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穆斯林的葬礼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1#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高中读的,通过这本书开始对回教有一些了解,凄凉和幸福交织,总 让人在许多年后还能记忆起那么多伤心片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2#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亲情与爱情的冲突,孰对孰错;情感与信仰的碰撞,何去何从?
  我不是穆斯林,里面有太多我不懂的东西,但问世人,谁又能说得清!
  只能一遍一遍的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3#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看这本书的时候想了很多题目,比如:有情尽情矫,再比如: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最后还是决定用一个厚道一点的名字,那个时代的书。本书写成于1987年,时隔20年来看,不得不感慨,中国的这20年不仅是工资从30块涨到3000块的过程,更是从韩新月变到安妮宝贝的过程……
  
  听说这本书当年是茅盾文学奖的得主,也曾经是大学生风靡一时的流行读物,现如今的我却觉得除了字数够多,其它真是没什么够的着的。
  
  最喜欢的是韩太太(竟然!)。韩太太一出场,我就觉得是认识的——以前一定在哪儿看过引用这段人物描写,虽然不算最高妙,不过总算达意。缺点在于,对人物评定痕迹过于明显。
  韩太太的许多对话,非常喜欢,不过是些家常里短,用的都是北京的市井语言,透着老式的言词礼节。该怎么安慰人儿,该怎么恭维人儿,该怎么打马虎眼,该怎么步步禁逼寸步不让……全都有股世俗的老到。全书也只有写到韩太太我才觉得这是个可以理解的人。尽管她不识字,没什么文化,许多做法并不高明,也不值得赞扬,可是这个人说着我们都听得懂的话,不矫情;做着自个儿高兴的事儿,遵守着自己以为然的准则,一板一眼,丝丝入扣。隔了20年,当这本书里面其它主人公都沉浸在80年代不知所谓的理想和激情当中的时候,只有韩太太一人,是为着自己,也不全是为着自己,井井有条地活着。
  
  韩子奇说:我跟她结婚,但是我们并没有爱情……直到我和你在一起才体会到什么是爱……靠!看得我……现如今这样的话听得不少吧?凡是红杏出墙的男人们大多回过头来说这样的话。你早干嘛去了?没爱情跟人家结什么婚?韩子奇这个男人真得让人匪夷所思阿!丫小的时候倒是挺本事,跟着师傅的时候就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雕刻兔儿爷赚了一小笔,在雕刻宝船的时候又能想到跳过汇远斋直接跟洋人交易的路子,心思多活泛哪!后来师傅过逝了,苦大仇深的他,偏去汇远斋忍受几年耻辱,抖着浑身机灵劲儿偷学人家东西,回来重振奇真斋,这是什么人物?!第一次出场从警察局长手里买宅子的那种从容潇洒的劲头还真让人觉得这个男人十分有魅力……看到最后,就觉得,好嘛!这是前面那个韩子奇吗?既没有能力保证自己心爱的玉与心爱的家两全,又没有魄力在两个女人,两对儿女之间作出一个选择,一味唯唯诺诺,不忍心伤害一个人,结果却是所有的人都被他害苦了,梁君璧,梁冰玉,韩天星,韩新月……这样的男人其实就是自私!不肯放弃他的玉,他的事业,他的根基,他的面子,他的好人形象!看着怎么能让人不生气?你说他是坏人,丫还在那儿使劲惺惺作态,这个不敢惹,那个也不愿伤害,看着就错其!你倒不如做个坏人,痛痛快快爽爽气气。这种天真到可耻,使劲负责任又无所作为,惹人怜爱却软弱的男人,真的比坏人还伤人。女人这辈子如果碰上这样的男人,最好避之三百尺之外
  
  梁玉冰同样是个矫情的主儿。一会儿杨深,一会儿奥利佛,最后投入姐夫的怀抱。她无疑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对解放的渴求,热情而盲目。她的许多做法,都显得没头脑,缺乏目的。比如和韩子奇在一起,比如带着新月回国,比如把新月留下独自离开——最后一点更是让人难以接受。一个母亲与自己的孩子分开,这是多么不靠谱的事情!也只有梁玉冰这种不靠谱的人才做得出来。
  
  韩新月和楚雁潮两个人的刻画更加有着时代的特色,虽然主人公生活在六十年代初,不过这两个人具备的却是八十年代所鼓吹的那些个优良品质。
  
  韩新月,看得出来作者是要把这个女孩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女神。她青春,美丽,充满朝气与希望;她聪明,努力,不甘人后;她纯洁,善良,有着美好的感情……这些都无可厚非,因为毕竟她只活到19岁,我相信人在19岁之前绝对可以完美。但是,但是,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说话文艺腔得让人起了一身的冷痱子。60年代大学生都这么说话吗?
  
