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谋杀的解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3 19:45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法学教授贾德鲁本菲尔德第一次创作小说,在即将出版的《谋杀的解析》中,他修正了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还成功地解开了哈姆雷特那段To be or not to be独白的之谜。
      ——《纽约时报》2006年8月12日
      读者将会深刻的了解到弗洛伊德和卡尔荣格之间的关系、曼哈顿大桥的建造过程、弗洛伊德理论早年遭受到的反对和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独白的正确答案。
      ——《出版商周刊》2006年7月10日
      原著网站:
      http://www.interpretationofmurder.com/
      1909年8月底,弗洛伊德到达从纽约开始了他对美国仅有的一次访问。在此期间,纽约地区发生了一系列针对富家小姐的谋杀案,望族千金娜拉遭到袭击,但侥幸逃生。能否破解此案,全靠娜拉对凶手的指认。
      但娜拉患上了失忆症,纽约市长求助于弗洛伊德,在后者的指导下,小说主人公扬格开始对娜拉进行心理分析,试图让她恢复记忆。这段分析的过程曲折异常,峰回路转之处,真相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与此同时,警探利托莫尔也开始追查这个案件,意外层出不穷:荣格、娜拉父亲的知交、中国人凌利昂、虐待狂哈里索尔……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作者以极其出色的叙事能力带给读者一个一流的惊悚的故事;用广博的知识,描绘了一幅20世纪初期纽约的全景图,上流社会的生活与中国人的悲惨境遇同在;更以深厚的学养,第一次解开了几百年来的to be or not to be之谜,百余年来第一次修正了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
      《谋杀的解析》逻辑严密性直追《福尔摩斯探案集》,不到最后一章,读者完全想不到真相到底如何;比起后者,本书更是多了对文学史上最大谜团的解答,以及对最受争议的心理学理论的革新。
      80万美元的预付版税,50万美元的前期宣传预算,让原书成为今年秋天美国最热的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与美国同步推出,万千期待,尽在《谋杀的解析》中文译本。
      部分已经购买此书版权的出版社
      Brazil: Companhia das Letras
      China: Shanghai Translation
      Czech: Euromedia
      Denmark: Aschehoug
      France: Editions du Panama
      Germany: Heyne
      Greece: Livanis
      Holland: Sjithoff
      Israel: Keter
      Italy: Rizzoli
      Korea: Gimm Young
      Norway: Damm
      Poland: Sonia Draga
      Portugal: Bertrand
      Russia: Rosman
      Slovenia: Ucila
      Spain: Anagrama
      Sweden: Damm
      Taiwan: Yuan Liou
      Thailand: Nanmeebook
      Turkey: Koridor
      UK: Headline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贾德鲁本菲尔德就读过普林斯顿大学、尤利亚德戏剧学院和哈佛大学法学院,现在是耶鲁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讲座教授。鲁本菲尔德最近出版的的著作是《司法革命:美国宪法的结构》(哈佛大学出版社,2005年)和备受称赞的《时间和自由:自治的宪政理论》(耶鲁大学出版社,2001年)。
      译者简介:李继宏,广东揭阳人,200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译有《维纳斯的诞生》(上海人民,2005.5)、《追风筝的人》(上海人民,2006.5)、《谋杀的解析》(上海译文,2006.9)、《倒转地极》(上海人民,2007.1)、《烟花散尽》(上海人民,2007.5)、《充满奇想的一年》(吉林文史,2007.6)、《灿烂千阳》(上海人民,2007.8)等书。

    最新书评    共 5 条

