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52| 183
|
三体I - 地球往事 |
最新书评 共 769 条
陈涛$
《三体》是我读过的长篇科幻小说中最棒的,当然这有一些小小的爱国主义在里面,但主要还是对大刘(刘慈欣)文笔和想象力的欣赏。大刘的作品我基本上全都读过,对他的风格很熟悉,很喜欢沉浸在他描绘的世界中。
第一次读《三体》,是从第一部连载于《科幻世界》开始的。第二部是用 iPhone 下载了电子书在上下班路上读的,第三部是2011年春节放假期间买了正版书读的。
时隔多年,我利用每天的业余时间,在 Kindle 上重读了《三体》三部曲。有一些新的感想:
第一部只算是铺垫,让读者了解故事背景,对于叙事有些乏味,记得第一次读的时候都快失去兴趣,一些章节几乎略过,一目十行匆匆而过。但对整个故事还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期待后续的故事。
第二部是最像小说的一部,结构完整,节奏完美,情节扣人心弦,有欲罢不能的感觉,让读者恨不得一口气读完。而读完之后确实心情澎湃,思绪万千,不断回味那些跨越两个世纪的对弈和战斗。
第三部,完全是在挑战想象力的极限,从零维到十维空间的描述,还有空间曲率驱动技术,改变宇宙规律、降低光速,还有跨越几千万年的时间和几百光年的空间,读完之后,再面对现实,顿时觉得世界的狭小和生命的渺小,在时间面前的无助和脆弱。
具体的剧情我就不提了,有兴趣的朋友自会知道,没兴趣的朋友无需知道。
来自: 豆瓣
详情
小薛$
花了总共大概半天的时间,把三体(一)读完了。最大的感觉是这毕竟是一本科幻小说,没有太大的惊喜。然而在一些细节上,正如同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那样,达到了技术细节化的层面,这些还是十分优秀的。毕竟作者是一名工程师。
先来说失望的部分。人物的情感描写以及塑造很一般,教授汪淼没有任何特色。很多故事比如主要人物叶文洁也是现实的归现实,科幻的归科幻,没有衔接的很到位。故事情节的设置有悬念,使得读者一开始能够很容易被吸引。但是解开这些悬念时又太过于直截了当,所以阅读体验感也比较一般。比如刚开始时人们对于存在的主、宇宙为你闪烁这样宏大的悬念到最后其实仅仅成了技术的解释。使得前半部分看起来像是哲学论述,而后半部分像是科幻动画片。
说这些并不是针对作者的批评,而是我自己对一部好作品的期待。可能我喜欢的便是作者不愿意去使用的“形而上”风格的作品。阅读感受很重要,一部作品需要有惊喜和值得深思的东西才能让我喜欢。可能觉得文学性不够强吧。
接下来来说说几个技术细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人列计算机。这种想象力的确值得称赞。整个三体游戏我认为反而要比这个原来的故事本身更为出色。一方面是里头的系统,或者说宇宙的设置是十分全新的。三个恒星的设置、乱纪元恒纪元的交替、脱水的人这些概念具有科学上的认同感,也十分的新颖。钟摆纪念碑、半月撕裂等等这种意象和场景,也给这个世界增添了许多艺术特色。计算机运行的场面更具有无限的艺术感,这些技术都拟人化了。里头还体现了作者对信号与处理、微机技术非常扎实的掌握,以及在多维空间概念上他自己的理解。由于我之前读过一些多维概念的文章,因此这一点上我并不觉得十分的新颖。利用多维展开和收缩技术的智子有点大材小用。
有一点其实很有意思,便是叶文洁、汪淼找的天文台检测员以及三体星上那位监听者的很相似的故事。他们都是在茫茫宇宙中,获得了类似大爆炸一样的发现。以至于令人觉得三体星其实和地球是属于同等地位。而三体星首领的做事风格非常普通,其实三体星的技术早已超过人类一大截,着实可以不用伪装成上帝。而如果提到了监听者之间的那种对称性,就不太适合用上帝和子民的那种关系再来论述两个行星。对于叶文洁等人的宗教情感,这里头也述及的很少。这一点上如果能够深入一点,配合那位老法师,我相信会使得这部作品的格局会更大一点。作者很明显是很看重佛教的。
最后,我不由得又想起以前看过的《天意》,是一部集穿越、科幻和历史的作品,描述韩信的一生。这部作品令人非常喜爱的,是它对历史人物赋予了灵魂,对一些历史事实娴熟的使用。其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对主角韩信的塑造,放之于本来就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使得作品非常的饱满和丰富。相比之下,三体(一)具有的更多是技术性,在宏伟上,可能得学习一下《异形》前传一。但是在三体游戏中作者表现出来的水平,相信我所提及的,更多是这部作品其本身的风格,而并不是不足。
来自: 豆瓣
详情
橡皮人$
评分:9.0
写书评时只看完了第一部。
早在2006年,当《三体》刚刚开始在科幻世界上连载,当我还是一个初中生的时候,它就一直存在于我的记忆之中。
我还记得我接触的第一本科幻世界是2004年的五月号。我还记得当时幼稚的我最喜欢的一篇科幻是《寄生之魔》。哈哈,标准的软科幻。现在想想以前印象比较深的篇目还有《地球大炮》、《六道众生》、《诗云》、《朝闻道》(这还是我好长一段时间的QQ名(大概是初二以前))、还记得印象很深的有一年银河奖最佳是何夕的《伤心者》。还记得有一段时间连载《真名实姓》,可惜那时的我似乎不怎么感冒,因为不怎么看不懂,那时候我的最爱是《校园科幻》。。。。。。
