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2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ONSTER-怪物-02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22:4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怪物》的作者用上「記憶重組」的敘事手法說故事,把真相以角色的凌碎記憶重組、塑造出來,而且不按時序,但讀者卻能自然重組故事原貌,是漫畫的一種破格。
      《怪物》是一套以東西德為背景的心理驚悚漫畫,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25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26 23:04:37 | 只看该作者
      人命要拿价钱来衡量,本身就是个值得疑问的命题。
        
        天马对此并不买账,至少作为医生,每一个来到手术台上的都是病人,无所谓市长,工人,贫穷,富贵,甚至一个杀人无数的怪物。天马将他这个信念贯彻始终。从第一本书到最后一本。
        
        “我才没有错呢!”“你们全都一样,为了钱,为了出头,什么也不顾了!”说到底,人命的价,乃是在于病人用钱和权力购买医生的特殊照顾。然而,死亡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这一页之后,院长死了,主任死了,艾娃的社会地位也死了。
        
        社会地位,就是按人命的价格排序的层级结构。在上面的人,叫精英。在下面的,叫草根。
        
        约翰是天生的精英。阶层对他来说,穿梭自如。金钱,不,甚至任何人的人命他都能够购买,如果可以购买的话。他是天生的王者,精英也好,社会边缘人也好,一切都只不过是在他的游戏场上的蚂蚁。
        
        作为怪物,第一要有强力,第二要怪。怪,就是不按规矩出牌。所以,作为怪物的约翰,是对整个社会规则的讽刺,对人命有价论的讽刺。
        
        仔细回想,整套漫画涉及的人物,从最边缘的小偷到大资本家,从黑社会到警察,各种职业,男人、女人、两者之外,老人小孩,恋人家人,各种社会角色都一一点到。大家生活在一个社会,都是人,可是遭遇和生活是如此差异巨大。
        
        他们只有在两个人面前平等。一是救命的天马;二是杀人的约翰。
        
        恰巧,两人都是精英。
        
        第18集,艾娃总结道:人真是利己的生物啊。白胡子医生回复说:所以才活的下去啊。
        
        恰巧,天马和约翰都不是利己者。利己的否定其实是两种可能:一个是利他,一个是害己。一个是为了他人而活,一个是为了彻底杀死自己。
        
        所以,天马和约翰是活不下去的。在这个人命有价的社会。天马第一集,如果不是院长意外死亡,他的职业生涯早就结束了。约翰,就算没有子弹射穿他的头颅,他也会把自己杀死的。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约翰为什么想完全自杀?把自己从所有知道他的人的记忆中消除——杀死一切见过他的人。(所以如果顺利的话,天马也会被杀死吗?)
        
        在天马最后的梦中,约翰问:妈妈是想救我吗?还是把我和妹妹弄错了?是哪一个?
        
        也许,也许,这里暗示,他感觉自己被抛弃了,所以报复社会?但是,他并不怨恨妹妹。或许,也不怨恨母亲。
        
        插一个流传到泛滥的火车思想实验。火车前两条岔路,一边五个人,一边十个人,如果你是司机,你会撞哪一边?约翰母亲面临的就是类似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里,最不道德的是把人放到这个问题面前的人。因为这个问题差不多等于:眼前两堆粪便,一堆大一点,一堆小一点,你要吃哪一个?
        
        所以,约翰说,他看到了怪物。下一格画面,这个真正的怪物说,这是实验。人命在这个实验面前也是无价的——没有价值。而母亲被逼要在两个无价的生命之中分出哪一个对她更有价值。
        
        整个悲剧的起源,就是把人命标价,而不把人命当作人命,甚至不把自己的生命(生活)(life)当作生命(生活)。而作者安排每一个小人物故事终结时露出笑容,共同点都是他们都回归自己生命本身。例如最后中彩票又丢失的老夫妇,“只要我们还活着(live)就够了。”这就是作者为悲剧找到的出路。
        
        最后回到约翰自杀的问题上,其实是很诡异的。彻底杀死自己,最核心的,其实是杀死自我认同。约翰没有自我(所以他不利己)。他偶尔会变装成他妹妹,因为当时二选一的场景中他=她,两人没有差别。有没有人想过,二选一是真正的怪物的试验的必须条件?通过这种抉择,让两个孩子中的一个杀死自我,然后他/她才能成为社会顶层的精英,成为王,成为视人命没有价值(因此众生平等)的统治者。511孤儿院的孩子,都被“杀死自我”。如超人斯坦纳。
        
        实验成功了。
        
        没有名字的怪物,实际上就是没有自我的怪物。名字表示一种自我的独特性和认同,我就是我,我不能是无,也不能是他人。
        
        作为绝对的君王,如果他选择完全自杀(怪物最后吞噬了自己),他的臣民只能跟着陪葬。作为王,他没有自我,也就没有自己的生命、生活。他为什么要自杀?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他在成为王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自杀的种子。所以要说有的话,设计实验,实现社会精英培养的人,就在设计自我的毁灭。
        
        从头到尾,这种人命有价的理论和其中的人都在实现自我毁灭。
        
        约翰最后走了。这个幽灵还继续徘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9-4 11:15:35 | 只看该作者
      何謂終點的風景?
      在努力功成名就之後發現認識自己的人都已不在這世界上?
      在危險關頭被母親鬆開自己的手?
      體内的怪物已經長大到出離自己的控制?
      還是永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名字?
      