    Vorbei    李继宏的翻译我已无力吐槽   从谋杀的解析到追风筝的人 ...   已经不能忍了..      所谓的夸口找到一个错给一千的话   笔者不才已经找到N个了...   是不是能包邮个kindle来?!      事实上   朱振武先生对其的评价十分中肯   他却不屑于此   一幅我是老大我最牛的青年二逼中二症者姿态   少年   这年头应该好好攒RP不是么      相较于其他名著    在中国流行小说译本一般只有一种   没有人会为了一时有名的书而浪费过多的精力在此   毕竟如今尽职的翻译是个赔钱买卖   薪资实在太低 .   因此强烈建议看原版   实在看不了的话   李静怡女士那版台译本也可以   一分给原著   再见不谢      PS 以上评价亦可适用于Kite Runner         当然   如果您是李继宏NC粉   那很抱歉   笔者没有心情对你的言论自由与人身自由作出任何评价与干涉         想辩论的   笔者精力能力皆有限 敬谢不敏     详情 发表于 2013-7-22 17:50
    janeev    书的初稿原名为The Name of Action,想来更有意思些。书中将心理分析和哈姆雷特的重新解读已及将之与故事情节的串联是一大亮点。   to be or not to be不仅是哈姆雷特文本的核心,也是这本小说情节的核心。这么来看,初稿原名的模糊性有着多层隐含意义。  详情 发表于 2013-8-22 13:34
    世彦Co    《抹杀的解析》,同样也是一部运用精神分析来侦察破案的心理学小说,其主张“破案的关键在于一些偶然性事件的发生,偶然性的事件当然是罪犯潜意识中的疏忽。在罪犯的潜意识中都会有被抓住的渴望,或者说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被抓住,就像通奸者往往会指引他人来抓奸一样。罪犯的道德和良心会让他们在犯罪过程中不经意留下蛛丝马迹,沿着这些道德和良心——也就是精神分析专业术语说的“超我”——留下的轨迹,我们就可以抓住罪犯。”听起来有点意思,有些道理!   不像《谋杀的解析》是个长篇,读起来有点冗长,《抹杀的解析》是一个个短篇组成的,短小精悍,扣人心弦,不错!  详情 发表于 2013-8-31 02:30
    杉小爱     「谋杀是最神秘的死亡方式。多数的死亡,死亡发生之后一切结束,而谋杀,在死亡发生之后,一切才开始。」──故事就是这么开始的……    作者挣脱了「生存或死亡」,为「To be, or not to be」做了另一番新的诠释:「真诚或伪装」。       幸福并无秘密可言。    痛苦的人都相似。有些伤痕未愈,久受折磨;有些愿望破灭;有些尊严受挫;有些人迸出爱的火花,却被厌恶——或者更糟糕,被冷漠——扑灭,而爱纠缠着他们不肯离去,又或他们纠缠着它不放;所以,他们每天都活在昨天的阴影之下。幸福的人既不往后看,也不朝前看,他生活在现在。    但问题在于,现在从未能传递一样东西:意义。前往幸福的道路和通向意义的旅途大相径庭。要找到幸福,一个人只需活在此刻,只需为此刻活着。而要找到意义——他的梦境、秘密和生活的秘密,一个人必须寄居过去,无论它多幺黑暗,还需为未来而活,不管它多幺飘渺。因而对我们所有人来说,生活在幸福和意义之间摇摆不定,而它留给我们的,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20世纪初、谋杀、悬疑、警探、心理分析师、金钱、美女……这些元素应该可以拍成一部足以吸引人进场观看的好莱坞大片。       整本书片段分得很多,从多个不同视觉展开描写,但是梢显得乱。基本上可以将弗洛依德的美国行及谋杀分成两本书来写。而谋杀及对其的解析又显得拖泥带水,不紧扣。没耐心的人还真看不到头呢。但是书中绝大部分描写都有事实依据,这一点可以在书后作者的述说中看到。就连谋杀案也是根据弗洛依德著名的病例改编而来。    当书籍的墨香已被商业气息充分掺兑的现时社会,畅销书的制作如同吧台上调制鸡尾酒一样,成为一门有可能日益兴旺的手艺。惊悚疑案小说《谋杀的解析》就是这行业的一个新产品。    调酒师必须具备“独门功夫”,不然的话他很难有出彩的机会。    《谋杀的解析》作者亮出的绝活是莎士比亚和弗洛伊德。虽说这位贾德·鲁本菲尔德先生具有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的显赫学者身份,在宪法学研究领域颇有声望,可写惊悚小说却与写学术著作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条道。由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是研究弗洛伊德,又娴熟莎士比亚戏剧。鲁本菲尔德先生便用学斋考据的手法,将自个儿擅长的这两个“强项”,在小说中舞动得呼呼生风。    惊悚小说的传统材料是疑案悬念。《谋杀的解析》劈面亮出一件美貌少女遭性肆虐狂侵犯、被勒杀的凶案,恰到好处地挑逗人们天生的窥探欲。    《谋杀的解析》故事情节是精神分析学病例“少女杜拉的故事”的文学版本,文学照例是要节外生枝,锦上添花的。“少女杜拉的故事”这个病例颇具争议,《谋杀的解析》因此就能从容不迫地将它说个天花乱坠。情欲、爱情、肆虐狂、同性恋和“移情”(包括从文学和心理学上对“移情”的描述和阐释)都一古脑儿地在小说的情节中相互牵扯,彼此交缠,让读者沉溺其中,无法脱身。真实与虚构共存,学术气和故事性齐舞。《谋杀的解析》就这样妖娆无比地释放着自己的诱惑力。至于最终凶手落网的结局尽管出乎意料,人们的思考还会难以释然。    人的心理活动真是个奇怪的东西,它可以通过外在的行动表现出来,哪怕这些行动是无意识的行为,因此也让人可以通过这些无意识的行为分析得到你的所思所想,甚至是你所经历过的东西。这就让我们这些有窥探欲的人有了极大的兴趣。可以看到人的内心世界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么?但是幸福往往真的没什么秘密可言,而不幸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归根到底却发现还是人对最原始的欲望追求和满足之间无法平衡所导致的。在现在的社会新闻中,不幸的故事听得多了,而事情的成因却是差不多的,难免让人麻木。  详情 发表于 2013-9-8 04:17
