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穆斯林的葬礼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1#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倾慕已久的《穆斯林的葬礼》。若不是因为长途旅行的乏味和北京西站那小书店的俊俏模样,这么多年懒惰到只愿意在互联网上消磨快餐文化的我不知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同这样一本好书结结实实的见面?
  很早就听说了这样一本书,但碍于她的名字——《穆斯林的葬礼》,一直没有去读。这是一个惨淡的故事吧?述说着一个连一个的悲哀?让人用眼泪打湿书本?况且我也是个回回,虽然没有“随教”,但也保留着对真主的敬畏。可是葬礼啊,还是不太能接受的一个词。奶奶是穆斯林,偶尔她也会对我提起“老了”以后的事情。我总是急急走开,不愿听不愿想。
  因为那小小的书店着实让人喜欢,不打折的正版书让我觉得是对书本身的尊重,而不愿承认是火车站的“高价文化”使然。在互联网上淘书时,我们更愿意在几个大书商那里比较哪家更便宜,或者逛逛淘宝,看有无质量稍好的影印版出售,甚至去电驴看看有无免费的电子版可供下载。我过了五、六年这样的日子,现在决心要结束它了。书还是要印在纸上放在书店里售卖的才能称其为书。
  互联网上那些有趣的小段子,美妙的微小说,不得不承认你们也是文学的一部分,但,你们绝不是全部。能让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的,还得是这样的大部头。
  小姑说,她在读小学6年级时便看过这本书。然后时隔24年,当我再捧起她时,并未感觉到失去了潮流或是与当前的生活有任何格格不入的地方,而是遵循着作者的指引进入了书中的世界,跟他们一起生活在了不同年代的北平,和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伦敦。
  最后一个章节跟第一个章节相合,失踪多年的冰玉又回来了。我看着她,觉得欣喜。总要有人活着,这世界才轮转得下去,才能有新故事、新事物,人活着,总是好的。然而又觉得悲切,这世上,爱她的、恨她的人都不在了。连那些当年负气出走的理由也灰飞湮灭了。
  天星让我恨,恨铁不成钢。可是面对这样一个专制的母亲,颠沛流离“懦弱无能”的父亲,还能让他怎么做呢?他应该像年轻时的父亲一样,什么话都不说坚强地扛起家庭的重担么?可惜,母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应该像小姨一样,拒绝别人施舍的屈辱,在异乡流浪一辈子吗?可惜,怀孕的妻子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最后,他成了普普通通的工人,守着一家人,过着最平凡的日子。忘了祖辈的手艺,忘了父亲曾经的盛名,忘了奇珍斋在京城曾是如何响亮的名号,忘了这个家族在过去几十年中的风风雨雨,就如博雅宅门楼屋脊上的鸱吻,惊雷带走一只,暴雨带走一只,总归是要走的,只是时间先后,顺序的不同而已。
  但是梁君壁,她做的事情怎么那么不符合逻辑呢?她年轻的时候,是个那么美、那么能干、那么有血性的好姑娘啊!为什么嫁做人妇以后,变得那么专制、野蛮、不讲道理呢?辞退老侯、拆散天星和小容子、逼走冰玉,却又坚持做着礼拜和五功,这样就赎了罪吗?真主叫人们做礼拜是为了让人们做坏事时更心安理得吗?还是这一切都要归咎与没有文化?可是有文化的冰玉和新月呢?不是一样没有好下场?如果没有和韩子奇在一起,君壁会把她嫁给谁呢?我想,任冰玉跟谁好她都不会痛痛快快地说声好的,她就是喜欢拆散!拆散!拆散!同样的,如果新月没有病,她也会坚决反对新月和楚老师在一起的。因为楚老师是老师,因为楚老师隔着教门,因为楚老师是上海人… …什么原因都可以想出来,因为她就是不欢喜。她要找个淑彦这样的,没有太多的主见,家里也没有太大权势但又不至于丢了韩家的脸,这样的亲家,她才结。她必须掌控一切。从韩子奇离家出走那天起,她就明白自己必须掌控一切,否则被抛弃的就将是自己。
  书中没有描写梁君壁的死,是故意略过还是我读书不认真?
  不过那个年月,她的死也就是一段老太太的死了吧?不能举行她想要的最考究的仪式,就在凄风惨雨中追寻着她的奇哥哥而去,也许在另一个世界的重逢能让他们找到不曾存在和显露的爱情。
  看之前的书评,说这本书的主角是新月,可是看完了,我觉得主角该是梁君壁吧。虽然没有大段大段的篇幅来描写她,可是她却切切实实地活在了书中的每个时代中。除却已经没有她的1979年。
  她的一些所作所为让人觉得糊涂。寻不着原因,一会儿觉得是作者故意这样安排,一会儿又觉得这样的人就会做这样的事。贫困的童年、悲苦的青年、荣华富贵的中年、还有波折不断的晚年,这样一个生在动荡年代的少数民族女子。作为一个看客,当然希望她是传奇的:像王宝刚《大宅门》里的老太太一样,事无巨细,统统安排妥当,密实地叫人挑不出丝毫破绽。然而真实的生活,却又应该是君壁这个样子的。困在自己的思想之中,用自己以为最好的方式去爱身边的人,管束身边的人,以为是好,殊不知,伤害了所有人也伤害了自己。
  这部五十万字的小说,我花了大概8个小时看完。速度快到自己都惊讶。虽然有些景色描写依然掠过,不过比起某些我可以一目一页的小说,确也可以说我是在认真读的,甚至可以写出读后感来,是极难得的。
  在这个冬日的深夜,为着一本好书,我失眠了。舍不得就这样睡去,舍不得这样就和这一大家子告别了。仿佛我是那个天星结婚时,新月葬礼是,曾经出现在现场的某个朵斯提(虽然我是女孩,不知道合不合适朵斯提这个叫法)。
  
