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代天骄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熙大帝 - 第二卷 - 惊风密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5:5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公主,太皇太后待你如同亲女儿,你去求她没有不答应的。你只要肯去,便是朝廷不肯开恩,我死了也无怨言……”

       “好罢,也只好如此了。不过你不立点功,我在皇上跟前就很难说上话,他拿国法堵人太皇太后也是无可奈何的。

       “那,我能立点什么功呢?”

       “随我来!”孔四贞一挑帘子进了屋子。

       孙延龄跟着进来,见孙四贞至神幔前轻轻掀动了一下机关,一尺余高的磁观音神像便缓缓移开,座下却是一个小石槽。孔四贞从里取出一柄铁如意,递给孙延龄道:“这是傅中丞的信物。我走之后,你亲自拿着它,速和傅大人联络,先占个反正的地步儿。能合着劲儿打一下尚之信,往后就好说话……”

       孙延龄忙接过来破涕为笑道:“想不到公主您这里竟有这个物件?”

       “哼,我乃朝廷侍卫,并未罢官,自然要替朝迁办事。目下你军中无饱,傅大人也缺粮,为何不向那个吴三桂派来的总督要呢,有了粮响就能打仗,与尚之信一开战便有了功!若能拿住吴世琮,我料想不但你死罪可免,说不定官职还能保往。”

       “谢公主指教。”孙延龄眉开眼笑,“也是凑巧了,昨儿恰巧接到尚之信的扎子,说吴世琮奉吴三桂之命,要来广西巡视……”

       “不要耍弄小聪明了,小心应付,只此一次机会了!”

       已经是子夜时分了,上书房里还亮着灯光,康熙皇帝捧着一杯严茶,盘膝坐在炕上,盯着窗外黑漆漆的夜空在发呆。自从入秋以来,像捅漏了天河似地,北京城里,渐浙沥沥的秋雨,一直下个不停,给处在愁闷之中的人,又增添了几分忧愁。

       御案上,文书堆积如山,都是各地来的战报,间或也有关于河汛和民事的奏章。自从耿精忠归降之后,广东广西的形势大有好转。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琮秘密联络傅宏烈,准备后路;尚之信派人和孙延龄联系,打算倒戈。这些翻云覆雨之徒,虽然不可信赖,但是从中可以探知吴三桂的处境不佳、指挥不灵。可是湖南的战况却并无明显的好转。吴三桂在岳州寸步不让,还在继续从云贵源源不断地调兵增援。这旷日持久的战局,便康熙十分忧虑。他知道,这一仗胜了,不但两广会归顺过来,平凉的王辅臣也会不战而降;但若败了,连耿精忠也会重新变卦。到了那时,局面将急转直下不可收拾了。

       康熙焦燥地站起身来,朝外边喊了一声:“李德全。”

       “奴才在。”随着应声,门外走进一个年约二十岁左右的太监。高挑的身材,长长的脸形,两只忽灵灵的大眼睛,透着过人的精明。脸上挂着一丝微笑,显得谦和而又恭顺,但却绝无惹人讨厌的馅媚。这个人是新近由明珠从保定选来,推荐入宫代替小毛子的。他口齿特伶俐,办事特利索,与小毛子不差上下,但却多了一些花样。什么斗鸡、撵狗、熬鹰、粘知了,一切的杂耍玩意儿,无所不会,无所不精。更出奇的,是他每天只需睡一两个时辰。所以,无论康熙什么时候叫,他总是应声而至,话音不落,就已经跪在面前了。可是自从宫内出了黄敬、王镇邦等奸细之后,康熙对太监们的使用,不得不格外小心,所以,尽管很喜欢李德全的机灵,却只给他了一个八品的顶子。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6:0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康熙见他进来,便问:“索额图他们还没来?”

       “回主子的话!恐怕是就要到了。图海和周培公已经来了,在外边候着哩。”

       “叫他们进来!”

       外边的图海和周培公听见了皇上的话,连忙甩下马蹄袖躬身行礼叩见。

       康熙笑道:“既然来了,怎么不进来,外边冷么?”

