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 - 地球往事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1#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书都是看个开头不错,你的欣喜很难维持到结局的时刻。难得的,这本书就是。很多系列的书都是第一部很棒,期待之后完全是因为留恋,就跟看番外是一种感觉。更难得的,这三本书,一部一部都能把你推向更高的高潮。
      这部书还有另一个名字,地球往事。我觉得这就是一部历史,未来的历史,以一种参与其中的方式写出,所以更加的惊心动魄,更加的无奈与残酷。
      他告诉了我们最残酷,最无奈的现实,但是他的书里却又最极致的浪漫。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2#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三体》从2006年开始连载于科幻世界,第一部结束后,续集备受关注。现在应该三部都已经出书。今天有幸在kindle上读完了三体的第一部。这一部已经有很完整的体系。读过之后,让我对后面的两部作品既很期待,又不想立刻去读:期待的是这个故事将如何继续,害怕的也正是不知道后面的两部是否会保持和第一部一样的高度而不会陷入无聊的具体叙事细节中。总之,《三体》是一部十分难得的中文的科幻作品。
  
  科幻题材的小说对高中的理科生、大学的理工科学生都有很强烈的吸引力。高中时,每一期新出版的《科幻世界》都是班级里争夺的主题。大学后,开始感觉很多科幻作品都太拘泥于概念的阐述而使故事过于虚假和牵强,所以读的越来越少了。而这本《三体》,虽然只读了第一部,给我的感觉却是新颖和自然。读过之后感觉平静,却有再读一遍的冲动。
  
  对于没有读过《三体》的拥有普通理科背景的读者,至少第一部《三体》是一本不应错过的科幻小说。以下涉及剧透了~
  
  《三体I》的故事背景还是经常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外星生命。而故事的主要部分围绕物理学里的 “三体问题”展开,即三个相互间有万有引力作用的星体无法求得其运行轨迹的解析解,甚至连已知初始状态的问题运用数值解法也无法求出准确解。基于这个问题而建立起来的游戏,慢慢吸引着一批追求复杂本质的“精英”分子。他们深陷其中,向往着真实的拥有三颗恒星的“地球”的生活。而游戏的背后迷雾重重,各方演绎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从故事写作的角度来讲,《三体》故事比较平缓。对重要背景的插叙包裹着相对零散的章节,并且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性,大量的对话也使得这本书轻松有趣。
  
  科技水平与道德水平的关联是一个常见的话题。这本书的主旨之一也是围绕这个问题的讨论,有倾向性但没有答案。人们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是不是必然伴随了整体道德的降低?还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说明了社会道德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道德水平与科技水平之间没有决定性的关系,但是否乎有助力或阻力?这个问题谁也说不清楚。而书中描写了这样一些人,他们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精英分子,但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先进技术的他们,对道德水平的观念也陷入极端:他们对社会道德水平要求很高,觉得现在人类已经彻底沦丧无可救药。最后他们投向了一个他们所臆想的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不知是不是希望,但总之与现在的不同。对于这些人,我无法做过多的评论。我只能说,他们并不了解真正的自己。这种思想上的绝望与行为上的放弃和极端,何尝不是一种脆弱和逃避。或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困惑于自己掌握知识的丰富和在现实中的不顺间的矛盾,只能依求这种仅仅是结果不可知的改变。有些人则是由于仇恨或投机。总的来说,他们看得更多更远,却看得不全面不深刻。没有了解并理解现在的“存在”,就将自身托于无所知的事物。他们的激动与自信之下,是否还存在着理性的思考。
  
  对于这一点,可以用比较偏激的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世界太不完整,当所执着的东西不存在时,他们的世界也就塌陷了。
  