  
  2012年1月12日 北京——成都  T7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2#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韩子奇的可怜是他娶了自己不爱的玉儿,抛弃了自己深爱的璧儿,拯救不了自己疼爱的女儿,他的可怜伴随了一生,从来到梁家就开始了他这宿命的一生。可恨于这所有的选择是他自己做的,理由都是为了玉,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只能带去灾难的玉。我是不能理解这种付出的,或者说我的时代没有给我那么多责任的担负,生于这个时代的我们是不是该庆幸和珍惜我们正在进行的生活呢?
  
  璧儿的可怜在于“在对的时间遇上了错误的人,在错误的时间错过了对的人”,爱情的来临往往不是自己能把握得住的,恍惚就会误了一生。可恨的是在选择爱情时,她从了自己的爱情,而生活不是只有爱情就能支撑的,那亲情呢?友情呢?爱火会消灭一个人的理智,当恢复理智才知道自己的可怜源于可恨的自己。
  
  韩太太,我一直在考虑这个人到底是可恨的还是可怜的,至少,从始至终我都恨透了这个人。梁家后来所有的悲剧都是这个女人引起的,她不自己提出嫁给小奇子,就没有后来的韩玉之情,没有奇珍斋从兴荣瞬间败落,没有之后若干年忍受自己丈夫错误的痛苦,没有一个年轻生命的痛苦挣扎……能不可恨吗?!我可怜她,我最可怜的就是她,因为她不仅要接受韩子奇的冷语,还有玉儿、天星、蒲绶昌、楚雁潮还会有我们千千万万读者的恨,还不可怜吗?
  