    黄孝阳       黄孝阳      2006年是悬疑小说年。大量良莠不齐的相关作品若雨后春笋。要想在这漫山遍野的竹笋里找到一棵质地嫩脆的春笋,以“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并非易事。情节、悬念、气氛、场景被批量复制克隆,更毋论构思立意。许多悬疑小说之间的不同处仅仅是人名与地点。这令读者眼球疲倦。作为一间有责任感的出版社,就有必要在正视自己是一只经济动物的同时,以其专业的眼光为读者择选出上等佳品,不能一昧跟风,停留在短视浮躁的逐利中。   墙上有钟,其形古朴。粗壮的指针一下一下地跳,切割开时间,也损伤心灵。黑夜寂静,时有尘土落下,嘈杂且微茫。每一种客观实在此刻皆意味深长。钟,是现实的,任何人都不难察觉它的存在,并从各个角度描述它的长宽高、质地、颜色,但它本身无非是一个木盒子里装着一堆互相咬啮的齿轮。人们何得以睹它而知时间流逝?而时间,它是虚构的,无具象可言,尽管文学的比拟手法可将其形容,却没人亲眼目睹过它的大小形状。它本身并不存在,或者说,它只是一个概念上的存在。钟,之所以能表达时间,不是因其指针大小、转动快慢,实源于人们的经验,并由想像激发,才得以打开虚构之门。经验、想像与虚构此三者的关系,类似“一块没有意义的石头”、“一根仙人的手指头”、“一块耀眼富有永恒之美的黄金”。而这根“仙人的手指头”则由经验与想像一起铸成。   《谋杀的解析》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占用实现了经验的累积、传递、分享——为了写作这本书,作者详细研究了1909年的曼哈顿,那些建筑物、城市的街道、上流社会。几乎每个细节,细到出租车车身油漆的颜色,都是史实。而有关哈里索尔虐待他妻子和其他女孩的描述几乎是逐字逐句从档案资料摘抄下来。但作者并未让细节淹没结构,情节层层递进,如蛛编网,千丝万缕。每根丝线都映耀出十九世纪初美国曼哈顿的社会百态。又再以弗洛伊德和荣格到美国推广心理分析理论的历史事件以及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关系为想像之钥,打开对《梦的解析》的虚构之门,把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变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黄金”。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或许就在于这次虚构。就文学意义上言,可以把它视作一次后现代的解构之作。《梦的解析》是一部发掘人性潜意识揭开人类心灵奥秘的伟大的学术著作,但也嫌晦涩乏味。大量专业名词的堆积给一般读者造成不少阅读障碍。《谋杀的解析》用文学的语言、小说的文本,让它通俗易懂。   作者用一个曾在弗洛伊德著作中出现真实案例“少女杜拉的故事”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虚构出一个纽约富家少女连环遇害案。以小说主人公扬格在强洛伊德的指点下,对侥幸逃生的望族千金少女娜拉进行心理分析,试图帮助她恢复记忆的这段曲折异常的过程为主线,分析了梦的凝缩、梦的转移和梦的二重加工;讨论了梦的隐意内容;解析了愿望满足的原理;描绘了弗洛伊德围绕“性、梦和思维”阐发的俄狄浦斯情结,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对哈姆雷特之谜做出回答。换而言之,《谋杀的解析》是一个把《梦的解析》装进去的非常好看的案例。它混合了谋杀、侦探、解谜、追捕等常规的畅销要素,神秘、诡异、恐怖与爱情,一个也不少。   为什么弗洛伊德在美国获授荣誉博士学位,首次得到来自学术界的公开认同,他却终生对这次旅行绝口不提——只要提到美国人,就管他们叫“野蛮人”?弗洛伊德与他的著名学生荣格又是缘何决裂?种种疑问,意味着种种可能。小说的逻辑大于现实逻辑。或可言,现实世界只是小说世界的衍生物。现实世界可以找到幸福,它在当下;小说世界可以找到意义,它在思索。   阅读《谋杀的解析》,我们能得到什么?首先是愉悦。这是一种感官满足,通过迭出的悬念、跌宕起伏的故事得以实现。其次是知识,那些融入情节里面的各种有机知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再次是审美,作者典雅的文笔以及对小说节奏的控制着实可圈可点。最后就是思索,它或许能帮助我们从另一个方面理解梦、心理分析、俄狄浦斯情结、所谓的历史和其他更多。   《谋杀的解析》是一本聪明人看的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年9月第一版           详情 发表于 2013-9-9 00:09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7 00:48 , Processed in 0.424069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