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 - 地球往事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1#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里面有一些有真理的话,有一些基于历史的想象的成分,还有一些从不同的视角认识问题。挺适合拍成电影的。
  
  “一般游戏的设计者都是尽可能的增加显示的信息量,以产生真实感;但《三体》的设计者却是在极力压缩信息量,以隐藏某种巨大的真实,就像那张看似空旷的天空。”
  
  “岁月的风霜已经消去了他们性情中所有的刚硬和火热,只剩下如水的柔和。”
  
  “她的世界太单纯,只有那些空灵的理论。那些东西一崩溃,就没有什么能支撑她活下去了。”说到杨冬。“女人应该像水一样,什么样的地方都能趟的过去。”
  
  “人类不可能作为一个整体与外星文明接触,这种接触对人类文化产生的效应不是融合而是割裂,对人类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不是消解而是加剧。”
  
  “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宇宙是个空荡荡的大宫殿,人类是这宫殿里唯一的一只小蚂蚁。”
  
  “东方学者,企图从冥想、顿悟甚至梦游中参透太阳运行的秘密。伽利略主张应该从实验和观测中认识世界,一个工匠式的思想家。”
  
  “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存在,你得用空这种存在填满自己。”
  
  解释蒙特卡洛法“那是一种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机程序算法,具体做法是在软件中用大量的小球随机击打那块不规则的图形,被击中的地方不再重复打击,达到一定数量后,图形的所有部分都会击中一次,这时统计区域内小球的数量,就得到了图形的面积,当然小球越小越精确”“一种用随机的蛮力对抗精确逻辑的思想方法,一种用数量得到质量的计算方法。”
  
  用秦始皇三千万军队组成一台计算机,good idea!
  
  描述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对一切事务的政治图解已达到了及其荒唐的程度。”
  
  描述叶文洁“在这灰色中,梦尤其显得绚丽灿烂。但梦总是很快会醒的,就像那轮太阳,虽然还会升起来,但已不带新的希望。”
  
  “对于人类的负面,普通人并没有高级知识阶层那样全面深刻的认知;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的思想受现代科学和哲学影响较少,对自己所属物种本能的认同感仍占强势地位,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背叛,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取决于基础科学的发展,而基础科学的基础又遭遇对物质深层结构的探索。”“想象一个古代的王国,他们的技术也在进步,能为士兵造成更好的刀啊剑啊长矛啊,甚至还有可能造出像机关枪那样连发的弓箭呢,但如果他们不知道物质是由质子、分子组成的,就永远造不出导弹和卫星,科学水平限制着呢。”
  文章最后虽然把人类比作虫子,却很乐观拿“地球人与三体人的技术水平差距”与“蝗虫与人的技术水平的差距”“人类竭尽全力消灭它们,用尽各种毒剂,用飞机喷洒,引用和培养他们的天碟。。。这场慢车的战争伴随着这个人类文明,限制人人胜负未定,虫子并没有被灭绝,他们照样傲行于天地之间,它们的数量也并不比人类出现前少。虫子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战胜过。”
  
  “科幻与其他幻想文学的区别就在于它与真实还牵着一根细线,这就使它成为现代神话而不是童话。”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2#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三部曲都看完了, 的确是让人放不下的优秀作品,人物塑造上稍微形式化和脸谱化,毕竟这部小说也算是部偏向硬科幻的作品,如果将来把它拍成影视作品,希望能多挖掘一下人物的性格和在这种大事件下的心态变化.
  