      約翰安排一切想讓天馬體驗自己看到過的終點的風景。
      如果只是如他所說奪去世界上所有認識天馬的人的話,那麽其實不必做到這種地步。
      因爲在天馬逃亡或者說追捕的過程中,只會有越來越多人熟悉並了解天馬。
      所以我想約翰其實只是挑選了一個足夠強大可以抵抗自己絕對惡的人來結束自己。
      
      很可惜約翰並沒有成爲終極意義的至高無上的惡。
      這種惡並不是六親不認冷血殘酷之類可以形容出來的隨處可見的罪惡。
      那種冷靜的置身事外的乾淨的讓所有見過世面的記者和警察都不寒而慄的犯罪現場。
      雖然漫畫中以此作爲約翰絕對惡的形容,但是歸根到底這只是約翰假手他人的作品。
      類似于交換謀殺,其實那樣的現場也看不出動機,完全的沒有痕跡。
      約翰自己動手的時候其實是有感情的啊。
      比如燒掉玫瑰園的時候。比如讓妮娜對準自己眉心開槍的時候。
      因爲所有這些罪惡都是有目的的,
      就像約翰是爲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消滅怪物或者說消除自己的痕跡,
      羅布特是爲了能看見約翰看過的終點的風景,
      沃伕岡將軍是爲了“偉大的新興的XX主義人類”
      等等。。。
      而完全不帶目的的惡纔是終極的絕對的惡吧。
      所以約翰還不是devil,所以天馬並沒有開槍,其實並不是因爲天馬不是個殺人的人,而是因爲他沒有看到“終極之惡”。
      
      其實不喜歡結尾的處理。
      那樣很容易讓人找出可以原諒約翰的理由,
      心軟的讀者或許還會原諒一切的始作俑者童話作者法蘭玆波玆帕達。
      就因爲愛上雙胞胎的母親,所以寫出《和平之神》、《沒有名字的怪物》的人可以轉變到如此麽?
      所以會在寧靜的小鎮隱居想為過去贖罪麽?
      一個比約翰更可怕的惡魔,就因爲“我愛上了她”,就可以變成平常的人類麽?
      他就應該早早的死掉,從別人的敍述和記憶中留下只鱗片爪,作爲超越的存在,被所有正常的人所畏懼和詛咒。
      他這樣的人會需要懺悔,那簡直就是笑話。
      
      而看到結尾的我,猛然發現原來約翰只是個想救助妹妹的好哥哥,憑藉己身之力承受怪物的勇者。
      之後怪物的萌芽長大完全不在自己控制的範圍内。
      看看,我體内的怪物已經長到這麽大了。
      救救我。之類的。
      所以說一開始就應該把怪物消滅掉嘛。
      而弄出這麽個結尾,到底要説明什麽呢?
      説明當初被母親鬆開手是怪物產生的直接誘因麽?
      還是兩個基因優秀的人結合產生出的孩子既可以是頂尖的天使也可以是頂尖的惡魔?
      又或者看過地獄的人就一定會變成十惡不赦的怪物。
      拜托,如果是人間地獄的話,葛利馬也看過好不好。可是他選擇的變身是正義超人而不是怪物啊。
      
      突然開始對熬夜看這部漫畫感到了不值。
      啊,當然還是值得的。
      只是這樣,monster離神作的地位還是有點距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9-4 12:03:20 | 只看该作者
      先說一下題外話,在MONSTER動畫第21集中,殺了安娜養父母后去法國逍遙的那個警察,他雇人調查天馬和安娜的情報,里面出現了安娜的檔案文件,上面寫著她生日是1975年4月7日,這是否可以算他們兄妹的官方生日呢?盡管漫畫里面是絕對沒有,只有照片而已…其實我想要約翰的星盤想瘋了。約翰兄妹的上升星座應該是雙魚座吧,兩條魚卻是融為一體的感覺,很符合他們兄妹的基調,而更為重要的就是雙魚座特有的消逝感。
      
      那么進入正題。曾經有一個問題一直很困擾我,我不知道為什么來抓人的那天約翰會被打扮成女孩,之前休伯特拜訪他母親的時候,約翰沒有換裝,但如果只有抓人的那一天被媽媽打扮成女孩似乎也找不到理由,作為試驗而生的孩子,對方不可能連是男是女都不掌握,并且在那之前媽媽也應該不知道會被要求選擇一個。
      后來我注意到了一件事情,在天馬去三只青蛙向以前約翰一家的鄰居調查的時候,那位先生回憶說他們的媽媽只有一個小孩,也就是說除非約翰從來沒有在人前出現過,否則他一直都是被扮成女孩的,在當時鄰居們的印象中約翰自身的形象是不存在的。
      當波納帕達帶人找上門的時候,媽媽最終做出選擇,對于孩子來說,選擇本身就是背叛,那個時候母親的形象崩潰了,以至于約翰后來不斷殺掉他認為企圖出賣他們的養父母。
      但是我覺得他母親的舉動之所以對約翰的影響尤其大,約翰之所以會懷疑媽媽選錯人,是不是也因為在形象上,媽媽讓他消失了,而沒有讓安娜消失呢?說起來也是可以把安娜的頭發剪短,換上男生衣服扮男孩的...但事實是約翰被打扮成了女孩,并且很有可能長期都是這種狀態,從而造成他自身存在感的虛無,甚至我懷疑這是否會讓他覺得媽媽是希望他消失的呢。再加上在選擇的時候他媽媽又是先選了一個之后又改成另外一個,這讓他認為媽媽是無法分辨他們而選錯了人,媽媽不要的是他。
      
      至于為什么要把兩個孩子打扮成一樣,我知道作者這樣安排除了營造約翰的“消失心理”,也是為了建立他的“同化心理”,讓約翰對安娜的記憶更有帶入感,更加便于他吃掉記憶。
      這里我要說,我并不認為約翰是為了保護妹妹有意識吃掉安娜記憶的,他并不知道記憶搞錯了,他是真的以為去紅玫瑰屋的人是他。
      假如他真是為了保護安娜,那么安娜后來多次遇險,甚至恢復記憶時要自殺,他會那樣毫不在意直接閃人嗎?如果他當真是為了保護安娜,那在當初媽媽做選擇的時候他為什么沒有挺身而出代替安娜去玫瑰屋呢?那個時候兩個孩子可是都不愿意被媽媽放手的。
      后來在他放火燒掉玫瑰屋的時候也說過:簡直就像第一次來似的。他并不知道那就是他第一次到那個地方。而能讓他在無意識狀態下調換記憶的就只有進行洗腦實驗的511孤兒院了。葛利馬這個人物的登場,就是為了從側面展現約翰在511孤兒院中的狀態。他們在童年都看過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都在孤兒院的洗腦實驗中將這個故事融入自己的人格,葛利馬是超人蘇坦鈉,約翰是沒有名字的怪物。在整部MONSTER中,一個核心詞就是名字,這里的名字并不是指一個名字本身,而是代指一個人的存在,一個人人生的軌跡,存在的依憑和根基。約翰就是一個沒有存在感的怪物,所以他不斷吃掉別人,變成任何人任何身份,那本書寫的就是約翰的故事。而在渥爾夫將軍給約翰起了書中的名字后,他的怪物身份也開始覺醒。約翰并不是在學那個怪物,而是變成了那個怪物,怪物就是他的人格。在孤兒院的洗腦實驗中,他要記住安娜的執念讓他在記憶混亂的狀態下將安娜的記憶吃掉,同時也由于他妹妹對那段恐怖經歷的刻意壓制刻意逃避,讓她在潛意識中默認了約翰的記憶,從而令他們兄妹順利地將記憶對調。而葛利馬說孤兒院的事情他不怎么記得,相信約翰的情況也是差不多的。因為洗腦實驗的緣故,很多記憶都是模糊的混亂的,尤其是進入孤兒院之前的事情。之后約翰的記憶也是隨著劇情發展逐步恢復的,他也是在找回記憶。約翰是在那個廢墟中面對安娜時才知道兩個人的記憶搞錯了,在那之前他的顯意識的確不知道那些不是他的經歷,所以那時才會露出既像在笑又像在哭的表情,后來他去同伙家里也說他從夢里清醒過來了。
      