  相反,另一个着墨很多的人物,大史,他的敏锐、狡猾、豁达、不按常理出牌,恰恰转折了故事的进程。他没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但理解力很强,他“粗鲁”的行事中流露着干练与敏锐。他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简单却又健康。当科学家们对外星人发来的“虫子”的称谓噤声而绝望时,他却能敏锐直接的点醒这些被自己痴念禁锢了的人们。他和剩余的科学家在一起,似是向我们进行了一场“知识”与“常识”的对话。知识固然重要,对知识的探索也永无止境,但我们很多时候,是不是在追求这些的途中遗忘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识”:对自身的认识,对人类群体的认识,对历史的认识,和对生活的认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常识,才能生活的更健康和坦然,在面临变化的时候还能理智从容。
  这是一部充满了对科学发展历史回视的科幻小说。虽然在小说中的很多情节都充满着对于现有科学理论的怀疑,但实际上,作者在主观上还是在用坚定的科学观念去解释所有现象。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当你对一种事物很熟悉的时候,特别是自己通过深刻学习获得理解或者进行再创造之后,很难对这个事物在进行改进于提高。比如说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写作出一篇材料,自己很难跳出原来的思维进行修改。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不愿意改变,把这个时候的改变看为是对之前努力的否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思维长时间陷入其中很难跳出来再从不同角度观看。而这一点恰恰也是我觉得这本书十分难得的一个地方。作者在学习理解认同各种已有理论的同时,还能够跳出限制铺垫入一个个迷局、串入一个个新的概念,使得故事跌宕起伏。不免让我对这些科幻作品的作者由衷的佩服~
  
  作为kindle上 完整读完的第一本小说,《三体》这本科幻小说没有刻意滥用的名词,却能让人耳目一新又引人思考,让我对后面两本也充满了期待。为后两本书调整准备心情之余,还有很多的话题值得我去思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3#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RT。不知为什么,看了“三体”的故事,那种科学面对自然无解的痛苦竟刺到了我的心灵深处,于是我信了主,正儿八经的。感谢《三体》,也感谢作者。我觉得书中的感悟很厚重,超越了一般人的能力。感谢神,让我认识了神。只有信仰上帝,一切才能有依靠。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4#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一切的开始似乎都是一场意外,一个叫做叶文洁的女生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的巨型军事基地“红岸”打开了一个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从此以后,人类世界地覆天翻。无数如同钻石闪耀的人物群星一般划过人类的星空,穿越黄金时代,危机纪元,威慑纪元,广播纪元,掩体纪元,乃至最后的银河纪元。
  
  中间的故事,有的被一笔带过,有的被详尽描述,并将一步步成为历史传说,乃至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用来消遣的话题,或者最终湮没于时光之海。可是那也都将与《三体》无关了。《三体》就是《三体》,就在那里,不会因为评价,减少哪怕一丝光芒。
  
  在黄金时代的2005年,刘慈欣在中国一个叫做娘子关的地方,开始写下这个时间跨度数百年的故事。而当时钟指向2012年,这股热潮依旧影响着很多人。康德说,人最应该崇敬的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于是,在这部横空出世的巨著的影响下,很多原本迷茫的人们,抬起了他们每天都只关注大地的头颅,朝更深处的星空仰望,想象那个辽远而不可知的未来。开始追问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而我,就是其中之一。着迷于《生活大爆炸》,哪怕谢耳朵好贱好贱,但是听他说着那些我一万年无法理解的弦理论,量子物理,似乎离星空就更进了一些。不由自主关注NASA的动向,为中国的宇航员可以出舱活动欢欣鼓舞,为每一次太空上的进步而激动不已。而当听说人类已经在试验人体冻结技术,并可能投放于实践时,便不由地更加向往那个庞大的支援未来的运动。这些在现实中的消息,似乎都让自己离那头顶的星空拉的更近一些,离汪淼,罗辑,丁仪,庄颜,云天明,更近了一些。
  
  坐在2012年的四月,大刘告诉我们的危机纪元还是没有到来,哪怕就是前几年风风火火被散播的玛雅人的世界末日预言也没有一点点的迹象,这个地球终究只是在刘慈欣的脑袋里毁灭了一次又一次,不会有人喊出:“地球属于三体,消灭人类暴政”这样的话来。但是当我仰望星空的时候,我却能够感受到那些闪烁的星星之外,埋藏了太多激动人心的故事。而那些故事,人类智慧永远只能触及沧海一粟。
  
  如果我有一个巨大的悠悠球,把地心当做圆心,那么我们的悠悠球最远能够甩到那里呢?宇航员的脚步最远到达了月球,天文学家的目光最远到达数万万光年,思想——无边无际。
  
  人类只是多么幸运又渺小的奇迹,在这浩瀚的宇宙,产生了如此美妙的地球,产生了如今称之为人的生命。我们受制于生活的必然需求,只是当我们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之时,幻想,思考才会使我感觉到我之为人的存在。科幻,就是人类想象最大的果实。
  
