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天向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匡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2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5:2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小姐有病,丫环慌了,连忙报知符夫人。符夫人听了,慌忙过来探视。只见符云霞神情痴呆,精神萎顿,斜躺在床上。

      符夫人连忙坐在床沿上,问道:“女儿怎么半天不见,就病成这样子。”

      符云霞和她大姐性格正有点类似,生性十分倔强,当下便开门见山地说:“听说有人来给韩通的儿子提亲,女儿誓死不愿嫁这种人。”她不提赵匡义,单说拒绝韩家这头亲事。实际上就等于答应赵家的亲事了。

      符夫人道:“啊呀,原来是这事把女儿气病了,你爹也正在因此事为难,因为那是万岁爷给韩通的儿子作媒,要一口回绝,实在太难,哦,还有昨天你表姨来,是替赵匡胤元帅的兄弟作媒。二边都撞在一天来说媒,二边又都不敢得罪,这叫你爹更难上加难了。”

      符云霞听了,沉吟了一下,虽然她已属意赵匡义,但却不好意思直说,怕母亲追问为什么同意赵匡义,自己答不上来,要说私自会见过赵匡义,就更不妥了。猛然想到赵匡义武艺超群。何不借口让二人比武决定。想来那韩天禄绝对不如赵匡义。当下拿定主意,便说:“既有二方面同时提亲,当然只能选择一方,但女儿两方人品都不了解,总不能随得答应一方,万一选错,岂不误了女儿一生。依女儿之见,咱们既是世代将门,不如让他二人比武决定胜负,败的一方就退出。这样,那一方失败,也只能怨自家本领不济。爹爹也不致得罪某一方了。”

      符夫人听了,不由喜欢道:“不是女儿聪明,爹娘老了,脑子不管用了,却没想到这一点。就按女儿说的办法,为娘去给爹商量。”

      符小姐道:“且慢,这虽然是个方法,但由于万岁爷为一方作媒,爹爹却不好开口向万岁爷提出比武的事。不如娘进宫去见二姐,由她出面向万岁讲,才比较稳妥。”

      符夫人一听,喜得眉开眼笑,说道:“还是女儿想得周到,明日为娘就去说。”

      次日,符夫人果然起了个大早,吃了早点,便乘车到皇宫来见符贵妃,这符贵妃虽不是皇后,但目前柴荣尚未立后,而且符贵妃不仅替亡故的姐姐带领柴宗训,而且又生了一个儿子宗让,因而在宫中地位实同于皇后。

      黄门宫见符夫人来到,哪敢怠慢,立即飞报符贵妃,贵妃忙让宣入。见礼已毕,符夫人便把为难的事,告诉了符贵妃。

      贵妃道:“这是关于三妹的终身幸福大事,岂可草率,必须选择个般配的才行。”

      符夫人道:“你三妹也是如此想法,提出让双方比试武艺高低来决定。”

      符贵妃摇头道:“要论人才,先看人品如何,如果单凭武艺高低,如果武艺虽高,人品不好,那不仍害了三妹。总是得先了解一下双方人品,再决定为好。至于比武,也不是办法,如果双方动武,一方被打伤,或者败北,都会造成臣下之间的不和。待我奏知万岁,了解双方人品后,再请万岁决定的好。”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2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5:2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二人正在商议,只见太监进来禀报说:“女将军陶三春进入宫内来了,要来请安。”

      符贵妃一听,满心喜欢地对符夫人道:“陶三春这女将军,与朝中官员时常往来,必定知道赵韩两家情况,可让她讲一下,也可参考。”

      当下忙令大监会宣她进来。

      不一时,陶三春来到,依礼仪向符贵妃朝拜,又向符夫人见礼已毕,符贵妃命人设坐。

      陶三春谢恩坐下,只见符贵妃道:“今日我母亲来此,是为了一件家庭大事,御妹来得正好,不妨给参谋一下。”当下便把赵、韩两家同时托人来说媒的事讲了一遍。

      还未说完,陶三春扫帚眉倒竖,铜铃眼圆瞪,怒气冲冲地说道:“那韩天禄算什么东西,也敢妄想娶小皇姨。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符贵妃吃惊道:“韩天禄怎么样了,御妹可了解他吗?”