      至于他媽媽的意圖,有了鄰居的那段證詞,那么原因應該也很清楚了。安娜在被催眠時說媽媽參加反政府組織,不管她是否真的參加了反政府組織或是只為逃避波納帕達,她把孩子打扮成一樣一定是想掩人耳目的。倆孩子一樣,平時也不怎么出門,所以別人誤以為是一個孩子。休伯特來的時候約翰沒有換裝,因為在屋里,并且面對的是無害的人?
      1976年他們媽媽給好友馬爾格特蘭卡的信中說如果有機會見面,就到齊朵克橋,三只青蛙。那個時候他們一家已經搬進去了,也就是說約翰從出生起,他的形象就一直是被掩飾的,從那時到1981年被抓走,三只青蛙的鄰居們都以為只有一個孩子,都不知道約翰這個男孩的存在,太恐怖了。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扮成女孩,使得他們比別的雙胞胎更加一體化,而同時,也造成了約翰的無存在感。
      很多人都說,媽媽怎么可能分不清自己的孩子呢,連杨舒克警官那住院的母親都認得出約翰是男扮女裝,自己的媽媽怎么會分不清孩子呢。我也覺得她是分得清的,但對約翰來說,他會懷疑媽媽是分不清他們而選錯人,也證明他內心對自身的存在是無比空虛的。在他心中,他已經把自己和妹妹同化了,自己原本的個體特征是完全消失的,以至于他認為媽媽也分不出他們。
      我們知道,他們的媽媽由于愛人被殺,心中懷有強烈恨意,她也一再提到要孩子們去復仇。在波納帕達抓人去玫瑰屋的時候,媽媽最終還是做出選擇,是不是因為她想留一個來報仇,免得兩個都被抓走?或許他媽媽心里的確是想保住男孩的,打扮成女孩也是下意識的想掩護男孩?選擇時那一瞬的猶豫是身為母親的良知與復仇的執念之間最后的斗爭,她的私心是想要留下男孩去報仇,但她的舉動卻成了這個男孩的原罪。
      
      約翰一家三口本身就是很虛無的存在,媽媽用假名,他和安娜沒有名字,而他本身作為男孩的形象又被抹去了。所以相比安娜,他對自身存在感的問題是更加敏感更加脆弱的,他的內心比安娜要孤獨的多。在渥爾夫將軍救下約翰的時候,他問過躺在床上的約翰現在感覺如何,約翰說你也很快就會知道。后來渥爾夫將軍身邊的人一個個被約翰殺掉,再也沒有人可以證明他就是渥爾夫,他成了一個被架空的人。而這就是約翰的感覺。對一個沒有名字,又被扮成妹妹樣子,幾乎一直與世隔絕的男孩來說,世上能證明他存在的就只有媽媽和妹妹。可媽媽不僅背叛了他們,還遺棄了他們。之前他們在三只青蛙的鄰居說波納帕達來抓人時,很多人看到是把母親和孩子一起押走的,在那之后媽媽就沒有回來了。
      最后一卷里安娜在波納帕達的小木屋中人格分裂般的回憶過當時她和約翰的一段對話。安娜對約翰講玫瑰屋里發生的事情,后來約翰突然問:媽媽在哪兒?
      這里有一個問題,后面有一句話,臺版書里面翻譯的是“你們兩個人...一定要活下去...兩個人一起活下去...”而港版書里翻譯的是“我們兩個...一定要活下去...兩個人一起活下去...”
      按臺版的翻譯這句話像是媽媽說的,可根據先前的情節可以知道他們的媽媽是沒有回來過的,那時只有他們兩個人。港版翻譯就應該是安娜說了這句話,我覺得這是對的。
      而之后約翰哭了,約翰感受到的遺棄感比安娜強烈得多,因為見證他存在的人少了一個。不僅僅是被拋棄,他自己的存在感更加虛無了,同時也加劇了他的孤獨感。
      在母親的遺棄下,他僅有的寄托就只有妹妹,因為妹妹是他存在的惟一痕跡。同樣沒有名字的雙胞胎妹妹,世上另一個自己,是惟一的同伴惟一的親人惟一的共同體。81年紅玫瑰屋事件,85年511覆滅,應該是84~85年他們遇到渥爾夫將軍,中間的幾年他們兩個一直在流浪,手牽著手,荒蕪的天地間只有他和安娜,安娜是僅有的一個見證了他存在的人,所以在孤兒院中他才不想忘記安娜,他是不想失去自己最后的存在依憑和歸屬感,不想陷入徹底的孤獨。
      東德官員李貝特夫婦本來只打算收養約翰一個人,但約翰執意要和安娜一起被收養。在他們逃到西德來的時候也可以看到,約翰對安娜是非常好的,他說所有的橡果都是安娜的,街上的商店,所有的東西也都是安娜的,因為在他的世界觀中,世上只有他和安娜兩個人。
      但是當安娜知道約翰殺了他們的養父母時卻對約翰開了槍。約翰將審判的權力交給安娜,而他心中這個最后的寄托卻選擇了抹掉哥哥,甚至手術成功后約翰流著眼淚對她伸出手的時候她也是尖叫著昏倒。
      僅有的兩個見證他存在的人都否定了他,僅有的兩個最應該對他不離不棄的人都遺棄了他,他已經被架空了,已經沒有存在的根了,世上沒有人需要他,沒有人希望他存在,所以他要抹去自己的痕跡。因此后面安娜說如果那個時候原諒他,如果不開槍就不會死這么多人。
      
