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代天骄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熙大帝 - 第一卷 - 夺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0:3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孙殿臣下了值,乘着人乱,悄悄儿出了左掖门。他一向和气小心当差,人缘儿极好,自然没受到景运门侍卫们的盘查。他一边走一边思量,实在猜不透万岁爷的红人魏东亭为何今夜无缘无故地请他过府,还说要见几位贵人,我就在宫里当差,什么样的“贵人”没见过,用得着如此鬼崇?

       过了虎坊桥东,转过苇子胡同,便是一大片栉比鳞次的民居。这里街巷交错纵横,极其繁华。亏得他曾在巡防衙门当过几年差,这一带曾是管辖之地。若是稍生疏些儿,昏夜至此,东南西弱也辨不清,莫说寻人了。

       按着魏东亭说的路线,过了虎坊桥约莫二里远、左曲右折转出迷魂阵一样的小巷,便觉猛一敞阔,一阵风吹过,寒凉浸骨,只见前边有两个人提灯守候,见他过来,老远就挑灯儿低声问道:“可是孙爷到了么?”

       孙殿臣答应着,走近一瞧时,见一个是老仆人。另一个虽是面熟,知道是在宫里头当过差,什么时候见过,叫什么名字却一时想不起来。忙笑道:“劳驾你们在这儿等,这路我其实是认得的。”老仆人笑道:“孙爷是稀客,理当迎接。”

       但进了院子,并不见主人出来迎接。搭眼看时,座中已有五六个人,一个精神矍烁的老者,余下五人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其中穆子煦、犟驴子因在宫中曾与鳌拜印证过武功,他是认识的。忙拱手笑道:“穆先生。姜先生别来无恙?大家幸会幸会!”引路的郝老四笑道:“到底是我郝老四名头儿低,白给孙爷带路来着?”孙殿臣猛地想起,忙谢过罪,又问道:“这位老先生和这两位先生却是初次见面:”

       明珠爽朗地笑道:“孙爷,在下明珠。你该也识导,与鳌中堂印证武功那会儿曾见过面,不过我没上手你就难得记庄了。这位是史老英雄,江湖上人称铁罗汉史龙彪的就是。这位名叫刘华,现在鳌中堂府中当差。”

       孙殿臣一听刘华这么个身份,便有点莫名其妙,口里却笑直:“久仰久仰,我们都来了,怎么不见主人呢?”老仆躬身回道:“魏大人在后边跟一位贵宾说话。孙爷且待片刻。”

       话音刚落,魏东亭满面春风地出来,向四周一道:“慢待朋友,有罪有罪!众位暂请起座,圣上驾到!”

       这句话直如当庭打下霹雳,举座无不相顾失色。众人慌忙起身离座。那刘华更是惊得心慌意乱,起身时动作不麻利,竟将筷子拂落在地,急忙捡时又碰翻了酒杯。但听帘子响处,一位少年,头上戴一顶青毡缎台冠,酱色江绸棉袍外罩石青丝面的小毛羊皮褂,腰束黄线软带,足穿青缎凉里儿皂靴,双目清澈有神,气度雍容华贵,手持一把泥金牙扇,笑盈盈地出现在众人面前。他身后一左一右躬身侍立着索额图和熊赐履。狼潭腰悬宝剑,护卫在身边。这来人正是当今天子康熙皇帝。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0:3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在座的除了史龙彪和刘华两人之外,别的都是见过皇帝的。但是今天事出意外,一时都惊愣了。魏东亭只说和贵人相聚,谁能想到竟是如此之贵!孙殿臣在宫当差久了,最早反应过来,一声惊呼,伏地叩头,口称:“万岁!”众人这才回过神来,噗噗通通一齐跪了下去。

       康熙忙快步走向前来,也不分高下,一一扶起,笑道:“朕也是无事闲游至此,大家不必拘这个礼了。”

       走到刘华跟前,康熙问道:“你是刘华?”刘华激动得面色绯红,声音颤抖,在地下重重碰了三个响头道:“奴才刘华,恭请圣主万岁安康!”康熙一把拉他起来,笑道:“早听小魏子说你好酒量嘛!今夜不防多用几杯。”说着便又问史龙彪:“史老英雄,你身子还结实么?”那史龙彪只是叩头,激动他说不出话来。