      陶三春道:“韩天禄,恶少一个,外号叫韩橐驼。当年随他父亲在穆陵关的时候,仗势欺压百姓,抢一个农夫的天鹅,被我家老郑撞见,把韩天禄痛打一顿,如果不是当今万岁喝止,怕那小子早被老郑打死了。”

      符贵妃一听,摇头道:“如果是这样,配三妹就不妥了。至于那赵匡义却又如何?”

      陶三春道:“从人品和才上来说,真是百里挑一,不但生得英俊,胸中也很有韬略,堪称文武全才。他既是万岁爷早年结拜兄弟,现在又是御前供奉官,万岁爷对他必然了解,娘娘不妨去一问即知臣妾之言虚。这门亲事臣妾举双手赞成。”

      符贵妃道:“既然如此,我便向万岁爷启奏,从中出力,让答应赐婚赵家,定使三妹获得如意郎君便了。”

      符夫人这才放心,又谈了一些闲话,方才告辞出宫,陶三春也自去巡宫去了。

      果然,柴荣散朝回来,符贵妃便源源本本把这事告诉了柴荣,要求柴荣下旨,赐婚给赵匡义。柴荣道:“这事是朕亲口答应韩通,替他儿子作媒的,如今又向赵匡义赐婚,这如何说得下去,岂不冷了臣下的心,暗地里埋怨朕反复无常。”

      符贵妃道:“那么,陛下一定要把臣妾妹子配给那橐驼了。”

      柴荣摇头道:“也不是。那韩通的儿子不过是脖子生得长了一点,因为读书,长期俯案,使脊椎微弓了一点,面貌并不十分丑陋。否则,朕如何会同意为他提亲?至于他早年抢农夫天鹅的事,倒也是事实,只是那天鹅本来是他从空中射下来的,被农民拾走,他想要回来。也不能完全说成是抢。当时确实仗势欺压过农民,后来被郑恩打了一顿,也就够他受了。不过自从韩通调回京师以后,因自己识字不多,见到京师文人学士人才济济,自己应付不了,才让儿子努力读书。韩天禄这几年读了不少书,心性已有很大改变,所以朕才同意韩通请求,为他儿子说媒。只是现在匡胤二弟也托范质去说媒,这就叫朕不好办了。这几年南征,匡胤功居第一,本该重奖,如果在这件婚事上判给韩通,又太对不住二弟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2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5:3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符贵妃道:“那么,陛下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柴荣寻思一会,叹道:“唯一办法,就是朕撒手不管,让他们两家自己去解决。”

      符贵妃道:“如此说来,陛下要下旨,让赵匡义和韩天禄比武了。”

      柴荣道:“这旨不能下。韩通早已让儿子弃武习文,如果让他们在比武,韩天禄肯定不是赵匡义的对手。这样岂不让韩通觉得是朕有意给他难堪吗?”

      符贵妃道:“那么陛下有何公平办法?”

      柴荣道;“朕准备召集他们见驾,把情况说明,然后依照古人择好办法,让御妹登上彩楼,亲自择婚,看中了那一个,便把绣球抛给那一个。这样既表示了朕的公平,也给御妹以自主之权,谁也怨不到朕身上。”

      符贵妃听了,也再想不出别的更好办法,只好同意。心中却想,可暗暗地告诉母亲,让她转告三妹,那韩天禄是个长脖子背微驼的人。这样,就不至弄错了。她那里会知道符云霞已认识赵匡义了呢?

      次日,柴荣召集符彦卿、赵匡胤、范质、韩通四人,到偏殿议事。

      柴荣道:“重阳那天,朕曾为韩通的儿子韩天禄向魏王彦卿家提亲,不料也正是那天,赵匡胤又托范质的夫人到魏王府为赵匡义提婚。由于魏王夫妇都因小女儿未许过亲,所以都答应商议一下再说。直到晚上,魏王回府,夫妇见面,才知当天竟有二家同时去提亲。一个女孩子,如何能分到两处?朕也不好偏袒任何一方。为公平起见,朕以为应仿效古人抛彩球择婿的办法,让符家三小姐自己选择东床,以求男女相悦,婚姻美满,不知众卿以为这办法如何?”

