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 0
|
午夜教工楼 |
最新书评 共 11 条
老爱书
悲剧总是有缘由的,事实不存在没有原因的爱,当然也不存在没有原因的恨。《午夜教工楼》在最初给我的感觉甚至是灵异的、不真实的,不过最终弓九野还是让真本书有了更加复杂的东西。大学校园本是一个再单纯不过的地方,然而《午夜教工楼》却着实让象牙塔里的人性疯狂了一把,当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刑事犯罪的典型特征。
一个久远的所谓鬼楼吃人事件拉开了一起新的更加罪恶的人和事,人的情感是复杂的,然而在更多的人、更多的关系之中则彰显了更加复杂的思维和情感。小说的主人公顾念,其实这样的一个名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弓九野并非是要写一本冷冰冰的恐怖、悬疑的小说,而是希望能够在这本书里不仅要凸显悬疑的情节,更多的是要以情感上的纠葛将大众拉入自己的作品中,我觉得这一点上弓九野是成功的。顾念作为一个刚留校的大学辅导员其实身上还有很多大学生的特性,这是在社会上混迹很久的人所不可能具备的。在我看来顾念的爱心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普通辅导员所应具备的范围了,他的热情、善良甚至有点喜欢管闲事的性格确实让很多大学生可能无法讨厌吧,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爱总是到处存在的,存在于师生间、存在于父女间,更存在于怨恨中。苏嘉麟这个从外在还是内在都首屈一指的大学老师深深地爱上了一个学生陈洁,也因为这段感情最终双双奔赴黄泉,畸形的恋情最终战胜了纯洁的情谊。很难想象苏嘉麟是如何能将自己爱深藏起来的,也很难想象陈洁是如何在苏嘉麟和宋远哲之间徘徊的,更难想象陈洁面临自己最爱的人要杀自己时的所思所想。这种复杂的恋情最终为一起“灵异事件”所结束,这样的情节会让人感觉到深深地叹息,但是事实总是那么残酷,其中还纠缠了更多的利益又让天真的人受到了伤害。没想到的是弓九野又让几乎相同的情节在刘绍岩的身上再次重演,只不过这次的女主角换成了杜蓝和刘畅的结合体,其实刘绍岩对杜蓝是有怨恨的,这种恨是一种埋在内心的恨,只是欠缺一种东西把它导引出来,一旦爆发出来就会让一个翩翩君子顿时变成屠夫,这其实也是一种犯罪心理特征的具体化。有两种人最容易做出暴力犯罪行为,一种人天生就是暴力的代表,一看就不是好人做事冲动;一种人则是表面温文尔雅,但内心承受力很差,一旦触发其内心临界点必然爆发出可怕的行为。
怨恨在犯罪心理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情绪表现,而我认为任何怨恨都非孤立的,实际上怨恨总是伴随着爱的。《午夜教工楼》里的角色基本上都难以逃脱这两种情绪,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这两种情绪的产物。顾念保护邢然、刘畅的师生情,以及对林雪涵隐约的爱意都说明他有着很强的情商,他的爱心确实是不容置疑的;刘畅从表面上看是非常有主见的女孩子,但实际上心智依旧没有自己的主控性,最终还是被所谓的爱影响;刘绍岩和杜蓝之间可能恨更多一些,两个本就不合适的人却因为利益和阴差阳错的机缘凑到了一起,可以说怨气影响的更大;吴丰登和宋远哲基本上是一类人,他们做那些事情怨也有、爱也有或者也可以说两者都没有,他们两人智商可以说非常高,但是情商在这些人里只能垫底了;严峻在这里是个最为特殊的人,作为刑警队的副队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还兼具对顾念等人的关心,当然你可以说那仅仅是警察的职责,但在我看来他的所作所为早就已经是一位可靠大哥的作为了。