  新月这个善良美丽的姑娘,只能是生错了时代,遇错了父母但却爱对了人。他和楚雁潮的爱情是深沉刻骨的,直至若干年后,那个中年人还在为这个姑娘拉一曲她最想听到的小提琴曲,虽然是在坟前,但他知道新月能够听到。
  
  天星娶了不爱的女人陈淑彦,失去了深爱着的容桂芳,一个男人该有的怀疑和知道真相的勇气都没有,能全怪韩太太吗?…………………………
  
  整个的一悲剧,怪就怪生错了年代吧,原谅了你们的可恨,接纳了你们的可怜,生活在慢慢变好,都在变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从小到大几乎没读过几本书,甚至连《红楼梦》都没完整的读过。即便是完整读下来的书也是寥寥无几,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我一直觉得我对书没什么兴趣,花时间埋头读书不如看看电视剧,电影过瘾。直到大二上学期读了霍达的这本书,才彻底改变了我的态度。读《穆斯林的葬礼》时,我才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废寝忘食。我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读完了这本书,我还清晰得记得是在周末读的。我读的着迷得到了连去食堂吃饭都不想去,觉得自己已被书中的故事牢牢得吸引住了。我觉得任何除了读书以外的事都是浪费时间。也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了时间的宝贵,我发现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着,而且一去不复返。我是一大早爬起来看书的,感觉阳光由弱变强再变弱,最后夜幕降临了。不知不觉中一天就要过去了。
     但我却没有丝毫的倦意,反而越来越有精神了。在这短短的一天中,我随着作者的妙笔一会儿回到了中国那个动荡军阀混乱的中国,看着梁亦清,碧儿在奇珍宅里的生活,新奇的打量着奇珍斋里各种雕琢的玉器,了解着神秘的回回以及他们的信仰;一会儿又回到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的中国,和新月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学习生活,见证着新月和楚雁潮的纯洁的爱情,满腹疑惑的面对韩子奇......
     我感觉自己已完全置身于那个横跨六十年三代人的传奇故事里了,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旁观者,绝对不是。我觉得自己就是主人公之一,我的感情完全和他们联系在一起了。他们笑,我则笑;他们哭,我则哭;他们处于两难抉择时,我则比他们更为难;他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我则想竭尽全力帮助他们。
     直到现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形象,音容笑貌都在我的脑海里占据着位置。如美丽,纯洁,善良的新月;纠结复杂的韩子奇;城府极深,能与王熙凤一拼的君璧;满腹学识,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楚雁潮;苦命的小蓉子;任人摆布,有些麻木的天星;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的梁亦清;敢爱敢恨的冰玉......
     小说里每个人物都被霍达刻画的有血有肉有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对同一个人物的评价和看法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的观点都有个人的独到之处,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在我眼中新月是个善良,纯洁,有素养的好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我很羡慕她,她的家境不错,为人好,又有机会再中国的最高学府北大读书,尤其是这一点令我羡慕不已。我和她一样也是经历过高考——一场残酷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踏入最高学府。但是在书中,韩新月的大学生活填补了我内心的遗憾。北大的校园美景以及生活图景都在我眼前浮现出来了,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好。更巧的是我和新月一样,大学的专业都是英语,这就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每当新月给她们班上一个英语基础差的同学补习时,我都感到亲切。
