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 - 地球往事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1#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又重新读了一遍...大刘把我忽悠的,我都觉得他说的物理是真的了。我很关心有人把Threebody的域名注册了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2#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伟大的刘慈欣,简称“大刘”。只需读两篇介个中国当代科幻先锋的短篇作品,就可以一清二楚的抓住他的写作风格。超大尺度的科学幻想,立足中国现实题材,关注文明宿命。优秀的科幻作家在欧美帝国主义那边一串一串的,璀璨如群星。而我朝泱泱数亿人,仅有几颗矮星孤独的闪烁。老一辈文学家(如老舍和鲁迅)琢磨着通过科学幻想唤起中国人地科学精神,然后发现中国人连饭都还没有吃饱,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会一片一片的死人。一群革命份子正在为实现自己的理论梦想而鏖战不堪时,奥威尔已经洞察到了介个所谓牛逼体制的牛逼缺陷。叶永烈老师1978年赞美科学的春天,出版《小灵通漫游未来》这部伟大的作品,让好多人的科学灵魂萌了起来,不过也只是入门科普级的幻想;此时克拉克的太空漫游已被库布里克搬上了银幕,阿西莫夫已经为机器人建立了伦理规范。我朝从来木成规模的科学基础,却极端葱白实用主义,科幻文学被长期被摆着书店里的幼儿区,这也许是中国科幻的掣肘;当然我朝比这个要远远的神奇,改革开放科学复苏,科学幻想却又在1980年代中被贴上了“精神污染”的标签,成了反低俗的对象。幸好有郑文光等人的坚持,才战胜了某些人的愚昧。刘慈欣、王晋康等人相较于前人,简直就是超新星爆发,万丈光芒刺破想象力贫乏的黑暗,让中国人相信自己居然也能如此牛逼的理性幻想一下。这是一种欲望满足,一种解渴与喷射。
  
  让人解渴的不仅是理性幻想的爆发,还有现实的意淫。中学时候很和谐,约摸也知道点我朝的国情,每每看到刘慈欣的小说都是心潮澎湃,爱国主义情绪高涨,文中的中国与中国人洋溢着浪漫英雄主义的激情,简直就是“感动中国”了。等俺长大了,越老越不和谐,现实清晰起来,那种美梦瞬间多了意淫的味道,如今这本《三体》依然是“中国中心”的重口味风格。不是不喜欢,只是现实与梦想间太不靠谱了一点儿。大刘是正南齐北经历过文革的人,那种革命风潮的汹涌澎湃估计和这种风格有很大关系;他也是有谱的人,深知那场灾难的毁灭性,当也肯定看得清楚当今的现实,免不了在上面寄托美梦。这个意义上,大刘绝对是一个科幻愤青,而且左右情结都有。
  
  豆瓣上有人说刘慈欣是中国的大师,但远没有成为世界的大师。这跟国家科学素养落后有关,更不用提中国科幻的起步比欧美帝国主义晚了将近150年。大刘自己说过“好的科幻小说应该是把最空灵最疯狂的想象写得像新闻报道一般真实”,说得真是好,以前幻想都基于现实;不过我以为大刘差的就是这点,呵呵。大刘也没有脱离现实,他的笔下有厚重的中国现实,咱中国人读起来很舒服;但如果用上述那条标准来检验,却有了不真实感;我的主要感觉是“中国远没这么牛逼,扯淡吧~”。转而瞧瞧世界级大师的作品,比如说罗宾逊的火星三部曲,以及克拉克的太空漫游系列,读罢会说,这他妈写的不就是人类社会自己么?
  
  这与科幻的软硬程度可能也有关系。刘慈欣的硬科幻已经够牛逼了,但是软科幻还欠火候,或许是这种软硬不当造成了不真实感?我琢磨着是不是可以放弃过分详尽的技术细节,转向更加宏观的现实基础,这样是不是会更好捏?比如说这本《三体》,大刘自己说是要探讨“宇宙中是否存在共同道德准则”这一典型的软科幻命题,但是全书读罢却感觉不到这些探讨,反倒是后半部分大篇幅的“恒星对电磁信号的放大功能”“微观多维可逆扩展”“智子”等牛逼硬科幻元素吸住了眼球。当然,伟大的作品通常要建立一个伟大的幻想体系,大刘的这个体系应该才刚刚开始。也许等大刘完成了这个体系的塑造,一个逼人心肺的厚重感就会跃然纸上,软硬俱佳,必定是一部伟大的科学史诗。
  
  我是科幻迷,但是看的科幻小说却不多,所以上述言论很可能是在扯淡。希望中国科幻越来越牛逼,希望今后雨果与星云两奖也会出现中国人的作品。
  
  http://www.hengcuo.net/articles/liu-cixin-three-body.html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3#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上大学的时候还坚持看科幻世界,毕业之后科幻就看得少了,只记得看过安德的游戏系列....
  
