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 - 地球往事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1#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最大的感触是:我们所以为的地狱或许正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仇恨使叶文洁还有伊文斯昏了头吧,对三体那么一点点的了解就断定三体是比地球更高级的文明?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善,只是两个恶,程度不同而已。说不定三体真的降临地球的时候,那些人又开始怀念地球文明的美好了。人们总是对于得不到的抱有各种美好的期待,就像个美丽的肥皂泡,可远观而不可近摩。
  始终觉着降临派有些站不住脚,一厢情愿的引三体入侵还自以为是为了地球更好的文明?再说到时人类都木有了,这些文明再高级又和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我对三体人没好感。想抢地盘,门都没有,窗户也不给。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2#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我给100个朋友推荐三体,大概只有10几个会拿起第一本。
  而拿起书的这10几个朋友,可能只有1,2个把第一本看完。
  看三体1是一种试炼。从一开始就压抑着你,远没有你想象的精彩。
  但走到最后的,是命运的宠儿。
  三体1仅仅是宏伟史诗的序章而已。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3#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赋闲在家,固然觉得时间漫长颇难打发,但毕竟有了更多的时间享受阅读和思考亦不失为乐事。《三体》三部曲,是几年前就有人极力推荐的作品,正好趁此时机找来一读,谁知一发不可收拾,在第一遍囫囵吞枣、追逐情节、奔跑般地阅读之后,忍不住打破以往间隔一段时间再细读的习惯,继续拿来捧读第二遍。细究为何着迷至此,我只能说太少看到这么伟大的科幻作品了。是的,我用伟大来形容这部小说。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科幻小说,它不像常见的作品那样把大量的笔墨和篇幅用在描述、构建、严谨、细化科学和技术层面上的种种想象,而更多地关注在科学技术对人和人类社会本身带来的各种影响,这让人在这部科幻小说中能在科学和技术之外,读出了浓浓的人文气息,有深入地对人性的思考,个人认为这才是这部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如果你在读《三体》的时候仅仅只是对量子力学、天体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发生兴趣,那我觉得应该恭喜你,你大约还没有在读《三体》的时候觉得心情沉重,也不会抑制不住地不时掩卷暂停阅读只为平复情绪。
  因为感触太多,以至于当鼓起勇气开始写关于读《三体》的书评时竟然一时不知道从何入手。思来想去……觉得大可先写写对《三体》中人物的理解,这部小说的人物也很有特色,它不像其他小说中的人物,有那么清晰的、甚至浮于情节之上的性格特点,《三体》中的人物反而让人觉得是人类大群体的缩影,而不像某个单一的人,读者在各个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能寻找到自己或自己熟悉的人的缩影,正是因为这种似曾相识的若即若离,让《三体》中的人物有了独特的魅力。那么就从《三体》中两个重要的人物,叶文洁和程心开始好了,这两个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我曾经玩笑地跟网友提起,整整三部《三体》就是讲述两个女人不顾一切惹来一堆麻烦之后由整个人类文明和整个太阳系买单的故事。
  在我第二遍的阅读中,我忍不住去尝试理解叶文洁,尝试把自己放到她的位置来猜测导致她行为的种种原因。我从来没学习过心理学之类教人如何看懂人心的学科,因此这种尝试对我来说困难又纠结,如果不是时间充裕,恐怕还真坚持不下去。在一开始,我以为我体会到的是一种超脱了个人和家庭的无私大爱,只是这些爱很压抑很畸形。当时,我觉得叶文洁是因为对整个人类文明的爱之深才会责之切,以至于幻想通过帮助另一种文明的入侵来促使地球文明能更上一个层次,变得更加美好,为了这个她觉得高尚的目标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丈夫和女儿。然而,再仔细思考之后,我发现导致叶文洁种种行为的那种感情不是爱,而是深深的绝望,那种沉入深渊永无光亮的绝望。在她的身上完全看不到人类“善”留下的痕迹,留下的全是人类“恶”造成的伤疤,文革中的种种经历给她造成了太多太多的影响,父亲惨死,工作生活中不被信任,研究成果的被剽窃(被别人署名),母亲的冷漠自私都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记忆,再加上她有机会接触了人类各历史阶段的哲学历史经典书籍,在沾满了斑斑血迹的文字中她以为自己发现了人类与生俱来本性上难以改变的恶,她以为她看透了人类的本性,她以为她洞悉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她以为她看到了人类文明惨淡的未来。所以,她才会在得到三体方面的警告后仍然如此义无反顾、毫无犹豫地回答三体的信息。我一开始以为早一点让她知道她将成为母亲的消息可能能给她多带来一些温暖,为她的心灵投去一束光芒,甚至就此改变她对三体信息应答的决定,但当我再读她亲手割断绳索,葬送自己丈夫性命的段落时我明白了她的决绝。所以几乎可以说:叶文洁的行为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人性悲剧,是一个深深绝望,心灵永沉深渊,完全丧失了爱的能力的可怜女人的最后一声呐喊。
