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5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沉默的羔羊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7 15:1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22:4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主人公史达琳,年轻娇小却冷静聪慧,意志坚定,她从上司那儿接受了缉拿性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的任务。为了了解案犯的心理,她向邪恶的天才莱克特医生寻找线索,与这个残忍的杀人犯展开殊死捕斗……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0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9 03:35:12 | 只看该作者
      沉默的羔羊,我没买到本书,是我一大憾事,她着本书是我最崇拜的,虽然我也是同志,但是故事还是要讲的,并不讨厌什么,她的着本书只有两个字:“闭眼”我下栽了电影,看了无数回,每次都恶心!!!!天才呀!人用手术到能把脑袋切看,吃自己的脑浆。。。。噩梦的书呀!!·!不都说了!她大家都看过了,老到家的书,不过它被列为名著了!很棒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9-5 21:33:58 | 只看该作者
      归功于学院奖的强大号召力,“羔羊沉默”系列成为广为人知的惊悚作品。我不是惊悚作品爱好者,对该系列却也是爱不释手,自从很多年前与之邂逅,从看过电影到找来书读,再到重温影像,再到细品文字,反反复复不知看过多少遍。
      
      好的作品可以温故而知新。一遍遍的回味,慢慢的,我从“羔羊沉默”系列作品中读出了更深层的内容。
      
      
      第一层:惊悚、悬疑、推理
      
      这是该系列作品最惯常被人们贴上的标签。心理变态的系列杀人狂,这是惊悚作品永恒的主角之一。然而真正的惊悚片爱好者却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合格的惊悚片:无论是剥人皮的Buffalo Bill(野牛比尔)还是连续做出灭门案的Tooth Fairy(牙仙),作品都没有将之渲染得足够恐怖;至于Hannibal the Cannibal(食人魔汉尼拨)更是以其优雅的格调和渊博的学识打动无数读者,从而成为该系列当之无愧的主角,哪里有惊悚可言?
      
      Thomas Harris习惯于让杀人凶手早早出场,直接描写其心理活动以及犯罪活动的准备过程,这使得该系列作品的“悬疑”标签也显得名不符实。可能有悬疑爱好者会因为无法从这些作品中体会到分析谁是凶手的快感而感到失望吧。
      
      失去了悬疑的外衣,作品的推理成分便淡了很多,换言之即是需要读者细细品尝其中味道。在《The Silence of the Lambs》中,年轻的实习探员Starling从一个“简单”的任务——访谈Dr.Lecter——开始,在Dr.Lecter的提示下从案件卷宗中发掘追捕Buffalo Bill的线索。其中条分缕析的推理过程,掩藏在Dr.Lecter的嘲弄、Starling的回忆、Chilton和众人的干扰中,需要读者也像Starling一样,一步步抽丝剥茧,看到结果。如果说悬疑式作品需要的是读者的推理,推理出事件的真相,那么“羔羊沉默”系列作品需要的则是读者的元推理(Meta-reasoning),推理出主人公的推理过程。而自指(Self-reference)的东西总是很酷的,这是人类心理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第二层:心理、语言、行为
      
      近些年心理主题的电影很是风靡,这也成为与惊悚、悬疑相并列的一个常见标签。“羔羊沉默”系列作品可以算是此风潮的引领者。我们的系列作品主角,Dr.Lecter,是精神病学博士,同时其本人也是一个罕见的有着异常心理症结的心理学研究对象。而其它两位系列杀人凶手自然也是心理疾病患者。Abnormal Psychology最初曾被翻译为“变态心理学”,出于人们的猎奇心理,描写“心理变态”的作品从来都是很吸引人的。
      
      而“沉默羔羊”系列的作者并不仅仅将镜头只对准心理异常的凶手,对于其它角色的心理同样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Starling对自己出身和家境的自卑、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弱者的怜悯、以及隐藏在潜意识中的对父亲的依恋和父爱缺失的代偿,是该系列作品一条重要的主线。此外,Graham敏感的神入(empathy)、Chilton自大的判断、Barney憨厚的细心、Pazzi敏锐的贪婪,在作品中描写得同样精彩。
      
      语言和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现和结果。所以,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也都是精雕细琢的。Starling在气恼时习惯性的口头禅展现了她潜意识中压抑的愤怒,Lecter喜欢使用的古英语体现了他对优雅和品味和苛刻,Crawford严谨而务实的讲话风格表现了他在公事私事政治情感交杂冲击之下的勉力自持和尽力为之(还有比这更像父亲一样的形象吗?)。各种人物的标志性细节动作在书中也是比比皆是。
      
