无论男女皆如此。大刘内心深处应该是比较善良的,他从他自己的眼光出发塑造人物的痕迹过于明显。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4#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来钻牛角尖的。
  
  先是第一部里,实在不明白地球叛军为何是精英知识分子。文中多次强调组织里都是各领域精英分子,为何他们都有这种极端思想?作为经历文革这段特殊历史的知识分子,其有对人类失望的心理状态还可以理解,但从而推广为世界领域,能发展出一个对自身失望的极端宗教组织则有点过于牵强。各领域精英与反人类心里这两点的结合我相信并非是世界文明的常态。
  
  关于智子,假设,就算现在关于微观粒子具有11维的理论能得到证明,那么文中关于在宇宙空间展开的描述虽然华丽却不太真实了。简单点想象,像3维的物体从来不可能在现实中二维展开,低围的展开只是一种数学方法或者说一种想象中的状态。有可能的智子制造方法是利用可以在多位空间操作的“机械手”进行制造而绝不是像那种在空间展开的做法,更不可能说变成镜子反射阳光之类的了。
  
  还有智子展开的多位世界中的生物。这就完全靠想象了。仍然假设上面的11维世界观成立,那么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质子其实是更高维世界的一个影子,理论上的确可以存在着非常多的信息,也有可能发展成生命形态。
  
  若先不管智子在多维空间的结构如何,在我们熟悉的这个3维空间,粒子的运动都呈现波粒二项性,既是出现在空间中某一点的概率由一个波函数决定。作为有智能的粒子想要改变自身的运动方式的外部能量又是从 哪里来的。而其作为单个粒子,对宏观世界的影响是很少的,换句话说,想要接受宏观世界的信息是不那么容易的。可以推理,智子需要与其他粒子交互的方式来获得外部的信息。举例,一个智子可以通过与物体A反射出来的光子相互作用来“看到”物体A,但作为一个微观粒子,他是否能同时与物体A反射出来的光子同时发生交互作用?因此作为一个例子而言其收集与对外界互动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的处理能力也是非常庞大的(随便想象下一个石头发射出来的光子数量有多少)。而对于加速器实验的影响,别说你智子是光速运动,事实上加速器里高能粒子很多都是接近光速运动的,而且同一时间并不是只有一个粒子进行撞击,单纯用一个智子是不可能影响多台加速器里面成堆的粒子流的。更不用说同时还要监视世界上多个目标。
  
  当然,现今理论认为的11维世界不过是基于对某些粒子的观测,得出对其行为的方程式需要在高维的条件下才有解,并没能证明在这些多出的维度里包含有多少信息。
  
  关于恒星的信号放大器。很有意思的想法,但如果只是单纯的放大,则明显违背能量守恒定律。或许有可能的做法是利用某种方法扰乱恒星内部核反应过程,使其能量释放具有某种规律,也就是携带了某种信息。这里估计还能挖很多,不是简单的达到某一阈值的波段发射信息就行的。
  
  运河上那架竖琴技术上倒是比较可行。但用来瞬间杀整一船的人就同样不太现实了。运河最窄出通过时船速能有多快,能保证在几秒内让纳米刀从头到尾通过船么?如果不能,里面的人同样有能力破坏数据。
  
  关于人类舰队的深海状态。在深海里,外部压力与内部压力互相平衡抵消了,因而可以使得生物获得更大的抗压能力。而在飞船加速的同时,飞船里所有物品都获得同一方向的加速度,包括人体以及包围的液体也是,因此并无法抵消这个加速度,人体仍然会被压坏。这点怎么想貌似都是硬伤。。。
  
  关于某个面壁人的破坏太阳系设想。。。毁灭水星,就算炸粉碎了,其物质相当大部分仍然是处于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仍然围绕太阳转。就算部分物质动能减少到直接坠入太阳,也不可能引发所谓的喷发。因为太阳是气态的,没有所谓的外壳。如果说形成旋涡状的物质流带也是从水星位置往中心塌缩并不可能向外喷发。
  
  关于另外的面壁人证明的人脑在原子层面进行反应的问题。至少是目前没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或者是没任何现象能指向这方面的研究。将来有没可能?个人认为可能性很低,地球生物体至少还没发现在原子层次的生物现象。而分子层次的神经网络模型基本能解释大脑的运行机制,当然,现阶段还存在非常多的谜题。
  