大概是初中不知道几年级的时候我开始不怎么看科幻世界了。虽然杂志持续订了很久,只是都没有看,才慢慢没有关注了....(还想起了初中玩的网页游戏ogame)
还有一段很爱看《飞@奇幻世界》,特别是其中的九州幻想,而到他们经历了几番动荡,分家之后一段时间,也不怎么看了。
这些都封存在个人成长前期阶段的记忆深处。
尽管如此我对科幻世界的关注并没有停止。
还记得有持续大量关注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动荡,什么永日帝的破坏........
去年暑假我和班级同学去台湾玩,在高雄的诚品书店又看到了三体三部曲。激动之余,想拍照留念,不想受到店员阻止,后来才发现原来该店员是2005年倪匡科幻奖首奖得主魏嘉华,反正笔名是丁什么,以前有见过。
等等等等。记不清了。
以上就是我和科幻的不解之缘。
和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恍若隔世?
这部书重新把我带回了从时间上似乎并不那么遥远,但是在记忆上却似乎相隔了千年的从前。
近一点,带回到废寝忘食玩游戏、上网、对虚拟世界、互联网之外的世界几乎毫无知觉的时代。
稍远一点
带回到那个因为不知道怎么邮购科幻书而错过“一个时代”的少年时代
带回到似乎一看书就能专注看一个下午的时代
带回到还在旧家、每一段时间都去报刊亭看看有没有新一期的《科幻世界》的时代
更远的
带回到不知疲倦的翻阅大百科全书的时代
带回到记忆力超强感觉好像所有知识看一遍就记得自我智商优越感极强被周围人视为神童的时代(现在?呵呵,最差的就是记忆力了)
带回到idle around整个晚上幻想一个架空世界的时代(我似乎从很小很小就一直是这种行为的狂热爱好者)
勾起的记忆甚至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海尔兄弟》..............现在好像都销声匿迹了。当时真的是很有影响的。
昨晚心血来潮百度了一下海尔兄弟,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儿童时代的《海尔兄弟》,听他的片头,有种想哭的感觉。那是童年的回忆。
但是当我以成年人的身份重新审视这部动画,我觉得它不仅没有过时,它所蕴含的对真理的追求与探索,与困难挫折斗争的勇气和信念,从劫难中的自我挑战和创新却是永远不过时的。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都需要这种精神。】
从成年人的视角来看,以前看过的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有了新的意义,以前看不明白的东西,许多也能明白了。
它们
和这个高速变化的过去世界一起
都已成了遥远的记忆。
仅仅10年时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多么可怕的天翻地覆的改变。
自从大概是高二年的一个凌晨,对世界终极真理的思考到达终点后,我基本就再也没有在这方面踏出新的一步了。
看看现在的自己,几乎完全被现实的事物包围。当然,还并不完全是世俗的那些东西,只是基本基于现实的可能性之内的关注。其实某种程度来说,是从科幻转向了科学,以至于所有的学术领域。这样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当然是一种进步,只是此时此刻让我感到有一种对于想象力和好奇心的乡愁。
也许现在来看这样一本书,对我而言,就像书里提到的,似乎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也许这也是一种幸运,让我到现在才真正看这本书,从一个成年人的视角,才能更多理解它的内涵。
说说书本身。
其实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来看,这并不是一部精致的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其鼎盛的名望,表面上看上去很像一部三流的意淫网络小说(当然,这很可能也只是社会的一种很深的成见)。毕竟个人的各方面素养提高了,不像以前小时候能够被这些小说轻易吸引。不过这部小说让我找回了很多年没有过的读小说的投入感觉,忘记时间,忘记页数,看着文字就浮现出电影般的图景,以及那个虚拟世界。这本书大概整整一天就看完,(当然现在的生活不可能允许我一直在看),也算是很久很久以来“前所未有”的高速了。也因为个人的特殊感情,故与之高分。
囿于普通工程师的背景,作者虽然是中国科幻界之魁首,但是文笔确实是相当粗糙的,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说价值并不高。文字之间透露出一股浓浓的中国式文学的味道,大量的反映了中国现实。文中也存在许多情节和技术硬伤。当然技术硬伤我是不怎么看的出来的。但和其构建的宏大图景相比,这一些完全是可以原谅的。
“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作者作为那个年代生人,大量提到了关于文革时期中国的历史背景。可以说从某个侧面来看它也是一部历史小说。整部小说的中国特色十分浓郁,从宏观背景和小人物的命运莫不如此,乃至带有相当的民族主义情结。以至于我都为作者和读者以及潜在的海外读者和出版商着急,这书里面涉及的背景设定也太不“国际化”了吧.....
