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穆斯林的葬礼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1#
发表于 2012-7-26 14:18:17 | 只看该作者
  《穆斯林的葬礼》
  
  人们哪,不可动摇的是心中的信仰,各自为着神圣的信仰而献身,走向生命的归宿。
  
  人心,毕竟不是靠语言可以完全表达的。
  
  “拜伦说,“真有血性的人,决不曲意求得别人重视,也不怕别人忽视。”别人的误解,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人失去了自信;如果你是自信的,就什么话都不用说了。真理从来都是最简单,最朴素的,除了它本身之外,并不需要额外的加以解释,正如一个真正美的人,任何附加的首饰都是多余的!”
  
  爱情常会对错误视而不见,
  永远只以幸福和欢乐为念,
  它任意飞翔,无法无天,
  打破一切思想上的锁链。
  欺骗永远只能秘藏在心间,
  守法,守理,道貌岸然,
  它除开利益,什么也看不见,
  永远为思想铸下铁监。
  
                --《穆斯林的葬礼》
  
  如果说要用宗教小说来归类这本书,个人而言,倒更愿意用历史小说来得更加贴切。虽然是在讲一个家族六十年的兴衰,可实际上却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历史的折射。
  我不知道,要用什么具体和准确的语言,来形容读完之后的感觉。什么感觉呢,除了叹息,没有其他。
  对于那个年代,对于那个多事的时代,我无法去评判历史的好坏;更何况,对于当事人和非当事人来说,那样的评判也没有任何意义。时光过去了,生命过去了,那些发生过的眼见过的事情,都过去了。无论是爱恨,还是情仇,都随着时间成为过去,也许留下的,只是深刻在一些人内心深处的痕迹,不愿意提起想起,但是却怎么样也无法故意抹去。
  
  生命,是个沉重的话题。你说,人是有灵魂会活得快乐些,还是没有灵魂呢?
  这个问题,怕是没有人能够回答。
  两个发生在不同时间相同空间的爱情故事,却不约而同的走向了同一个结局。无论是在只知报恩报仇和自己对“玉”的痴迷而不知爱情为何物的父亲身上,还是在接受中西教育,敢爱敢恨,敢于冲破一切樊笼,真实面对自己内心感情的女儿身上。
  
  到结尾的时候,看到霍达属上了时间。
  习惯性的,想要从作者当时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去思考这部作品的写作目的。
  1987年8月29日,那个时间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那个时候的自己,也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而对于故事所描述的更早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也是不得可知的。
  
  抛开文字里一次次提到的和Islam有关的阿拉伯语之外,我分明看到的只是几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生命。
  外表相同,可每个人的脑子里却想着不同的事情,立足点不同,考虑不同,对问题事情的看法不同,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爱。
  也许这个世界上,也只有这一个字,能把不同信仰,不同种族,不同观念的人联系在一起。骨肉之爱,手足之爱,朋友之爱,还有,男女之爱。
  
  可是当这样的“爱”与外界环境,与那些繁文缛节相矛盾的时候,爱能斗得过那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条条框框吗?
  厐龙在《宽容》的前言写到了一个先行者的故事。这个先行者历经了艰难险阻,为村子里的人找到了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大路,可最后呢?当他兴高采烈的回到村子里向人们报告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鲜花和称赞,而是被打死在高台上的命运。
  也许历史总是存在某些相似性。
  保守和激进,无论在什么时代,是先进还是闭塞的时代,都是存在的。
  
  一部家族史,区区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仅仅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可对于个人来说,却已经占据了大半生。
  命运到底是掌握在上天手上,还是自己手上?
  又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当新月抱受着疾病的煎熬的时候,楚老师一次次用精神的力量,用知识的食粮鼓励着她抗争,鼓励着她把握自己的命运。这些感觉似曾相识。
  那是在读林道静的故事的时候。当然这两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显然不同。
  只是在新月身上,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倔强,坚强的追寻自己生命价值的女孩子的影子。
  人是不是能斗得过天?新月最后依然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她和楚老师没有创造爱情的奇迹。她到底是死于真实的疾病,还是死于精神寄托的丢失?
  或许两者都有吧。
  