  刘慈欣在《三体》里说:“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时光从身边流逝,这凡夫皮囊最终尘归尘,土归土。可是,始终相信,只有这思想证明自己曾经真实的活过。
  
  且行且珍惜,无比感恩。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冻结人体,那么,两百年以后,我们再见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5#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次读,断断续续地读了好多天才读完,评价只给到4星(读5星的书绝不会这么吃力)
  
  从我的角度来看,也许是因为中国的科幻小说很少有这样大布局的作品,所以刘慈欣的《三体》被拔到了过高的高度,至少第一部的内容看起来是这样。
  (我不否认第二部的内容对我来说是惊艳,但是从整体来看,《三体》只在布局上高分,在情节上仅第二部出彩)
  
  第一部仅仅是开头,介绍故事背景,为后面的故事作铺垫,情节上低缓不能张扬,逻辑上硬伤太多。
  与姚海军说的正好相反,中国的科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如果把一作品奉为神作,至少要有强烈推荐的理由(比如推荐别人读时深信别人会盛赞),对于《三体》,我却只敢说第二部神作到发指,第一三部作为相关作品读读就好。
  
  钱莉芳的《天意》、《天命》至今还是无作品能够超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6#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的批判色彩和整体基调很和我胃口——地球人已无力自救只能求助于外星文明;第二部男主的爱情故事比较狗血,将主旨升华为人类的大爱正好戳中了我的雷点,且与第一部矛盾,宇宙社会论部分是为数不多的亮点;第三部还没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7#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饿认为,精彩程度:第三部>第一部>第二部。看第一部时放在枕边,睡觉前看到个一两点钟,结果,经常做噩梦~!因为梦里以为这是真的,后来碰巧看到红塔时报上节选霍金的一段话,大意是,人类千万不要试图和外星人去接触,还有二百年内人类不移民太空就玩完了。他二人想得真远,真现实。第二部呢,我觉得有点冗长,关于几个面壁者的构思,使得全书结构比较离散。提出的“威慑”的概念,其实也是人类社会常用的伎俩(战国时、世界大战时)。第三部真个宇宙图卷都展开了,讲到了四维、N维、光速,啊,太恐怖了。连看了两遍第三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8#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没看过之类的文章,只是看推荐的多就去看了。看了3/1看不下去了。基本看不懂。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9#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两天前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阅读了科幻小说——《三体》。由于很少看这类小说,所以试图从非科幻小说读者的角度写点什么。
  
      《三体》出版于2008年,据说当时在科幻小说圈里轰动一时,被誉为“中国最好的科幻小说”,而时隔四年后我才有幸一阅,足见我对这类小说的后知后觉。老实讲,作为一个小说文本,《三体》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瑕不掩瑜,“硬伤”并不能掩藏其本身的光芒。
      在我看来,“科幻”只是这部小说的载体,科幻外衣下似乎才是小说想要表达的实质:对人类本性及存在的阐释,对人类未来和出路的思考,对某段历史的叙述包罗万象的内容足见作者写作的野心。不过这便导致了《三体》作为科幻小说的“不纯粹性”,“接地气”的做法究竟是成就这部小说的关键,还是折损了它的魅力,我也说不好,但总而言之这部小说还是值得一读的。
  
      关于人生、历史之类的叙述在这篇文章中不想多作提及,在此主要是想写写一个文科学生对这本科幻小说的阅读感受。
  
      我一直认为科幻类作品的水准是和创作者所处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关系的,所以美国可以拍出风靡世界的《盗梦空间》,我们只能在央视高频率地播放自产的《魔幻手机》(这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悠久的历史本钱足够我们在拍片中挥霍,所以不屑于拍这类东西?),其中的差距不言自明。
      因着对科幻类影视作品的这种直观认识,本就对科幻小说不太热衷的我对中国的科幻小说更是持一种相当怀疑的态度。但读完《三体》,我才发现自己对中国科幻小说的批判显得有些武断:相对于电影需要大量高科技作支撑,科幻小说的创作在这方面有着更小的限制,这也就为具有相关科技知识储备的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即使相比于欧美的作家可能还有差距,但终究还是会有不错的作品诞生。
  