  三体和球形闪电是这几年来最好看的国内科幻小说了
  
  大刘不错,赞一个!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4#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周末没干别的,看了两部获得银河奖的小说《球状闪电》和《三体》
  两部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弄得我隐隐约约想要表达什么,想起些诸如《科学教徒守则》或者《我们的方法》这样的题目
  但是在这些难与理解的的理论物理科普和精致故事结构面前,我只能羞愧的说:我缺少太多的科学素养
  很明显,我想和我喜爱的作家套近乎以尽不大可能了
  但是值得高兴的是,我对世界的可解释性从无质疑,它们只来源于物理和哲学两门学科
  这两门学科就是圣经(不断翻新的),如果某种程度上讲科学方法已经因为人所独有的感情升华成了一种宗教
  确切的讲:就是“观察、理解、描述、再现”这一套我所理解的科学方法,这将引发许多推论甚至可以叫做教义
  诸如:理性思维和方法进化导致一切事情的可调查和可解释,可解释引导理解力上升,推出(起码我暂时认同)痛苦的可理解和可分析
  推出对它的限制和改进方法,包括与痛苦共生的意思及方法
  抛开物理和哲学的工程意义,我想科学态度对于行为的指导值得人们把它理解为某种教义
  
  刘的很多小说都有将科技进步当作某种邪恶的描述,诸如技术引发的灾难和人类身心的扭曲,
  比较明显的是《地火》和一部忘了名字讲述南极和北极之间打开隧道的小说。
  更甚者是在《三体》和《球状闪电》这两部小说中,在开始他直接质疑了“万物的可解释性”这条原则
  但是,这通常只会是小说的前半部分或者更少,小说最终的基调仍然是对科学的礼赞和对真正科学态度的呼唤
  所以,没什么说的,刘慈欣是一名乐观而虔诚的牧师
  我现在说,因为我出生的大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我更能被这样的教化俘虏
  这句话,怎么讲也有点科学素养吧,同时我还需要申明,这只是某种猜想式的分析,并没有强有力的实验数据和大量的相关案例支持
  
  以后还是要写一些关于“科学教?”的东西,似乎已经有很多这种讨论和艺术表现了
  我其实最想说的是(参照题目):这是两部可读性很高的小说,包括背景,规模,探讨问题的关注度等等都是相当热门
  很像是一部优秀的好莱坞大片,当之无愧,值得表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年前写的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5#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最引人入胜的章节我觉得是文革部分,可能跟作者对这个时代的了解有关,而且创造性的描写了当时的中国对于地外文明的研究,也让人能够信服,因为当时跟美国苏联较劲的中国在核武器方面都有涉及,自然也有可能不甘落后的把“革命”的眼光望向太空,而文革小组对于外星文明起草的大字报式的宣言也很有讽刺意味。
      这部小说如同里面描述的“三体”游戏一样,复杂的故事里面隐藏着深刻的问题,一个几乎变态的社会背景,让深受其害的人心里出现了毁灭变态社会的期盼,而同样受折磨的外星人同样出现了毁灭其他文明的行动,相信很多看过的人也会有对于这个世界产生各种怀疑,到底是让其毁灭,还是去改变。
     让人失望的是地球叛军被易如反掌的一锅端,基地也被大卸八块,不知道是作者偷懒还是怕把被“和谐”掉,按理说,这群精英组成的组织怎么也该比本拉登强一些。不过也没办法了,毕竟这些小说还是要弘扬主旋律。
      看完我也在想,如果外星人来了,我会期待他毁灭地球吗,或者,请先毁灭某个执政党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6#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当然当然,还是中国科幻史上绕不开的一座碑。绕不开就是绕不开,绕不开本身就是说明价值。在科幻世界上断断续续看了一年,还是买了书,连同《黑暗森林》一起。
  最强烈的感觉,大刘讲故事的方式实在需要提高。虽然三体已是他巅峰之作,还是希望他能再创高峰。毕竟现在中国科幻还无人能出其右。大段的往事描写和三体世界描写全部都用新的一章另述,全部第三人称,叙事方式过于简单。论想象力,严谨程度,立意,大刘已经相当可以,如果在讲故事的方式上能有所提升,几乎无懈可击。不过这对一个工程师老师似乎要求太多了。只是科幻界不知道还要多少年才能再出一个这样综合水平高又有市场的人物,对他要求多也是难免的。
  第二,前后力度不太平均。前面那么着重描写引人眼目的“数字倒计时”,用了那么长的篇幅比重,最终只轻描淡写一笔解释。
  还有就是飞刃夺取舰船一段重头戏,怎么看都是《生化危机1》里面的多束激光杀人场景,哈哈。
  还是那句话,绕不开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7#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从同事那里拿到的,几个小时就粗粗看完了,另一本黑暗森林还包着塑,还没来得及看。
  
