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 - 地球往事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1#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三体2出来后,我又重读了一遍三体。对于这部架构异常庞大的科幻来说,我不能也不敢说老刘写得不好。
      沿袭了球状闪电的风格,对于技术和解释很丰富,甚至有点长篇累牍的味道。虽然我很喜欢这类硬科幻,我也只能将其归为一个不算太好的硬科幻,但我还是看得出老刘大师想通过情节来吸引读者,让我感到沮丧的是这本书竟然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如此苍白,书中所有的人物只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意图而捏造出来的,说白了就是,所有的对话放在其他任何人身上也都适合。
      很明显,刘大师的文学功底不高,这也是我认为他以后作品必须避免的弱点。他的很多作品都对技术理论,以及环境刻画的很深,唯独对人的表达不够。但这也不能怪刘大师,毕竟这也是现代文学的一个劣性,一个对人物刻画苍白的时代特征。
      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在对技术的描述中让人忘却了这个最大的弱点。这类弱点也是由于国内读者所影响的,我认为。包括我自己以前,我们都喜欢看那些结构比较宏大的作品,比如国家的崛起,比如大家喜欢看的金庸小说,都要扯上国家大义,民族英雄等等。这是不合理的现象,就算现代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强调他观点的同时,也极尽可能的将博罗奔尼撒战争里面的每个人都写到了,无非是想强调细节的重要。相反我们的史记、战国策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并不是说这样的观点不好,只是我们要将宏观的结构和具体的细节结合起来。
      小说也是一样,我第二遍读完三体,这种感觉异常强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2#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想象力之瑰奇,场面之宏大,堪称经典。就算《银河系漫游指南》也不过如此,几乎可以跟《基地》相媲美。
  以后人们会同意我的赞誉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3#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刚看完三体,三鹿毒奶粉事件就被揭发出来。有种不可言状的悲伤在我心里蔓延。我突然发觉,这种对拯救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失望的情绪,原来离生活也很近。
  
  希望造毒奶粉的企业全倒闭,哪怕是外国公司占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过后果同样难以预测。在事件火热的时候,我们咽下愤怒是何其艰难痛苦,但是事情的后果绝不是一时冲动能控制的。究竟怎样的决定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理智?又要怎么拯救?
  
  是置之不理,还是叹息一生?
  
  我想起地球上那些投降派。当我们算计着要离开这个让人气愤的国家时,是不是也带着和他们一样的情绪与苟且?
  
  在小说中,他们要面对的对象是对外星文明。这种事件的重要性比现在任何的时事要闻都要放大一千倍,所以触目惊心,所以能毫不犹豫。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抉择的是,台湾问题,买不买日货,喝不喝奶粉,灭不灭棒子。这些是这么微小这么愤怒,一个什么消息就能忽悠着全国大多数人民一边倒的去讨伐。而时过境迁,当我们看见结果时呢,才会发觉:原来它这么简单,根本没什么可争论折腾的。
  
  当我们什么也不知道时,日子真真正正的简单。知道了,除了知道自己被骗被利用了,就什么别的也做不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想我们人类,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最大的进步就是:不听从任何什么人,我们相信自己。
  
  我们能用自己的理智判断是非,选择自己的道路---这是我现在能想到的最为宝贵的民主了。
  
  呵呵,说科幻呢,扯远了。很谢谢三体带给我的思考。
  
  能拯救我们的,是我们每个人本身的觉醒。不是靠政府更不是靠外星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4#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三体一开始很吸引我,作者给出了大量的线索给读者去挖掘,许多优秀的作品一般都是这么开始的,文革被迫害的女知青的命运,大批科学家的自杀,以及对三体运动研究,还有那个与古代文明挂钩的三体游戏。外加三体这个名字本身就有很强的宗教意味(三位一体)。不过直到红案计划的内幕被揭开,我的幻想就破灭了.....
     后半本书几乎快成为一本流水账了,作者在前半本书留下的各个迷题都成为后半本书的累赘,疲于奔命的去解决自己原本布下的一个个迷题。
  什么外星智慧通过质子影响地球的科技,各国知识分子莫名其妙的结成三体组织。这些都非常的唐突。感觉就像过去许多无法收尾的惊奇小说把迷题都推给超自然现象一般。如果这样还算好,最郁闷的就是对三体组织和外星社会的描写,都是草草带过,没能体会到发现新世界的那种美感。
     后来想想,这本三体原本应该是两个构想,前半部分是对终极问题与人类矛盾描写的终极问题科幻小说,后半部分是对外星智慧与人类摩擦描写的科幻小说 。也许是前半部分没有办法写下去了,所以我们才看见了这描写仓促的后半部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5#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我读这本小说是,读着读着,感觉它就想发生在可以想像的现实中一样。不是科幻出来的,而更想一部部叙事小说,就在自己面前。有时自己都感觉真的有这么一群人存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6#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看《三体》几乎耽误了我的事,因为太好看了,以至于我看得忘了时间。
      两部《三体》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它基本符合我心目中的通俗小说的各项标准,除了没有应该要有的情色部分。
  