  楚雁潮,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整个一四有新人。除了好就是好,人家不是说嘛!这世界上,好人都是相似的,坏人却各有各的坏……所以吧,这个好人就让人觉得面目模糊。
  
  他们之间的爱情模式也让人想起那个时代,那就是:携手共进!共同进步!我记得舒婷有首诗,写橡树的,大约是说要与你并肩站立共同成长啥的,也就这意思了。呵呵,忍不住地想,当前俺们21世纪神州大地的爱情模式是啥泥?大约是: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哈哈~~~
  
  还有一点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书中反复提到的:爱的权利!“难道我没有权力爱吗?”几乎书里面所有角色都在心里说过这样的话。如今看来,不禁好笑。现在正常人已经不这么说了,因为这项权力已经普及到成为常识,所以没有挂在嘴上。要真有机会上得台面,我寻思着大概也就第三者说说了。爱的权利不流行了,爱的能力却成为流行话语。20年前,我们还为爱的权利苦苦奋斗,这一转眼,权利有了,能力却丧失掉了,想起来也不是不感慨的。
  
  当然,题目是穆斯林的葬礼,还得有些穆斯林民族的特色的东西。关于这点上面,我觉得作者写的有些生硬,像是硬把那些宗教的知识穿插进去似的,并没有将其融入到小说主人公的生活里去。也或许是因为中国的民族融合太好了,回汗两族在生活当中的差异性已经很小。玉器方面的东西,前半部分比较多,写得比较好(因为我是外行,看着挺热闹),毕竟是主人公的营生,要比民族那部分写得好很多。
  
  全书人物涉及不多,关系并不复杂。对于每个主人公的刻画来讲,也不是很全面立体。比如韩子奇的心理描写极少,而且不具说服力;而梁玉冰和韩新月的心理刻画则过于矫情。我一直觉得中国传统的教育下,决定了每一个中国人绝对不会听了两句煽动的话,或者遇到点小灾小难,心思一活泛就丢下饭碗投奔征程的那种。老百姓说得好,不管怎么样,这日子不还得照样过嘛!说这些人矫情,就是因为他们动辄就不好好过日子了。唯一正常的,也就韩太太一个。
  
  这本书最大的缺点在于,作者太乐于出现在书中。用那“饱含深情的笔触”无处不突显其无可取代的地位。好的故事,是自己流淌出来的,这本书里面的作者似乎唯恐别人忘了她,时不时跳出来喊两嗓子:这是美的,这是好的,这是大家都拥戴的,这是……那些个好啊美啊无一不带有时代的特色和激情。写着写着景色就突兀地跳出句唐诗或者宋词,让人不知是谁的口吻,莫名其妙,破坏了文字的整体感觉。总的来说下笔粗枝大叶,技巧单调。
  
  我觉得写东西的最高境界是不言说,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小说,应该是读着读着体会到真善美,体会到命运的无常不公也体会到生活的美好,而并不是谁跳出来跟你说生活真tmd美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4#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读完之后可能深深感动于韩子齐对玉的痴迷,对女儿的爱,新月的身世,她和楚老师之间不被接受的爱情.
  但是,除此之外,我还觉得梁君壁刻画好!
  她不懂玉.生存的负担过早的落在她身上.
  从一个少女到少妇,经历了丈夫的离去
  家族生意的败落.
  当丈夫带着与妹妹生下的女儿新月从海外归来时,
  她的希望幻灭了,
  闹骂都无济于事,只能继续生活下去.
  ...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5#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大一的时候,虽然不喜欢悲剧,虽然从书名就隐约知道结局不会是我所期待的大团圆皆欢喜,可是还是开了头,就再也忍不住一看到底,跟着主人公的故事心情起伏,泪水涟涟,很好奇吧,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字有那么大的魅力,要问读过之后的感觉吗?矛盾,我想再看一遍,可是又怕自己会再次哭起来,还记得当时寝室里的同学吓了一跳,以为我是怎么了,总之,很值得一看的一本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6#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大一。读得泪流满面,此后很长时间不敢再碰,虽然每过一阵子都会想起它来。
  几年之后的某天,进书店闲逛,瞥见角落里的它,翻开熟悉的封面,初读它时的种种愉悦悲伤再度扑面而来,只是这次我有了再读一遍的勇气。
  我的书架终于添上了这本早该收藏的书,为了它的出色,也为了纪念十八九岁那段时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7#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高中时看的,看时觉得非常感动.如今只记得大概,倒是里面介绍的那些关于回族,关于玉的知识更清晰点.
  
  当然,假如现在重看的话,也会重新感动.但肯定不会象第一次看时那样了.
  
  有些书,只看一遍就能记得很牢,可惜这本不是.
  
