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92|回复: 30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I - 黑暗森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三体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
  三体人自身虽然无法识破人类的诡谲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智慧博弈……
  “面壁计划”究竟能否成功?地球人究竟能否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文明生存竞争中战而胜之?神秘的
  “黑暗森林”究竟意味着什么?

作者:
  刘慈欣,祖籍河南,长于山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工程师。
  自1999年处女作《鲸歌》问世以来,刘慈欣已发表短篇科幻小说三十余篇、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六部,并创下连续八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纪录。他的长篇作品《三体》开创《科幻世界》月刊连载原创作品的先例,成为2006年度最受关注、最畅销的科幻小说。



最新书评    共 280 条

pchu$    <内有剧透>        本来想什么都写点的,发现时间不够了,只好找几个自己最有想法的东西谈谈吧。        有两个东西,或者说一个东西,尽得《三体2》全文风格、思想精粹。太阳和眼睛,合起来的话是“晚霞的眼睛”。相信绝大部分读者首先会想到罗辑的梦中情人口中的那个“晚霞的眼睛”,那一小股透过葡萄酒映出来的火苗,但其实正是这个意象及其背后的感情统领了全文的情感。(自然,科幻小说绝大部分还是情节需要的技术性内容,只是说情感内容都被它统领了)它的首次出现在第36段,叶文洁还站在杨冬的墓碑前,暮色之中“蓝色的虚空透出一片广阔的茫然,仿佛是大理石雕像那没有瞳仁的眼睑”,星星渐渐出现,又“暗示了宇宙雕刻者的某种不安——他(它)克服不了给宇宙点上瞳仁的欲望”,却又怀着巨大的恐惧。值得一提的是,叶文洁的这次出场紧接着《三体1》的结尾,那时叶文洁轻轻叹道“这是人们的落日”,这也许是《三体2》定下如此基调的原因之一。这段之后还有很久才第二次重现这个主题,不过期间关于太阳、关于眼睛的场景也时不时出现,特别是代表了情节矛盾的核心的那几条线,比如说罗辑那条线和三体组织那条线。虚拟三体世界的会议后,太阳化作飞星消失,随后罗辑便出现在曙光里(自己房间),章北海与父亲那次重要的会面也发生在夕阳斜照时刻。        然后罗辑的梦中情人说出了那句“晚霞的眼睛”,罗辑自己则认为“像死去的太阳”。两种角度代表了面对末日的两种态度。那句“晚霞消失后可以看星星,朝霞消失后,就只剩下光天化日下的现实了”也值得仔细斟酌,因为几乎全文描写的都是“晚霞”式的情景,换句话说就是逃避现实,而仅仅在最后结尾才出现了美丽的朝霞和清晨。(暂且压住,后面再提)到这里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这一意象对于罗辑的意义了。正是从他梦中情人出现这时开始,罗辑满足于一个虚幻的“她”而逃避现实,这个虚幻的“她”有的是一双清澈的眼睛,所有和她一起的活动都带上了享乐主义的色彩,而与之相对的白蓉则代表了现实。时间线回到“现在”,罗辑暂时脱离了这个虚无的梦。面对三体世界的威胁,罗辑理智地选择了毫不浪漫的,散漫不动情的男女关系。“面壁者”身份的突然降临给了罗辑莫大的压力,很自然的,迫使他回到虚幻、晚霞和纯美的世界。这里不得不说说,小说的另一个主题是“交流”。“面壁者”的逻辑怪圈的重点便在于他们被剥夺了交流的权利,伴随着猜疑链的出现。面壁者的世界被这样一种黑夜笼罩着。因此罗辑问史强“我这一辈子都见不得阳光了,是吗?”“阳光”又出现了,这回代表的是信任和交流。其实随着故事的发展,大刘一直在补充、填满“太阳”、“黑夜”、“眼睛”的内涵。        很有趣的一点,是雷迪亚兹的恐日症。艾伦脱口而出的“我正变成死亡,世界的毁灭者”像子弹一般击中了雷迪亚兹,那是因为他所要做的是利用太阳毁灭地球(从而威胁三体世界)。核弹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太阳向三体世界发出了邀请-在艾伦的褒奖当中,雷迪亚兹意识到他所冒的这个险也很可能引致无法挽救的灭顶之灾。他竟然想拿自己的同胞们作人质;太阳养育了人类几百万年,他竟然也打它的主意。可以这么说,金色的阳光把雷迪亚兹心中的罪恶照得无所遁形,因而他必须逃避阳光。二十年后他被破壁,那些积郁在心的、阴暗的、同归于尽的想法被公诸于众,他才能重新拥抱阳光。        面壁计划开始,罗辑这个“人类史上最大的骗子”坠入了孤独的夜,然而面壁计划随即给罗辑带来了庄颜。在谈到“晚霞的眼睛”时,有个细节对理解“眼睛”的含义有帮助:“她(庄颜)的双眼在火光中十分清澈”,“让她喝酒她就喝,她相信这个世界,对它没有一点戒心”。而根据后文,罗辑和庄颜的关系的深层含义应该是“交流”,而且是毫无保留的交流,在夜晚的蒙娜丽莎前他们尝试了这么一种眼神交流,也再次出现了“庄颜清澈的目光”一语。那个场景中,罗辑闭塞的心灵出现了裂缝,使得“罗辑感到了恐惧”,这一点恰恰与星星密切相关,正如小说开头所描述的,“宇宙克服不了给宇宙点上瞳仁的欲望,却又怀着巨大的恐惧”,星星和眼睛的意象又一次重合了。庄颜的出现到底预示着夜的加深还是黎明阳光的到来,或者两者都不是,确实是个说不清的问题。再往后,罗辑在庄颜面前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算是印证了“庄颜”寓意“交流”的想法。        当庄颜离去后,罗辑进入艰难的思考,“在白天睡觉,晚上思考,每当这条思想之路的艰险让他望而生畏时,头顶的星空便给他以安慰”。这说明,故事的背景还在一片黑暗中:从人类知道三体文明的存在,到末日之战的四百年时间,是人类历史上最难熬的一次漫漫长夜。这段时期的开头时刻,是一段尚算美丽的晚霞,罗辑在那时看到了“晚霞的眼睛”,从而可以在长夜中回忆以作慰藉,这就是为什么“头顶的星空给他以安慰”。星空、晚霞的眼睛和庄颜三者在此重合。小说中关于某个个人通过缅怀、参考过去来开创未来的片段并不少见,罗辑回忆叶文洁的话语是一个,章北海多次对“唐”号的不同联想也是一个。        不过说实话,分析“太阳”“黑夜”“眼睛”三个意象对于第三部分的前半部分完全行不通,因为大刘既富创造性又很现实地制造了个文化断层,这两个世纪的差异被大刘拿捏得非常到位。在地下城的生活完美得无可挑剔,给人一种明媚的早晨的感觉,然而上到地面,大刘就开始用“一轮边缘模糊的太阳”来营造真实情形了。尽管黑夜(实体化作大低谷)已经过去,早晨却未见得已经来临。在章北海逃亡之后,三体舰队中有一艘飞船持续加速,群众纷纷猜测它将放下一艘减速的谈判团。此处大刘明显地给出了“罗辑感到外面的太阳提前升起来了”的说法。有趣的是,按照大刘在后文出现的关于光速有限的硬伤,此处他的本意应该是,三体人看到章北海露出真正目的,感到极其惊诧和恐惧,才加速追赶,但即使智子能够即时知道,舰船加速的迹象也要2.10年才会让地球人观察到嘛……        在水滴大肆屠戮地球舰队的场景里,晚霞的意象又出现了。“战舰爆炸的核火球把云团苍白的轮廓一次次显现出来,像宇宙暗夜中时隐时现的一张阴沉的巨脸”其实切合了“黑暗森林”的说法,首次把人类所面对的那个森林猎人的脸实体化了。“金属岩浆的光芒则使云团变成如血的晚霞”则再次向人类提示了末日的降临,像是在宣告“这才是黑夜的开始”。再往后,这几个意象出现的频率少了很多,然后便是罗辑和三体文明的对决了。他从傍晚出发,艰辛地来到山上寻找杨冬和叶文洁的墓,在第二天的晨曦中开始向三体文明出示自己的底牌。