      符彦卿听后大喜,感谢柴荣给自己解决了一大难题。赵匡胤当然也心中暗喜,因为他知道匡义见过符云霞,二人已互相倾心,这事已方必可稳操胜券。只有那韩通心中暗暗骂赵匡胤,难道这个人天生的是自家克星,以往连打自家三次,现在不早不迟,又来插上一脚,争夺自己儿子的婚事!但是柴荣只答应过替他说媒,并没有答应过让符三小姐嫁给韩天禄,而符彦卿也仅对柴荣说过回家商议后再回复,并未允亲。这样情况,自己并没有依据非要符三小姐嫁给自家不行。无可奈何,也只好同意柴荣提出的办法,听天由命而矣。

      柴荣见大家无异议,便让符彦卿回家准备彩楼,又通知钦天监,选择近期吉日,届时由符三小姐抛球择配。

      最后,由钦天监选定九月二十日的吉日,柴荣规定:那天卯时,赵匡义和韩天禄齐到魏王府,在彩楼前自由活动,表演技能,以供符三小姐选择,辰时一到,击鼓奏乐,由符三小姐亲自抛球。并派范质、王溥、向训、窦仪四位大臣和司礼太监张美,一同临场公证,赵匡胤、韩通也随场观礼。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2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5:3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转到到了九月二十日,范质等一早便到了魏王府,符彦卿接入,来到府中演武场,只见南面彩楼高搭,上挂有“天作之合”字样的彩绸,对面则是看台。符彦卿引公证人上看台中央坐定。不一时,赵匡胤、韩通二人也先后到来,符彦卿忙将赵匡胤、韩通迎上看台。赵匡义和韩天禄则各自带了随从,在彩楼下空场上自由活动。

      只见那韩天禄穿一身崭新大红丝绸儒衫,修眉画目,带了几个文士,立于彩楼左铡,咏诗谈文,十分儒雅风流。韩天禄高吟诗篇,每有佳句,周围文士们便高声叫好,纷纷称赞,以烘托韩天禄的文才。

      赵匡义则仍穿上那天会见符云霞时穿的猎装,带几个家将,在远处摆箭垛,赵匡义引弓发箭,箭箭齐中红心。

      彩楼之上,帘幕低垂,符夫人和符云霞带了丫环,坐在帘后往下窥看。

      由于显示公平,担任司仪的太监,奉柴荣旨意,并不宣布那个是赵匡义,那个是韩天禄。岂知符三小姐一眼便已认出了赵匡义,不由心花怒放,含情地注视着他。

      不一会,只听司仪太监高唱:“吉时已到,请小姐抛球。”顿时鼓乐齐鸣,奏起乐曲。

      曲罢,彩楼上绣帘徐徐卷起,符小姐立在窗前,只见赵匡义和韩天禄分别立在左右,中间距离约一丈有余。她本有武艺在身,如何能抛不准?只一掷,绣球便朝匡义顶门上打来,击个正中。

      韩天禄见绣球朝赵匡义那边飞去,快步来抢,可是绣球已被赵匡义紧紧抱在怀中了。

      司仪太监拖长声音一声吆喝:“绣球击中赵匡义!”