  关于黑森林理论。。。只能说是一个特例,信息不完全下的二元博弈的结果。当然,的确是费米悖论的一种可能解。但如果提升为宇宙社会学这么个头衔就有点。。。我反倒是对大低谷和二次文艺复兴很有兴趣。而小说本身就是这种黑森林解的反例:人类与三体相互证实了对方的存在,结局是在存在可能有第三方干涉的已知条件下博弈结局--双赢和局。
  
  小瑕疵,在地球舰队被水滴击溃后逃离保存下来的几艘人类最后的希望在计算最近距离的恒星时没考虑相对时间。因为根据相对论,在百分之一光速的速度航行时,飞船里的时间是比地球世界要慢很多的。
  
  个人觉得科幻应该尽可能尊重现阶段的科学发现以及已经证明的理论,另外在未证实的理论方面以及未发现的领域可以尽情的想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5#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三体》,直至凌晨两点,然后一觉睡去,醒来满眼幻觉。感觉到什么?说不清,好像全是梦,又好像不全是。像是脑海中某种不明被点亮了,然后亮光渐远,世界归于黑暗。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看到,黑暗中一阵翻涌,还是什么也没看到。
  
      或许,在我黑暗的梦中,看到了什么,但醒来后,全然忘记了,只觉得冷,真他妈冷。
  
      传说,人的大脑,大部分是被禁锢的,而《三体》让我思考的那些,是属于被禁锢的。我达不到那里,像是故事中遇到了智子的墙壁。也许在梦里,人是有机会被允许进入那被禁锢部分的。一定看到了什么,可是可惜,醒来,便全然忘记了。只是知道,气温下降的厉害,恨不得穿件羊毛衫再去上班。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6#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大约两周前在国外一个叫twitter的山寨网站上第一次听到《三体》的大名,在强烈推荐下我找了两本所谓的“精校本”,花了几天一口气读完了两部,说说读完的感觉:
  
  虽然读中学的时候受过很多经典scific的熏陶,但到现在已经很多年没有碰过科幻类的小说了,脑中对它所存的印象依然是多年前读的凡尔纳之类的样子。以这种状态来读三体,应该可以想象,我拿起三体的时候基本看不出来这是本“科幻”,因为在作者所设定的社会背景时期,我不觉得能有什么大的科学进展——当然看了几章后,作者就为我解开了这个结。总的来说,在看完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一半后,我最大的感觉是:失望。这个失望更多是源于别人强烈的推荐,越高的期望产生了越大的失望。
  
  我不是物理专家,但应该算得上一个物理爱好者,看这类书难免会有点较真,尤其是作者写的比较较真的时候。关于这本书我认为,它的大提前就有很多问题,如:恒星构成的三体模型下,行星能存留下来甚至进化出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所谓的智子既然都有能力干扰粒子加速器的实验结果,为什么不干脆去干扰人的思维?它为什么不通过干扰视觉、听觉的办法让“面壁者”精神崩溃?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不可思议的问题是地球三体组织的存在,这群对人类彻底失望的人,怎么又会如此天真地认为三体人能拯救我们?
  
  仔细想想,看小说好像也不用这么认真,是吗?
  
  前半部分多半是失望,后半部分更多的是惊喜,或许是失望越大,惊喜也越大吧。两个世纪后的世界中,一切都变得新奇,窃以为这才是体现作者想象力的部分之一。实际上,基本看到这里,前面埋的一系列伏笔基本都出来了,所以可以说,我到这里才看懂这部书~囧。
  
  关于这部书的妙处不想多写,相信豆瓣上这么高的评分自然有足够多的人捧它,我只提一点,关于宇宙社会学的描写应该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或许之一都不必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7#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三体II讨论的范围远远的超出了科幻的范围,这部书更多的是以一个虚构的故事来表明了一种科学的结论。
  期待三体III。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8#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我转的大刘博客
  