任何小说的主干核心就是人物,而人物最为关键的在于心理、性格、行为,怨恨和爱已经在这些人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爱恨交加是最容易丧失理智的前提,也是激情杀人的重要基础。当然,事实上《午夜教工楼》带来的案件基本上都是预谋的,但是都应该算作非理性的作案行为,即使预谋本身是理性的。有时候必须想到非理性主义哲学,尼采、克尔凯郭尔的学说或许会为我们回答为什么会有这样复杂的情绪犯罪,而怨恨、爱与罪恶是怎么连接在一起。午夜的教工楼、午夜的罪恶、午夜的怨恨与爱
详情
生活在
弓九野先生是我的一位朋友,有点小帅又很有意思的一个人。要不是我们聊起推理,争论波罗和福尔摩斯的人格魅力,也许现在我也不知道他还写了这么一本书。看过太多的推理诡计桥段,有时候看书或者看影视剧,看到一半就大概知道谁是凶手,是怎么实施犯罪。。很期待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推理小说,要么诡计设计得及精妙;要么善于营造气氛以及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揭露人性善恶。作为推理迷,我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把阿加莎.克里斯蒂以及松本清张的一些小说作为比较对象去翻看这本书的;作为朋友,除了推理,又对文字有着更多的期待。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无论是推理还是氛围营造都是可圈可点的。
推理小说的核心是解谜,解谜的关键在于诡计的逻辑。弓九野在书中将多重诡计完美驾驭,真正做到推理逻辑缜密,诡计设计得出人意料又及其合情合理。
更难得是作为一部推理小说,书中主要人物形象刻画的立体而生动。三个女孩儿性格迥异,不同风味的少女情怀跃然纸上,让我禁不住感叹一个大男孩儿怎么对女孩儿心思如此了解。。。出场次数不算太多但每每出现都令人无限遐想的甘老师是本书一大亮点;第一人称出场的顾老师,这样的人似乎随处可见,善良、正直而又平凡。当然,也很YY。语言上,书中通过大量对话以及心理描写刻画人物铺展情节,巧妙的避免了冗长枯燥的案件陈述,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最后,作者以他扎实的文学功底,将杀人事件背后的悲剧娓娓道来。随着推理抽丝剥茧,真凶暴露在读者面前时,“是谁”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为什么”紧紧抓住人心。整个阅读过程,我不仅跟着作者体验到解谜的酣畅淋漓,还深陷书中所营造的气氛中,被书中人物各自的命运扰乱了心弦。这让我想到很多年前看《无人生还》时内心一点点加重的恐惧感以及看完书之后内心的沉重压抑。
弓九野的下一部推理小说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阅读体验?除了期待还是期待。
详情
湛蓝
我一直是不怎么看书的,这书是朋友推荐的。之前在网上找到的前两章的,怎么说呢,开始的时候不是很喜欢,我觉得有点过于渲染美女情结吧。但是后来就慢慢被故事吸引。看完网上的那两章的中午睡觉都不踏实,看来是真的吸引到我了。上周末我收到的书,之前在忙没看。昨天早上抽空看完了,我一边在想要不要写书评一边又有事忙。我在想时间一长我会不会忘了这份感动,但想来只好自我安慰或许隔一会保留下来的或许最真吧!
全书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很容易吸引人。在最后的时候我居然还掉眼泪。呵呵,一本推理小说我……或许是感慨一帮在异地漂泊的感觉,或许是感慨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总之很感谢遇到了这本书。我看的书不多但是我相信就算你看过许多书,你肯定也会被书吸引!