  有太多的问题,我真的感到很迷惑不解。
  没有人告诉你答案会是什么,也没有地方去寻找答案。
  你只能凭借自己的双眼和经验,去找寻能说服你自己内心的立足点。
  可常常这个立足点也是如履薄冰,会有太多的现象冲击着它的基础。
  要找到一个信仰不容易,要坚定一个信仰同样不容易。
  可人生是为了希望和信仰而活的吧?至少对于每个有灵魂的人来说是如此。
  
  韩子奇的信仰是玉石,梁君碧的信仰是虔诚的伊斯兰教,梁冰玉,女儿韩新月还有楚老师的信仰是真挚的爱情;
  韩天星和妻子,还有那个忠心耿耿的姑妈的信仰是那个家。
  无论是繁盛还是萧条,“博雅斋”见证了所有的故事。
  就象韩子奇一直珍藏的玉石。风风雨雨几十年,从这个人手里转到那个人手里,又从那个人手里再到另一个人的手里。
  有时候不禁在想,人到底是一个什么奇妙的物种呢?
  而这一切,千百万年之后,万物归一,历史回到原点,又有谁会记得这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呢?
  就算有另一物种产生,或许残留下来的那些遗迹,也只能象“亚特兰提斯”一样仅供人们尽情的去猜想吧。
  
  PS:其实个人觉得,这个故事与回回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样的故事,安放在任何其他民族身上都应该说得通,所以还是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选择“穆斯林”做名字,仅仅是因为她自己是回族人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2#
发表于 2012-7-26 14:18:17 | 只看该作者
     这本写于80年代的书,讲叙的是半个多世纪前的故事,很是喜欢,那种纯净、凄美,特殊年代人物的命运,一点都不像现代的流行小说。还是喜欢以前那种纯美的年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3#
发表于 2012-7-26 14:18:17 | 只看该作者
     这本写于80年代的书,讲叙的是半个多世纪前的故事,很是喜欢,那种纯净、凄美,特殊年代人物的命运,一点都不像现代的流行小说。还是喜欢以前那种纯美的年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4#
发表于 2012-7-26 14:18:17 | 只看该作者
      大概从小学开始就看到书店书架上厚厚的穆斯林,一直是那个封面。却从来没有勇气看过。直到开始有闲暇,有勇气。现在看完有一年了,回头想想,依然感慨良多
      刚开始有些看不懂,到后来却是放不下。
      记得那时最长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呐!!多不容易呀!惨哪!苦哇!
      除了感动,还有那种震撼。
      感动来自韩子奇对新月的爱,还有韩子奇对玉的执着。
      震撼当然来自新月和楚老师至死不渝的爱。
      我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但这次看完毫不犹豫的拿起笔,轻轻松松写了2000字。
      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不仅是爱。是彼此生命的支撑。这种感情必然是感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5#
发表于 2012-7-26 14:18:17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是在初一看完第一遍的。那时感觉书挺薄的,印象中没有现在这么厚,让人有点望书生畏。故事隔了这么多年却是记得的。当时最新奇的是它的结构,隔篇叙事,且每一篇都有一个十分典雅的名字,以“玉”与“月”暗藏母女两代一生所遇。高中时,舍友偶尔谈起,说看过这本书的人没有一个不掉泪的,才知此书魅力之大。打动各人的地方想必是有所不同的。爱情,占一大部分吧。最让我动容的却是郑和下西洋那宝船最后将要完成却突然毁掉的那一刹那:鲜血喷薄而出!毕生的理想瞬间幻灭。几尽一生朝圣路上的带血的摸爬前进在瞬间全然失去意义。这该是怎样的打击啊,生命一下子成了不能承受之轻。对于一个有信仰的人来说,没有比坚持的东西陨落更残酷的事了。我在这本书里看到更多的东西是信仰,在穆斯林信仰真主的大背景下,各人还有各人的信仰,玉,爱情,纯洁,生活,都是他们的信仰。这样的一群人无疑是可爱的,他们是居住在人世间的各自天国的真主。我喜欢有信仰的人,信仰是在精神上给予我们抚慰的遥远星光,远却在我们孤独飘渺的生命里亘古不灭。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6#
发表于 2012-7-26 14:18:1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流行的事物我多少有些迟钝,大多是在热闹过后才想起来。所以这部90年代初的畅销小说我滞后了17年才触碰,未料及一下子就被吸了进去。
  
