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代天骄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熙大帝 - 第四卷 - 乱起萧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4:0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这天夜里,康熙没住畅春园,却连夜回到了紫禁城。第二天一早,圣旨传出,所有的皇子阿哥、京师部院大臣,一律在乾清门外候旨,众阿哥包括胤礽都来了,和大臣们一道,齐刷刷地跪在方砖地上。不一会儿,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和马齐并肩出来,当众宣读圣旨。这道旨意很长。前边说,太子为什么第一次被废,后来又为什么重立,朕盼他改恶从善,他又是如何如何的不守规矩、胡作非为。祖宗基业,断不可付于此等小人,因此要重新废掉,圈禁起来。这道圣旨的最后还加了一句:今后,谁要再说胤礽已经有了悔改,替他申请复位,以国法严处。这就是说,这次废掉胤礽以后,再不准任何人为他讲情,更不允许要求他复位。胤礽终身监禁,已成了不可更改的铁案了。

       圣旨宣读完,众人山呼万岁。两个太监走上前来,摘掉了胤礽那象征太子权位的十二颗东珠和紫金冠。侍卫们架起他来走了。众人刚要散去,张廷玉和马齐却上前一步说;“且慢,皇上有话让问胤祥呢。”

       老十三心里咯噔一下,怎么,又把我牵连进去了。好好好,我算是跟着倒霉了,问吧。

       张廷玉说:“皇上让问你,丰升运一案,你当时在刑部办差是知道的,为什么避重就轻,只判了流配三千里?”

       胤祥磕了个头说:“回圣上问话,当时儿臣在吏部清查任伯安一案,刑部的事儿没有过问,有失察之罪。”

       张廷玉知道胤祥冤枉。他心里也正在纳闷儿呢,这回太子倒台,怎么也挨不上十三阿哥呀。可是皇上让他问话,他能不问吗?听了胤祥的回答,他对马齐说:“马齐,咱们记下这句话,丰升运一案,十三爷没有过问。”

       胤祥心想,好,总算说清一件了。又听张廷玉接着问:“任伯安的案子是你经手的。他害了那么多人命,你为什么不一一追查,却私自封了他那秘密档案,这样做居心何在?”

       胤祥一听这话就火了。这件案子明明是老九审理的,众阿哥都知道,皇上也不是不明白,为什么全栽到我头上了呢?他那二百五的脾气上来了:“好好好,就算我是任伯安的死党吧,请父皇处置。”

       老四胤祯一听这回答,急了:“十三弟,你不懂规矩了吗?怎么能这样说?”回头又对老九说:“九弟,你该为十三弟做个证明啊!”

       让老九做证明?他恨胤祥还来不及呢。紫姑没把胤祥杀掉,他已经觉得够亏了,现在父皇向老十三问罪,他能替胤祥说话吗?“四哥,你这话不对。皇阿玛又没问我,我怎好回答呢?”

       老四胤祯这个气呀!好好好,老九你落井下石,这样的冤枉十三弟,你,你还有一点骨肉之情吗?他膝行上前说:“请张大人、马大人替胤祯回奏。任伯安的案子,全是胤祯一人经手。胤祥有功无罪,请皇上明鉴。”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4:0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张廷玉点了点头,胤祥也觉得踏实了。可是没容他多想,张廷玉突然又问:

       “胤祥,皇上让问你,宫人郑春华是怎么死的?你要据实回答。”

       一听问到这件事,胤祥不觉心头一颤。啊,我把郑春华弄出来的事怎么走露风声了?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啊!可是,他转念一想,不,听皇上问话的口气,老人家并不知道我已对郑春华另外做了安置,藏到了一处十分隐秘的地方。这事儿,连四哥我都没告诉,怕的是出了事让他受牵连,别的阿哥就更不知道了。哼,我胤祥这回要学聪明点,死也不认这笔账!想到这儿,他大声说道:

       “回皇上问话,胤祥不知道宫里有个叫郑春华的人。请皇阿玛示下,她的死与胤祥有什么关系?”