  (初来乍到,不小心点了"有关键情节透露",见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8#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难得的好书 一部家族史 感动过青春的我 那时曾用两夜读完 现久违如此能够震颤心弦打动内心的经典力作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9#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熬了多晚通宵,把封藏已久的《穆斯林葬礼》看完了。曾经同屋的女孩说,这本书写得很动容,最后的结局令她非常震惊,这是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后来买了这本书,终于下定决心要开始阅读长征时,发现不知不觉地就走进了书中,跟随几个主人公一起经历他们悲喜无常的人生。
  
  不同时代三代人的经历,“爱”贯穿了整本书。父女、师徒、夫妻、师生、同窗的感情都有了发挥。最深刻的是她描写的爱情,韩子奇的爱情:韩子奇根本没有感受过爱情。他跟妻子是从小生活在一起,双方有过相同的经历,那种兄妹之间的感情结合了他们。直到战争的爆发,让他找到了他的需要,看到了内心,他对玉儿的情感超出了亲情。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他一直没有感受过这种激烈的情感,爱情原来是这样澎湃,双方都离不开谁,双方都支撑着活下去。在那个时代,有多少人真正拥有过爱情的,恐怕很少。原本以为这就是爱,可是到头来是场糊涂。但是有了爱,你又敢去爱么?韩子奇逃避了。因为爱不是一切,没有单纯的爱可以无牵绊地供二人就此双宿双栖。不过至少他感受到了真爱,这比起很多人已经好多了。韩新月的爱情:正花样年华的新月才刚踏入求学殿堂,刚开始逐梦,就因为心脏病而退学,楚老师正为找到一名具有如此潜力的学生而欣喜,也为能找到一名能跟他并肩完成翻译著作的伙伴而激动不已,却又对青春的韶华嗟叹和伤心。也许是共同的事业使他们的心连在了一起,不过最终还是分隔阴阳,甚至赶不及见上最后一面,说上最后一句留恋的话。在回族的葬礼上,他代替了新月的哥哥,成为新月最亲近的人为她试坟,把新月的归宿地用手抚平,把小石子挑出,感受着新月即将来到的世界。这段描述是全书最动容的地方之一。新月是幸运的,她到这个世上仅走了短短的一遭,就感受到了世界上这种美好的情感。虽然最后她还是留不住这段相遇,不过她已经很成功了,不是吗?
  
  霍达对亲情的描写也非常感人,父亲对女儿的疼爱,母亲对女儿的残忍,女儿对父母的感受,让人无法正视残忍的事实,新月的现任母亲并不是她的生母。她一直都是这么渴望着母爱,在直到事实前,经常为母亲对她不理不睬感到无奈和自责,唯一做的是看着小时候跟母亲的合照,在童年里找寻母爱的点滴。而在真相大白后,她希望能找到生母,并为多年养母对她的冷淡做了个轻描淡写,这她就放心了,原来是因为这样!其中那种心酸看得于心不忍。
  
  不能说这本书带了些什么,只是把自己的情感又抖了一番,看到了自己的无奈的事情,也看到了幸福的处境。更珍惜“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0#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暑假看书不多,这本《穆斯林的葬礼》也是断断续续到前天才看完的。
  
  可能是我看书不够仔细或者小说的开头没有给我足够的暗示,等我看进去的时候方知这部小说的悲剧色彩如此凝重——早知道的话我就不看了^_^
  
  文章的两条主线即小说的男女主人公:“玉王”韩子奇和他的女儿韩新月因时代的变换、家庭的不幸而与所爱之人、之物无奈永别、含恨九泉。作者霍达利用她高超的写作技巧,将这两条主线缓缓道来,又使读者如新月一般一直心存疑窦,直到最后才通过韩子奇与梁冰玉在英伦的经历将众多疑惑,如梁君璧为何前后反差巨大等疑问解开,让我们知道了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同时,也通过梁冰玉这一贯穿故事始终的隐线将两条主线的故事巧妙地衔接了起来,使人读后疑窦顿开但却又觉得十分无奈与遗憾。
  
  书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也是读起来比较痛快的当属韩子奇由入门玉器世家到成为“玉王”的这一段:韩子奇的深谋远虑、敢作敢为,蒲绶昌的阴险狠毒和沙蒙亨特的精明跃然纸上。
  
  玉是韩子奇的生命之所在,正是有了玉才引出其后这许许多多的悲欢离合。在作者的笔下,时代的风云际会和玉这一条瑰丽的长河被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当然,还有那些十分独特的民族风俗。
  
  正如书中的那句话“玉寿千年,人生几何?”,人生毕竟不可能像玉一般的永恒,再凄美的故事也有它结束的一天,也许这一悲剧只能化为小提琴琴弦上的一曲玉与月的挽歌,永远在人们的心中吟唱......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11:51 , Processed in 0.0480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