       “不冷!”图海肃容回答道,“主上宵旰勤政,奴才们何敢伯冷!”

       “嗯,这话也不全对,你们先坐下吧。朕这几天一直在想,岳州会战不能失利,还得增兵。今晚召你们来议一下,下一步怎么个打法。”

       图海沉思一下说道:“万岁,北方数省已无兵可调,京师如今连善扑营在内,不过五千多兵马,断断不能再调。如今兵源短缺,连衙门的戈什哈都是临时从民间招募来的。”

       “当然不能在京师、直隶这些地方打主意了。蒙古科尔沁部出了四千骑兵,尼布尔部也愿出三千,另外还有千匹战马已经送到湖南,把他们这七千军马投入湖南,你们觉得如何?此外朕还想,是否与达赖五世通融一下,让他扰一扰吴三桂的后方?”

       图海心里盘算着双方实力,谨慎地说:“七千骑兵若是生力军,也还罢了,但如今却还都在蒙古,数千里行军也要损耗实力。吴三桂若从云贵调兵,即使未经训练,我们和他也只能旗鼓相当。达赖这人,奴才以为是指望不上的,昨天万岁还说,达赖上了奏折,请朝廷与吴逆划江而治。如此心地,让他参战恐怕难指望。臣以为东调赣浙之军援湘,才是上策。”

       听图海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康熙禁不住有点恼怒。他看着周培公严历地问:“周培公,你自称善败将军,有回天之力,为何一言不发?”这时,明珠、熊赐履、索额图等人已经进来,见康熙脸色不好,吓得都跪在一边。

       “臣并非不言。”周培公忙叩头道,“此乃社稷安危关头,请陛下容臣再细思一会儿。”

       “好,你好生想着吧!朕却已想定了,朕要亲征岳阳!”


文和武共率八旗将 君与臣同赞细柳营

       一听说康熙皇上要御驾亲征岳阳,熊赐履、明珠等都大吃一惊。索额图忙走上几步,来到皇上跟前叩头说道:“臣以为不可!京师重地,万岁切不可远离。吴三桂要划江而治,显然胸无大志。主上轻出,万一稍有失利,反而启动他北进中原之心。岂非——”

       “你住口!朕宁为战死皇帝,不为偏安之主!”

       明珠听了,忙进前说道:“万岁亲征乃万万不得已之举。今耿精忠已就范,尚之信与吴三桂各怀异志,贼势江河日下,并不须主上亲征。”

       康熙见他们都来劝阻,更是不高兴,还要发火,熊赐履却一反往日的沉稳,激动地说:“万岁所见至圣至明。臣以为,吴三桂已是强弯之末。双方久战不下,此时万岁亲征,必将大长我军士气。依臣之见,主上亲征,是一举成功之道!”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6:0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正在争议,何桂柱淋得水鸡儿般进来,捧上一封火漆文书,说道:“皇上,古北口方才递进来的紧急军情。因万岁有特旨随到随送,所以连夜赶来……。”

       “好,察哈尔一定是发来援兵了!”康熙一边拆封,一边笑道,“朕就先带着这三千铁骑,亲临江南。吴三桂——啊?”康熙突然停住不说了,他揉了揉眼睛把奏折又连看两遍,拿信的手轻轻抖了起来。失神地退回榻上,双腿一软坐了下来。

       上书房立刻安静下来,只听见外边淅淅沥沥的雨声。明珠终于忍不住小心翼翼问道:“万岁,这……?”

       “察哈尔王子叛变了,已经将尼布尔囚禁。他乘我京师空虚,带了一万骑兵,竟要来偷袭!好……都叛了……叛吧!”

       几个大臣像挨了闷棍以的,都懵了。图海心里狂跳不止,此时北京其实已是空城,这近在咫尺的兵变如何应付呢,就在这时,周培公突然叩头说道:“万岁,臣已想好对策,容臣启奏!”

       “讲……讲来!”

       “察哈尔王子之变虽近,乃是癣芥之疾。目下湖南战局胶着,臣以为也不必劳动圣驾。”

       周培公的镇静使众大臣个个吃惊。康熙勃然大怒,“混帐!你就是让朕听你这几句空话吗?”

