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 - 地球往事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1#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外星人的有不少。
  很少有像三体这样引人入胜的。
  他把人类与外星人规则了。。
  类似《养蜂人》的扩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2#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SF的力量
  
  {S Science F Fiction 科幻 从2002年一直在读}
  
  大刘总能给我意外的惊喜 2002年1月号《中国太阳》《朝闻道》双响齐奏 接着是《球状闪电》中的冷面科学女和巨型武器 《光荣与梦想》中的现实模型 还有《镜子》的弦 这次《三体》也不例外 而且大刘仿佛对物理情有独钟 如《朝》《球》《镜》《圆圆的肥皂泡》以及这次的《三》 (数学太抽象 化学太多变 自然学科中也只有物理是最便于当作硬科幻内核的了)而且无一例外的都以赞扬人们对真理的探求以及人文主义关怀作为思想内核
  
  《三》在2006年6月号上只连载到第二集 但就已经在我心中造成了坍缩
  
  [一切的一切都导向这一个结果:物理学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将来也不会存在。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但别无选择。——《三体》]
  
  这是小说中某尖端物理学家的遗书 大刘果真勇于进步 在物理学中各个领域左突右撞之后一跃而出 身在庐山外审视检测这一经典学科的存在 着实值得称赞
  
  大刘万岁万万岁之后 来看一下这遗书的内容 这荒诞的观点 物理学存在吗?物理学不存在吗?怎么可能不存在呢?哈~科幻果真是科幻当然也只能是科幻……
  
  从小接受唯物主义的热情灌输 事实有力或稍显无力地证明这是个伟大的 绝对程度高的理论 后来偶然了解 这也是马克思理论的主要内容 于是意识到 伟大的祖国需要这个小小的唯物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后根深蒂固坚定不移 我照做了
  
  我信仰自然界的力量 相信未被发现的宇宙大一统规律的存在 “对”是客观存在的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 “错”则反之 所谓“我就是Mr.Right”类似的理论去死吧……虽然中途有些客观唯心主义的苗头 但走到后来人格神非人格神都从信仰中消失了 只剩下一个无形的存在体 也曾质疑过各种学家高度概括理论的能力以及“概括”本身的安全性 也都不了了之 总之 快乐的相信着自然和规律
  
  [S Shooter F Farmer 射手和农场主 两个涉及到宇宙规律本质的假说:
  
  “射手”假说:有一名神枪手 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 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 他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 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 必然会有一个洞”他们把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 看成了自己宇宙里的规律
  
  “农场主”假说则有一层令人不安的恐怖色彩: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 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 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 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 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伟大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早上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 但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 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捉去杀了——《三体》]
  
  至此 我甜蜜依靠的那堵墙突然有些许裂缝生出 前所未有的
  
  我开始联想 到现在为止 人类文明范围内发现的物理公理定理以及推理适用范围究竟有多大?紧接着 人类文明范围内所发现的一切“真理”能“真”到什么地方 “真”到什么时候?时间与空间的幅员无法丈量 真的在这个永恒无止境的范围内有一成不变的真理吗?有什么现象可以安全地保证这个范围内存在唯一真理?就算可以保证 那么谁又能保证不存在另一些不为人知的范围呢?四维空间的概念已经几近被人们接受 这么想 多维的存在也不无道理 那么那些维的范围中 又如何保证真理不变呢……
  
  不妨疯狂的计算一下 假设每一维中都有k个平行的真理存在的可能 我们所熟知的只是其中之一 姑且设它成为人知的概率是(k-1)/k 我们所存在的这个“地方”一共存在n维(就算n>=3吧) 那么我们现在所接受的真理出现的概率只有[(k-1)/k]n次方 由于k是定值 n越大 概率越小 我们的世界只是个无限范围内的随机数
  
  当然 上面的那一堆计算也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可以说这种计算异想天开毫无意义 也可以说数学也包括在可能变化的真理之中没有可信性
  
  不管我们是否能接受 世界总在变个不停
  
  [这些高能加速器将实验中粒子对撞的能量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一切试验条件都相同 结果却不一样 不但在不同的加速度上不一样 在同一加速器不同时间的试验中也不一样……也没有规律
  
  这意味着物理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匀……这就意味着宇宙普适的物理规律不存在 那物理学……也就不存在了……——《三体》]
  
  来来来 小推广一下 很简单的结论:真理不存在
  
  小说中的情节无论怎样惊险恐怖 我们总能用它的不真实性来安慰自己摆脱不良情绪 但这次的情节却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了 或说他的理论实在是太吸引读者进入思考了
  
  我想起初中时的一个晚上 回家路上 和我并自称“实验两大变态”的P和我同路 在过马路时 她很单纯的忧虑着:“我们学的那些定理有什么用呢,它们最终还是要被推翻的 这些有什么意义么……你说呢?”记得当时 我笑了笑 提醒她看车
  