  既然是脑科学工作者,当我看到小说中出现了脑科学家,并且身份重要----一位十亿挑一的面壁人,笔墨很多-----毕竟是面壁人,所以从背景到结局到家人都有涉及,而且完成了重要的技术革新,从而导致故事情节的极大推动,毕竟,洗脑也要有个更“时髦”的方式,呵呵,人物幸福----有一位很温柔贤惠的老婆~这些实在是让我兴奋不已。一方面,是看到了自己的学科也能在目前国内最火的科幻小说中,除去数理化,而占有一席之地,另外,也看出作者对现代前沿科学的了解和兴趣,并且对其产生了大胆的假设和猜想。
  
  有点儿忘了希恩斯和他老婆的情节了,记得是他通过超级大脑扫描仪发现思想钢印,然后他老婆是他的破壁人,但是记得他老婆也没做出什么具体贡献,总之,比较打酱油的破壁人,嗯。。。但是,这位破壁人和其他破壁人不同的是,他代表着软性科学,既不用粗暴的物理力量,也不用狡猾的手段,而是用改变人类自身体质的方法来对抗未来的较量,其实,作者安排个搞基因生物的更好,直接让人类快速进化,变成Newtype,然后驾驶高达更为可行,呵呵。
  
  书中对于关于脑科学部分的描写,我记起来的主要分以下两点:
  1,关于大脑扫描工具的想象
  2,关于如何对大脑进行“改造”的想象
  
  首先,关于大脑扫描工具,目前,截止到2011年,人类最为先进的大脑功能“显微镜”,叫磁共振成像器,英文叫MRI,而这个东西,目前能进行功能性扫描的分辨率是多少呢?是1立方毫米,而时间分辨率呢?是100毫秒,这些数字看上去好像还不错,但是,和上亿脑细胞近乎纳米级的神经元以及微秒级别的反应相比,这台轰轰作响的庞然大物就好象在用几百元的望远镜去看月球,能看个大概形状,但是月球表面上实际发生什么就不知道了。
  
  在《三体》中,作者对大脑扫描仪的分辨率作了大胆的想象,想象出人类终于做出了能窥探微米级别神经元的机器,的确,这是目前所有脑科学的梦想,不过,这个梦想的实现难度,不亚于人类从诞生到发明计算机,因为,目前使用的探测手段是利用强大的磁场来观测脑细胞周围血液的变化,来间接推测神经元的活动,如果,想直接观测神经元的放电,时间分辨率就要相当高,而高时间分辨率就需要几何级别的能量来实现,而在如此大的能量面前,人脑是否能维持正常运作都难说,也就是说,这种超级大脑扫描仪,可能扫上一下,人的大脑就瞬间崩坏了。毕竟,观察细胞变化,也需要把活体刨开了,摊到显微镜下,不是么?呵呵。
  
  其次,关于检测到“思想钢印”的部分,作者也很好的运用了目前比较流行的“激活区检测”的手段,即给人们接触一些刺激,比如看一部小说,然后,用扫描仪来看一下,到底大脑中哪些部位在负责“看”这部小说。而“思想钢印”,则是假设发现了大脑中某一特定部位,负责“决策“这一高级认知功能。其实,大脑某一部位只负责特定工作,这种早期的神经学论断已经被推翻了,大脑的每个部位其实是身兼数职,就算可以让大脑的某一部位辞职不干或改变其工作内容,那么,就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大脑各个区域也都不是独立工作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有可能发生,就算这所谓的”一发“是多么的无关紧要,大脑的连锁反应或蝴蝶效应也是可能会发生的,因为,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改变一点,大脑就会对其自身进行适应和改变。毕竟,大脑这东西,几千年来都没升级加内存换显卡,却能支持人类这几千年的生存和进步,这可是众多电脑工程师的噩梦和众多宅男梦想中的”终极大杀器“啊。
  
  感谢《三体》系列的作者将脑科学家这一比较边缘的学科放入小说,让我和众多脑科学家也能拿着本书来炫耀和把妹了,希望大家将来能飞黄腾达,爱情事业双双丰收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3#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这就是中国最好的科幻小说我真的无话可说。
  物理什么的的我不太懂。但是我觉得评价一部文学作品,还是要从常规的那些评价标准来评判,当然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多了几个指标。
  
  我说的常规标准无非是,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塑造,文笔,叙事节奏。而多出的指标,应该是科幻上的想象力,合理性等等。
  