      約翰并不在乎生死,他把生死看得很淡。一方面由于他自身存在感與歸屬感的缺失,造成他的精神狀態非常出世,以致對人性,對人類世界都有深刻的感悟,就像站在一個神一般的完全出世的角度俯瞰世間的人性百態。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和安娜的同化感,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死掉了還有你。在他的世界觀中,世上只有他和安娜兩個人,所以他可以像擺弄螞蟻的行列一樣擺弄其他人。
      約翰也是矛盾的,不斷地擴張虛無卻又渴望被拯救,在抹去痕跡的同時,空虛與孤獨又是他內心深處難以擺脫的痛苦。
      
      約翰與安娜象征了一個人心中善惡的兩面,這也是作者浦澤先生對這對兄妹的設定基調吧。
      媽媽選擇的被帶走的孩子是安娜,但命運卻充滿戲劇性,經歷了紅玫瑰屋那場恐怖之旅的安娜才是被波納帕達拯救的一方,她被告知忘掉一切,不要變成怪物,而留下的約翰卻將怪物的故事記住。即使約翰沒有吃掉安娜的記憶,安娜也不會變成怪物,因為她已經被拯救了,留下來的孩子承擔了所有的罪孽。甚至我在想,也許在他作為雙胞胎中的男孩出生時就已經注定他的命運,因為是男孩,所以媽媽會選他來報仇,所以為了掩護他把他打扮成女孩,因為是男孩,所以會被送進511,那種用來培養士兵的特殊孤兒院應該不會收女孩子的。
      沒有存在感,沒有歸屬感,他眼中的風景只有一片荒蕪,約翰如同一個飄蕩的幽靈,縹緲到沒有實體。
      我很喜歡動畫ED2 Make it Home的伴奏版,就像一首送給約翰的溫暖的搖籃曲,帶這個沒有名字的孩子找回他的根,他的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15 12:44:06 | 只看该作者
      喜欢上monster,不是意外,是命中注定!
      
      书评大家写了很多,但是只有你自己真正去看这部漫画,才能深深感觉到让你脊背都发凉的惊悚感!
      
      这就是monster。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9 08:42:04 | 只看该作者
      从德国回来看完整个发生在德国的故事
      这个结局,让之前那么多的牺牲都成了徒劳。
      这个解释,让之前如此深的铺垫都成了枉然。
      至少,在第十八卷的上半卷,我还是深深地爱着这个深刻的、现实的、甚至残酷的故事的。但最后的半卷,让我前十七卷半的感情顿时没有了去处。它们犹如大街上失去了归宿的孤魂野鬼,像里面不知道自己名字的芸芸众生一样。
      浦泽直树。你直到十七卷半都在铺开你的套。为什么到最后没有办法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答案了呢?
      其实所有的读者想问的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
      为什么约翰的怨念如此强烈,强到让他策划如此缜密的计划,按理说,这样缜密的计划,涉及面如此之广,牵连到的,都被设计到了,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死了,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转着。兜了那么一个大圈子,约翰要的到底是什么?
      说人性,里面人性的剖析往往在小角色小细节上。而约翰,我认为,只能归结为具有强烈恋母情节,恋妹情节的高智商精神病人。不能用我们普适的价值观和人性理论来把他装下。
      但是如果我们只抽出那些细枝末节就说这部作品探讨了多么深刻的人性,明显就是把这个怪物平庸化了。
      现在细细回想,当时开头设计的一些天马遇到的乡村医生,射击教练,土耳其人,只是开始浦泽的暖身,而后来的作用,也就是为天马做一个人格优良的佐证。后来活跃在画面上的,都是在我所认为的那个“点”开始之后所遇见的。而天马在之后,也成为了一个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的线了。
      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的仇人,而约翰想要的也许是破坏,我也已经不记得是不是想要一个和妮娜一起的世界了。而约翰为何逗那么大的圈子,四处游荡,四处调查一些罪犯,怂恿他们,让他们成为帮他杀人的枪手,制造一些恐怖,目的在哪里呢?他完全可以自己计划的简单一点,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他并不是办不到。最后他也没有拿枪出来,姑且我们认为罗伯特杀掉法兰兹仍然是他被约翰控制的必然结果,也就那是约翰的意志(后面可以看出,约翰耿耿于怀妈妈是不是想送走安娜)的话,他何必都一个大圈子呢?有一点可以假设,是约翰自己都不太清楚有些事,即约翰不是万能的,他是和另外找他的那些人一起在行动,那些人有时候反而成了他的信息来源。我想我愿意这样假设,不然就是另一种——约翰自己也是闲的无聊,心中正好有无限放大并且还有别人的记忆和自己记忆混淆的一些恐怖画面和仇恨,想用自己强大的力量和恐怖感染力去将世界抛弃掉,将那些他认为无用的人抛弃掉。正好自己也空,所以就连带大家都玩一下,况且,借刀杀人,玩弄罪犯既有成就感又没太多代价。
      不过对他来说,什么又是代价呢?
      他总是看上去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样子,一切的生命对他来说就只是蚂蚁。唯一有意义的人就是安娜,和妈妈吧,天马只能算他留下的眼睛,因为其实他很早就能杀掉天马,但是天马对他有恩,因此留他一命让,他看看约翰活着世界会怎么样。
      但这样的约翰为什么会给安娜留下那样的信息呢:我体内的怪物越来越大。而最后却对那个组织朗读会的男人说:我体内的怪物已经出来了。原因竟然是那个画画的男人还活着?这些种种都难以解释。至少我是不太明白。
      不过,浦泽最后还是让关联人一个个都登了场,总算没有不明不白的人,但是最不明不白的我觉得还是这个约翰的脑子。
      不过一切都不能从纯逻辑的角度出发,不然也没有办法探讨人性了,直接写成侦探推理,那就成了一部《脑外科医生天马探案》了。那就没意思了。
      想想在战后到冷战结束这段时间内,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而这个时间段出生这样的怪物,虽说是臆想,但也应该有些许苗头,在现实生活中,可能511这样的儿童之家,也许真的存在过。再说,要是罪犯能有一个天大的动机让他策划如此长时间大范围的毁灭计划,那也不会有那种快乐杀人狂,也不用研究犯罪心理的了——我相信人就是可能纠结一个细微的点,这个点造成了自己的不爽,之后的一而再再而三都被归结在这个点上,他就更了一个诱因,而当人对诱因耿耿于怀的时候,即使再小,也能让人付出血的代价吧。
      我在停看几个月之后拾起monster,同时听过朋友说了他的虎头蛇尾,当时心中有些遗憾,但现在继续看下去的时候,竟然让我忘记了当时朋友的话,知道看完,自己有了感受,是不是仍应该归结于浦泽直树的强大。
      我喜欢里面的几个人,葛利马,马汀,艾娃。他们迷茫地最后找到了真正自己的感受,比起为了人类先救死扶伤再拯救世界的典型日本意淫形象天马要来的有血有肉多了。人谁没有点负面的情感,谁没有一丝对自己的不解和迷茫?那几个人,真实而性情,最后葛利马的死,真是让我无比伤心。
      最后一幕,约翰的病床上没有了人,也许他又出去干嘛了也说不定。也许,他也已经忘记那些痛苦的回忆,找回自己的名字了,也说不定。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9 09:32:22 | 只看该作者
      怪物的原形,就是恐惧
      用一张白纸画下心中最恐惧的形象,那就是成为怪物的自己
      很好的一部漫画,将人性的善恶都表露无遗,最博爱亦最自私
      如果医生再有一点点瑕疵就好了,因为太完美了,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11-10 02:06:40 | 只看该作者
      《怪物》中其实探讨了许多主题,串联自然,实属难得。
      
