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 - 地球往事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1#
发表于 2012-7-28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夜班在学习室的电脑上发现了一份word文档——刘欣慈《三体》,不知道是哪位兄弟传进来的(我们的电脑不能上网,只能用邮箱的同步功能传输小体积的文件)。随意翻看几页竟然被迷住了,后来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耐着睡意一页页的往下翻,整个夜班看下来只是打了一小会瞌睡。下夜班之后一向是疲惫不堪倒头就睡,这天却忍着疲惫上网下载了txt的文档传到手机里。倒在床上继续看,一直到上午9点多才迷迷糊糊的睡去。下午醒过来继续看,错过了晚饭的时间只好在食堂二楼叫了炒菜。这样废寝忘食的鏖战了两昼夜,昨天下午6点多终于把一二部都追完了。又是错过了饭点,哈哈!上一次如此的疯迷小说好像还是《诛仙》吧。
  故事从文革动乱开始,主人公是一位备受迫害而绝不低头的物理教授的女儿。小姑娘先是遭遇了母亲和妹妹的背叛,她们为了自保极力撇清与被划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父亲的界限,并且不惜一切的对父亲的人格进行栽赃、诬陷、诋毁。一次批判大会上主人公亲眼目睹父亲被红卫兵鞭打至死,这更是对她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大大扭曲了她的世界观。之后她又被下放到东北俄边的原始森林,因为不肯在一份阴谋者提供的文件上签名,险被虐待致死。幸为父亲的学生所救,并得以进入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基地工作。建立这个基地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外星人,一方面分析宇宙射线中可能存在的来自外星人的信号,一方面持续向宇宙发射来自人类世界,具体说是来自社会主义中国,的信息。研究工作长期没有取得进展。接收方面始终没有接收到有效信息,而发送方面因为基地信号发射器功率太小,信号在宇宙中行走很短的距离就衰减到无法识别了,因此发送方面也同样一直没有进展。想要建造足够大功率的信号发射装置不是人类目前的技术能力所能办到的,直到主人公发现太阳是一个巨大的功率放大器,可以把微小信号放大到成千上万倍。只要向太阳发射一个信号,就可以借助其放大作用实现宇宙间的通信,大大提高了信号被星级文明接收到的可能。文革时期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不信任,猜疑、阶级斗争养成了主人公小心谨慎的性格,她选择了保守这一秘密,并且借一次系统调试的机会由太阳向外太空发出了大功率信号。秘密一直被保守着,直到8年后,恰逢主人公值夜班(好一个恰逢,O(∩_∩)O哈哈~),她收到了外星人的回信,“不要回复,不要回复!”,回信警告地球人不要回复任何信息,避免被外星人定位地球在太空中的位置。原来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系里就存在有生命,他们的世界有三个恒星。当行星被其中一颗恒星俘获后就能开始一段较规律的日出日落过程,而在其他较长的时间里行星一直都是被三颗恒星互相拉扯,日出日落无法确定。而一旦行星同时远离几大恒星或者运行到几颗恒星的缝隙之间就要面临生物灭绝的危险。该星系的运行毫无规律可言的,因为在数学上三体问题没有解析解,所以任一星体的位置都无法预测。作者称这一星球为三体文明,三体文明的生存环境如此恶劣,当他们接受到人类的信息之后仿佛一下子发现了天堂。他们的科技水平已经大大的超出人类,于是企图派出宇宙战舰占领地球,并将地球作为他们的殖民地。但是他们只能知道信号的方向而无法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于是决定引诱地球人回复从而对我们进行准确定位。他们世界的一位和平主义者抢先发出了信息,警告人类不要回复。然而经历过文革动乱的女主人公,饱尝人世艰辛,已经对人类彻底的绝望。这时候毛时代已经结束,但是继之而起的商业时代并没有真正的改变人类邪恶的本质。书中的一种说法很深刻,他说人类与恶的关系就像海水与冰山的关系,虽然冰山与水是不同形的,硬度上更是相差极大,但是它们作为水的本质则毫无二致。所以只要有人就会有恶,单凭人类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超脱这种邪恶走向崇高的。怀着对人类的仇恨,她给三体世界回复了,欢迎他们派部队来征服地球,帮助人类文明进行改造。离开基地后,主人公又联系上了一批极端的环保主义者,组成了一个反人类的组织,为450年后外星人登陆地球做准备 (450年是三体文明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这之后三体人向地球发射了两个质子,这两个质子经过两维展开蚀刻后已经是非常智能的计算机,它们通过破坏人类高能粒子对撞机的实验封死了人类基础科学发展的脚步,以后人类文明的进步只能集中在技术创新上而不能有任何本质的进步。《三体》第一部在绝望中结束,与外星文明的对抗中,人类世界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