    新月是那么的优秀,幸福。不仅学习成绩优越而且爱情甜蜜,有个那么好的人爱她。但是新月又是那么的不幸。她的身世扑朔迷离,“妈妈”对她的冷淡,父母之间微妙的关系深深伤害了她那脆弱的心。新月一家在外人眼里是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但是是不是幸福,新月心里最有数。在家里真正疼她的就是爸爸和姑妈了。每个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在家庭关系上,新月又是不幸的。
    新月与楚雁潮的相遇真的很美,看似很偶然很平凡的相遇其实又是必然的。一开始,我就能感受到他们对彼此都有好感。但悲剧的是,这份爱情并不像平凡的人的爱情一样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考验。可怜的新月的大脑得了严重的病,随时有生命危险。可怜的新月,年轻充满活力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继续拼搏,还没经历真正的爱情就被死神宣判了。为什么?为什么?悲剧就在,她和楚老师的爱情在处在萌芽状态时因为她的病情突然的被硬挂上了正式的标签。楚老师怕以后来不及,也为了给新月爱情的力量让她坚持住吧,勇敢表达了她对新月的爱。
    我不知道你们看到这时有什么感受,虽然新月很感动,很欣慰。但我觉得此时的新月很可怜。她是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表白的,可是此时的她真的从心底里感到幸福吗?她有可能觉得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吧。也许雁潮的爱中夹杂着一份对学生的关爱和同情。总之,我更希望这份爱情是在新月健j健康康时获得的。那样才没有任何的怀疑吧。
     对了,我还想谈谈这本书的情节。该书是结合了倒叙与顺序,古今穿插的手法。刚开始读时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后来读到梁亦清和奇珍斋时,有了点思绪。但又读到下一章时有感觉是独立的与前面的内容没有一点联系。我想,有可能是叙述两个故事吧。可越往后读,越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感觉。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技巧。作者时间不同时间里的事同时叙述,其实是有先后顺序的。但如果作者不这样巧妙的安排,就不会做到再情节上取胜从而吸引我了。一开始,我不是很适应这种写法,觉得有点乱,后来就习惯了,发现该书围绕玉和月两个主题展开故事。玉篇就是亦清,子奇创业发家以及子奇和梁家梁姐妹的情感故事和奇珍斋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政策的变化由弱变强最终被公私合营的历程;而玉篇则主要以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背景,主要讲述子奇下一代子女的成长情感故事。玉篇为月篇中对读者造成的各种疑惑不解做了铺垫,而月篇的跌宕的情节,主人公复杂纠结的心里活动又吸引读者去读玉篇。二者相互联系,妙哉妙哉。
    怪不得我到后来越来越入迷了。一开始在我一直不能把玉篇里的人物同月篇联系起来,只觉得都很精彩。慢慢的,谜底也在一点一点解开。原来小奇子就是新月的爸爸;君璧是她的“妈妈”,冰玉是新月的“小姨”。原来玉篇和月篇有这么紧密的联系,讲的是两代甚至三代人的故事。我后来读完月篇后就迫不及待的想读下面的玉篇,想更好了解上一代人的故事。
    后来,当新月对“妈妈”对她的态度越来越感到不解,越来越伤心时,我在为新月气氛的同时,也开始冷静下来,脑子里冒出越来越多的疑问,我甚至怀疑君璧不是新月的亲生母亲。刚开始只是有这种想法而已,但这种猜测随着玉篇情节的发展——冰玉随韩子奇到英国,并在那里学习,最后拒绝了一个人的求婚后,这种猜测也得到了证实。
    最后,真相终于大白了,病重的新月终于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原来是冰玉。我也恍然大悟,新月以前一直不懂小时候照片中慈祥的妈妈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原来我忽略了姐妹长的像这一点,照片里就是冰玉没错。我也反应过来为什么月篇一直没有冰玉的消息呢,其实她早就离开这个家了。
    原来书中一开始出现的那个人就是冰玉啊。看完术后最令我吃惊的是韩子奇,他竟然在临死前说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他不是回回。读到这儿,我突然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觉得脑子有点懵.....
    是啊,这也是为什么子奇一直没怎么坚持做礼拜的原因吧,是他为什么没有和那个老回回一起去圣地麦加去朝拜而被玉器所着迷执意留下拜梁亦清为师的原因吧。是啊,真正的回回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信仰的。到这里一切谜团都解开了,我恍然大悟。