  且不谈多出的几个标准,因为物理上的东西我真的不懂。
  就文学标准而言,这个小说真一般。
  
  首先,从立意上,结合WENGE,以及WG对主人公造成的精神创伤,来叙述这个故事,确实很有新意,至少我以前没见过从这个角度讲的。所以开篇感觉还不错,那些对那个时代的荒谬的描述也让中国人很感同深受,主人公所受的创伤导致精神变异也勉强可以站得住脚,之所以说勉强是因为在一些小细节上还有很多不大经得住推敲的地方,但这里不一一阐述了。
  但之后就开始泥沙俱下了。
  
      叙事结构上没啥可说的,不能说有新意,也没有什么硬伤,只是一般。
      人物塑造实在是很硬伤,好在这一部中作者还是花了大笔墨,用各个方面的遭遇来支撑起叶文洁的行为动机。可是其他人物就流于表面和脸谱化了。处于关键人物的伊文斯作者更是基本放弃了对他的塑造,只是草草说了一通,他的行为非常站不住脚;处于重要人物的汪,很难概括他是个什么性格的人;而大史,展现得也不立体,只是在他身上存在着某种反差性格,这种好莱坞常用的人物塑造手法由于作者没有加以细节补充,显得很单调呆板;其他人物同。
      作者对人物的塑造,在一篇长篇小说中竟然如此浅白。因为缺乏了细节,比如,每个人物,他们是什么样的神情,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有什么习惯动作,有什么爱好,个性如何?你看完了小说还是会一片模糊。而只记得他们做了什么事,每个人都是“行为人”,只是行动的棋子而已。这是非常致命的一点。就和我国的大多数电影一样,人物苍白。
  
      文笔的话,到不一定要求很华丽精彩,简洁有力也是一种风格。可我看来有些地方作者实在是啰嗦,抒情处也很流俗。对白缺乏隽永和提炼,感觉只是把意思表达出来,有些地方故作幽默却很冷。
      叙事上有很多凌乱的地方;作者在科幻上也许很有想象力,在情节上可没有,旁白过多。我感觉作者在这方面很吃力。就像一部电影,导演因为不知道如何用镜头表达,于是用了很多的字幕和旁白。
  
      最重要的主题上,也不能说有新意。很多美剧,灾难片里都有类似元素了。没新意也不是大问题,关键是能旧瓶装出新酒。作者显然没有这个功力。
  
     我看到有的科幻小说爱好者对作者没能得星云奖有所不平。我想说,就算他这小说翻译成英文,也很难得奖;不说本身中国文化目前处于亚文化了,本身小说质量也不够出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两个问题
  1.如果有个外星强敌,地球人会先从内部产生矛盾瓦解吗?
  2.外星人(如果存在的话)是敌人还是朋友?
  
  如果回顾人类自身的历史多少能找到回答这里两个问题的一些线索
  1. 给人的第一映像这是一个新问题,但适当的抽象会将这个问题变得比较熟悉:敌对双方一强一弱,实力较弱的一方并不绝对团结而是存在着利益分歧的不同集团,面对强敌他们面临着到底是会合纵还是连横的抉择
  从历史上,战国时代时代,六国的合纵与联合;赤壁之战的主战与主降;到现在的美国与世界局势;以及商业中的垄断巨头与同行业中的各种小公司的关系。
  在不同的条件下各个弱小的利益个体的抉择是不一样的,这也将导致弱小个体的集合最终不尽相同的命运。
  
  
  2.没有确定性的回答,这决定于两种文明的差距,以及先进文明的发展状态
  可供分析的历史材料
  西班牙进入南美洲
  北美农场主的黑奴贸易(黑人各个部族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和白人人贩子之间的关系也为研究第一个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材料)
  现在文明对于原始部族的态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5#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一、说在当下,谈科学与发展
  