  第二部又名《黑暗森林》,讲的是现代直到两个世纪之后危机解除这一段时间内的故事。与前一部相比,这一部在思想的深度上与前一部无法可比,结构上也不是很紧凑。因为发生的时间在现代以后,所以有更多科幻的细节。比如可控核聚变已经实现,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球已经完全沙漠化,人类的生存空间被迫转向了太空和地底,在地下数千米建立起了庞大的城市;物种灭绝殆尽,粮食靠人工合成获得;飞行成为最基本的交通方式。这一部所要揭示的和最大的秘密是所谓的宇宙社会学,它也是人类和三体人要价的唯一筹码。宇宙社会学的基础是两个假设(作者称为公理,倒不见得):一是任何文明都以生存为第一目的,二是文明都有向外扩张的倾向,而宇宙的空间和资源都却是有限的。还有一个假设作者没有明说,但是这个假设是存在宇宙社会学的前提,就是浩瀚的星空之中存在着无数的文明,文明的数量甚至比人类个体的数量还要多。我们没有发现外星人和外星人没有发现我们的原因是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边缘,位置太偏所以幸免于被发现。基本假设之外还有两条基本定律,一个是猜疑链,一个是技术爆炸。因为最高速度——光速的限制,各个恒星之间的距离是极其遥远的,所以宇宙之间的通信很困难。无法交流就会产生误解,一个文明一旦知道了另一个文明的存在,在无法判断其善恶的情况下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就会把它假设为恶意的,先下手为强,毁灭对方。假如已经知道对方很弱小,不必害怕对方,还要毁灭它吗?第二条定律给出了回答,因为技术的发展是加速的,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出手灭了对方再说吧。按照作者的说法,各星际文明仿若行走在黑暗森林中的猎人,一旦发现什么风吹草动,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开一枪再说。宇宙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屠宰场,地球苟活到现在,感恩吧!(这一理论漏洞颇多,已有网友提出了批判,很给力,参见http://book.douban.com/review/2019571/)
  大仲马说:历史是我挂小说的钩子。科幻小说比历史小说更难写好,因为它连钩子都没有,完全要靠作者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千里眼”、“顺风耳”的人是天才的,然而在我们时代想要创造这样的科幻设想更显困难,因为现代文明更加发达,科学的传播很可能反倒遏制了人类的想象力,一般而言总是所知的越少则想象力愈丰富。小说家不能发明创造任何新的东西,他的想象无论是多么的离奇、玄幻都超不脱人类已知的范围之内,他只能凭借着已有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做合理的猜想。然而即便如此,想象还是无比困难的。据说有一种解释黑洞的观点认为世界是四维的,我们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这个四维世界的投影,黑洞并没有吞噬物质,只不过在黑洞处物质垂直进入了另一个三维空间,就像两个平面垂直相交一样,在任一平面上都只能看到一条直线。在长、宽、高之外再加上一维的世界是怎样的谁能想得到,反正我不能。想象的困难即在此,它在在都受着我们以往经验的限制。
  可以把人类文明比作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舰,前后均是一片雾蒙蒙无法可见的海洋,所有的人类都是站在甲板上的远眺者,科幻小说家看到的不一定比其他人远些,却总能从这稀少的所见中编制出奇妙的故事,聊遣大家旅途中的寂寞。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2#
发表于 2012-7-28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宇宙社会学批判(一):破解猜疑链
  