       周培公伏地叩头,又朗声说道:“万岁,容臣奏完。我军与吴三桂在岳州打红了眼,臣以为都忽略了平凉的王辅臣!”

       “嗯”康熙身子猛地向前一探,”说下去!”

       “是,吴三桂之所以尚能周旋,并不是靠耿尚二人,乃是因西路有王辅臣牵制我方的兵力!倘若他此时醒悟过来,派能征惯战的将军率领一旅精兵由四川入陕甘,与王辅臣会兵东下,骚扰我们的后方,那么,湖南的局势便岌岌可危了。但是如果我们先走一步,消除甘陕危机,然后全力对付衡、岳的敌军,吴三桂必将闻风、丧胆,全军崩溃。”

       这话说得十分有理,康熙不禁点头,但他马上又想起眼下山陕甘的兵力只能勉强与王辅臣周旋,察哈尔叛兵又要袭击京师,哪来的兵力去增援西路呢?

       康熙低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周培公,你言之有理。朕……方才急得有些失态了,但这事应该如何办呢?”

       “臣请万岁降御旨一道,将在京诸王、贝勒、贝子以及旗主家奴全数征来,立时可得精兵三万。由图海统领,微臣辅佐,半月之内,若不能扫平察哈尔之变,请皇上治臣欺君之罪!”

       图海听着听着,脸上放出光来。他一直因无兵可带而不能出征在懊丧,听周培公出此绝招,心中大喜,忙连连叩头说:”臣也愿立军令状!”

       康熙跃然而起,绕着周培公兜了一圈,正待说话,见周培公面现犹豫之色。吞吞吐吐地说“只是……”康熙便急忙问道:“快说,只是什么?”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6:0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诸王府家丁家奴原都是八旗精锐,就是那些晚辈旗奴,也都个个骁勇异常。打仗是好样的,只怕依势作威作福惯了……”

       “哈哈哈,你是怕他们不服?好,有朕来作主,李德全,天子剑侍候!”

       李德全早听得明白,快步进来,取出一柄系着明黄流苏的宝剑,双手捧了过来。康熙却伸手拦住了他,转脸问周培公:“你如今仍是四品职衔?”

       周培公忙顿首道:“臣一旦领此天子剑,即是代天行令,无品无级!”

       “周培公壮志可嘉!”旁边跪着的明珠高声赞道,“臣以为周培公应进为从三品!”

       “不,正二品!”康熙大声道,“这是伍先生推荐的人,待国士应有待国士之道。传旨,进封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周培公为抚远将军参议道,加侍郎衔,火速依议处置!”

       图海连忙说:“臣谢恩。三日之后,臣等在南海子阅兵。”

       “好,朕届时将亲往校场。你们只管放胆去做,朕将两门红衣大炮也赐给你们,荡平察哈尔后不必回军,与科尔沁的四千骑兵合击平凉,替朕拔掉王辅臣这颗钉子!”

       “臣——领旨”

       “去吧!今夜即向各王府传旨,按名册征用旗奴。有敢抗旨者,军法处置。”

       “扎!”

       刚才还是没法儿的事,转眼之间便冰消雪融。望着周培公的背影,康熙不禁摇头赞叹:“真乃奇才,不枉了伍先生的举荐……”

       索额图忙道:“确是奇才,万岁何不命他为主将?”

       “嗬嗬,你不懂,这支队伍非得有图海这样老成持重的宿将压阵,才能统带。这群旗奴不是省油的灯啊!”

       明珠陪笑道:“万岁圣明,这样的良将领兵出征全亏了主子的好调度。奴才也以为察哈尔不日可平!”

       “哈……好!今夜你们来,原是要议亲征,却议出这么个结果来——喂,熊老夫子你发什么呆?”

       “我,臣在想饷从何来呢?有兵无饷,仗不好打呀!”