  人们总想着换个环境,找到新的出路。
  
  金庸说,一个生活在沙漠里的人总是渴望寻找新的沙漠,但是等到你找到之后,你才发现原来世界上所有的沙漠都是一样的。
  
  我想借金庸的话说明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从远古一路走来,人类在物质文明所走的长度要高于在精神文明所走的路程。在经济腾飞,物质进步的下面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有与日俱长的精神堕落。对环境的破坏我说出来,应该没有人会提出过多的质疑,但是关于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说话,可能回找来非议。因为,关于人性恶的说法起源并不是在当代,也就是说人的精神本就堕落。比如,正如亚当斯密所说,人生来就是自私的生物。但是,我的意思是人在过高的物质生活富裕的之下,精神堕落的更加剧烈,因为堕落的方式开始有模有样,有滋有味。比方说,古时候你也就只会虐待犯人,但是你绝对想不到穿着高跟鞋去踩死一只可怜巴巴的小猫。
  
  人类要继续生活下去,就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在精神方面,中国力图走和谐社会道路。这里且不论述。早物质环境方面,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都倡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些环保主义者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法规的制定来约束人类对环境的深度破坏。环保人士的倡议必然要与那些持有“科学无害”的理论科学家、政客们产生矛盾。这在我刚刚看过的《思想的攻防——另类科学哲学》一书中有比较全面的叙述,诸位有兴趣可以看看。由此,引发的一场关于“伪科学”的辩论,当然了舆论说,那场辩论对哲学和科学都有帮助。但是这仍然没有改变人们对科学和环境冲突所持的观点,环保主义者还是一如既往地为限制科学而呐喊,科学家们也一直为自己的行为而辩护。而冒出来的这种路线者们说,我们对科学要进行审度,说白了就是不支持,也不反对,走中庸之道。
  
  二、小说大体
  
  小说《三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时间是往后五六十年间的事情。地球上的人为了寻求自身的出路,而把眼光放到了宇宙深处。
  
  于是,就有了读者们感兴趣的话题。宇宙真的有外星人吗?有外星文明吗?
  
  对外星文明的热门研究也只是从上上世纪末才开始的,而真真出名的外星文明事件也就那么几件。什么金字塔是外星文明的产物,什么罗斯威尔事件,什么美国军医解剖外星人等等,在本人写这篇文章的一周前,中国媒体就报道说,中国国境内今年发生的三次不明物体事件属于重大事件,似乎外星生物频频造访地球。现在的影视作品也看好这一主题,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都开始对外形生物进行多种多样的描写。这些作品都子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世界观的进步,哲学思维的提升。人类逐渐减低从基督教人为本等观点中解脱出来,一方面是认同了万物皆平等,一方面也承认了宇宙中还有类似的生物。当然,也有一些更为夸张的说法,比如有的电影就说世界是一个程序,或者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不真实的,我们活在自己的意识里等等。
  
  从概率论观点说,宇宙有外星生物是可信的。世界各地发生的不明飞行物的记录也可以推测一些。(不过,我对外星人为什么不攻击人类而持疑问。最早的关于外星生物的记录中,外星人都是有好的。现在的都开始慢慢变坏。这让我想起以前的教徒们说自己手上有为基督受难的痕迹时(即为圣痕),有人说一个人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不可能只依靠手上的两枚钉子后,后来的圣徒都不再说自己的圣痕在手上,而去了其他的地方,奇特可靠地地方)小说《三体》要讲的就是人类寻求外星文明做洲际航行的事情。
  
  小说说了人类对待外星文明的三种态度。
  
  其一是“降临派”,鼓吹依靠外星生物来毁灭人类。他们对人类的“恶”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我不知道可不可说,这些人就是极端生态主义者中更为极端的例子。但是,我个人的观点是,这些人过于激进,让外星人类消灭人类,能给人类自身带来什么好处?是灾难,灭顶之灾。给地球带来什么好处?给宇宙带来什么好处?没有,或许有,但是“我思故我在”,人类一旦消失,宇宙还有意思吗?整个人类思维都不存在了,而去探讨这次外星文明进攻又有什么意义呢?抛出唯心论,消灭了人类也不过是拂去了宇宙中一粒微尘上的更加渺小的生物而已。
  