       众人礼毕,又忙着安席。康熙笑道:“免去那么多的礼数吧!其实今夜是小魏子作的东,连朕也叨光了。来来来,大家都座,若只管拘礼,朕便去了。”众人这才直起腰侧着身子坐了下来。

       孙殿臣瞧这阵仗儿,对康熙的心思已猜中了七八分。只是康熙不开口,在座的人谁也不敢说话。看来,君臣同席再好的酒也难以尽兴。

       那刘华却为今晚受到的恩宠激动不已,他在内务府、十三衙门都干过,在鳌拜府也呆了四年,和鳌拜不隔几日就见一面,可从未见他用正眼看过自己。想到这里,心里猛地一热,便站起身来对康熙拱手道:“万岁爷,奴才虽是粗汉子,可还晓得人生在世忠孝为本!万岁爷今天这样看得起奴才,奴才就是赴汤蹈火,也要报答皇上恩德!”

       康熙点点头笑着说:“好,好,好。有这份忠心,朕就喜欢了。不过今夜却没有用你的地方,以后要用你时,自然要吩咐的。今晚众位只管痛饮行乐!”说着,转过脸来冲着明珠,“明珠,你看这样好么?”

       明珠没想到康熙会突然同自己说话,有点手足无措,但他毕竟机敏过人,马上便转过神来,赔笑道:“圣上万全之体,出宫私访,与奴才等同席饮酒,共歌此太平盛世,必将留下佳话,万代颂扬。”

       康熙不让他再说下去:“你这话说得并不对。朕即位至今已近七年,并无恩德加于臣民。如今社稷处于危难之时,黎民有倒悬之苦。朕欲革此种种弊端,却又令不能行,禁不能止,每念及此,食不甘味,夜不成寐,深感愧对列祖列宗。”

       听到康熙说出这番话,在座众人都感到意外。熊赐履乘机上前奏道:“主上宽厚仁慈,爱人以德,早怀治国之大计。若大计得行,便可开我大清帝国万世之基业。在座诸位皆是圣上信赖之士,大清朝之股肱,必能体谅圣意,奋发用命。”熊赐履话虽不多,却点在了题上。众人又激动又感恩,眼睛都潮湿模糊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0:3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魏东亭此时也激动不已,挺身而出,高声奏道:“皇上,东亭愿和诸公一起,奉上御酒一杯,祝圣上龙体康泰,早日扫除好佞,重振朝纲。”

       康熙点了点头说,“好,诸位爱卿,有此忠心,真乃社稷之福,万民之福。来来,咱们君臣共举此杯,共祝国运昌盛,万代兴隆。”说完,站起身来,举杯让酒。上自熊赐履、魏东亭,下至史龙彪和刘华,无不感激涕零,纷纷离座,举杯过头,含着泪珠和康熙一同饮下这杯效忠君主和建功立业的御酒。


恼悍奴曼姐进茶库 恋歌妓明珠入牢笼

       就在康熙皇上和众人吃酒谈心之时,苏麻喇姑派张万强去叫小毛子进来问话。

       刚才御茶房那场闹剧结束没多久,小毛子又惊又怕,又喜、又怒,等到讷谟悻悻地走了,看热闹的人也都散去了,他检点一下茶具器皿,见那只钧瓷盖碗还在茶具柜里,只不知怎地和别的茶具叠在了一起。这可见苏麻喇姑是看见盖碗了。可是她为何不当面揭穿?苏麻喇姑是皇上和太皇太后跟前说一不二的大红人,她干么要护着我呢,

       他仔细回顾了当时的情形,断定苏麻喇姑与讷谟不是一伙。搜查之前她先发落了阿三,搜了之后,若再嚷了出来,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小毛子透了一口气暗暗庆幸。

       苏麻喇姑在养心殿东阁厢房里等着。那小毛子头一回来到这里,眼中只觉得到处都是金灿灿、亮晃晃的,几支又高又粗的蜡烛在罩子里冒着老高的火焰,正中间苏麻喇姑端坐着吃茶。小毛子忙打了个千儿说道:“小的有罪,大姐姐福大量大,请宽恕这一回罢!”说完也不起身,另一条腿也跟着跪了下来。

       苏麻喇姑似乎不甚理会,边喝茶边缓缓问道,“饶你也容易,你可要说实话。你偷那只碗,干甚么用?”

