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圣殿春秋(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书是英国畅销小说作家肯·福莱特最受欢迎的作品,自1989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近30种语言,曾登上英、法、德、西、美等各国畅销书排行榜首位,总销售量超过1400万本。12世纪的英格兰,高耸的哥特式教堂的出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小说就以此为背景,以修建世界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为经,以王位、爵位争夺战为纬,描绘了善恶交战引发的政教冲突、兄弟阋墙,讲述了一段有关勇气、奉献、梦想、爱情、贪婪和复仇的故事。本书被评论家誉为“史诗般的巨著”,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混沌的中世纪,与主人公们一起经历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时光。

    作者简介
      肯·福莱特(Ken Follett,1949- ),当代大师级惊悚小说作家。一九四九年七月五日出生于英国威尔士加的夫,为家中长子。先后在哈罗·威尔德语法学校和普尔工学院学习,一九六七年进入伦敦大学学院学习哲学。一九七八年凭借小说《针眼》荣获埃德加·爱伦·坡最佳小说奖,蜚声国际,开始专职写作。一九八九年出版的《圣殿春秋》,是作者最受欢迎的一本书,美国版至今仍保持每年十万册的销量。二○○七年出版的续篇《无尽的世界》,一举登上《纽约时报》等十个畅销书榜首位。还著有《圣彼得堡来客》、《与狮同眠》等多部小说。
      福莱特的作品最大特色是内容都有史实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小说中的虚构角色,天衣无缝的融合在一起。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刻划、高潮迭起的情节铺陈,精致准确的细部描绘,让读者在亦真亦幻之中,与历史时代共浮沉;和历史人物同悲喜,而得到无比的乐趣。
      福莱特还擅长描写爱情,用纤细动人的笔触,捕捉男女间微妙的感情变化,使他的惊悚小说同时也是一流的爱情小说。

    最新书评    共 3 条

    苏不西    历史背景:   http://www.librarything.com/topic/65963   http://www.britsattheirbest.com/freedom/f_time_12th_century.htm      昨天半夜合上《圣殿(下)》之后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躺在床上还睡不着。今天早上醒来之后看到窗外白茫茫一片不知道是雾是尘的天空,想到自己确实不在那个世界里了,更感觉有点沉心的失落,起床的动力都没有。这两本书几乎是一口气不停的读完的。      我是看到很后面了,看到对威廉恨的要死了,才反应过来,这是个关于信仰和命运的故事。这里我说的信仰,不是宗教信仰,而是自己对人生的信仰。非要从危机四伏的生活里揪出一些什么辉煌不可的决心。明明一家都要饿死了,汤姆还对自己说一定要建造教堂的梦想的信仰;艾伦对爱情和自我的信仰;阿莲娜对父亲的誓言、对弟弟的责任、对自己能力的信仰;而一心振兴教堂、救赎世人灵魂的菲利普,我觉得他是我看这本书时的信仰,因为他代表了智慧、善意、关怀、坚韧,是黑暗中一点执着的光亮,代表希望。所谓的命运,或许应该说是时代之手吧,一个国王和骑士没有信仰没有责任残酷蛮横冷血、教会体系高管腐朽自私、人民轻如草芥的时代,否则威廉为什么能一直活到倒数1/10的地方呢。      整个故事,贯穿了几十年,涉及三代人,政权3次变动。有各种人,修士、骑士、王储、教皇、国王、商人、农奴、强盗、野人、市民,主角数了下有9个,全都个性分明,我还在感叹,要是了解一个人能像在书里读他一样就好了。 有三次忍无可忍的心痛:阿莲娜在牢房里见到垂死的老父亲;汤姆被威廉的战马踏死;阿莲娜被迫嫁给阿尔弗雷德,杰克远走他乡。      说起杰克,是一个迷。他是我非常喜欢、应该说是最喜欢的角色,有才华,崇尚自由鄙视规则,尊重女性,好奇和热爱知识,正直但也耍小聪明,据说笑起来非常好看,让他更有魅力的是他 对阿莲娜痴心一片忠贞不渝而且在爱情方面非常纯真和孩子气(比如不高兴的时候就一言不发)。但我觉得他是唯一一个我不了解的人,虽然他的人生在书中体现的最完整,从几岁到几十岁当了爷爷。他一直在变,从木头木脑的小野人,到情窦初开的小青年,到四处游历和学习成为一个成熟的建筑师,当了爸爸,还担负起保护城镇的责任,揭发主教、给从未见过面的父亲洗冤,还建成了当时英格兰最高最优雅最新奇的教堂。是个传奇。  详情 发表于 2013-7-22 16:57
    我是粉    两个月终于读完这部宏伟的中世纪传奇史诗,每晚伴我入梦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菲利普、汤姆、艾伦、阿莲娜、杰克、威廉、沃尔论、理查、阿尔弗雷德、雷米吉乌斯。。。一座最终建成的宏伟建筑——王桥大教堂。  详情 发表于 2013-8-22 13:33