详情
大靖武
刚读完这部作品不久,觉得就像我之前读的家先生的《风雨》一样,那么让人好奇,那么让人痴迷。首先,作者是一个善于讲这些玄而又玄的故事,但他巧妙地将它偷偷地挪移到我们每个人是身边,让人十分喜欢的读,但时不时的又又看看周围,看看身边每个人是否又都正常。其次,看作者的个人介绍,知道其从事通信行业。这一切这表明他是我的一位毕业的师兄,前辈。能坚持写作,甚至看到自己作品留世出版,对于通信人来讲,更让我感到难能可贵作为一名大学学生,哪个宿舍楼没有一点诡异呢?或许是为了神秘感,所以同学们都说来说去,不过作者史无前例(鄙人孤陋寡闻,或许其他不知)将它写出来,给我们讲故事,这样的作品,在中国绝对是吸引一大批人的。绝对是一部好书,喜欢看的书。
详情
天际
总算是等到一个惊喜了。
我是个读书很慢的人,原因无他,只因患有强迫性的“咬文嚼字”综合症,每获新书入手,非得慢条斯理一字一句的啃下去才算过瘾,否则总有种猪八戒吃人参果般的遗憾,待读第二遍,味道和意境却又变了,再觅不回当时的期待。
也因为此,近年来读书越来越少,因为书籍市场良莠不齐,虽偶有佳作以飨饥腹,但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次数居多,尤其作为悬疑、推理类小说的死忠,读书时常有满嘴沙子找米粒的困顿。
读毕《午夜教工楼》,我感觉很难对这部小说做一个具体分类。因为“新本格”一词,在我看来本就是一张老虎皮,谁都可以披,它的写作手法相较传统本格更为多变,感觉更像是当年为了给岛田庄司一个“历史定位”而生造出来的词。
从这个角度讲,《午夜教工楼》归为新本格算是靠谱的,因为它并未严格拘囿于“范达因二十条”,但故事曲折而精彩,推理缜密合理,比起传统本格的死板,变格的妖异,新本格的哗众取宠,这本小说一大亮点在于人物塑造非常生动和真实,主人公顾念即是你我身边随处可见的,在凶险世间默默匍匐前行的青年人,他内心并不强大,却足够坚定,行事和想法略有些平凡,甚至偶有俗气,却无法遮蔽那颗充满保护欲的“烂好人心”的真纯。另一个重要配角,刑警严峻是我非常喜欢的角色,他在整个小说的底色中像个异类,精明机智,警觉诡诈,为了案件真相不惜以身犯险,拥有一种近乎孩子气般的偏执,在以校园为背景悬疑小说中,这样的人物是不多见的。甘俊英沉稳内敛的成熟女性之美,邢然外冷内热、空灵沉寂的少女之美等都足矣打动人心。
作者高明在于对小说的节奏把握很好,很懂得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刚和温柔可人的女孩在雨中漫步、倾诉蜜语,镜头一转便是刑警上门后的纯理智交锋,这样的蒙太奇式手法在书中信手可得,也可以从侧面印证作者驾驭情节推进的功力。
可贵的是,弓九野在写这样一部悬疑推理类作品的时候,并没有在一开始便玩弄血浆或是神神鬼鬼的噱头以吸引眼球,而是从极其细微的班中小事开始,慢慢的,一点一滴的铺陈整个故事架构,利用“旁人讲述”,“反常迹象”等方法,一丝一毫的在近乎慢条斯理的叙事中不断增强读者的不安感,见到这样的写作手法还是上次读铃木光司的《午夜凶铃》时。此外,小说中处处埋伏细节和伏笔,这一页出现的小物件,在未来某个时刻将化为关键证据,或是诡计的道具,而开始所陈示的“鬼楼吃人”,在最后也有了合理解释。
读推理时,我一向视大段大段的案件陈述,不厌其烦的环境描写,冗长繁杂的逻辑推理为畏途,之前读艾勒里奎因的书,几乎是一种折磨。但《午夜教工楼》中的逻辑推理不仅缜密,让我没有找到明显破绽,而且在各种关于案件的分析对话中,作者很聪明的把发言者的个性、立场等元素融入其中,时而诙谐、时而严谨,不使人产生厌烦疲乏之感。
《午夜教工楼》的故事确实没的说,结局非常意外,凶手的犯案动机算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小说对“动机”进行了二次揭露,在读者以为真相大白,已经获取谜底的时候,再一次对动机进行了颠覆。
