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别随意@她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9-8 19:16
  • 签到天数: 2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刑警张跃无意间在微博上发现,有个女孩接连遭受三次意外。凭着职业敏感,他发觉这三次意外看似偶然,实则暗藏杀机。分析后他判断这女孩危在旦夕,随时都有被害的可能。
      果然在第四次遭遇意外以后,女孩遇害。张跃闻讯赶到,但为时已晚。他发现案发现场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只有一个出口。凶手行凶的手段匪夷所思,且作案后不知所踪,从密室里凭空消失。
      而随着侦查的深入,一个偏执极端的灵魂也慢慢显露出来,并且牵扯出一段哀伤心酸的过往……

    作者简介
      昆金,男,上海人。出版有“民国上海滩悬疑谍战”系列小说多部,并已售出影视改编权。另出版有《东北诡事》、《冒死追踪》、《第二本能》等多部长篇小说。对推理小说情有独钟,心怀敬畏,现开始尝试写作。

    最新书评    共 6 条

    yiyuti    不错的一本原创推理,虽说跟国外大神作品没法比,但依旧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其中主角看穿诡计时使用的类比推理,看完后觉得真不错。   所谓类比推理,就是指根据两个事物的部分属性相同或者相似,从而推断出他们之间其他属性也相似的推理方式。面对凶手布下的诡计,一般很难凭空想象出其中的奥妙。但通过类比推理,便很容易就能打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看穿本质,从而看穿凶手的弥天大谎。   而这一点也是很多推理作品的软肋。推理者从A推理出B,往往缺乏必要的过程和铺陈,往往一拍脑袋,灵光闪现,真相就显露了出来。看推理小说的乐趣,我觉得还在于如何从A推理到B这样一个过程。   书中侦探在无意中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一幕场景,从而联想起正在苦思冥想的那个谜团,豁然开朗,最终准确揪住了关键点。我觉得作者这样安排,即巧妙,又给人非常自然的感受。  详情 发表于 2013-8-7 21:40
    凝烟    用作标题的这句话,被印在了封面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初略看去,很容易会忽略掉。而读完全书以后,这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并令我有些心痛,也一下子被感动到。由此见识到了一个被伤害和极端偏执的灵魂。所以对于书中的某个人物,我个人除了愤恨,更有一份深深的同情在内。我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内心在滴血,相信对方悍然出手,穷凶极恶地实施杀戮,这也是一种疾病。一种身不由己的宣泄和爆发。   不能再说下去,再说马上就泄底了。   作为一本本格推理,这本书中规中矩,有代入感,悬疑性够强,而核心诡计而不弱,经得起推敲。   按理应该打四星。但因为被这个灵魂感动到,所以直接上了五星。这也算是对原创推理的一次鼓励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8-10 23:09
    迅雷不    “由微博引发的一场杀戮”。封底上这段文字实在令人遐想。看完后才明白故事跟微博之间的关系。很出乎意料。可以说是凭借微博上的一些碎片,最后拼接成一个完整的线索链(我剧透了吗?)。这个想法很赞,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   另外也很喜欢那个刑警,业务水平好有同情心,但实在缺乏心机。只顾着干活,被人利用了抢走了功劳也不知道。反而是他的徒弟比他机灵得多。   不足之处是全书字数不算多。不过对于推理迷来说也许是好事。因为全文没有旁枝末节,一路直下,一气呵成。节奏紧凑,没有丝毫灌水。  详情 发表于 2013-8-12 13:19
    黄俊    这很明显是个广义上的密室。并非是一间密闭的屋子,而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凶手似乎就从这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逃遁。直到最后才真相大白,很巧妙。相对于一些晦涩繁复的机械设计,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类密室类型。这个密室我猜了好久,就是弄不明白凶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直到最后才大悟。  详情 发表于 2013-8-21 13:58
    阿慕    关于原创,向来是不在一个等级上的。如果拿国外的比,就好比歌手大赛里的专业级别和业余级别的较量。      个人认为,一个作品是认真、用心写的,就值得尊重。在拍砖的时候,请想一下作者的起点和努力程度。      这个小说不长,故事的设定也没有什么特别奇异之处。但它和我们息息相关。“微博”这一元素的加入是它的亮点。      上网玩豆瓣的你我,也许同时也都在玩微博。有人在微博上发布自己吃喝玩乐的信息,有人在微博上发布工作的信息,有人在微博上宣传自己的企业,有人在微博上秀出自己的写真……还有人在微博上写上临终遗言“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等等。      一个作者凭自己的敏感,和对推理小说的热爱,创作了一部这样的小说。从他的起点来看,他是优秀的。而他的起点在哪里?他的起点为零,搜一下作者的简介便可知晓。      对于原创,我想我们大家应该宽容一些。虽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我还是希望大家对自家土地上长出来的骨朵,能多浇一些水、多施一些肥,而不是刚一冒头便当头一顿乱棒打死。      其实,看着大量的版税被国外作者拿走,虽然人家的作品确实好,但肥水流入外人田的感觉还是挥之不去。      这本《请别随意@她》,确实跟国外的推理小说没法比。但它离我们很近,它带入感强,它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它还善意地提醒你,玩微博的时候还是注意一下安全比较好……你懂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8-28 06:52
    修炎真    借着当下流行的风潮,以微博为噱头写一本推理小说,的确是一件讨巧的事情。特别是在这两年,大部分玩微博的都或多或少染上点微博强迫症,原本不起眼的“@”符号现在都快成了新兴宗派的膜拜符号了。      所以说,作者昆金是个聪明人,这么说不是讽刺他善于利用热点话题制造赚钱的机会,更多的是指他在《请别随意@她》中捕捉到潜在的犯罪可能。碎片化的生活下,散落于网络上的每一条信息,都有可能被恶意地拼凑还原,最终质化为掀起恶浪的蝴蝶风暴。      在人人都是微博写作者和阅读者的今天,一个刑警队长因为直觉到几条微博背后关联的杀意从而与杀人者展开较量的故事似乎很有看头。      失望的是,这种渴望将代入感转化为阅读快感的期待并没有通过文字兑现。整个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因为塑造的无力导致全体面目模糊,作者试图将刑警张跃描绘成一个游离于警察体制之外的神探,然而在摇摆不定的对话语境里,这位刑警队长时而叛逆,时而乖张的性格让人没有办法在想象中构建一个立体真实的人物面貌。      而从侧面描写的犯罪嫌疑人,前文隐性铺垫的不着痕迹的高超犯罪和随后卖出的破绽,导致这个人物本身就存在着悖论,如果作者将人物性格捏的更紧实一些,这种违和感可能会慢慢消失。         至于其他诸如副局长、另一个副局长、另一个刑警队长和各自的小弟更是在寡淡的文字流淌中变成了模糊的身影。我是不熟悉天朝警察的语境,但是对比在日本推理中反复固化的等级模式,本书中队长和“徒弟”间的插科打诨,更像是国产电视剧中的派出所长和片警的对话,这种肥皂剧式的流水情节,让本该存在的悬疑和紧张感荡然无存。原本应该放慢节奏的细节处理,在“我来,我看,我得”的三段式简单处理下变成了没有劲道的寡面,也正是因为细节的崩溃,杀人推理成为了一块充满漏洞的奶酪。      最后说一句,可能是作者对于自己的推理设定过于自信,这种把谜底写在书名上的做法,下一次还是不要做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8-29 08:00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6 04:50 , Processed in 0.39925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