      
      
      一开篇,作为初出茅庐的医生,天马和自己斗争了许久,才作出了要救约翰的决定。
      从此富贵无关、名利摒弃,他在这一段里,完成了对自己的第一次救赎。
      单独切开来看,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励志题材漫画~
      
      可命运哪那么容易就放过他,原来自己费尽心思救活的是一个怪物,
      救了一条命,害死无数人。
      原来自以为对的决定大错特错,原来自己的救赎,建立在他人的生命上。
      
      所以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轨迹,全心追踪约翰,想要结束自己的错误。
      
      最喜欢的部分,是天马医生跟着杀手训练自己那一段,
      充满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式的悲壮意味。
      明明是善良和柔弱的普通人,却要学会开枪、学会杀人,
      从此明知故犯,要踏上和魔鬼一样的路,
      以恶治恶,那是医生对自己的第二次救赎。
      
      因为如此,作者大概心生怜悯,安排一段天马与缅甸小女孩的相处。
      训练的日子,仿佛是迈入地狱以前最后的平静。
      他救了那个孩子,让她不用一世生活在“恨”里,
      他教会其他人放手,自己还握着执念,明知是错的,也不得不握着。
      
      越往后看,宿命的意味越重。。。
      救与不救,都是罪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1-10 03:01:04 | 只看该作者
      我忍不住转载一篇来自百度贴吧的好文。
      重点谈的是约翰及其关键情节,让我恍然大悟啊。
      
      原文地址: http://tieba.baidu.com/f?kz=92386230
      (【】表示我自己的一点插入语。)
      作者:流浪汉查理
      
      ----
      
      故事最早要从1960年代开始说起。
      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捷克斯洛伐克,有被称为“内政部”的秘密警察组织,而这时内政部中出现了一个才思敏捷飞速窜升的年轻人,他就是德裔捷克人(估计是苏台德区的人)弗兰克.波那巴特。
      波那巴特是一个幼儿教育和心理学的专家,他立志于进行这样一种实验:
      挑选体格健壮,头脑聪明的男女结合,生下带有父母双方优良基因的孩子,然后在施加高强度和高度现实主义的洗脑教育,然后培养出“超人”(力量和智慧,知识都远远超过普通人的人,更可怕的是他们的人格魅力),来担任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栋梁和指导者。
      
      这种实验毫无疑问是类似于希特勒在纳粹德国进行过的人种实验【名为生命之源】(希特勒的实验因为时间太短而没有实验成果;如果时间够长有了成果的话,估计和《怪物》里的差不多)。
      当然,波那巴特的实验体系最早并不是这么完备,它经历了很多的雏形(朗读会),也有不少对于其雏形的模仿品出现(511幼儿之家)。
      而在1975年前后,波那巴特的理论体系达到了顶点,他开始了大规模的现实实验:数十对男女成为了实验的对象,其中包括约翰和妮娜的父母。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约翰和妮娜的父母选择了逃跑,但是像“约翰”和“妮娜”这样的孩子肯定不止一个或者两个,但他们最终应该都是作为“实验第一阶段的产品”和“实验第二阶段的原料”被内政部回收了。
      
      作为一个实验而言,如果“标本”足够多的话,应该要尽量尝试使得相同的“标本”经历不同的过程,再观察它们的不同反应:波那巴特的这个实验应该是有这样的条件的,所以很可能有一些父母没有逃跑,有一些父母逃跑之后被杀了,有一些父母逃跑之后被杀的是母亲(约翰和妮娜则是父亲被杀),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同类标本的不同实验进程”。
      约翰和妮娜是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到了大约8-9岁,然后波那巴特从他们的母亲那里带走其中的一个(很有可能是要观察带走的那一个和没有带走的那一个有什么区别)。
      我们不知道其他的实验体的命运是什么(从妮娜的记忆中“听到不知什么地方传来的惨叫”估计是有实验体受不了考验而死亡或发疯);但最终决定成为这个实验的最终成果的人只有一个(为什么把数十个孩子在实验中淘汰到只有一个?或许这种仿佛训练忍者一样的死亡淘汰法,更能使得活下来的人比死去的所有人更有使用价值吧):
      妮娜。
      