       张廷玉和马齐交换了一下眼色说:“十三爷,我们俩只是奉旨问话。既然你不认识郑春华,我们也就照这话回奏了。皇上说了,你的差事停办。请十三爷回府闭门思过,大概圣旨很快会下来的。”说完,拉着马齐,向养心殿去了。

       胤祥对郑春华这事死不认账,倒真是做对了。老八、老九、老十四他们,也在打郑春华的主意呢。可是,他们晚了一步,郑春华被老十三悄悄地藏起来了。他们当然不知道“鸡鸣五鼓返魂丹”的事儿。老十四第二次去洗衣房时,只听说郑春华已经暴病身亡了。在她死的那天,十三爷来过。那个太监头子文润木,没有出卖十三爷,只说,是十三爷惦记着这里的包衣奴才,顺道来看看,和任何人都没有接触。老十四他们一点把柄都没有抓住,又不甘心就这么算了,所以在康熙面前告了个黑状,说老十三去了一趟洗衣局,郑春华就死了。这才有了今天的问话,亏得胤祥机灵,没认这档子事,要认了,那可就抖搂不清了。

       张廷玉和马齐回到养心殿的时候,康熙正在心平气和地和方苞闲聊呢。看来,这次废掉太子,老人家并没有生大气,也没有一点悲凄之情,对张廷玉他们去传旨。问话似乎也没怎么看重。他们俩进去时,康熙正在侃侃而谈:

       “方先生,你是汉人,熟读史书,自然懂得,历朝历代在立太子这件事上,从来是顺顺当当的少,争斗残杀的多。朕今天再次废掉胤礽,并不心疼。他没出息,没能耐,当不好这个太子。不过话说回来,在本朝当太子,也确实不易。大清开国的柱石是八旗劲旅。按祖宗家法,朕让皇子阿哥们分掌八旗,当了旗主。他们建牙开府,各设属官,各有家奴。太子是领头的,也不能没有自己的人。他的家奴,当然要巴结奉承他。他呢,又要防着别的皇子来夺权,怎么能不结党呢?如今看来,谁来当这个太子都当不好,也当不成。”

       张廷玉听明白了。太子第一次被废,罪名之一是“结党营私”。第二次被废,还是这条罪名。他一直不明白,太子为什么非要结党呢?如今,皇上亲口把这个根本的弊端说出来了。有八旗制度,就必定要有结党营私的事,要想朝中无党,那就要废掉八旗制度。可是,这么一来,满族不就要解体了吗?他正在想着,康熙又说话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4:0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所以,朕不能按你们汉族的规矩、汉族的风俗去办,只能按此时、此地、此景、此情去想。朕已决意不再立太子了。众臣工也不要再谈这件事。”

       方苞和张廷玉是听明白了,可是心眼实在的马齐却听糊涂了:“主子请慎言。不立太于当然有不立的好处。可是,请主子恕臣直言,万岁百年之后,天下无主,岂不要大乱吗?”

       一听这话,康熙纵声大笑:“哈……马齐,你真是迂腐得可爱。朕问你,春秋时的齐桓公,英雄一世,首创霸业。他没立太子,他死后,五个儿子争夺王位,把老子的尸体放了百日尚且不发丧,以至尸体腐烂,蛆虫都拱出来了。这种情形,朕一想就心寒。可是,立了太子的就保险了吗?你知不知道玄武门兵变?你知不知道明朝的永乐靖难?就胤礽来说,如果当初他不当太子,岂不也是朕的好儿子,他能落到今天的下场吗?朕再重说一次,今后,无论是谁,再有议论立太子,或者是为胤礽请求复位的,杀无赦!”

       听康熙把话说得这么严厉,谁还敢再接茬儿呀。过了一会儿,康熙从激动中定下神儿来,又叹了口气说:“唉!朕有二十四个皇子。据朕看,真正豪爽正直,办事卖力又没有野心的,只有老十三胤祥一人而已。”

       张廷玉见机会来了,连忙说:“圣上容臣启奏。适才臣与马齐奉旨向十三爷问话,看来,他是有冤枉。臣等在上书房也曾听说,十三爷这几年办差还是有功的,而且十分清廉,从无结党营私或徇情枉法之事。对十三爷的处置是不是——”

       康熙没有立刻回答,沉思了好大一会儿才突然说:“传旨,按照处置胤礽的办法,把胤祥也圈禁起来。”

       康熙此言一出,满殿的人全都惊呆了!