还特别提到了地球三体组织中的“幸存派”,这完全就是中国一直以来汉奸传统的体现嘛!
无意中发现的历史提到80年代文化刚刚解禁,书店的文学名著被抢购一空,而现在.........
不知道是知识本身贬值了,不再有意义了,还是社会堕落了....答案不言而喻
书中还是有很多很多吸引我的部分,比如那个三体游戏就特别吸引我,比如纣王吟唱“脱水”的那段,比如联合国那个单摆,【它是表达对规律的渴望,还是对混沌的屈服?】,还有每次文明毁灭屏幕上显示的审判语,特别是最后一次【192号文明是三体文明的里程碑。它最终证明了三体问题的不可解,放弃了已延续191轮文明的徒劳努力,确定了今后文明全新的走向。至此,《三体》游戏的最终目标发生变化,新的目标是:飞向宇宙,寻找新的家园。欢迎再次登录。】。不过对于这本书我倒是没有多少毁三观的感觉,可能是许多思考以前做过,同时也是长期的科幻爱好者的原因吧........
怎么说呢,其实最多最多的,这本书引起我的感情,是一种对于终极真理和普世情怀的乡愁..........
以上多为个人感想,请勿吐槽
来自: 豆瓣
详情
susan
这是一部好的,但可惜失调了的作品。
我不忍对其吐槽——对于作者史诗般的宇宙观和不时穿插的人伦难题,我曾经拍案叫好。
我无法对其推崇——我很少读到塑造人物如此失败的长篇小说。多少万字的篇幅中最有生气的,竟是一个原是书中因为经历文革浩劫而心如死灰的叶文洁。即使是本来人物性格相当分明的史强,大刘也没有把握好其市井粗鲁和头脑精明的生动融合。三本书看下来,我只觉得自己越来越像在一座计算精密却毫无生气的机械迷宫中穿行,满眼是华丽的机关以无瑕的逻辑环环相扣,然而节骨嶙峋,愈看愈觉得奄奄一息。
我在书里面到处看到各种让我困惑无比的不协调感,说他不懂得塑造人物,那为何关于叶文洁的篇幅描绘如此入木三分,说他懂那为什么又有程心和云天明和汪淼这类的生硬木偶一样的主角;说他斋有天马行空那为何有黑暗战役这样的情节这样惊心动魄拷问人伦,说他直指人性三部曲的结尾却如此三流科幻。
这个作家身体里各种的东西,如同三体星系的三个太阳用引力产生着不规律的吸引,让他的文字产生让人费解的运动,让作者对人性的了解和想象、让他对宇宙真相的精密设计、让他悲天悯人的大爱不规律地结合、不均匀地释放。同一个系列里面、甚至同一本书里面水平起伏如此巨大,仿佛是一个抱病写作的写手,在精神大振的时候畅快淋漓地激扬文字,而后又不得不病蔫蔫地在编辑的催促下在病榻上赶稿凑字。
简单来说就是失调了。
大刘的想象构建出了生存死局,构建出了宇宙真相,构建出了人伦难题,拼尽了自己的脑汁,却因为格局太大,方寸头脑,无法顾全想象所有人心,苍白笔杆,无法填满这个宏大世界。顾得东墙顾不得西隅,到了结尾我都替他纠结,分明是已经心力交瘁奄奄一息的疲态。
可惜了这些延伸至宇宙边缘的想象力,可惜了这些气吞山河的思考,在一个能力参差不齐、已经奋力赶工但却气喘吁吁的导演的指挥下,勉强上演了一出由人类末日横跨到宇宙坍缩的故事。
这本来应该可以成为一部更加优秀的作品的。只是它超出了一个人能够驾驭的范围。三体是一次勇敢的尝试,虽然它没有成为传世的经典,虽然它为了勇往直前而落下失调,但是有很多像我这样的读者会记住它。
想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三体里面的一句话,无关这篇评论:
无知和愚蠢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以一人之力挑战一个宇宙观的勇气,是傲慢吗?那如果这样的勇敢都不允许,我们还剩下什么呢?