      但是还是有几点不得不说。
  
      《三体》是一本政治小说。那些兴致勃勃、大段大段的运动描写还有五六十年代的那些嘴脸的表露,让人可以看到现代这批中国作家深受意识形态的毒害之苦。大刘也不例外,他深陷于社会表达的泥潭,试图用自己笔墨勾勒出一副社会大字报,以为自己的题材所用。但是他没有意识到的是自己犹如飞蛾扑火,已经落入了思维困局的圈套。
      无休止的政治运动和太空舰队相结合的情节设置可以说是中国特色,也可以说是不伦不类,但更是桎梏于意识形态的固步自封。
      大刘请你不要再写文化大革命了!它即不能为你的小说增加社会使命感,也不能拯救中国科幻。
  
      《三体》是YY小说。一滴“水珠”就把人类舰队的三千多艘太空战舰全都消灭!大刘,请你离开娘子关电厂,出来见见世面吧。
  
      《三体》很硬,它是披着科幻外衣的技术手册。它首先把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读者排除在外了(像我这种在边缘徘徊的也不少)。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几乎是跳过大段大段的技术描写向前进的。可悲的是,我发现省略这些篇幅众多的描写后依然可以不难理解作者在说些什么,那么这些科幻元素是否只是作者的炫技,亦或是作者为自己划定写作身份的条形标签。如果那样的话大刘这样中国当代社会不多的会讲故事的作家往往会作茧自缚,拘泥于科幻这种顾影自怜的形式主义中不能自拔(不要理会科幻编辑和爱好者倡导的拯救科幻的鬼话)
  
      话说回来,《三体》是最近为数不多的能让我沉迷其中的小说了。
  
      大刘加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7#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很久没有看过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了,最近的一次还是大学考《量子物理》的前一晚熬夜看完的《球状闪电》,当时的震撼已不言而喻,甚至给了当时的考试很多“灵感”,赫赫。时隔几年,再看这么“硬”的小说,真的有点吃力啊!连与门,非门都什么的有些想不起了,更何况一些数学公式和推论。虽说看小说不必太较真,不过看硬科幻的乐趣也在于此,越是严密的理论越能给人真实感。我的数学物理实在太差了,看某几页的时候还得半天才能想通,甚至“宇宙闪烁”这个我还是没能搞懂,只能半吊子看看了。至于量子物理和哲学上的东西,只能窥其皮毛了。= =|||||| 不得不佩服刘慈欣过硬的技术背景和广阔的思想境界。
      大刘的小说总是给读者呈现一个极其宏大的场面,在这个背景下提出一些让人深思的东西,科学是责任还是兴趣?宇宙中是不是存在所谓的“道德”?科学的进步真的促使了人类的进步吗?还是正在毁灭着世界?而在这宏大的映衬下,每个人显得是如此的渺小,像三体人所说的:你们是虫子。
      之前觉得球状闪电中宏原子的发现已经很了不起,而在三体里看来实在是微不足道。它仍旧是三维的,而三体人已经找出并能制造四维、五维…甚至十一维的智子;而且人类能制造出宏原子却不能还原,三体人不仅能在低维度展开质子还能还原出十一维的智子,并且无处不在、观察着、阻止着人类进步,成功的锁死了科技发展。我想在《球状闪电》中那个宏观的观察者就是智子了吧。不知道大刘写球状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有了三体世界的构思了呢?
      三个质量相同或相近的物体,会在引力作用下进行着无规律、永不重复的复杂运动。试图在无数次轮回中找到永恒的答案似乎已成为不可能,三日凌空也好,飞星也好,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这就是三体的世界,是更加残酷的世界:恒纪元乱纪元的更替,192次的摧毁,脱水、复活,三体人几乎摒弃了所有的情感…在三体人的心目中地球才是一个天堂,是一个希望(当然这里面不包括活着的地球人民)。
      叶文洁因为文革那些残酷的事实选择了背叛人类,她认为更高科技的文明具有更高层次的道德和思想可以拯救这个肮脏的世界。伊文斯因为无力阻止无止境的破坏而丧失了对人类的信心。小说里的这些背叛者——三体教徒清一色的高精尖份子,他们对这个世界对这个文明是如此的失望,甚至憎恨到了想要毁灭全世界的地步。我想起以前看批判理论时,那些学者对月长叹的失落,用批判的眼光看这个世界,一切都处于欺骗、压榨、失衡中。地球文明是那么的无药可救。他们看不到光明的未来,理想的世界,转而寄希望于四光年以外的三体文明。从人类自己的内部开始了反叛和毁灭,这比大自然的报复来的更加令人绝望。
       印象深刻的有一段是纳米丝切断超级邮轮,cool~~~  
      无论科技怎样变化,太阳系四光年外是不是存在着三体世界,生活依然向前行进。如果你知道四百五十年以后地球文明将遭灭顶之灾,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8#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有点扯淡的味道.
  通篇都是精英,尤其是三体邪教组织推广<三体>游戏那段,大刘这是啥思想啊?
  但是所有的主意却是大史出的
  看不懂,看不懂 大刘是在否定自己还是在向我们表示什么
  