    对了,没读这本书以前我一直对这本书的名字充满了好奇。不知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以前也总是听同学和老师推荐这本书。后来,通过学历史知道信奉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为穆斯林。我们家都人都不信教,因此宗教这个字眼对我来说有种神秘和遥不可及的。以前只知道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也知道历史上许多战争都是由宗教冲突引起的。如中东战争。我以前特别不理解宗教真的这么有魔力么?可以让有统一宗教信仰的人团结起来与侵犯自己利益的人对抗,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真的令我叹服。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特意上网查了查有关回回穆斯林的资料。虽然只是一点皮毛但也有助我对文章的理解。我以后也会继续多去了解相关的知识。
    我想大多数人在没看这本书之前可能都会认为主要讲的是穆斯林教徒的葬礼,描述葬礼的过程的。可是读过以后才知道故事里的主人公们都是回回,都是穆斯林。{韩子奇除外}而每次提到葬礼时都是当主人公们死去时。尤其时韩子奇的师傅梁亦清死时,那葬礼描绘的是如此详细和悲壮啊。每个穆斯林的葬礼都很庄严简单的,葬礼不铺张隆重但是很主义细节。真正的穆斯林走时是干干净净的,这体现了穆斯林的圣洁。也让我们不得不被这个宗教感到惊叹。
   可怜的新月,死时,霍达也是浓墨描写的。是啊,一朵圣洁的花朵就这么凋零了。说真的,梁亦清的葬礼让我感到很悲伤,内心很压抑,凉嗖嗖的,一个老实本分的玉器匠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奇珍斋。这位老斋主把玉器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赶着那件让他倾尽全部精力的郑和航海图。我打心底里敬重他,虽然雕刻这件玉器的价钱并不多,但是他说为了让外国人能叹服中国雕玉的传统手艺,为了郑和也是个回回,即使付出一切也值得。所以梁亦清的葬礼是悲壮的,埋葬她的同时也是对奇珍斋的打击。
    每当读到霍达关于梁亦清和韩新月的葬礼的描述时,我就觉得心寒,心痛得不得了,真是个悲剧。悲剧人物的葬礼更衬出人物命运的悲剧。
    这真的是一部好书,大家一定不要错过。我现在不知怎地,自从读了这本书后再读其他的书时再没有那种让人废寝忘食的感觉了。觉得以后读的任何一本书都没有《穆斯林的葬礼》精彩》。
    经典真的对很难超越。经典就是经典。
    希望大家在没读书前不要看电影,会让你大失所望的。看电影电视的感觉远没有你亲自品读书籍的感觉好。读书会让你思考想像,理解。这个过程太有意思了。而通过电视,电影这种毫不费力的方式理解经典是不行的,你不可能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大家读完书再看相关的影视作品会发现电视电影里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反差,会感到很失望。
    不能先看电影后读书,假如电视电影里的形象不是你喜欢的,则会破坏你对原著的兴趣。
    让我们通过品读文学作品来保留我们心中美好的形象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是同学借给我的,我不是爱看字多的书的人,但是一看到这本破旧的有着历史气味的书,我被它感染了,捧起它细细的读了起来,然后,深陷其中。
     书页已经发黄了,也许正是这样的书吧,才更吸引人。每一页的文字是作者霍达的泪水,是历史的印记。书里对三代人的穿插叙述让我恍惚迷离,脑袋里时而现出梁亦清沉迷玉而为之付出一生,最后终于在做宝船的过程中奔向了那向往的玉海;时而又出现韩子奇有些悲剧的后半生;最让我痴迷也为之感动的是韩新月和楚燕潮的纯洁的爱情,虽没有完美的结局,但那难忘的过程足以让人怀念今生。
     看完这本书,经过的不仅仅是一种心灵的洗礼,还加深了对一个民族的理解。民族,宗教之间的界限就一定这样明确吗?如果人与人之间一直存在着这样难以打破、不敢打破的隔阂,那我们今后的悲剧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了。
      我是喜欢这本书的,喜欢它的历史气息,喜欢故事里面微妙的情感。
      有些情, 因为难以追寻,才会如此沉迷。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5#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一开始看还以为是很枯燥无聊的一本书,
  可真的看进去的时候,才发现真的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穿插的记叙,
  新月的成长,和楚老师的爱情,
  韩子奇,韩太太,冰玉等人的爱情故事,
  细腻,纯洁,
  不同于现在对爱情的描述,
  没有一丝的杂质,干净。
  