      台下立刻响起细乐,人人脸上露出笑容,只有韩通板起面孔,带着儿子韩天禄,灰溜溜地去了。

      亲事既定,正准备早日成婚,谁知郑恩的岳父亲老英雄陶洪不幸病故,所以出于礼貌关系,婚礼推迟,直到腊月十五日吉辰,才得以顺利举行。

      


    第三十三章 周世宗之死

      柴荣抱病北征契丹,中途发现一块“点检为天子”的木牌,因而担忧而昏倒。只好班师回京,勿勿为他儿子柴宗训继承皇位作了安排。这位五代中最英明的皇帝,死时才三十九岁。

      就在符云霞抛绣球招亲的那一天,南唐主李景派了使臣来汴京进贡,并祝贺九月二十四日柴荣的生日,柴荣见南唐使臣送来表章,词意廉恭,贡品丰厚,心中大喜。也派了已归降后周的,原南唐大臣冯延鲁为特使,带了诏书和赐品,和南唐使臣一同回金陵,对唐主加以抚层层。

      停了一个月,冯延鲁从金陵回来,向世宗柴荣缴旨。停了从二日,冯延鲁却带了随从,趁晚上坐了车,悄悄来到赵匡胤家中求见。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2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5:3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匡胤接入坐定。说道:“大夫这次出使南唐,风尘仆仆,实是辛苦。今晚来敝寓,不知有何见教?”

      冯延鲁一脸诌笑道:“这次下官出使南唐,唐主十分称颂景仰元帅威仪,因问及元帅近交,更为钦敬,认为元帅不仅是大周第一良将,即使普天下各国,也无人可以与元帅匹敌。因致书信一封,托下官转呈,并致薄礼,望乞笑纳。”

      匡胤见冯延鲁一味奉承,心中十分讨厌,耐下性子,问道:“书信呢?”

      冯延鲁慌忙从怀中取出,恭敬地双手呈上。匡胤拆开一看,除了一番恭维的话外,并说:“元帅功勋赫赫,两袖清风,近闻令弟即将完婚,特备薄礼白银三千两以致贺,表现微忱。”

      匡胤看了,心中大怒,他本来家境不够宽裕,现又因匡义要娶魏王的女儿,需要一笔很大开支,他正为此事为难。但这事竟被敌国所探知,乘机前来行贿,这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后果?如收下,不但破坏了自己的廉洁,而且一旦被世宗柴荣知道,必然破坏了世宗对自己的信任。南唐李璟这一招真是毒辣。说不定,这些情况还是冯延鲁回金陵时,告诉李璟,共同策划了这行贿的阴谋。于是,他苦思对策。

      冯延鲁见匡胤低头不语,以为他接受了馈赠,便向等候在厅门外的随从点点头,作了手势。那随从们便出动,从车上搬下来十个酒坛,摆在厅中地上。

      冯延巳一脸收笑,对匡胤道:“元帅是否点看一下。”

      匡胤勉强压下怒火,心中已有了地策,冷冷地说:“不必,就放在这里吧。”

      扭头大喊侍卫:“送客。”

      冯延巳还当匡胤因他来送礼,停久了走漏风声,才赶快送他出门的。还笑容满面,一边走一边说道:“不成敬意,望元帅多加海涵。”

      匡胤也不理他,送到滴水檐前,抬了抬手,便扭头入内。

      第二天,匡胤命侍卫把十个酒坛全装上车。匡胤揣了南唐主的信,径到宫门求见柴荣。把昨晚冯延鲁秘密前来行贿送礼的事讲了一遍。并呈上李璟来信,说道:“微臣以为南唐李景如此做,其中大有文章,说明了南唐主俯首称臣并非真心,不过是由精锐军队被歼,无力抗拒本朝,才被迫归顺,只是权宜之计。表面上向我朝称臣,暗地里派有奸细来京城打探消息。比如臣经济拮据,他们是如何知道的,没有奸细在京都,他们能知道吗?这冯延鲁,说不定就是表面归顺,暗中在打探消息,向南唐主报告。须知他的哥哥冯延巳现在在当着南朝宰相啊。从他们行贿手段看,也必然想收买我军将领。因此,陛下应当将冯延鲁斩首,或遣送回国,以免他刺探我朝军情。”

      柴荣看完了李璟给匡胤的信,放在一边,说道:“目前正是对南唐实行宽大的政策,使他不致于在南边捣乱,以便朕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契丹。因此,斩冯延鲁不大妥当,就遣他回国算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2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5:3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接着又哈哈一笑,说道:“御弟既以将此事说明,这三千两银子,就算朕赐给御弟的,用它给匡义办喜事吧。”