       “我想……”他一边装摸作样地吭哧,一边向上边瞧着,突然笑道,“我瞧那碗实在好看,想拿了来瞧瞧,再偷偷儿送回去,谁知他们倒把我当贼办了。亏得大姐姐庇护,不然就要了小的好看了!”

       苏麻喇姑没想到这个小鬼头到这里还敢说谎耍赖,而且连自己也拉扯进去,觉着又好笑又好气,冷笑一声道:“你聪明过头儿了,打量我好性儿,整治不了你这小毛子?”

       小毛子眼珠儿骨碌碌转了一圈,苦着脸笑道:“苏大姐姐哎,小毛子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欺到您头上!实在是想瞧瞧就送回去的。他们硬说我偷,我怎么能认帐做贼呢……”

       苏麻喇姑不等他说完便唤道,“张万强,带他到敬事房找老赵。我懒得听他这鬼话连篇!”

       “唉,别别……小的实说……”小毛子这才慌了,忙叩头如捣蒜,“是小的穷极无奈,拿了这碗想出去变几个钱还债……”他抬头见苏麻喇姑的脸色似乎并不相信他的话,忙接着道,“……小的妈是个瞎眼婆子,有一天没一天的,连吃药的钱也没有。欠哥娶个嫂子心肠狠,一点也不顾家。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奴才不得已才做出了这种下作事来。”说着说着便触动了隐痛,眼圈儿不觉红了,扯着袖子就抹眼泪,“苏大姐姐不肯饶我,我也认了,谁叫咱命贱来着,只可怜了我妈了……”说到这里,他哽住了,没有再讲下去。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0:3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苏麻喇姑是个信佛好善的人,听他说得凄惶,不觉动容。想了想,又换了个笑脸:“哼,小鬼头,这也算一回子事,老实讲了不就完了!你有难处,去找小魏子嘛,他不肯助你?”

       小毛子哭丧着脸道,“魏大人没少帮我,只是开口次数多了,我自己怪不好意思。”

       苏麻喇姑顺手从桌屉子里检出一锭银子丢给小毛子,“拿去!”难为你还是个孝子。告诉你,我赏的这银子是给你妈治病的,再买点吃的用的,这不比做贼强?听就你是个赌钱的好材料,可不要再拿它去赌输了!”

       小毛子万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下禁怔住了。他捧着银子只是发呆,又突然趴在地上磕了个头,泣声儿说道:“我的好大姐姐呀,您是奴才的大恩人。小的的赌钱是实,那是出于无奈,您老想啊,小的每月就那么两吊半月例钱,够作什么用?我只好仗着点小聪明去赌钱,想着多少能赢人家几个也好贴补家用。可是,一个马失前蹄连本儿也搭进去了。大姐既这么疼我,就有个天地良心在上头了。您说话了,我还敢再犯么?”

       苏麻喇姑悯人及己,叹道:“也难怪你,本来做人不易嘛。我也不涨你的月例,你有难处只管到我这里来取,我成全你这份孝心。”小毛子因祸得福,喜出望外,便叩头道:“您这么着待我,图我个什么呢?从今往后,我叫您大姨得了!”

       苏麻喇姑倒无话可答,只笑了笑算是应承。张万强见这猴崽子如此会爬竿儿,不禁笑道:“你好福气,不是我引你来,你能得着这个彩头!拿甚么谢我呢?”小毛子破涕为笑,忙叩个头道:“哟,张公公,小毛子没什么可以孝敬您的,再说您不希罕钱,我给您磕个头谢您!”说得苏麻喇姑和张万强都笑了。

       小毛子辞了出来,走到养心殿院口垂花门处,见康熙一身便服迎头进来,忙闪在道旁垂手低头而立。那康熙却不认识他,一摆手便进了东阁厢房来寻苏麻喇姑。小毛子这才一溜烟回到茶房库自去处置那只盖碗。苏麻喇姑早已离座儿躬身接驾。

       康熙一脚踏进门便笑道:“今儿个可偏了你,把你留在宫里,让你竞误了一次小群英会!”