  
  尤其在最后对新月去世的描述,
  那种悲痛,不可名状。
  
  
  
  加上那种神秘的民族气息,
  读完后还有一丝回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6#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至少是对穆斯林这个民族的一个普及。我生在一个全是回民的地方,却仅仅知道他们不吃猪肉,过古尔邦节,开斋节,有阿訇这些而已,说来惭愧啊。
  我是从朋友的口中听到这本书的,她极力的推荐,我也不忍心浪费别人的一片热情,正好最近看到有这本书。说实话,当我翻过前几页的时候我有腻了,因为书中并没有特别的东西。好像一般的言情小说,一个女主角,一个男主角,一个家庭,一个背景结束。中途我放弃再去翻看,给了那位朋友说,这本书看了,她说怎么样,我说没看完觉的挺一般。但是她说你看看吧,继续看看吧,特别好!
  最后,百无聊赖,某日睡前又重新打开了。故事从韩子奇在英国伦敦开始,我就在也没停止过。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我不是被她们的爱情打动,是与故事共鸣了,我也将正为一个有回族女孩的男人,而我是个汉族。我能细细的体味到,她其实并没有想过最终结合的可能性。也是因为这个,她的父母是极力反对这样的结合的,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付出想楚老师那样的毅力,打动她。(目前她在国外,我们只是网恋而已,2012年8月回学校)
  我最迷恋的是楚老师那样为情痴狂的样子,魂不守舍,精神崩溃。因为那是一份十分执着的爱情象征,他爱的真。
  天星像是最龙套的演员,却是最温情的存在,默默无闻,最打动我的是他拒绝了那笔安家的费用,说用自己的双手挣钱。这对于当时他们的嘉庆环境来说下这个决定是多么的不容易!我渐渐的看到他从一个平静无情感的人,成长为体贴,热血,坚强的男人,最终有了一家之主的风范。我相信当他敢像父亲说出我烧了你的信,你别那么执着了的时候,是有为他父亲和家庭考虑的。他是一个默默接受命运的人,他离开了他深爱的人,平淡和陈彦淑的结合。我想很多人都是有这样的经历。可能对于他,已经将爱情封装在最深处,还没有去找寻就已经被命运牵着走了。想起他,我觉的十分可惜。不过对于他,也许是个好的归宿。
  我看到了新月的样子,但是不能读懂她的心。我不觉的她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只是一个贯穿故事的剧情而已。她是个好女孩,太纯洁,太简单,也太无味了。
  最纠结的莫过于她妈妈,伶俐的嘴,在家中锋芒外露,往往是站在了顶峰。但是她的命运是可悲的,她没有品尝到爱情的自慰,或者说她的爱情在她最需要的时候被命运草草结束了,或许作者就是想在此埋下伏笔。她是为了她妹妹牺牲了很多,她的狠有根有据。但是她也表现出街头大妈的风范,我有点不能领悟一个前程的教徒在这件事情上是怎么纠结的?是考虑善考虑的多点,还是考虑自己考虑的多点?她的样子很生活,很真。每一句话都特别有味道,一个真真的人活活的出现在眼前。我可惜她败家的举动,但是一个无知的女人做出这样的事情,我不觉的是不可理喻的,她没有受过教育,她最多的教育就是安稳和生活。我觉的她是故事的主角之一。
  最悲催的情结是看到了姑妈的去世,紧接着连续的悲痛事件一阵一阵涌来。故事是悲剧,请好好安葬这个故事,像是安葬新月一样。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7#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本书,我就想抽韩子奇,抽梁冰玉,抽死这些孽种,这些白眼狼。原来现在小三这么正大光明是有来源的。韩子奇,道貌岸然;梁冰玉,十足的不要脸,完全没有良知,有知识不代表有良知,不代表有道德。把道德上的缺失归于战争,基本的理性、道德在哪里。别说纳粹怎么样,这本书的意思是,如果这对狗男女要是在纳粹里,也可以群杀犹太人了,结果他们告诉你,这是战争的错误,不是他们的错,他们是无辜的。拜托,请看看汉娜的《平庸的恶》,康德说过,请勇敢使用自己的理性,把所有的错误推给别人,就是道德感的丧失。这本书会让人的颠倒是非,丧失道德,缺乏理性;如果真是像尼采学习,“重估一切价值”,拜托就别这么虚伪。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8#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三代人生活的起起伏伏,看到了玉器梁的本分,执著;看到了韩子奇的大起大落,他的精明,他的悲哀;看到了韩新月,在他人眼里那么完美的人,就连死的时间也是那么完美,同时也看到了她的心里的苦,她承受的痛。
  