      匡胤那里肯收。可是世宗坚持要他拉回去,没奈何,匡胤只好又把银两拉回家中,次日,他却又把银两带到军营,犒赏了大小将领和士兵,军营中人人欢喜。

      这事传到柴荣那里,使柴荣对匡胤更加信赖。便又特地写了诏书,另行赐给赵匡义的银二千两,作为助婚之用。

      匡胤不收南唐贿赂,用以犒赏三军的事传开后,人人都盛赞匡胤的高洁。

      惟独一人,对此举大为不满,这人就是韩通的儿子韩天禄。

      韩天禄对韩通道:“赵匡胤自征淮南立下大功之后,威望日益高涨,连外国也为之注目。从近来他所做的一事来看,实有圣人做事的肚量,以至深乎众望,有这样的人,实在非国家之福。还望爹爹早日设法除去这个心腹大患,如果让他发展到功高震主的地步,再动摇他就难了。”

      韩通道:“赵匡胤目前正受万岁恩宠,并无什么不规言行,为父岂能任意暗杀国家大臣?今后对他言行多加注意,如有不法不臣之心,当立即参奉就是了。”

      韩天禄道:“不然,赵匡胤这人心机深藏不露。目前他不仅有一批心腹部将,如郑恩、高怀德、石守信、张光翰、赵彦徽等人,直属他麾下,而且还有一批高人谋士在辅佐他,如赵普、苗训等人;最近,又听说他又重礼聘请了一个叫楚昭辅的人,担任他部下参军。可见他到处收罗人才,作为羽翼,其志不小,不可不防。”

      韩通道:“作为元帅,部下不能不用人,这都是正常事务,无可指责,既吾儿如此说,为父以后多留心防备就是了。”

      其实他对韩天禄的话并没有真正放在心上,以为小孩子家话,多是胡思乱想所致。从这一点上来看,韩通确是个粗人,韩天禄读了几年书,倒真是比乃父还要胜过一筹。

      柴荣那一方面,则接受了赵匡胤的意见,不久之后,把冯延鲁、钟谟遣送回国,另外在战争中俘获和投降南唐将领许文真、边镐、周廷构等人也都一并送回南唐。同时,他又派了殿前都点检张永德,引军二万,驻守澶州,总督河北各节度使兵马,一方面防守契丹,一方面利用冬季水浅之时,疏浚永济渠为将来北征契丹作准备,又仍令赵匡胤负责操练兵马,除马步兵之外,由于水师统帅王环病故,水师的操练也委托赵匡胤兼顾。于是匡胤更加繁忙,有时一连十余日,带领水师乘船巡戈于汴水,黄河、永济渠上,直达澶州而返,不觉已到腊月上旬,下了一场大雪,汴河结冰,于是匡胤便上奏世宗,暂停水师训练。又因为匡义婚斯将近,特又顺便请假处理家中杂务。柴荣准假一个月,明年过年之后,再恢复士兵训练。因此,匡胤径自回家料理匡义娶亲的事。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2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5:3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这婚礼的热闹自不待言,过了婚斯,接着又是新年了。元旦,百官齐集乾元殿向皇帝贺年。匡胤自负责训练水师以来,已有一个多月未与柴荣见面,这次贺年,方始见到。只见柴荣脸色腊黄,比一个月前消瘦了。匡胤不由吃了一惊。趋拜之后,照例要赐百官饮宴,柴荣都不出席,而委托宰相范质主持宴会。匡胤在宴会中悄悄扯住太医院院丞,询问他柴荣身体状况,太医院院丞叹道:“万岁主要是操劳过度,加之近日腹泻,中气不足,须加以静养方好,这是惟一办法,但万岁日理万机,不肯休息,下官虽然多次在诊视时,向万岁提出注意休息之事,但万岁只是口头上讲可以注意,但实际上依然操劳不息。元帅既然问及此事,下官也顺机请求元帅能向万岁进谏,让万岁多加休息,这比下官进谏要有效多了。