      妮娜就是未来捷克斯洛伐克的指导者(差一点捷克要有一个女国家主席了;我今年要到捷克去旅游的,正准备看看有没有齐多克桥):所有参与到这个实验中的内政部官员在“红蔷薇别墅”进行庆祝,庆祝未来的国家有了伟大的领袖。
      但是弗兰克.波那巴特这个实验的始作俑者这里出了问题:
      波那巴特应该是那种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人,和历史上那种奇怪的人物一样,他对于建立功绩之后获得的高官厚禄并不是太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更多是建立功绩的过程(这种人的代表:韩信)。他对于国家的未来什么的不感兴趣,他只是非常想要创造出完美的“超人”:美丽,强大,聪明,Pefect。
      
      他被自己的创造物迷住了:那怀着双胞胎的母亲,那美丽的双胞胎。【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浦泽直树表达得实在有些突兀啊】
      为什么要把这么美丽的创造物去交给那种该死的国家,去做什么该死的领袖?国家只是因为可以利用他的力量让我做这个实验,我才和国家合作;我现在反悔了,我不想按照约定把完成的产品交给国家了:他恐怕是这么想的。
      于是他毒死了在场的所有人,放走了妮娜,并且告诉妮娜“人类可以变成任何东西,可是绝对不要让自己变成怪物(因为你是如此的完美啊:这是他的潜台词,正是因为完美所以才不可以让自己变成怪物来破坏这种完美)”。
      然后,他埋了所有人,逃跑了。
      
      妮娜回到了母亲居住的“三只青蛙”,却发现母亲已经不见了,只有哥哥约翰在(估计母亲是受不了必须选择一个孩子交出去的精神创伤,自己一个人走了)。
      她把在“红蔷薇别墅”中看到的都告诉了哥哥,而惟独漏掉了波那巴特最后的那句话(我估计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在那种恐怖中肯定也什么都不记得)。
      约翰正在看波那巴特的《没有名字的怪物》,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妹妹,为了不让有这种经历的妹妹如实验的目的一样成为怪物一般的存在,他决定像《没有名字的怪物》中的怪物一样,吃掉妹妹的记忆:
      他用洗脑的方式让妹妹以为被带走的,被选中的,要变成怪物的是他,同时也对自己进行洗脑。这样一来,要变成怪物的就是他,而不是自己的妹妹。
      
      从这个时候起,他已经决定要让自己代替要变成怪物的妹妹做尽所有的坏事,同时也会为了保护妹妹不惜做任何坏事。
      他烧掉了“三只青蛙”,带着妹妹逃跑了。
      在翻越捷克和德国边境的时候,兄妹两人为沃尔夫将军所救,哥哥被带到了仿照波那巴特早期构思建立的“511幼儿之家”里。
      这种雏形的仿制品哪里供得起约翰这个魔王,没过多久就被约翰搞了个天翻地覆。约翰从511逃出,带着妹妹一起逃跑,后来被东德贸易局的官僚里贝特收养。
      1985年,里贝特逃亡到西德。这时已经逃亡到西德的波那巴特在看到了电视上约翰和妮娜的图象后,像所有的艺术家一样,禁不住想再对自己的创造品“看上最后一眼”。
      【这篇文章的一个重点就在这儿了。】
      
      于是他去找了里贝特夫妇。
      而在约翰的脑海中,波那巴特的到来象征着妹妹或者自己又要被带走,而里贝特夫妇则等同于抛弃了自己的母亲,自己拼着性命保护妹妹的目标就要落空了。
      于是他采取了保护妹妹的方法:杀死背叛他们抛弃他们的人,然后逃走。
      但是他杀死里贝特夫妇的行动被妹妹发觉了,当妹妹质问他“是不是都是你干的?所有对我们好的人都是被你杀死的?”的时候,他能怎么回答呢?
      他不能说波那巴特来过了,因为这样会刺激妮娜让她回忆起自己才是怪物;
      他不能说这是为了保护你,因为被波那巴特带走的不应该是妮娜;
      他不能辩解。
      他只能让妮娜杀死自己。
      
      妮娜开枪了。
      可是他被天马救活了。
      他毒死了院长等三人,只是因为天马是他的恩人,而让这三个人死是天马的愿望。
      然后他就带着妹妹逃跑了。
      他知道妹妹不会再愿意和自己生活在一起了,所以把妹妹寄放在佛多那家之后就自己一个人离开了。
      9年过去了,他换了一个又一个的寄养家庭,他构筑了全德境内自己的犯罪组织:黑道银行聚集来的金钱,右翼集团的情报网,被洗脑的连续杀人犯组成的部下集团。
      但是这些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想要两个东西:
      代替妹妹成为毁灭世界的怪物;
      保护妹妹。  
      
      而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变数:他要让妹妹回到【关于佛多那夫妇,作者流浪汉查理在后文补充了约翰杀他们的动机;但按照其它的分析,约翰本来应该打算在杀掉佛多那夫妇后结束这一切(所有可能令妹妹不幸的诱因,包括他自己),所以应该不是简单地想要把妹妹留在自己身边吧……】自己身边的计划失败了,妹妹开始追寻两个人的身世。【因为天马的介入,故事才正式开始。】
      如果一旦让妹妹发现身世的真相,那一切他为了保护妹妹所做的努力就都化为乌有了。
      所以他开始湮灭一切可能引导妹妹发现身世的线索:佛多那夫妇,511幼儿之家的前院长的记录,红蔷薇别墅。
      但是他都失败了,妮娜恢复了记忆,妮娜记起了自己才是被带到红蔷薇别墅的人。
      他长久以来所做的事情都失去了意义:
      妮娜变成了怪物,而世界上不需要两个怪物;
      他所做的事情是为了保护妮娜,而他失败了。
      