       苏麻喇姑赔笑道:“我是哪路神仙,能跟主子上大盘儿?”

       康熙得意洋洋地将方才在魏东亭那里吃酒之事讲了一遍。

       苏麻喇姑沉吟道:“不知他们的心思到底怎么样?”

       “都表了忠心?”康熙兴奋地说,“朕也没有想到他们这样齐心。只是要让他们干什么,朕却不便当面说透。还是试着让索额图他们去做文章罢。告诉你,还有一个叫刘华的今夜也去了,是鳖府的戈什哈,还是个笔帖式,朕也不甚了了。看来小魏子在下边办差还真卖力。”

       苏麻喇姑见康熙高兴,便笑着说:“万岁爷今夜出去喝酒,却不知道宫里头还出了新闻呢!我也偏了万岁爷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0:3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康熙笑问道:“什么新鲜事儿,让你这么高兴?”

       “茶房上的太监小毛子——就是方才万岁爷进来撞见的那个人——可把讷谟大侍卫给整得不轻。”苏麻喇姑一边笑,一边比划着,把御茶库的故事儿告诉了康熙。康熙笑得前仰后合。“好,受鳖拜害的人该关照些。你倒好,替人瞒了赃,又当了姨!”二人说笑了一会儿,苏麻喇姑就服侍康熙安歇了。

       康熙要搜罗人才,准备行动,那边也没闲着,这不,独眼刘金标奉了班布尔善之命,在嘉兴楼盯明珠的梢,已有一个多月了。绑架何桂柱那次,他在苇子胡同与魏东亭相遇,眼珠子被犟驴子抠出了一只。此后,他便每天带领从人在街上溜达,指望着寻到何桂柱或明珠,不论抓到哪个,先出口气再说。无奈这两个人如鬼魂一般再不见踪影。魏东亭倒是常见,但他是天子近臣,进宫是三等虾,出宫是舆马高坐,刘金标眼睁睁地瞧着却不能无端寻衅。再说自己的武功也逊他一筹,真动起手来,必定吃亏。这个乖是卖不得的。

       也算巧,前几天儿在内务府老黄家吃酒,听说嘉兴楼虽然从不接客,可那儿的翠姑近来和一个小白脸儿相好了,还说有人曾在宫中皇上跟前见过这个小白脸儿,他便上了心。班布尔善曾嘱咐他,不管是伍次友,还是明珠、穆子煦等他们几个,只要能悄悄儿抓来一个,就算立功,因此他便亲至嘉兴楼附近守望,不料一个多月过去了,竞连影儿也没见着。

       申牌将过,眼见金乌西坠,火烧云已染得半天通红,也不见一条鱼儿进网,他心中甚是懊丧。暗骂:“老黄的话不知是真的呢,还是喝了酒胡吹,害得老爷子守株待兔!”正浑身不自在,忽觉眼睛一亮,那明珠一摇三晃果真来了。他怕是眼花,擦了一把再细看,来人穿着玄色湖绸长袍,白净面皮,一条油亮漆黑的长辫直拖脑后。“男要俏,一身皂”,一点不假,真个飘逸惆傥,正是明珠再不会错!刘金标暗道一声“好”!盯着明珠进门登楼,才摆手叫从人回去搬兵。

       那明珠刚上得楼,隔着窗子,便听屋里有人兑话。仔细听时,却像太医院供奉胡宫山的声音。

       “翠姑,你晓得么,顾华峰、尤悔庵、陈其年他们几个不耐山林寂寞,入京游历来了!”

       屋子里静了一会儿,就听翠姑说道:“一通朝旨降九天,夷齐同下首阳山!你想下山,下就是了,何必拉扯别人?”

       “嘿!一说话你就拧劲儿,我也并没说我要下山,我倒是要上山了!”