       圈禁,是高墙圈禁的简称。就是用一道高墙,把犯法的皇亲囚禁在里边,只留一道小门,派有兵丁把守。不奉皇上特旨,外边的人不准进去,里边的人不能出来。即使是有人奉旨探视,进出都要搜身,片纸只字都不准夹带。这是清朝对犯法皇亲的最严厉的处分啊!十三阿哥并没有出什么差错,而且皇上正在夸着他,为什么话刚落音,就给他这么重的处分呢?可是,他们瞧着皇上阴沉的脸色,谁也不敢再问,只好下去传旨了。

       这一次太子被废,并没有引起大的风波。一来,太子这几年得罪的人太多,他倒台,大伙高兴;二来,这次皇上乾纲独断,办事稳重,除了依附太子党的人之外,一个都不株连。所以,上上下下,齐声颂扬,各安职守,小心办差。只有吏部、刑部忙得不可开交,升一批,免一批,押一批,放一批,但有章可循,有法能依,虽忙而不乱,差事办得倒是十分顺利。

       太子党倒台,阿哥党更加活跃了。老九、老十四他们简直高兴坏了。可是,惟有那个阿哥党的首领。八阿哥胤禩却显得十分反常。从皇上宣布废掉太子的那天起,这位精明过人的阿哥就“病”了。他终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黄帕包头,斜躺在炕上。除了几位十分知近的阿哥之外,任谁来,他都一律挡驾,一概不见,他心里十分清楚,上次太子倒台,众大臣推荐了他老八,结果,没逮住黄鼠狼倒惹了一身臊,差点被革去王位,交内务府治罪。这回,太子又废了,皇上当然还得选太子。我老八名声不坏,大臣们还得选我。这个风头我可不能再出了。这回呀,我稳坐家中装病,等着瞧好吧。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4:1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与老八幸灾乐祸的心情恰巧相反的是老四胤祯。太子再次被废,他早料到了,也并不感到奇怪。可是十三弟不明不白地也被圈禁了,胤祯却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十三弟被圈禁,把胤祯推到了绝对孤立的地步。从今以后他要面对的,是强大的阿哥党。而且,在太子党纷纷落马之后,他便成了阿哥党一致攻击的目标,成了他们唯一的政敌。这情景,使胤祯感到愤慨,感到压抑,甚至有几分恐惧。面对这从来没有过的严峻局势,自己将何以处之呢?他想与邬思明等人商量,可偏偏在这重要时刻,这些贴心的谋士却一个不见了。他派人到处去找,也没能找见。胤祯心中的烦躁,更是难以言表。他终日把自己关在府里,也是任谁来都不见,脸色阴沉得可怕。家人们谁不知道他的脾气啊,一个个吓得像老鼠见猫一样,说话、走道都十分小心。

       这一天,胤祯正在万福堂里生闷气,突然看见二儿子小弘历快步跑进院子。胤祯立刻就火了:“站住!我说过你多少遍了,如今你已经长大,还这样到处乱跑,成个什么体统?”

       要搁往常,就冲这一句训斥,弘历早跪下了。可今儿个,他却笑嘻嘻地走了上来,只打了一个千说:“回父王,邬世伯回来了。”

       “什么,什么,哪个邬世伯?”

       “父王,您日思夜念的那位邬世伯呀!不是他回来,儿子能这么快的跑来送信吗?”

       胤祯一听这话,心中的郁闷一扫而光。他“噌”的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走,弘历,随父王去接你邬伯伯。”

       话音刚落,二门口传来一阵轻快的笑声:“哈……四爷,不敢劳动大驾,邬思明恭请四爷金安。”随着话音,邬思明拄着拐杖走上前来就要行礼。胤祯连忙上前,把他给拦住了:

       “邬先生,你让我盼得好苦啊!哎,咱们早有明言在先,你身带残疾,无论何时何地,都一概免礼。你怎么忘了,啊?哈哈……”

       府上的家丁奴仆们,见四爷终于绽开了笑脸,也一个个来了精神,不等四爷吩咐,就去准备酒席了。胤祯与邬思明一起来到后花园书房内,不消寒暄,便立刻进入正题。

       四爷说:“邬先生,朝中情形勿需我多说。这些天,我苦闷之极,像钻进了一条又窄又长的黑胡同。先生智穷古今,盼有以教我。”

       邬思明与胤祯熟了,也不客气:“四爷休要这样悲观。据学生看,你已经走出了黑胡同,只是身在暗中,不自觉罢了。”

       四爷忙问:“哦,此话怎讲?”