      他决定要毁灭自己,不仅是因为自己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还因为“做坏事来保护妹妹,但没有能够保护妹妹就只剩下做坏事了”的负罪感(之前他可以用“我这是为了保护人”和“我是怪物”解脱,而这两个解释都不成立了,那做坏事的约翰就只有死了)。
      于是他毁灭了自己的组织,决定把和自己有关的一切都埋葬在弗兰克.波那巴特所在的小镇里。
      而在小镇里他无比讽刺地发现了波那巴特的双胞胎画像,那种幸福和美丽让他知道了波那巴特其实是不希望他们成为怪物的,而他长久以来所做的一切就是徒劳,是为了防范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怪物而把自己变成了真正实际存在的怪物。
      他绝望了,他希望天马杀死自己。
      而天马又一次救了他:前一次是不知道他是怪物而救了他,这一次是知道了他是怪物依旧救了他。
      
      
      故事的情节大体上就是如此(当然细节方面非常缺乏)。
      接下来要阐述几个重要的概念:
      1.对于养父母的谋杀
      里面被谋杀的养父母有好多(千万不要看得别人不敢收养孩子才好,笑)。我个人把他们分为三类:
      一.里贝特夫妇
      这一类人是被约翰当作抛弃他们和背叛他们的母亲的代替品,一旦这类人出现了“背叛”的征兆,就会被约翰杀死;同类的人有给他们玉米吃的捷克夫妇。
      二.约翰的养父母们
      这一类完全是作为约翰的利用对象:进入一个家庭,利用里面可以利用的资源,等到资源利用充分,这对夫妇就变成碍事的人了(妨碍了约翰寻找新的家庭和寻找新的资源,并且还会破坏约翰作为一个领袖应该要有的神秘感和崇高感:人类总是害怕和崇敬自己不知道和不了解的东西,所以他们宁可把胜利归结为“神风”之类也不肯总结战略战术上的经验);对于碍事的东西一定要消除掉;约翰在和妹妹分开后所有的养父母都是这一类。
      三.佛多那夫妇
      这一对是为了保护妮娜不想起自己过去的记忆而杀的,因为佛多那夫妇知道关于约翰的情报,而顺着这些情报去追查约翰就必定会追查到妮娜的秘密,把这条线索从头上就掐断是非常重要的。
      
      那个帖子还继续讨论了4部童话和“名字”,我就不一一引用了,有兴趣的人请看原文:http://tieba.baidu.com/f?kz=923862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12-3 17:01:54 | 只看该作者
      序
      Monster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很多条线被作者一条条拉出来,然后慢慢编织到一起,最后成为一幅“怪物”的画像。
      浦泽的手法太大师了,所以显得尤为不慌不忙,导致我第一遍只看到第5话就放弃了:完全不知所云。
      第二遍再看,还是多亏了在网上闲逛时看到的一篇评。就是那遍著名的《Monster群像》。评论里作者对一个人的描述吸引了我,于是我决定重新把原著找来再看一遍。
      这一看就不可收拾。并且看完之后,有许多话堵在心里想说出来,但由于太多太杂乱,所以一时间未能付诸笔端。现在距我看完Monster已经快两个星期了,正好有空,所以就想上来说点什么。
      真的只是“一点”,为了向浦泽这部作品致敬,也为了给自己留下一点纪念。纪念那个叫约翰的怪物,纪念人性中永远不灭的光辉,纪念整部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人——沃夫冈·葛利马。
      以上,是为序。
      
      
      
      
      
      之一:约翰
      
      “谁能比这兽,谁能与他交战呢?”
                   ——题记
      我一向喜欢BOSS级别的人物,但是我不喜欢约翰。或者说,不能把“喜欢”两个字用在他身上。
      一个可以把人类当成蚂蚁玩弄的人,一个即使全世界毁灭也可以活下去的人,一个“没有名字的怪物”,这样的人,你能“喜欢”他吗?就像天马在故事里大声喊出来的那样:“约翰看不起的,是所有人类。”
      不巧以及不幸的是,我也是人类。
      人活在这个世上是有立场的,我的立场是人类,所以它不允许我喜欢一个怪物。
      但是我记得他,我会一直记得他。
      我会记得他温柔微笑的模样,金色的头发在阳光下闪耀出美丽的光芒;我会记得他用手指着自己眉心的模样,他说“往这儿开枪”;我会记得他抱着书对安娜说“欢迎回来”,他捡起地上的松子递给安娜说“全部都是安娜的”,他牵着安娜的手一起跨过边境,那里有“结束的风景”。我还会记得,他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看着互相残杀的511师生,把一块浸了布的油丢进火里,火光照在他稚嫩的脸上,竟是如此动人。
      我还能记得很多很多,但我已不能再说。再说下去,就骗不了我自己了:
      其实,我是喜欢他的吧。
      其实,我的立场也不是那么绝对吧?
      正如故事中反反复复的分镜和回忆片断里所说:人哪,是可以变成任何东西的。
      我们真的是“人”么?我们心底没有一只Monster么?我们的立场总是那么高尚那么道德那么肯定么?
      我不敢说是。
      谁敢说是呢?
      那么我们也不必对Monster作出一副“我胆小我害怕你好坏”的样子,因为那是欺骗,你在这样欺骗自己——
      我永远是个好人。
      你永远是个好人吗?能说出这话而不脸红的,已经可以不朽。因为你已经变成了那“任何东西”中的一种,最可怕的一种。
      我们是人类,我听见这句话在我脑海中不停地回响,仿佛这样就可以暗示我事实就是如此。
      然而事实是什么?有人真的敢把迷障拔开吗?
      《圣经·旧约》里说,谁能比这兽,谁能与他交战呢?
      对我来说,约翰是那不可触碰的“真”。而他如此美丽。
      王菲在《暗涌》里唱: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
      正是如此,所以我才要说:我不喜欢约翰,一点都不喜欢。
      
      
      