  首先说,此批判是critique,不是criticism。是批评基础上探讨背后共同面对的问题,推进认识,不是指摘,不是倒刘。其次,本文很长,特别是证伪猜疑链的部分,比较细致。如果你是一个具有认真精神的科学和三体迷,我相信你会看完。
  
  我的专业背景是社会学,所以评论《三体》自然对宇宙社会学的问题更为关注。我必须要说,宇宙社会学的构想,不管它只是大刘设定的小说背景,还是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作者对于宇宙文明生态的总体认识,都是不那么合格的“社会学”。首先名字就不合适。社会学是对人群集合而成的那个叫做“社会”的东西的研究,这个东西有其自身的结构,这个结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把社会学的研究内容等同于社会关系学,即对一个个单独个体间关系的研究,是不了解社会学的表现。社会不等同于个体的加总。同样,宇宙社会也不等同于全宇宙文明的加总。事实上,所谓的宇宙社会学更近似于“宇宙文明关系学”,它的原型对应着国际关系学。只不过,地球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被换成了宇宙中各个文明间的关系。
  
  下面我就要进入对这个“宇宙社会学”,或说“宇宙文明关系学”具体内容的批评了。宇宙社会学的构成不复杂,两条公理,两个概念,外加宇宙时空的浩瀚背景。其结论是黑暗森林法则。那么,我先抛出我的总体批评结论:根据它给定的条件,推不出它的结论。请注意,在这里,我没有说其结论的不成立是因为这只是个幻想的框架,而现实是复杂的。我说的是仅仅根据它自身,在逻辑上也不可能推出它的结论。换句话说,我是在抽象和概念的层次上讨论它的问题,并不评价从经验层面对它的非难。下面我就说明我的理由。
  