      匡胤听后,心中着急,到了正月初四,便独自一人,来到宫门,求见柴荣。柴荣命太监引入偏殿,匡胤朝拜既毕,柴荣赐坐。

      匡胤奏道:“臣奉旨去训练水师,以后又在家中为匡义为婚事,有月余未睹天颜,前日正致贺,见陛下又消瘦了许多,此乃操劳过度之故也。因而特来进言,望陛下多国保重,注意休息,不必事事亲躬,以保龙体安康,实为天下亿万臣民大幸。”

      柴荣叹了口气道:“近几个月来,身体欠佳,朕自己心中也很清楚。过去在淮南作战,日骑马奔驰百里,也未感到劳累。近几月来,每出郊打猎回来后,总觉得心跳气喘,疲劳无力。太医院曾经诊视后启奏,也说操劳过度,朕已注意了。不过近来,又因受寒而腹泻,仍是早年在华州旅店得下的老病根,一时好不了,所以有些消瘦。蒙御弟关心,朕心中自是感谢,以后当多加休息就是了。”

      匡胤又反复劝谏了一阵,方始辞别回家。

      经过胤这一阵劝谏,柴荣果然略略注意休息,不少事已吩咐宰相等人去处理。因而身体便逐渐恢复了。

      看看天气渐暖,柴荣病体略好,忽然接到边报说:“契丹主述律,宠信一个女巫,为他配制‘长生不老药’,需要用男子胆作为药物,因而述律杀了大批青壮年男子。这事引起契丹一些大臣们的反对。述律一怒之下,带了卫队到七鹰山游猎,月余不归,不理朝政。”

      柴荣看了这份边报,哈哈大笑,说道:“此昏君也,吾志遂矣!”

      于是他便下令,准备御驾亲征契丹,要趁此机会,收复二十多年前被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的领土。

      这个旨意一下,大臣们纷纷反对,宰相范质奏道:“陛下宵夜旰食,日理万机,以致积劳成疾,现在龙体刚刚康复,不宜又从事远征。陛下一身关系社稷安危,万民幸福,故仍以保重为上。依臣所见,仍应休养一段,待圣体完全恢复,再作北征之议,未为晚也。”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2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5:3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柴荣道:“范卿之言虽然有理,但朕自觉身体已好,且目前契丹主述律不理朝政,君臣矛盾上升,此正是伐辽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拖延时日,误了战机,后悔也来不及了。朕心已决,卿等不必再谏。”

      说毕,即下诏以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为先锋,先率领船队,由汴河经黄河进入永济渠,一路清除水上障碍,到沧州等待圣驾。又命赵匡胤点水旱兵马各五万人,准备战船,随朕亲征。

      众大臣见柴荣北征之心已决,感到再谏也无用,只好依旨。次日,韩通便点齐水师和马步军二万人,先行出发了。

      柴荣正准备起驾北上,忽然富门官来报:“枢密使王朴,于昨夜病故。”

      柴荣乍闻之后,猛吃一惊,大叫道:“天丧吾臂膀也!”

      登时,晕倒在龙椅之上,良久方苏。这王朴是后周重要谋臣,从郭威到柴荣,都对他极为宠信。王朴之死,无疑对柴荣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吩咐范质为王朴举行了隆重丧礼,柴荣亲临祭奠痛哭良久。这一事件,使柴荣的身体又衰弱下来,但他毕竟是个雄心勃勃的英明帝王,王朴之死,并未动摇他北征的决心。

      三月二十八日,柴荣终于带着赵匡胤等一班战将,范质等一班文臣,登上战船,离开汴京,由水路向沧州出发。中途经过澶州,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率领马步军二万,已在河岸恭迎。于是合兵一处,共十二万大军,浩浩荡荡,水陆并进,向沧州出发。