      
      第三层:创伤、成长、情感
      
      在心理学诸多流派中,Freud(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无疑是最为大众所周知的。基于精神分析理念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要远远多于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学派等其它心理学流派。一方面是精神分析学派具有挥之不去的神秘色彩(反科学性?)从而更能贴合通俗娱乐的口味,另一方面则是在融合了多种心理学视角的作品中精神分析理论的鲜明特征使得其血统更容易被分辨出来。
      
      “羔羊沉默”系列就是一组带有明显精神分析思想的作品。童年经历、创伤、潜意识,这几个Freud的核心关键词,在该系列作品中随处可见。
      
      在Starling的内心深处,父亲的死和羔羊的嘶鸣是两个带有象征意义的巨大烙印,她的理智和高效、她的正义和怜悯、她在面对恐惧时鼓出来的勇气,无不源自她年幼时的经历和记忆。父亲在巡夜时被劫匪打死,只能由母亲一力担起养育家庭的重担,而且作为最大孩子的Starling不得不被送往亲戚家抚养;所以Starling渴望强大,用力量来保护自己;同时对于弱者有着缘自共感的强烈同情。Starling曾认为增强力量、击毙罪犯、解救人质可以让羔羊不再鸣叫,在那段时间里她确实做到了;然而现实的复杂和无奈最终还是解构了Starling对正义的绝对信仰和以此带来的对世故的委曲求全,而让位于超前审判和自我裁决,这是Starling继承自她的父母并内化在超我之中的品质。
      
      对于Dr.Lecter,妹妹Mischa的被吃掉是他一生都不能解开的创伤。从Mischa被杀的那一天起,他变成了一个复仇者;而当他得知自己也吃下了妹妹的肉时,他变成了一个恶魔——一个食人魔。一个人越是为自己的过失行为寻找合理性以降低内疚感(以及懊悔感和负罪感),他就会在这种行为中陷得越深。如果说Lecter在吃第一个凶手的肉时尚且是在体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复仇快感,那么当他手仞最后一个凶手之后,他对“烹饪”的愈加痴迷和精于此道则完全是内心症结的代偿。
      
      从人格类型上来说,Clarice Starling和Hannibal Lecter都(非常可能)是INTJ(参看http://typelogic.com/intj.html)——理性的问题解决者(analytical problem-solvers)。再结合身边的实例,概括来看,INTJ型人格很大程度上的一个共性是:童年或成长经历早期的一个巨大创伤,成为心中一个难以解开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岁月里,TA用一生的时间,尝试用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
      
      Starling的问题是想要羔羊不再鸣叫。她努力在弗吉尼亚大学修心理学和犯罪学的双学位,而当机会来临得以参与到野牛比尔的案子中时,她宁可课程重修也要在案子中竭尽全力。巴尔的摩犯罪精神医院的恐怖地牢、老鼠横行的旧仓库、冰冷的殡仪馆、野牛比尔的地下迷宫,在面对这些的时候,她如何战胜她的恐惧?想想羔羊的鸣叫。INTJ的人在面对问题时可以激发出惊人的潜能,而这过程往往是痛苦的。
      
      Lecter的问题是Mischa。他研究数学和物理学,他渴望找出打破熵的原理的方法,让摔碎的杯子复原,时光倒流,Mischa复活。比起Starling的羔羊鸣叫,Lecter的问题则完全是不可能的任务。Dr.Lecter毕生都至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其结果却毫无悬念地总是以难以为继的一厢情愿收场。核心问题陷入死胡同,多余的智慧和利比多渗透到其它领域,使Lecter在许多领域——古意大利的文学和历史、古典音乐、香味、酒和烹饪——都有着惊人的造诣。他筑就了庞大而丰富的记忆宫殿,却无法修补那散发恶臭的黑暗地牢,每当地牢之门无意开启,他会从睡梦中惊醒,厉声尖叫。
      
      作为以难以接触著称的恶魔,Lecter是许多来访者的噩梦。在少有的两个能够与之交谈的访客中,Lecter与Starling的互动远比与Graham的交流更精彩生动。不仅仅是因为Graham抓获了他而导致的敌意,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和Starling异性相吸,还有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和她是同样的人——同样受一个生命的问题所困扰。很多年以后,Lecter都还记得Starling欠他的一个回答:羔羊停止鸣叫了吗?
      