  值得同情,但……很难原谅。首先,文革十年,全中国的人都做了一场疯狂的噩梦,每个人身上都伤痕累累,为什么只有叶文洁没办法走过这一场伤痛?在旁观者看来,她在文革开始时已经完成了自己大部分的学业,文革中后期,她还能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和研究,这本身在那样一个颠倒错乱的年代已经是一种幸运了。如此放任自己的心灵沉沦至黑暗的深渊,谁之过?其次,作为一个认为自己已经看透人性,洞悉人类文明惨淡未来的人,她居然天真地以为另一个技术上更发达一些的文明在“人性”上可能也更胜一筹,甚至还可以拯救地球文明,并且还是在由“人类”组成的三体组织的帮助之下。说实话,得出这样逻辑混乱的结论,真的很难让人相信她是受过严谨科学训练的天体物理学家。好在潘多拉打开盒子放出灾难的同时还给人类留下了希望,那就是叶文洁跟罗辑的那场杨冬墓前的谈话。但正是这个“希望”又给我带来了不少疑惑,首先,“琢磨了大半辈子”能总结出宇宙社会学的两条公理,还能想明白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两个概念的人,我很难相信她就是没有推测出“黑暗森林”的事实。如果她推测出了,那为什么她没想明白自己的鲁莽行为给人类文明带来的不是光明的未来而是必然的毁灭?如果她想到了这点那么在这么违反自己初衷的结果面前,为什么她不采取一些补救的措施?那些义无反顾、敢作敢为似乎瞬间从她身上消失了!这些问题,似乎已经不是我之前体会到的叶文洁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所能解释的了。如果她是因为过度绝望而不愿意再留给人类希望,那为什么她又要告诉罗辑这些她思考了“大半辈子”的东西,要知道罗辑那时完全没有向她问道,寻求研究方向指导的意思啊!也许这一切有一个合理的理解,那就是叶文洁没有推测出“黑暗森林”,也没觉得自己思考了半辈子的东西有什么价值,然后随口一说,罗辑随便一听,我不太相信这样的偶然,但我目前理解不了这其中的联系。
  叶文洁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人物,有的时候她的行为和她的教育背景完全没法统一,但她却成为了三体组织的统帅,为什么?就因为地球对宇宙的那第一声呼喊。事实上在我看来三体组织如果晚一点被剿灭她统帅的地位一定是不保的。她会因为身体原因很久不见“教众”,伊文斯搞的第二红岸她也不常去,以至于让伊文斯为首的“降临派”有机会截留三体文明发过来的信息,加速ETO的分裂。三体组织彻底分裂成两个派别,互相之间甚至开始武力相对,她更没有办法弥合裂痕。她早就已经丧失或者说从来没有实际掌握过对三体组织的控制权,充其量她就是三体组织的一个精神象征,时间久了连这样的象征地位也岌岌可危。
  没有希望,没有爱的能力,没有领导力,没有洞察力,没有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决断力,这就是叶文洁,一个因缘际会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小人物。看到这里,难道没有人觉得荒诞吗?人类文明的命运就这么掌握在了一个如此这般的人手中。个人命运的坎坷是不是真能影响整个人类文明的走向?很遗憾,在这里答案居然是“yes”。除了感叹造化弄人,我也说不出其他来表达此时心情。或许作者就是想创造一个大时代大事件中小人物的故事吧……(待续程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4#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真的非常精彩的书,第一部有点沉重,第二部非常华丽,第三部是浪漫的开始终极的结束,这套书值得一读再读。本来只是买了第一部看看消磨时间玩的,没想到看完了一,就迫不及待的找二三,正好**网搞活动,一套书还有一本球状闪电加一个超行星纪元合起来出了个套装,下单,等待,然后是好几个晚上加班加点的看书,很久没有这么追着一本书读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5#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9月中旬的时候,我偶然在图书馆里面翻到了名声鹊起的《三体Ⅰ》,当时觉得自己的手气好得可以去中彩票了。因为《三体》系列的前两本在当当网和卓越网也是不容易买到的,可想而知其火爆程度。这本一足三百页的书一到拿我觉得非常不起眼,如果它不是名声大躁史称为中国科幻巅峰之作的话,我不会注意到它的。话说《三体Ⅰ》简陋的包装像极了作者刘慈欣本人的低调内敛不显山露水的性情,但是它爆发出来的却是开辟鸿蒙凿之浑沌的宇宙无敌能量。
  