      到了沧州以后,先锋韩通来迎,奏报由沧州至契丹边境的水道已疏浚完毕,战船可直达乾宁军了。

      柴荣听后,勖勉韩通一番,即令韩通弓旧步兵二万,即日起程,由陆路袭取乾宁军。

      这乾宁军是契丹境内东南重镇,自从石敬瑭将其割让给契丹以后,契丹改为宁州,由大将王洪任宁州刺史,领三千骑兵驻防于此。

      韩通因为世宗三次征淮南,他都没有跟去从征,以致使赵匡胤在战场上大出风头,所以韩通心颇不甘,这次被任命为先锋,使他心花怒放,急于立功,与赵匡胤一较短长,所以一到宁州城下,也不安营,便到城下搦战。

      城中王洪闻听周兵来到,提刀上马,领一队骑兵冲出城来。望韩通大喝一声:“来将通名!”

      韩通道:“吾乃大周皇帝陛下先锋大将韩通是也,你是何人,速速报上名来,本将军刀下不斩无名之将!”

      王洪道:“吾乃大辽宁州刺史王洪,无知小辈,焉窜犯我境!”

      韩通大笑说道:“我大周皇率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你如知趣,快快下马投降。否则城破之日,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王洪大怒,挺刀束战韩通。韩通举刀相迎。由于他数年未上战场,立功心切,一把大刀,旋风般飞舞,使也了浑身解数,直杀得王洪胆战心惊,勉强照架,毫无还手之力。两人战有十几个回合,王洪抵战不住,虚晃一刀,拍马败走,韩通那容许他逃掉,也纵马赶来。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2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5:3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这时,契丹阵上一员裨将,见王洪败走,暗暗张弓搭箭,朝韩通面门一箭射来。韩通正在追杀王洪,猛见一箭飞来,急忙伏身躲过,箭从头盔边擦过,射了个空。韩通大怒,舍了王洪,直奔那裨将,真是快如泼风,马蹄早到,一刀将那裨将连头带臂,砍为两段。

      就在这一瞬间,王洪已过了吊桥,退放城中,急命扯起叫桥。韩通领兵追至吊桥,前进不得。便拦住未能退回城门的部分契丹兵,大杀一阵,除少数夺路落荒逃走外,余众皆投降,韩通遂下令,手下二万兵马,将宁州团团围住,奋力攻打,一直天色傍晚,才收兵扎寨。

      次日,五更造饭,黎明时候,又率兵到城下攻城。城中王洪闻报,亲自登城守御。无奈城中兵少,要分散防守这周围近九里长的城池,谈何容易,急征城内民间青壮年,齐集城上,搬运来砖石,砸那些架云梯攻城的周军。

      在过去封建时代,军队的纪律极坏。凡攻破一个城池,胜利者总要在城中大肆烧杀抢掠数日。所以城中百姓,都愿拼死协助守城。过去寿州所以能支持一年有余而没被攻破,和这也有关系。

      但是宁州不同于寿州,王洪也不同于刘仁赡。虽然征集了近一万民夫协助守城,但全是毫无训练的乌合之众,人数也比不上攻城的周兵,所以尽管拼命抗击,依然岌岌可危。

      忽然,鼓角之声震地,王洪在城头望去,只见漕运河上帆墙如林,沿河西岸兵马如蚁。周世宗柴荣引十余万水陆在军,已经到来。王洪顿时脸色苍白。

      只听韩通在城下,跃马大叫道:“王洪听着,我朝大兵已到,速速投降,饶你全城生命,否则城破之时,你家身难保。”

      王洪胆怯地问:“如果献城归降,能保得全城军民生命财产安全吗?”