“随着天光渐明,星星在一颗颗消失,仿佛无数只眼睛渐次闭上;而东方正在亮起的晨空,则像一只巨大的眼睛在慢慢睁开”它的潜台词自然就是:残酷的现实(代表这更强大的文明)就要来临,罗辑以前有过的所有幻想逐渐破灭消逝,他只剩下一个选择。接着三个智子进行了低维展开,遮住代表现实威胁的晨光,而谈判完毕后“太阳把金辉撒向这个从毁灭中幸存的世界”,代表了故事的完结、尘埃落定。在故事的最终,罗辑说他的孩子知道太阳落下了明天还会升起来,其中的“太阳”自然意味着希望,或者说生命或者是文明。其实回顾全文,这种说法也隐隐出现过,不过不是太阳,而是星星:“星星都是这么微小,只是一个个若隐若现的银色小点,似乎暗示了宇宙雕刻者的某种不安——他(它)克服不了给宇宙点上瞳仁的欲望,但对宇宙之眼赋予视觉又怀着某种巨大的恐惧”。翻译过来,是说一个文明抵挡不了认为远方的行星上有文明的美好猜想,却又怀着巨大的恐惧,因为当这些“宇宙之眼”——远方的另一个文明——拥有了视觉——得知自己的存在——之后,自己将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回顾本文,其实眼睛除了表达“得知外界的存在”之外,更进一步的含义应该是“交流”,只不过宇宙尺度上的交流遇到的阻力实在太大,“距离隐去了目标的结构,太空尺度上的一切都是点而已”,这也就是大刘想表达的。        那么关于太阳和眼睛的分析就到此为止了。        有几个细节我是在重读的时候发现的,也不乏趣味。        全文开头,褐蚁回巢时又与蜘蛛交错而过,感知道对方的存在,但是没有交流。按照三体2的逻辑,两个文明知道对方的存在,又没有交流,必定会产生猜疑链,继而决一死战。     在中国太空军工作会议上,章北海把吴岳赶了出去,开头我还真的被章北海的大道理蒙住了,重读才发现原来章北海还是害怕太空军里有熟悉自己的人,并最终揭穿自己。(连本来不那么熟的常伟思后来也看出门道来了)那句“在场的很多军官都松了一口气,至少在这次会议上,章北海不会提到他们了”其实是个提示,说明章北海真正和唯一的目的就是吴岳。     在深山中,罗辑接到白蓉的电话,问她,她的那个他在哪里。回答是“还能在在哪儿?”没猜错的话那是被写在了她的小说里。合情推理一下,大刘的那个“她”是不是也被写进小说里了呢?     在宣布面壁者的大会前,有几个kelefe在讨论个人对历史的作用,现在看来也只是大刘向阿西莫夫的一次致意。     在虚拟三体世界,秦始皇说了句很现代的话“我不是一个人”……     同一个会议上,秦始皇任命了比尔·希恩斯的破壁人。那人若有所思道“是,他的破壁人也只能是我了。”其实是莫大的提示,说明了比尔·希恩斯和他的破壁人的关系必非一般,可惜我重读时才豁然领悟。     同一个会议上,秦始皇说“在四个面壁者中。只有他(罗辑),直接与主对决”,确实给人一个强烈的感觉:罗辑巨牛。其实也与小说的一个主题“交流”有关,主猜疑地球人,不能和他们讲这个秘密(主的确说过“我害怕你们”,害怕地球人隐瞒和叛变,殊不知ETO完完全全奉之若神明),因而ETO便猜疑三体人畏惧罗辑。这正是:ETO不知道三体人怎么想地球人怎么想三体人。     坎特向史强抱怨罗辑的时候,史强神秘说道“有些事,还是要慢慢来。”,原来是个提示:他和萨伊是一伙的……     泰勒去基地组织找拉登,这个情节挺令人倒的,特别是居然拉登还喜欢看阿西莫夫的《基地》,再倒……     泰勒去找罗辑自杀之后,文章曾经提到,庄颜和罗辑的表情交流已经部分实现了。我曾一度猜测大刘是想在这一方面大下功夫,甚至安排几个转折点让这一“技术”发挥作用的,到后面我就猜,由于必须找个理由让罗辑专心破自己的壁,狠心地把庄颜这一块给砍掉了……     重读的时候我才理解,萨伊带走了庄颜后,罗辑斥责萨伊的话语中,为什么他一想到其中的“你们”中所包括的“那个人”,心会“再次颤抖起来”。原来那时候就意识到史强和他们是一伙的了。     重读发现,那句“他(章北海)注定是一个向高处飞、向远方去的人”既可以误导读者以为他是胜利主义者,又暗示了他协众远走高飞的最终目的。     一个有趣的对比:罗辑向萨伊要一个安全的地方时,她建议说住地下,“不过舒适方面...”;然而两个世纪以后,只有地下才是舒适的。     罗辑向林格请教银河系无数恒星组成的图景时,林格用沙漠中的无数沙粒做了比喻,罗辑如释重负,“我明白了,这就对了。”其意思就是,尽管银河系中有无数个文明,它们之间却很难互相定位,基本上只有相邻的文明才能获知对方的存在,这也解答了前文所指的“关于外星文明的费米悖论”。     章北海向丁仪问可控核聚变的进展时得知,非工质推进的设想很可能被几个关键人物压制,以至于心里说了一句“绝对需要能够进行恒星际远航的飞船”。初读时给忽略了过去,原来也是一个提示。     罗辑冬眠醒来,到地面上住的时候,从张延的口中得知了那一段历史。从中可以看出一点,“利用基因工程和核聚变的能量,集中大规模生产粮食”是发生在大低谷之后的,“像绿色和平组织都给当做ETO的分支镇压了”是发生在大低谷之前的。大刘这么设置也是有道理的,不镇压了那帮极端环保分子哪里会有基因工程的长足发展……     “自然选择”号的舰长“东方延绪”(东方延续),是不是有什么深意呢?再者“自然选择”号也引领了星舰地球的逃亡。尽管说她在黑暗战役中被消灭了,星舰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仍然延续了人类文明的一支。     大刘每次都说奥尔特星云,是错的,应该是奥尔特云。它并非(相对)高密度的星云物质(无论是发射星云、反射星云还是吸收星云),而仅仅是包含了大量彗星核的星际尘埃,其密度不足以产生壮丽的星云景象。     章北海协舰逃亡后与追舰对话,其中再次展示了大刘对阿西莫夫的敬意:“他们(未来史学派)不但预言了大低谷,也预言了第二次启蒙运动和第二次文艺复兴,他们所预言的今天的强盛时代,几乎与现实别无二致”     希恩斯和他老婆山杉惠子其实是一对极悲情的夫妻。在人类看起来要胜利的时候,他们两夫妻都希望人类失败,希恩斯因为思想钢印痛苦不已,山杉惠子因为三体组织消亡而剖腹自杀以示对主的忠诚。     在水滴对人类舰队进行无情的屠戮的时候,大刘很不适时地插了句“在一定的区域内,它完美地解决了邮差问题”,而且还说错话了。邮差问题指的是,图中每条边都要经过(因为要派信),时常需要重复走同一条路。然而水滴解决的应该是旅行推销员问题(TSP),就是说图中每个节点都要经过,而尽量走少的路。况且与其说是数学问题,其实更应该算作信息学问题。     初读时,我还以为所谓宇宙社会学的真相是在几乎结尾时由罗辑一下子说出来的。其实不是,星舰地球上早已为所有中间推理环节举了个很好很具体的例子。        再赞一次大刘精湛的场景切换技术,比如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破壁人刚出现,说出这句话后场景立刻被切开了,使读者既知道第一个面壁者面临危机,而又不知道后文。而切换回来的那个技术也极度自然流畅,四天后泰勒对罗辑叙述时,罗辑的一句“这么快?”立刻切换成泰勒当时的那句“这么快?”,做得极有电影风格。        如果说《三体1》最值得细细咀嚼的人物是叶文洁和史强的话,到了《三体2》叶文洁已经挂了,史强也为人所熟悉,真正最让人看不透的是章北海,最值得关心的是罗辑。章北海是一个真正的面壁者:前期未来史学,眼神交流,欺骗,坚定信念,冷静。他不单单像泰勒那样隐瞒自己的战略计谋,也像希恩斯那样隐藏了自己真实的世界观。关于“唐”号也有很多值得体会的地方,不过我是看不透罢了。        作为一篇小说,《三体2》最为我欣赏的地方,一个是罗辑在结局时候的悲情演出,一个是对无数壮丽景色的描写,还有就是贯穿全文的一种“恍若隔世”的情感。对我来说,主要由于最后一点,陈奕迅的《月球上的人》和《三体2》产生了强烈共鸣。(还有就是,罗辑住的那个北欧伊甸园附近的雪山,有一段路的地貌很像月球)      无须要快乐 反正你一早枯死   如果有眼泪 只不过生理分泌   就算泪水多得 可灌溉整片湿地   蒲公英不会飞 陵墓里伴你于一起      如果有再会 恐怕已经一世纪   回忆哄骗我 但凡失去也是美   用你一分钟 都足够我生醉梦死   如怀念也是有它限期 明日我便记不起      从未来再见 遗憾旧时不太会恋爱   愿我永远记不得我正身处现在   从月球观看 难辨地球相爱跟错爱   三世书不会记载 缠系我这半生的最爱      时空太过大 超脱我的喜与悲   人恋爱过后 自然参透到命理   就算一双手 只拥抱你的纪念碑 本段歌词无一不与《三体2》相配   流离在某月某天某地 仍自觉共你一起      从未来再见 遗憾旧时不太会恋爱   愿我永远记不得我正身处现在   从月球观看 难辨地球相爱跟错爱   三世书不会记载 谁为某某叹息感慨      再见 仍旧未能跟你再恋爱   但你与我有过的过去 牵涉后代   从未来观看 潜伏万年的野史记载   不理它小爱与大爱 人类太过渺小的最爱      <fin>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54