      抽掉除科幻外的其他元素,《三体》大概是讲述了一个关于外星人(三体人)即将进攻地球之前,科学界精英们的故事。“外星人进攻地球”当然算不上什么新颖的主题,然而我却看得津津有味:“三体结构”、“宇宙闪烁”、“乱纪元”等新奇的概念,有关物理数学的理论阐释和模型建构都使像我这样一个长期浸淫在文科氛围中的人产生了不小的新鲜感(虽然读得有些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甚至产生出一种带有些许盲目成分的崇敬感,而这类感觉恰恰是基于对这个领域的陌生。了解天体物理是需要门槛的,所以我只好借阅读科幻小说这种“投机”的方式,用孩童般稚拙地目光从外面小窥一下这个对我来说高深而充满魅力的世界。
  
      王小波曾经说过:“学习文史知识目的在于『温故』,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代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学习科学知识目的在于『知新』,有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预见将来,他生活在从现在到广阔无垠的未来。假如你什么都不学习,那就只能生活在现实现世的一个小圈子里。”
       毫无疑问,科幻小说让我有机会去接触一种全然不同的思路:别的星球上真的有生物存在吗?他们的文明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空间、时间、宇宙、未来,都意味着些什么呢?《三体》将这些潜意识中的疑问摆在了我的面前,让我在感到迷茫的同时又隐隐产生出某种兴奋感。
  
      其实在许多问题上,文史和科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阅读历史会让你萌生出“沧海一粟”之感,那么阅读《三体》则会从另外一个角度让你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如今的存在是多么地偶然。正如《三体》中主人公之一的叶文洁的内心感触:
      “有时下夜班,仰望夜空,觉得群星就像发光的沙漠,我自己就是一个被丢弃在沙漠上的可怜孩子……我有那种感觉: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宇宙是个空荡荡的大宫殿,人类是这宫殿中的一只小蚂蚁。这想法让我的后半辈子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有时觉得生命真珍贵,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时又觉得人是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一提。反正日子就在这种奇怪的感觉中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人就老了……”
  
      所以我时常觉得无论是文学、政治学,还是物理学、生物学,归根到底都是在尝试解释这个世界,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同而已,从这点看来,它们是殊途同归的。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真正的数学大师往往也会有较高的文字功力和哲学素养。
      于是,不同学科的共通之处就使《三体》又一次提出了那个经典命题: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的神学,神学的尽头是?
      未知等待着人们的探索,而它的尽头或许还是未知。听起来的确让人感到无奈,但却也让它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我想自己阅读科幻小说的收获之一也在于此:它将一个崭新的世界呈现在我面前,让我又一次清晰地领悟到自己的渺小,宇宙的广阔和未来的无解。
      不过小说毕竟还是小说,它的休闲娱乐功能还是首要的,在这一点上,优秀的科幻小说自然也是当仁不让的,不是吗?呵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0#
发表于 2012-7-28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评论没有什么有建设性的评价和论述,只是纯粹对阅读全过程中一波一波的思维高潮的回味、记录和对大刘的敬意
  
  之前看着连载,实在忍耐不能,索性不看了,后来看了txt的一和二,等出了三,考完试,终于能买来全套纸质书,如饥似渴的开始看
  
  “整个人类历史都是偶然和幸运,但既然是幸运,总有结束的一天,现在我告诉你,结束了”------三体ⅠP.12
  
  开始看三体不久以后,我就经常在出门或者做事的时候飘忽其外,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技术发展,汽车,阳光,光合作用的树叶,生物繁衍后代,家庭,婴儿,植物,社会规则,娱乐,爱情,任何一个个体以为天大的了不起的情绪,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宏大宇宙尺度的一个nothing,随时一个偶发事件就可以毁了一切。一个小小的光粒就毁了伟大坚韧不拔的三体文明(其实我挺喜欢三体文明:冷酷,有全文明共同遵守的原则,生存至上,直白,以最高效率的方式沟通共享才能发展,所以没有欺骗和隐瞒,而且可以模仿人类创造出了令人敬佩的文艺作品),一个透薄无物的二向箔就毁了整个太阳系。而对于黑暗森林的战争,如果三体文明还算是个危险分子的话,人类文明就从未有过入场资格,之所以用二向箔,关一帆说是看得起人类了,其实只是因为太阳系有死角而已。说人类是虫子,都是高看了自己,某个书评里说的好:你洗手的时候会考虑你毁掉的细菌文明么?
  