      韩通大笑道:“我朝天兵,纪律森严,岂是其他可比。只要肯归顺,决不妄杀一人,大兵连城都可不进。”

      王洪听了,才放下心来。说道:“如此即请韩将军暂停攻城,待我晓谕军民后,立即开门出城归降。”

      韩通应允,便下令停止攻城,整队列阵以待。果然,停了片刻,王洪大开城门,率领城内辅佐官员,一同出城来降,看见韩通,拜伏马前。

      韩通见了,慌忙下马,扶起王洪,说道:“将军今日顺天朝,你我便是一殿之臣,不必多礼。”

      忽听三声炮响,世宗柴荣大军已到,放炮安营,韩通便引了王洪,来御舟拜见柴荣。

      柴荣接见对王洪慰勉一番,仍令他原官镇守宁州,并下以所有军队,一律不得擅自入城扰民。

      王洪这才完全放心,当下回城准备猪羊牛酒,送到周营劳军。

      柴荣既收复了宁州,当下聚集文武大臣商议继续进兵。任何韩通为陆路都部署,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分别指挥水陆兵马在前开路,柴荣和文职大臣,乘船在后随行。休息三日后,大军离开宁州北进。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33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09:55:3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二天以后,大军已到了独流口,前边就是拒马河了。柴荣以为已深入,便下令沿河西进,先收复拒马河南的大片领土,周军水师,则改由拒马河支流滹沱河,向益津关前进。

      这一次赵匡胤却走到韩通前边去了。契丹益津关守将终延辉慑于赵匡胤的威名,不战而降。于是柴荣又让赵匡胤去取瓦桥关。

      这益津关以西水路渐窄,柴荣所坐的大龙船已无法顺水前进,柴荣一时兴起,便舍舟登陆准备从陆路赶往瓦桥关。

      宰相王博谏道:“益津关虽然收复,周围瓦桥关、莫州、瀛州尚未下,这一带郊尚常有契丹游骑小队出没,陛下现身边侍卫队、兵不满五百,岂可轻涉险地,不如等一二日,待都点检张永德,侍卫亲军都来之后,再出发不晚。”

      柴荣望着那莽莽荒原,莺啼燕舞,绿柳垂碧不由神往道:“朕一月来,日日坐船,困顿于方丈之内,今日天清气暖,骑马逞驰一番,大有益于心身,何乐不为。”

      柴荣说毕,仰天一笑,手指众位侍卫道:“朕即位以来,身经百战,再加上这一批战将保卫,保惧契丹几个散兵游勇!诸卿不必再说。”

      柴荣所说的那批战将,指的是供奉官赵匡义、曹彬、潘美、杨信等人,确是个个武艺高强。王溥等人,见柴荣决心已下,不敢再谏,只得调集卫队,簇拥柴荣上马,径奔瓦桥关而来。

      谁知这瓦桥关离益津关虽然仅九十里,但途中小河、沼泽到处皆是。柴荣等路径不熟,有时涉水,有时绕道,看看天色已晚,尚未抵达瓦桥关,只好在野一个小村落中暂时住宿下来。

      王溥等人捏了一把汗,赵匡义等武将,彻夜不眠地安排守卫,在村落四周巡查。果然有契丹游骑在左右窥伺,只是看见周兵都是精锐骑兵,也不知有大周皇帝在其中,所以都不敢妄动,偷看一番离去。一夜得以平安无事。

      次日黎明,方才起程赴瓦桥关。到达之后,才知契丹瓦桥关守将姚内斌,与赵匡胤打了一仗,钦服赵匡胤的勇武,因而已率众投降。柴荣使进驻瓦桥关。

      次日是五月初一,李重进、韩通等,才陆续引大军到来。更可喜的是瓦桥关以南的莫州和瀛州,见北方与契丹联系之路已断,四周都在周兵包围之下,州刺史刘楚信,高延晖也前来献表归降。同时,韩通所领陆路兵马,经过益津关东边的淤口关时,收服了守将,也一同前来朝见。至此,拒马河以南的三州三关数百里的土地,都已克复,使后周领土从沧州到定州一线,一直向北推进到拒马河岸了。

      柴荣初战即获得大片领土,心中十分高兴,便于瓦桥关内行宫设宴,大赏群臣,商议北进取幽州之计。

      枢密使魏仁浦谏奏道:“陛下自离京以来,仅三十二天,兵不血刃,便取得了燕南三州三关之地,实是空前的丰功伟绩。现在契丹精锐骑兵主力,全集中在幽州以北,我军不宜深入。还望陛下暂时班师为宜。”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17:04 , Processed in 0.07209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