  总的说来,这本久仰大名的书给我印象深刻地两个方面,一个无疑是科幻,有着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底子,毕业后也看过量子物理方面的科普,对于其中的hardcore还是能够粗浅的理解的,而另一个方面则是对中国大陆现代史,文革史的描写,军中技术与政治的冲突,尤其是叶面对三个“老红卫兵”的描写,更是入骨三分,把70后80后这一代的父辈的历史包袱刻画的相当到位而有反思的意味。
  
  当然,所谓“三体叛军”、“科学边界”的阴谋论似的故事实在是有点败笔的味道,这无疑对整个故事的架构有不太好的影响。
  
  总的说来,在我看来,它在科幻小说之外更有几分知青文学的意味,是一部很有特点的科幻小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8#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大刘的《三体》前段时间很火,在《科幻世界》连载的时候,就受到了追捧,之后出了单行本,销售行情也是一路看涨,卓越、当当都几度缺货。一个很喜欢科幻小说的高中同学向我极力推荐,网上的评价也一边倒地说好,有人甚至认为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中国科幻小说。我作为一个科幻小说爱好者,却是直到现在,它的续篇《三体Ⅱ》都已经上市很久了,才读了这第一部。
  
  看过之后的感觉是,很不错,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应该说《三体》的题材并不新,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发生冲撞、冲突甚至战争,这种题材在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也有很多名篇,海因莱因的《星船伞兵》就是一例。大刘的这部作品新在切入点不同,以往此类题材的作品中,人类是团结一致的,焦点在于人类如何与文明形态迥异、科技水平悬殊的外星文明抗争。而《三体》中,更引人注目的却是人类的“叛徒”——对人类文明中恶的一面绝望透顶的极端分子和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在星际大战中幸存的现实主义者。外星文明的介入会使得人类文明分崩离析,这种思想的引入,使得这部作品立意高远,卓尔不群,同时也给了作者极大的发挥空间。小说中,关于“三体运动”和“三体教”的描写以及它们的面纱被揭开前对它们神秘感的渲染都很吸引人,应该说是成功的。
  
  但是对于三体文明的描写部分,就有点儿不那么令人满意了。首先要说,三体世界的构想并不是前无古人的创举。之前看过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日暮》,说的是一个双星系统的行星文明总是在发展几千年后突然毁灭,因为双星系统的独特性使得这颗行星有人居住的那部分总是被至少一个“太阳”照耀着,也就是说这个文明没有黑夜的概念,然而终究会有那么一天,两个太阳都转到了行星的另一侧,于是人们经历了黑夜,黑暗和夜空中的繁星令他们陷入疯狂,焚烧一切可以焚烧的东西以驱散对黑暗的恐惧,于是这个文明就在熊熊烈火中毁灭了。这次,大刘描写了一个三星系统下的行星文明,无疑更为大胆。大刘一贯的严谨也使得小说在技术上无懈可击,至少没有我这个水平可击的懈。但这也只是量变,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而且,对三体文明结构的描写有些令人遗憾。小说中,对三体文明的初步介绍是通过“三体”游戏进行的,并说为了地球人的易于接受,借用了地球人熟知的形式和科学家形象。这其实是作者在取巧,以避免自己在构建三体文明的社会和人文结构方面的力不从心。可以想象,被三个太阳照耀的行星上出现的文明必定与始终处于“恒纪元”(小说中的概念)的地球文明大相径庭,甚至可能完全背道而驰。如果能够构建出一个完整而具体的三体文明将是非常伟大的创举,但是作为理科生、身为工程师的大刘缺乏这样的能力,他能够想象出技术上的诸如“脱水”“浸泡”这样的细节,但是这个文明下的社会结构、人文环境,小说基本上没有涉及。虽然小说的最后,描写了三体文明向地球进军的准备过程,但那主要是技术上的;虽然关于监听员的描写,涉及到了一点三体文明的具体形式,且不说这样的描写多么粗线条,只说在这样一个生存极为艰难、必须保持冷静和麻木才能维持下去的世界上,能否出现“爱情”和“美感”这样的概念首先就是值得怀疑的,而即使有,恐怕也不会是地球人所能理解和认同的形式。作者在这里仅是简单地套用了地球人的思维,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把握故事情节的能力,这可能仍然和大刘作为一个理科生在文学造诣上的欠缺有关。整个故事分为很多条线,各条线之间的讲故事水平参差不齐,起伏较大。叶文洁这条线年轻时的描写以及“红岸”的相关描写很从容,让我读出了些《乡村教师》的味道。但是到了汪淼这条线,就有点儿匆忙和混乱,特别是“三体运动”开始显山露水之后,情节的发展一度混乱到几乎失控,到潘寒被清理门户的那段,这种混乱达到了顶峰。最后作者发现已经无力通过情节发展来揭示“三体运动”的背景,只好通过直接的说明来进行交代,这破坏了整体的协调性和阅读体验,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从这部小说展现出来的东西以及作者的序言和后记看来,《三体》只是一部异常宏大的作品的开头。希望在后面两种文明的冲突真正到来的时候,可以看到文明结构层面上的描写和思考。不过首先还是要希望作者能够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毕竟这个构想实在是太宏大了,不逊于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9#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前面三分之一,热血沸腾;中间三分之一,博大精深;最后三分之一,有如壮士断腕之遗憾。一直很仰慕刘大,他的每一部小说都是如此宏大,这部也是一样,开头让我看到入迷、看到忘乎所以。可惜的是,结局却让我有些上当的感觉,后来竟然读不下去,匆匆浏览,一扫而过。打个4分吧,美中不足,留有残缺。有可能前面铺设的过于宏大,最后无法收场,不得不以这么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来让读者自己想象。太遗憾了啊,总觉得有点配不上那个惊心动魄的三体。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00#
发表于 2012-7-29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原谅偶不是个纯粹读者,不能像评论娱乐故事那样宽容。
  但是你瞧我不仅打了4分,还给了“推荐”标签,无论如何,中文SF小说,你也找不到啥更好看的。
  