  《三体Ⅰ》给我最震撼的不是它构建的超级庞大瑰丽的宇宙体系,也不是五千年中外文明史与三体外星世界的奇异纠缠,而是它道出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人,动物,空气,太阳,海洋,陆地以及承载这些东西的地球都不过是个偶然。我们的生命是一种偶然,你每日上班遇到打招呼的同事是一种偶然,回家蹲在门口摇尾的宠物狗是一种偶然,吸入不算清新还带有点汽油味的空气是一种偶然,拥有白昼黑夜四季变换是一种偶然,生活在人口与科技一同膨胀的称之为地球的星体上更是一种偶然。这世界大多数人到死都没向尘世之外瞥上一眼,在那个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每分每秒都有星体在毁灭同时也有新的文明在生成。所有物种在地球上能存在至今不是一种偶然么?或者说地球这个星体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种偶然。《三体Ⅰ》中最震耳发聩的话是:“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偶然,从石器时代到今天都没什么重大变故,真幸运。但既然是幸运,总有结束的一天;现在我告诉你,结束了。”我们在挥霍一切理所应当的精神和物质时,其实所拥有的东西下一秒就会灭亡。这是刘慈欣零度式冷静的宇宙观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
  
  我相信每个人初识宇宙的时候,第一次知道地球只是太阳系中很小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是整个银河系中很小的一个星系,而广袤浩渺的宇宙不知道有几万万亿数不清的如同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我们都会被这种无法想象无法撑控的大尺度所震撼。很多宏大的东西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数字,比如十个人你知道是多少,你能想象出来,一百个人你也能想象出来,一百亿人就只是一个数字了,至少我是无法把亿光年这样抽象的数字具体形象化起来的,而刘慈欣异于我们常人的天赋是他可以把我们心底的存在于幻想中的别样的宇宙非常形象地写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
  