echoya$    整个周末都神魂颠倒地沉浸在《三体》的世界中。《黑暗森林》大结局揭晓后,我开始寻找前面潜伏的伏笔。来来去去找到一些说服力不太强的地方,一起讨论讨论吧:      1、第一部和第二部中三体星人的行为矛盾。      第一部中有对三体星人如何制造“智子”的大段描述。这部分中三体的最高统治者呈现出来的是坚定要殖民地球的信念。因此才有排除万难制造智子的情节。      此时,三体最高统治者对地球人的态度是技术上轻视,战略上重视。因为对地球技术爆炸的恐惧,因此有了“技术锁死”计划;因为对地球人整体的轻视,因此有了结尾时给作战团体视网膜上纹上“你们是虫子”的侮辱。      但是,到了第二部的开头伊文斯和三体对话的时候——从时间上推算这件事仅仅在“你们是虫子”前几天——三体人的说法是“我害怕你们”。      恐惧和轻视两种情绪能同时出现在三体人身上么?这两种情绪很明显会导致三体人对待地球人的不同战略。但他们就这么自然地出现在两部书的结尾和开头。      也许这儿可以解释成““你们是虫子”是智能的智子所为。智子携带着6年前发射时的三体人观点,而伊文斯的实时对话造成了现在时刻三体人的观点改变。”      但是在《黑》之后部分,有提及“三体人极度轻蔑地球人,对地球人的哭喊无动于衷的说法”。让三体人“害怕”地球人的推论站不住脚。      2、章北海在思想上占了先机,为何最后仍然死于“舰队黑暗战争”?这个人物变得不像原先设定了。      章北海领导下逃亡的5艘太空舰的故事恰到好处地诠释了“猜忌链”。不明白的地方是:章北海明明在思考上走在了所有人前面,在“自然选择”号高层明白过来前,就已经作了对其余四艘舰船“目标锁死”工作。为何他拖延到最后才进行发射操作,以至于白白地丧失了先机?      书中对此浅浅一笔地带过:“他本以为自己在两个多世纪的艰难历程中已经心硬如铁,但没有发现心灵最深处隐藏着的那些东西,在做出最后决断前他曾犹像过,曾经努力抑制了t 心灵的颤抖,正是心中这最后的柔软杀了他,也杀了"自然选择"号上的所有人”      但似乎这个理由不太有说服力。曾经杀了3+2个无辜的人只为达成理想的军人章北海,曾被eto组织的评价相当高:“眼光远大又冷酷无情,行事冷静决断”。这样一个人物,在生死之战中竟然会犹豫长达半月有余?      并且在此期间他采取“不作为”态度,任由舰上高层的态度孕育。如果解释成“等待舰上高层自己作出思考和决定,以取得未来的更多支持”,似乎也站不住脚。因为他已经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威信,完全可以用铁血强腕来推进计划。      ————分割线————   同《三体1》一样,《黑暗森林》的故事同样强烈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忍不住想要提前猜猜大刘会在第三部中写些什么。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1、章北海的笔记是否会披露。《黑》中提及过很多次章北海用古老的铅笔在做记录。这个笔记中是不是会有更新的理论或者战略观点出现呢?或者正好解释一下《黑》中章北海反常的行为。      2、逃亡的地球舰队是否会重返?书中将他们描述为“度过了婴儿期的黑暗新地球人”。他们如果重返的话,会不会以一个新恒星主人的身份回来?或者是建立起黑暗冷酷理性的生存原则,建立新的文明?(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科技进步需要人口基础,他们才一千多人,几代之后恐怕会出现基因疾病而自我消亡了)      3、还在百年光年外的一千余艘三体主舰队,主体是殖民舰而不是战斗舰。基于这个设定,增大了地球人击败三体舰队的胜算。      4、大刘需要在第三部中解决这两个文明最终归宿的问题,我想结局可以推断如下:1、三体存活,地球毁灭;2、地球存活,三体毁灭。3、地球和三体都存活。4、地球和三体都毁灭。   每一个结局大方向上都可以细分出好几个小可能:比如第一个结局中,可以是三体星人摧毁了地球,但仍然在三体星上存活;也可以是三体星人殖民地球(这个结局太无趣了);也可以是三体星人改造了水星,摧毁了地球;也可以是三体星人找到了三体算法……      5、会不会引入新的更高级文明?第一部中一直在猜测,技术更高的文明会不会有更高的道德观,虽然在第二部中用“猜忌链”完全推翻这个判断,但是这部分因为三体特殊的状况:极度恶劣的生存状况,让他们急于向外殖民。      会不会有新的文明出现,他们生活富足,生活在天堂般的星球上,于是有更多的“爱”向外挥洒?      6、……      越想越觉得一切皆有可能。第三部三体的走向,还是得看大刘想要引入什么理论吧。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54
mofafe$     近来难得看长篇科幻小说,因为引进的小说翻译得实在说不过去(比如费诺文奇《天渊》译得“很凑合”,德特蒋短篇集译得很烂,道德拉斯《银河系漫游指南》据说也是如此);而英文原版的不好找也不好读。       两天时间,《三体2》几乎逐句读了,个人感觉“还行”二字应该是较为合理的评价。       科幻作品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要“自圆其说”,不管幻想的是哪个科学道理,都要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信服,否则这部作品就没有立足的基点。    本书中设定了末日、救世的宏大课题,以及“宇宙社会学”的科幻核心,是有创意的,对读者来说应该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只是科幻从科学汲取营养,这样的命题要说得有道理难度太大;更不提书中涉及了大量技术和哲学命题,若要一一假设合理、少疏漏,非常人常力可及。而一旦“不可信”,科幻作品最核心的阅读价值就减损了。       其次,作为长篇小说,情节的处理、人物的塑造、故事结构拿捏的技巧是决定可读性的另一个方面。    本书情节断点太多,尤其在前部和中部,实质性的故事进展相当拖沓。一是多线索发展切割地过于零碎,缺乏整体性。二是用大篇幅的语言讲一些已在我们教科书中存在哲学或技术道理,讲得太过刻板和详细,过于形式性;而对这些道理展开的假设、延展和幻想(这正应是科幻作品的核心魅力和价值所在),相对而言就显得极其不充分、不周严和不够深入了。因此,过多的切割和形式性的技术阐释使得读者感觉作者在大放“烟幕弹”;烟幕后面,相对烟幕而言,真正核心的情节推进和技术含量就很少了。    至于人物塑造方面,书中核心人物不少,但确实都不够丰满。当然人物塑造在我们看到的科幻作品里一向难度比较大。       总之,作为科幻,本书提出的设想和命题是宏大的,过大了,填充起来显然不够扎实,也不可能扎实。只能说,这本身是个很难很难的命题,恐怕要很高很高的思维能力才能“圆其说”。精彩的科幻小说,尤其是长篇,往往绕道而行,一个有创意和突破的核心假设就够了,其他部分用故事填充;像本书这么多技术假设,要立足实在太难。    而伟大的科幻作品,不管用什么方法,往往能触及到生命课题的本质就已经足够,不要企图解决它,勉强行之只能成为可笑,因为事实就是不能解决。带给读者如梦似幻、似懂非懂的感觉足矣。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54