       “嗯——是啊。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仗是一定要打的,至于兵饷么,先从大内挪用五万吧……”

       阅兵的日期到了。前一天的晚上图海和周培公递进折子来,说已从各王府、贝勒、贝子府,征来兵员三万一千七百余名,已经操练检阅过一次。明天皇上亲自阅兵之后,即可开赴前线进军古北口。康熙看了,十分高兴。今个一大早便起身梳洗,到慈宁宫去向太皇太后请了安,便冒着秋雨,带着魏东亭等侍卫骑马直奔南海子。

       南海子原是前明的上林苑,也叫飞放泊。方圆百里之间,茂林修竹、丘壑塘渠。自明初便放养了不计其数的虎、豹、豺、狼、熊、獐、狍、鹿,因明朝国事不兴,久不经营。早已荒芜不堪了。顺治初年,傍海子修东西二宫,有一条九曲板桥婉蜒通往海中之岛,名曰:“瀛台”,成为八旗子弟打猎练武之地。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6:0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深秋十月,园中红稀绿瘦,残荷凋零,更兼雨洒秋池,愁波涟漪,一片肃杀景象。

       康熙带着侍卫们来到这里,抬眼望去,只见流台上,树起了木寨。寨中,一面被雨水淋湿的大旗在寒风中抖动,上绣“奉旨抚远大将军图”八个大字。将台下是一队队整齐排列的军士,穿着刚从内库领来的衣甲,一色全新鲜亮整齐。将台上和辕门两边,由九门提督府的几十名校慰守护。一个个手按腰刀,目不邪视,精神抖擞地站立着。康熙见军容如此整肃,不由得点头称赞:“好,图海这奴才,配上周培公这个帮手,真成了大将之才了。”旁边的熊赐履正要答话,却突然听到前边传来一声断喝:“什么人在此骑马?下来!”

       几个人都吓了一跳,抬头看时,原来是一个旗牌官捧着令旗当门战着。犟驴子一见到这阵势,将马一拍就要上前答话,却被穆子煦一把扯住,低声道:“兄弟不可造次,瞧着魏大哥处置。”魏东亭早已翻身下马,将辔绳一扔,款步上前,对旗牌官悄悄说了几句。

       那旗牌官板着脸点点头,上前单膝跪地,横手平胸向康熙行了个军礼,说道:“图军门、周军门有令,万岁若亲临视察,可暂在辕门稍候。这会儿正行军法杀人。”

       跟在康熙身后的戈伦,是个新进的侍卫,少年气盛,打马上前喝道:“你瞎了眼,这是万岁!”不料旗牌官把脸一扬,冷冷地说道:“下官知道是万岁。要是别人,营前骑马就犯了死罪!”

       戈伦自当了皇上驾前侍卫之后,还从来没碰过钉子呢,见这旗牌官连万岁都顶撞了,不觉怒火上升,扬起鞭子,就要抽过去。不料,康熙却沉下脸来,怒斥一声:“放肆!都下马,退下。戈伦,把你头上的花翎拔了!”

       戈伦吓得出了一身冷汉,连忙跪下叩头请罪,摘下顶戴来,拔去上边的花翎,呈给魏东亭。

       康熙早已翻身下马。侍卫们见此情景,谁还敢说话。明珠知道,这一定又是周培公出的点子,要学柳亚夫细柳营治军的故事。索额图却对熊赐履悄悄地说:“只要他们能够旗开得胜,主子爷不骑马也是高兴的。”熊赐履没有答话,向着康熙说:“主子,请往这边站站,这里高一点,看得清楚。”

       刚才旗牌官说得一点不错,军营中确实在执行军法杀人。这次招来的各府旗奴,当年大都是征战疆场的英雄好汉,可是,现在不同了。常言说得好,有多大的主子,就有多大的奴才。这些旗奴的主子,在京城里当着王爷,公爷,奴才们便也跟着长了身价,长了威风。如今又都在京城里成家立业,安享富贵,谁还愿意为了那一两饷银去卖命打仗啊?刚集合时,一个个恨天骂地,无精打采。再加上妻儿扯腿,朋友饯行,所以昨天整队操演时,竟有七百多人晚到了一个多时辰。图海和周培公没有严厉处置,只是重申军令,让大家明天务必准时来队,听候检阅。不料,今天集合时,还有一百多人姗姗来迟。周培公传令各营,将迟到者一律押送中军,听候处置。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6:0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中军参将刘明见到人犯一经带到,便走上前来,向图海禀报:“禀大将军,各营来迟兵土俱已带到,请大将军发落。”

       图海站在将台上,早已远远看见皇上带着大臣、侍卫们在外边观看。他知道,皇上是有意要看看周培公的治军本领,便大声吩咐道:“请周军门依军法处置!”