  看完《三体Ⅰ》之后,我在度娘八卦刘慈欣的身家背景,其实他是山西娘子关电厂的技术员,俗称电工。噶那,刘工就这样默默无闻半辈子在茫茫山谷里思索着极终宇宙的命运,转眼间青丝白发一将功成著就《三体》巨作。我突然之间开灵盖开窍了,我爹也是宁波市江北供电局的厂工好么!!!!!他也是默默无闻半辈子在家里相妻教女,忧国忧民,偶尔趴在阳台上对着夜空寂寞地抽一口烟,我认为他凝重思索的表情背后一定有蕴藏着探究宇宙秘密的强大力量的!!!!!《四体》不久也将问世了,陈工加油!!!!!我看好你喔~相信每个电厂的厂工都有成为刘慈欣的潜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6#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在三体世界中,对人类从信息文明重新退化回远古文化的描画非常精彩,全部科技归零,将人类一下子从技术中心中中摔倒甩到技术孤岛,几十亿人困在一个小岛,政治,文化,人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于今天技术与生活裹携的如此亲密的时代,这种思考非常有趣,也很有必要。
         在这里,科幻小说不再是建立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之上,设定一系列的规则后,作者能做的只能是“客观”描述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个人情感要听从人物自身性格和社会大环境,故事发展要遵从自己最初设定的假设之上的逻辑。科幻小说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力,让人们再去想象未来的时候,也读现在的发展进行反思。在三体世界中,对未来的描述其实是基于对当下现实世界人性的观察,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除了超信息的膨胀,人性最本质的东西并没有进化。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7#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我导师的研究方向保持质疑,Chomsky是很多人都不想去碰的领域,这家伙在理论语言学领域做形而上的研究,而我看不到这些理论有任何实际应用的价值。导师说:理论研究是理论研究,实际应用是另一回事,那不是我们科研的任务。语言学的理论研究要在最高峰上做,而不是在故纸堆里找。Chomsky理论就是高峰。
  
      这个高峰几乎虐杀了我。在做论文时,我被要求用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来分析言语材料,也就是说给语言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来解释为什么我们说出的话语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当我把语料从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逐层展开,并用手动演算进行优选分析,那感觉真是痛不欲生。脑细胞成批的死去,还落下了颈椎间盘突出的病根。于是,我止步于高峰之下,胡乱抓起一捧泥土,交给导师,换来了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我一度认为那是在浪费生命,就好像高考之前,终日在一沓沓草稿纸上奋力演算那些八辈子也用不上的数学题。我觉得疯子才会在这种根本看不到实用价值的领域继续钻研下去。直到昨天,我看完《三体》,我开始理解“理论研究”的价值。
  
      《三体》二展示了一个在科学止步不前的情况下技术极大发展的社会——令人眼花缭乱的高技术带来了“繁荣昌盛”,人类也陶醉在这种繁荣之中。但这终究是一棵看似枝繁叶茂的无本之木。如果科学止步不前,无论技术怎样发展,它所带来的繁荣都是虚幻的、甚至是致命的。
  
  
  
      对。爱因斯坦不需要去想宇宙飞船的航行问题。前者是科学的层面,而后者是技术的层面。技术在科学的引领下发展,追赶着科学的脚步,也许要追赶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永远也追不上。但只要科学在前进,技术就有追赶的方向和目标。所以,理论研究者就是孤独的引路人,他无需在意身后有无追随者,他的唯一的目标就是前进,必须前进。而站在高峰上的前进,虽然艰难,但每一步,都离天空更近一些。
  
  
  
      那么说来,我是幸运的,我曾被领到过高峰前,仰望过云端,虽然只看了一眼,就离开了。
  
  
  
      我没有那种勇气,做孤独的登山者;也缺乏那种天资,在高峰之上更进一步。我期盼着其他兼具勇气与天资的攀登者去承担推进前沿理论的使命,但环顾之下,不免失望。我看到天资聪颖、富有创造力的孩子都早早的离开了理论研究,一部分转投向能产生巨大现实效益的技术领域,一部分已经开始了实干和社会生产;留在理论研究领域的“勇者”中,很多是天资平庸无它生计、以此营生却得不到回报的人,他们连仰望星空的激情都没有,还怎么能苛求他们去登上顶峰、去举手摘星呢?
  