LSK$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给人类最大的震撼并不是原子弹的爆炸,而是人类发现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事情,包括他们恪守了几千年并引以为傲的道德准则。换句话说,人类讴歌的所有美好只是在自家后花园创作的艺术——用来孤芳自赏则可,但若拿出来炫耀就恐怕要贻笑大方了。    看完三体1后就一直觉得三体人其实也很可怜。一代代人在为生存做出了无数的努力后却发现原来自己生存的世界不过是上帝开的一个并不好笑的玩笑。相比之下得到上帝眷顾的人类却在近乎奢侈的浪费着上帝的青睐。如此说来,三体世界对人类的进攻似乎也并不是什么大错,他们仅仅是为了寻找一块可以生存的土地。       三体2也只是更加深入的说明了这一点。生存才是第一要义。一切的道德准则都是为了这点而存在的。这一点早已深深的铭刻在我们祖先的基因里。所以我们才会进化成今天这个样子而不是长着长长獠牙跑得飞快的别的什么东西。    So收起人之初性本善那一套吧。让我们想一想那个长长的猜疑链。我们之所以没有干掉我们周围的一切生物仅仅是因为这个世界的猜疑链还不够长。我们不会消灭对我们生存有益的生物,比如小麦,比如肉鸡,比如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所以不要责怪杜鹃的残忍,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昆虫记》告诉我们要把生命看做是一种不得不履行的义务。这个世界本没有对错之分,你死我活的争斗每天都在发生。然而我们不能逃避,因为这个世界本就是这样,而我们,要活下去。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54
枕头$    大刘的某些缺点,是我不能忍受的。比如说脸谱化的人物,宿命般的设定,过于痴迷大,细节经不住推敲。但依然推荐这本书。      因为优点实在太明显了。      瑕不掩瑜,瑜亦不能粉饰瑕,我所感谢的是,大刘没有全面平庸。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54
已注小$    作为面壁者的logic,其本身的面壁计划根本就没有任何诡计可言,关键就在于其是否能够发现“黑暗森林”的生存法则。这一点,连三体世界也很清楚。所以,logic的面壁者身份与面壁计划的出发点是相悖的。大刘将logic选为面壁者,却犯了logic上的错误。   在logic发现了“黑暗森林”的生存法则之后,人类就掌握了对抗三体人的终极武器。为何当时就不将其公布。这样也就不会有之后的乱。如果说,是为了先验证生存法则的正确与否,那就更没有必要。人类向三体世界宣布已经掌握了“黑暗森林”的生存法则,本身可以成为logic的面壁计划的一部分。而这个壁,是破不掉的。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54
sasa14$    刘慈欣的三体世界两本我早几个月就读过了,当时也只是在例行每月买书的时候顺带的科幻小说。      读的很费力,因为加了很多天体物理的知识,但故事渐渐展开后让人就拔不出来了,就是那种登高山的感觉,很累但完全没有想过放弃不读。      三体文明的假设是人类向往的外星文明中的一小分支,他们对于地球的毁灭思维不能说恶,也不能是善,仅仅是为我所用的一种手段。其实他们真不能算是恶,因为交流是完全透明的没有欺诈没有诡计,是一种公平的坦白,多于弱者而言也许更残酷,因为连假象都没有。      但是结尾有些弱,好像刘慈欣创作恢宏的交响乐,在渐渐高潮最为关键和紧张的时候,他突然以小调结束,一片云淡风轻,是小失望。      很值得一读。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54
柳阳$     我们普通人总是对宇宙充满热情的,即便是相当一部分的学者也对外星高级文明抱有憧憬。以善意的学者们的观点来看,越是先进的文明就越是会带给我们进步和繁荣。可是,这种情况在我们人类社会都凤毛麟角,更何况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种族?就像老虎之于小鹿,老鹰之于小兔。大刘的观点,让我即震惊又有些无可奈何,宇宙应该更接近与此吧。    对于深感孤独的人类,无边的宇宙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早期的科幻作品多是基于此的,宇宙中既有敌人也有朋友,敌人都是最最冷酷的,朋友都是最最善良的,最后最后朋友战胜了敌人,我们和外星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我们越是面对广阔空间的时候,我们的想像力也往往被这种广阔所局限了,就像船与飞机都只沿着固定的航线飞行一般。大刘的作品,虽然也有他文学上的局限性,但是他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关于想像的榜样,他构造的森林不大,却曲曲折折,幽暗深邃,当他最后把我们以及我们的外星敌人比做昆虫和飞鸟时,突然发现在我们和飞鸟之外,原来还有着不可想像的恐怖存在,弱肉强食,冷酷无情,面前一切的危险都消失了,掩藏在无法名状的惊恐与彻悟里。在宇宙中这座庞大的种族金字塔里,没有朋友,也谈不上敌人,我们注定要如此孤独,很喜欢大刘这种在人文层面上的独特探索。    科幻作品使我们开拓了思维,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思想是那么的狭隘,我们还有着无限的进步可能。科幻,自诞生起就对人类社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幻想也是科学动力。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54
玫$    作者对于科学世界的想象力和对哲学的深入思考令人目眩。黑暗森林离我们那么近。   但对于爱情的理解能力令人目瞪,口呆。地球世界好象离我那么远。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54
Space    必须要写几句,零碎的。      这是继《苏菲的世界》后,第二本让我在离开书本观察周围的生活时,让我感觉人们在为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奔忙的书。      虽然没有像《球形闪电》那样提出一个新颖的世界观,虽然我更喜欢的是《球形闪电》,让我做出这样反应,也许就是因为三体有的时候太过压抑,黑暗得让人绝望,但是,却又是因为这样,让这本书在我心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大刘的书总是这样大气,虽然他个人的倾向和色彩在书中十分明显,比如唯理和唯科技倾向。   他想的太多了,而这些,是有责任感有良知的人都会思考的。   不要过多要求一个科幻作者文学技法和人物塑造。   他不过是想借科幻的套子讨论人性。        详情 发表于 2013-7-20 15:54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05:0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第1节