       邬思明沉稳地说:“四爷,实不相瞒,学生从六月间出京游历,回来已经五天了,可一直躲着,没来见您。为什么呢?就是要弄清如今朝中局势,为您设一个万全的应变之策。直到今天,才听到了实信。皇上确实已经决定,不再册立太子了。皇上深谋远虑,庙算之高,非常人之所能及。四爷,您想啊,第一次废太子时,不过一天,就下旨要众臣工推荐太子。而这次,皇上对立太子的事讳莫如深。这里面大有文章啊!”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4:1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四爷还是听不明白:“嗯——邬先生,胤祯愚钝,请先生明言。”

       邬思明谦逊地一笑说:“四爷,您不会看不出来的。不过,既然四爷要考我,我就直说了吧。皇上这一招叫做‘放鹿中原’。皇上这次决心不立太子,是要放开手去,让众阿哥去争、去抢,看谁的办法好,谁的手段高。谁最能得到皇上的喜爱和信任,那天下就是谁的了。”

       四爷一边咀嚼着邬思明的话意,一边慢吞吞地说:“嗯——这一点,我也想到了。不过,邬先生,我不明白,现成的放着一位老八,论精明,论心计,论学问,论人缘,他是样样拔尖儿。为什么父皇不肯立他呢?”

       邬思明目光一跳,大声说:“好,四爷这个题目出得好。当今万岁即位已经五十一年,可以说是一位千古少见的英明君主。可是,这十几年来,随着皇上年事渐高,阿哥们结党拉派,朝局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了。您在户部、刑部、吏部看见的事还少吗?如今的天下,赋税不公,刑狱不平,吏治腐败,贪贿成风。大治之中隐藏着大忧,种种弊端,都已经到了不严厉整饬不行的程度了。所以,皇位的继承人,应该是一位有能力、有魄力、敢杀敢砍、厉精图治之人,而绝不能是个只会守成的人。八阿哥精明、稳健,素有活佛的美号。可他只能坐享太平,当个享福皇帝。要治这隐忧重重的朝政,非您四爷莫属!”

       俩人正说到要紧时候,忽听书房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把他们的密谈打断了。


邬思明书房议朝政 八阿哥皇宫探帝心

       四爷胤祯和谋士邬思明正在议论朝政,当邬思明说到,要治理这隐忧重重的朝局非四爷莫属的话时,胤祯不由得心中一阵狂跳。他正要答话,却听窗外传来性音、文觉两位和尚的笑声:“哈……邬先生,你这个瘸于倒比我们俩跑得快呀!”话到人到,两位僧人已经大踏步地走进来了。

       性音坐下之后又说:“邬先生,您也太不够意思了。我们替您跑前跑后地忙活了这么多天,今儿该吃喜酒了,您却先溜了。说,该罚您几杯?”

       听了这话,胤祯才知道,原来这几天他们仨都没闲着,心中不由得一阵感激。谈话在无拘无束之中继续下去。邬思明冲着胤祯神秘地一笑说:“四爷,还记得那年咱们几个吃酒猜枚,您抓的那个九五之数吗?现在机会来了,您可不要失之交臂呀……”

       他正在说着,突然性音一挥手:“噤声!”一边说,一边已经窜了出去。过了一会儿,性音回来了,随口说了句:“我听到外边有动静,以为是有人偷听我们谈话呢。原来是管家高福儿送酒席来了。唉,一场虚惊。”

       四爷胤祯听了这话,皱起了双眉,但他没有说话,只把这件看似平常、却又有些反常的事,暗暗地记在了心里。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4:1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等高福儿带着几个仆役摆好酒席退出去之后,文觉和尚深沉地说::“四爷,当此非常时期,您要多加小心。俗话说,处君子易,处小人难。小人贪利,您一个照顾不到,就可能出大事儿啊!”

       胤祯默默地点了点头。邬思明却一笑说道:“文觉和尚的话不无道理。不过,据学生看,处小人难,处君子更难。当今万岁乃英明圣主,你们说和他相处难不难?”