来自: 豆瓣
详情
小熊小$
大概科幻的世界还是离我太远,对这本誉为国内经典之作的小说,我还是抱着很大的期待。但是我毕竟在感性的世界呆的太久了。我只记得郭沫若曾经说过要看一个文人的素养要看他如何描绘看待女性。列夫托尔斯泰雨果小仲马之流都能描绘出光辉的女性形象。红楼梦和yy小说的一大差别是红楼梦里是懂得如何对女性审美,能刻画丫鬟小姐到栩栩如生而不是任何一种模型雕像,而yy小说完全将女性当做玩物,连光辉的金庸老头子这个层面或许还稍逊时常描写妓女的古龙。我只说三体里面经典的爱情吧,面壁者罗辑幻想了一个空灵清瘦纯美空洞的女孩和梦中情人谈了恋爱而体会到了爱情,然后成为面壁者后命人找到了这个温柔高蹈于世俗又和他一见钟情的美人。(......)真是yy。还有另外哪个科学家的爱情是被一个女科学家供养研究同住一房慢慢图方便就在一起了。。之后关系依旧冷漠一切为了科学。
我所读的三体,总体作者非常的孤傲,读着有代入感的人会比较喜欢(但是我没法有,不能代入的人就会看着这个孤傲的人不爽),其次是对人不够尊重,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也许是科幻世界对人类有种漠视吧,第三是每个人出场的描述方式我都特别想笑,什么一看就是知识分子出生,什么什么的,强调n多次,或者别的各类描述,什么样残酷的经历造成作者对没文化的执念啊。
我看一本书没有什么特别关注的地方,所以不管什么武侠悬疑中古背景我看来都是很无谓的情节展开方式,不要跟我说要看科幻看想象,科幻迷争的很凶的软硬科幻我完全无感,我的关注点不在这方面,硬要说的话,我最关注的是一本书读起来是否舒服。不客气的说,读三体是读起来不舒服,会让我觉得作者可笑可悲的一本书。
来自: 豆瓣
详情
毕方$
终于看了这部数次耳闻的作品,怎么说呢,很多东西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之外,不过带给我的思索动力却让我略有失望。究其根本,我觉得是一些硬伤导致的。
首先就是关于对撞试验做出来同样的条件下时间地点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就让科学家恐慌的事情。科学的发展从统计学出来之后就已经不再执著于一样的,随机的观念早已经深入到小学——正如你永远不会因为彩票的机器打出来的数字不可预测而恐慌一样,科学家们也不会因为对撞结果不一样就恐慌。正如绘制电子云一样,他们会采用统计的方法来接近问题并寻找规律。。
其次是关于异端文明的预测。至少本人从来不认为外星人会有任何美好的愿望,哪怕有,也不过是巧合——大概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有过用虫子或者食物碎渣喂蚂蚁的经历,但同样的小朋友很有可能在下一个瞬间就一边笑着一边用各种方法把蚂蚁折磨致死。其实往往类比不用打得如此之远——想想看希腊和波斯文明的冲撞,欧洲人对美洲印第安人所作的一切,一个正常人自然而然就能明白,我们不可能对外星人友好,外星人也不可能对我们友好,哪怕最后共存,不是因为有新的更大的威胁,就是因为互相忌惮,就这么简单。就比如美国现在对印第安人保护得很好,似乎对他们大肆屠杀已经是可以遗忘的事情。但我想,假如印第安人的人口扩大十倍,美国是否还会给予他们如此优渥的政策?叶文洁,她在文革中都见识到了如此多的冲突,对人性和文明的失望感如此强烈以至于认为整个人类都可以背叛。我就实在不理解,她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对外地文明的信心?被人的行为所伤害->对人性失望->信任外星文明,这一心理链条就如被家人伤害->对家人绝望->信任没见过的人一样荒谬。虽然作者借她的口吻说,因为她觉得外星人科技都已经到了这种程度,所以肯定有更高的道德水准。这样的信念再一次和人类的历史相背离——从中世纪到二战,屠杀都在发生,科技的力量,甚至主流社会的稳定,从来没有让我们的道德水准上升。所以最后我只能认为,除非叶文洁本身就是外星人,否则她的这两条主要的信念都和她的经历与认知相悖。
那个地球物种共产主义,说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也是对佛教教义稍有涉猎就可以知道的荒谬结论。众生平等这句话确实存在没错。但如果众生平等,畜生,饿鬼,和地狱这恶三道和善三道就没有差别,整个轮回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我个人觉得所谓众生平等,指的是他们都要受轮回之苦,而并不等于说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差别,像人一样彼此的权利不可侵害。这就好像你不可能因为人人皆有一死,而得出我们早就人人平等的结论一样。更不要提一方面认为平等一方面还在吃对方的情况。这种吊诡的理论,让我想起了小的时候学习的课本“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肉可以吃,皮可以用来做成衣服....”