  “人类知道掩体,难道它们就不知道?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三体ⅢP.414
  
  大刘在书中不但探讨了科技,宇宙,哲学,物理世界的终极,也反复讨论着人性:
  
  微观到个体,有文革和后来的非常年代造就的叶文洁,让人类文明开始走向终点;物种共产主义的伊文斯,发展壮大三体组织教会三体如何更好的毁灭人类文明;粗鲁却聪敏,把别人的雪茄装自己口袋的大史,贯穿始终的科学怪人丁仪,我最喜欢的角色之章北海。。。。这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体,当然还有我压根不想提的以圣母的道德标杆要求自己却做着毁灭人类的事情的程心--全书最假也是最讨厌的角色没有之一
  
  宏观到群体,一次次的恐慌,绝望,大低谷,大移民,对面壁者和执剑人乃至最后对智子的希望,依赖,敬畏,咒骂,信仰,祈求,威慑纪元的人类发展成为的自由柔美,对思想钢印的抵触--也即民主自由思想的普及,逃脱的星舰发展的黑暗文明(“当人类真正流落太空时,极权只需五分钟。”),绝望的末日图景。。。。。
  
  一场场的宏大的事件发生后对人类群体的描写,虽然是想象,却无一不符合人类群体的心理特征,正如 Gustave Le Bon的The Crowd(《乌合之众》)。虽然有些许偏颇,读来却让人有如过着一直没有镜子的生活,还幻想着自己一定貌美如花,突然面对了一种叫镜子的东西,发现自己不但和周围的人一样面目狰狞丑恶蠢笨,且这镜子还有局部放大功能。
  
  在系统的学习心理学的专业课之前,我就想知道文革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那时候的人会变成那种状态。等我翻开乌合之众,惊诧的发现,这些群体疯狂的事情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有人清楚明白的写出来了。
  
  大刘写的是未来,不过是人类历史中的疯狂一次次变形的重演。
  历史就是一群疯狂的The Crowd和若干个体推动着的,叶文洁,逻辑,章北海,程心一个个为了一己信念行动的人把历史推向了不受个体原意控制,也不是The Crowd希望的方向。记得《计算中的上帝》的那个idea吗?德瑞克方程中的新条件:狂人率——某个种族中疯子的比例。
  
  正如 black mirror里展现的,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没有最绝望,只有更绝望。群体的疯狂和想法把事态引向谁也不愿意的方向。
  
  --------虽然是没有中心思想也没有逻辑线只是想哪写哪也得分割一下的分割线---------
  
  有个三体的书评说:三体就是大刘疯狂的不停扔idea出来,就好比很多人写东西写论文费劲的要死只为了憋一个idea出来,那三体就是一大堆牛逼的idea的abstract,一会儿一个一会儿一个砸晕你。(具体原文忘了,回去书评找也没找到。)
  
  他一边要忍着别把idea扔太快,还得塑造人物,写前因后果设悬念,做铺垫。要是我一定又爽到爆肝又憋到内伤。
  下面说说我喜欢的一些点:
  
  · 他用黑暗森林理论解释了费米悖论。我不知道这个是他首创,还是关于这一点科学界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共识,但我在看科学类杂志的时候,真的看到有介绍类似意思的理论,是刊登在介绍真正科学类的杂志啊而且不是科学幻想栏目。这一点当初第一次看三体Ⅱ的时候把我震的是晕晕乎乎的,之前看基地系列,看迈尔斯系列等等那些同样有建设背景宏大的宇宙歌剧时也没有这样的震动。因为从小我一直也喜欢看那些神神鬼鬼,世界未解之谜之类的猎奇书,而且总是坚定的相信有地外智慧,也相信肯定人家没跟我们联系很多是因为看不起我们,就好像我们不会去研究蚂蚁的语言文字尝试和他们沟通。
  
     但是没有想过宇宙的真相也许是这个样子的。而这真相不是处处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博弈论早已产生,发展,日渐完善,很多人早已无数次深邃的思考过宇宙的图景,他们想的有多远?有多深?有多少方向是有可能触及到那永不可能的真相?此时此刻的我,狭小愚昧的大脑相信,这是我现在听到的关于宇宙图景最合理可信的解释。而且我们每一个人必定都依然懵懂无知。(其实这样来看,我是个坚定的不可知论信奉者)
  