  中学便很爱看刘慈欣的小说,事隔多年,捧起这部《三体》,有欣慰有失望。
  欣慰是如今SF题材也可以很热乎,对广大年轻读者来说意义深远;
  失望在于眼看刘叔叔十多年于思想、文笔、创意再无长进。
  
  写作技法不是主题,我只是稍稍抗议,能不能更像成人读物?
  目前依然是中学生读物……
  
  SF作品与一般文学作品重大差异在于其必须体现核心SF思想,某种意义上,此等主观创作意识类似于宗教题材。
  杰出的SF作品需要神棍般的气质,福音书般的忽悠,对作者本人的思想境界与人格魅力要求甚高。
  要想把握好,无疑是艰难的,我们不应过于苛求。
  
  刘叔叔的美中不足是专业知识不够硬。
  他可以很好的阅读、吸收,但自己毕竟从不涉足研究与深入学习,充其量起到转载、简化说明的作用。
  然而,局限于此,便始终无法与西方大师相提并论。
  
  《三体》精彩的地方在于花絮,援引的小故事与亦真亦假的科学插曲,可叹这些元素都不是原创,也并非作者核心SF思想。
  因为硬件缺陷,抛开精彩花絮,《三体》的核心SF思想不仅薄弱而且乏味。
  
  我们用简单的方法区分后SF爱好者与骨灰级:
  扪心自问,当你年幼时,是否可以在不阅读、不学习任何相关知识的前提下,自主“幻想”出与某些大师吻合的SF思想?
  例如,不需要先读过某某人的作品,自己一个人也想过比质子更小的微观世界,YY它们如何运行,如何受到宏观影响;
  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世界上别的地方有些更有威望更有见解的人与你想法一致并更完善,因此,你得到巨大的快乐与认同感,即便只有你自己知道。
  拥有这种SF主动性思考快乐,是作为SF爱好者的区分标准。
  
  《三体》的核心SF思想是大多数骨灰级SF爱好者小学时代便相继提出的……
  我无意在此轻视刘叔叔的创意,毕竟他能写我们没有。
  无论如何,表达缺憾。
  
  我们眼中的《三体》,有着漂亮调味剂与配菜,前戏铺垫出彩,但主菜华而不实。
  虎头蛇尾,从引人入胜,到越看越乏味。
  砍掉一半玩悬疑似乎更好,那样至少有Fringe的快感。
  
  最后,抛开SF内容,剧本逻辑不严谨,对白差强人意,犹如教科书,改不掉的《科幻世界》传教口吻,少了一点成人化的自嘲。
  ……
  我知道我这么说某些人要忿忿不平,没关系,来战~
  
  希望早日看到刘叔叔的接班人。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25 02:33 , Processed in 0.0461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