  序章

  褐蚁已经忘记这里曾是它的家园。这段时光对于暮色中的大地和刚刚出现的星星来说短得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它来说却是漫长的。

  在那个已被忘却的日子里,它的世界颠覆了。泥土飞走,出现了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然后泥土又轰隆隆地飞回来,峡谷消失了,在原来峡谷的尽头出现了一座黑色的孤峰。其实,在这片广阔的疆域上,这种事常常发生,泥土飞走又飞回,峡谷出现又消失,然后是孤峰降临,好像是给每次灾变打上一个醒目的标记。褐蚁和几百个同族带着幸存的蚁后向着太阳落下的方向走了一段路,建立了新的帝国。

  这次褐蚁来到故地,只是觅食途中偶然路过而已。它来到孤峰脚下,用触须摸了摸这顶天立地的存在,发现孤峰的表面坚硬光滑,但能爬上去,于是它向上爬去。没有什么且的,只是那小小的简陋神经网络中的一次随机扰动所致。这扰动随处可见,在地面的每一株小草和草叶上的每一粒露珠中,在天空中的每一片云和云后的每一颗星辰上...扰动都是无目的的,但巨量的无目的扰动汇集在一起,目的就出现了。

  褐蚁感到了地面的震动,从震动由弱变强的趋势来判断,它知道地面上的另一个巨大的存在正在向这里运动,它没有理会,继续向孤峰上攀爬。在孤峰底部和地面形成的直角空间里有一面蛛网,褐蚁知道那是什么,它小心地绕过了粘在悬崖上的蛛丝,从那个缩起所有的腿静等着蛛丝震动的蜘蛛旁经过,它们彼此都感觉到了对方的存在,但同过去的一亿年一样,双方没有任何交流。

  震动达到高峰后停止了,那个巨大的存在已经来到了孤峰前,褐蚁看到这个存在比孤峰还要高许多,遮住了很大一部分天空。对这类存在褐蚁并不陌生,它知道他们是活的,常常出现在这片疆域,那些出现后很快就消失的峡谷和越来越多地耸现的孤峰,都与他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褐蚁继续向上攀登,它知道这类存在一般不会威胁到自己——当然也有例外。对于已处于下方的那个蜘蛛,这种例外已经出现,那个存在显然发现了孤峰与地面之间的蛛网,用一个肢体上拿着的一束花的花柄拂去了它,蜘蛛随着断开的蛛丝落到了草丛中。然后,他把花轻轻地放在了孤峰前。

  这时。另一个震动出现了,很微弱,但也在增强中。褐蚁知道,另一个同类型的存在正在向孤峰移动。与此同时,在前方的峭壁上,它遇到了一道长长的沟槽,与峭壁表面相比,沟槽的凹面粗糙一些,颜色也不同,呈灰白色,它沿着沟槽爬,粗糙的表面使攀登容易了许多。沟槽的两端都有短小的细槽。下端的细槽与主槽垂直,上端的细槽则与主槽成一个角度相交。当褐蚁重新踏上蛸壁光滑的黑色表面后,它对槽的整体形状有了一个印象:“1”。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05:0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这时,孤峰前的活着的存在突然矮了一半,与孤峰的高度相当了,他显然是蹲下了,在露出的那片暗蓝的天空中,星星已经开始稀疏地出现。他的眼睛看着孤峰的上端,褐蚁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不要直接进入他的视线,于是转向沿着与地面平行的方向爬。很快,它遇到了另一道沟槽,它很留恋沟槽那粗糙的凹面,在上面爬行感觉很好,同时槽面的颜色也让它想起了蚁后周围的蚁卵。它不惜向下走回头路,沿着槽爬了一趟。这道槽的形状要复杂些,很弯曲,转了一个完整的圈后再向下延伸一段,让它想起在对气味信息的搜寻后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的过程,它在自己的神经网络中建立起了它的形状:“9”。

  这时,蹲在孤峰前的存在发出了声音,这串远超出褐蚁理解力的话是这样的:“活着本身就很妙,如果连这道理都不懂,怎么去探索更深的东西呢?”他发出穿过草丛的阵风那样的空气流动的声音,那是叹息,然后他站了起来。褐蚁继续沿着与地面平行的方向爬,进入了第三道沟槽,它是一个近似于直角的转弯,是这样的:“7”。它不喜欢这形状,平时,这种不平滑的、突然的转向,往往意味着危险和战斗。

  话声掩盖了震动,褐蚁这时才感觉到第二个活着的存在已经来到了孤峰前,第一个存在站起来就是为了迎接她。第二个存在比第一个要矮小瘦弱许多,有一头白发,白发在暮空暗蓝的背景上很醒目,那团在微风中拂动的银色似乎与空中越来越多的星星有某种联系。

  “叶老师,您...您来了?”

  “你是...小罗吧?”

  “我是罗辑,杨冬的高中同学,您这是...”

  “那天知道了这个地方,很不错的,坐车也方便,最近常来这儿散散步。”“叶老师,您要节哀啊。”

  “哦,都过去了...”