  我们首先来看看猜疑链。之所以不先讨论公理而是讨论猜疑链,不是为了说明它的重要,恰恰相反,是为了说明它的不重要。不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华而不实”。华,是说它看起来很唬人,也的确很能忽悠人;不实,是说它对于这个“宇宙社会学”推出黑暗森林法则而言完全无用。没有它,在大刘自己已经设定的条件和逻辑里,也能推出黑暗法则。撇开这一点后面谈,我们先单看猜疑链。原文不引述,我把它转换成一种“猜疑游戏”的叙述方式。如看官认为与原意不符,可与我交流。这个猜疑游戏的设定是:
  游戏任务是A与B两个文明判断对方的安全性。初始状态有两个选项,①善意,其效果为安全;②恶意,其效果为不安全。事实上还有第三个选项,就是不确定,属缺省情形。随着猜疑链展开,每层上选项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本质都是需要判断对方的状态和利于己方的选择。游戏初始状态为零信息输入,后面全程维持此一状况,也就是说双方只能通过猜疑游戏本身的进程来导出对对方的判断及应当采取的行动,任何通过附加条件得出的判断都是不被游戏允许的,是和游戏进程相背的反事实结果。
  在书中,罗辑和大史玩,得出结论说猜疑的链条会导致黑暗战争的爆发,就是动手干掉对方(参加二部444页)。我要告诉看官,罗辑把大史忽悠了。好,下面让我们还原这一忽悠是怎么发生的。我们从A的视角来看,B同此理。首先,由于没有更多的信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最科学的做法就是给两个选项对半的可能性。即①善概率0.5,②恶概率0.5.   第一轮,A判断【B(善=0.5,恶=0.5)】。粗括号中的内容,有选项,有选项的概率,联合起来,在统计上叫做概率分布。同理,B判断【A(善=0.5,恶=0.5)】。据此概率分布,A和B没有理由认为消灭对方是优先选择。没有完,根据猜疑链,产生了第二轮游戏。A仍需判断,判断什么呢?判断在B眼中,A是如何判断B的。就是:A判断【B判断【A(善=0.5,恶=0.5)】】。注意,处于第一层粗括号中的内容实际就是第一轮B的事情,所以这一轮的概率分布是这样的,A判断【①B认为A善=0.5,②B认为A恶=0.5】。也就是说,前两轮,虽然选项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概率分布是完全一致的。换句话说,换汤不换药。到了这里,其实我们已经破解掉猜疑链了,因为这种嵌套的模式,只要破解了起始位置的逻辑,后面即使到第n层,本质也还是相同的。但为了让大家进一步看清这个道理,我们不妨接着看看第三轮(层)的情况:
  A判断【B判断【A判断【B(善=0.5, 恶=0.5)】】】。此一轮,A要做出判断的对象,是一个B的判断。B的这个判断内容又是A的一个判断,而A的这个判断,就是A的第一轮游戏,其概率分布我们知道是(①=0.5,②=0.5),而B的这个判断其实就是B的第二轮游戏,其概率分布也是(①=0.5,②=0.5),所以,最外面一层A的此轮判断的概率分布依然是(①=0.5,②=0.5)!
  看到这里,我想肯定有很多看官被绞住了,觉得有什么东西摘不清。我不知道大刘是有心还是无意。若是有心,那他可就是一个出色的语言魔术师了;若是无意,那说明他自己也掉进了这个陷阱。事实上,被忽悠到的地方不是猜疑链的逻辑问题,而是语言的魔力。它给我们一种问题套问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感觉,好像循环无解。用概率的概念说,就是它给我们一个错觉,好像链条后面的事件和前面的事件之间是非独立事件,前一事件的概率分布是后一事件对其的条件分布。但其实,那只是语言的把戏罢了。它只是在形式上构成了一种嵌套和条件的样子,而并没有实质上的条件限定。最初的两个事件及其分布相互重叠嵌套,好像互为对方的条件分布,但是只要到第三层,也就是A[B[A[B]]]的时候,这个套就自己解开了。因为没有新的条件注入,在这个位置A[B|[A[B]]]已经不是嵌套,而是循环。
  我估计有的童鞋会argue,你说的是一种概率和抽象的情况,但在宇宙文明的现实中,猜疑链的作用就是让你不停地猜疑下去,越猜越深没有办法确定,所以就必须及早动手了。我要反问一句,为什么越猜越深就要动手呢?是因为这种深渊一样的猜疑带给我们未知的恐惧么?仅从游戏本身来说,在第n+1层,两种选项的概率始终各为百分之五十,尽管选项的内容在第四五层上就早已超出人脑的理解阈限。事实上,这种论辩已经违反了我们设定游戏时的前设,就是不能有外部的信息输入。猜没结果就动手依据的是情感、是非理性层面的心理倾向,是宇宙社会学公理(这个另文论证),而不是游戏的设定和规则。大刘说过,要破解此类善恶的道德问题,必得用科学理性的方法(见第一部后记),我就是在沿着这个方法,向大家展示猜疑链的思维魔术本质。魔术的本质不是虚假,而是虚无。它表演出来的内容是真实的,但是带给观众的感受是本来就不存在的事,是为无中生有。
  事实上,猜疑链在我看来,是大刘设定的宇宙社会学中根本不需要的一个东西,但却是它让宇宙社会学有了魔术的魔力和魅力,让人对宇宙社会学推导出的宇宙文明图景深信不疑。通过此文,我破解了它的魔术,下一文,我要说明为什么说它和宇宙社会学的其他内容没有关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3#
发表于 2012-7-28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剧透,慎入!
  
  第一本主要是写人类被三体世界发现并入侵的事
  第二本主要写人类怎么了解黑色森林并利用他来反抗三体的事
  第三本主要写黑暗森林里高文明的事了
  
  感想:
  集体做出的决定是错的,少数人才是对的?
  人性是本质与所有文明的本质都一样,都是自私的?
  有些人因为这种人性而要毁灭人类与因为厌恶所有文明都这样所以全他妈的毁灭有什么区别?
  人类虫子与生态圈中的鱼有什么区别?
  人类总是自己都没过好呢,就去审判别人,比如罗辑就被整了好几次!
  为什么总是少数人的固执反而是正确的方向?
  多样性导致总有一个是对的!
  宇宙真的是黑暗森林嘛?
  高维文明就一定凌驾于低维文明?
  