  我们总是在看别人的生活,别人的幸福,羡慕他们,嫉妒他们,但却总是在忽略自己的生活。
  
  幸福究竟是什么,完美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我的一个朋友,男人,她告诉我,他的幸福就是在他这一辈子经历一次大悲,一次大喜,最想过的生活就是开上一辆大型卡车拓荒。而我能够想到的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和我老公老了以后在云南的小镇,回忆生活,他雕刻,我打下手...
  
  生活了三十几年,仍然想证明自己,但是最终想要的还是内心的平静,我曾经像新月的嫂子一样羡慕过很多人的生活,但是当我最终明白,幸福在自己的心理,幸福在自己的手里。我会珍惜,我会维系。
  
  我现在仍不明白生活的含义,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幸福和苦难之间的界限,压力和动力的临界点,成功和平庸谁更美丽...
  
  我希望书能告诉我,我会继续阅读;我希望经历会告诉我,我会体会;也许这就是品味生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9#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深夜,终于把穆斯林的葬礼读完,作为暑假所买的第一本书,洋洋洒洒的52万字,竟然在三天之内瞅着空隙读完,连我都有些佩服我自己了,可我读这本书丝毫不感到厌烦与疲倦,越读越有味道,越读感触越深,直到合上书的那一刻,万般思绪萦绕心间,实在无法理清,今天终于有些头绪,又看了看网上的评论,那么现在就来说说读这本书的感受吧
  
  
  
  全书两条主线,一条是玉,代表着父亲韩子奇,一条是月,代表着女儿韩新月,两代人的爱情,同样都是以悲剧收场,只是造成这两个悲剧的原因不同罢了
  
  韩子奇的悲剧,是人伦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他与自已妻子的妹妹梁冰玉在战争中相爱,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战火纷飞的岁月,然而这段乱伦之恋从一开始就明显不会有好结果,最终,梁冰玉留下自己的女儿远走他乡,不知为何,我一直不太喜欢梁冰玉这个人物,她固然一直在追求爱,追求所谓永恒的爱情,但要知道她爱的是谁!是他的姐夫!爱固然没错,但这种不过一切的爱却让我有些不待见,而她在姐姐梁君璧面前说“我就是韩子奇的妻子”更是让我有些愤愤不已。至于梁君璧,不得不承认在她身上有许多恶,许多陋习,拆散天星,新月的爱情,怀疑老侯等等,但她也是一个受害者,最苦的受害者,守着一个不爱自己的丈夫,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背叛了自己,她只能把自己心里的话说给主听,这是一个复杂的形象,作者霍达在梁君璧的形象上无疑是成功的,丰满的,栩栩如生的。
  
  
  
  韩新月的悲剧,是人性的悲剧,也是时间的悲剧,说是时间,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月的病情加重,生命也一点点消逝,说是人性的悲剧,是因为梁君璧因为血缘的隔膜,上一代的矛盾而把无形的恨转移给新月。新月和楚雁潮,很像梁山伯与祝英台,而那爱情不也正是从梁祝的音乐声中开始,在楚雁潮孤苦的梁祝声中结束的吗?他们缺的不是真情,不是像一辈的愧疚,而是民族,是人性,是病魔!郎才女貌,本是天作之合,上天却不给他们这个机会...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月也是幸运的,她拥有这么多人的爱,短短20年的生命时光里,她活得充实而又意义,也许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看到自己的生母吧~~
  
  
  
  另外,全文是在一种宗教式的气氛中进行的,这为小说增添了一种别样的圣洁与神秘,也许作者的叙述还是不具有代表性,却也多少使我了解了回族,要知道以前我对回族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不吃猪肉身上的!而故事结构也是两大主线互相交错,穿插,汇聚,最终交融,故事也在新月的葬礼中展开了高潮...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感慨罢了,或许有些浅薄,或许有些偏激,毕竟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妄谈什么爱情,什么人生,什么人性,什么时代,无论从心智还是阅历上来说,都是远远不够的...
  