  孤峰上的褐蚁本来想转向向上攀登,但发现前面还有一道凹槽,同在“7”之前爬过的那个它喜欢的形状“9”一模一样,它就再横行过去,爬了一遍这个“9”。它觉得这个形状比“7”和“1”好,好在哪里当然说不清,这是美感的原始单细胞态;刚才爬过“9”时的那种模糊的愉悦感再次加强了,这是幸福的原始单细胞态。但这两种精神的单细胞没有进化的机会,现在同一亿年前一样,同一亿年后也一样。

  “小罗啊,冬冬常提起你,她说你是...搞天文学的?”

  “以前是,现在我在大学里教社会学,就在您那所学校,不过我去时您已经退休了。”

  “社会学,跨度这么大?”

  “是,杨冬总说我这人心很散。”

  “哦,怪不得她说你很聪明的。”

  “小聪明而已,和您女儿不在一个层次。只是感觉天文专业是铁板一块,在哪儿钻个眼儿都不容易;而社会学之类的是木板,总能找些薄的地方钻透的,比较好混吧。”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05:0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抱着再遇到一个“9”的愿望,褐蚁继续横行,但前面遇到的却是一道直直的与地面平行的横槽,好像是第一道槽横放了,但它比“1”长,两端没有小细槽,呈“一”状。

  “不要这么说,这是正常人的生活嘛,都像冬冬那样怎么行。”

  “我这人确实胸无大志,很浮躁的。”

  “我倒是有个建议:你为什么不去研究宇宙社会学呢?”

  “宇宙社会学?”1379

  “我随便说的一个名词,就是假设宇宙中分布着数量巨大的文明,它们的数目与能观测到的星星是一个数量级的,很多很多,这些文明构成了一个总体的宇宙社会,宇宙社会学就是研究这个超级社会的形态。”

  孤峰上的褐蚁继续横向爬了不远,期望在爬过形状为“一”的凹槽后再找到一个它喜欢的“9”,但它遇到的是“2”。这条路线前面部分很舒适,但后面的急转弯像前面的...7一样恐怖,似乎是个不祥之兆。褐蚁继续横爬,下一道凹槽是一个封闭的形状:“0”。这种路程是“9”的一部分,但却是一个陷阱:生活需要平滑,但也需要一个方向,不能总是回副起点,褐蚁是懂这个的。虽然前面还有两道凹槽,但它已失去了兴趣,转身向上攀登。

  “可...目前只知道我们这一个文明啊。”

  “正因为如此没有人去做这个事情,这就留给你一个机会嘛。”

  “叶老师,很有意思!您说下去。”

  “我这么想是因为能把你的两个专业结合起来,宇宙社会学比起人类社会学来呈现出清晰的数学结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叶文洁指指天空,西方的暮光仍然很亮,空中的星星少得可以轻易数出来。这很容易使人回想起一个星星都没有出现时的苍穹,那蓝色的虚空透出一片广阔的茫然,仿佛是大理石雕像那没有瞳仁的眼睑。现在尽管星星很稀少,这巨大的空跟却有了瞳仁。于是空虚有了内容,宇宙有了视觉。但与空间相比,星星都是这么微小,只是一个个若隐若现的银色小点,似乎暗示了宇宙雕刻者的某种不安——他(它)克服不了给宇宙点上瞳仁的欲望,但对宇宙之眼赋予视觉又怀着某种巨大的恐惧,最后,宅间的巨大和星星的微小就是这种欲望和恐惧平衡的结果,昭示着某种超越一切的谨慎。

  “你看,星星都是一个个的点,宇宙中各个文明社会的复杂结构,其中的混沌和随机的因素,都被这样巨大的距离滤去了,那些文明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个个拥有参数的点,这在数学上就比较容易处理了。”

  “但,叶老师,您说的宇宙社会学没有任何可供研究的实际资料,也不太可能进行调查和实验。”

  “所以你最后的成果就是纯理论的,就像欧氏几何一样,先设定几条简单的不证自明的公理,再在这些公理的基础上推导出整个理论体系。”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05:0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第2节


  “叶老师,这...真是太有意思了,可是宇宙社会学的公理是什么呢?”“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褐蚁向上爬了不远,才知道上方也有凹槽,而且是一堆凹槽的组合,结构像迷宫般复杂。褐蚁对形状是敏感的,它自信能够搞清这个形状,但为此要把前面爬过的那些形状都忘掉,因为它那小小的神经网络存贮量是有限的。它忘掉“9”没有感到遗憾,不断地忘却是它生活的一部分,必须终身记住的东西不多,都被基因刻在被称做本能的那部分存贮区了。

  清空记忆后,它进入迷宫,经过一阵曲折的爬行,它在自己简陋的意识中把这个形状建立起来:“墓”。再向上,又是一个凹槽的组合,但比前一个简单多了,不过为了探索它,褐蚁仍不得不清空记忆,忘掉“墓”。它首先爬进一道线条优美的槽,这形态让它想起了不久前发现的一只刚死的蝈蝈的肚子。它很快搞清了这个结构:“之”。以后向上的攀登路程中,又遇到两个凹槽组合。前一个中包括两个水滴状的坑和一个蝈蝈肚子——“冬”;最上面的一个分成两部分,组合起来是“杨”。这是褐蚁最后记住的一个形状,也是这段攀登旅程中唯一记住的一个,前面爬过的那些有趣的形状都忘掉了。

  “叶老师,从社会学角度看,这两条公理都是足够坚实的...·您这么快就说出来,好像胸有成竹似的。”罗辑有些吃惊地说。

  “我已经想了大半辈子,但确实是第一次同人谈起这个,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谈...哦,要想从这两条公理推论出宇宙社会学的基本图景,还有两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

  “很有意思的两个名词,您能解释一下吗?”

  叶文洁看看表:“没有时间了,其实你这样聪明,自己也能想出来,你可以先从这两条公理着手创立这门学科,那你就有可能成为宇宙社会学的欧几里得了。”

  “叶老师,我成不了欧几里得,但会记住您的话,试着去做做,以后我可能还会去请教您。”

  “怕没有机会了...或者,体就当我随便说说,不管是哪种情况,我都尽了责任。好,小罗,我走了。”

  “...叶老师,您保重。”

  叶文洁在暮色中离去,走向她那最后的聚会。

  褐蚁继续攀登,进入了峭壁上的一个圆池,池内光滑的表面上有一个极其复杂的图像,它知道自己那小小的神经网络绝对无力存贮这样的东西,但了解了图像的大概形状后,它又有了对“9”的感觉,原细胞态的美感又萌动了一下。而且它还似乎认出了图像中的一部分,那是一双眼睛,它对眼睛多少有一些敏感,因为被眼睛注视就意味着危险。不过此时它没有什么忧虑,因为它知道这双眼睛没有生命。它已经忘记了那个叫罗辑的巨大的存在在第一次发出声音前蹲下来凝视孤峰上端的情形,当时他凝视的就是这双眼睛。接着,它爬出圆池,攀上峰顶。在这里。它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因为它不怕从高处坠落,它曾多次被风从比这高得多的地方吹下去,但毫发无损,没有了对高处的恐惧就体会不到高处之美: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05:0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在孤峰脚下,郡只被罗辑用花柄拂落的蜘蛛开始重建蛛网,它从峭壁上拉出一根晶莹的丝,把自己像钟摆似的甩到地面上。这样做了三次,网的骨架就完成了。网被破坏一万次它就重建一万次,对这过程它没有厌烦和绝望,也没有乐趣,一亿年来一直如此。