  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书啊,强力推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4#
发表于 2012-7-28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刘慈欣《三体》被誉为中国最牛科幻小说,作为不爱读科幻和一个科学文盲来说,有时读得真的很蛋疼,作为小说来说,没感觉写得太好,主题也没读懂,有点对人类现状的反思吧,不过整体来说一部不错的小说,看出作者写得很用心,各方面知识的准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5#
发表于 2012-7-28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三体的亮点实在太多,简单说几个。
  1、伏笔暗示的写法
    三体3君士坦丁战争的描写,“蓝色空间"号四维空间的旅行等等,都为后面谜题的揭晓埋下了太多伏笔,这种”首尾呼应“的小说笔法用得真好。
  2、推理小说式的阅读快感
    从最基本的两个公里得到黑暗森林理论,从哲学的高度去想象宇宙最终的攻击模式,这些基本都是符合基本理科生的推理思维,在揭露真相的时候真正得到了推理的快感。
  3、立体的情节发展
    不管是黑暗森林的威慑,蓝色空间的逃亡主义,还是一开始的阶梯计划,刘大神从不同支线发展出了一篇颇为宏大充满立体感的历史。”柳暗花明又一村“大约是最好注解。
  4、哲思
    ”你是说,这种环境下,人将变成非人?“
    ”是新人吗?不,中校,人将变成……非人“
    以上是我最喜欢的台词之一。这里你发现所谓的哈佛公开课里的”道德困境“并非虚言,方式决定论在这里让位给了结局决定论,生存成为了最基本的追求。
  
    想起上一次看科幻小说还是在小学时代,叫做《穿梭时空三千年》(亏我还记得名字= =||),是一本能以平行宇宙的时空旅行为基准的科幻小说,给我带来的很大的冲击。不过刘大神显然是更高一筹,梁文道说这是本足以比肩经典的作品,相当值得推荐一看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6#
发表于 2012-7-28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通宵看完三体,起床已经是下午3点。算是一口气读完,感叹之余,觉得小说有几处硬伤,使读完没有那种顺畅的快感。
      大刘小说的特点是气势磅礴,具有科学的唯美,很多技术阅读起来更像富有哲学内涵的诗句,如精巧的艺术品一般。但大刘有大刘的毛病,相对于注重情节的逻辑衔接的欧美科幻而言,《三体》几乎经不起推敲。很多事件过于戏剧性,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其中的人物显然为了情节需要牺牲了自己的智力。
  (1)中国视角科幻。他的小说设置有因为某个危机出现,小人物受到牛逼人物的召见,而这个小人物还是个藐视权威的家伙。情节像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天地大冲撞》(好像是这个名)。中国式小人物和好莱坞情节的杂交,味道挺怪,挺俗,说的就是大史这个人物,搅了小说的味,那么多精英在面对外星人可能的存在时得听一个粗人的主意,这一点比小说本身科幻。不是否定草根人物的智力,而是情节真的很难令人信服,使小说显得很不真实。更有借中国草根之牛B反村西方上校,军事专家的无能,以使中国读者产生快感之嫌。
  
  (2)智子。三体人对质子进行低维度展开前那段描述很是精彩,但没有任何理论基础,只有香烟和活性炭的比喻作为根据,也许对于中国的科普水平,这样程度的解释也就够了,但阅读起来更像无脑的YY小说,毫无根据的天马行空不靠谱。还有就是对于质子展开以后在宏观世界的样子,居然还看得见,可能吗!我的思想太顽固不能接受,所以索性忘记了这个部分,才得以继续读下去。再说由此早出来的质子,它不是一个质子啊,它是神一般的存在啊,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以光速在厘米内做来回运动啊,不用刹车的!!不费力在N个人的视网膜上同时打字,这不是科幻,是奇幻,是神话.也不给点理论依据。三体人的微观机器人都有此程度,宏观上熄灭一个太阳应该没有问题。
         正如他自己所说,优秀的科幻小说,能把一切空灵的天马行空的理性想象写成新闻报道一般。但《三体》欠缺这个。
  (3)三体人是弱智吗。三体人若真心要封锁人类的科技,为什么要把智子得信息告诉降临派,恩~想想,是为了让主角们找到,然后推动剧情发展
  