      
      之二:天马贤三
      
      能平等地对待所有生命的,那不是人,而是神。当然,也许他有另一个名字,Monster。
                            ——题记
      天马这个人刚一出场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人,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你我他的其中之一。但当他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地走进约翰的手术台时,这个人性格中神性的一面开始闪现。
      因为支持他的理念是——生命是不分贵贱的。
      是的,天马在这个故事里,是一个英雄,一个HERO,不是现在流行的那种“以杀止杀”的HERO,而是真正的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正义,善良,高尚,美好,温暖,所有之类的词都可以用在他身上(或者至少是故事后半段的他身上)。
      这样的英雄是不能杀人的。
      所以故事的后半段,天马一直徘徊在杀与不杀之间。就如他的教官休葛·贝伦哈特所说,世上有两条路,拿枪的路,和不拿枪的路。也正如故事里所宣扬的,人生也有两条路,正义的路,和邪恶的路。
      是的,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件事:天马是个完完全全的正面人物。
      然而我对他的感觉却不是应该出现在一个正面人物上的,因为我害怕他。
      我害怕他,就如同面对约翰时会战栗。
      当一个人足以和Monster抗衡时,他还是人吗?
      我说过,人是有立场的生物,有立场就必然带来不平等。正如故事里爱娃所说“人的生命当然是不平等的啊!”
      是谁告诉你人人生而平等的呢?
      是神吧?
      那么一直坚持这个信念的天马医生,是不是也不再属于“人”的范畴了呢?
      单从这几十本的漫画来看,天马医生仅凭他个人“人性的光辉”,究竟影响了多少人呢?几乎所有出场的人物都在某种程度上尊敬他,依赖他,“看得起”他,哪怕是报纸和新闻铺天盖地的通缉令,也不能阻止人们一次又一次,一个又一个地相信他。
      ——这是一种何等可怕的力量!
      善,究竟是什么?竟能带来这样可怕的力量!
      如果说约翰是不折不扣的Monster,证据是他仅凭几封书信,几句话,一个写在沙地上的名字,或者仅仅是他的存在本身,就能让这么多的“恶人”替他去杀人,供他驱使。那么同理可得:天马也是仅凭他几句话,几次举动,几个小细节,就能让人们对他付出信任,就连那个从小就不再相信人的律师,都因他而改变了自己人生的信仰。
      ——这又该是何等可怕的Monster!
      为什么人们不害怕这样的人,这样的力量,这样一种类型的Monster呢?
      是不是“善”本身就是世上最强大的东西,所以才这样肆无忌惮地走进人心,让人们半点不对它设防。
      而那些被贴上“恶”的标签的生物,生来就引起了人们的警惕呢?
      那么这样,你还敢说:人人生而平等吗?
      不是的吧?
      其实哪怕是天马本人也不能肯定,他这样说:“我不知道我所做的究竟是不是正确的……我不知道患者的善恶。我的罪,是救了那个少年一命。但是……医生有权力根据患者的善恶来选择是否要救他们吗?人命……是等价的……我不知道……即使是现在,我也无法判断……”
      是的,他在追逐约翰的那个过程,或者说,约翰引导他一步步走近自己的过程,是对“生命没有贵贱”的肯定,还是否定呢?
      如果是肯定,那他要是真的“杀死”了约翰,不就证明了这“不平等”吗?但如果是否定,那所谓“善”的力量和信念,又该何去何从呢?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说的,不是鼓励你不走正道,也不是在讲述正道的艰苦,而是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
      人间是应该有正道的,哪怕它再沧桑,它也必须存在。否则人类凭什么称之为人并以此自傲呢?我们同野兽,或者说和Monster的区别何在呢?
      这个界限是必须分明的。它关系到人类的自我认同。
      至于故事中的天马医生,他已经被抬得太高,我不必再说得更多了。
      最后有个细节让我很高兴,天马的冤案被平反之后,报纸上关于他的报道,从大幅到小幅最后归于零。天马这个人终将被人们遗忘。
      是的,人类是如此健忘的生物,而我们从来没有后悔去忘记。
      
      
      
      
      
      之三:沃夫冈·葛利马
      
      不管是什么样的超人或怪物,到死的那一刻,他也一定变回人类了吧?
               ——题记
      这是我在整部作品中最喜欢的人,正是因为看了关于他的评论,我才决定去看第二遍Monster的。
      这个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极好,永远温柔亲切的笑容,普通人也能看穿的骗术都可以让他上当,还有刚出场,他就遇到一个被同伴欺侮的孩子,孩子的鞋被抢走了,于是他将自己的皮鞋送给他,还对他说:
      “人啊,没有鞋子也活得下去的。因为人出生的时候,本来就是光着脚丫的。”
      这么一个“好人”,却是东德的间谍,是那个可怕的邪恶的511幼儿园出身,后来被训练成间谍的“不良之徒”。说他“不良”,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正常人的感情,他所有的表情都是训练出来的,吃到好吃的东西应该露出什么表情,看到美丽的风景应该露出什么表情,和人谈话时应该露出什么表情……这一切都是大脑的运作,而不是情感的萌发。
      可怕吗?可怕吧?
      对了,还有更可怕的,那就是“超人苏坦纳”的出现。
      “超人苏坦纳”表面上是那个每当他快要被打死时就会来救他的“英雄”,实则是童年的境遇实在太残酷,于是主人格不堪重负,从而产生了一个和动画片《超人苏坦纳》里的主角一样的副人格。
      于是每次他从绝境中回过神来的时候,都会发现满地的尸体,是啊,那些欺侮他的“坏人”全死掉了,可是为什么看他的表情却像是在哭呢?
      他明明是不会哭的啊!
      连他亲生儿子死的时候,他都没有哭。因为哭是最难练习的一种表情了。……当他真正哭的时候,却只能像个孩子一样问天马医生:“我现在是什么表情?”
      沃夫冈·葛利马,又一个511幼儿园人性试验的失败品。而失败品一般是不能活得太久的。
      于是,最后他死了。
      最后一集,葛利马又一次被逼得走头无路,他又一次把敌人杀光,但是这一回,超人苏坦纳没有出现。
      这一回,只有这一回,是葛利马杀了人,而不是苏坦纳。
      浦泽在这里为了催人泪下,特意让读者看着他死去。
      到了最后,一直到了最后,他悲伤的泪水才真正落下来。
      “人类,不能抹杀自己的感情。感情只是迷失在一个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就像别人寄给我的一封信,经过几十年后,才送到我手上。这才是真正的悲哀……抑或真正的幸福呢?超人苏坦纳的大结局,他一定……会变回人类。”
      是的,超人苏坦因变回了人类。
      这就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结局。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20:33 , Processed in 0.0696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