  罗辑静立了一会儿,也走了。当地面的震动消失后,褐蚁从孤峰的另一边向下爬去,它要赶回蚁穴报告那只死甲虫的位置。天空中的星星密了起来,在孤峰的脚下,褐蚁又与蜘蛛交错而过,它们再次感觉到了对方的存在,但仍然没有交流。

  褐蚁和蜘蛛不知道,在宇宙文明公理诞生的时候,除了那个屏息聆听的遥远的世界,仅就地球生命而言,它们是仅有的见证者。

  更早一些的时候,深夜,麦克·伊文斯站在“审判日”号的船首,星空下的太平洋像一块黑色的巨缎在下面滑过。伊文斯喜欢在这种时候与那个遥远的世界对话,因为在星空和夜海的背景上,智子在视网膜上打出的字很醒目。字幕:这是我们的第二十二次实时对话了,我们在交流上遇到一些困难。伊文斯:“是的,主,我发现我们发给您的人类文献资料,有相当部分您实际上没有看懂。”

  字幕:是的,你们把其中的所有元素都解释得很清楚,但整体上总是无法理解,好像是因为你们的世界比我们多了什么东西,而有时又像是少了什么东西。伊文斯:“这多的和少的是同一样东西吗?”

  字幕:是的,我们不知道是多了还是少了。

  伊文斯:“那会是什么呢?”

  字幕:我们仔细研究了你们的文献,发现理解困难的关键在于一时同义词上。伊文斯:“同义词?”

  字幕:你们的语言中有许多同义词和近义词,以我们最初收到的汉语而言。就有“寒”和“冷”,“重”和“沉”,“长”和“远”这一类,它们表达相同的含义。

  伊文斯:“那您刚才说的导致理解障碍的是哪一对同义词呢`”

  字幕:“想”和“说”,我们刚刚惊奇地发现,它们原采不是同义词。伊文斯:“它们本来就不是同义词啊。”

  字幕:按我们的理解,它们应该是同义词:想,就是用思维器官进行思维活动;说,就是把思维的内容传达给同类。后者在你们的世界是通过被称为声带的器官对空气的振动波进行调制来实现的。这两个定义你认为正确吗?

  伊文斯:“正确,但由此不正表明“想”和“说”不是同义词吗?”

  字幕:按照我们的理解,这正表明它们是同义词。

  伊文斯:“您能让我稍稍想一想吗,”

  字幕:好的,我们都需要想一想。

  伊文斯看着星光下涌动的洋面思考了两分钟。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05:1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伊文斯:“我的主,你们的交流器官是什么?”

  字幕:我们没有交流器官,我们的大脑可以把思维向外界显示出来,这样就实现了交流。

  伊文斯:“显示思维,怎样实现呢?”

  字幕:大脑思维发出电磁波,包括我们的可见光在内的各种波长,可以在相当远的距离上显示。

  伊文斯:“也就是说,对你们而言,想就是说。”

  字幕:所以说它们是同义词。

  伊文斯:“哦但即使如此,应该也不会造成对文献理解的障碍。”

  字幕:是的,在思维和交流方面我们之间的差异并不大,我们都有大脑。而且大脑揶是以巨量神经元互联的方式产生智能,唯一的区别是我们的脑电波更强。能直接被同类接收,因而省去了交流器官,就这么一点差异。

  伊文斯:“不,这中间可能还隐藏着更大的差异。我的主,请让我再想一想。”字幕:好的。

  伊文斯离开了船首,在甲板上漫步着,船舷外,太平洋仍在夜色中无声地起伏着,他把它想象成一个正在思维的大脑。

  伊文斯:“主,我想给你讲一个小故事,作为准备,您理解以下的元素吗:狼、孩子、外婆、林中的小屋。”

  字幕:这都是很好理解的元素,只是关于外婆,我知道是人类的一种血缘关东,通常她的年纪较大。她在血缘结构中的位置还需要你解释一下。

  伊文斯:“主,这不重要。您只需要知道她与孩子们的关系是很亲密的,她是孩子们最信任的人之一。”

  字幕:理解。

  伊文斯:“我把故事简化了一下:外婆有事外出,把孩子们留在小屋里,嘱咐他们一定要关好门,除了她之外不要给别人开门。外婆在路上遇到了狼,狼把外婆吃了。并穿上她的衣服装扮成她的样子,来到小屋前叫门。狼对屋里的孩子们说我是你们的外婆,我回来了,请把门打开。孩子们透过门缝看到它是外婆的样子,就把门打开了,狼进入小屋把孩子们也都吃了。主,您能理解这个故事吗?”字幕:完全无法理解。

  伊文斯:“那我可能猜对了。”

  字幕:首先,狼一直想进入小恰到好处吃掉孩子们,是吗?

  伊文斯:“是的。”

  字幕:它与孩子们进行了交流,是吗?

  伊文斯:“是的。”

  字幕:这就不可理解了,为了达到自己的日的,它不应该与孩子们交流的。伊文斯:“为什么?”

  字幕:这不是很明显的事吗?如果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孩子们就会知道狼要进屋吃掉他们的企图,当然就不会给狼开门了。

  伊文斯(沉默良久):“我明白了,主,我明白了。”

  字幕:你明白了什么?这一切不都是很明白的吗?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05:1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伊文斯:“你们的思维对外界是完全暴露的,不可能隐藏。”

  字幕:思维怎么能隐藏呢?你的想法太不可思议了。

第3节


  伊文斯:“就是说,你们的思维和记忆对外界是全透明的,像一本放在公共场合的书,或者说是在广场上放映的电影,或者像一个全透明鱼缸里的鱼,完全暴露,可以从外界一览无遗。哦,我上面说的一些元素您可能。。。”字幕:我都理解,这一切不是很自然的吗?

  伊文斯(沉默良久):“原来是这样...我的主,当你们面对面交流时,所交流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不可能欺骗,不可能撒谎,那你们就不可能进行复杂的战略思维。”

  字幕:不只是面对面,我们可以在相当远的距离上交流。另外,欺骗和撒谎这两个词我们一直难以理解。

  伊文斯:“一个思想全透明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会产生怎样的文化、怎样的政治?你们没有计谋,不可能伪装。”

  字幕:计谋和伪装是什么?

  伊文斯:“….”

  字幕:人类的交流嚣官不过是一种进化的缺陷而已,是对你们大脑无法产生强思维电波的一种不得已的补偿,是你们的一种生物学上的劣势,用思维的直接显示,当然是效率更高的高级交流方式。

  伊文斯:“缺陷?劣势?不,主,您错了,这一次,您是完完全全地错了。”字幕:是吗?让我也想一想吧,很可惜,你看不到我的思想。

  这一次对话的间隔时间很长,字幕有二十分钟没有出现,伊文斯已经从船首踱到船尾了。他看到有一队鱼不断地从海里跃出,在海面上方划出一条在星光下银光闪闪的弧线。几年前,为了考察过度捕捞对沿海物种的影响,他曾经在南中国海的渔船上待过一段时间,渔民们把这种景象叫“龙兵过”,伊文斯现在感觉那很像映在海洋瞳孔上的字幕。这时,他自己眼腈中的字幕也出现了。字幕:你是对的,现在回想那些文献,我有些懂了。

  伊文斯:“我的主,你要真正弄懂人类的那些东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甚至怀疑,您最终是否有可能弄懂。”

  字幕:是的,真的是太复杂,我现在只是知道了自己以前为什么不理解你是对的。

  伊文斯:“我的主,您需要我们。”

  字幕:我害怕你们。

  对话中断了,这是伊文斯最后一次收到来自三体世界的信息。这时他站在船尾,看着“审判日”号的雪白的航迹延伸到迷蒙的夜幕中,像流逝的时间。上部面壁者

  危机纪年第3年,三体舰队距太阳系4.21光年

  怎么看上去这么旧啊....