       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性音和尚问道:“哟,先生这话说得可真玄乎,你干脆明说吧。”

       邬思明轻松地一笑:“好好好,我说,我说。在父子之间,处平庸的父子容易,处精明的父子就难;在手足之间,处孤寡兄弟容易,处众多的兄弟就难。咱们的万岁爷,一是精明过人,二是子弟众多,所以在他面前;想讨好是不容易的。你要是一点才华都不露,木木呆呆的,老人家用哪只眼睛瞧你呢?可你若是处处显摆,锋芒毕露,又必然会让老人家起疑心。这么多的兄弟,各有所长。这个会吟诗,那个能作画,这个会舞刀,那个会弄剑,都想在皇上面前露一手。你出尖儿了,就有人要掐你;不出尖儿,就有人会踩你。谁也不服谁,可谁也制服不了谁。你们说,这不比和小人相处更难吗?”

       一番话,说得两位和尚开怀大笑,纷纷夸赞邬思明。可是,胤祯却从邬先生的话中,听出了另一番意思。嗯,邬先生讲的,不是一般的君臣、父子、兄弟、手足的关系,他讲的话关系着国家命运,关系着将来谁坐江山的大事啊!他沉思着给邬思明斟上一杯酒,小声说:“请先生教我。”

       邬思明略一沉吟,郑重地说:“四爷,学生思忖了好多天了,只有八个字:不逐是逐,逐是不逐。”

       性音一听又急了:“哎呀呀,邬先生,您的话我怎么老听不懂啊。”

       邬思明调侃地一笑:“嘿……性音哪,你真不愧是位酒肉和尚,怎么连这句话都参不透呢?自古以来,都把争夺江山这件事,比做‘逐鹿中原’。逐,就是追赶,追逐的那个逐字。如今,皇上废了太子,又决意不立太子,这意思明摆着,老人家是放鹿于中原,让皇子们去追,去逐。这可就见学问了。有人会大喊大叫地去追逐,有人会围追堵截地设计谋,有的人呢,却红着眼睛在一边盯着,坐等别人把鹿赶到自己手里。其实,他们这样做全错了!”

       四爷忙问:“邬先生,何以见得呢?”

       邬思明胸有成竹。口若悬河地说:“哦,现成就有例子放着。就说太子吧,他被连着废了两次。第一次废他时,皇上说他懦弱无能。于是,复位之后,他就强自振作,大刀阔斧地剪除异己,以为这样做,就算改了懦弱的毛病了。其实,正好适得其反。这样大寒大暑、冷热无常地一闹,不下台才怪呢!现在,咱们回过头来说正题。就说咱们四爷吧,一向刚正不阿,至诚至孝,这是四爷的秉性脾气,也是四爷的浩然正气。无论眼下皇上怎么看您,无论将来皇上要把皇位传给谁,以学生看,您四爷都不要故意地去改这个脾气,更不要去揣摩皇上的心思,去讨好,去献媚。办差,照样地一丝不苛,对皇上,仍然是至诚至孝,对兄弟,也不必去迎逢拉拢,这就是学生刚才所说的‘不逐’。任凭那美丽动人的鹿,在中原撒欢奔跑,任凭兄弟们去你争我夺,你追我赶,甚至杀红了眼睛。四爷您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我行我素,安如泰山。您不去追,不去逐,不但不会显得无能,反而会更衬出您的远见,您的大度,也才能显露出您的帝王本色。到头来,皇上放到中原去的那只鹿,会乖乖地跑到您的大旗下边的。”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4:1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这番话,真把胤祯给打动了。他心中暗暗赞叹,邬先生啊,你可真是一位奇人!皇上的心思,让你琢磨得这样透彻,我还有什么可以疑虑的呢?他起身离座,向邬思明深深一躬说:

       “胤祯敬谢先生教诲。说心里话,今日之前,我并没有窥测皇位的野心。当皇上,说着好听,其实,是人间最苦的差事。天下亿兆生灵,握在一人之手,那能是好过的日子吗?我如果想要抢皇位,也不会跟着胤礽瞎折腾这么多年了。可是,今日我明白了,既然阿哥们部去逐鹿中原,一决雌雄,我胤祯为什么不能自立门户,为什么要甘居人下呢?至于将来究竟鹿死谁手,那就看天意了。在座各位,是我胤祯的老师,也是我的挚友。今日所说,到此为止,今后,咱们谁也不要再提了。”