  第二类人我忘记了。第三来作者特别说是东方人,明白地说,就是中国人。作者说“这些人,存有侥幸心理,意图通过牺牲别人的代价换取自己的平安。”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人类总是怀有幻想的,穷途末路的时候,也不忘记寻求出路,掉下悬崖时,也不会瞅瞅眼前是否还有一株稻草。但是,人类不知道,在宇宙深处,他们取得联系的那些外星文明也有自己的棘手问题,他们也在寻求出路。每个星球上的生物都抱着自己的的想法来进行谈判。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交流还在路上。如果,让我表述一个结果的话,那就是文章开头的“一个生活在沙漠里的人总是渴望寻找新的沙漠,但是等到你找到之后,你才发现原来世界上所有的沙漠都是一样的。”
  
  三、谈两种文明
  
  作者刘慈欣在后面还有一篇后记,在文章中他首先说到了,两种文明的道德是否相同。在阅读的时候我所想到的是,在独立的空间下发展的两类文明是否相同?下面慢慢分析。
  
  且不说,在这两种文明中有不同的生物。就先假如,两个世界没有任何文明方面的交流,除了空间不同,任何东西都是相同的,包括空间上的主体(其空间里最占优势的物种,比如地球上就是指人类)。那么在相同时间里,他们的文明程度也应该是不相同的,但是,我认为整体上还是大致相当的。说文明程度不同,是因为两个文明都有相同的空间环境,并且就空间内部来说,经过自然的原始选择之后,剩下来的生物主体也是相同的,他们往后需要探讨的认识对象也是相同的。好了。我们先把这两个文明限制的小一些,不要超越人类自身,就拿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作比较。相同的这啊,相同的那啊。结果到了清代末年,你看看两个世界的文明程度的差距。原因呢?我愿意用蝴蝶效应说明,人类社会中一个小小的扰动,就会引起一场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革命,就改变文明的进程。这里,小小的扰动一般指那些对历史有特殊贡献的人。现在在超越人类自身,我们来打比方,有两个世界,一切都是一样的,就按照刚才的假设。如果,我们有蔡伦,而那个世界没有蔡伦,会怎么样,实话跟你说,我个人认为文明程度会有几百年到一千年的差距。蔡伦在这里就是一个扰动,他的出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是,有一些虽然在历史上有作为的人并不算“扰动”。打个比方,我们说得出“1+1=2”的人是一个扰动的话,那么得出“1+2=3”的人基本上就不算了。因为,得出前面一个人具有革命性,他有可能是超越了一个时代人的智慧得出了结论,这样的人就比方说蔡伦,比方说哥白尼,布雷诺,牛顿。但是,后面的人不算,为什么?因为,没有他们社会文明也会发展到那个地方。就比方,第谷,没有他,人们也会记录下许多数据然后死后被一个学生发现。说了这么多,我还是说两种文明大体上的文明程度还是大致相当的,右前右后是可以理解的,类似于价格波动,永远徘徊于一个主线两侧。这就好比说,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它们的发展在没有交流的前面是一个前面,一个后面,后来又是一个后面一个前面,整体还是相当的。(相当往大点说)因为,两个文明要寻求的最初的真理是一致的,他们要前往的方向也是一样的。
  
  如果,两个文明存在的不同更多,环境差异越大。就比如书中的三体世界和人类世界,那么无论在哪一方面我都觉得两个不会相同。先说,科学技术和哲学。一切的学科最后演寻求的都是哲学要找的问题。而哲学要找的问题无不与寻找着所处的空间环境有关系。可能,两种完全不相同的世界会有一些类似的哲学问题,比如“你是谁,你从哪里,要往哪里去?”。(三维世界如此,那么更高维就不好说了)即便是在三维空间里,不同的生物回答这个问题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我不敢奢求外星人里最伟大的哲学家能看懂《形而上学》,因为那是不可能的。这也是由所在的环境决定的。哲学如此,那么自然科学也一定更加不一样。比如说,一个许多小洞的二维平面上一个科学家经过几万年的科学论证,得出这个世界(指他们的二维世界)是平的,并且有很多小洞。而另一个没洞二维平面世界的科学家却会得出一个结论,世界是平的,绝对没有什么小洞。看看,这就是我要说的,环境绝定认知,认知程度。
  
