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穆斯林的葬礼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1#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文笔细腻,才思灵巧,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三个女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心思细腻且特别真实。但感觉韩子奇、楚雁潮等几个男子的内心世界似乎有点表面化,缺少些点睛之笔。比如韩子奇面对玉儿的质问,感觉少点内心世界的激烈斗争,好像是对事实的解释,不够理性。
  作为一本回回题材的小说,使似乎封闭的回回族群多了一些了解,对禁忌也理解了许多。作为以玉为题材的小说,感觉玉的故事很长很长,也许比文中所说还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2#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很早以前就有这本书了,有一种柔软的伤感在书中打动着我.最早知道这本书是电台曾经将此书做过长篇连播的内容,不经意听过之后对它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后找到原作一气读完.这里面的感情很丰富,很细腻,也很隐忍,得到之时也是将要失去之时,可是经历过总是比一片空白来得强.总有值得回味的回忆会留下来,一辈子也不会逝去.书里的人物不幸但又是幸运的,总归知道了爱是怎样的,总归有一份感情是真挚的存在过的,有了可以让自己终身回味的记忆,而这又有几人能深切的体会得到呢?只是太隐忍了,会深刻得沉重不能呼吸,爱可否深而轻松一点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3#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接触到这本书,看着它震撼我心的内容,一便又一便的读着这本书,我喜欢这样文字.通过它,我了解了一个民族的概况.通过它,我更深的明白了生命的珍贵.即使师生情不被允许,但当生命已不在长久,爱情在这时更显珍惜.慢慢品味如此爱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4#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曾经在书店买下这本书,因为很厚,没有在短时间里读完。本来想慢慢把这本书看下来,可因为跟男朋友分手,那本书落在他家,就一直没有拿回来。也许,以后还会再去买一本,把它看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5#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从听广播里播放的小说连播《穆斯林的葬礼》,大学的时候终于在图书馆借到了,很厚的书,一口气读完了。文字是很朴实的那种,但是流露的也是很朴实无华的感情。悲哀,但是有一种难以言语的美丽。
  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一下穆斯林的宗教文化。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6#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步入大四下学期,已经完成的学校课程和未完成的毕业论文,四处投简历的冬天,生活本身永远波澜不惊而又暗藏着许多可能,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需要我们经营生活。
      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认真地看完一本书,从头至尾是穆斯林的葬礼。
      对我来说,在我所看过的书里,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巧妙,但内容并不十分精彩;语言很流畅,但作者的思维并非一气呵成;书里饱含的是作者的感情,但也因此诸多阐述略显繁复。总得来说,就此三点,这也不失为一本好书。
      很多朋友都谈到了父女两代人的爱情,其代表自然是玉的化身韩子奇和月的影子韩新月,痛苦因而都刻骨。可是我觉得书里最打动我的感情是天星,无论是对新月的亲情还是对自己的感情。面对每一份爱,他坦诚而认真,倾注自己的所有,用最纯粹的心对待身边的人,除了他那被母亲硬组的家庭,他无力也对结果没有反抗,因为善良,仅仅是善良……
      很久没写东西,文字顿觉生疏。但,依然要留下几笔,因为知道自己懒,再几天,也许就再也提不起劲写点什么了。
      浮躁岁月中的一段平静时光,每夜,在最安静的零点,有书相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7#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了解是许多年以前语文老师用一节课时间(50min)勾勒出故事的梗概,不得不佩服她的概括能力,随后立马借来阅读,故事始终能够牵着读者的思绪从中华民国飞跃到二次大战,从49解放到文革,从北京到伦敦,从回民的四合院到燕京大学。
  韩子奇的天赋与懦弱,梁冰玉的坚定与果敢,梁璧儿,韩新月,楚燕潮,以玉为线索,以爱为思路,参透人生百态,有善良,有勤劳,有嫉妒,有算计,有无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8#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韩子奇,要感谢主让他遇到了梁亦清的奇珍斋,让一颗世间漂泊的脆弱无靠的种子在向真主朝圣的途中有了生根发芽的机会;每个人有几个有这样的幸运?
  壁儿,从小懂事聪颖的她,虽没念过书,出过家门,受到母亲贤妻良母的熏陶,在家业萎靡的环境下,和韩子奇结合,组成了的27年的家庭,没有爱情为基;这给韩子奇留下的阴影,并不是她的错.她没有错.一辈子都献身予这个家庭,确切地说是这个回回的家族事业-奇珍斋.她只是以前不读书妇女中的一个代表....
  玉儿,家庭因素,所以自幼读书,喜爱英文,确切地说是喜欢西方民主开放平等的氛围,在国内形势混乱的情况下,带着一颗受伤的心飞去了英国伦敦和为了追求事业,更进一步地说是报住自己收购的珍贵的玉器的韩子奇一起去伦敦避难.
  韩子奇这一决定跟他17岁时,梁玉清去世后,毅然决定去蒲寿昌家一样,是为了发展自己,更是为了让奇珍斋声名再起,在国内混乱结束后,把无价的玉器运回国.在特殊时刻,抛儿弃妻,而不是一起度过难关,并非是韩子奇的错,壁儿能理解他对这个家的责任,她让他走了.
  我相信,任何一对男女,只要没有任何血缘上的关系,如果各自都没有伴侣,肯定会互相照顾而产生感情,变成爱情!
  如果说战争是患难中情感的催化剂,可以产生世界末日的幻觉,而让两科心更加靠近,那么,患难中男女的感情,更加珍贵和高尚.是的,两个人,自由地相爱,结合,用心进行着交流,那么,两人世界之外的关系还用故得上吗?
  新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创造出来的,她想她母亲一样聪明,漂亮,怪不得韩子奇视其为长上明珠.
  可是,一段不该发生的故事,造就的韩子奇后半身的故事,也如耻于向世人展示一样,新月还未涉世,就遭到了早逝的厄运.她的恋人-楚雁潮和翰子奇一样非常珍惜新月,可是,他们受到的打击如同自身受到戕害一样,痛苦难耐.
  结尾,是楚雁潮半白的头发在新月的墓前拉熟练的小提琴<梁祝>.60年的年事起浮,充满坎坷辛酸无奈,也许,结尾留给我们的琴声,轻盈回转,朦胧婆娑,能让我们有为爱情的伟大而感到生的希望,为爱情带给我们光明的感觉而感到一丝轻盈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9#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我刚加入这个网站,这本书是我找到的第一本我读过的书,禁不住想说两句。记得高中语文课上,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在下面读这本书,哭了个稀里哗啦。新月的爱情的苍凉的美直让感动,少女的梦里便有了凄美的爱的幻想。觉得霍达真是了不起,把回族人的信仰,生活,爱情演绎得如此的丰富。可是后来读了莎士比亚,读了沃尔夫,读了艾米利勃朗特,就觉得这本书得分量轻了些。字里行间留给人的只是感动,而没有力的感觉。文学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任何不朽的著作都少不了力的。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只可以怡情,不可以教诲。但是挺符合我的口味的,呵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0#
发表于 2012-7-26 14:19:5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看《穆斯林的葬礼》是在高一的时候,后来又翻了一遍,距今也有五六年了,不过内容依然记忆犹新。正如书中介绍“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这本书是在穆斯林这样一个宗教背景下完成故事叙述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看到最后,发现这个背景只是最表面的一层,或者说只是一个载体,尽管也介绍了一些穆斯林民族的特有风俗,但它实际上承载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特定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更为本质的人性层面的东西。
  