       邬思明和文觉和尚,都默默地点了点头,性音却又似正经。又像玩笑地说:“四爷,我们说什么了,不是在这儿闲聊天儿吗?来来来,吃酒,吃酒。我这出了名的酒肉和尚,早就等不及了。”他一边说着,一边径自动手,大吃大喝起来。胤祯、邬思明、文觉三人,互相投去一个会心的眼神,房内传出一阵开怀的笑声。

       老四的心事,有人帮他解决。因为他虽然面冷似铁,却心地诚厚。邬思明、性音和文觉和尚,都是胤祯冒着风险收留在府里的人才,而且多年来对他们敬如师长,待若上宾。他们也确实能在至关紧要的时候,给四爷胤祯出主意,想办法,帮胤祯度过重重难关。这次,他们又帮助胤祯下定了争夺皇位的决心,还商定了具体进行的办法。相比之下,那位一心要当皇上的八阿哥胤禩的境遇,可就差得多了。他虽然号称“八佛爷”,表面上与人为善,精于结党,可是表面上说的与实际上做的并不一致。他自以为这是从父皇那里学来的治理臣下的秘诀,让臣子们永远也摸不清皇上心里究竟想的是什么。可是,老八用的不是时候,也不是地方。你现在还不是皇上啊!你不对别人坦诚相见,别人又怎能向你敞开胸怀呢?就拿这次太子又被废了之后说吧,老四是迫不及待地向邬思明等人求教。老十四是志得意满地参与朝政,努力办好差事。可是老八却自作聪明,装病在家,想躲开是非,稳收渔翁之利。这就大错而特错了。当皇上传出风声说不再册立太子时,老八还不信,他还抱着幻想。太子存在有几十年了,父皇已经到了风烛残年,不立太子怎么能行呢?这肯定是父皇耍的新花招,他想试试我的心。这回呀,我不动了,不让你老人家抓把柄了。只要百官推荐,这太子除了我还能是谁呢?这些天,他装病在家躺着,有了一个新的发现:老十四不再像早先那么听话,那么顺从了。这位老弟,是不是也要出头露面争皇位呀?他现在管着兵部,军权在握,他要是从阿哥党里反叛出去,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对手。常言说,没有铁板一块的死党。嗯,对这位老弟,我也得防着一手。所以,表面上,老八装病在家,卧床不起,其实,他忙着呢!他暗地派人,结交京城官员,让他们做好推荐八阿哥当太子的准备;他派亲信家奴,到甘陕军营里去打招呼,那里的兵,大多是老八的旗下家奴,让他们心中有个底儿,不能听老十四的调遣;他还暗地里召见了九门提督隆科多,让他多加点小心,尤其要注意十四爷和九爷的动静。现在,一切准备就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只要皇上让大臣们推荐太子的诏书一下,他老八可就要走马上任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4:1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可是,他左等右等,这“东风”就是不刮。难道皇上真的不立太子了吗?老八不信,可是又等不及。这天,他壮着胆子,以进宫问安为名,决心到皇上面前去探个口风。

       这次进宫很顺利,康熙立刻下旨召见。老八进入养心殿之后才发现,皇上这儿正和大臣议事呢。除了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齐和方苞之外,老四、老十四也在场。议的还是减免赋税的事。看来,减赋是定而不移了,现在议的是先从何处免征。有人说,江南各省历年来贡献最大,要减应先从江南减起。可也有人说,江南乃国家富庶之地,免征之后,万一国家有事,怕入不敷出。争议之中,康熙突然问胤祯:“老四,你听了半天了,你认为怎么做好呢?”

       胤祯连忙上前躬身回奏:“回皇阿玛,众位大臣说得都有道理。据儿臣看,要减赋税,就应该从赋税最重的江南减起。不过,要向百姓们讲清楚,三年内,国家没有内忧外患,赋税决不增收;但若国家有事,他们应以国事、大局为重,重新纳税交赋。这样,就可以两全其美了。”

       争执了多少天的事,让老四一句话敲到点子上,难题不攻自破。不仅大臣们心悦诚服,连康熙也十分高兴,连声夸道:“好好好,说得好。到底是你们年轻人,心眼灵动,这主意亏你想得出来。好了,这事就这么定了。”康熙回过头来,冲着呆立在旁边的老八说:“老八呀,你不是病了吗?最近怎么样,朕赐给你的药用了吗?”