  那么,道德观呢?两个不一样的世界会有相同的道德观吗?绝对没有。你看啊,两个世界的环境差了十万八千,还有上面的生物主体,你不要奢求,你会和外星人的思维方式一模一样。那样的话,说不好他会赞扬二十四孝图,还有跟李白杜甫吟诗作赋呢。
  
  所以,没有任何两个文明的自然科学和道德观、世界观是一样的。有一成一样我就要崩溃了。
  
  四、“三体”上的生物来了
  
  牛顿给出了两个天体的运动方程,它很好地解释了日升日坠,朝起朝落,但是三个天体的运动方程却迟迟没有答案。它是一个如此棘手的问题,以至于过了好几代物理学家的努力,还是无望。庞加莱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他最后给出答案说,三体运动方程没有任何解,也就是我们永远无法预言三体运动的路线。三体运动的方程解依靠于方程的初值条件,但是这样的方程对初值有着很高的敏感度,所以稍微细小的处置差距所得的结果都是很难相同的。这也是当下我们可以预测三天只内的天气,而不能预测长期的天气状况。也就是罗伦兹后来那一条著名的话语“亚马逊的蝴蝶扇一扇翅膀,两周之后,亚拉巴马州就有一场龙卷风。”
  
  也就是蝴蝶效应。
  
  而小说的外星人就生活在“三体”世界里(其实是四体),而无法预知的运动则是他们逃离家乡,奔往地球的最初动力。
  
  他们来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6#
发表于 2012-7-28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曾经从哪里下载来了电子版,可是拿着手机看着就是觉得不舒服,于是就一下子买了一套,可是书是买来了,但是却没时间看了,趁着这个国庆后4天在公司里加班,直接把第一本带到了办公室,空闲的时候就捧着书看,4天的时间,看完之后,恨不能再有一个星期的加班时间看接下来的第二本甚至第三本书。
  对于买书,虽然没以前那么疯狂了,但是好书,还是要买回来捧在手上、细细品味的,然后看完之后,意犹未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7#
发表于 2012-7-28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钟爱黄易的《星际浪子》。很烂的书名,平庸的情节,勉强算一本科幻小说,却因为黄易无可救药的浪漫和乐观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8#
发表于 2012-7-28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用“宇宙史诗”来形容刘慈欣的《三体》系列我想并不过分——它对宇宙的起源、生命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文明的演变、人类的整合,甚至宇宙的终极走向,都给出了自圆其说的明确猜想及推论;这一庞大的体系通过一些相关而分离的片段如冰山一角般呈现出了一个具有高度美感的思维体系,描述了永恒之初直至宇宙尽头的维度之旅;它确立了微观与宏观彼此渗透交错的依存关系,而贯穿其中的则是人类的情感,有激情的壮丽澎湃,有爱情的温柔微妙,也有绝情的冷酷黑暗。这一切的丰富片段、结构、内涵极其跨越的时间广度,我觉得也只能用“史诗”来进行总结,否则便不足以准确表达《三体》的气魄。
  
  这么庞大的史诗故事起点却很微妙。文革中叶文洁目睹理论物理学家的父亲被红卫兵小将们打死在批斗台上,而母亲为了自保不惜出卖人格丑态毕露。这个从时代泥沼中成长起来的姑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人间最险恶的政治斗争、最丑恶的灵魂背叛,终于在孤寂而枯燥的“红岸”研究基地对人类这个种族彻底死了心,从此开启了半人马座三星上“三体人”对地球发动攻击的序幕。
  
  单凭这样一个粗略的情节,还不足以说明《三体》系列故事的好看。《三体》第一部的最引人之处是刘慈欣选择介绍外星文明的方式——电脑游戏。他并不介绍这个游戏的来龙去脉,只是让人物带着读者心存疑惑地去体验,而这种体验是与其他游戏存在巨大差异的:“一般游戏的设计者都是尽可能地增加显示的信息量,以产生真实感;但《三体》的设计者却是在极力压缩信息量,以隐藏某种巨大的真实。”这种“压缩信息量”式的写法我觉得也是刘慈欣在处理《三体》系列时的一个特色,也就是说他并不过多花费时间在细节之处,文章的骨架很粗,人物性格特色也极粗糙;但粗糙中至少有一两处关键之笔勾勒出大致轮廓,提出几许线索,剩下的全由读者自行挖掘。
  