      尽管Freud的理论因其可证伪性不强而饱受诟病,然而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天才的洞察力。成长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一路上荆棘丛生、危机四伏。一个人年幼时的创伤,就像刺进蚌的肉体的砂砾,此后漫长的岁月里,TA用液体将那种刺痛层层包裹,直到凝结成一个坚硬的核心,连自己也认不出来。
      
      不单单是Starling和Lecter。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成长的烦恼、乃至噩梦:
      Margot在浴室遭到Barney不能自已的举动时斥骂他是“同性恋”;
      Sammie把他“最好的东西”献给了主,他的基督却来得太迟;
      Jame Gumb在为精心筹划已久的“工作”做准备时观看录像带里“妈妈”(甚至不能确定他是否认错了人)的美丽身姿;
      Francis Dolarhyde在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努力吃下红色巨龙时艰难地吞咽;
      ……
      如果能够不被"Abnormal"误译为“变态”蒙蔽了眼睛,用心体会,你能看到他们的失望、寂寞和挣扎。
      
      Thomas Harris文字中的情感描写堪称神来之笔。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细节是Mr.Crawford把准备为刚刚过世的妻子买一双鞋子的钱交给Starling,让她跟随她自己的感觉去调查案件;Starling走后,他一个人站在清晨的阳光中哭了。
      
      在Harris的笔下,每个人都是荒野上的独步者。每一次相逢,简单的点头示意或是短暂的携手同行,都让人在之后一个人的路途中回味。荒野虽然寂寥,但偶遇胜景,提醒我们不虚此行。
      
      
      PS. 文中所述的“羔羊沉默”系列,指的是Thomas Harris所著的Hannibal Lecter四部曲,同时包括小说和电影。而不仅仅针对其中某一本书或某一部电影。
      
      
      ----
      20101105
      写于沪西长风书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9-5 22:45:16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我是在言情和童话那边混的(自我鄙视……),在图书馆好几次从这本书前面走过去也没敢拿起来。
          原来没看过这种题材,也不好比较,就这本书,总的说就是悬念加血腥。再有我觉得克莱特的形象塑造的很好,一个精神病专家本身也是精神病,总是吝啬的讲着故事,这很有趣,不断的制造悬念。
          最后,我还是很欣赏最后克莱特在信中的一句话:要获得神圣的宁静,你得一次又一次得争取。因为鞭策的你前进的是困苦,看到困苦,困苦就不会有尽头,永远也不会有尽头。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7 17:01:32 | 只看该作者
      是翻译的不好还是我理解能力太差??关于心理学的东西不是很懂,来科特医生确实是个典型的case吧,克劳福德是里面作者标榜的美国式英雄吧。书的节奏有点拖沓,情节在参议员介入后才开始有大冲突,有张力了。真正让我为之一颤的只有敲门的那一瞬间,就像电影中的蒙太奇一样,在不断交换的场景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让我感兴趣的是那个死人头蛾,网上也找不到更多的照片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哪么个东西,神奇神奇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9 00:57:29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看过电影,和翻译的笔者一样,怎么也看不懂电影里关于羔羊的对话。现在正在看小说,在没有发现蛾子之前,我觉得剧情是我所知的,但是发现蛾子之后,剧情开始变得有趣起来,印象中电影里好像没有说到蛾子吧(也许我忘了,毕竟是80年代的片子)现在看到科莱特医生要离开巴尔的摩,只是不知道他之后是否还会再遇见史达琳,并且开始那段羔羊的对话。继续看着。。。。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9 05:14:4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是看完这部电影,我被情节完全打动了,片子有点恐怖,但是却非常的吸引观众的眼球啊,相信图书也同样的精彩!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10-14 09:49:58 | 只看该作者
        看书的时候恐怖气氛弥漫在整个蚊帐里,才发现原来心理上的恐惧远远超越于视觉上的恐惧呀。书翻译的很好,很动人心魄,有一种力量推着你读完这本书,还有一种力量吸引着你读《汉尼拔》,(*^__^*) 嘻嘻……,喜欢心理剧的人肯定喜欢这本书。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1-1 18:46:15 | 只看该作者
      书和电影还是有差距的
      
      书写得更细致,对情节和细节把握更加清晰,关于汉尼拔的恐怖也渲染的更加真实。虽然电影给人以真实感,但是书籍带来的无限想象空间更加可以激起你的联想
      
      读完书再看电影,可能更有助于理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11-11 09:59:45 |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过的推理,悬疑类的书籍少说也有一百多本了,这部是我惟一买的。不管是在人性,情节,乃至人物设定方面无疑都是杰作。尤其是莱克特医生,对他的魅力完全没有免疫力~~~不过不得不说,这个版本的译者将书翻译地有些晦涩了。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5:23 , Processed in 0.07708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