     罗辑患上星空恐惧症恐怕不矫情也是真切有可能的,因为我从看了书以后,每次抬头看星空都能感觉到宏大的压抑和倒抽一口凉气。这里得感谢新疆还有一方还算明净的星空。
  
  我们也许是一个早已暴露在无数地外文明探索研究实验下的低级文明,更可能是一个不值得发射毁灭力量的黑暗角落。我们跳啊,闹啊,打啊,笑啊,努力啊,喊叫啊,根本没让别人觉得值得注意,而到了有资格知道原来还有地外文明的时候,就是睁着眼睛看见扑面而来的毁灭的时刻。
  ********************
  ·这里插播下关于丁仪的,喜欢的point,在读完三体后,同样重读球状闪电,特意好好看了里面丁仪的出场,描述、做事、研究。他拥有哲学,数学,物理学的博士学位(其中数学是硕士的好像,具体哪个忘了),这些都是关于世界的终极奥义和宇宙基本规则的学科,他孜孜探索的也一直没有变。 球状闪电里他狂妄却怕死,球状闪电实验时甚至根本不登机,也丝毫不在乎周围人的鄙视反而理直气壮。他是对的,因为他很清楚自己那时候有比送死更要紧的事要做。他有很多事情要想,要弄清楚。与这个情节相对的,三体Ⅲ的他又一定要去是第一个接触水滴的人“反正生命是他自己的,以他八十三的岁数和无人能比的资历,自然有权利拿这条老命干他想干的事情。”,那时的他,早已做了所有他能做的:
  
  “孩子们,你们知道我这些年都在干什么吗?在大学里教物理,还带博士生。一个几个世纪前的人,还能在大学教物理学。”他遥望着外面的星河,脸上露出莫测的笑容,军官们发现,那笑容竟有些凄惨。“我这两个世纪前的人了,现在居然还能在大学里教物理”他说完,转身离去。-----三体ⅡP.369
  
  也是他,早已隐隐然看透宇宙的真相而不经任何人的点拨。他疯狂过--在白艾斯的梦里。或者说他一直是疯狂的,早在一出场的时候,他就根本不遵循人类社会所谓行为规则、道德规范。肆无忌惮的在媒体上辱骂诺贝尔奖和他所属的机构,以至于和诺贝尔失之交臂也被学校同行不待见,但他其实一直非常冷静,直到最后还对量子号的舰长谦卑而又自嘲的建议,他们能否全员进入“深海”状态。
  
  (我认为叶文洁之所以知道宇宙终极定理,就是和伊文斯一样在三体文明不知道地球文明不知道的时候透露的,而叶文洁知道或许人类文明毁于自己之手,她系上了绞死人类绞索,却又故意给逻辑留下了解开的绳头。)
  
  
  *********************
  ·用智子的出现锁死了人类技术的发展,这个idea在朝闻道里出现过雏形,在三体里这个idea被放大,详尽的描绘了人类的技术末日。这个扼住人类技术脖子丝线的存在,使得一方面故事后来的发展非常合理(避免了技术爆炸引向星际战争),早早就让人类明白:对于有能力入侵地球的地外文明,依靠技术上取得胜利不是不可能而是根本不可能,另一方面这个设定使大刘不用费脑筋去想象现在不存在的技术,那样不但得建立相关的理论基础,而且写出的东西有可能会虚无缥缈而又站不住脚,遁入早被写过N遍的跃迁飞船,各种光炮武器,概念化的引擎之流。只要有这条致命的丝线,大刘就可以只写在当今物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框架下的人类技术发展,社会发展。核聚变引擎飞船,曲率飞船,无处不在的网络窗口,感应电场的使用等等这些早已经又概念而又有可能的技术,读来更可信,更真实。让我们时时刻刻真切的感受到,末日离我们不远(这也是大刘的一个风格,他写的都是近现代背景的科幻,所以读起来代入感特别强)。
  
  *********************
  ·面壁者到思想钢印到章北海这条线,这条线绵延了三个纪元,即巧妙又顺理成章。章北海这个三体Ⅱ一开头就费了不少笔墨描写的中国指挥官,开场所处的环境,身份都让人感觉到实在是微不足道,就像描写老张老王老苗那几家人在时代更迭下如何存活一样,直到他射杀三个不主张进行恒星际飞船的领导。他主导一次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这个人确实危险,他信念坚定,眼光远大又冷酷无情,行事冷静果断,平时严谨认真,但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越出常轨,采取异乎寻常的行动。”---三体ⅡP.232
  