  
  《死神永生》完成(2010-09-02 10:19:36)转载标签:文化 分类:科幻
  
  36万字。
  
  至此,《三体》系列全部完成,共三部,88万字,算是很长的一本书了。
  
  最近,几乎每天都收到电邮、短信和电话,催第三部,时间长了,感觉自己成了欠一屁股债的杨白劳,耳边不时响起黄世仁的声音:大刘啊,大年三十帐不过夜,拿闺女抵债吧。
  
  其实这本书写的不算慢了,《黑暗森林》2008年出版,以后有一年多的时间因外部原因没有写作,第三部也就是写了一年左右。就是算上没写的时间也不算长,36万字的一部长篇,要保证质量,怎么也需要三四年的时间。
  
  我们一直在呼唤精品,可精品是怎么来的?以长篇小说而言,首先需要时间。当然,肯定有那样的天才,漫不经心随手涂鸦,即成旷世经典,但这样的人肯定百年难遇。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作者,写长篇小说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要一砖一瓦构建一个世界,要与自己的心灵进行漫长的对话。
  
  但即使没有读者的催促,我也不可能花三四年写一部长篇。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笔者也不能免俗。现在,耐的住寂寞的作者,同坐怀不乱的男人一样,不能说没有,但极其罕见。
  
  想快些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种危机感。我感觉自己的创作就像一个导游,带着读者去游览自己的想象世界。我带的这个团已经转了十余年,可到现在连一半的景点都没转完,还不算那些新开发的景点。所以心里总是有些焦虑。因为我知道,意外随时都可能出现,洪水可能挡住我们的路,我们的大巴可能被枪手劫持。作为一个老科幻迷,我知道这不是忋人忧天。
  
  在国内科幻可能遇到的种种意外中,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可能出现的社会动荡。在这次笔会上,我对读者朋友说科幻是一种闲情逸致的文学,他们都不以为然,但这是事实。只有在安定的生活中,我们才可能对世界和宇宙的灾难产生兴趣和震撼,如果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科幻不会再引起我们的兴趣。事实上,中国科幻的前三次进程中的两次,都是被社会动荡中断的,社会动荡是科幻最大的杀手。现在,平静已经延续了二十多年,感觉到在社会基层,有什么东西正在绷紧,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时都可能出现。但愿这只是一个科幻迷的忋人忧天,但愿太平盛世能延续下去,那是科幻之大幸。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在科幻世界中的行程还是应该快些,在这第二人生中,我们应该及时行乐。引用《死神永生》中的一句话:那一刻,沧海桑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9#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三体》二,在我频繁的跟朋友闲聊之时,这个书成了我高潮的激发剂。我会绘声绘色的讲述,然后不能自己,仿佛那是我自己经历的一段时光。
     最近,当我又一次把书中最高潮的部分描述给我的同学,在我口沫飞溅,兴味盎然的讲述间,她说“我在想,这个作家是谁,他对人类的未来有着多大的担忧和洞彻啊!”
     这是我之前没有仔细考虑的一个问题,我一瞬间体会到了我之所以一直喜欢科幻,甚至盲目崇拜科幻的一个致命原因,那就是,科幻作家是悲天悯人的,他们在书写的是人类整体的未来,是生命进化的过程,是这个社会世界所不能掌控不能随意扭曲的东西,这是对人类命运的一种关怀。在看似模糊看似疯狂看似调侃看似严肃的主题或内容背后,深深隐藏的是这些科幻学者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希望。
  如果有末日,我始终认为,科幻才是拯救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0#
发表于 2012-8-22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昨天一天把《三体》看完了。看的时候比最后看完的感慨还要多。突然又冒出了很久以前都忘了的问题:比如,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宇宙的边缘是不是还是宇宙?宇宙的起源?
  
       看《三体》的时候,想到了两部美国电影,一部是《超时空接触》,还有一个就是基努里维斯主演的《地球停转之日》。不知道刘慈欣写作的时候是不是也想到了这两部电影呢?不过真像超时空接触里面女主角讲的一样,看看天上的繁星如此美丽,如果宇宙中只有地球上有智慧生物,那我们的星球是不是太寂寞了?
  
      今天下午看《时光的尽头》,里面的霍金提了一个问题。我觉得是很好的一个问题。就算很多年之后科学家们已经可以很好地解释宇宙的起源了,可是谁真正知道宇宙的目的是什么呢?一想到光年还有黑洞这些词的时候就会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显得很渺小和微不足道。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7 02:25 , Processed in 0.0669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