       周培公不推不辞,昂然走到将台中。

       潇潇秋雨已打湿了他身上的黄马褂,新赐的双眼孔雀花翎也在向下滴水。他两眼冷冷向下一扫,偌大校场立时肃静下来,三万军士铁铸似地一动本动。周培公朗声说道:“现在重新宣示抚远大将军军令——违命不遵者斩!临战畏缩者斩!救援不力者斩!杀戮良民者斩!奸宿民妇者斩!临期不至者斩!”

       几个“斩”字刚出口,下边跪着的一百余人个个面如死灰。却听周培公又道:“图海大将军这几条军令昨天已经申明,今日仍有一百零七人应卯不到。本应一体处置,念在国家用兵之际,择最后三名斩首示众,余下的每人重责八十军棍!”

       中军校尉们听到令下,炸雷般答应一声便去拖人。三名吓得魂不附体的军士被拖至将台边,验明正身又被推向辕门。可是其中还有一个撕挣着、号叫着不肯就范:“周军门开恩,我求求你,我上有老,下有小,你不能啊,周军门……你不能公报私仇啊!”

       “啊?公报私仇!”周培公大感诧异,低头看那人时却并不认识。那人仍在挣扎着呼叫:“周军门只要你不杀我……我告诉你阿琐的下落。杀了我你一辈子也不见着她了……”

       周培公突然想起来了,面前这个恶奴就是康熙九年在正阳门遇到的理亲王府的刘一贵!如此说来,烂面胡同阿琐失踪,也一定是此人做了手脚,便脱口而出问道:“你这恶奴,阿琐被你弄到哪里去了?讲!”

       “你饶我一命,我就讲!”

       这突然发生的意外变化,使坐在帅位上的图海楞住了。周培公心潮翻滚,说不清是个什么滋味。看来,阿琐已落在此人手中,如今行了军法。理亲王府必定拿阿琐报复!想当年阿琐赠送金钗、施舍粥饭的一片深情,周培公心里一阵痛楚。自己与阿琐虽无半语之私,阿琐的情谊,自己是时刻铭记在心的。今天,怎么能忍心让这位善良的姑娘再受牵连呢?可是,不杀刘一贵,又如何能执法服众,统带三军呢,他咬着牙想了想,冷笑道:“刘一贵,你白日做梦,我已是朝廷大将,岂容你以私情要挟?拖出去——斩!”

       三声炮响,白刃飞过,行刑刽子手砍下了三个违纪兵士的脑袋,提起来回到中军交令。又按周培公的吩咐,将三颗首级悬在辕门的高竿之上。

       军营里,死一般地沉寂,周培公轻轻咳嗽一声说话了:“本将军一介书生,一向不懂得这杀人之事。但是,今日,蒙圣上将军国重任寄托,就不能不整肃军纪,以报圣恩。来呀,把一百零四名误卯的军士拖下去打,有胆敢呻吟呼号者,每喊一声,加打二十军棍!”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6:0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将令一出,校尉们蜂拥而上。这一帮作威作福,目无法纪的无赖狂奴们,算是尝到了周大人的厉害。尽管大棍子上下飞落,一个个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淋,却没有一个人敢发出一点声响。

       军营外边的高坡上,康熙神色庄严,熊赐履心惊肉跳,索额图暗自称赞,明珠却若有所思,只有犟驴子见里面打得痛快,想笑又怕挨训斥,只好一个劲儿地向魏东亭扮鬼脸。

       肉刑刚毕,军营里便传出图海洪钟般的声音:“将士们!此一战,敌方乃是跳梁小丑,本不足天兵一讨。但主上正致力于南方军事,所以才下旨启用昔日八旗弟兄,你们俱是朝廷柱石的家奴,与国家休戚相关。为国效劳,为皇上分忧,也是为了你们自己的身家性命——这是第一层!”

