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穆斯林的葬礼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1#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在同学的力荐之下看的,看之前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内容,所以看得时候感觉不是那么的深刻,后来觉得要是自己先看得话或许就有另一番感动,因为我们寝室有两个被此书感动哭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2#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多灾多难,荡气回肠,
  命运使然,余音绕梁。
  最终情爱两茫茫,唯有动人心处伤人亡。
  
  ——活着就有爱的权利 吗?
  
  老实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部读完的长篇小说。50万字的故事,我看了将近一个月。但凡看过她的人,几乎都是加班加点,拿得起放不下的。我自认是个自制力很好的人,也终在故事将近尾声的时候难舍难弃,一鼓作气到眼睛昏花。终于看完了。
  
  似乎能跟着作者的思考蔓延下去,可一时又觉得跳跃得跟不上。对于部分人物的命运发展,似乎能猜到一些,即便是肯定了他悲惨的结局,在看到他果真成了亡人后,在看到他果真死去的那一刻,还是禁不住流下泪来。比如奥立佛死在回家的路上那段。
  
  作者写作的手法,就像一场阴谋般,让故事情节总是在最高涨的时候陡然跌落,在最低迷的时候骤然跃起。作者在最后谈到“写作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这一高一落往往就是生活中真实可见的,所以,或者,我们可把这称之为——命运的阴谋。
  
  我无暇评说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故事中的人物既是伟大杰出的,也是渺小平凡的。雄厚的家世并不能让人逃脱厄运的侵袭,甚至是生老病死,都与凡人无异。钱财、情感,纵然生时执着火热,死时也两手空空,抛下一切,孤零零远去,只给生者留下无尽的遗憾和伤痛。
  
  最后一段的玉别,猛然发觉,这玉,既是韩子奇的玉命,也是新月的生母梁冰玉。总是这么环环相扣,历史的人物鲜活的在你眼前摇晃,他们的血泪一幕幕在你面前上演,从中的精神,幻想,爱情,对事业的执着,都不是一个人这一辈子都能体会到的。
  
  嗯。还剩最后一句,献给作者霍达:由衷感谢你赋予我人生的第一部血肉之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3#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看这个书是在高三,当时大概把看这书当释放压力的办法,看一次哭一次,呵呵~现在情节都忘的七七八八了,但是每当朋友让推荐,首推就是它和《平凡的世界》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4#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看这本书是在高考完后,终于放下所有负担看闲书,但这“闲书”看的我心痛不已……现在想来…大概我把高考所有的压力从这本书中抒发出去了吧。现在里面的情节已经忘的七七八八了^但每次朋友叫我推荐一些书,首推就是它和《平凡的世界》了,当时陪伴我高中时代的催泪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5#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一本书让我了解了一个民族的执著与顽强,一本书让我感知了一家人的多灾多难,一本书刻画了一个时代的剪影,一本书浓缩了一群人的生活状态。
  终于没有懈怠的一口气看完这本书,泪眼婆娑,但心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大约远在公元7世纪,一些头上缠着白布的阿拉伯商人来到了东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终于让他们停留。历史的辗转,岁月的蹉跎,一个新的民族在东方诞生了,并以“回回”自称。由于历史上难以避免的融合,回回民族当中也揉进了一些汉人、蒙古人、维吾尔人和犹太人的成分,但回回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存在,而不融入汉人或其他民族之中。幅员辽阔的中国,是汉人长期生存繁衍的地方,回回不可能像土生土长的民族一样拥有整块的、大片的土地,他们不断地被派遣被迁徙,甚至被征讨、被杀戮,为了生计,他们流落四方……他们始终是少数,这少数的人艰难地、顽强地、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信奉着自己的主。
     