  
  
  
  这是我暑假写的,今天刚注册了豆瓣的号,于是发上来,或许有些浅薄,希望大家指教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0#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当初翻开这本50万余字的小说时还担心自己能不能读得下,读得下这么的一本集宗教、玉器以及特定时代背景的矛盾文学。最终,花了两天时间还算是一口气读了下来——大凡小说能让读者做到这个地步,就不会太差。另外,本书在时间上走了两条线,并最终连在一起,这让我想到《1Q84》在空间上的两条线。
  
  我得承认,自己看到韩新月那一段时,真被催泪了,但是感性之后,我发现这种感觉似曾相识,仔细一寻思,韩剧里大都不是如此吗?女主角一开始或者中间就患上绝症,然后悲剧的基调就这样打好了,后面就只等观众的眼泪了。当然,又或者韩剧不是原创,而是后来借鉴了这种模式。悲剧,总归比喜剧更能震撼人心。
  
  撇开感性之外,再来说说书中各个人物吧。
  
  韩子奇,作者一开始把他塑造得很好:从买“博雅居”的淡定从容到之前奇珍斋的崛起。但后来却直转急下,成为整部悲剧的缔造者。很多人因此就不待见了男主角和作者了,我想说的是,作者必须得把韩子奇这样塑造,不然就没法奠定整书的悲情基调。因此韩子奇这个人物注定是复杂矛盾的,他前半生编织的幸福是和后半生制造的悲剧都是他自己造成的,而“玉”是一个媒介,韩子奇因玉起航,因玉获福,最终也因玉成魔。人生短暂,三代不过百年,而“玉”却是源远流长,目睹、见证着这悲欢离合,月圆月缺。女人还是不要这种男人吧。
  
  梁君璧,一个让人恨也恨不起的人。一开始小说刻画了不少她对女儿的种种薄情,让人甚至对母爱产生怀疑。但是随着真相的揭露,我们再来好好看看这个本身也是苦命的人。“坏人”因为是“坏的”,所以她本身在道德层面上输给好人,而这些所谓的“坏人”一开始又是遭遇怎样的经历呢?他们貌似冰冷的外表下,却也是一颗伤痕累累的心,更有谁来知晓?实在话,她是本书中最人性的人。
  
  韩新月,完美女神的化身。因了注定的早逝,她集万千优点于一身,又因了注定的早逝,这万千优点更是显得璀璨夺目。奈何悲剧的产生,注定是将美好毁灭与人看。可是就这样,她便只剩下一个躯壳、一个符号,而缺少了血肉之感。但是完美的美好不就是这样的吗?你还能有更多的什么要求?
  
  楚雁潮,悲剧的痴情人,他要比哈姆雷特更凄惨。对于他,或许由于现实中完美的美好并不存在,所以他也并不存在。他诠释了爱情,那种高尚的完美的爱情是如此的奢侈,造物主若是给了你如此美好的爱情,你要看到这爱情背后另一面。谁说活着的人是幸福的呢?
  
  梁冰玉,本书留给她的结局应该是最凄凉的了。战争和死亡我们没有亲身经历,我们没有话语去纠结她和韩子奇到底应不应该结合。我只能说他们真的不应该回来。
  
  韩天星,憋屈的男人,可他还能如何?我们要从他身上学到的是:话一定要当面讲清楚,不要憋在心里闷臭了。你一个犹豫,一个后退,就错失了一生。
  
  姑妈,苦命人,我仿佛看到了中国女性的一个缩影。这个角色还是很有代表性。
  
  其他的,关于郑晓京的刻画,时代味就浓了,作者也许想通过她述说些什么,就像韩子奇在宝船上刻上署名一般。
  
  那么本书除了时代和宗教之外,还有些什么?其实,这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感人的故事。你看完,感觉若有所思,有所震撼,就好了。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1 15:50 , Processed in 0.0465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