       明珠听到这里不禁一呆。他不知这些没头没脑的话是个什么意思,又感到十分重要。听翠姑与胡某人亲近到这地步儿,倒有些吃醋。不过又想:“我这是怎么了,我虽替她置了产业,并没有买下她的人,我能来,姓胡的自然也来得!”这时只听翠姑说道: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0:4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上山,上山干么?”

       “眼见得咱们的那个事不能办了,还上山做我的道士去,你也去做个道姑成么?翠姑道:“想得到美,打量我那么容易就做道姑了?”

       明珠听到这里,不及细思,捂嘴一笑高声说道:“好啊!一个要做道士,一个又不肯做道姑,真难煞人也。”

       胡宫山和翠姑不防有人偷听,吓了一跳,忙开门出来看时,见是明珠,不知他何时到来,听了多少去。明珠却是毫不介意,嘻嘻笑道:“又是夷齐下首阳,又是上山做道士。——又没人迫逼二位,何至于就落荒而逃呢?”说着进了屋里,一屁股坐下,打量着二人。

       翠姑斟上一杯茶奉上,笑道:“明大爷好稀客,可有些日子没过来了。”胡宫山也笑道:“我们兄妹做了道士道姑,洒扫庭除,足下有朝一日做了高官,也好到小观去寻半日清闲么!”说毕,三人相视而笑。

       又说了一会儿话,胡宫山便起身告辞。翠姑知道他有不便明言的心丰,也不强留,送出门便立即转身回来,笑着对明珠说:“你今儿怎么得闲儿来我这儿逛逛?”明珠却不答,蹙着眉头问道:“你既与这位胡兄相好,怎么就不肯从良呢?”

       “凭他?他倒是想,可也得要两相情愿才能啊!怎么,你吃醋了,傻子,他是我干哥!”

       明珠默默不语,细想他们方才的对话,又问道:“甚么顾华峰、尤悔庵、陈其年的,倒像是几个人名字似的,我竟没听明白。”

       翠姑一时愣怔了,过了一会儿才忽然格格笑起来,笑得用手捂住胸口:“亏你聪明,听到哪里去了!五华峰有个悔庵,他的幼年师傅陈其年在那修道,他要挂冠归山,约我一同投奔他的师父去……”说到这里,她已笑得有点喘不过气来了。

       “做官做得好好儿的,怎么忽然要归隐呢?”

       翠姑笑道:“那是你们男人的事,我怎么知道?”大概是嫌乌纱帽儿小了点吧!”

       “他姓胡,你姓吴,你们怎么又是兄妹?”

       “这个么?”翠姑敛起笑容,叹道,“唉,说来话长。他对我有痴心,又救过我的命……后来,我们便认了干兄妹……算了,算了,说来话长,往后有时间,我细细几告诉你。”

       说完,返身进内室取出一张瑶琴来说:“明大爷,我得了几首新诗,你先看看,如果瞧着好,我唱给你听如何?”

       明珠接过来一看。嗯——这不是我和伍大哥在风氏园看见的那几首诗吗?她怎么也有?”便连忙说道:“这首诗我是见过的。余下四首我也知道。你从哪里得的?”

       翠姑大吃一惊:“啊?你在哪里见过?”

       明珠冷笑道:“不信,我背给你听:‘六朝燕子年年来,朱雀桥边花不开,未须惆怅问王谢,刘郎一去可曾回’。”

       不料刚念到这里。翠姑神色立时大变,身子似乎受到重重一击,踉跄一步,退着坐回椅子里道:“你都知道了,还问甚么?”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0:4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我知道什么、”明珠笑道:“我若知道,还问你做什么?”

       翠姑不答,只是追问:“这诗你在哪里见的?”

       明珠初时只当玩笑,见她突然变得容颜凄厉,目光有异,料有重大隐情,便有心诈她一下。笑了笑说:“哼哼,什么事都别想瞒过我,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没有我不知道的事清!”

       这句话一出,翠姑脸色突然大变:“你,你,你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告诉你吧,这是我爹爹的诗,我一向把你当成好人,把什么都给你了,想不到你也是一个狼心狗肺的东西。今天我和你拼了,爹爹的大……”

       说着说着,翠姑便不能控制自己了,她站起身来,扑到明珠眼前,抓住了明珠的衣领。

       “你说,你…个皇帝的侍卫,到底想在我这里干什么?”