  三体组织一直以为他是个极端顽固的胜利主义者和抵抗主义者,周围所有的人也都这么觉得,所以把他送到未来做支援。我也一样,一直寄希望于他,想当然的以为他在未来一定会再次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带领星舰战队进行激动人心的战斗,心里感觉只要有他在,哪怕玉石俱焚也是心爽的。直到他带领星舰逃亡。
  
  我后颈阵阵发凉,(好吧我看三体时候经常各种后颈发凉手脚冰凉)又把书翻到他出场没多久那场对话,他问父亲:怎么办,他父亲回他,要多想。我这时才真的明白这对话的含义:其实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动摇了,已经是一个失败主义者,逃亡主义者了,他要思考的,只是人类文明怎么办,怎么逃亡,从而保留一星点人类文明的火种这个问题而已。
  
  
  三体组织错过了他,也根本没有明白他的用意。如果他和逻辑同是面壁者呢?会怎么样?
  看完书的几天时间里,我甚至问自己:如果我是面壁者,我要怎么做,做些什么,这个思维游戏我玩了好久且自得其乐。
  
  我超级喜欢他,不知道为啥,有评论说韦德是章北海第二,我不这么认为,韦德的阴谋、野心和狠都是露在外面的,为了目的什么都在所不惜,而章北海一样有为了目的什么都不惜的信念,他也为了信念默默的一步一步的去做,把一切都埋在心里,什么都没有动摇过他,也没有一个人能看透他。我私自揣度,大刘写他的时候一定也很喜欢觉得很过瘾吧。
  *********************
  ·全书中多次向科幻经典致敬,在此之举一例最有趣的,有趣到亲自采访拉登大叔,借泰勒之口说让他成为“谢顿”。还问他当初取名基地是不是受到阿西莫夫作品的影响,而回答也同样有趣,拉登大叔只是微微一笑“传说就让它永远是传说吧”---三体ⅡP.154
  
     书中还戏说了戈壁图腾(具体名字忘了,就是戈壁滩上巨大的图腾,坐在飞机上才看得见全景的那个,有类似鸟、蜘蛛之类的好多图案),那是在三体游戏里,冯诺依曼用秦始皇的军阵,计算数据,人列计算机收起来后留下来一条条巨大而又有规律,却又神秘的沟壑。那么也许,我们这地上的沟壑也不过是哪个文明一时兴起了画的些小鸡啄米图之类的,却引得一代代人类研究起来。
  *********************
  ·这个点也是很巧妙又很有用心的一个点:书中一直也没有直接描写外星智慧文明的存在形态,生物,物理性质等等,地外智慧体的完整社会形态,都没有。这跟用智子锁死地球技术一样,只让我们看我们能看到的一面,事实也的确如此吧,高手过招我们蚂蚁细菌不懂,也看不见,看见也理解不了。那些存在,即使想象也是以地球人类为蓝本的添油加醋,正如中国的神仙是中国人样子,外国的耶稣是高鼻蓝眼,鱼听青蛙描述的鸟脑海中的图像是自己身上插了两个翅膀。
  
  而真正的样子一定是我们无法想象,更无法理解的存在。所以这样的空白才是真实客观的
  *********************
  ·这个idea意思是这样的:原话忘记了: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特别是近几百年,虽然看起来似乎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甚至以现在的发展速度,一百万年以内,人类将遍及银河系,全宇宙。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却没有进化,也就是说,我们还是在用和原始人和古人一样的大脑在思考,在发展。
  
  那么。。。。。。。那我们这几百年的进步算得了什么?
  nothing。。。。。
  
  说到技术爆炸我又想起一个,球状闪电里写苏联对球状闪电的研究,曾经进行了很多年,而研究一直是在专政的环境,严肃的氛围中进行,而球闪固执的主人公和他平庸的老师都穷经皓首也一直没有接触到球闪的真实秘密,直到书中丁仪这个逾越常规的人介入球状闪电的研究,才使得球闪的研究取得实质性也是突破性的进展。也只有这种离经叛道思维不受约束的丁仪才能搞出来,那是一个大大的电子这样的理论。
  