      大刘的小说可以当小说看,虽然其中也蕴藏了很多深刻的关于人性,道德,哲学的思想。但作为关于人性与道德探讨方面的书籍,它太肤浅;作为科幻,它又显得太空灵。不要把大刘的小说当做中国科幻的新高度,只是他个人色彩浓烈的刘慈欣式科幻的里程碑而已。主人公是中国人,故事发生在中国,场面宏大,展现科学的内涵与美感,注重空灵与现实的结合,这些元素属于大刘鲜明的个人风格,不能代表中国科幻,不同的风格不能比较,就如POPPIN与BREAKING。“中国科幻”是不能也不该在内容上给出任何定义或典型作品的,科学尚且无国界,科幻如果给个界定就太局限了。中国起步晚了西方国家150年,科技也许可以通过学习立即获得,但基于科学的理性想象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7#
发表于 2012-7-28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更小时候看过的一些小人书比如《地道战》不算数的话,我正儿八经看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叫《飞碟上的来客》,内容非常狗血,中国派出战机去拦截侵入我国领空的不明飞行物,中国飞行员被俘虏后发现飞碟上已经有另外两个飞行员,分别是美国男人和第三国女人,经过种种接触和误会,中国飞行员认识到外星人是善良的,他们一起挫败了美国的阴谋,最后美国男人挂掉,外星人跑路,第三国男人爱上了中国飞行员。那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的事情,80年代的小说狗血归狗血,但岂是也不乏亮点,比如在飞碟被美国人使坏弄坏的时候不是通过机械修理而是通过生物技术自动回复——多少也让年少的我开了眼界。
  
         在往后,断断续续的看过些凡尔纳和阿西莫夫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或者《帝国》系列,坦白讲,老派的科幻小说过于古典主义,缺乏现代小说的文字快感,远不如古龙之类的对我吸引力大,再后来就是著名的杂志《科幻世界》,那时候这本杂志的粉丝颇多,教室里经常冷不丁能翻出本来看,看了之后第一感觉是矫情,很多文章不过是加上点工科花边的萌芽系翻版,第二是那时候自己的重口味逐渐形成,一直觉得这本杂志口味太轻。
  
        坦白讲,我是个迷恋形式的人,对于科幻,我所爱的第一是暗黑冰冷系,第二是蒸汽时代系,前者比如《银翼杀手》,后者比如大野克洋(抱歉实在找不到小说类比,看的太少)。科幻之美对于我来说首先是异乡情愫的疏离感和工业时代的迷离美,正如同我第一次坐电梯或者看到电脑一样,我赞叹于人类的文明力量,惊喜于工业力量契合了孩童时期的某些幻想,又因为自己始终在别处而内心隐隐作痛,由此而来,科幻小说应该是一种收敛状态的奇幻小说,没有奇幻谈不上科幻,过于奇幻又失去了科幻小说的构造之美,变成了神仙鬼怪小说。
  
         所以,我一直觉得不管小说或者电影,中国是没有科幻的,为何如此?,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学精神正在逐渐消亡,什么是科学精神呢,我以为就是逻辑之精神、推理之精神、实验之精神以及民主之精神,没有科学精神就没有构造科幻小说的基础元素,即使构造出来也会异常雷人。
  
        但是,刘慈航的《三体》却给了我一个惊喜,毫无疑问,刘具备了一个好的科幻小说家的所有元素,具备一定的工科基础(虽然不够深厚),知识庞杂,不乏想象力,《三体》的第一本和第二天翻了2遍,第三本翻了一遍,开始喜欢第二本,因为第二本矛盾最为强烈,但是还是觉得第一本最惊为天人,至于第三本么,炫耀技巧而已。
  
        第一本惊为天人之处在于对三体游戏的描写,刘慈航虚构了一个生物进化的场景,在这个和真实世界相比更加残酷的世界中,达尔文主义被加速,人类和人类文明疲惫于被毁灭和消亡,暗黑冰冷和异乡情绪十足,这个世界的想象完全是世界科幻史上最辉煌的想象之一,第二本引出的宇宙法则则深深根植于这个虚构的生物进化场景,科幻小说的构造之美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相反,第二本虽然冲突激励视觉效果更强,但缺乏第一本的深度,宇宙法则是《三体》小说的顶峰,刘慈航的野心足够大,宇宙法则让人想起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遵从了古典几何的推导方式,虽然刘的宇宙法则没有阿的机器人三定律精巧。这样的东西肯定会吸引那种每年无数自称解决的尺规作图解决三等分角的民间理工达人的无限热爱,但对于理工背景非常强大的我来说,也就Just soso了。
  