  
  
      即便如此,我仍然对这种攀登的姿态保持着敬意。
  
  
  
      我缺乏勇气与天资,但所幸还怀着一点幻想和热血。谨以此文,向《三体》和虐杀过我们的理论高峰致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8#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优秀的剧情是《三体1》的特点,这一点实在是完全不用多说。
  
  而千人一面的人物形象,是这篇小说的另一个特点。
  
  在所有看过的小说里,这篇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算得上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某些主要人物登场的时候好像有点气势,但是没说几句话就原形毕露,完全变成中二了。
  最后所有的人物都基本上一个样子。几乎每个人都在做着和自己性格身份不相符的事情,每个人说话的方式都一样,带着一股酸文假醋的中二感……这就不如把所有的人都改名叫路人1路人2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第一章就出现的叶文雪,不过她只活了几页就死了,在刘慈欣的笔下,这或许是个好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9#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接触刘慈欣的作品是在10年前的《科幻世界》上,读了好几篇他的作品,也许是当时太小吧,对他的某些观点并不是很感冒,甚至说是有点反感,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作品中表达对终极理论和终极模型的赞美和追捧(往往是牺牲全人类的利益,或者是表达“人类社会的思维和道德无法理解这种美”),结合作品结尾的末世情绪,让我这种思想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少年措手不及。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刘慈欣似乎有些时候忘了是在创作,他沉浸在自己对纯粹理论的追求梦中忘乎所以,导致他的作品在文学层面上的可读性都比较差(除了《全频带阻塞干扰》)。这一点,我觉得王晋康和何夕都做得比他好得多,所以那个时候更喜欢读后两者的作品。
  
  接近8年没有再看科幻文学,最近读完他的《三体》之一,发现他在情节创作和文学润色上有了进步,不过依然摆脱不了国内科幻作家的通病,那就是过分追求技术上的完美,导致技术细节介绍过多,以至于小说自身的情节、人物个性的塑造,在作品后期基本上都被忽略了。其实这本书在文革时期的剧情发展是写得很好的,不过当读到篇末介绍三体世界以及智子的理论和模型时,虽然看得出来刘慈欣急迫地想让作者了解他的构想,同时努力不让这些构想有明显的硬伤,但这种心态最后的结果就是过多的信息量被塞在一章的文字里面,读起来非常突兀和枯燥。整本书对人物的刻画基本上是失败的,读完下来,唯一有印象的就是大史和叶文洁(说实话对叶文洁有印象纯粹是描述的篇幅最多),而对于王淼这个主角却几乎没有任何印象,更不用说其他人物了(抱歉我实在是不记得其他人叫什么名字)。
  
  不过这本小说某些观点和思维角度我还是非常欣赏的,我对这本书打了4星,应该说,有两颗星都是为这些独特的观点而打的。但正如前面所说,既然想吸引更多的读者,就应该在小说情节上做得更好,以此来吸引更多文科出身的同学(因为我这种理科出身的,读到后面都很不耐烦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0#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记不得有多久没看国产小说了,只有一点很清楚,这是第一次看国产的科幻小说。想来也不能怪自己崇洋媚外,《三体》很多地方也是害我看得昏头晕脑的,因为数学一直没学好,物理就更加了,惭!只能靠追棒一下好莱坞的科幻片满足一下对未知的好奇。
  妈妈说:写小说的人很厉害啊,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把非事实写得那么真实、吸引人的。我当然有同感,象我等不会写小说的人总是很佩服写小说的,那些把小说写成巨著的就更加高不可及了。一口气把《三体》看完,发现写小说的人还是有分的,言情小说应该最好写,感情是生活的组成;推理小说有点点接近科幻,但总还是有原型可找;科幻可真不得了,虽然基于现实,但总归是要超出现实到一定程度才能称得上科幻呀!
  因为数学和物理知识太有限,小说的很多地方看不太明白,幸好有一定的想象力,在三体文明进行质子减维实验那段,好好享受了一番看科幻片的快感。
  心里很难过,同时又庆幸自己没那么高的智商,成不了社会精英,就算对人文、社会有众多的不满,也不会象汪淼那样被责任感所折磨,都没活到第二部,更不会象叶文洁、伊文斯那样因爱生恨,轻易地将自己的意愿完全地加诸他人,不惜毁灭自己的文明,使人类灭亡。责任感难道真得会大过道德?还是象文中所说的:宇宙中没有绝对的道德,甚至是零道德存在?
  如果只是生存,是可以无谓道德。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11:41 , Processed in 0.0612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