       康熙听了对熊赐履笑道:“啊!还有第二层?听这奴才说些什么”。

       “本大将军知道,你们都是旗奴出身,家境贫寒,一两多的饷银实在是很少。只要你们出死力打好察哈尔这一仗,我保你们半世富贵!”

       他的话没说完,已被下边军士们的议论声淹没了。康熙心里不禁一楞“怎么扯这个,饷银都发不下去了,打哪来的什么“半世宫贵”?他正在思忖却听周培公又说话了,声音比图海还响:

       “察哈尔王子乃元世祖正统后裔,家中有金山银海!我曾查阅了史书,他那里仅库存黄金,就不下一千万两!家中私财比此数要多出几倍!破城之日,一半奉交皇上,一半拿出去你们均分。图大将军和我分文不取!”


急驱驰用兵贵神速 稳扎营大智建奇功

       康熙带着大臣和侍卫来看阅兵,却听到图海和周培公的一番奇谈。他们俩号召兵士们,打好这一仗拿下察哈尔。答应在破城之后,把察哈尔王子的一千万两库银和全部家产没收,一半交皇上,一半由军士们平分,而图海和周培公自己分文不取。听到他俩用这样的办法来激励将士,康熙不禁“噗哧”一下笑出了声来。此时军营内到处是兴奋的鼓噪之声。有的惊叹不已,有的喷喷称赞,有的高声欢呼,有的拍手叫好,刚才杀人时的紧张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站在外边观看的大臣们也都笑了起来,熊赐履拍着手心大声夸赞:“好,周培公的书没有白读。他用的是当年淮阴侯驱三秦将士东下的故伎。眼下,南方战局还紧,国库空虚,也只能这样办,倒亏他们想得出来!”

       明珠却冷冷一笑对康熙说:“主子刚才留心了吗?他们的军纪中,唯独没有‘抢掠民财者斩’这一条?”

       康熙没有答话,他当然听见了,可是他更清楚地知道,这些旗奴门打仗,就是想发财的。朝廷拿不出军饷,大内的银子拔出五万,内廷已很困难,可是这五万银子,除掉留下一些作为军用之外,分到将士手里,每人才得到一两。要是不让图海和周培公这样做,难道让他们两手空空地去带兵打仗吗?何况,他们肩头的担子十分沉重,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灭察哈尔叛乱,还要在打了胜仗之后立即千里奔袭,去战马鹞子,不让他们施用权宜之计又有何良策呢,他正在沉思,却听军营之中,钲鼓号角之声,震天动地地响了起来。魏东亭在他耳边轻轻说了一句:“主子,图海他们迎接圣驾来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6:0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图海和周培公领兵出征,旗开得胜,只用了十二天的功夫,便扫平了察哈尔。他们没有食言,随军将士都得到了重赏。一时间,士气昂扬,军威大振。康熙接到奏报,也是十分高兴,下旨,命他们将缴获的金银大部分留下作军饷,小部分调给洛阳的守将瓦尔格,并令瓦尔格立即率兵西进,出潼关,攻西安,扰乱王辅臣的后方,牵制汉中的王屏藩。而图海和周培公这支人马,却奉旨从伊克昭草原插进去,直逼陇东,与退守兰州的官军将领张勇汇合,两路夹击平凉的王辅臣。这一来,西线反守为攻,局面立刻起了重大的变比。