       一个娇滴滴的妙龄女郎,因为几句诗,霎时间变得面目可怖,吓傻了明珠,只要他活着,大概永远也不会忘掉这个场景的。他挣了一挣,翠姑的五指竟如铁钩一般,更觉一惊。

       正在这时,忽听楼下一阵人声吵嚷,仆童使女们哭成一片。二人未及思索,阁搂门“咣”地一声大开,独眼龙刘金标带着几个,人狞笑着出现在门口。楼上楼下脚步杂沓,明珠心知已经出不去了。

       “怎么啦?”刘金标斜着一只独眼笑道,“这青楼婊子打嫖客,倒实在少见呐!嘿嘿……”

       “你嘴里放干净点,你妈才是婊子呢!”翠姑惊愕地慢慢松开手,她略显有点迟钝,一惊之余,歇斯底里的情绪得到了缓冲,又开始变得理智起来,“我这里有门有户有名有姓,太平世界天子脚下,你们想怎么着?你们是哪个衙门里的,这样撒野?”

       刘金标见她说话简捷硬挺,也就不敢轻薄,说道:“没什么,与你无干。班布尔善大人有点事要请教明珠大人,请他过府一叙。说着,便将嘴一努,两个青衣大汉走上来架起明珠便走,翠姑上去拦时,被刘金标将臂一挡,当时打个趔趄,方才回过神来,高声叫道:“你们不能带他走!明珠,你这个没良心的,快说,谁能救你,快说呀!”

       “皇上!”明珠已被拖下楼梯,听到她问便高声应道。

       “你快说,我爹爹他”正间到这里,翠姑忽觉这话问得不相宜,便掩住了。

       明珠刚说完这皇上两个字,脸上“啪啪”挨了两记耳光声,嘴也被什么给捂住了。

       一时人去楼空,翠姑颓然坐下,像做了一场噩梦。一阵风吹来,红烛闪烁几下,熄灭了。此时惟有空中冰冷的月亮沉寂地照着这座嘉兴楼。檐下铁马“叮当”“叮当”凄凉地响着。

       翠姑躺在床上,翻来复去地睡不着,十几年悲欢离合的往事,一齐涌上心头……


死国难义士归故里 怀家仇孝子访明堂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0:4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翠姑的父亲吴庭训,原是前明崇帧三年的进士。他应试日引侯的主考官便是大学士洪承畴。洪承畴为人气度雍容,颇受当时一般士子推崇。吴庭训得以依附门墙,是一件很体面的事,常常引以为荣。洪承畴对这位高足弟子也是另眼相看。闯王高迎祥起事之后,洪承畴领兵部尚书兼督豫湖川陕军务。吴庭训随入幕府,参赞军机要务。师生二人在忧患中,结下了更深厚的友谊,常在空余时间,并辔走马,扬鞭赋诗,在军中传为佳话。

       高迎祥被击溃,李自成率残部奔向商洛山区。眼见中原的战事逐渐平息,不料此时京都又传来诏旨,命洪承畴星夜人卫,吴庭训又跟着老师与清兵会战于松山。

       不久,便从前方传来了战败的消息:洪承畴失踪,总兵余国柱中箭阵亡。曹变蛟、王廷臣、邱民仰被俘之后,英勇不屈,骂贼而死。

       消息在北京黎民百姓中一传开,举城上下一片惊慌。翠姑母亲抱着刚满周岁的女儿,急得简直要发疯,几乎是逢人便问:“洪经略是死是活?”她深信,丈夫的命运和洪承畴连在一起。洪承畴死了,丈夫必定不会活着,所以只要打听出洪承畴的音讯,大约也就知道了丈夫的下落。

       但这样的事谁说得清楚呢?不久,朝廷送来了旌表敕令和三百两抚恤银子,说他丈夫已与洪经略一并死于王事。这女人抱着女儿到城东北的荒郊地里,焚化了不少成色极好的金箔纸钱,连洪承畴的共是两份。如同传统所称赞的淑贤妇女一样,痛定之后,她反而觉得宽慰了许多,因为丈夫跟着洪经略尽忠尽节力国捐躯,死得值得!