  小时候看到可怕的东西 便急忙用被子覆盖 眼不见于是有了安全感 而现在 某些事物一旦懂得了也便无法装作无知了 总以为自己欺骗自己的功夫炉火纯青 能够保持住无知的快乐 现在结果揭晓了 它仍旧存在 一直在 用存在讽刺着我的自欺
  
  我想起我们所鄙视的被我们冠名为无知的迷信 突然意识到 如果在永恒范围内真的存在一个与我们所见不同的真理 那我们这些自诩坚持真理的伟大斗士们与迷信者无非在做同一件事 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无非是跳出一层认知屏障 在下一个屏障前回头俯视上一个屏障后的人们 科学 只比宗教多了“事实”依据而已 那句话叫什么来着 “五十步笑百步”
  
  “它们最终都是要被推翻的……”
  
  可能吗?不可能吗?为什么不能呢?能说明白吗?谁能说明白嗯?
  
  这一切真的不可能吗?
  
  “真理不存在……”
  
  如果真是这样 怎么办?
  
  {两个SF 我 在彼此的世界里冲了一次浪}
  
  如果真是这样 怎么办?相信什么?依靠什么?有什么可以依靠呢?
  
  如果真是这样 那如何保证 明天 世界不会变的面目全非呢?
  
  如果真的变了 那又怎么办呢?
  
  ……………………
  
  不管了 明天还要上学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3#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期末考试的当口我又看了个小说,还是两本的,巨长,但是真的超级好看。中国的作家什么的都喜欢拿自己写的东西当试验田,写的很次就来一句,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为以后的xxx奠定了基础。文坛上所有的人都在以尝试之名耍白痴,真高兴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作品,刘慈欣大叔还是很有水准的,三体1的故事很精巧,故事里还有故事,虽然不到用小径分叉的庭院形容的地步,但绝对没有用幻想小说的花拳绣腿蒙人的嫌疑。三体1最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的职业道德——所有的文学手法,科幻假设都在为情节服务,这真是太让我感动了。三体2的确很史诗很庞大,在这么一个庞大的架构里,虽然人物的刻画到不了跃然纸上的程度,但起码已经有头有脸了。大时代里的小人物虽然有点脸谱化,但也能让我们稍稍感动一下了。两部小说的节奏都很棒,能让人不忍释卷,但这点三体1比2做的好,但毕竟2的架构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他能写出来而不是用一堆感叹句糊弄过去,已经让我大感惊艳了。也许是中国的各位所谓作家们已经让我对文字绝望了,刘慈欣的三体1和2,我都可以给五星评价。
  不能说三体是现代文学中的顶级作品,但它的确是我们现在市面上能看到的最好看的小说了。这部小说让我最激动的一点是,通过它我才知道,我这三年混乱的大学生活没有白过,起码我开始逐渐知道什么叫坍缩了,起码我也知道核聚变的瓶颈在哪了,起码我也相信如果核聚变真能成为民用能源,人类就真不用为能源犯愁了。人还是要学会感恩,大学期间的老师们虽然没有交给我们求生之道,但让我这个前文学青年成为了科幻作品的模范读者,也不啻好事一件。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4#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我只说一点细节
  
  我是在网上先看到的,网上的版本第一章是疯狂年代,以那段血红历史为开端,很强的冲击力
  
  然后我买了书,疯狂年代被不动声色的挪到第七章了(我最开始的时候还以为它完全给删掉了),以一种倒叙的手法插播--简直是被隐藏了起来
  
  倒是不怎么影响情节,但是,一下子缺乏了那种冲击力,这个故事的缘起成了轻描淡写的一部分
  
  很滑稽,国内的出版业真是不易为啊
  
  我在网上看完它后,还疑虑过:这样的书,很难通过审查啊
  
  我不知道这样的安排是为了通过审查,还是审查后必须要接受的改动
  
  总之,荒谬到滑稽的地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5#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大刘是中国第一个真真意义上的科幻作家。他的三体系列也必将在三部曲完结后,经过几年的沉淀,为世界认识,接纳,成为经典。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6#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故事整体结构非常不错,国内难得的精品,但是在很多细节上仍然值得改进,我觉得硬科幻注重的就是细节。
  
  关于质子的多维结构的展开和收缩是个非常玄乎的概念,试想如果三体人能控制质子的多维结构,那必然对多维空间的各种性质非常了解,至少有精确的数学模型,因为他们最后还需要把质子还原。
  他们有能力把质子在零维度展开造就黑洞(虽然这概念本身就存在问题既然是零维度就不存在展开的概念),那就应该有能力开启一个基于多维空间的星际之门,那么三维空间的距离就不再是什么障碍。
  另外一个证据是三体人能利用量子感应来加载传递信息,那他们就应该了解所谓超距量子感应的原理,这样就不只是传递信息而已了。
  
  智子的二维结构自行展开和被撞击后的自动恢复的概念都太单薄,所以作者也只是一带而过。
  
  还有就是用纳米材料切割巨轮的想法并不一定可行,因为巨轮在运河内运行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而钢铁结构的致密性也不至于被头发百分之一的细丝所轻易切割,更大的可能是巨轮在这一道屏障前停滞。
  
  关于三体星系本身仍然有很多疑问,对于地球而言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α星,但是对于三体星系太阳不一定是最近的恒星,而对于高度文明的三体星人不可能坐以待毙,肯定会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寻找最近的适合生存的星系移民,但不是首先向浩渺的宇宙寻找新的文明。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7#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精彩的科幻!
  