还有就是三体世界本身的设定实在让我无法认同——一个温度差别如此巨大的世界,按照进化法则来说是不可能生存在地表的,之所以游戏中一代又一代的文明毁灭,是因为文明的种族一直和地球一样,所以不适应毁灭简直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要说三体世界,就是人类的生理构造,突然扔到海洋中去也是无法适应的。首先它们应该根本不惧怕自然极度的高温和寒冷才对。而至于太阳造成的撕裂现象,正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一样,文明根本不会把这样的可能当作重点来考虑,因为哪怕你无法预测恒星的运动规律,力学基本定律还是存在的吧?正如我们早就知道太阳变成红巨星的过程会吞噬地球一样,三体世界恒星对行星造成的损害,也是异常缓慢的。写到这里我突然眼前浮现出因为行星变化速度过快而有一些人被甩出来的场景,悲壮的气氛顿时就变得十分喜感。而且在三体世界中,其实文明是一直传承下来的,因为历史和经验在不断的积累。而为什么在如此的三体人无法承受的巨变下三体人还能一代代存活呢?如果他们能存活并传承经验,又怎么能算覆灭呢?这个矛盾让我始终没有办法带入到小说中去。
最后就是两个文明之间的态度,回到人与虫子的区别上。反正我自己,在感受到蚂蚁的抵抗态度后,是从来没有像它表达它只是虫子的意思的,好像我周围的小朋友也没有这么干的。所以如果真的差别如此之大,根本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宣言。我相信任何经打过牌的人,都不会怕这句话。所以自然而然的,什么扶植一方势力分裂另外一方,根本就没有意义,想象一下你想把家里的蚊子都弄死的时候,有尝试培养出“好的蚊子”来对抗“不好的蚊子”么?虽然三体世界中分析出了,再过上几百年人类的文明有可能就超过三体文明,但他们在得出两种文明的进化速度的不同后,一般正常的思维应该是研究为什么他们会进化的更快。当然,扼杀也还算是正常的举动。。
是否能因为蝗虫永远没有被人类消灭,所以就可以对人类不会被外星人消灭而产生信心呢?显然是不能的——任何蝗虫的生存条件是类似的,而外星人只要想办法让地球温度瞬间上升个一百度,再下降个两百度,所有的人类文明就可以退回最原始的状态了。小说中从来没说三体人需要地球的其他生物作为资源,个人认为他们需要的只是稳定的恒星而已。。
但三体中,人类真的就没有希望了么?我觉得明显不是。因为人类拥有战略的优势——地球已经是人类的了,虽然可能人类的科技无法再往前达到空间旅行等,但想毁掉地球已经是绰绰有余的了。所以只要这四百多年中不停的储备核武器,到时候把地球变成一个炸弹就可以了。然后以此为条件威胁三体人,限制他们移民的数量。三体文明面对这样的选择,会因为这样的名额而分裂甚至发生内战也说不定。但无论怎样,最后地球一定不会毁灭,而是达到平衡。考虑到大史的做法,人类可以让核弹引爆地球毁灭的触发条件改成——如果人死了就爆炸。
来自: 豆瓣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25 07:38 , Processed in 0.458041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