  韩子奇:他有过卧薪尝胆的隐忍,他有过事业巅峰的辉煌,他有过背井离乡的经历,他有过爱情家庭两难的选择,他有过中年丧女的锥心之痛,他有过老年失玉的万念俱灰。他的一生从波谷到波谷,时代的艰苦他无法选择,但他无疑是勇敢的;但同时,他是懦弱的,他的责任心让他甘心留在了那个并没有爱情存在的家里,他选择了低下头静静的生活。
  梁君璧:少年丧父让作为长女的她过早的成熟。她稳重,有魄力,和子奇一起重新高高挂起了奇珍斋的牌匾。同舟共济让她顺理成章成了韩太太,她爱子奇。她却不知从来子奇对他只是兄长对妹妹的责任,而丈夫十年的漂泊海外,促成的却是他与自己妹妹的心心相印。她不甘心,她愤恨,她抱怨,一夜间她变得暴躁而咄咄逼人。这最忠实的教徒,赶走了亲妹妹,逼死了新月,破坏了儿子天星的婚姻,也催促了韩子奇之死,当然她也悲痛,但是她也无法摆脱这种家破人亡的命运悲剧,更无法理解自己对宗教的虔诚制造的悲剧。但是怎么可以怀疑她的宽容,当妹妹留下了她与子奇的骨肉毅然决然地离开,她还是接纳了那个孩子,虽然会不喜欢,虽然会冷漠,但是,至少她给了新月一个母亲的角色,
  韩新月:如此不染人间烟火的美丽女孩。她爱她的家庭,同样的她不理解她的家庭,她不明白爸爸妈妈的争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妈妈的盛气凌人,她更不明白妈妈看到她似的眼里偶尔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是单纯而聪明的,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美丽的憧憬,于是为了美丽的梦而努力而奋斗。但是生命无法预料,全速前进的路上一个急刹车,斩断了所有的梦,不要怪罪命运的不公过早的带走了新月,至少她收获了一份至诚的爱情,她带走了所有人的爱,她是幸福的。
  楚燕潮:一个无法解释政治背景的父亲让他从很小就学会沉默,学会接受。在一次次无休止的审查、询问、谈话中,他一次次的从希望到失望,眼中的光渐渐褪去。怀疑他接受、否定他接受、无奈他接受。何必抱怨?抱怨为何?满腹的心事,就都投进未名湖碧波荡漾的湖水中,轻轻地不激起一点涟漪。任凭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译文的快乐中,不再纠葛于现实中的名利场,保持一种单纯与平静,直到他遇到了新月。眼中是她甜甜的笑,梦里有她明媚的双眸,虽然作者在描写他对爱情的忠诚与真挚时还缺少一些更深厚的基础,虽然宗教背景的差异像一副厚厚的桎梏阻挠了他们,虽然一段本可以玉成的佳话最终演变成人鬼殊途的悲剧,但你不可以否定的过程的美好,在感叹的同时也要感恩。还好他们彼此相遇,眼中的焰色曾燃烧了两颗年轻的心灵。《梁祝》凄迷的乐曲响起,泪水潸然,呼吸难为,只因感情厚重。新月墓前燕潮忘情的演绎,因为他懂得,时间流转,他们最终殊途同归。
  梁冰玉:他本来是她的,时光错漏,就流落在另一个女人的生命里。她以为爱需要相守的,于是她宁愿背负一个骂名,宁愿逃离所有的过去。芭蕉不展丁香结,各自春风两厢愁。当命运的重负铺天盖地的压下来,子奇选择放弃的偏偏是他们的爱情,她错愕,然后便头也不回的离去。几十年来,她就这样在异域安静的凝望那些日升月沉、无家可归的忧伤。终于当一切的爱恨情仇都冰释,冰玉带着满头的白发重又叩响了“博雅宅”,她可以拥入怀的却只剩下一抔黄土。
  《穆斯林的葬礼》,章节杂乱着,作者在跳跃的时间中讲着他的故事。每个人物都可以拿出来细细的体会,可我累了,这样的分析会让我重又跌进那个故事,沉进一种情景是疲惫心灵的一项历程,一个人承受不住太多的历史的重负,太容易投入,是我的错。
  如果记忆如钢铁般坚固,是该微笑还是哭泣?
  如果钢铁如记忆般腐蚀,那这是欢城还是废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6#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原本可爱活泼的女主角,当病魔缠身时,感觉心很痛。觉得生命的消失是多么的残酷。
  
  看过有一段时间了,记得当时放下书时,感觉生活充满的阳光,沉浸于那文字间让人不可自拔,能让人回味的书就是好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7#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看的时候挺激动的,看完了也就那么回事。
    我绝对不否认这部小说的伟大,可惜这样的生活理我太远,没办法在灵魂深处共鸣,也无法持久的记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8#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雁有归时潮来有汛
  楚雁潮站在新月坟前的身影让我黯然,希望新月能够看到他,希望她能够听到雁潮的声声呼唤,让雁潮能够少一份孤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9#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一直一直一直一直一直一直一直认定北大是一个很神圣很神圣很神圣很神圣很神圣很神圣很神圣很神圣很神圣很神圣神圣的地方...
  
     站在大三,我依旧不甘愿,依旧想着
  
     可是明白,用一年,换一个不切实际的梦,不值得
  
     下面是当时高考完的那个夏天写的,现在是越来越惜字如金了,越来越没有力气写那么多了
  
     “高考前看〈穆斯林的葬礼〉,看到看到里面有关高考的那一段,真的是心惊胆跳,韩新月是考上了北大。这对当时的我们是多大的梦。韩新月跟她的好同学约好,一个人考上就等于两个人考上。后来,她同学落榜了,韩新月没有如约等她来送行。她说,“我知道你是无法分享我的幸运的,我不愿意刺激你了。”也许我当时的立场就站在她同学上吧,对这句话特记忆尤新。冰心在这本书的序中写,这本书给了她全新的视角,只有关于北大的那一段让她熟悉,因为它前身是燕大。而我那时候知道,对于北大,只能是我很久的梦了
  
    后来,高考完了再去看那一段,发现几乎完全没有了之前身临其境,心惊胆跳的感觉了。很正常是吧,所谓的共鸣。
  
     有过考北大的梦想,属于那种不敢跟别人讲的梦想。我记得在高一下学期时,一中体育馆那边的墙上贴了很多很多大学的招生广告。老师叫我们去看,我当时跟一个很好很好的朋友一起去看,她说她想考复旦,我说我想考北大.都是属于不敢跟别人讲的想法.我们都约了不跟别人讲。我记得我还把它写到了那个学期末的语文考试作文上,结果得了离题分。到了高三,有人问我,想考哪,我说复旦,他笑了笑,“就你,天天迟到,不交作业,还想考复旦。”我忽然才记起我的那个好象已经好远好远的想法了。现在真的有点后悔,有梦想,但没有很强的一定要实现它的意识。这是很要命的我知道。如果重新来过,我一定会努力的。真的,当时就是不够有很强的学习意识。有些浮躁。不够沉稳。
  
      三年,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0#
发表于 2012-7-26 14:15:46 | 只看该作者
    高中大学期间看过了很多新生代作家的作品之后,在工作之后再读这部作品,感觉文字的表述方式不那么跳跃那么勾人。像那样一字一句的,一点一滴,踏踏实实地叙述一个制作玉器的场景、刻画一段青春少女的内心,看着让人无此平静,而感动和悲怆,就在这种平静中无声无息地渗透进来。
    当然还有大背景的变迁带来的无法躲避的悲剧,所有一切都另人胸中不可抑制地疼痛。这种疼痛非常真切,不同于一些被惯性的煽情催生出的惯性眼泪。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1 20:50 , Processed in 0.0547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