  这样的写法对大部分小说来说都太过漫不经心了,但对《三体》系列来说我倒觉得十分必要。与《三体》游戏的初衷一样,这个史诗级别的故事涵盖内容太多,采用《清明上河图》那样的白描法会令人丧失在细节的汪洋中而忘记那个隐藏于后的“巨大的真实”。我自己在阅读中也的确是思考故事走向居多,对人物个性相互关系考虑较少——毕竟对比那个“巨大的真实”,每一个人的分量都很轻微;虽然某个人物某些片段在故事的相当部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那不过是必然中的偶然,局部中的剖面。在有限的篇幅内,对每一处映射的过分展开都有可能造成全局整体形象的偏离,留下错误的印象。
  
  《三体》游戏的另一个功用是造成了“画中画”的效果。这个故事中的故事有着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逻辑走向,每一个文明的演变都是对“巨大的真实”的一次猜想。刘慈欣给这些猜想安排了平行递进的结构,每一个文明专注于谜底的某个规律,某种方面,从不同的角度逼近背后真相;与此同时,每当一种猜想告一段落,叙事过程又可迅速跳回主线,以人物之口对“画中画”进行评论、猜测。这种写法既好掌控叙事节奏,又增加了信息的渠道,是个聪明的安排。
  
  这一部中唯一令人遗憾的是《三体》游戏的终结方式——精英筛选,齐商大计。抛开第二红岸基地投资人伊文斯过于戏剧化的人生背景不提,我认为刘慈欣在《三体》的构思过程中还是过于关注所谓社会精英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了。当然处于社会决议层的精英们的确对社会发展方向、速度、方式的影响不容小觑,但显然不该是决定性因素。换句话说,一个人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哪怕再大,也不能以一己之力成为左右人类文明的奇点,这背后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科技水准等才是发展与改变的真正基石。从此意义上说,大史这样的普通警官才是《三体》人物谱中的真正精华,他永远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在跨越百年的巨大文明危机中不卑不亢,冷静沉着,不以出身学识才情为傲(当然他也缺少这些),全靠人格魅力动人。
  
  相比之下,刘慈欣在《三体》系列字里行间对社会精英层(不管是地球三体组织还是各国政府的群英荟萃)所流露出的油然敬意以及安排给他们的一锤定音之功效,我始终无法认同。
  
  
  
  相关评论
  黑暗森林:http://book.douban.com/review/5124227/
  从一维到十维:http://book.douban.com/review/5131985/
  爱是永恒:http://book.douban.com/review/5140686/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9#
发表于 2012-7-28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等我有了孩子一定会让他多读科幻小说,类似三体这样的小说,因为我可以告诉他想编造梦想和神话是需要多少知识的积累才能到达对现实中的人的触动。
  
  我真的觉得学了10年的计算机,在三体中得到了点不可思议的升华,总觉得不理解的事情,让他给无形的点破了,让我感觉有点叹出一口气的感觉
  
  
  书我是走马观花的看的,让我觉得想知道故事的结局,里面的科普东西太多,我对这个不了解,我觉得最近读的书都让我觉得自己的渺小,觉得自己特别无知,无知和渺小在哪里?在我总沉淀于自己的喜怒哀乐中,沉淀于自己的想法中,没有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感觉,什么都是浮云,什么都是白扯的境界让我觉的我的可笑,我的白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0#
发表于 2012-7-28 23:56:16 | 只看该作者
  文革的背景,很有中国特色吧,但是我不反感!要是没有这个基础,就不会有叶文结,更不会有三体人的信号!
  
  以游戏的形式展现三体世界的大致情况真是别出心裁!
  
  
  
  
  
  
  
  
  
  虽然其中有些物理知识不太懂,但即使忽略也不影响这故事带来的震撼!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11:46 , Processed in 0.054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