  这些天来,我跟随故事中的人物经历了家业兴衰、乱世战火、劫后余生;和他一起卧薪尝胆,心中扑不灭的理想就是一切勇气的来源;和她一起憧憬未来全力以赴为了生存为了幸福;和他们一起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被战争被疾病被命运带走的亲人。
  
  穆斯林的葬礼隆重却不华丽,没有吹打的哀乐也没有陪葬品,“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主之使者”死亡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没有人愿意谈论,可是也没有人能够避免面对他人的死亡和自己的死亡。那不是一瞬间,而是一个比想象中要长很多的过程。当一切物质手段都无技可施的时候,当死亡明明白白就在眼前的时候,穆斯林说:“带着信仰走,把自己交给主。”带着信仰走,人在路上就不觉得孤单。
  
  这小说太悲情,很多地方我都是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看。这小说太唯美,爱情中的男女说话好像不食人间烟火。这小说很真实,世间的人本来就是形形色色,人也都有不食烟火的阶段。看完这部52万字的长篇小说,我好像跟着他们活了一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7#
发表于 2012-7-26 14:18:17 | 只看该作者
  读这本书花了我一个春节假期的时间。
  大二的假期,从西安回老家商丘之前买了这本书。当时买这本书,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早就听说这本书不错,想拿来读读。再是 为了打发整个假期无聊的日子。
  没想到回到家,拿起书的第一次就不舍得再放下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8#
发表于 2012-7-26 14:18:17 | 只看该作者
  就不说了.我不喜欢.那个年代的书嘛...在我看来,和琼瑶的差不多= =+
  可是我最不爽的一点就是,吸引我读下去的最大原因,竟然在最后被作者写着写着就忽略了!一直到最后,作者也没交代.那像鬼来电一样的"我可扔了啊!我可扔了啊!"是怎么回事.
  喵喵的= =+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9#
发表于 2012-7-26 14:18:17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最好的一个长篇,到现在为止看了四遍了,每看一遍都受一次震撼,到高潮处都热泪盈眶。书中的人情世故、民族风情、观点看法、手法笔墨等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影响了我,韩新月甚至影响到了我的择偶标准。这种书写评论的话永远停不了笔,涉及的方面太多了,因为小说本身就是由真实时间改编的,而且改编的相当成功,生活蕴涵的内容就太多了……
  反正没看的要赶快看,不看等于白活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70#
发表于 2012-7-26 14:18:17 | 只看该作者
  砖头厚的一本书,不到一周就看完了,可见其吸引人的程度。
  觉得两姐妹的名字好好听,梁君璧梁冰玉,女儿韩新月就稍微差了点,虽然这个MM是让偶流泪最多的。
  老实说,并不喜欢韩子奇和梁冰玉,一个不忠(背叛发妻),一个不孝(长兄如父,长姐如母吧),最离谱的是前者还是个憋不住的骗子。同情君璧和天星,至于新月和楚老师的师生恋,感情上很受打动,理智上还是不大能接受,大概以前高中有个刚毕业的化学老师和同年级一女生恋爱,被人传得乱七八糟,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
  整本书都有本冷冷的冰冰的感觉,就像玉一样。还好有郑晓京这样的革命小青年,阿拉上海小姐谢秋思,小湖北罗修竹给清冷的小说增加了一点活泼的因子。
  这本书读书的时候看很适合我口味,可是现在,更愿意看轻松一点的散文,随笔,偶那颗苍老的心,实在经不起小说的折腾了!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4 16:19 , Processed in 0.1170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