       老八一听,嗯,不错,皇上虽然夸奖了老四,可对我说话也同样是仁慈宽宏的,连忙伏地磕头回答:“儿臣谢皇阿玛赐药问疾。儿臣这一段身子不爽,没有进宫给父皇请安,心中着实想念。让皇阿玛这样惦记,儿臣更是不安。其实,儿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病,因为二哥出了事,儿臣心绪不宁,又受了点风寒,才躺倒了。服了父皇赏赐的药,如今已经好了,特进宫谢赏请安。”

       康熙诧异地一笑说:“哦?这话可真奇怪。老二胤礽犯事碍着你什么了,怎么他一出事你就心绪不宁了呢?”

       老八心里咯噔一下,坏了,怎么一上来就让父皇抓住话把儿了呢?情急之中,又找不出理由辩白,只好说:“皇阿玛,儿臣说走了嘴,请皇阿玛见谅。”

       这句话,毛病更大了。康熙不松口地又问:“嗬,越说越奇了。朕倒以为,你没有说走嘴。言为心声,你说的是真心话。老二出事,你心绪不宁,也是人之常情嘛,有什么错可认呢?上次,朕废了胤礽,百官纷纷举荐你,结果让你吃了没趣。这次,胤礽又被朕废了。你是不是想着,又该举荐你来当太子了,因此才心绪不宁啊?”

       康熙这话,说得句句带着责备与嘲讽,把老八问了个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但是,他这次进宫,是存心来掏底儿的,又岂能就此不说呢?他狠了狠心,索性把话全倒出来吧:“皇阿玛,无论上次,还是这次,儿臣都没有在下边有任何活动。百官推荐,使儿臣惊惶不安,求皇阿玛圣鉴。”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4:1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康熙还是那副口吻:“哦,这就更奇怪了。上次是朕下旨让百官推荐太子的。他们推荐了你,你感到不安,尚可说得过去。可是,这次朕并没有旨意,百官也没有一人推荐你,你的惊惶不安,又是为何而起呢?”

       这一下,胤棋可真的无话可答了。他伏在地下痛心地说:“皇阿玛若这样看待儿臣,儿臣是死无葬身之地了。儿臣自问,在父皇面前一向是光明磊落,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敬不孝,却不知为什么竟失爱于父皇,让父皇疑心儿臣到了这种地步……”老八说着,竟伏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

       康熙却依然十分平静,等老八哭声小了,他才慢慢地说:“老八,你不要这样。你和其他皇子一样,都是朕的骨肉。只要你格守孝道、臣道,朕不会让你过不去的。可是,知子莫若父。你今日进宫,挑起话头,说什么废了二哥你心绪不宁,无非是想试探一下朕的心意。在朕的面前耍这样的小聪明,你以为朕看不透你吗?”

       康熙这话虽然还是教训的口气,可是已经缓和得多了。老八如果没有邪念,低个头、认个错,也就算完了。可是,他今儿个为啥进宫,闹了半天,一句实话没问出来,他能甘心吗?所以又开口了:

       “皇阿玛教训得是。儿臣知道,皇上疼儿子,儿子也想报答君恩。可是,想来想去,怎么做都不好,要是向父皇请求办差,或者出去带兵吧,怕父皇说儿臣是想揽权自重;要是请父皇允许儿臣出家学道吧,又怕大臣们议论,伤了父皇仁慈之心。这些天,左思右想,竟是无路可走。请皇阿玛为儿臣指条生路,或者准儿臣在家养病好了。”

       刚才老八失声痛哭的时候,康熙动了怜子之情,已经不想再训斥他了。如今,见这老八竟然还是要试探,老皇上忍不住发火了:

       :“哩嘿……好你个老八,真能锲而不舍呀!看来,你今天是拿定了主意,非讨个实底不行。那好,朕就明白地告诉你,只要你真正能做到光明正大,安分守已地当你的八爷,办差、带兵,干什么都行。若不能如此,想当和尚,朕也不能容你,想养病朕也不准。这就是实底!”