  韩子奇是书中最主要的人物,贯穿了整部小说。他本是一个跟着穆斯林圣徒去圣地求拜真主的孤儿,在遇到梁亦清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一口玉碗,同时也被玉器的精美绝伦深深打动,于是决定留下来学做玉器。个人觉得这里其实有一个隐喻,象征着韩子奇由一种理想境界落入繁华纷扰的俗世,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由此他后来经历的一切爱欲情仇便有了合理的依托。他前半生壮志满怀,一心向上,终于创出一番事业,声名显赫;后半生则陷入深深的心理矛盾,为自己的罪恶而不断忏悔——这正折射出人类痛苦的心路历程和心理挣扎。
  
  梁君璧和梁冰玉姐妹因为不同的文化熏陶和人生经历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梁君璧没有读过书,作为长女,小时候就帮着父母分担家庭的负担,嫁给韩子奇后,又辅助他操持家业。她的身上,留存着传统文化深深的烙印,也造就了她勤劳、果敢、倔犟的性格特征;梁冰玉上过大学,接受过新文化的教育,她追求的是一种更接近生命本质的爱,超越一切世俗的道德和伦理,但因此也注定了这份爱的悲剧结局。她的爱人,也是自己的姐夫,特定的环境把他俩安排在了一起,让他们体验了生命本能的欢愉。但当阔别故土十年再次回来的时候,姐姐不能容忍他们,于是她再次负气出走,重又漂泊他乡……
  
  对于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最让人痛心的是那个时代以及其对人性的残酷压抑。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用像上一代那样背井离乡四处飘零,但来自外界的压抑却时时折磨着他们。人,相对于社会和历史,永远是渺小的。
  
  这部小说结构安排巧妙,让两条不同时空的线索交错发展,最后很自然地汇合在一起,序曲和尾声也前后照应,使整部作品显得缜密严整,浑然一体,可见作家匠心独具。全书语言清丽优美,意味深长,读来如品清茗,回味无穷。
  
                   2004年7月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1 17:37 , Processed in 0.0477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