小说诡计是令我颇感惊喜的一点,比起那些乏善可陈、嚼前人剩饭,牵强附会的“机械密室“,《午夜教工楼》确实做到的出其不意,尤其是对于”动机“这个侧面要素的充分挖掘,说实话我真的没想到”动机“能在诡计布局中起到这么大的作用,甚至从某种意义上颠覆了我对”诡计“的看法。
我最怕恐怖片中,貌似终结的黑暗,在影片背后又重新蠢蠢欲动的布置。好在《午夜教工楼》总算安排了一个光明通透的结局,这也是我喜欢的,值得我数天放弃手头工作的偷懒阅读。
详情
错灯影
读读国内推理小说 《午夜教工楼》
大爱侦探推理悬疑类的小说,但这么多年来读的却以国外的作品居多,说句凭良心的,国内的此类作品确实良莠不齐,一向只有几个掂得起的名字,偶尔不幸读到一本恶心的要难受好多天。况且国外经典的推理小说数量之多,耗上多年都不一定能读完半数。所以我很少动看国内推理小说的念头。这回读《午夜教工楼》完全是冲着腰封上那几个推荐人的名字,特别是“中国新本格推理第一人”这一句。
侦探推理悬疑类的书读得越来越多后,很容易产生一种自我觉得不太正确的心态,就是读书的全过程都在斤斤计较。这样的故事架构精妙吗?这样的故事背景有足够的真实感吗?这样的推理合理吗?这样的伏笔暗线精彩吗?这样的说法能说服我吗?这样的故事发展严丝合缝吗?若是翻译的小说,还要评判译者的水平是不是能完全展现原作的精华之处?
抱着极挑剔的心态去对待一本书,不知是否太过于严苛。有时也很想制止自己这种吹毛求疵的毛病,轻轻松松地读完一本书,纯粹消遣即可,可是一旦捧起书来,那挑刺之心又开始漫无边际了。尤其是面对本格推理,我们读者貌似与书中“侦探”拥有同样的线索,站在同一平面上,对书中浓雾重重的谜题进行推理解谜。一旦作者有办法用他的笔勾住读者的眼睛和心,使之投入其中,追着故事的进展手不释卷、寝食不思,那便算上是一本成功的推理小说了。
《午夜教工楼》的“密室”从一开始在我看来就不算密,还好作者自己也明智的不纠结于此,早早就把这个浅谜找到合理的下台,只是弯弯绕绕了半天,其实大可不必费那样的笔墨。最有意思的是原凶的“不在场证明”把戏,十年前我大学的舍友夜不归宿,她爸爸打电话到宿舍查勤,她就是用那样的方法骗过她爸爸的,这种用手机对着座机通话的方法很简单,却不容易做得完美,露出马脚的机率极大,不过书中的凶手和我舍友都很幸运没被察觉。
作者笔力不俗,案情进展与人性的剖白交替进行,情节错位手法运用得当,故事发展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基本上不是闲笔,伏笔的处理相当到位,叙述清晰有序,文字动人。只是节奏的把握上似乎还火候稍欠,全书可以再拧一拧,稍稍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水份。推理小说的节奏最似一部机器里的关键弹簧,压得过紧容易变形,拉得过松就会无力,只有刚刚好才能引人入胜。
另外,这个延续18年的连环案件,其中某些环节还是有些说不通,必须打上“需要吗?”这样的疑问。人物性格的描写也没有保持一致性,比如刘绍岩的个性在其中起伏较大,前后有些搭不上;宋远哲也是如此,那样的一个人怎可能对多年后突然冒出来的女儿产生舐犊之情;甘俊英筹谋多年,那么镇定的内敛的处事风格,怎么会在明知周敬何以失踪的情况下失态,而被抓住纰漏呢?诸如此类。
总的来说,《午夜教工楼》写得挺好的,至少我半年没熬夜读书,为了它,破戒了。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3 09:48 , Processed in 0.457394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