  面对着“唐”号正在建造的巨大舰体,吴岳心中首先浮上来的是这样一个念头。其实,他当然知道由于航母舰壳采用最新的汽液保护焊接工艺,会在锰钢板上产生大量并无大碍的污迹。加上闪动的焊弧光产生的效果,才使得即将完和的舰体看上去是他眼前这个样子。他努力让自己想象出“唐”号涂上灰色船漆后那崭新伟岸的样子,但并不成功。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05:1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为“唐”号进行的第四次近海编队训练刚刚完成,在这次为期两个月的航行中,吴岳和站在他身旁的章北海成了两个尴尬的角色。由驱逐舰、潜艇和补给舰组成的编队归战斗群司令官指挥,他们将要指挥的“唐”号还在建造船坞之中,航空母舰本来要处于的位置由“郑和”号训练舰填补,有时干脆就空着。这期间吴岳常常在指挥舰上盯着那片空海发呆,那一片水面上,只有前方舰艇留下的航迹在交错中不安地躁动着,恰似他的心绪。这片空白最后真的能填上吗?他不止一次地问自己。

  现在再看看建造中的“唐”号,他看到的已不仅仅是旧了,它甚至有一种古老的沧桑。面前的“唐”号仿佛是一座被废弃的古代巨型要塞,斑驳的舰体就是要塞高大的石墙,从密密的脚手架上垂下的一缕缕焊花好像是覆盖石墙的植物...这不像是建造,倒像是考古...吴岳怕自己再想下去,于是把注意力转移到旁边的章北海身上。

  “父亲的病怎么样了?”吴岳问。

  章北海轻轻摇摇头:“不好,也就是维持吧。”

  “你请个假吧。”

  “他刚住院时我已经请过一次了,现在这形势,到时候再说吧。”

  然后两人就义沉默了,他们之间每一次关于个人生活的交流都是这样,关于工作的谈话肯定会多一些,但也总是隔着一层东西。

  “北海,以后的工作在分量上可不比以前,既然我们一起到了这个位置上,我想我们之间应该多沟通沟通。”吴岳说。

  “我们以前应该是沟通得很好吧,上级既然把我们俩一起放到‘唐’号上,肯定也是考虑了咱们以前在‘长安’号上成功的合作。”

  章北海笑笑说,仍然是那种让吴岳看不懂的笑,但他可以肯定这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既然发自内心的东西都看不懂,那就根本没希望懂得他这个人了。成功的合作不等于成功的了解。当然,吴岳自己在章北海的眼中肯定是全透明的,从舰上的水兵到他这个舰长,章北海总是能轻易地看到他们内心深处,他肯定是最称职的政委。章北海在工作上也是很坦诚的,对于舰长,每件事前前后后都有很详细的交底。但他的内心世界对吴岳一直是一片深不见底的灰色,他总给吴岳这样的感觉:就这样傲吧。这样做最好或最正确,但这不是我所想的。这种感觉开始只是隐隐约约,后来越来越明显。当然,章北海做的往往是最好或最正确的,但他是怎么想的,吴岳就不知道了。吴岳一直坚持这样一个信条:在战舰指挥这个艰险的岗位上,两个指挥员必须很好地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所以这一点一直是吴岳心中的一个疙瘩。开始,他以为这是章北海对自己的某种防范,感到很委屈:在驱逐舰长这个不上不下的艰难岗位上,还有谁比自己更坦诚更没心计吗?我有什么可防的?章北海的父亲在一段不长的时间里曾经是他们的上级,关于自己和政委的沟通问题,吴岳曾和他谈过一次。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05:1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工作搞好就行了嘛,为什么非要知道他的思维方式呢?”将军淡淡地说,然后又有意无意地补上一句,“其实,连我都不知道。”

  “我们到近处看看吧。”章北海指指缀满焊花的“唐”号说,正在这时他们的手机同时响了,有短信提示他回到车上,机要通讯设备只能在车上使用,一般是有急事发生才用上这个。吴岳拉开车门拿起话筒,来电话的是战斗群总部的一位参谋。

  “吴舰长,舰队司令部给你和章政委的紧急命令:你们二位立刻去总参报到。”

  “去总参?那第五次编队训练呢?战斗群已经有一半在海上,其余的舰艇明天也要起航加入了。”

  “这我不知道,命令很简单,就这一项,具体内容你们回来看吧。”

  还没下水的“唐”号航空母舰的舰长和政委对视了一下,这么多年,他们难得地相互心领神会:看来,那一小片海面要一直空下去了。

  阿拉斯加格里利堡。几只在雪原上悠闲漫步的扁角鹿突然警觉起来。它们感觉到了雪下的地面传来的震动。前方那银白色的半球裂开了,那东西很早就在那里,像一枚半埋在地下的大蛋,扁角鹿们一直觉得那东西不属于这个寒冷的世界。裂开的蛋里首先喷出浓烟和烈火,接着在巨响中孵化出一个上升的圆柱体。那圆柱体从地下钻出后拖着烈焰迅速升高,灼热的气流吹起漫天的积雪,落下时变成了一阵雨。当圆柱体升上高空时,扁角鹿们发现刚才那令它们恐惧的暴烈景象变得平和了,那个圆柱体拖着一根长长的白色尾迹在高空中消失,仿佛下面的雪原就是一个大自线团,一只看不见的巨手从线团中抽出一根线拉向太空。“见鬼!就差几秒钟,我就能确定中止发射了!”

  在千里之外的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夏延山地下三百米,北美防空司令部指挥中心,NMD系统控制室,目标甄别员雷德尔把鼠标一扔说。

  “系统警报出现时我就猜到不是那么回事。”轨道监测员琼斯摇摇头说。“那系统攻击的是什么?”斐兹罗将军问,NMD只是他新的职责所涉及的一部分,他并不熟悉,看着那布满一面墙壁的显示屏,将军力图找出在NASA的控制中心能看到的那种直观画面:一条红线像懒洋洋的蛇一般在世界地图上移动,虽然由于地图的平面转换,那条线最终会形成一条令外行费解的正弦波,但至少可以让人感觉到有东西在射向太空。可是这里没有这种直观图像,每块显示屏上的曲线都是抽象而杂乱的一团,在他看来毫无意义,更不要提那些飞快滚动的数字屏幕了。这些东西只有这几个对他似乎缺少足够尊敬的NMD值勤军官才能看懂。

  “将军,您还记得去年国际空间站的综合舱换过一块反射膜吗,他们当时把换下来的旧膜弄丢了,就是那东西,在太阳风下一会儿展开一会儿团起来。”“这个...在目标甄别数据库中应该有吧?”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8 12:03 , Processed in 0.413023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