    拍子    英国佬的书对我来说还是略嫌平淡。觉得黑喵说得很在点子上,就是【没戳到那个点】的感觉。其实是一部内容很丰富的书,也引起了我很多思考,但是看完之后的感觉也就是【不错】而已。如果你问我会不会再读,我的答案大概会是【再读一遍也许还会有更深的理解吧,不过大概不会了……】这样。说到底的话也许只是我太肤浅。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部不错的书。      先从编辑的部分说起吧。其实通常我不太会提编辑的部分主要因为,额,身为处女座我对书的排版啊装潢啊有些不提也罢的古怪执念……不过鉴于前两天我刚吐槽过《失物之书》的编辑,只是为了做个对比。书的装潢很简单,纯白封面,教堂窗户一样的装饰画,十字架浮雕。有种just look inside, it's all here.的寓意?总之是朴素但是能够给人好感的设计。排版我也很喜欢。我说很喜欢的意思也不过就是【字不会太大,行距和页边留白也不会太宽】而已。现在有太多靠字号和留白赚页数的书……每次看到这种我就很暴躁。还有特意做成大开本啊或者是奇怪的开本的书。每次看到就想说【你是要我怎么往书架上/书箱里塞啊喂!】。我说过了都是些奇怪的执念……再说前言部分(鉴于本书没有后记,是说现在除了日系的书已经很少看到后记这种东西了呢),译者和作者各一篇。译者那篇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比较有趣的是提到了书的原名:the pillars of the earth。译者对于将译名定为【圣殿春秋】而不是直译的【大地的支柱】颇不以为然,发表了一通诸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此类的意见。我倒是觉得这个译名译得颇雅,与书的内容也并没有任何违和之处,而且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这么说有点奇怪……)。不过看到最后我的确也有一些关于作者为什么把他的书命名为the pillars of the earth的心得。但是我仍然觉得这个译名很赞。作者的前言要有意思得多。作者在前言里面谈到他写书的动机,谈到他像是持续了一辈子的创作过程,也谈到小说出版之后他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一直觉得这种创作者的心情分享对于读者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对理解作品本身有时候有重要作用。而且创作者对作品越用心,这种作用越大。作者在前言中提到的最有趣的东西是,他的创作动机是【对于教堂的美和建筑这种美的过程的痴迷】,以及他【对上帝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这个部分。他还特意描述了他对于【如何才能创造一个虔诚同时世俗的好主教】以及【如何处理他的性冲动】的思考。我得说这个作者实在很用心,也很可爱XD 其结果就是,虽然我对他人物塑造的部分颇有微词,我也不得不承认菲利普这个形象塑造得非常立体和丰满。      非正文部分就这样吧……似乎太话痨了一点。      整体来看这部书的情节实在难以称得上精彩。是有一些重大转折,有一些高潮,有好人遭受挫折的部分也有坏人得到报应的部分,有让人气愤的部分也有温馨感人的部分,不过我仔细想了一下似乎没有好笑的部分和燃的部分……这大概部分说明了我为啥觉得它平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几个部分:杰克火烧教堂、菲利普首次挫败沃尔伦、对菲利普的审判、坎特伯雷大主教被刺。其中前两个主要因为,额,惊奇,而后面两个则很复杂。按照我的标准来看,作者的情节安排也没有【很自然】,没能让我有那种【哈,就该这样子!】【我就知道会是这样】【唔,这样就有意义了】的觉得故事贯通一气了的感觉,就只是【接受既有情节发展】的模式。但是反过来说,也没有很突兀或者不合情理的部分。      杰克一把火烧了王桥的老教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切的开始。这是把有着错综复杂关系的主要人物们从此绑定在一起的契机。如此重大的事情由一个不到10岁、不谙世事的孩子独立完成,这个情节着实shock到我了。这个情节设计颇为巧妙,像是出于偶然又像是命中注定,像是灾祸又像是新生,故事的局面一下子打开了。这个情节对塑造杰克独立、不羁和固执的性格也有关键性作用。其后的发展对汤姆、菲利普的形象塑造也很有意义。虽然作者着墨不多,想象当时的场面还是能让人颇有感触。      菲利普挫败沃尔伦【明建教堂暗修城堡】阴谋的那一段很紧凑也很精彩。几位主要角色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菲利普一直是个聪明、谨慎和务实的人,也从不缺乏勇气,但这是他首次面对阴谋和狡诈,而且对手跟他一样是上帝的仆人。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想到跟原本的敌人达成协议,这个shock到我了……不过菲利普的脑筋一直转得很快,而且在大事上从来不犯浑(当然有的时候需要作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在细节上他有时又固执得不可理喻。这就能够构成【虔诚同时世俗】的两面了。      对菲利普的审判,在情节层层推进以后,最终变成了非常激荡人心的一幕。菲利普曾经的两个敌人同时站出来为他的清白辩护。忝居其位的家伙们得到了教训。但是其中最让人感怀的不是关于挫败坏人的阴谋的部分,而且关于父子的感情,还有关于宽恕和悔过。      圣殿春秋里有两对养父子,汤姆和杰克、菲利普和乔纳森。对这两对父子的感情的描写在这一幕前后同时达到了高潮。个人觉得,乔纳森最终发现汤姆是他的生父的时候,还有菲利普被证明了清白、却想着他永远失去了乔纳森的时候,是本书最让人感动的moment。