  这个思想也顺延到了三体中,直到过了大低谷,人类才意识到“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第二次文艺复兴开始了,第二次人性民主思想大解放开始了,接着呢?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科学研究也取得了不断的突破。只到榨干经典物理学这个柠檬最后的汁水。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三体文明中,他们在出发后接触了人类文明,引起了思想和体制的变革。从之前的目的至上,利益效率至上,原则压倒一切转变了,才发生了新的技术爆炸,才得以发射出水滴这种足以毁灭整个地球的小小武器。
  
  这反复强调的是什么?恐怕已经不言而喻了~~
  **********************
  ·这个点是和球闪贯穿在一起想到的,在三体里描绘了一个原子被展开到错误的维度后,碎片渐渐由小聚大,变成一个个的眼睛,又汇聚成最后的一个大眼睛,使人很自然的想到也许每个微观粒子里都有一个甚至多个微观宇宙,一样有智慧文明,只是因为不是一个尺度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察觉到彼此。
  而与之相对应的,球闪里描绘的球状闪电只是一个电子,它有自己的原子核,那么它们就共同组成一个人类日常尺度直径几百公里的巨大的原子。我们生活的空间中遍布这样的宏粒子。那么,这些宏粒子组成什么呢?非常容易同理可得,它们一样可以组成宏宇宙,包含着宏世界,宏智慧。我们的世界和我们尺度的宇宙只是这个宏宇宙里的一个个原子之间的介质和距离的一部分。
  
  “我无所谓,我所研究的东西尺度要么在十的负三十次方厘米以下,要么在一百亿光年以上,在这两个尺度上,地球和人类都微不足道。”“生命微不足道么?”“陈博士,你这人有时候想的太多,你应该学会从宇宙终极规律的角度看待生活,这样就过的舒服多了。”----《球状闪电》”
  
        
  这个idea我陈述的很平庸,但我觉得这个idea本身展开来写的话,就已经可以和黑暗森林理论比肩。大刘带着我们不仅仅从我们自己的宇宙尺度看人类文明,更是从微观和宏观这些根本不是寻常视角的尺度看人类
  
  而且,并不止步于此,我们不仅在书中以不同的尺度里跳来跳去的审视着自己,在时间坐标上也一样,信手拈来另一个idea,黑域:在时间黑域里,天上一闪间,地上已经过去上千万年,错过的不是时光,什么物是人非事事休沧海桑田什么的都弱爆了,错过的已经是不可逾越的足够地球某些物种进化多少遍呀多少遍的时空,这也就意味着,那个尺度的分隔,已经不是物种的不同了。
  
  最后弱弱的写写对他早先的文笔和三体文笔的感觉:早先显然生涩而不惊艳,用人物的对话大篇大篇的介绍某个事物或者是推动事情的发展,球闪在前一半剧情的发展一直平铺直叙,看得人扔下回头再看也不觉得焦急。唯一的悬念就是量子态们留下的“鬼现象”。而到了三体,不但话分几头表,还充满了起伏、铺垫、隐喻(比如那三个童话故事---故事中的故事,还要加入隐喻简直精彩极了),人物性格的多姿多彩,还架设了从真实的过去到宇宙的尽头漫长的时间空间背景。
  
  三体系列看完的时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到电影黑衣人的结尾的感觉那种绝望,豁然,觉得人类和生活都是场海市蜃楼的感觉,那个镜头是这样的还记得大概是这样吧:从地球某地开始镜头慢慢拉远,拉远,美丽的地球,绚烂的太阳系,旋转的银河系。拉远到最后,只是一颗被随手玩弄的玻璃球
  
  大刘就是玩弄玻璃球的那只手,他不但玩弄我们的整个宇宙于股掌之上。更将整个宇宙的规律都信手拈来,就像三体1中说的,造物主往靶子上隔十米打一个洞,那个靶子上的生物就俨然觉得这就是这个宇宙的终极规律。大刘本是靶子上的生物,却拔着自己的头发跳出了靶子,审视和怀疑了整个宇宙,并且用已知的规律毁了我们的宇宙。
  
  
  我不认为自己厉害到了能挑大刘刺的时候,我也不想假装厉害来努力挑他的刺,我只是把自己觉得好的,看书的时候的想法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还有想起来的再来补充吧~~
  
  这里引荐一个喜欢的书评:http://book.douban.com/review/4493872/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9 06:22 , Processed in 0.0502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