       康熙这样一个劲儿地发作老八,在一旁的老十四胤祯可听不下去了。前边已经说过,他们哥几个在白云观密议朝政时,这位十四爷就想,要称兵宫闱,逼老皇上下台的事儿,现在,见八哥受了这么多的抢白,他的火上来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趁机会闹他一番,气气这个老糊涂吧。想到这儿,他开言了:

       “皇阿玛,恕儿臣直言。这话皇阿玛说得太过分了。八哥人缘好,是他挣来的,又不是父皇封的。如果人缘好、心慈善就有罪,那还有天理吗?再说,八哥求皇上指条明路,或者出家当和尚,或者在家养病,这也不准了,这也成了罪过了?依儿臣看,皇阿玛干脆一刀把八哥宰了,不就眼不见、心不烦了吗?”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44:1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趴在地下的老八一听这话可傻眼了。十四弟呀,你这不是要我的命吗?他只觉得一阵头昏目眩,几乎不能自制了。在又急、又恼、又气、又悔之中,他高喊一声:“十四弟,不可胡说!”说着,头一歪,就晕倒在地下了。

       他吓昏了,康熙还气昏了呢!他脸色煞白,手足颤抖,指着老十四怒声喝道:“好你个不孝儿子,你,你想干什么?”

       老十四根本不怕,他就是专门气康熙的。听见皇上怒声喝问,他眼皮都没抬地撂过来一句:“哼,看八哥落到这个下场,儿臣心寒了。我想死!”

       “好好好,那朕就成全你!”康熙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从墙上摘下蟠龙宝剑,“哐”地拔剑出鞘,向老十四逼了过去。


为逐鹿皇子动心机 挑边衅西蒙燃战火

       八王爷胤禩进宫试探皇上挨了训斥,老十四又放刁撒野,激怒了康熙。康熙怒不可遏,拔剑出鞘,逼向了老十四。胤祯急忙上前,抱住了廉熙的腿、哭着喊道:“皇阿玛息怒,不可如此呀!”

       在一旁的大臣和侍卫、太监们全都慌了手脚,只有方苞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冲着胤礻题喊了一声:“十四爷,小受大走,还不快跑!”老十四一听这活,撩开长腿,飞也似地跑出去了。

       什么叫“小受大走”啊?这是封建社会里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说是在老子责罚儿子时,小的惩罚,打一顿,骂几句,儿子要乖乖儿地承受;大的惩罚,杀头砍脑袋,就得赶快逃走。不是为自己,而是维护父亲的名声,别让人家说他不仁慈,落个杀儿子的骂名。这就叫“小受大走”。

       方苞这一招还真灵。如今,老八晕倒在地,老十四又跑了,康熙的气竟没有地方发作了。突然,他扔剑在地,仰天长叹:“伍先生,你现在哪里?你来教教龙儿,我该怎么办呢……”

       众大臣见皇上如此伤心,连忙过来把他扶到里间暖阁里躺下,又派人去传太医,传参汤,忙了个不亦乐乎。老四趁这机会,让几个太监把老八胤禩抬回府去。等他走进里间时,张廷玉还在劝说皇上:

       :“主子,请多多保重龙体。其实,今天这事,都是话赶话,一句句逼出来的。八爷、十四爷他们并不是那么不懂事儿,主子最清楚。奴才说句不该说的话,皇上气病了,万一有个好歹,可叫奴才们指靠谁呢?”

       胤祯也连忙凑上来说:“皇阿玛,张大人说的全是至理,儿臣听了心里也很难过。皇阿玛得自己保重啊!八弟、十四弟都有自己的难处,求皇阿玛宽容他们一些吧。”

       康熙已经平静下来了:“老四,廷玉,他们的心朕清楚,不要再劝了。朕今天并非要杀老十四,是借他出气的。朕气的是老八。这个孩子居心如此险恶,令人寒心哪!他如今已是爪牙锋利,羽翼丰满,盘根错节,一呼百应了。阴险如此,朕怎能不触目惊心呢。老四,你素来诚实孝顺,朕很喜欢你这一点。可是,你办事过于刚强,不避仇冤,这一点可不如老八呀!”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7 15:06 , Processed in 0.05078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