       崇祯皇帝原想借洪承畴的死大做丧事,用此来激励各路勤王将土的斗志和忠君爱国之心,特命高筑祭坛,筹建洪承畴祠堂于北京城外,并亲笔撰写了祭文,广为张贴。翠姑的母亲在欣慰中又加上了感恩,洪经略既成了神,那丈夫也必定会跟着他一起来受万民蒸腾的香火。她甚至有些骄傲:谁不知道,我老爷是洪经略的至友?她抱着女儿笑道:“孩儿,你爹是为国尽忠。你是他的骨血,再难,我也要把你拉扯成人!”笑着,说着,豆大的泪珠从面颊上无声地淌落下来。

       但事实竟是这样地严酷,该为国捐躯的洪承畴却仍厚着脸皮活在人间!朝廷虽未明沼告示天下,但眼见用黄上筑起的祭坛被扒掉,砌好的祠堂地基也被挖了,张帖的御制祭文在一夜之间消失得干干净净,对此就是木瓜做的脑袋也想得出是怎么一回事了。

       在一个风雪之夜,吴庭训回来了。他身上满是冰渣子,脸上的污垢和乱蓬蓬的胡子让人几乎辨识不出模样。翠姑娘吓得竟将怀中的女儿失手掉在地下。

       吴庭训苦笑着看看堂上为他设的灵牌,颓然坐下闷声不响。翠姑妈呆呆望着他,突然爆发出一阵撕裂人心的号哭:“朝廷旌表了你……你怎么活着回来了……啊,……你倒是说话呀!”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0:4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吴庭训不答,呆着脸由着夫人哭闹。他可怕的沉默和镇静很快使妻子停止了哭泣,倒有些惊愕不知所措了。吴庭训抚着她的肩头平静地说道:“你不用这样,洪经略不死,我怎么死呢?一个人不能受人终生欺骗,我总要对得起他!”

       大明的天下不稳了,吴庭训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李自成自商洛起兵,陷洛阳,攻开封,挥军北上。在松山得手的满州绿营兵则云集山海关、古北口、喜峰口一带雄视中原。亡国只在旦夕之间,吴庭训带着妻女迁出京城,由山东济南、泰安过芜湖,在南京隐居下来。好在他并不很穷,靠过去宦囊所积,仍可过着富裕的生活,他白天悠游于石头城、清凉山,晚上便教咿呀学语的女儿读书念诗,下结交朋友,也不拜访故旧。那五首寿便是写在灵谷寺破壁上的,不知被哪个好事的文人抄了去题在北京的风氏园中,许多年后,明珠阳翠姑哪里能知其中的曲折?

       通宵不眠翠姑翻了个身,从枕下取出一柄雪亮的压纸小刀,这是父亲在顺治十年的一个黑夜交给她的。那年她已十二岁了,一切都像昨天的事那样真切。父亲颤抖昔双手把这压纸刀交给心爱的女儿,噙着泪说道:”孩儿爹爹十一年前蒙受奇耻大辱,士可杀,不可辱,此仇不能不报!明天仇人到南京来,我要见他!爹没有别的东西给你,这个做个纪念吧!”

       翠姑妈早已哭得气断声咽:“他爸,洪承畴现在是满挞子的人,气焰比先时还凶。如今天下大定,你不愿替他们出力,我就随你隐居山林一辈子,也算对得起前头主子了,你何必……”

       吴庭训淡然一笑:“该说的我都说了,你先前盼我死,你脸上光彩;如今你又盼我活,要过太平日子,你真是想要甘蔗两头甜!”言未毕,翠姑妈放声大哭,翠姑也“哇”地哭着跑上去抱住了爹爹的脖子:“爹啊!妈才生小弟弟,你不要去,我不要你去!”

       吴庭训眼泪潜然长流,叹息一声道:“既然这样扯不断,我…就忍了这口气吧!他摇头又道?”洪承畴明日要大宴宾客,祭奠南征阵亡的清兵将士,我原想前往凑个热闹……唉!”