后面会说到有一个能与之比肩的moment。但是看到这里的时候,是我阅读本书以来第一次有想哭的冲动。在这段情节中乔纳森、杰克和菲利普三个人的表现只能说真挚自然。真挚自然,这是很重要的。我一直觉得【感情】这种东西,既可以说非常复杂,又可以说非常单纯。感情不受任何标签约束,一切皆源于吾心,一切皆以吾之意愿为准。如果你非常单纯地去看待它,它就是世界上最单纯的事物。说回书里,那就是家人之所以为家人、父子之所以为父子,极端来说与血缘毫无关系。重要的是你怎么想、怎么做,而不是你处于族谱的哪个位置(或者根本不在上面)。也许只是因为我SPN中毒太深。      关于宽恕和悔过的部分,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在菲利普邀请雷米吉乌斯回王桥并且把自己的马让给他骑的时候,他看到雷米吉乌斯的表情,他内心说,他赢得了一个人的灵魂。我在读这个部分的时候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在内心OS了一句【no,you don't,father】。当时这个行为shock到了我自己……我一直觉得我是那种【相信人性中闪光的一面】的傻子类型,而且我一直秉持【别人贱不代表我也要跟他贱到一块去,so try to be nice to everyone】的原则,但是在这里,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一个人会诚心悔过……我还没想好应该怎么解释这个事件……不过我觉得我的原则不变,而且我仍然坚持应该给别人第二次机会。最后事实证明雷米吉乌斯是真心悔过,我很高兴。      本书宗教方面的内容颇为丰富有趣,让我看到了在十二世纪的英国,宗教,或者说教廷和教士们,是如何与普通百姓水乳交融地生活在一起,又是如何孜孜不倦地与【地上的权力者】们协作、争斗、制衡的。作者本人最想表达的关于修建大教堂的部分倒是没留下什么印象……不过因为这本书我去看了BBC的how to read a church系列,那个倒是真心很好看……orz 坎特伯雷大主教那段嘛,其实就是单纯对【殉道者】的崇敬啦。为了信仰慷慨赴义这种事情,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能震撼人心的。居高位者的这种行为某种意义上更加难能可贵——能够失去的东西越多,坦然面对就越难,只是很简单的计数问题。至于后来菲利普引领的大游行什么的,额,我对这种群众运动倒是没什么感觉。那个或多或少都属于【利用】的范畴了。还有关于作者几次强调沃尔伦和彼得【虔诚,只是过多地将自己的意志错当成了上帝的意志】的部分,真心不能苟同……或许只是因为我没有一神论信仰的经验。      就像我说的,作者的文风很平淡。没有很多的细节描写或者心理描写,甚至对他钟情的教堂部分也是如此,堪堪够得上【白描】两个字(甚至没有色彩,我的意思是)。这造成我得很用力才能把自己投入到情境里面去……看了很久都是【哦,发生了这样的事】【哦,是这么一个地方】【哦,会这样子哦】的状态,感觉跟我看生化教材没什么区别。不过随着情节不断推移和对人物的印象不断积累,到后面还是会有渐入佳境的感觉的。整本看完之后,还是会有很多收获和感悟。总的来说值得一看的一部作品。      似乎真的太话痨了……但是还是要来说说人物。      主要人物的形象都很立体,也许有的不够丰满,但是都很真实。你非常了解他们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现在的样子,你知道他们会说什么,会怎么做,你觉得他们就是那样的。但是这还不够,对我来说。我需要个性独特和丰富的人物,有魅力的人物,而不仅仅是【真实】的人物。因为我是在看小说,拜托。所以对我来说这本书里最赞的人物是艾伦,没有之一,因为挑不出另一个了……      一些次要人物,尤其是居高位者,面目都很模糊。作者分给他们的笔力也着实有限。这里就要说说我对the pillars of the earth的理解了。实际上,我是看了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迷你剧之后才明确了我对这一标题的理解。剧中对情节改动颇多,居高位者的戏份增加了不少,而且加进了一些重口味因素,大概是为了加强戏剧冲突?不过看了那个我才注意到,书中主要情节的推进与无论是宫廷还是教廷都关联颇微。是一小撮微不足道的人物(当然他们中还是有少量颇有背景的人物在的,但那真的也仅仅是背景而已),在长期与居高位者的抗争和妥协中,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建起了王桥大教堂,当时全英格兰第一座新式教堂,也是最雄伟壮丽的一座。人民的确创造了一些东西,不是历史之类听起来冠冕堂皇的东西,而是大教堂,是王桥镇,是和谐、富足的生活,是正义和尊严。争权夺利,对不起,只带来破坏、堕落和毁灭。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作者让威廉被绞死,沃尔伦失去所有权势。they deserve it. and THEY——Philip, Jack, Aliena, Martha, Ellen, and other commen people——deserve their happy ever after.      嗯,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9-10 04:00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22:47 , Processed in 0.38225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