       王辅臣自被迫起事以来,仗打得还比较顺手。他并没有按照吴三桂的要求,进犯中原,只是在平凉一带活动,他树了叛旗,却不想闹出大乱子;攻打镇镇,又不想损伤兵力。手中现有的三万兵士是他的看家宝,他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当瓦尔格带兵出了潼关,进入陕西之时,王辅臣并不在意,只是下令让王屏藩带兵拦阻。可是,今天下午,他忽然接到探报,说图海率领三万军马和科尔泌的四千骑兵已经开过来了,距此仅仅三百里地。王辅臣不由得大吃一惊:图海的兵马是哪里调来的,他们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背后?敌人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突然而至,历来是兵家的大忌。他必须迅速查明虚实,想好对策。所以,他立即派人飞马奔往汉中,调王屏藩的部队来增援,又带了中军将领们,山城巡视。安排防务。

       夕阳的余辉,懒洋洋地照在平凉城头。六盘山像一条灰暗、阴沉的巨蟒,蜿延起伏,卧在远处天地交接之处。夏日奔腾喧嚣的径水,受不了隆冬的严寒,沿着河岸的地方已经结冰,只有河心处瀑瀑流着一股细水,投鞭可断,纵马可越,失去了它屏障后方的作用。王辅臣骑在马上,心事沉重,一言不发。中军将领龚荣遇,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紧跟在王辅臣的身后。他也是脸若冰霜,神情沮丧。对于这支叛军的处境,龚荣遇看得很清楚。举旗叛变之后,王辅臣不攻洛阳,不打太原,却拉着部队一直往西,在平凉一带打转悠。龚荣遇知道,王辅臣这么干,是想在这蛮荒之地,稳稳地打下一块地盘,游移在康熙皇上和吴三桂之间。进可以和朝廷拼搏周旋,讨价还价;退,可以远走西域,与藏羌各游牧部落联合,拥兵以自保。如今,突然传来图海大兵逼近的消息,是战,是降,还是逃,恐怕必须做出抉择了。

       城门开了,从城里飞出一骑马来。骑手显然是有十分紧急的事,所以拼命地打马飞驰,很快便来到了王辅臣跟前。原来,正是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康熙皇上把他放回来之后,他来到军中,向父亲详细报告了皇上殷殷寄托之情,说得王辅臣热泪奔流。但父亲却没有答应立刻反正,只把他留在军中参赞军务。刚才,他接到探马带回来的消息,便急急忙忙赶来报告。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6:0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爹,据探马得来的情报,图海带的这支军队,是由京城各王公大臣府里的旗奴组成的。他们大都练过武,有一些还打过仗,这次平定了察哈尔王的兵变,又得到很多犒赏,所以士气很高,此外,还有科尔泌的一支骑兵也归图海率领,千里奔袭,行军速度很快,恐怕就要来到了。”

       “嗯,还有吗?”

       “哦对了,给图海当副手的,是兵部侍郎周培公。此人虽然是个书生,但鬼点子多得很,儿子在京的时候,常听人说起他,皇上很是倚重的。”

       “是吗?哎,荣遇,这个周培公是不是你那位奶弟?”

       龚荣遇刚才听王吉贞说出周培公的名字时,已是暗暗吃凉了。培弟怎么会从军呢?远在荆门的老母,如果知道我们兄弟竟然兵戈相见,又会怎么想呢?龚荣遇正在出神,猛听王辅臣问他,连忙支吾着回答:“啊?哦,军门,我也正在想呢。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会不会……”

       王辅臣知道他有顾忌,也不再追问。他挥手斥退了随从的兵士,与龚荣遇、王吉贞一起,又向前走了一段路,才心事沉重地说:“荣遇老弟,眼下形势,你有什么高见,说出来,让愚兄听听。”

       龚荣遇因为不知王辅臣的真实想法,不敢冒然回答,沉思了一会,才小心翼翼地说:“军门,标下有一事不明,想请军门明示。”

       “说吧,你面前只有我们父子二人,什么话都可以说,”

       “是。标下想,图海他们率领精锐之师,乘胜而来,硬打恐怕不行。是不是避开一时。他们从北边来,我们往东边去,到汉中与王屏藩合为一处。

       “不,不行,这样做只能暂缓一时。我们一动,图海他们必定与兰州的张勇汇合,尾随我们东行,然后与洛阳打过来的瓦尔格互相呼应,两面夹击,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军门说得有理,那我们就只有继续西进了。”

       “荣遇老弟,那更不行。吴三桂这个老滑头,言而无信。我们起事之后,他连一两饷银都不给,让我们这几万将士,在这严冬寒冷、荒漠之地,啼饥号寒,苦苦支撑。再往西,往哪里去呢?你闻一闻,这是咱们军营晚炊的焦糊气味,兵士们在杀马而食。这种形势下,再在西行;穿过荒无人烟的大沙漠?哼,不用图海动手,仅饥饿缺粮这一条,我们这支军队,就要不战自溃了!”