       事情本来就这样算了,不料又出了一件大事,吴庭训倒不能不去见见洪承畴了。就在第三天的早晨,吴庭训方用过早点,门上的人进来回道:“金老爷的公子金亮采来拜!”

       吴庭训在南京一向深居简出,很少与外人交往,忽听有人来访,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哪个金老爷?”

       “金正希老爷!”

       吴庭训一下子想了起来:“哦,快请进来!”

       金正希是他换帖兄长,曾一起在洪承畴的幕下共事,此人脾气一向很倔。松山一战,吴庭训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乞讨回京。曾听说金正希死了,现在又听说他的儿子到来,真是又惊又喜,便一边吩咐着叫夫人,一边自己抢出门来。刚出书房,早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年踉跄而入,纳头便拜,失声痛哭道:“吴叔叔——”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0:30:4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见他哭得凄楚,吴庭训忙伸手挽道:“贤侄,不要这样,快起来吧!”

       “叔叔不救家父,侄儿便不起来!”

       “你父亲!”吴庭训大吃一惊,“他还活着!现在何处?”

       “现在原来的大理寺监狱,明日就——”

       “怎么?”

       “洪承畴明日要在南郊城校场祭奠阵亡清兵,要杀家父来祭旗!”

       听得这一消息,如平空打起一个焦雷,吴庭训浑身汗毛乍起,面色白得像纸,颤声问道:“洪亨九?他也是你父亲的把兄,他怎么能下如此毒手?”

       原来金正希也是在松山之役中逃了出来。因他是武将,朝廷处置败逃将士极严,未敢回京,改名换姓逃至南都金陵,在亲戚家藏了起来。南京城破,被在松山投清的副将夏成德掳住,投进了监狱。

       这次洪承畴以大清“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的身份坐镇金陵,听说金正希在押于此,便着夏成德前去劝降,言语之中,颇有结纳之意。不料金正希一听“洪承畴”三字,便捂起耳朵,闭起眼说道:“成德君,你过去爱说诓话,十多年了还没长进一点?亨九能像你一般无耻,认贼作父?”

       夏成德哭笑不得,只好把天与人归的道理一板一眼他讲给金正希听。

       无奈金正希只是摇头,“你便说得死人活了我也不信!洪亨九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做了十几年官,才不过做到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爷即位,不几年便建牙开府,又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蓟辽总督,位极人臣!明朝有难——哪有受恩如此之深的人会叛君的?你说的这个洪承畴,别是他人冒充的吧?”

       听说夏成德将金正希这番话向洪承畴转述时,洪承畴像被蝎子蜇了一下,眉头猛地一蹙,旋即笑道:“此老人性未除,吾不可见也!”不久便有消息,要杀金正希祭奠清兵亡灵。

       听了金公子的话,吴庭训又愧又恨。与金正希相比,他觉得自己不配做他的兄弟。自己从受教以来,便懂得主优臣辱、主辱臣死的道理。现在主子缢死煤山多年,自己一向以忠贞自许,却仍驻颜人间!再想想自己当年敬佩、爱戴、如事师长的洪亨九,竟有这样一副令人恶心的嘴脸!他的呼吸渐渐急促起来,但觉热血在沸腾,浑身燥热难当。

       他扶起金亮采,拉着手道:“贤侄,叔叔去就是了!”说完便进了书房,夫人和翠姑已经等在这里了。

       他拿出压纸刀默默交给翠姑,翠姑仰望着父亲的脸。吴庭训将脸别转着,对妻子道:“你们回河涧府老家去吧,依靠那二十亩薄田过日子去……救不下正希,你们就别等我了;若救得下来,还可厚颜再活数年……”说完起身整整衣襟,头也不回地去了……

       想到这里,翠姑已是满面泪光。她看着这把压纸刀,想起失散十五年的弟弟和母亲,想起黑店中被残杀了的亮采,眼中爆出火花来。但是又想到明珠,心中却是一紧,一翻身起来,换了一身男子装束,便走出了嘉兴楼,到狮子胡同来找义兄胡官山,她要叫胡官山亲自出马去救明珠。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20:46 , Processed in 0.04897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