  从高中时期开始沉迷科幻,将近十年了,刘慈欣的作品一直是质量的保证。
  这样恢宏的想象力和硬科幻功底,真的令科幻迷们非常惊喜和沉醉。
  
  三体以文革为背景,对年轻人来说,稍微遥远和陌生了一些。
  然而那样的疯狂和压抑,又是另一个吸引人的因素。
  
  理想和道德产生矛盾的时候,我该如何抉择?
  也许这是永恒的悖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8#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一小半了,偶然路过,说上几句吧。
  刘慈欣的书,想象力都很不错,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等等,也包括这本三体。进程会有非常宏大的场面,但可惜也总有很多不正常的人,还有过于荒诞的情节,总的来说……有点像《无极》——当然,还是要比无极好多了。感觉就是作者讲述的往往不是一个非常符合逻辑和正常人思维的故事,你无法说服自己,认为里面讲述的故事真的有可能发生,可以当故事看,但是难以产生代入感。
  就像中国的大片,场面宏大,风光优美,但是你融入不到其中,你永远也不会因为《十面埋伏》的背上插刀小强版刘德华感动,但是你会因为《勇敢的心》里面那一声freedom而泪流满面,这就是差距。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9#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昨晚协会换届。肖兆旭把一系列表格和记录交给贾胜龙和李华康他们。几个大一的孩子,表情非常认真。当时夕阳相当好,肖的身影就隐没在阳光中。突然想起《三体》的最后一句话:这是人类的落日。
  
  
  
  也是的。自己总会为自己没做过的事情惋惜。可是,如果自己真的为协会燃烧了,又怎么可能在武汉大学认识那么多人呢?
  
  
  
  一直没给他们讲当时见到大刘的情景。其实比较菜。我是说我。
  
  
  
  当时才上高二。寒假。正月十五那天。还是说阳历吧:2004年2月5日。
  
  
  
  中午。燕京饭店。
  
  
  
  列会的人比较多。社里非常好,给我安排了靠前的位子。杨鹏和星河就坐我前面。
  
  
  
  那时自己年少气盛——二附的学生嘛!
  
  
  
  于是找前面的两位大师要了签名。刚要完,一位人高马大穿棕色衣服的先生从后面过来,跟杨鹏握手:
  
  
  
  杨鹏你好!我是刘慈欣。
  
  
  
  我一抬头——!!!
  
  
  
  就是这样。
  
  
  
  后来找大刘要签名,同样非常顺利。其间大刘还找我借过一次笔(“学生,借一下笔。”),挺和善的。至此一切都好。
  
  
  
  后来,午饭。我特意挑的和大刘同桌。记得当时同桌的还有保定N中(一还是二来着?……)的女生田慧心(也不知道她现在在哪儿上学),农学院的王自堃(现在都不怎么联系了,遗憾~~~依稀记得好象是第八届新概念吧,王兄还拿了个C组的二等奖),脸上雀斑比较多其实比较可爱的张卓大姐(那天早晨刚读完她写的《花开的声音》,印象挺深),还有北京科技报的阮帆姐姐(《暗潮汹涌》~~~后来也没什么联系了,哎)……别的都忘了。
  
  
  
  前面说了,自己胆子挺大的,问的问题都挺直。大刘不太高兴。
  
  
  
  也是的。其实大刘对中国社会的认识非常深,不单是他在作品中表现的那样理想。
  
  
  
  而17岁的自己确是理解不了这份悲凉。
  
  
  
  只记得他当时说,振兴一个民族的科幻事业,是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仅靠一家杂志社一个单位来完成的。还说,要为青少年写作。当然,也提到了科幻的衰落,不仅指中国。
  
  
  
  不是三大师离开我们那么简单。(而我当时恰好提到了这一点……大刘说了句:不是!就低头吃饭了。好半天才接着往下说。)
  
  
  
  记得后来和阮帆姐姐发电子邮件提到大刘的发言,要为青少年写作。阮帆的回信举了个例子:如果有一天大家都相信量子力学了,也绝对不是那些相信相对论的科学家都改信量子力学了,而是那些科学家都老死了!
  
  
  
  是的。只是,到那时,那些最先研究量子力学的科学家们啊,你们在哪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0#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国内写科幻的大概也就剩下刘慈欣了,三体算是进大学后看的唯一一本国内的科幻长篇,写的也的确不错。如果要找本最近的国人写的科幻,那么就是它了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21:54 , Processed in 0.0538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