        至于第三本,我看的不太仔细,没太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二维世界对三维世界的毁灭虽然奇思妙想魄力很大,但却缺乏基础理论的构造,说服力不强,所以,炫耀技巧而已。
  
        如果说这套小说有什么不足的话,其一是相对于古典科幻小说家,刘对于技术之外的人类世界描写的相对不那么出彩,虽然刘在这方面野心同样很大,对于历史、宗教、哲学等等都有所描写,但是首先是知识积累不够,作者无法驾驭这些庞大的体裁,其次是纯粹写小说的技巧来看,刘并不是十分精熟,小说故事性稍显涣散,基本上,这两方面都不值得去仔细分析和评论。当然,这杨朔有些求全责备,不能要求一个作者的一本小说把技术美感和人情世故都写得那么出彩。而另外一点,我猜想刘慈航大概有军队背景,不是自己当过兵就是家里人有当兵的,小说中很多地方散发出对我军的爱,这种爱和这种爱背后些许的民族主义让人很不舒服。
  
        不管怎么说,还是非常惊喜,非常过瘾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8#
发表于 2012-7-28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刘慈欣《三体》1读完了。第一次读科幻小说就读到了这样的作品~~对于现实,过去,游戏的三线交替描写给整个作品建立了一个很引人入胜的架构,加上作者卓绝的想象力和文笔,佳作一部!虽然有很多科技解释看得糊里糊涂,尤其是微观粒子。我完全忘记大学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了啥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9#
发表于 2012-7-28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用一个颜色定义三体,那么,就是灰色的。这本书没有老子的无为,没有庄子的飘逸,只有黑暗,背叛和威胁,只有苦中求乐,只有无奈,绝望,迷惘,和基本上无意义的抵抗。
  
  
  
  有一个对作者的采访说,作者没有觉得是黑色的,因为到最后人类还是通过其它方式发展了,但整体小说风格有黑色的,第一部,黑在历史时代,那段岁月,女主人公家庭破碎,心灵破碎,人生破碎,然后引来了外星入侵者三体。第二部,黑在黑暗森林法则,整个宇宙为生存而互相攻击,哪怕是只觉得是威胁,第三部,女主人公的两次爱心却导致了人类的灭亡,一次是执剑人,一次是发展光速飞船,最后人类和太阳系全部完蛋,只有她和助手AA逃出,其它的人类是原来叛逃出去的。
  
  
  
  但这也有白色的一部分,比如罗辑,从一个普通人被卷入到时代中,从面壁人到执剑人到守墓人,坚持自我,守护到最终。比如云天明,生命和时代给他的不公,他没有放在心上,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在三体中顽强生存,并给人类以童话的故事传递信息。比如AA,程心若是敬爱,AA就是极可爱,云天明最后和她在一起,倒是个极好的归宿。
  
  
  
  故事的结构也特别好,黑暗森林以面壁者的故事作了主线,亡者永生以云天明的寓言故事做为主线,当中再加上人物的冲突和故事,除了最后云天明和AA的爱情太过于描述过少之外,其它的情节基本上都很好。
  
  
  推荐阅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0#
发表于 2012-7-28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几年前看过第一部,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看的。看完觉得不错——刘慈欣的作品一向不错,但不像他说的那么好。还跟他谈了我认为的不足之处,比如叙事技巧的单薄,比如对人类社会面临三体危机时反应的描写只有点没有面,再比如没有对三体文明进行更详细的构想。朋友推荐我看第二部,说比第一部精彩许多。我一直没看,直到前段时间,一口气把三部曲看了一遍,然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太精彩了!
  
  这一次,对于第一部的不足并没有改变看法,但是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作者将对文革的反思与对宇宙的探索联系起来,这样的气魄和勇气令人佩服。正是人类对自身“恶”的毫无节制的宣泄又缺少反省,才逼出了对自己的背叛,才引来了外星文明的强大威胁。书中关于人性的描写很深刻。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9 09:59 , Processed in 0.0484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