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 0
|
碎脸 |
最新书评 共 11 条
锦葵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05年初中时候一天晚上,无意听到了87.6的子夜游魂节目,12:00的恐怖鬼故事广播,我仔细听着就入迷了,收音机里的声音透着颤音,微震,又有磁性的念叨:“叶馨,别跑.......”过不久我听着完全好奇到每晚必须听着这个小说睡觉,妹妹在旁边害怕的说,让我插上耳机听,结果我听得更能入境了,每天早上还是依然取上学,只有我知道心里却很幸福的,因为这个小说实在吸引了我,之后我便知道了名字,去书店直接买下了,其实那种兴奋就好像是你得到了第一本并且知道了一样,还不断传给宿舍人看,最后还是舍不得那书被弄脏了,我都难受了好久。
故事里面叶馨给我的感觉理智,警醒,真的心细胆大,不断地给人刺激,害怕的感觉也随着故事深入而一层层浸透,我晚上在宿舍被窝里看,尤其感到后背一阵凉汗,在她翻看日记那段,我看的时候,仿佛我也是那小心翼翼,敌在背自看不知的人,正如被发现时命中一击一样,浑身胆颤,也是因为这样我才知道这个小说入了我的心,也是第一次看这个比较让我觉得害怕,如今已不会了,里面的语音也比较耐人寻味。像是叶馨的话语和谢逊的表白,还有让人警醒的话,都是很有意思的,我还时常把他们当一些语录记下来,如果你也喜欢或者没看过,真的推荐你去看一看,有些话值得反思,也值得铭记,例如:一切在这,而叶馨就像一个迷路的小孩一样,里面的指引,随着剧情也会发现汪阑珊这个老太太也充满着令人捉摸的迷,因为暗含着多种不同的人格,让人看后若换做自己恐怕也没这么有勇气了~~
简评就到这里吧,好奇的童鞋可以看看喔,强烈推荐~O(∩_∩)O哈哈~~~~
详情
雷老虎
作孽最多的从来是人,而不是鬼。就是这句话,我以为他是一本精彩的推理,如此大胆的开篇设计,定有狂妄不羁的结局,我承认是我错啦,这话想法让我对他的希望过高,最终导致我给了它三分。的确如果你把它当成一本推理书,你会觉得它弱爆了,里面的推理部分不多,而这些不多的推理有时显得牵强,偶尔还难以自圆其说。
可我还是被它吸引了,因为它很有着独特故事性。
胆小的我,历来怕黑,虽然年长一些,如鼠般的胆子并没长大一些,还好顺利读完了自己第一本恐怖小说。
全书围绕一个宿舍,一个女生宿舍,从1977年6月16日开始每年必有一女生跳楼自杀的故事展开。(宿舍名405取材于我国80年侦探力作《405谋杀案》非常值得一看哦。)这次是新的一年,又迎来新的学生,谁有将是下一个的主角,能否逃脱命运的安排。作者的设迷手法还是不错的,就是解密功底差了些,不够全面,不够让人大块淋漓,如果能将幕后的黑手,做一些较深刻的刻画,给读者多一些想象的线索,或许更好。
有些奇怪的是,阅读的几个夜里,自己总是会做梦(过去不多的),常常和当天发生的事情有关,虽然没有恐怖色彩,但让自己觉得很真实。从这点来看,作者算成功了吧。
详情
银子
《碎脸》,是个挺复杂的恐怖小说,看着很累很兴奋,一鼓作气看完,相比之下,很多国内的恐怖小说显得比较单薄。一般的小说或者把恐怖点归于灵异神鬼,或者归于人为的犯罪,让人感觉或者不可信,或者觉得不够恐怖。而这部小说两者结合,灵异与犯罪,悬疑与恐惧,幻想与现实并行,让人既感到真实世界的可怕,也对未知世界产生迷茫。恐怖的根源如果单是鬼魅作祟,往往显得虚幻甚至荒谬,而如果只设定在人为的因素,比如犯罪,装神弄鬼,又令人失望而无法体验真正的心跳。
在《碎脸》中,故事的场景是一所医学院女生宿舍,在16年里先后有12个女生坠楼自杀。离奇的是她们的死都与一曲贝多芬的《月光》有关,还有一个神秘的“碎脸”的白衣女人——于是,解剖室的脚步声、停尸房的鬼影、决定生死的镶着宝石的梳子等等怪事接踵而至。一环扣一环的悬念,一次又一次的暗示,将读者引入了一个黑暗的恐怖氛围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妄想病患者,经常把现实中根本不曾发生的事件,当做真实的经历,并且爱上了一个早已死去的男孩。这在某些小说中已不算希奇,关键是这种病的发作是来自人为的神奇力量的暗示或者催眠作用,让人不寒而栗。一方面是冥冥中的《月光》曲,来源于历史的一个不散的阴魂,一方面是忽隐忽现的“碎脸”,来自现实中的可怕的暗示。作者也许没有想到,他无意中在用恐怖小说的形式,客观地反省和思考着那段噩梦般的历史。历史总给人们留下许多痛苦的回忆与创伤,它不断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就像鬼魂一样,它是绝对存在的,只不过是藏在我们心中的某个暗处,挥之不去。不少人将恐怖小说纳入娱乐或者通俗文学的范畴,我不否认,但是真正好的恐怖小说应该有思想的锋芒,尤其在目前“牛鬼蛇神”当道的国内恐怖文学创作领域,《碎脸》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把我们历史中的“浩劫”作为一个梦魇,深刻地分析了权力和欲望对人性的扭曲和毁灭。
相比,另一部恐怖小说《地狱的第19层》(蔡骏著,接力出版社2005年1月版)虽然略显单薄,但是它有一个巧妙的构思和非常时尚华丽的外衣,受到了年轻读者的青睐。一个女大学生因为收到一条“你知道地狱的第19层是什么?”的手机短信,本以为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可是渐渐地她却沉湎其中不能自拔,鬼使神差地坠入一场噩梦般的寻找地狱真相的不归路。“心理暗示”对人的控制在医学上是被证明了的,在这一点上《地狱》与《碎脸》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美术老师高玄利用短信控制了女学生的意念和行为,然后一步步将她诱入占有的陷阱。小说虽不少地方略显牵强,可作家奇特的想像力,又使作品扑朔迷离,险象环生。小说最后将谜底落在一幅有关19层地狱的壁画之中,明显受到美国热门小说《达芬奇的密码》的影响。而19层地狱最终的谜底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占有 ”,高玄的一生所求也不过是贪婪、嫉妒、自私和疯狂的悲剧。
不少作家一直在呼吁恐怖小说的本土化,比如李西闽以闽西乡村神奇传说为灵感写的《血钞票》、《尖叫》和《蛊之女》等,在众多平庸或者模仿西方的恐怖小说中,获得了相当的成功。而《碎脸》和《地狱》在今年年初不约而同地推出,则显示了本土恐怖小说的日臻成熟。什么是本土化,我以为这里不光有对本国地域和民俗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对我们东方思维和历史积淀的关照,这是面对强大的西方恐怖小说传统,中国作家必须面临的选择,就像中国电影面对好莱坞所处的尴尬一样。《碎脸》对“文革”那段特殊历史的回溯,显示了作家的历史意识和责任感;《地狱》对地狱的中国式的解读,则显示了作家对本土文化和思维的独特认识和梳理。正如诺贝尔奖作家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法一样,斯蒂芬·金的缅因州已经成为美国恐怖小说的象征,甚至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不容置疑,用不了多少年,我们也会出现能代表我们中国本土文化的恐怖文学大师。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4:38 , Processed in 0.264946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