  还有我始终无法定位那个邪教组织头目,文洁
  还有,你丫的凭什么就判断了人类疯狂了,但是令我吃惊的是大刘竟然没有让"她"有一丝丝忏悔.再或者就是大刘对她的刻画不够深刻,导致有我这样的笨人确实在看的时候出现了类似的疑惑
  
  不过整个来说我很欣赏大刘的构思,文笔差了点.但不少东西给我很多启发,比如sf,比如维度等等
  
  谢谢大刘能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诡异发人深思的科幻小说.
  
  最后讲一句,科幻小组有些组员的科学素养是我无法恭维的,有这样的读者在这,有些对科幻的亵渎.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9#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刘慈欣是我高中时代最喜欢的科幻作家,那时每个月必买《科幻世界》,每当有他的文章就开心无比。我喜欢硬科幻,正如刘慈欣本人所说,"这种科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完全技术细节化,没有形而上的影子"。这类故事的想象基于现有的科学技术以及未能解决的科学难题之上,对那些疯狂想像描述能做到如同新闻报导般的冷静,让人分不清哪里是科哪里是幻。无疑,这类故事对人的启发是巨大的。当然,作为小说,细节方面值得推敲最好,但也不必太过深究。
  
  技术的层面我不太懂,这里也就不多说了,故事中确有许多东西给我很大感触。首先是科学家们对自身理想和信念的追求。那种狂热和执着,以及当自己的信念被摧毁后整个人的崩塌,让人思考有意义的人生该是怎样的,一个合格的科学研究者该是如何的,做学问的真正态度又该如何。看到太多沽名钓誉的学者,有多少人又真是以科学作为人生的目标,双有多少人会真的在发现"物理学根本不存在"之后选择自杀?故事终归是理想化的,也许也给我们一些值得憧憬的东西。其次是感叹世间生命的奇妙。一开始的几章,说到人类文明在一个不被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安然发展了几千年,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是啊,一个巨大的宇宙,如此多的星系,我们在这么一个星球上,活着。
  
  最近也在看《Planet Earth》,最大的感受就是所有生物只为一件事情:延续生命。通过吃喝而达到的对自身的延续,通过繁衍而达到对的特种的延续,或者像人类这样,通过学习而达到对文明的延续。活着已经是个奇迹,既然奇迹发生了,就努力不要让它中断吧。至于"物种共产主义"之类的说法,我不太认同,也许是因为我更倾向于"物竞天择"。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有不同的习性,本来就是由于自然的选择以及物种自身的选择形成的。有的物种靠数量(比如蝗虫),有的靠力量(比如象),有的靠躲避(比如帝企鹅)。而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竞争或者共存,是更为复杂的互动所致。我们可以说人类需要给动物自由,保护动物的生存,但是任何的保护措施都会形成对另一种或多种物种的干涉。我们不能说肉食性动物就一定比草食性动物邪恶,或者数量少的动物就一定是弱者。
  
  活着,奇妙的美丽的存在。我相信在这宇宙某个地方一定有生命的迹象,虽然我怀疑在现在这个时刻和我们同时存在着差不多的文明。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0#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读到中间部分是最有意思的。末尾反而不够力度。
  快结束的时候开始描述三体世界的生活,就涂抹着强烈的人类色彩了。
  不过,作为人类,写东西很难超越人类意识的,毕竟没有人真正见识过外星世界。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21:58 , Processed in 0.0514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