       龚荣遇知道,王辅臣说的都是实情。这情况他自己也很清楚,眼下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投降!可是他不敢直说,便瞟着王吉贞,不再说话。

       王吉贞早就憋不住了,见来了机会,便鼓起勇气说道:“爹,既然我们已到了绝境,是不是……”

       王辅臣突然打断他的话:“不要再往下说了,你无非还是劝我投降反正。”

       “是。爹爹,眼前,也只有这样做了,不过……,爹爹是不是怕部下不服!”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6:0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他们还有什么说的,吴三桂派汪士荣来搅和这一下,把部队弄成这个局面,他们心里能不清楚吗?哼,当吴三桂的开国功臣,老贼连自己都保不住,还开国呢!前天,马一贵喝醉了酒,不是在唱《四郎探母》中‘悔不该’那场戏吗?比较起来,康熙皇上是英主,吴三桂,哼,连奸雄都算不上。”

       “那……那爹爹还犹豫什么呢?”

       王辅臣不做声了。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龚荣遇和王吉贞无法看清他的脸色,只听见他的喘气声又粗又重。过了好大一会儿,才听他咬着牙迸出一句话来:“这个仗要打,要下死力打。胜了,我率部投诚,败了呢——我只有死!”

       王吉贞听了这话,打了一个寒战,不知说什么好。龚荣遇心中明白,事情明摆着,不战而降,或是战败而降,都难逃国法。

       突然,王辅臣像换了一个人似地精神抖擞起来,他用马鞭指着一个模模糊糊,像小山一样的土丘说:“荣遇,吉贞,你们看,那就是城北的虎墩。上面有石头砌成的箭楼,又有水井。当初进军平凉时我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上边驻兵、屯粮,把这座虎墩当做守住平凉的命根子。——吉儿现在,我派你带一支人马上去,替我亲自守好它。只要你在十天之内不丢掉虎墩,冰天雪地里粮道一断,他们只能束手待擒。打赢了这一仗,我们就能进退裕如了!”说完将鞭子狠抽一下,座下的马长嘶一声,四踢腾开狂奔而去……

       图海不是有勇无谋的鲁莽军汉,更何况,还有周培公的辅佐呢?王辅臣想的,他们都一一想到了。来到陇东之后的最后三百里路,他们整整走了六天,以便让兵士和马匹得到充分的休息,恢复体力,在接敌之后进行一场激战。大军一到径河,中军将令便传了下来:立即扎寨结营、埋锅造饭。各营官佐速派哨兵眺望,按区防守,违令者立斩。将令一出,一座座军营,在泾河之滨搭了起来。

       这天,吃过午饭,王辅臣听说对方已经扎营,便带了马一棍、张建勋等军将亲临径河南岸巡视。眼见图海中军大营赫然暴露在前,沿河十里左右两翼平头安寨,不禁诧异。遥遥望见对岸一群兵将簇拥着图海和周培公,也在窥视自家营盘,指指点点地遥望虎墩,便在马上将手一揖,高声叫道:

       “图老将军别来无恙?王辅臣这里请安了!”

       “哦!是马鹞子啊!当年在京与君品茗论兵,共谈国事,不想一晃数载,今日竟以兵戎相见,真是沧桑多变啊。观君用兵,似乎并无长进,想是近年只顾了谋反,少读兵书之故吧!

       “哈……图老将军昔年纸上谈兵,便是‘品’字形营盘,如今也不过将‘品’字倒了过来,大营在前,瞧起来却像个‘哭’字!大概这就是你的长进吧。哈……”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22:21 , Processed in 0.04890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